风貌规划说明书正文

合集下载

池州市城市风貌专项规划文本

池州市城市风貌专项规划文本

池州市城市风貌专项规划文本第一章规划的目标与原则1-1 城市风貌是城市的景观特征、神韵气质及经济文化水平的综合表达。

为保持与延续池州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特征,形成良好的城市外在物质形象特征,突出池州地方特色,特制定本规划。

池州市城市风貌专项规划是池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城市景观和风貌方面进行的深化与细化。

1-2 池州市城市风貌专项规划的目标为“山水池州、特色池州、文化池州”。

“山水池州”——强化池州自然景观特征,突显山水城市格局,将山、水、绿、城融为一体,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园林城市。

“特色池州”——完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景观建设,合理保护城市历史景观,发展城市现代景观,焕发城市生机与活力。

“文化池州”——通过城市历史地段保护、特色街道整治与文化设施建设展现池州人文景观神韵,保护、继承与发展池州文化传统特色与文脉。

1-3 池州市城市风貌专项规划的原则:(1)保育自然风景,尊重环境特征规划应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过程和格局的完整性,突显山水城市风貌特征。

尊重和利用地形地貌、植被等自然生态要素,使得自然形态和人工建设在空间上达到和谐组合并相互衬托。

(2)保护历史风貌,延续城市文脉保护池州历史城区的历史遗存和整体格局,按照划定的范围和相应的保护措施与控制要求对历史风貌加以保护。

在城市建设中,延续历史文脉的同时,提倡建筑设计的创新,体现城市景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体现以人为本和景观可持续性按照人的活动规律合理规划,致力于建设一个舒适的城市。

协调现实与标准的矛盾,使城市居民能够最大可能地实现满足完成自我的要求。

注重景观的永续使用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规划的层面与结构2-1 根据池州城市的基本条件、发展需求和建设问题,池州市城市风貌专项规划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城市景观与风貌加以控制。

2-2 宏观层面的城市风貌规划包括城市风貌特色的提炼总结,城市空间格局规划和城市色彩规划。

在对城市整体山水环境与景观特色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景观分区和景观结构规划,确定合理的城市高度分区,对城市主色调和色彩分区提出规划控制要求。

[龙驹镇建筑风貌改造设计说明]建筑风貌

[龙驹镇建筑风貌改造设计说明]建筑风貌

[龙驹镇建筑风貌改造设计说明]建筑风貌龙驹镇建筑风貌改造设计说明一、建筑部分(一)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 __城市规划法》2、《重庆市万州区城镇体系规划》3、《重庆市万州区总体规范(xx~2020)》4、《重庆市新农村建设万州区中心城镇风貌改造工程》文件5、建设单位的委托6、建设单位提供的基地范围图(电子文件)和风貌改造目标:美观大方,经济合理。

(二)现有条件本项目为重庆市万州区龙驹镇街道,全长约2公里,建筑样式各种各样,风格未统一,本地特优资源未全部利用。

街道所处区域属于重庆市与湖北省交界处,沿318国道而建,有磨刀溪顺镇而过,水溪两岸桥梁添景。

是通往湖北省的大门、也是湖北省进入重庆市的第一城镇,沿街两边为:一层均为商业门面,二层以上多为住宅,有部分砖瓦房,多为现代建筑,最高的有五层建筑,钢筋砼结构,外墙砖面。

铝合金门窗。

(三)建筑风貌改造总体设计构思1、总体规划布置保持原建筑主体,沿街两面及沿河岸两边所有建筑面进行风貌改造。

深化川东民居结构和街坊式空间形态,开发利用河道水上资源,更加体现了适应性、灵活性、可操作性。

宏观上完善整个街道的空间结构,让所有建筑、景观、道路、水景容于整体规划的可实施方案。

2、景观绿化分析设计中引入道路园林的概念,形成舒适的绿化布局模式,由于建筑密度大,只能将环境、景观,布置合适,以灌木球状形为主的绿化景色,体现出街道风貌的奇妙特色。

3、交通人流分析本镇为繁荣的商业镇处于国道中,人车流量大,通过对车行、步行道、横穿道口位置的控制,进行人车引导通行。

达到交通有序的理想目标。

(四)建筑风貌改造单体设计构思设计原则:连而不同,简约现代,现而带古,古为实用,立求美观,观而经济,表征文化,情系高效连:则街道连贯性而高雅不同。

体现出高低错落有序,唇辅相连的风韵。

就屋面而言,房屋层级有起伏,但风格基本一至,正脊垂脊檐口等等均为白色装饰,屋脊构件(脊中及山墙尖)及檐口构件(瓦头)都是节节相连,体现出川东民居风格之一。

市区景观风貌规划说明

市区景观风貌规划说明

第十章城市风貌规划一、城市风貌资源构成桦甸市城区地处长白山脉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四面环山,自然环境良好。

辉发河、火龙河、河等数条河流环绕城区,其周边山势起伏多变,轮廓线型优美,山体植被完好,还有经过数轮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建设的城市框架,都为桦甸市提供了良好的城市风貌建设基础要素。

(一)自然景观资源1、山体景观资源由于桦甸市城区位于河谷盆地的河滩阶台,四周环山,山体轮廓线自然舒展,加之山上植被保护完好,尤如绿色屏障,为城区营造出了良好的小气候环境。

南山、北山的山势较高,山上植被是以保护完好的次生林为主,兼有少量的果树。

西山的山势较低,植被以果树、次生林为主。

东山地势较缓,山体植被保护完好。

作为山体景观,南山、北山的综合山体景观为佳,西山、东山的综合山体景观次之。

桦甸市城区周边的山体景观其城市风貌特色的形成和塑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要素条件。

2、水体景观资源由于桦甸市城区座落在河谷盆地之中,周边环绕群山,有辉发河、火龙河、河等数条河流流经城区,形成了风光秀丽的天然山水景观特色。

辉发河在桦甸市城区南部向东北蜿蜒流过,尤如一条巨龙环抱着桦甸市城区,流经城区河段岸线优美,水面开阔,对岸南山山势起伏、自然舒展,植被茂密,具有良好的建设发展条件和空间。

因筑堤而形成的桦甸河,也同样是不可多得的水体景观资源。

河蜿蜒曲回,呈“人”字形,在城区段流经一万三千余米,河两侧岸线除少量开发建设外,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状态,属待开发型。

河在改善城区环境方面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桦甸市城市风貌特色的塑造提供了一个重要景观载体。

桦甸市城区的其它支流,如火龙河、清水河、欧力河、西依汗河,由于在流经城区的位置及区域均不是重要区段,对城区景观影响不是很大,现仅作为水体绿地延伸至城区,为桦甸市城区绿地系统及景观特色形成,提供了基础。

(二)人文景观资源1、古城遗址景观桦甸市早在数千年前就有先民繁衍生息,特别是唐渤海时期,在现城区东北三公里处的辉发河故道南岸建设有具备府治规模的密古城,是当时东北边疆少数民族与中原地交往的交通要塞。

风貌打造实施方案

风貌打造实施方案

风貌打造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风貌是指一个地方的整体形象和氛围,包括建筑风格、街道布局、绿化环境等多个方面。

一个具有独特风貌的地方,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居民,提升地区形象,促进经济发展。

因此,对于城市、景区、乡村等地方来说,打造独特的风貌至关重要。

二、目标定位1.明确风貌打造的目标:通过改善建筑环境、提升景观设计、优化公共空间等手段,打造具有独特特色和魅力的风貌,增强地区吸引力和竞争力。

2.确定风貌打造的对象:可以是城市的某个特定区域、景区的特色街区、乡村的传统村落等。

三、实施步骤1.调研分析:对目标地区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人文特色等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其独特的地域特点和文化底蕴。

2.制定规划:结合调研结果,制定风貌打造的整体规划,确定改造的重点和方向,确保规划与地区特色相契合。

3.建设实施:按照规划方案,进行建设实施,包括建筑改造、景观设计、公共设施更新等,确保实施过程中保持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

4.宣传推广:通过各种媒介和渠道,对打造的独特风貌进行宣传推广,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四、关键要点1.保护传统文化:在风貌打造过程中,要尊重和保护目标地区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保持地区的文化独特性。

2.注重生态环境: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保持自然景观的完整性和原始状态。

3.提升公共服务:在风貌打造的过程中,要注重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居民和游客的生活品质。

4.促进产业发展:通过风貌打造,可以促进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的繁荣。

五、风貌打造的意义1.提升地区形象:打造独特风貌能够提升地区的整体形象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2.促进经济发展:具有独特风貌的地区往往能够带动当地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繁荣。

3.增强社区凝聚力:打造独特风貌可以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促进社区的凝聚和共建。

4.传承文化遗产:通过风貌打造,可以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弘扬地方文化。

六、风貌打造的展望未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风貌打造将成为城市和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大理南涧城市风貌控制性规划文本

大理南涧城市风貌控制性规划文本

大理南涧城市风貌控制性规划说明第一部分现状概况一、南涧县域概况1.1区位条件分析1.1.1区位分析大理州南涧彝族自治县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南端,地处东经100°06′-100°41′,北纬24°39′-25°10′之间,东与弥渡县接壤,南与景东县毗邻,西南与云县以澜沧江为界,西至黑惠江与凤庆县隔水相望,北与巍山县山水相连。

全县东西最大横距59千米,南北最大纵距55千米,边界长约215千米,县域面积1731.63平方千米,其中山区面积占99.3%,0.7%属于河谷平坝,人口密度120人/平方千米。

1.1.2区位交通南涧古时属滇西通往东南亚国家的重要渡口和古驿站。

南涧是大理州的南大门,是滇西、滇西北通往滇南、滇西南和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通道,也是通往临沧、思茅、西双版纳的必经之地。

214国道纵穿全境,省道小普公路(小军庄至普洱)起于南涧通往思茅地区。

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已形成了国道、省道、县乡道相连接的公路交通网络,境内交通便利,自然村通路率达69%,214国道、小普、巍南等公路交汇于县城,形成交通咽喉,较好的通达性为南涧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交通基础。

1.1.3地域文化南涧是以彝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境内居住着汉、彝、回、白、苗、布朗、傈僳等17个民族。

各民族相互依存、繁衍生息,创造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各民族的文化交融,使南涧民族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1.2 自然环境条件1.2.1 地形地貌南涧县地处云南省西部横断山系纵谷区,地势起伏比较大,由中南部向东北、西南逐渐降低,境内地形复杂多样,地质结构特殊,形成了一个以高山和中山为主体的山地地貌特征。

境内最大的山脉为无量山和哀牢山脉,其中山地占99.3%,平坝0.7%,境内河流有把边江、南涧河、阳瓜江,河流多沿断层发育,地形丰富,河流水量较大。

1.2.2 气候环境南涧地处横断山脉南缘纵谷区,且北靠东亚大陆,南近热带海洋,处于我国西部热带海陆季风区域,受这些气候条件所决定,使全县在一年内太阳高度角度变化不大,太阳辐射量较多,冬季冷空气不易侵入,形成了干湿季分明,四季气候不明显,雨热同季的低纬山地季风气候。

施秉县城景观风貌规划设计说明

施秉县城景观风貌规划设计说明

施秉县城景观风貌规划设计说明引言:近年来,随着贵州民族特色旅游的兴起,人们怀古思幽, 施秉县位于国家级舞阳河风景名胜区的中心,是贵州省东线旅游服务城之一。

进行施秉县城景观风貌规划,是施秉县构筑“三江秀水孕古风,四壁青山展新颜”的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形象目标的需要,更是施秉县加快城市化发展,打造“中国漂城、生态园林城市和贵州东线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的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提出施秉县城景观风貌规划,既顺应国内外城市发展潮流和趋势,也切合施秉县目前的实际情况,继承苗侗族民族特色,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促进施秉县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背景与理念1.1背景分析1.1.1 项目概况(含区位)施秉县地处贵州省东部,黔东南自治州西北部,位于国家级舞阳河风景名胜区的中心,是贵州省东线旅游服务城之一。

施秉地理环境优越,氵舞阳河、杉木河和小河在此交汇,孕育了古朴的氵舞阳河文化;县城地势平坦,四面环山,三河交汇,属典型的河流冲积盆地,是连接县内各乡镇及对外交通的中心枢纽,是县内旅游的服务中心。

本次规划范围:东起潘家坝,北抵鸡公岩公园,西至氵舞阳河,南至宋家冲原宋大义厂房,规划总面积为461公顷。

此可谓:“三江秀水孕古风,四壁青山展新顔。

”1.1.2 发展目标坚持“一业带三化”(即: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的又好又快发展)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旅游服务城的建设特点,按照以人为本、规划先行的原则,高起点、高质量进行科学规划设计,提高县城品位,完善城镇功能,优化人居环境,促进地方民族文化特色的城镇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1.2规划目的、原则、方法1.2.1 规划目的规划结合施秉县城地形地貌中三河交汇得天独厚的水系,注重营造城市特色,城市整体风貌应遵循《施秉县县城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国漂城、生态园林城市和贵州东线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性质,结合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所在地和构筑“三江秀水孕古风,四壁青山展新颜”的形象目标,集中体现民族风情和旅游特色,努力实现使用价值、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和谐统一。

重庆市武隆县江口镇风貌设计说明书

重庆市武隆县江口镇风貌设计说明书

2005年重庆市小城镇风貌设计评选材料——重庆市武隆县江口镇风貌设计重庆市武隆县江口镇风貌设计说明书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二OO五年六月目录1 城镇性质与规划结构 (4)1.1 江口镇概况 (4)1.2 城镇性质与规模 (4)1.3 城镇总体结构 (5)1.4 城镇功能组织 (5)2 城镇现状风貌分析 (5)2.1 自然环境 (5)2.1.1 环境特点 (5)2.1.2 自然景观 (6)2.2 现状建筑 (6)2.2.1 传统建筑 (6)2.2.2 新建建筑 (6)3 风貌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6)3.1 指导思想 (6)3.2 规划原则 (7)3.2.1 因地制宜原则 (7)3.2.2 整体连续性原则 (7)3.2.3 动态性原则 (7)3.2.4 生态性原则 (7)4 城镇风貌规划定位 (7)4.1 宏观 (8)4.1.1 城镇风貌与环境的关系 (8)4.1.2 宏观控制 (8)4.2 中观 (8)4.2.1 不同风貌区域 (8)4.2.2 滨江地带 (8)4.2.3 传统街区 (8)4.2.4 商住区 (9)4.3 微观 (9)4.3.1 旧建筑改造 (9)4.3.2 新建建筑 (9)5 城镇风貌规划与设计 (10)5.1 重点控制区域 (10)5.2 景观节点 (11)5.3 重点控制街景 (12)5.4 城市标志物 (13)5.5 山脊线保护控制规划 (13)5.6 绿线、蓝线控制 (14)5.7 滨江景观界面控制 (14)5.8 视线通廊 (15)5.9 旧建筑改造 (15)5.10 新建建筑风貌设计 (15)重庆市武隆县江口镇风貌设计说明书1 城镇性质与规划结构1.1 江口镇概况江口镇位于武隆县东部,因座落于乌江与芙蓉江两江交汇处而得名。

全镇幅员面积92.3平方公里,总人口14084人。

319国道和乌江流域横穿城镇而过,芙蓉江南北贯穿镇域腹部,在建渝怀铁路和渝长高速公路、武务路、乌江枢纽电站贯穿其中。

岳阳风貌规划说明书

岳阳风貌规划说明书

1.岳阳城市概况岳阳古称巴陵,又名岳州,是一座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

位于湖南省东北部,与湖北、江西两省相邻,是一个富(资源丰富)、优(区位优越)、美(风景优美)的地方。

现辖2个县级市、4个县、3个城市区和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湖风景区、屈原管理区,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30万,其中市区面积824平方公里,城市人口95万,综合经济实力仅次于省会长沙,居湖南第二位。

岳阳先后被国家批准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

岳阳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和文化名城。

秀美的山水风光与深厚的湖湘文化交相辉映。

八百里洞庭浩浩汤汤,岳阳楼闻名中外,《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

屈原在汨罗江投江殉国,留下了《离骚》等不朽诗篇,岳阳由此成为中国龙舟文化的发祥地。

这里有斑竹滴泪、柳毅传书的湖中仙岛君山,誉为“白银盘里一青螺”,有誉为“天下第一村”的明清古建筑群张谷英村、瑶族先民遗址千家峒等人文景观,文化底蕴深厚;有列入联合国湿地公约的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碧荷连天的团湖、丹霞奇观的石牛寨、度假胜地的幕阜山等自然风光,充满诗情画意;有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旧址、任弼时故居等革命纪念地,岳阳是集名山、名水、名楼、名人、名文为一体的文化与旅游名城。

2.规划目的2.1优化岳阳城市品质2.1.1强化岳阳城市特色岳阳是一个自然和人文特色明显的城市,但是,和其它发展中城市一样,由于面临发展、保护和创新关系的复杂性及缺乏指导城市特色保护和创新的整体性的城市风貌规划等困难,岳阳城市特色还有待进一步强化。

比如,在保护和创新城市特色方面尚有些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在岳阳楼地区,需要反映古楼和古都风貌的范围需要多大?除了岳阳楼地区外,还需要在其它地区来反映吗?岳阳的山、水景观特色资源很丰富,怎样才能很好地展现岳阳的自然风貌特色?也就是要明确,需要多少场地及在哪儿才能够较好地视觉到岳阳的人文景观和山水景观?2.1.2优化岳阳城市空间环境品质随着岳阳城市建设的环境质量意识不断强化,岳阳城市空间环境品质正在不断提升。

城市风貌规划

城市风貌规划

城市风貌规划城市风貌规划一、概述二、风貌的含义与本质三、城市风貌规划的必要性四、城市风貌规划的框架(一)、城市之风(二)、城市之貌五、总结一、概述当前,我们处在社会繁荣发展的大背景之中,我国的城市面临着各种不同的发展方向,也拥有不同的发展方式,与此同时随着城市文化的传播和扩散,极大程度的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风貌因此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城市纷纷进行大规模建设,快速推进的城市化以及城市面貌的改善,这使原本的城市面目全非,逐渐丧失了应有的风貌和独特的个性,而各个城市之间的差别也逐渐缩小,城市的文化也逐渐丧失,以至于各个城市逐渐走向趋同。

面对城市风貌日益趋同的景象,我们需要在求同的同时,还要存异,让城市发挥自己的特点风格,所以要对城市的风貌积极进行合理的规划。

首先,我们都知道城市的风貌规划对一座城市的建设和管理具有指导性的意义,但是城市风貌规划并不是法规规定的规划,它的方向不是特别明确,也不是死板的规定,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对待,所以是五花八门的,这就让城市风貌规划的成果让人感到差异很大,过大的差异又使城市的发展走向另一条轨道,成为我国城市发展之中风貌规划研究最大的难题,也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我们要从城市风貌的本质出发,对城市风貌进行充分的具体的系统的研究,以达到解答如何进行城市风貌规划及如何构建城市风貌框架的问题,弄清楚城市风貌规划的本质和内涵,最终建立完整的、有效的城市风貌规划框架,进而发挥城市风貌规划应有的作用,并且达到文化传承的作用,尽力的保护城市文化的发展繁荣,达到求同存异的对大利益效果。

二、风貌的含义与本质风貌的意思是事物的风格、面貌和格调,风貌就是可以被感受到,可以被描述出来,城市作为一个载体就可以体现出一个地区的风貌,可以体现出一个地区的精神来,也可以体现出一个地区的文化。

众所周知,城市的风貌是通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共同体现出来的城市文化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不分,是一个城市的特征特质。

整体风貌改造工程方案怎么写

整体风貌改造工程方案怎么写

整体风貌改造工程方案怎么写一、前言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人们居住、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城市的整体风貌和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品质和社会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宜居环境要求的提高,整体风貌改造工程越来越被重视。

本文以某市区为例,探讨其整体风貌改造工程方案,希望能够为城市整体风貌改造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二、项目背景某市区是一个典型的城市,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理位置。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该市区的整体风貌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城市建设中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规划失误,导致了城市整体风貌不够美观和完善。

另外,城市中心区域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为了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环境,该市区决定对整体风貌进行改造,以期打造一个宜居、宜商、宜游的城市。

三、项目目标1. 提升城市形象。

通过整体风貌改造,打造一个宜居、宜商、宜游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牌和知名度。

2. 改善人居环境。

优化城市道路规划、绿化环境,改善空气质量,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

3. 促进城市发展。

优化交通系统、完善基础设施,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推动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整体风貌改造方案1. 城市规划设计基于该市区的地理位置和城市发展规划,重新规划城市中心区域的道路和建筑布局。

合理规划城市主干道和支路,确保交通畅通和安全,提升道路景观和功能。

2. 环境整治针对城市中心区域的环境问题,制定环境整治方案。

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修剪树木,美化景观,筑造清新的生态环境。

加强垃圾分类处理,改善环境卫生,提升市民生活质量。

3. 建筑改造对城市中心区域的建筑进行改造和提升。

修缮历史建筑,改造老旧建筑,提升建筑外立面和内部装修,提高建筑的美观性和功能性。

4. 交通优化对城市中心区域的交通系统进行优化。

建设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加强地下管网建设,提升交通系统的智能化和便利性,改善交通拥堵问题。

5. 市民文化活动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节日庆典,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岳阳风貌规划说明书

岳阳风貌规划说明书

1、岳阳城市概况岳阳古称巴陵,又名岳州,就是一座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

位于湖南省东北部,与湖北、江西两省相邻,就是一个富(资源丰富)、优(区位优越)、美(风景优美)的地方。

现辖2个县级市、4个县、3个城市区与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湖风景区、屈原管理区,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30万,其中市区面积824平方公里,城市人口95万,综合经济实力仅次于省会长沙,居湖南第二位。

岳阳先后被国家批准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与国家园林城市。

岳阳就是一座著名的旅游与文化名城。

秀美的山水风光与深厚的湖湘文化交相辉映。

八百里洞庭浩浩汤汤,岳阳楼闻名中外,《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

屈原在汨罗江投江殉国,留下了《离骚》等不朽诗篇,岳阳由此成为中国龙舟文化的发祥地。

这里有斑竹滴泪、柳毅传书的湖中仙岛君山,誉为“白银盘里一青螺”,有誉为“天下第一村”的明清古建筑群张谷英村、瑶族先民遗址千家峒等人文景观,文化底蕴深厚;有列入联合国湿地公约的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碧荷连天的团湖、丹霞奇观的石牛寨、度假胜地的幕阜山等自然风光,充满诗情画意;有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旧址、任弼时故居等革命纪念地,岳阳就是集名山、名水、名楼、名人、名文为一体的文化与旅游名城。

2、规划目的2、1优化岳阳城市品质2、1、1强化岳阳城市特色岳阳就是一个自然与人文特色明显的城市,但就是,与其它发展中城市一样,由于面临发展、保护与创新关系的复杂性及缺乏指导城市特色保护与创新的整体性的城市风貌规划等困难,岳阳城市特色还有待进一步强化。

比如,在保护与创新城市特色方面尚有些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在岳阳楼地区,需要反映古楼与古都风貌的范围需要多大?除了岳阳楼地区外,还需要在其它地区来反映不?岳阳的山、水景观特色资源很丰富,怎样才能很好地展现岳阳的自然风貌特色?也就就是要明确,需要多少场地及在哪儿才能够较好地视觉到岳阳的人文景观与山水景观?2、1、2优化岳阳城市空间环境品质随着岳阳城市建设的环境质量意识不断强化,岳阳城市空间环境品质正在不断提升。

风貌规划说明书正文

风貌规划说明书正文

说明书正文木垒东天山大龙景区风貌规划说明书1 规划背景1.1风貌规划的必要性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到现在,城市新城区的建设工作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开展,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然而在建筑的规划面也出现了忽视各个城市自身建筑风貌特色的规划和打造,造成了新城区风貌千篇一律的景象出现。

新城区在自身城市风貌的塑造工作是相当有必要的。

中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同时也进入了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

近30年的城市发展成果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城市新区建设,尤其是建设数量和速度令世界瞩目,但各个城市的新区建筑风貌却出现了“千城一面”的问题。

中国作为后发,地域文化受到西文化的强烈冲击。

当前中国城市新区建设一般有以下特点:一是发展速度快,可谓是“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二是城市建设主体的多元化,地政府不再是唯一的投资者,更多的是采用招商引资的式由开放商投资建设;三是城市新区作为体现城市现代化和城市新形象的载体,已成为不少地官员展现其政绩的“显示器”。

在开发商看来,建筑作为空间生产的最终产品。

随着建筑设计市场的开放,全球的建筑公司及其代理者涌入中国。

他们有能力也有意愿为开发商提供“款式”多样的选择。

而信息化和全球化也使得建筑符号的传播极其便利。

建筑师在设计期、资本和文化的多重压力下,一般只能只能按照开发商的要求提供建筑设计产品。

可见,在政府开发控制弱化的情况下,依靠开发主体和建筑师的理性自觉,有可能在某些地块形成个性特色鲜明的建筑个体或建筑群体(有同一个开发商),但难以在片区和城市层面有效形成整体有序的建筑风貌。

所以风貌规划是非常有必要的。

1.2风貌规划的紧迫性1、扩大有效需求要求,旅游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从木垒县的经济运行态势情况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有效需求不足,要把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保持下去,必须在这面下大力气。

旅游业可以带动很多行业的发展,直接增加高额收入,扩大有效需求的作用十分明显,必须加快发展。

制定风貌设计方案

制定风貌设计方案

制定风貌设计方案一、方案背景为了更好地展示城市风貌,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我们制定了以下的风貌设计方案。

二、方案内容1.建筑风格:采用现代简约风格,突出简洁、大气、时尚的特点,与时代相呼应。

2.绿化景观:在城市主干道两侧设置行道树,选择乔木品种,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提供阴凉和户外休息的场所。

3.公共艺术品:在主要交通节点和广场等区域设置公共艺术品,包括雕塑、壁画等,展现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4.照明设计:在主要街道和公共场所采用节能环保的LED照明灯具,灯光柔和而明亮,为行人和车辆提供安全的照明环境。

5.道路交通标志:设置清晰明确的交通标志和标线,提高道路通行的安全性和效率。

6.公共设施:在公共场所设置座椅、垃圾桶、自行车停车场等设施,方便市民和游客的使用,提升城市的整体舒适度。

7.建筑立面装饰:利用陶瓷板、铝塑板等材料进行建筑立面装饰,增加其美观性和立体感,打造具有标志性的建筑群。

8.交通组织:根据不同地区的交通流量和道路状况,合理安排车道、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位置和宽度,提高道路交通的效率和安全性。

9.街头商铺:规划和设置街头商铺,支持小型商业和创业,丰富城市的商业氛围和人文环境。

三、方案效益1.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文化内涵,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2.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其生活品质。

3.加强城市管理和规划,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4.促进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兴起和发展。

四、方案实施1.成立专门的项目组,负责方案的具体实施和监督。

2.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和时间表,确定每个环节的具体任务和完成时间。

3.充分与相关部门和机构合作,共同推进项目的实施。

4.定期进行评估和检查,及时调整和优化方案,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以上是我们制定的风貌设计方案,希望通过这些设计和实施措施,能够让城市变得更加美丽宜居,展现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市区景观风貌规划说明

市区景观风貌规划说明

市区景观风貌规划说明一、背景介绍市区景观风貌规划是为了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打造宜居宜游的城市环境而制定的规划方案。

本规划旨在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优化市区的景观布局、建筑风格、公共空间等要素,提升市区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

二、规划目标1. 提升市区景观品质:通过景观规划,打造富有特色和魅力的城市形象,提升市区的美感和品质。

2. 优化景观布局:合理规划市区的景观节点和景点,提升市区的游览体验和吸引力。

3. 注重环境保护:在规划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4. 提升市民生活质量:通过景观规划,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间和休闲设施,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三、规划内容1. 建筑风格规划:根据市区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制定相应的建筑风格规划,保护和传承本地特色建筑,提升市区的文化内涵。

2. 公共空间规划:规划市区的公园、广场、步行街等公共空间,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满足市民的需求。

3. 绿化规划:制定绿化规划,增加市区的绿地面积,提升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打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4. 交通规划:优化市区的交通网络,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提供更便捷的出行方式。

5. 景观节点规划:规划市区的重要景点和景观节点,提升其形象和吸引力,增加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

四、实施步骤1. 调研和分析:对市区的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了解市区的特点和问题。

2. 制定规划方案: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市区景观风貌规划方案,明确目标和内容。

3. 公众参与:组织相关部门和市民代表参与规划过程,听取意见和建议,确保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公正性。

4. 宣传推广:通过各种渠道宣传规划方案,提高市民对规划的认知度和理解度。

5. 实施和监督:按照规划方案,逐步实施各项措施,同时加强监督和评估,确保规划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五、预期效果1. 市区形象提升:通过规划和设计,市区的整体形象和品质得到提升,成为独具特色和魅力的城市。

2. 市民生活改善: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间和休闲设施,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市区景观风貌规划说明

市区景观风貌规划说明

市区景观风貌规划说明第十章城市风貌规划一、城市风貌资源构成桦甸市城区地处长白山脉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四面环山,自然环境良好。

辉发河、火龙河、河等数条河流环绕城区,其周边山势起伏多变,轮廓线型优美,山体植被完好,还有经过数轮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建设的城市框架,都为桦甸市提供了良好的城市风貌建设基础要素。

(一)自然景观资源1、山体景观资源由于桦甸市城区位于河谷盆地的河滩阶台,四周环山,山体轮廓线自然舒展,加之山上植被保护完好,尤如绿色屏障,为城区营造出了良好的小气候环境。

南山、北山的山势较高,山上植被是以保护完好的次生林为主,兼有少量的果树。

西山的山势较低,植被以果树、次生林为主。

东山地势较缓,山体植被保护完好。

作为山体景观,南山、北山的综合山体景观为佳,西山、东山的综合山体景观次之。

桦甸市城区周边的山体景观其城市风貌特色的形成和塑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要素条件。

2、水体景观资源由于桦甸市城区座落在河谷盆地之中,周边环绕群山,有辉发河、火龙河、河等数条河流流经城区,形成了风光秀丽的天然山水景观特色。

辉发河在桦甸市城区南部向东北蜿蜒流过,尤如一条巨龙环抱着桦甸市城区,流经城区河段岸线优美,水面开阔,对岸南山山势起伏、自然舒展,植被茂密,具有良好的建设发展条件和空间。

因筑堤而形成的桦甸河,也同样是不可多得的水体景观资源。

河蜿蜒曲回,呈“人”字形,在城区段流经一万三千余米,河两侧岸线除少量开发建设外,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状态,属待开发型。

河在改善城区环境方面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桦甸市城市风貌特色的塑造提供了一个重要景观载体。

桦甸市城区的其它支流,如火龙河、清水河、欧力河、西依汗河,由于在流经城区的位置及区域均不是重要区段,对城区景观影响不是很大,现仅作为水体绿地延伸至城区,为桦甸市城区绿地系统及景观特色形成,提供了基础。

(二)人文景观资源1、古城遗址景观桦甸市早在数千年前就有先民繁衍生息,特别是唐渤海时期,在现城区东北三公里处的辉发河故道南岸建设有具备府治规模的密古城,是当时东北边疆少数民族与中原地交往的交通要塞。

城镇特色风貌专项规划方案

城镇特色风貌专项规划方案

城镇特色风貌专项规划方案1. 引言城镇是人们生活与工作的重要场所,城镇的特色风貌不仅体现了城市的文化底蕴,也对城市形象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制定城镇特色风貌专项规划方案,对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城市品质至关重要。

本规划旨在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政策和措施,加强城镇特色风貌保护与建设,提升城镇整体形象,为市民创造美好生活环境。

2. 规划目标- 保护和传承城镇特色风貌;- 提升城镇形象和品质;- 促进地方文化与经济发展的有机融合;- 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3. 规划原则- 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保护优先,合理开发;- 尊重历史、融入现代;- 多元共享,注重社会参与。

4. 规划内容4.1 建立风貌体系- 制定城镇特色风貌保护和建设指引,明确定义城区风貌特色,划定核心保护区、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并制定不同区域的保护措施。

- 修缮历史建筑,恢复传统街巷布局,保护传统建筑风貌和文化遗产。

- 结合当地特色,设立城市雕塑和公共艺术品,丰富城市景观。

4.2 优化道路布局- 规划合理的道路交通网络,提升交通效率的同时注重道路美观与文化内涵。

- 设计人行道、广场和公园,提供休憩和活动空间,鼓励市民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减少机动车数量。

4.3 创建绿色生态环境- 通过植树绿化、绿色屋顶和生态湿地建设,增加绿色空间比例,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 鼓励采用可再生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 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确保城市环境质量达到相关标准。

4.4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支持文化机构的设立和运营,举办文艺活动和展览,提高城市的文化氛围。

- 鼓励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培育本地文化特色品牌,推动文化与经济有机结合。

4.5 加强社会参与- 鼓励市民参与城镇特色风貌保护与建设,开展志愿者活动,增加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

- 加强与社区居民、文化机构等的沟通与合作,集思广益,形成共治共享的局面。

5. 实施措施5.1 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 制定相应的土地管理、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等方面的法规和政策,明确保护与建设的目标和要求。

开发区风貌规划方案 (2)

开发区风貌规划方案 (2)

开发区风貌规划方案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城市发展出了各自的开发区。

开发区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城市的经济发展,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体现。

因此,开发区风貌规划方案的制定对于城市形象的提升和经济发展的推动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标设置本次开发区风貌规划的目标是整合开发区的各种资源,打造一个集生态、功能、文化、艺术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开发区特色,提升开发区的综合竞争力,为开发区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开发区的空间布局与交通配套设施2.提升开发区的文化、艺术氛围,传承城市的历史与文化3.保护和利用好开发区的生态环境4.提升开发区的商业、科技、创新等发展水平项目方案针对开发区的目标和要求,本次风貌规划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空间布局及交通配套设施针对开发区的现有交通状况和空间布局,制定出一系列交通规划方案。

其中,主要包括:1.对道路进行优化,改善道路状况,确保车辆出行更加安全畅通2.建设公共交通系统,保证居民出行便捷3.加强停车管理,优化停车条件,防止车辆拥堵同时,针对开发区的景观设计及绿化配套,提出以下建议:1.提高绿化覆盖率,保障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2.加强景观设计,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文化氛围和艺术享受3.增加公共休闲活动场地,创造更多的社会服务设施文化传承与艺术氛围为了传承和挖掘开发区的历史和文化,我们建议:1.在开发区中建立博物馆和文化遗产保护区,强化开发区的历史文化底蕴,并加强相关文物的保护2.举办文化活动,如音乐会、戏剧、摄影展等,为市民提供艺术享受的机会,扩大城市文化影响力生态环境保护为了保护开发区的生态环境,我们建议:1.加强污染治理,特别是针对大气污染和水资源的治理,减少城市环境污染2.加强生态园区的建设,促进有机耕种、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发展3.加强绿色能源的开发和环保相关工业的建设,以推进环保产业的发展商业、科技、创新等发展为了推进开发区商业、科技、创新等发展,我们建议:1.建设商业中心,通过申请商业活动周边设施建设扩大市场规模2.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加速推进互联网应用、电子商务等领域创新3.支持创业园建设,搭建创业平台,鼓励企业孵化和发展结论以上就是本次开发区风貌规划的主要内容。

建筑风貌策划方案范文模板

建筑风貌策划方案范文模板

建筑风貌策划方案范文模板建筑风貌策划方案范文模板:方案名称:建筑风貌策划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建筑风貌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建筑风貌不仅是城市面貌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反映了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

为了提升城市的建筑风貌,我们制定了该策划方案。

二、目标和意义:1. 目标:提升城市的建筑风貌,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形象。

2. 意义:(1)增强城市的吸引力:通过改善建筑风貌,吸引更多的游客、投资者和人才来到城市,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展示城市的文化特色:将城市的历史、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融入建筑风貌中,彰显城市的文化底蕴。

(3)改善市民的生活质量:美观的建筑环境可以提升市民的生活幸福感,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

三、策划内容:1. 建筑设计规划:(1)制定建筑规划指导标准:根据城市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制定建筑设计的规范和标准,确保建筑风貌与城市形象相符。

(2)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和舒适性:建筑风貌不仅要美观,还要兼具实用性,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和人居环境的舒适性。

(3)融入当地文化元素:根据城市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将当地的建筑风格和元素融入设计中,展现城市的独特之处。

(4)推广绿色建筑理念:在建筑设计中,注重环保和节能,提倡绿色建筑理念,营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环境。

2. 建筑维护和管理:(1)加强建筑维护意识:提高市民和建筑管理单位对建筑维护的重视,加强建筑的日常保养和维修工作。

(2)建立建筑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建筑管理机制,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建筑的管理和监督。

(3)加强安全管理:注重建筑的安全管理,加强建筑防火、防震等安全措施,确保市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3. 建筑宣传推广:(1)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介绍城市的建筑风貌,增加公众对建筑的认知和了解。

(2)建立城市形象展示中心:建立城市形象展示中心,展示城市的建筑风貌和发展成就,吸引游客和投资者的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书正文木垒东天山大龙王景区风貌规划说明书1 规划背景1.1风貌规划的必要性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到现在,城市新城区的建设工作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开展,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然而在建筑的规划方面也出现了忽视各个城市自身建筑风貌特色的规划和打造,造成了新城区风貌千篇一律的景象出现。

新城区在自身城市风貌的塑造工作是相当有必要的。

中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同时也进入了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

近30年的城市发展成果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城市新区建设,尤其是建设数量和速度令世界瞩目,但各个城市的新区建筑风貌却出现了“千城一面”的问题。

中国作为后发国家,地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

当前中国城市新区建设一般有以下特点:一是发展速度快,可谓是“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二是城市建设主体的多元化,地方政府不再是唯一的投资者,更多的是采用招商引资的方式由开放商投资建设;三是城市新区作为体现城市现代化和城市新形象的载体,已成为不少地方官员展现其政绩的“显示器”。

在开发商看来,建筑作为空间生产的最终产品。

随着建筑设计市场的开放,全球的建筑公司及其代理者涌入中国。

他们有能力也有意愿为开发商提供“款式”多样的选择。

而信息化和全球化也使得建筑符号的传播极其便利。

建筑师在设计周期、资本和文化的多重压力下,一般只能只能按照开发商的要求提供建筑设计产品。

可见,在政府开发控制弱化的情况下,依靠开发主体和建筑师的理性自觉,有可能在某些地块形成个性特色鲜明的建筑个体或建筑群体(有同一个开发商),但难以在片区和城市层面有效形成整体有序的建筑风貌。

所以风貌规划是非常有必要的。

1.2风貌规划的紧迫性1、扩大有效需求要求,旅游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从木垒县的经济运行态势情况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有效需求不足,要把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保持下去,必须在这方面下大力气。

旅游业可以带动很多行业的发展,直接增加高额收入,扩大有效需求的作用十分明显,必须加快发展。

2、加大结构调整力度,要求旅游业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当前,木垒县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服务业总量不足,比重过低,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大力发展服务业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一项重要内容。

旅游涉及行、游、住、食、购、娱等多个方面,几乎覆盖了从传统服务业到现代服务业的所有行业和门类,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

加快发展旅游业,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服务业的比重,而且可以进一步推动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

因此,要优化产业结构,必须加快旅游业的发展。

3、扩大就业、提高农牧民生活质量,要求旅游业有一个更快的发展。

旅游业是以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产业,吸纳劳动力数量大,劳动力转岗适应快,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有效缓解就业压力,尤其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做出较大贡献。

4、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求旅游业有一个新的发展。

实施西部大开发,其主要内容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工业结构,发展特色旅游业,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

与其它产业相比,旅游业具有比较优势,是调整结构和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把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与发展旅游结合起来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走出一条加快木垒县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1.3风貌规划的挑战性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地处阿尔泰构造带,博格达构造带和准噶尔地块交汇处,在不同构造的作用下,形成了山地、山前丘陵、平原戈壁和沙漠等地貌类型。

同时复杂的城镇格局与风貌状况也为规划的进行与实施带来一定困难。

2 景区性质与规划结构2.1木垒概况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东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接壤,西与奇台县毗邻,南倚天山与鄯善县相望,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交界,境内设有乌拉斯台口岸,国界线长约150公里。

木垒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民风古朴。

原始的胡杨群落,古老的森林硅化木,神秘的鸣沙山,都巧妙的荟萃在木垒。

境内生长着丰富的药用植物,目前已开发利用的有雪莲、紫花贝母、苁蓉、马鹿茸、甘草、柴胡、大力子等十余种。

珍稀野生动物有鹅喉羚、狗熊、雪豹、野驴、北山羊等。

矿产资源有金、铜、铁、石英、盐、石墨、煤等30多种。

主要工业产品有羊绒衫、水泥、鹰嘴豆粉、粉丝、粮油、白酒、建材等。

木垒县交通便利,省道303线、228线贯穿全境,通讯方便快捷。

木垒地处古丝绸之路新北道和草原丝绸之路的交汇处,古代曾是匈奴、鲜卑、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兵家必争之地。

虽经几千年的历史风云变幻,西域地方政权的多次更迭,但是木垒始终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汉时期,西域有36国,蒲类国为其中之一,木垒为蒲类国后国,史载蒲类国人“庐帐而居,逐水草,颇知田作,有牛、马、骆驼、羊畜。

能作弓矢,国出好马”。

唐贞观十四年,唐王朝统一了西域各国,在木垒设蒲类县,属庭州管辖,清代,木垒定名“穆垒”,清光绪二十二年,清政府在木垒设置警备衙门,民国6年,木垒设县佐,属奇台管辖,民国19年,木垒正式建县,定名为木垒河县,隶属迪化行政长官公署第一行政区。

2.2木垒性质与规模全县总面积22171平方公里,有可利用草场1664万亩,耕地面积95万亩,年播种面积52万亩左右,其中水浇地29万亩(喷灌地13万亩),山旱地23万亩。

县辖13个乡镇场60个行政村8个社区。

全县有14个民族,共有人口86344人,其中哈萨克族21575人,占总人口的24.98%;汉族58181人,占总人口的67.4%;维吾尔族4365人,占总人口的5%;乌孜别克族1076人,占总人口的1.2%;其它民族1147人,占总人口的1.3%。

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64664人,占74.89%,非农业人口21680人,占25.1%。

2.3总体结构木垒“一主三副、三轴、三板块”的县域空间结构布局(一主三副:木垒县域是空间增长极。

一主是县城,含木垒镇、照壁山乡、新户乡以及周边居民点,是县域综合中心;三副是西吉尔、雀仁和老大石头,承担次区域中心城镇的职能。

三轴:中部县城由南向北延伸的产业整合轴,构成了县域产业发展的脊梁、东部村镇聚合轴以及西部村镇聚合轴,是县域村镇职能的主要拓展轴。

三板块:准东煤化基地协调板块、有机特色农业拓展板块、特色牧业及下游产业拓展板块)。

2.4功能木垒县围绕打造“阳光绿色之城、避暑宜居之城、旅游休闲之城”,以打造城市景观为重点,以提升城市文化内涵为着力点,把旅游发展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

2.5风貌格局景区设施建设就地取材,外土内洋,反城市化规划建设,突出边疆农牧区、乡村、城镇原生态景观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尽量避免钢筋、水泥、瓷砖等现代建材人为造成与环境不协调的视觉污染。

2.5.1现状各功能建筑风貌2.5.1.1村庄民居2.5.1.2居住建筑2.5.1.3公共建筑2.5.1.4商业建筑2.5.2现状其他城市风貌要素2.5.2.1城市道路广场2.5.2.1城市家具2.5.3现状城市空间风貌2.5.3.1现状公共开敞空间布局2.5.3.2现状道路界面2.5.3.3现状建筑高度布局3 景区现状风貌分析3.1自然环境3.1.1环境特点1.地形地貌木垒县境内地势南高北低,自东南向西北倾斜。

天山东段余脉自西向东纵贯于县境的南部。

南部山地,群峰挺拨,原始森林郁郁葱葱,林间空地牧草茂盛,是传统的夏牧场。

中部是传统的河灌农耕区。

北部的沙漠地带及北塔山、哈甫提克山一带,是传统的牧业区。

(1)南部山区南部博格达山属天山东段末梢,海拔3482—1700米,山势由西向东递减,最高峰位于西吉尔南部,海拔3482米。

全县6条山水河流均分布于博斯坦河以西的山区,这一地区地形起伏相对高差大,坡陡谷窄,河谷发育部分地区基岩裸露,形成悬崖陡壁。

博斯坦河以东的山区,山势逐渐低缓,海拔多在2000米左右,山体低矮,岩石裸露,无常年性河流分布,但泉水分布较丰富。

分布在南部山区的主要景区(点)有大南沟、石人子沟、岩画及山区水库。

(2)山前丘陵南部山前丘陵海拔1700—1200米,由于地形的复杂多变,使东西部丘陵形成明显的差异,博斯坦河以西的山前丘陵分布有大小河沟33条,山前缓坡被冲刷切割成梁槽相间的缓坡浅丘,梁顶浑圆而坡缓,这一地区是木垒县旱地作物的主要种植区。

博斯坦河以东的山前丘陵由于降水较西部丘陵少,旱地种植较少。

分布在该区域的主要景区有霍加墓、龙王庙水库、四道沟原始村落遗址等. (3)中部平原自山前丘陵以北至北部沙漠以南为辽阔的平原戈壁,整个地貌属冲洪积平原,海拔1200—700米,地势平坦,博斯坦牧场以西的平原区,土层深厚,宜耕性好,是木垒县灌溉农业的主要种植区。

博斯坦牧场以东的平原区,因降水少,河流发育差,无灌溉条件,农业耕地少。

分布在该区的景区主要是围绕县城周边的民族风情度假村,丝路烽燧遗址等。

(4)北部沙漠、戈壁本区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段末梢,海拔800—600米。

为东西走向的条带状,分两道沙梁横贯东西,多为固定或半固定垄状沙丘和平沙地,沙丘高约50—60米。

二道沙梁以北的戈壁,有大面积的裸岩砾石地。

该区域主要景区有鸣沙山、胡杨林、哈依纳尔泉、狩猎场和硅化木群等。

(5)北部山区主要指北塔山和大、小哈甫提克山地,系阿尔泰山向东延伸的余脉,海拔多在2000米以下,山体矮小,地形复杂,地质结构零乱,山体走向不一,地表多被风化石片覆盖。

2、气候特征木垒县地处欧亚大陆中心,远离海洋,只有西风气流把大西洋上空的湿润空气,经过长途跋涉带入本区,形成降水。

从西伯利亚来的强冷空气,从西北方入侵县境,常造成大风和降温天气。

由于木垒县所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差异,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短而比较凉爽,光照充足;春、夏多风,降水少,属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

降水:受地形地貌、植被的影响,地区差异性明显:平原小于山区,西部多于东部。

沙漠区年降水量100—150毫米;戈壁平原地带年降水量150—250毫米;山前丘陵区在照壁山以西为250—400毫米,以东250毫米左右。

蒸发:木垒县蒸发量存在垂直分带及水平分带性。

木垒河以西山前丘陵蒸发量一般为2000—2100毫米,木垒河以东为2100—2200毫米;戈壁平原及沙漠区为2200—2430毫米。

气温:木垒县多年平均气温5.1℃,年平均最高气温11.2℃,极端最高气温36.9℃,年平均最低气温-0.2℃,极端最低气温为-31.8℃,雀仁地区可达-42℃。

3、河流水系特征木垒县河流均属山溪性河流,发源于天山山脉博格达山北坡,源头无冰川,有英格堡河、水磨河、东城河、木垒河、白杨河、博斯坦河共六条河流,6条河流径流总量8442万立方米,有庙尔沟、菜籽沟、孙家沟、沈家沟、芦塘沟、沙尔塞克、哈什湖、大浪沙、小浪沙、七城子、白石头沟、江湖里、乌宗布拉克沟、西地沟、大石头沟共16条泉水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