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共24张PPT)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共24张PPT)

三国鼎立形势图
220年,曹丕
自称皇帝, 国号魏,定
都洛阳。

蜀 221年,刘备称 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定
都成都。
吴 229年,孙 权称帝,国 号吴,定都 建业。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

大力兴修水利。



汉 发





济,





孙吴造船业发达,发展了

海外贸易。(卫温到夷洲)

东 袁绍 汉 末 年 官渡 军 之战 阀 割 据 曹操
曹操 赤壁之战 孙刘联军




立蜀

曹操 历真阴粉细在白史的险白眉脸色上就疑脸长谱象的是诈目中征曹一的。,操个奸 臣阴吗险?疑诈
《龟虽寿》
曹操
(jì) (lì)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曹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 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
望,这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面。
②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 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官渡之战 曹操
赤壁之战 曹操
政治:挟天子以
令诸侯招贤纳士 兵多将广
经济:实行屯田,
--骄傲轻敌
奖励农耕
孙、刘
袁绍
天时
骄傲轻敌,听不 人少力弱 地利
进正确意见
人和
谦虚谨慎,骄傲必败; 重视利用自然条件; 培养观察思考的习惯; 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等。
( D) A、东汉 B、魏 C、蜀 D、吴
5、230年,孙权派卫温将军率万人船队
到达夷州即 今天的( B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共43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共43张PPT)

孙、刘
发言人:诸葛亮
采取火攻,战术得当
再现“三国”风云——赤壁之战
战役 时间 双方 兵力 结果 作 用
袁绍 10余万 曹操 为统一北方 官渡 奠定了基础 之战 200年 曹操 3-4万 以少胜多
赤壁 之战 208年
曹操 20多万 孙刘联军 为三国鼎立 局面的形成 孙权 以少胜多 奠定基础 5 万 刘备
1.阅读曹操的诗句,回答问题。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诗中的“壮心”指的是什么? 宏大的志向——统一全国 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 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 他实现了吗? 没有 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 原因又是什么? 曹操想统一中国, 停息啊!(写于“官渡之战”)

曹操能够以较少的兵力战胜袁 绍,您能分析一下胜利的原因 吗?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 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 军事上,战术得当 发言人:曹操 袁绍不善用人,骄傲轻敌
再现“三国”风云——剑指天下 老骥伏枥, 《龟虽寿》提到“…志在千 志在千里。 里,…壮心不已”,那么统一北 烈士暮年, 方后,他又有怎样的雄心壮志? 壮心不已。
——曹操《蒿里行》
诗中所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百姓大量死亡,荒野上白骨累累, 诗中所描绘的景象是:东汉末年,因 战乱连年不断,造成人民 千里之内都听不到鸡鸣之声。幸 地方军阀割据混战,导致生产力遭到 大量死亡,社会生产遭到 存的人有如百分之一,想起来就 极大破坏,出现了百姓流离失所、死 让人感到苍凉。 者相籍的场景。 严重破坏。
政治方面:“挟天子以令诸侯” 处 于有利地位。 经济方面:采取屯田措施,招募流亡农 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实力不断增 强。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16课三国鼎立 (新人教版) (共38张PPT)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16课三国鼎立 (新人教版) (共38张PPT)

曹操
讨论:
曹操为什么能迅速壮大?
材料一:曹操多谋善断,很有眼光。在人们都 为汉朝的命运担心时,曹操迎合人心,于196年去 洛阳,迎献帝到许,用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军阀发 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有政治优势。 材料二:三次发布求贤令 ,选拔和任用一些 有才能的人。他们辅佐曹操成就大业。
材料三: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荒,组织 兵士耕田,既保证了军粮又赢得了民心,实力不断增强。
—曹操
讲故事
《三顾茅庐》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
赤 壁 之 战
赤壁之战
208年,曹操率领20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天下。孙权、刘备组成 五万联军,在赤壁与曹军展开决战。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 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大败曹军。曹操带领少数人马,慌忙逃回 北方。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基 础,又是我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是我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官 渡 之 战
公元200年
袁绍 十万人
夜袭乌巢,烧 毁袁军粮草
乌巢
官渡

三四 万人

以少胜多
思考:
曹操为什么能打败袁绍?
①曹操,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 侯”招贤纳士,并虚心采纳正确意见; 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军事 上以守为攻,伺机而动,烧毁袁军 粮草。 ②袁绍骄傲轻敌,听不进不同意 见。
翻 车
魏国修建许多 水利工程,北 方的生产明显 恢复和发展起 来, “家家 丰足,仓库盈 溢” 。
蜀汉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 南地区的发展 蜀
国 的 丝 织 业 兴 旺 , 蜀 锦 行 销 三 国 。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共39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共39张PPT)

吴国船只
有人认为,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时期局部统一,是历 史的进步,这是为什么呢?
东汉末年
1.群雄并起 政权林立 2.经济衰微 3.人口锐减
三国时期
局部统一


魏 吴
蜀 经济恢复发展
人口增多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草船借箭
如何正确看待历史类的文学作品?
《三国志》的记载
《三国演义》的描述
董卓之乱后的各割据势力中,最初以盘踞在河北一带的袁绍最为强大, 曹操占据河南一带。
*
官 渡 之 战
时间
地点 交战双方 结果 战争特点 公元200年 官渡 袁绍和曹操
曹操胜利
历史短剧——官渡之战
人物:曹操 袁绍 许攸 旁白
曹操
袁绍
许攸
两军交战,相持不下。 袁绍的谋士许攸劝袁绍:“袁将军,乌巢乃屯粮重地, 不可不用心提防。守将淳于琼素喜饮酒,恐难当重任。我劝 将军派一支部队驻扎在屯粮处外侧,以防曹军偷袭。” 袁绍傲慢地说:“我筹策已定,你休操心!” 这时,许攸拿着曹操的催粮书信,对袁绍说:“袁将军, 曹操主力屯兵官渡,后方必定空虚,若分一军,星夜偷袭许 昌,不但可把许昌连根拔起,而且还可生擒曹操。” 袁绍:“曹操诡计极多,此书乃诱敌之计也。” 许攸气愤地出来,恨恨地说:“忠言逆耳,竖子不足与 谋!” 许攸见袁绍刚愎自用,骄傲轻敌,注定失败,就去投奔曹操。

备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 杰。今闻黄巾倡乱,欲破贼安 民。关羽、张飞,虽为异姓, 志趣相同,遂与之桃园结义, 勠力同心,讨贼安民。
平定黃巾起义后,地方长官不交回权力,形成地方割据,群雄并起的局面。
2018/ 11/ 16
第二章回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ppt (29张PPT)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ppt (29张PPT)

——
汉跨土“
室有,益
《 可荆高州
三 兴、祖险
国 矣益因塞
志 。,之,
……··” 以沃蜀成野志 则帝千
霸业里
诸 业。,
……
葛 可天
亮 成府
传 ,若之

三、三国鼎立
220年,曹丕建立魏国, 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建立蜀汉, 定都成都。
229年,孙权建立吴国,
定都建业。
➢229年,三国鼎立局面
正式形成。
翻 车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虽没有 改变政权割据的状况,但它形成局 部性统一,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 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为后来的全国 统一奠定了基础。
课堂小结
东 曹操 官渡之战(200年) 统一北方
汉 末 年 军 阀
孙权
魏 赤壁之战(208年) 蜀
官渡之战
一、官渡之战(公元200年)
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 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 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曹操《述志令》
经过
袁绍
十万人
延津
● 曹操
三四万人
夜袭乌巢,烧 毁袁军粮草
以少胜多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 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 奠定了基础。
2070年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 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兵马沿江西 进。
赤壁初战,曹操水军失 败,退至乌林,会合陆 军,隔江与孙刘联军对 峙。
赤壁之战概况
时间
公元208年
交战双方
曹操和孙刘联军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曹操败(孙刘出奇制胜,火烧赤壁)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共14张PPT)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共14张PPT)
第十六课 三国 鼎立
一、官渡之战
1. 背景:
东汉末年,政局混乱,东汉王朝已形同 虚设,各地出现了盘踞一方的军阀。占 据河南一带的曹操的势力逐渐壮大起来 。当时占据黄河以北的袁绍,兵多粮足 ,实力强大。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手 ,称雄北方。
2. 曹操为壮大势力而采取的 措施: 政治上: 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
经济上: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 事农业生产
3 交战双方: 曹操PK袁绍
4. 时间、地点:公元200年,官渡
一、官渡之战
官 渡 之采取声东击西 、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 袁军的屯粮,烧掉全部军 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
曹 三四 万人 操
官 渡 之 战
公元 200年
赤 壁 之 战 时间
地点 交战双方
公元208年 赤壁
曹操和孙刘 联军 结果 曹操失 战争特点 败 以少胜 多 影响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 基础
三、三国鼎立
政权名 称 时间 创建 者 (pī
) 曹丕
定都

220年
洛 阳
蜀(汉 221年 刘备 成都 ) 222年 孙 建业(南 吴 京) 权
发展概 况
蜀国的治理与 开发
袁 绍十万人
夜袭乌巢 ,烧毁袁 军粮草
乌巢
官渡
曹 三四 万人 操
以少 胜多
时间 地点
官 渡 之 战
公元200 年 官渡
交战双方 袁绍和曹 操 结果 曹操胜 战争特点 利 以少胜 多 影响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
的基础
曹操统一北方后天下 形势
曹 操
刘 备
孙 权
二、赤壁之战
背景:1)208年,曹操挥师 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 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 课件 (共19张PPT)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 课件 (共19张PPT)

官渡之战后的形势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 不已。
曹操 --曹操《龟虽寿》
刘备
孙权
曹 二十万
赤壁之战 208年
刘 刘
以少胜多
刘刘 刘
曹军
赤壁 之战
五万 孙孙、刘
联军
赤壁 之 战
时间
公元208年
交战双方 曹操和孙刘联军
战争特点
结果 影响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官渡之战打了胜仗的曹操为什 么会在赤壁之战中败在孙刘联军 手里?
曹操:曹军来自北方,不服水土, 不习水战;曹操骄傲轻敌; 孙刘联军:团结抗敌,采用火攻, 战术正确
课后活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中国古代 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议一议,这两个战役胜 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主要原因在于交战双方的战略战术,指挥者 心态等方面。
影响:
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袁绍

公元200年
十万人
渡 之
夜袭乌巢,烧 毁袁军粮草
乌巢

官渡
曹操
以少胜多
两万多人
官渡之战
时间
公元200年
交战双方
袁绍和曹操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结果
曹操胜利
影响: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 的基础。
小组合作
动脑筋:曹操为什么能在官渡之 战中打败实力强大的袁绍?
曹操:(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2)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生产; (3)曹操广招人才(4)制定正确的战术 袁绍:骄傲轻敌
第16课
第一篇章
群雄逐鹿说战争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共30张PPT)

曹操 200年 和袁 绍 曹操和 208年 孙刘联 军
以 史 为 鉴
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 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吸取 了什么经验教训呢?
谦虚谨慎,骄傲必败;重视利用自然条件; 培养观察思考的习惯;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 人等。
前事不忘后 事之师
根据搜集的资料向同学讲述蒋干盗书、草船借箭、 周瑜打黄盖的故事,并阅读教材76页问题思考,思 考并回答其中问题。
时间
公元208年
交战 双方
曹军VS孙刘联军
20万 5万
战争过程 阅读教材,观察教 材赤壁之战形势图 ,且根据自己搜集 的资料,复述赤壁 之战的经过。
结果
曹操失败,孙刘联军获胜
赤壁之战,孙权、刘备 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 )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 壁市西北)一带大破八十万 曹军 ,奠定三国三足鼎立 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 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 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 “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 一场。
问题1
观察教材三 国鼎立形势 图,请说出 图中三国的 名称、建国 时间、建国 者和都城。 并在图中找 出来三国势 力范围,都 城所在地。
220年,曹 丕自称皇 帝,国号 魏,定都 洛阳。
221年,刘备 称帝,国号汉 229年,三国鼎 ,史称蜀汉, 吴 定都成都。 立局面最终形



222年,孙 权称王。 229年,孙 权称帝, 吴国建立 。定都建 业。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 不已。
--曹操《龟虽寿》
曹操
孙权
刘备
赤壁之战前形势图
从这个形势 图中你能看到什 么问题?
曹操势力最强大, 孙权次之,刘备最 弱。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优质课件(共26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优质课件(共26张PPT)

草船借箭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文学作品中的历史? 史学著作 《三国志》的记载
文学作品 《三国演义》的 描述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建安十八年 (213年) (孙)权乘大船来观军, 公(曹操)使弓弩乱发, 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 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 箭,箭均船平,乃还。
孙刘联军火攻战术 文学作品 《三国演义》的 描述
结果 影响
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的原因?
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分析出曹操的劣势:劳师远征,士 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卒疲惫;北人不习水战… … 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瑜部将黄盖曰: 2、孙刘联军制定了正确的战术 ——《三国志》 “……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在曹操兵败赤壁中,传统的史学家强调其思想轻敌骄傲。如张 3、曹操自持兵强,骄傲轻敌 作耀《曹操传》说:“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
翻车

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
3、蜀汉
建立:221年,刘备称帝,定 都成都,国号汉 措施: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影响:加速西南地区的发展

诸葛亮
“三顾频频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4、吴国
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 的最早记录。

建立:222年,孙权称王,后定都建业 (南京),国号吴 措施:开发江东,发展了造船业、海外 贸易;230年,派卫温率领船队到达夷 洲(台湾) 影响: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材料二:提倡“唯才是举”,他曾三次发出《求贤令》,因而曹操周围 用人上:重用人才,唯才是举 “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材料三:曹操招募流民在许昌附近屯田,除了民屯还有军屯,兵士平时屯 种,战时打仗。屯田制的推行,使荒地大量开发,军粮供应有了保证,为 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生产 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物质基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共25张PPT)

造船业, 海外贸易, 卫温率万人 船队到达夷 州。
合 作 探 究
讨论: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分 裂是不是历史的常态?
判断 是否有利于生产发展与社会进步 标准: 是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安定、人
民生活水平提高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实现了较大范围的局 部统一,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与发展,而且三国 都注重发展经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后 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因此是历史的进步,而 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和发展常态。
图示小结
官渡之战:袁绍VS曹操
军东 阀汉 混末 战年
(统一北方)

孙权 刘备
赤壁之战
联合抗曹


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学以致用
一、 选择题
1、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A、赤壁之战 C、官渡之战
C

B、昆阳之战 D、巨鹿之战 (
2.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A、赤壁之战
阅读材料--窥探历史
材料一 孟德雄心瞰啖吴,皇天未肯遂共图。 水军八十万东下,赤壁山前一火无。
——王奉(明)《过赤壁偶成佳句》
材料二 踣吕摧袁虎视耽,阿瞒气势展江南。 矶头一霎东风转,天下江山自此三。
——龙仁夫(明)《赤壁山》 (1)材料一﹑二共同描述了历史上的哪次战役?结果如何? 有何影响? (2)材料一中真的是“皇天未肯遂共图”吗?曹操为什么 失败?给后世什么启示?
A

B、昆阳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3、在下列人物中最先称帝的是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

D、曹丕
二、材料题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 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挟天子以令诸侯,采用谋士许攸的计策大败袁军。 又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 (1)材料中“他”指的是谁?大败袁军的战役名称是什么? 这场战役有何影响?

《三国鼎立》ppt课件(25张PPT)

《三国鼎立》ppt课件(25张PPT)


出示明北京城的图片。

三、小说和戏剧

学生概括古典小说的成就,并通过这些古典小说概括明清文化的时代特征。

年代 著作 作者 题材 价值

元末明初 《三国演义》 罗贯中 三国时期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元末明初 《水浒传》 施耐庵 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 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坚持从利国利民出发并一再敦促,终于使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答应先译《几何原本》一书(利玛窦口述,徐光启笔译)。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明北京城 学生概括明北京城的特点。(指导学生归纳紫禁城内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的基础上,认识到其中包含着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思想。)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余公里。
课堂小结
袁绍
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
曹操

曹操
公元208年 赤壁之战
国 鼎

孙权刘备联军
三国鼎立




一、科技名著

作者 著作 价值

李时珍 《本草纲目》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译为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宋应星 《天工开物》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 《农政全书》农业百科全书,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A.消灭袁绍的势力 黄河流域 C.南下统一全国 帝
B.统一北方 D.废掉汉献
二、赤壁之战 阅读课文,指出赤壁之战的背景、时间、交 战双方、战争特点、结果和影响: 背景: (1)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 据势力,统一全国。 (2)刘备派诸葛亮联络孙权共谋抗曹之计。 (3)孙权、刘备联合迎战曹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一篇章 官渡之战(曹操统一北方)
第二篇章 赤壁之战 第三篇章 三国鼎立
因何而乱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皇帝大权旁落 黄巾起义 军阀割据
乱成如何?
路有饥妇人, 抛子弃草间。
--王粲《七哀诗》
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曹操《蒿里行》
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人口达 5300万,可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
一分为二、客观公正,看其是否对 当时的社会有贡献。
课堂小结
袁绍
三国鼎立
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
曹操
曹操
公元208年 赤壁之战
孙权刘备联军
220年 曹丕 洛阳
魏 三





221年
229年
刘备
孙权
成都
建业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识图: A的建立者是
曹丕
B的都城在
成都
C的国号是

第16课 三国鼎立
A
B
C
想一想:
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事件是: 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战役是:
三国时代开始的标志是: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标志是:孙权称帝
材料一:

少魏
蜀吴
东汉末年
1.群雄并起 政权林立
2.经济衰微 3.人口锐减
三国时期
三大军事集团 魏蜀吴政权 经济恢复发展 人口增多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16课 三国鼎立
如何评价曹操?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宁教我负天下人, 勿叫天下人负我。
奸 京剧《击鼓骂曹》:
如今出了个奸曹操,
雄 上欺天子下压群僚。
5万联军
刘备
刘备
孙权

公元208年
孙权
战役 时间 地点 作战双方
特点 结果 影响
官在渡官之渡战 大战中赤胜壁利之的战曹 公元20操0年,为什么在赤公壁元大208战年 官渡 中失败了呢?赤壁
曹操VS袁绍
曹操VS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 方的基础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 基础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16课 三国鼎立
赤壁之战曹操失败原因:
水土不服
不习水战
骄傲轻敌
曹操,字孟德 (155-220年)
军事失误
220年,曹丕 自称皇帝, 国号魏,定
都洛阳。
221年,刘备称 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定
都成都。


229年,孙 吴 权称王,国
号吴,定都
建业。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粮草
以少胜多
拓展延伸:
曹操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亦 人谋也.
曹操 胜
——诸葛亮
袁绍 败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经济上:实行屯田; 善于用人,战术正确
骄傲轻敌 刚愎自用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16课 三国鼎立
官渡战后新闻发布会
(jì) (lì)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
曹魏重视农耕
屯田
魏国修建许多 水利工程,北 方的生产明显 恢复和发展起 来, “家家丰
足,仓库盈 溢” 。
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孙吴开发江南
吴国船只
吴-青瓷羊
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吴国的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 地区的联系。
从东汉末年到三国,你认为是历史 的进步还是倒退呢?
—曹操﹒《龟虽寿》
❖ 记者:曹将军,我拜读过您的《龟虽寿》, 您曾提到“…志在千里,…壮心不已”, 那么统一北方后,您有怎样的雄心壮志?
❖ 曹操:……
❖ 记者:那您认为要统一天下,还有什么阻 碍吗?
❖ 曹操:……
官渡之战后的形势
曹操
刘备
孙权
曹操

20多万 大军
孙刘联军进军路线 孙刘联军追击路线 曹操败退路线
英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同时代的评论家许劭
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西晋·陈寿《三国志》
曹操,字孟德 (155-220年)
他是拨乱世的英雄!
——当代史学家·范文澜
雄 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当代文学家·鲁迅
老师眼中的曹操
曹操凶残、奸诈,但我们认为他统 一北方之大业是最主要的,所以我们评 价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 诗人。曹操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 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 望,这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面。
政权名称

蜀(汉)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
时间
创建者
220年
(pī)
曹丕
221年
刘备

229年
孙权
三国鼎立形成于: 229年
定都
洛阳 成都
建业(南京)
小组合作: 假如穿越到三国,请介绍你所在国家
的经济发展状况: 魏 重视农业生产(屯田),兴修水利
蜀 发展经济,纺织业(锦)发达
改善民族关系,促进西南地区发展
歌曲欣赏《曹操》
◆ ◆◆◆◆◆◆◆◆◆◆◆◆◆◆◆◆◆◆◆
不 不若怎独月曹一用明东烽儿被谁尔说纷千一
是 读是么自光操心阴说汉火女乱来虞不纷百切 英 三英能走太不要谋暗末连情世煮我清扰年又
雄 国雄不下温啰那阳夺年天长左酒诈对扰以重 懂长柔嗦荆谋的分不 右 是与 后头
寂坂 寞坡
州 摸三休 国
三错 国
——三国的那些人那些事
民不聊生、人口锐减、社会凋敝
军阀割据

董卓之乱后的各割据势力中,最初以盘踞在 河北一带的袁绍最为强大,曹操占据河南一带。
曹操势力何以壮大?
政治优势: “挟天子以令诸侯”

经济优势: 开垦荒地 实行屯田
操 迎


人才优势: 唯才是举 招贤纳士
官渡之战
袁绍10万人
公元200年
官渡
曹 操 4万人
夜袭乌巢, 烧毁袁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