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部编版八年级文言文专题02 《答谢中书书》(知识梳理)(解析版)

合集下载

语文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汇总

语文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汇总

八上语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汇总〔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顶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总结一、解题1.答:回复。

2.谢中书:即谢征,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3.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二、作者作品简介1.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的dao 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

人称“山中宰相〞。

有〔陶隐居集〕。

2.我们还学过同时期的刘义庆的文章〔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

3.本文是作者寄给谢征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

全文结构巧妙,言语精奇。

短短六十八字,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有滋有味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

三、重点字词解释1.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中华书局1958年版〕。

2.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3.四时俱备:四季。

4.晓雾将歇:消散。

5.夕日欲颓:夕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6.沉鳞竞跃:指水中潜游的鱼。

7.实是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

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地,这里指人间。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8.自康乐以来: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385-433〕,他承袭祖父谢〔343-388〕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9.为复有能与〔yù〕其奇者:参与。

这里有“观赏〞“领悟〞的意思。

四、文言词汇累积〔一〕古今异义1.四时俱备古义:季节今义:时间2.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3.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颓废,萎靡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古义:参与,这里有“观赏〞“领悟〞的意思今义:和5.念无与乐者古义:考虑,想到今义:思念,想念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只是今义:但是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语气词,相当于“罢了〞今义:耳朵〔二〕一词多义1.夕日欲颓〔将要〕实是欲界之仙都〔欲望〕2.相与步于中庭〔和,同〕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有“观赏〞“领悟〞的意思〕〔三〕词类活用1.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2.夕日欲颓〔形容词作动词,坠落〕3.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散步〕〔五〕重要实词1.四时俱备(季节)2.沉鳞竞跃(鱼)3.月色入户(门)4.欣然起行(愉快,愉快的样子)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清闲的人)五、问题归纳1.〔答谢中书书〕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答案〕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顶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五色交辉为动,林青竹翠为静;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答谢中书书》ppt知识点梳理课件2(含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答谢中书书》ppt知识点梳理课件2(含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 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 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 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其四:动静相衬之美。


你体会到本文的语言特色了吗?
句式很整齐,大多是四字 (言)一句,加上对偶修辞手 法的运用,读来朗朗上口。
四、研读,品味意境之美。
1、 欣赏完优美的景色,大家注意到作者是怎样细致描写 这些山水了吗?请揣摩下列句子。
①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②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yù 自康乐以来, 神仙生活的美好世欣界赏,或指天堂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重要词句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各种色彩交相辉映 )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季节)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消散)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跃 ) 5、实是欲界之仙都 (人间的仙境)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复,再;与,参与,指欣赏)
2、要选好观察的角度(远近仰俯) 3、安排好描写的顺序(空间顺序和
时间顺序)
佳句运用 本文四字写景句非常多,试运用
或仿用本文的写景句来写一段话描绘 一处景物,看谁用得多,用得巧。
“写景物,抓灵魂;多视角,传实情。”
背诵比赛
•山
,古

•高
,清

•两
,五

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答谢中书书考点知识点梳理

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答谢中书书考点知识点梳理

陶弘景,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

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

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

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

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

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

陶一生好松。

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

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作品有《本草经集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等。

二、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三、重点词语1、四时俱备四时:四季。

俱:都2、晓雾将歇歇:消散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欲:将要。

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跃4、未复有能与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5、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四、重点句子翻译。

答谢中书书》复习要点

答谢中书书》复习要点

• 3、重点语句翻译: 、重点语句翻译: •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 、 鸟此起彼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 , 传来猿、 伏的鸣叫声。 伏的鸣叫声。 • (2)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2)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 , 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 出水面。 出水面。 •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自从谢灵运以来 , 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到这种 自从谢灵运以来, 奇丽的景象了。 奇丽的景象了。
《记承天寺夜游》要点 记承 1、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 、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 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 2、体裁: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 、体裁: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
二、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 • • • • • • • • 1、重点词语: 、重点词语: (1)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于是 到) ) 睡觉) (3)怀民亦未寝 (睡觉) ) 共同,一起) (4)相与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 ) 形容水的澄澈) (5)庭下如积水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 ) 原来是) (6)盖竹柏影也 (原来是) ) (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只是 清闲的人 ) ) 2、成语:月光如水 、成语:
• 4、这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物, 有何不同? 有何不同? • 《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 答谢中书书》 和能够与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 和能够与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 • 《记承天寺夜游》流露出作者被贬后悲凉、寂寞 记承天寺夜游》流露出作者被贬后悲凉、 的心情和自我排遣的心境。 的心情和自我排遣的心境。 • 5延伸拓展: 延伸拓展: 延伸拓展 • ①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词文章。 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词文章。 • 《望岳》 《三峡》 望岳》 三峡》 • ②描写月亮的诗文,比较不同作者笔下月景的不 描写月亮的诗文, 体会他们不同的艺术风格。 同,体会他们不同的艺术风格。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答谢中书书》知识清单

《答谢中书书》知识清单

答谢中书书
(1)(课后题)通过阅读,体会本文行文风格上的特点。

本文带有骈文的特点,多用四字句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较强;间用散句,参差错落,于整齐中有变化。

多用寻常词汇,浅显易懂,但为了形式的整齐,选词用字颇多斟酌。

(2)(课后题)本文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
本文中所写的景物非常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无穷生机。

结尾一句,含有三层含义:其一,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其二,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其三,“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3)全文是抓住哪一个字去写景的?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全文抓住一个“美”字来写景;这些景物非常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无穷生机。

(4)请赏析句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这四句是对动景的描写,描绘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活动,为画面增添灵动感,传达出蓬勃的生命气息。

(5)本文是一篇美文,请从不同角度简要赏析。

对仗工整,节奏鲜明;色彩斑斓,动静结合;言简义丰,耐人寻昧;情景交融,忘情山水。

2020部编版八年级文言文专题02 《答谢中书书》(实战训练)(解析版)

2020部编版八年级文言文专题02 《答谢中书书》(实战训练)(解析版)

《答谢中书书》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一、(2019年广西玉林市中考题)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润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略无阙处略无:一点都没有B.属引凄异属引:连续不断C.五色交辉五色:指青、黄、白等多种颜色D.自康乐以来康乐:指南朝年号(2)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见到太阳或月亮的。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是乘着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C.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树木和竹子,一年四季都保持青翠的颜色。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不再有其他地方能比这里的景色更奇异的了。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文语言凝练生动,音韵和谐。

【甲】文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乙】文散文的流畅之美和骈文的整饬之美结合完美。

B.【甲】文以总分思路构文,先后给人以山壮、水急、趣多、凄清的美感:【乙】文以总分总思路构文,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的印象,突出山川景色的秀美。

C.两文都是写景散文,都做到了情景交融,都直接抒发了对祖国奇山异水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D.两文作者寄情山水,崇尚自然。

山水各异,其美略同,古来共谈,关注和热爱美好山河的情怀千古传流。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梳理《答谢中书书》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朝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医药家被称为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

二、重点字词。

.山川之美:的。

谈:谈论,欣赏。

交辉:交相辉映。

青林翠竹: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丛。

【四时】四季。

具备:都。

晓雾:早晨。

歇:消散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鳞,借代鱼。

【竞跃】争相跳跃。

竞,争相。

实是:实在。

【复】再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自康乐:从。

三、重点句子翻译。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两岸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三理解性默写。

1、总领全文的句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俯视的句子:清流见底。

仰视的句子:高峰入云。

3、平视的句子:.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描写晨景的句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5、描写傍晚景色的句子: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对这幅清丽自然有声有色江南山水画赞美的句子:实是欲界之仙都。

7、表现作者自豪之情的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四、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

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

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初二文言复习之答谢中书书内容详解 注释 翻译及重点问题解答

初二文言复习之答谢中书书内容详解 注释 翻译及重点问题解答

答谢中书书山川/ 之美, 古来/ 共谈。

高峰/ 入云, 清流/ 见底。

两岸/ 石壁,山河的美丽,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赏的。

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明澈见底,两岸的悬崖峭壁,五色/ 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 俱备。

晓雾/ 将歇猿鸟/ 乱鸣;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长存。

早晨,夜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夕日/ 欲颓, 沉鳞/ 竞跃。

实是/ 欲界之仙都。

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 康乐/ 以来, 未复有/ 能与/ 其奇者。

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奇美的山水之中。

一.文学常识作者陶弘景(452 - 536年) ,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 人,曾担任诸王的侍读,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二.分层第一层;开头到古来共谈总领全文、点明中心概括古今高雅之士的情怀第二层;高峰入云到沉磷具体描绘景象第三层:总结全文,自比先贤,怡情山水,自得其乐三.佳句赏评1.文中的意境美表现在那些方面?.(1)山水相映之美。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

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2)色彩配合之美。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

石壁壁立千仞,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锻上缀以碧玉 翡翠。

(3)晨昏变化之美。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的是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是一幅多么热烈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静幽寂的暮景。

(4)动静相衬之美以上各种景物,交相作用,互为影响,构成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

2《答谢中书书》知识点考点整理含答案

2《答谢中书书》知识点考点整理含答案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知识梳理】一、重点词语1.古今异义(1)古来共谈.(古义:称赞 今义:谈论) (2)晓雾将歇.(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3)夕日欲颓.(古义:坠落 今义:低沉,萎靡) 2.一词多义(1)欲⎩⎪⎨⎪⎧夕日欲.颓 将要实是欲.界之仙都 愿望 (2)书⎩⎪⎨⎪⎧答谢中书.书 与“中”合用为官职名答谢中书书.书信,是一种文体 3.词类活用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形容词作名词,奇丽的风景 4.重点实词(1)五色交辉....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 (3)沉鳞竞跃....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竞跃:争相跳出水面(4)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会的意思 5.文言虚词(1)实是欲界之.仙都 结构助词,的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代词,指山川美景 二、重点句子翻译(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

三、问题探究本文与《与朱元思书》都是写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山水自然的热爱之情。

但两文的思想XXX 不尽一样,本文全篇充满乐观乐趣,而《与朱元思书》一文则暗含作者对尘世生活的厌弃之情,从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即可看出。

四、文章中心这封书信以清俊的笔触描画了秀美的山川风景,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高雅之士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2020版部编教材《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梳理(精准教材注释教参翻译)

2020版部编教材《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梳理(精准教材注释教参翻译)

2020版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作家作品:陶弘景,南朝南齐南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医学家。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给谢征的一封回信。

“书”即书信,一种应用性文体。

古代书信多记事陈情,实用性和审美性完美结合。

二、教材注释:1、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四时:四季。

3、歇:消散。

4、夕日欲颓:夕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5、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6、欲界之仙都:人间天堂。

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这里指人间。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7、康乐:指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385——433),他继承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8、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领悟”的意思。

三、教参翻译:《答谢中书书》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四、字词归纳:1、古今异义1.晓雾将歇.古义:消散。

今义:歇息。

2、词类活用五色交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五、内容理解:1.在《答谢中书书》中,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答案】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

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

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答案】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

酬谢中书书陶弘景【人物介绍】陶弘景,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有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经集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等。

【全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顶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斜阳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山川风景的漂亮,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美的啊。

雄伟的山岳耸入云端,明亮的溪流清亮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翠绿的林木,葱绿的竹丛,四时长存。

清早的薄雾将要消失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喊声;斜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可以赏识这类奇丽风景了。

【要点说明】1、四时俱备四时:四时。

俱:都2、晓雾将歇歇:消失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欲:将要。

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跃4、未复有能与奇者与:参加,这里指赏识5、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要点句子翻译】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斜阳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斜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就再也没有人可以赏识这类奇丽风景了。

【常考点】语文1、本文反应了作者什么思想?答:反应了作者娱情山川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本文表达了作者陶醉山川的欢乐之情和与古今知己共赏美景的喜悦之感。

3、书是一种如何的体裁?答: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拥有文学性。

4、文中提到的“康乐”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意图?答:“康乐”指谢灵运。

说明可以赏识领会山川之美的人极少。

5、找出文中的谈论句,谈谈其作用。

答:最后一句。

说明可以赏识山川之美的人极少。

6、文中描述了哪些光景?请用一个短语来归纳短文内容。

答:峰、流、壁、林、竹、雾、猿、鸟、夕日、沉鳞等光景。

语文《答谢中书书》知识梳理归纳

语文《答谢中书书》知识梳理归纳

语文《答谢中书书》知识梳理归纳语文《答谢中书书》知识梳理归纳关于陶弘景的作品《答谢中书书》有着怎样的知识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答谢中书书》知识梳理归纳,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一.基础知识识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Mò)陵(今江苏南京)人有《陶隐居集》2.文言词语【共】一起【谈】谈论,欣赏【交辉】交相辉映【四时】四季【歇】消散【颓】坠落【沉鳞】潜在水中的鱼鳞,借代鱼【竞跃】争相跳跃竞,争着【欲界】指人间【仙都】指仙境【复】再【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辉映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消散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坠落 )( 潜游在水中的鱼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参与,这里指欣赏 )二.翻译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译: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两岸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译: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三.理解探究1.整体把握文章以感慨发端,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具体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仰视俯视、平远高远的视角,动静结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本文写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2.问题探究(1).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答: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3).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答:“高峰入云,清流见底”(4).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答: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答: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6).“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答: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8).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答:“歇”“颓”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激发人的想像,充满生命气息“鳞”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9).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1)意境美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优美的意境①山水相映之美②色彩配合之美③晨昏变化之美④动静相衬之美2)结构美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美”点明全文中心中间部分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文中的写景部分,仰视再俯瞰,复平看,最后又分“晓”与“夕来写,次第井然3)语言美言简意赅,多用对称四字句,配以长句收束;修饰词语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

八年级答谢中书书的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答谢中书书的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答谢中书书的知识点总结答谢中书书这篇文章中,作者从人们对山水的态度入手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是八年级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一篇课文。

店铺为大家力荐了八年级答谢中书书的必考知识点,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八年级答谢中书书的必考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陶宏景: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

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

人称“山中宰相”。

2、谢中书, 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3、康乐, 即谢灵运(385~433)东晋著名田园诗人,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

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车骑将军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

二、重点字词1、四时俱备四时:四季。

俱:都2、晓雾将歇歇:消散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欲:将要。

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跃4、未复有能与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5、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三、重点句子翻译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四、主要问题1、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 答: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 答: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性。

4、文中提到的“康乐”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用意?答:“康乐”指谢灵运。

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说说其作用。

答:最后一句。

说明能够欣赏山水之美的人很少。

6、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请用一个短语来概括短文内容。

答:峰、流、壁、林、竹、雾、猿、鸟、夕日、沉鳞等景物。

《答谢中书书》知识梳理(附答案)

《答谢中书书》知识梳理(附答案)

十一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一、文学常识作者:陶弘景,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经集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等。

写作背景: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晚年所作。

谢中书(谢微)与陶弘景都卒于公元536年(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

谢微任中书舍人的后限是公元526年(梁普通七年),任中书郎在公元532年(梁中大通四年),都在陶弘景七十岁之后。

二、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三、整体把握《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

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

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实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初二语文古诗文知识点之《答谢中书书》

初二语文古诗文知识点之《答谢中书书》

初二语文古诗文知识点之《答谢中书书》《答谢中书书》是浅易白话文,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信件,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维。

全文共68个字,以“美”字统摄全篇。

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收拾的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协助!答谢中书书知识点1:【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顶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安康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山川风景的美丽,自古以来便是文人雅士一同赏识赞赏的。

高耸的山峰耸入云端,洁白的溪水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翠的林木,碧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即将散失的时分,传来猿、鸟此伏彼起的鸣叫声;落日快要落山的时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儿实在是人世的仙界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可以赏识这种奇秀的风景了。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2:基础知识文学知识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陶弘景(456-536),字透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Mò)陵(今江苏南京)人。

有《陶隐居集》。

白话词语【共】一同。

【谈】议论,赏识。

【交辉】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

【歇】散失。

【颓】掉落。

【沉鳞】潜在水中的鱼。

鳞,借代鱼。

【竞跃】争相跳动。

竞,争着。

【欲界】指人世。

【仙都】指仙界。

【复】再。

【与(yù)】参加,这儿指赏识。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3:了解探求全体掌握文章以慨叹发端,希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详细描绘俊美的山川风景。

仰望仰望、平远高远的视角,动态结合,使读者对山川现象发生完好、一致的形象。

最终,文章又以慨叹收束,骄傲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本文写景,捉住现象的魂灵,即天然万物的生气勃勃,经过凹凸、远近、动态的改变,视觉、听觉的立体感触,来传达自己与天然相交融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热爱天然、归隐林泉的志向。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原文译文注释赏析文言文知识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原文译文注释赏析文言文知识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原文译文注释赏析文言文知识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原文译文注释赏析文言文知识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7课《短文两篇》、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6课《答谢中书书》)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1958年版〕卷四十六。

谢中书,即谢,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枢鸿(掌管朝廷机密文件)。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

有《陶隐居集》。

原文译一: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二:山、水美丽的景色,自古以来人们都在谈论。

山,高耸入云;水,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直立,五颜六色,交相辉映。

绿树翠竹,一年四季都有。

早晨,雾将散未散时,灵猿丽鸟啼鸣;夕阳西下,潜游在水中的鱼儿欢快地跳出水面,这实在是人间仙境。

但从谢灵运后,就没有人能欣赏到这般美丽的景色中了。

三:山河的壮美,自古以来是人们共同谈赏的。

这里的高峰插入云,河流澄澈见底,两岸的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青竹,一年四季常青葱翠。

每天早晨,薄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潜游在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注释1.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谢中书书》知识梳理
一、作者作品。

本文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中书,古代掌朝廷机密文书的官。

书,即书信。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齐梁时思想家,著有《陶隐居集》等。

二、字音字形
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yuè)猿(yuán)与其奇者(yù)
三、词语汇总
(一)重点词语释义
1、四时俱备四时:四季。

俱:都
2、晓雾将歇歇:消散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欲:将要。

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跃
4、未复有能与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5、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
(二)古今异义
(1)四时俱备古义:季节今义:某个时候
(2)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停止、休息
(3)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衰败,萎靡
(4)古来共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
(三)词类活用
(1)五色交辉(名词做动词,辉映)
(2)夕日欲颓(形容词做动词,坠落)
(四)一词多义
(1)与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动词,参与,文中指置身其中)
②念无与为乐者(动词,和)
(2)书:
①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
②谢答中书书:书信,是一种文体。

③乃丹书帛曰:动词,书写
四、重点句子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五、课文翻译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
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
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六、文章主旨
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
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七、理解性默写:
1、总领全文的句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俯视的句子:清流见底。

仰视的句子:高峰入云。

平视的句子: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的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4、描写晨景的句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描写傍晚景色的句子: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表现作者自豪之情的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八、课文赏析。

《答谢中书书》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

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

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动静结合,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这十句作者择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实是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

”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九、内容理解:
1、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①“美”字②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③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2、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

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3、《答谢中书书》写景是如何体现动静相衬之美的?
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

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

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以上各种景物,交相作用,互为影响,构成了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

4、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
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表现作者的自得之情。

5、“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
6、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好在哪里?
它写出“跃”的状态,争相跳,静中有动,写出热闹的气氛。

7.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

试分析美在何处。

(1)意境美。

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优美的意境。

①山水相映之美。

②色彩配合之美。

③晨昏变化之美。

④动静相衬之美。

(2)结构美。

全文分三部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美”点明全文中心。

中间部分具体叙写山川之美。

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

文中的写景部分,仰视再俯瞰,复平看,最后又分“晓”与“夕来写,次第井然。

(3)语言美。

言简意赅,多用对称四字句,配以长句收束;修饰词语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

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