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剧界名鼓师王水银先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维教授,(原名施梦熊),原名宁波大学音乐学院基础室主任,曾在武义婺剧团担任司鼓,主胡和艺训班主任。八几年考上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理论专业,毕业后到大学从事民乐欣赏,音乐基础理论的教学,著有婺剧器乐,中国民族音乐欣赏等专著,发表了数十篇婺剧论文,是婺剧界的实践与理论结合非常好的一位老师.他是三合班著名鼓师王水银先生的亲传弟子,也是上海音乐学院李民雄教授(全国打击乐泰斗,江南鼓王)的得意门生。在宁波大学主要从事民族音乐理论、中国音乐史的教学与研究。2001年入选“宁波市文化艺术人才库”,2002年入选“中国当代艺术家名人录”和“中国专家学者辞典”,2005年入选“中国音乐家辞典”。曾获宁波大学课堂教学优秀奖、课堂教学质量优秀者、宁波市优秀音乐作品、上海音乐学院教研成果评奖二等奖等奖项。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多项,包括浙江婺剧器乐研究、《音乐赏析》、《乐理视唱练耳》、《幼儿歌曲创编》,曾担任浙江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宁波市大型公益性文化艺术普及活动——百场经典文艺作品赏析会音乐类主讲。在核心期刊发表贾湖骨笛研究综述、田野调查――金华昆腔最后的职业全昆班等论文多篇。

婺剧界名鼓师——王水银先生小传

施维

王水银先生,汉族,生于1914年,原籍磐安,1959年以后在武义壶山镇定居。先生长期从事司鼓艺术,擅长打击乐器,尤以板鼓、堂鼓演奏最为突出。系婺剧界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颇有影响的两大名鼓师之一(另一位为兰溪婺剧团的张秀田先生)。

先生出身于梨园世家,其祖父、父亲及兄弟均为戏曲艺人,母亲则以在戏院摆烟摊为业。耳濡目染,使先生自幼即对戏曲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表现出相当的艺术天赋。1921年,先生年仅七岁,便在“王凤台”戏班的后场(乐队)中打大锣,两年后,改习小锣。1927年(13岁)起,专工司鼓,至年届花甲未缀。早期,先后受聘于“孙鸿福”、“杨连春”、“缙东”舞台等民间戏曲班社,四十年代后期,涉足东阳“三合班”等处。五十年代初,先后在武义婺剧团的前身五星剧团、和平剧团供职。1957年在江山婺剧团逗留两年,旋即复回武义婺剧团,直至七十年代中期调离后,方离开文艺队伍。

在长达五十年的从艺生活中,先生受聘担任司鼓的班

社、剧团不下十余。其中,既有乱弹班、徽班,也有“二合半”、“三合班”。丰富的经历,使他在谙熟婺剧各种声腔的基础上,广采博取,融会贯通,从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司鼓艺术风格。

旧时艺人多以艺术技能为谋生手段,为了保“饭碗”,一般不愿意将自己的一技之长轻易传授他人。因此,先生在走上艺术道路的最初阶段,没有能够取得上一辈艺人的直接指导。仅凭自己的聪惠与勤奋,看、听、记、练,边实践边提高。一直到了二十多岁,才有幸受教于“新舞台”的天寿师傅门下。天寿师傅有着相当高超的司鼓技艺,是当时第一流的鼓师。见先生聪明好学,为人正派,遂愿意传教。经过指点,先生有了长足的进步。仅学了两个多月,就掌握了要领。不仅司鼓技巧有了显著提高,就连风格也酷似师傅,竟至本班同行亦难分彼此。然而,他并未就此满足,决心以加倍的努力使自己达到更高的水平,并走出自己的路。经过多年的刻意追求,终于熟练地掌握了高难度的板鼓“捻签”技法——以两个手指持签,使其在自然转动中敲击鼓心。这种演奏技法,动作干净利索,发音清晰明亮。

先生的板鼓、堂鼓演奏,具有刚柔相济、讲究韵味的特点。根据感情需要,时而疾如狂风,时而缓若细雨。其精湛的司鼓演奏艺术,在《孙滨与庞涓》、《戚继光斩子》、《三请梨花》、《三姐下凡》、《卧薪尝胆》、《杨门女将》、《马前泼水》、

《前后金冠》、《前后日旺》、《玉麒麟》、《黄金印》、《碧玉簪》、《九件衣》、《百寿图》、《水檎庞德》、《三司会审》、《辕门斩子》、《击鼓骂曹》、《醉打山门》、《训子下书》、《思凡》、《和番》……等武义婺剧团、江山婺剧团所上演的拿手剧目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出神入化,至今让人记忆犹新、回味无穷。

他善于运用复杂多变的节奏,将某些看似简单、平稳的锣鼓经点缀得色彩纷繁、令人陶醉。这,在以长锣为主的“清锣鼓”——《大鼓头台》中,表现得十分突出。而通过不同部位(鼓心、鼓框等处)的演奏,以及力度强弱的控制,形成音色、音量的对比,在对比中体现美感,则是其司鼓艺术的又一个重要特点。所有这些,如果不具备良好的音乐感觉和扎实的功底,是不可能达到的。

六十年代初期,先生在繁忙的本职工作之余,积极收徒传艺,提携后辈,为继承、发扬民间器乐与婺剧传统音乐做出有益的贡献。原武义婺剧团的施维(后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深造)就是他的得意门生。此外,婺剧界的众多知名鼓师,如:浙江婺剧团的楼福水,金华婺剧团的范志贵、王孚文,东阳婺剧团的金聪池,兰溪婺剧团的陈福新,江山婺剧团的朱庭富,武义婺剧团的谢正平……等,都无不受到过他的指点与教益而对他钦佩有加。

离开文艺界以后的八十年代,先生年事已高,业已退休,

但仍热中于婺剧音乐、民间器乐演奏的传授工作。凡有慕名前来求教者,他总是不顾年迈体弱,悉心指教。武义、永康等地的不少业余剧团的司鼓,都曾不同程度地得益于他的教晦。

1987年4月,王水银先生因病逝世,终年74岁。武义文艺界为其召开了隆重而简洁的追悼会,其灵柩由专人护送,运抵原籍。先生魂归故里,入土为安。

施维2010.8.于宁波蜗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