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四
2025新高考(九省联考新题型)语文模拟试卷4(学生版+解析版)
2024届新高考九省联考模拟仿真卷(四)语文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如今,“玩梗”成为年轻人的流行文化。
我们既要鼓励语言创新,尊重年轻人的创新表达方式,重视网络用语对现代汉语发展的促进,理解流行词语无可替代的表达功能,也要高度警惕消极的玩梗文化,防范玩梗背后的传播迷思和价值取向偏差。
梗文化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质,其依赖的是将逻辑推至极致带来的荒诞,并借助于这一荒诞性去完成一次笑点的制造。
梗的诞生发展可以分为语音变异和词汇变异两大源头。
语音变异是指将各地方言或者外来语言转化成汉语中的同音字或近音字,以达到通俗易懂和生动有趣的目的。
词汇变异是指词汇的变化以某一词汇作为基础进行延伸。
梗,通过对某事或某物在不同情境的解码编码,构建了一种全新的话语体系。
玩梗,作为年轻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其流行离不开媒介技术、符号意义、生产风格和社交隐喻的共同作用。
造梗者漫不经心地自创或者引用某些具有流行潜质的词句或场景充当梗的语料,用以表达、评论、分享,成为梗的首发角色;玩梗者受个人经历、生活经验或性格偏好的影响与造梗者的输出一拍即合,对梗进行理解、解读、定义、回应、修正、延伸和再造。
当下许多“梗”的更新速度快、包含意义多样。
由于没有明确的定义和指向,“梗”的能指和所指都很丰富,在编码和解码过程中都存在着流动性。
大众在使用“网络流行梗”时,不会追求一个确定的意义,更多的是通过“梗”来确立自身的位置,获得群体认同和情感共鸣。
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卷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共25分)1. 答案:D解析:根据原文第三段“尽管如此,这种尝试并未得到广泛认可”,可知作者对这种尝试持保留态度。
2. 答案:C解析:根据原文第二段“这些作品在表现手法上往往较为新颖,但内容却相对简单”,可知C选项符合原文描述。
3. 答案:B解析:根据原文第四段“这种小说常常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想象力吸引读者”,可知B选项正确。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4. 答案:(1)D(2)A解析:根据原文“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直挂云帆济沧海”可知,D选项正确;根据原文“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可知,A选项正确。
5. 答案:(1)C(2)B解析:根据原文“文章以‘梦’为线索,通过梦境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可知C选项正确;根据原文“诗中通过‘望岳’、‘归隐’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理想的思考”,可知B选项正确。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6. 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选项A符合语境。
7. 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选项C符合语法规则。
8. 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选项D符合修辞手法。
四、作文(共60分)题目:青春,我们共同书写答案: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在这个阶段,我们拥有无尽的梦想、激情和活力。
正是这些特质,让我们在青春的道路上,不断追求、不断进步。
青春,是我们共同书写的历史。
从校园生活到社会实践,我们携手前行,共同经历了许多难忘的瞬间。
在学习中,我们相互鼓励、共同进步;在活动中,我们团结协作、共同成长。
这些经历,让我们更加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青春,是我们奋斗的舞台。
在这个舞台上,我们挥洒汗水,追求卓越。
无论是学业、事业,还是兴趣爱好,我们都在努力拼搏,追求更高的目标。
正是这种拼搏精神,让我们在青春的道路上,不断超越自我,成就非凡。
青春,是我们感悟人生的起点。
在这个阶段,我们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探索生活的真谛。
我们懂得了珍惜、懂得了付出,懂得了感恩。
这些感悟,让我们在青春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地走向成熟。
云南省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4
云南省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谈中国学案史而推祖于朱熹的《伊洛渊源录》,自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先生首倡,中经陈垣先生等史学大师认同,迄今已成史学界的共识。
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朱熹是与孔子后先辉映的卓然大师。
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以儒学开派宗师而影响中国学术两千多年。
朱熹则以理学泰斗集传统儒学之大成,并将其导入一个崭新的天地,从而与孔子并尊而有“朱子”之谓。
《伊洛渊源录》是朱熹学说形成初期的一部学案体史籍。
该书在南宋初叶问世,深深地植根于两宋间社会和学术的发展之中。
中国古代社会发展至北宋,犹如人之年过半百,老已冉冉而至。
经历五代十国半个多世纪的王朝频繁更选,为防止这一衰老势头的加速,适应国家一统的需要,赵宋统治者提出了“一道德而同风俗”的课题。
然而用什么样的学术思想来统一道德和风俗,在朝野人士中却产生了长期的争议。
太祖、太宗至真宗间,儒、释、道三教势力跌经消长,渐趋合流。
仁宗即位,推崇儒学,形成以儒学为主干,融佛、道为一体的基本格局。
神宗熙宁、元丰间,程颢、程颐兄弟沿着周敦颐开辟的路径而行,与张载、邵雍诸人作同调之鸣。
于是以“道学”为天下倡,孜孜矻矻,死而后已,从而大大推进儒学自我更新的进程,最终演为阐发心性、义理之程颢学的新儒学,即道学,又称理学。
《伊洛渊源录》凡十四卷,全书以首倡道学的程颢、程颐为中心,上起北宋中叶周敦颐,下迄南宋绍兴初胡安国、尹焞,通过辑录二程及两宋间与程氏学术有师友渊源的诸多学者传记资料,据以勾勒出程氏道学的承传源流。
卷一所录为两大部分,一是《濂溪先生事状》,二是《遗事》。
《事状》为朱熹撰,文成于乾道五年,专记周敦颐生平行事、学术好尚。
《遗事》则以记述传主言论及他人称述为主,与《事状》浑然一体,相辅而行。
所记凡十五条,分别取材自《程颐文集》、《程氏遗书》、邵伯温《易学辨惑》、吕本中《童蒙训》诸书。
卷二、三载程颢传记资料,犹如卷一,亦作两部分。
2024年江苏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2024年江苏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5分。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虚与实,既是一个哲学宇宙观问题,又是一种艺术实践的尺度。
宋人范晞文在《对床夜语》中说:“不以虚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从首至尾,此其难也。
”以虚为虚,就会陷入纯粹的虚无主义,就会机械僵化,全无生气,才能产生无穷的意味。
虚实相生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段,这种“诗笔”移植到唐传奇的写作中唐传奇在塑造人物时,通常是截取人物的几个重要生活片断,而把另外一些内容、事件省略,让读者通过想象自己去填充。
化实为虚,由虚入实。
如沈既济《任氏传》描写任氏,并无具体的描摹刻画,但其美貌却如在目前,从虚处着笔,写郑六一见钟情、不能自已,策其驴,忽先之,将挑而未敢”。
更为精彩的是,韦崟派遣家僮秘密察看之后两人的一段对话,家僮答之“奇怪也!天下未尝见之矣”。
简单的一问一答,任氏的绝美之姿已经跃然纸上。
接着又不厌其烦地拿出其他佳丽进行对比,“秾艳如神仙,中表素推第一”,与任氏比起来,仍“非其伦也”。
所有这些铺叙,全从虚处落笔,由虚入实再比如裴鉶的《昆仑奴》,虽然磨勒是小说的主人公,但是读者读完全篇,他究竟从哪里来,如何具有这样超常的本领,这些问题小说中都没有交代,但人物的形象却因此而具有了巨大的张力,每一个读者都可以用自己的审美经验来填补这些空白,而正是阅读接受过程中审美意象的再生成,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都充分运用了虚实相生之法,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摘编自韩伟《唐传奇中的诗意笔法》)材料二:不仅唐传奇的“诗笔”代表着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文体特色,而且其中优秀作品还构成了现代“诗化小说”的前驱,换言之,还表现出特定的艺术品质。
唐传奇小说突破六朝志人、志怪小说的拘囿,尽情显示了唐人的个性风度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品味和超越,生活浪漫性的直接表现就是对艺术的爱好。
唐传奇所写各类人物,大都爱好诗歌,或者创作诗歌,不仅如此,熟谙绘画,甚至能歌善舞。
2024年4月山东省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4月山东省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题。
材料一:人的创造行为离不开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人脑最高层次的机能。
创新思维与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密切相关。
聚合思维以逻辑思维为基础,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发散思维以形象思维为基础,试图就同一问题沿不同角度思考。
简单说来,聚合思维是把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都考虑到之后,再寻求一个最佳答案,而发散思维则是围绕着问题多方寻求不同答案。
聚合思维强调对已有信息的理解和运用,而发散思维则强调对未知信息的想象和假设。
聚合思维是一种有条理、有范围的收敛性思维,它具有方向性、判断性、稳定性、服从性和绝对性等特点。
发散思维具有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等三个特征,它的这些特征被认为是创造力的主要组成部分。
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律的总结,天文学家对海王星与冥王星的发现等,都是聚合思维带来创新与发明的佐证。
而牛顿在苹果树下的奇思遐想引发对万有引力的研究,凯库勒受炉火"金蛇狂舞"的启发提出苯分子结构的设想等,则说明了发散思维在自然科学的创造活动中大有可为。
可以说,没有聚合思维,就没有创新和变革的条件和基础;没有发散思维,就没有创新和变革的想象基础和想象动机。
可惜的是,在不少国家的教育制度中,对学生聚合思维的关注和培养要远远多于对发散思维的关注和培养,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发展轨迹大体形成下图所示双曲线。
儿童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断被知识的经验性和规律性束缚,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
学校和家庭计分强调聚合思维对认识事物规律的主导作用,最终造成学生发散思维被干扰抑制。
(摘编自岳晓东、龚放《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材料二:对于影响创造力的个体因素,一些研究者聚焦于思维过程、认知方式和智力水平,而另一些人则着重关注包括情绪、动机、人格、自我效能感等非认知因素的影响机制。
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信息必刷卷04(上海专用)(考试版)
绝密★启用前2024年高考考前信息必刷卷(上海专用)04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从整体结构来看,2023年上海市秋季高考语文试卷保持了稳定的题型分布,但在内容和难度上有所调整。
选择题部分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也涉及了一些文学作品的深层次解读。
非选择题部分则更加注重对考生思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如作文题目就涉及到了对课本单元主题的深度挖掘和创新思考。
作文题目“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中出现了对创新思维的明确要求,鼓励考生在常规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思考。
这一变化体现了教育部门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鼓励考生在日常学习中要敢于尝试、勇于创新。
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2)________________,破灭之道也。
(苏洵《___________》)(3)《赤壁赋》中侧面描写箫声之悲凉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题目要求选择。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2分)在中国古代文艺中,浪漫主义始终没有太多越出古典理性的范围,在建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际上,它是以玩赏的自由园林(道)来补足居住的整齐屋宇(儒)罢了。
①仍然是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过程②渲染表达的仍然是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③而不是超越现实的宗教神秘④它们也仍然没有离开平面铺展的理性精神的基本线索A.②④③①B.②③④①C.④①③②D.④①②③(2)教师节期间,张老师收到一封来自毕业班学生的感谢信,只有一处画线部分语言表达得体,请选出来。
(3分)尊敬的张老师:您好!【A】感谢您三年来对我班全体同学的衷心指导。
【B】难忘您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形影相吊的身姿;【C】难忘您在课上谆谆教诲、教学相长的话语;【D】难忘您在课后孜孜矻矻,埋首备课的场面。
湖北省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4
湖北省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阅卷人一、现代文阅读(35分)得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宇宙是什么?天与地的形状是怎样的?古埃及人设想宇宙像一个箱子,稍凹的箱底是大地,箱盖是天,其形状有人说是圆的,有人说是方的。
古巴比伦人认为天像个圆罩,地是个圆形平面。
天空之上、地面之下全都被水包围着。
天空上有一个天窗,天窗打开,就会下雨。
太阳每日沿着天穹东升西落,然后又在夜里通过地下管道再回到东边,而天穹本身是不动的。
中国古代的宇宙理论也对天地的形状问题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
这些看法是观测经验的总结,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思辨色彩。
在中国古代各种宇宙理论中,盖天说最早始于周代,主张“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人们看到头顶上的天很高,而四周的天都在远方同大地接触,很像一个圆盖。
为什么要设想地是方的呢?这是因为古人不能上天,也不能入地,人们活动的范围,从根本上说是个二维平面,所以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比上下两个方向有更重要的意义。
《尸子》说“四方上下曰宇”,把四方与上下加以区分,就是这种实际状况的反映。
盖天说认为大地不动,天穹旋转,日月星辰则在天穹之上,随天穹旋转。
天穹绕本身的一个极点旋转,就像车牯辘绕轴旋转一样。
起初人们以为天顶就是天的中心,后来发现北斗星绕不动的北极星旋转,就认为北极星是天的中心。
实际上天穹上这个极是地球自转轴正对的一点,所以成为天体周日视运动的不动的极。
中国最早的盖天说实质上是天拱地平说、天曲地直说。
天圆地方说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个宇宙模型,能对某些现象作出某种解释,又符合天尊地卑、天动地静的哲学观念,所以在历史上曾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由于最初的盖天说不能解释实际问题,所以天圆地方说就逐步演化为“天地双拱”的学说。
新的盖天说主张:“天似盖笠,地法覆盘。
天地各中高外下。
”天穹犹如一个斗笠,大地像一个底朝天倒放着的盘子。
《周脾算经》说天穹与大地的中央都比四周高六万里,天与地相距八万里,可见天的曲率与地的曲率相同。
2024年黑龙江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4年黑龙江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冠肺炎疫情后,广大军地医护人员闻令而动,奔赴一线,成为人民生命安全的最美守护者。
为了方便辨认与沟通,他们在防护服上留下各种各样的签名签字。
这些签名和签字,是一种敢战敢胜的宣言。
当“加油”“雄起”等这些字眼频频出现在防护服上的时候,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强大的信心被激发,一股蓬勃的力量在迸发。
有祖国强大的科技实力、动员能力、执行效率作支撑,有这么多技术和大爱无私的医护人员当先锋,有举国上下团结一致、万众一心的力量为基础,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有必胜的信心。
“隔离不分离,逆行不独行”,一位驰援武汉的医生情人节最浪漫的表达方式,显示了担当大爱、守望相助。
“云能量,无限大”,通过网络发动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这是新时代另一种形式的“与子同袍”。
还有那俏皮的“湖北姑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打赢湖北保卫战倾心尽力。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管是发生自然灾害,还是应对外敌入侵,(),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一个又一个强敌。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爆发破釜沉舟豪迈精深B.爆发义无反顾豪放精湛C.暴发义无反顾豪迈精湛D.暴发破釜沉舟豪放精深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一位驰援武汉的医生在情人节用最浪漫的表达方式,展现了担当大爱、守望相助。
B.一位驰援武汉的医生情人节最浪漫的表达方式,展现了担当大爱、守望相助的胸怀格局。
2024年河北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2024年河北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一)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礼仪起源于原始先民的祭神敬鬼活动,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演变为社会的行为规范。
周公“制礼作乐”,对“礼”做出了创造性发展。
由于礼仪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代表着国家的整体利益,在塑造完美人格、协调社会矛盾、安定社会秩序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中国的礼仪不同于西方的礼仪。
在西方人眼里,礼仪通常是依据民族或地域差异来区别的风俗,而中国的礼仪是传统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核心是礼。
在中国人眼里,礼是可以凝聚不同民族和地域的一种精神,是社会生活中一切行为的准则。
如今,面对公民社会的兴起,我们必须考虑重建现代礼仪,这种重建不是食古不化地套用,也不是食洋不化地照抄。
我们要研究传统礼仪和外国合乎国情的礼仪如何创造性转化,还要细致地把握这些礼仪如何与民俗融合,不仅如此,许多具有普遍性的礼仪恰恰可能从民俗中再生才最具生命力。
那些具体的规范并不是现代礼仪的目的所在,最核心的在于礼仪背后所表达的精神元素,现代礼仪应该包含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应该涵泳正义、自由、平等、民主、博爱、勇敢、谦逊、理性、稳重、慷慨、真情、和平、非暴力……礼应当是一切美德的承载者、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接榫者。
(摘编自《论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材料二:中国是拥有悠久礼乐文明的礼仪大国,有着丰富的礼仪文化资源,同时重视礼制建设与礼俗教化。
《周易·系辞》“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是敬天礼地、体现族群伦理与政教伦理等包蕴礼义核心的礼仪文化。
《荀子·礼论》说:“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强调礼仪文化依循三大伦理原则,即与天地协调的自然伦理、以祖先纪念情感为中心的家庭伦理、推崇君师为政教的政治伦理,这三者是“礼”的核心内涵,是传统礼仪文化的根本性质所在。
当代社会是以人民为主体的现代社会,新的社会生活自然需要相应的礼仪,传统礼仪遵循的三大伦理原则在当代社会必然发生根本的性质变化,即更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而不是对天地神灵的被动膜拜;更强调家庭社会和谐的社会伦理,而不是上下尊卑的严格等级区分;更强调社会主义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伦理,而不是居高临下的“牧民”统治。
2020年安徽省合肥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四)(含答案解析)
2020年安徽省合肥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四)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庄子《逍遥游》中表明宋荣子毫不在乎世人态度,已经达到了宠辱不惊的人生境界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
白居易《琵琶行》中多次写“月”,送别友人“______ ”,别情;欣赏音乐后用“______ ”烘托琵琶女的演奏效果。
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规定“受上赏”的条件是“______ ”,而“受中赏”的条件是“______ ”。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25.0分)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长城谣席慕蓉①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尽管夺了焉支②又还了焉支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你水远是个无情的建筑蹲踞在荒莽的山冷眼看人间恩怨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写你时不能成篇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有你千年的面容有你的云你的树你的风敕勒川阴山下今宵月色应如水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流进我不眠的梦中一九七九年注:①席慕容,著名作家、画家,祖籍内蒙古,随家定居台湾,其作品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影响深远。
②焉支,即焉支山,在甘肃永昌县西,山势险要,为古代驻兵防守重地。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这些诗句高度概括了长城作为中华民族历史见证者的内涵。
B.长城“蹲踞在荒莽的山巅冷眼看人间恩怨”,诗人借刻画长城,抒发了对历史、对人生的深沉感悟。
C.“唱你时总不能成声/写你时不能成篇”,表现了诗人对长城炽热的情感,将长城融进了自己的生命。
D.黄河“流进我不眠的梦中”,说明民族“争战”带来的创痛依然让诗人难以安眠体现出诗人内心的苦闷。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全诗采用民间歌谣的形式,意象鲜明独特,语言活泼俏丽,感情纯朴真挚,流露着诗人深深的愁思。
B.“无情“蹲踞”“冷眼“,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长城人格化,突出了长城作为旁观者的角色。
浙江省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4
浙江省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阅卷人一、现代文阅读得分现代文阅读I材料一:从创作实践来看,非虚构写作确实是存在虚构的,也是需要虚构的。
从理论上讲,它为什么需要虚构,这种虚构在非虚构写作中有何重要理论意义,这是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首先,它是张扬非虚构写作“真实性”的根本需要。
“真实”或“真实性”是非虚构写作最根本、最核心的要素,也是区别于虚构写作最鲜明的特征。
从理论上讲,它是不允许虚构的,但是在实际创作中,为了更好地表现真实,作家会通过虚构细节、场景对话甚或心理活动等,在真实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从而使读者获得一种在场的真实感、生命感乃至情感的代入感。
也就是说,在真实基础上的合理想象与虚构,其意义首先在于证实作家叙事的可信性和可靠性并获得读者的认可和信任,进而产生更加令人信服的真实感。
其次,它是彰显非虚构写作“文学性”的内在需要。
如果说“真实性”是非虚构写作的第一属性,毋庸置疑,“文学性”则是非虚构写作的第二属性,也可以说是它与生俱来的审美品性。
非虚构写作在美国兴起时之所以被命名为“非虚构小说”,就是因为它借用小说(文学)的手法来讲真实的故事,把真实故事写得犹如小说一样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从而具有叙事美感和艺术性;而且,这种“小说化”或“戏剧化”叙事策略也成了非虚构写作文学性的重要体现,成为非虚构写作审美品格的自觉追求,因而也成为非虚构写作区别于新闻报道和社会学、人类学的调查报告等非虚构文本的重要特征。
再次,它是凸显非虚构写作“思想性”的价值需要。
非虚构写作不仅仅是简单呈现生活众生相,也不单单是通过艺术手段讲好真实故事,还要呈现一种整体性现实,以逼近人生和社会真相,抵达更高意义上的真实——生活本质的真实。
可见,非虚构写作是一种有深度、有见解、有思想的写作。
非虚构作品,只有借助虚构与想象,“才有可能超越生活表面触及世界的深层肌理”,才能把作品的深度带向极致,“去证明人生的深刻的困惑”。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终极押题模拟卷(四)(天津卷)原卷版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终极押题模拟卷(四)(天津卷)第Ⅰ卷本试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壮游,指的是胸怀壮志的游历,包括与人文社会互动深、行程挑战性高、旅游时间长三个特质,所以特别强调以高度意志、经过规划彻底执行,以期实现用自己的筋骨去体验“不局限于自然、更深入民间”的世界之大的目的。
中国的壮游传统久远。
司马迁二十岁那年,父亲给他一辆马车,指导他有目标、有计划地到广阔社会中实地(),接触壮丽河山和了解四方之民的生活习俗,并搜求历史传说与各种史料。
司马迁①,最终②,完成了《史记》。
后有高僧玄奘到天竺(印度)取经;徐霞客经30年游历,③,撰成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连诗圣杜甫都曾在苏州准备好船,差点东游到日本,他在自传性的诗《壮游》中就写道:“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
到今有遗恨,不得穷扶桑……”可惜的是,中国在郑和之后失掉了壮游的传统。
古今中外,有太多经历壮游而改变人生,甚至提升人类的文明水平的例子。
有报告认为:“空档年”可提高外语能力,提升个人竞争力(包括独立精神、人际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约束力、沟通能力等)。
更重要的是,许多人因此寻找到人生的方向,那是完成自我的最大()。
而对于一个国家、民族而言,壮游代表的是一种开创精神,缺乏这种精神,富不过三代,国家也有可能出现政权更迭。
台湾山河探险协会理事长徐海鹏曾惋惜地表示,明朝实行锁国政策后,()。
我国在1900年前后的半个世纪国力最弱时,不仅在探险的领域缺席,还成为其他国家探险的对象。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A.考察动能每况愈下B.考查动力江河日下C.考察动能江河日下D.考查动力每况愈下2.下列依次填入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①“读无字之书,禀山川豪气”②“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③“达人之所未达,探人之所未知”B.①“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②“达人之所未达,探人之所未知”③“读无字之书,禀山川豪气”C.①“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②“读无字之书,禀山川豪气”③“达人之所未达,探人之所未知”D.①“达人之所未达,探人之所未知”②“读无字之书,禀山川豪气”③“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壮游,指的是胸怀壮志的游历,包括旅游时间长、行程挑战性高、与人文社会互动深三个特质,所以特别强调经过规划、以高度意志彻底执行,以期达成用自己的筋骨去体验“不局限于自然、更深入民间”的世界之大的目的。
2024届河南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解析版)
2024年河南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满分35分)1.(9分)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儒家最关切的是群体生存秩序问题。
群体生存秩序在观念领域中的反映。
即所谓的“人伦”或广义的“伦理”,其实就是一套社会规范及其制度。
这套制度规范,儒家称之为“礼”。
一部《周礼》,其实就是一整套社会规范建构和制度支配。
在这个意义上,儒学就是“礼学”。
对于儒家的“礼”,社会上甚至儒学界内部都存在着相识上的严峻误区,这导致当前儒学复兴中普遍存在着严峻的问题,就是往往用前现代的社会规范及其制度来评判现代性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现代人的行为方式。
这是由于人们未能明白,在周孔孟荀的原典儒学中,作为社会规范及其制度的“礼”既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又有特殊性和变动性。
一个简洁的事实是,任何社会群体都须要一套社会规范及其制度,都须要一套“礼”,就此而论,“礼”是普遍的、永恒的。
孔子指出:“无礼则乱。
” 荀子讲得更为详细:“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
因此,孔子要求人们“克己复礼” ,即克制个体的情欲、而遵守社会群体的规范及其制度。
“不学礼,无以立” ,即是说,一个人假如不遵守社会规范及其制度,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必定为这个群体所不容。
这一点直到现代自由社会依旧是成立的,因为自由的保障是法治,而法治意味着作为一种社会规范的法律及其制度成为社会的最高规则,即没有任何人或组织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
假如仅仅这样理解“礼”,那还是偏颇的,因为不同历史时代的不同生活方式须要不同的社会规范及其制度,这就意味着“礼”具有特殊性和变动性。
《论语》记载,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孔子的意思是说:夏、商、周三代的“礼”有所不同;都是依据当时的实际状况进行增加或删减的。
(全国I卷)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四附答案解析
(全国I卷)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四)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春心态:“五四”文学审美心理素描这个概括来源于徐志摩,《默境》中他写道:但见玫瑰丛中,青春的舞蹈与欢容,只闻歌颂青春的谐乐与欢踪。
轻捷的步履,你永向前领;欢乐的光明,你永向前引,我是个崇拜青春、欢乐与光明的灵魂。
这里青春、欢乐、光明是三位一体的,“五四”作家的宗教就是青春与欢乐、光明三位一体的“青春教”。
“五四”作家不是将欢乐当成是一种消费和闲暇来对待的,“五四”作家不是简单地将光明当作外在于个人的目标来认识的,他们是将欢乐、光明融合在个体的人的生命形态——“青春”之中,“五四”作家的青春教又是光明教和欢乐教。
正因如此,“五四”文学开辟出一条以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审美战线以反对封建文学的自虐、黑暗、老年心态。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以青年为突破口来建设“五四”青春型文化的。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在其发刊词《敬告青年》中竭力赞美青年。
《新青年》杂志将“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作为自己的天职;1916年李大钊在《新青年》2卷1号上发表《青春》一文,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之历史,而中国以后之历史应成为“青春之历史,活青年之历史”。
“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一场青年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的长老型文化的终结和中国现代青春型文化的诞生。
由此“五四”文学运动在这一背景中是与整个“五四”文化运动的青春型转向相应和的。
“五四”新文学作家主体是青年,从新文学的创作主体这一角度来说,将“五四”文学说成是青年的文学是完全不过分的。
以1918年时“五四”作家的年龄为例,陈独秀、鲁迅两人算是比较大一些,其余李大钊29岁,周作人33岁,钱玄同31岁,刘半农28岁,沈伊默35岁,胡适27岁,都是很年轻的,至于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陶晶孙、冯沅君、庐隐、石评梅、冰心、丁玲等冲上“五四”文坛时许多人只20出头。
浙江省台州市重点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新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台州市重点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新高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书法是点、线墨迹与白纸之间产生鲜明对比从而表达意象、抒发作者情感的视觉艺术。
书法艺术中的点、线墨迹与白纸之间构成了视觉艺术的黑白美,书法家借助这种黑白美来表现蕴藏在内心的精神色彩。
中国书法最大的特征是以墨为主,墨即玄,古代以玄色为正色。
在传统审美中,墨给人的一般印象是高雅深奥、超凡脱俗,墨色光华,其妙无穷。
我们在欣赏书法时,目光往往只随着黑色的墨迹运动,在大片纸上,书法作品的条条墨迹永远是知觉的主体。
几千年来,书法家们挥毫泼墨,运用黑白分明的单色和独具匠心的笔墨变化,构成一幅幅美妙绝伦的书法艺术精品,各具特色。
无论是汉魏“尚象”、晋人“尚韵”,还是唐人“尚法”、宋人“尚意”,都是对各个时代书法艺术审美风尚的总结。
中国书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门艺术,关键在于墨和纸所产生的黑白美。
南朝齐著名的书法理论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
”一幅书法作品,字字各有其位置,墨为字,白也是字,有字之字固然重要,无字之字更为重要。
笔画和空白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能安排好有笔画的地方,就可控制好没有笔画的空白之处。
2024届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调研(四)语文试卷(无答案)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年高考模拟卷(调研卷)语文(四)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在理解微生物和文明的发达以及稳定关系的时候,我们谈一谈历史学家麦克尼尔提出的两个概念——微寄生和巨寄生。
这是两个可以简单理解但是难以量化的概念。
为了说明微寄生和巨寄生,首先要从阶级的产生说起。
在狩猎时代,随着狩猎水平的提高,食物有了盈余,于是阶级随之产生了。
一部分人变得懒惰,成为了和寄生虫一样的家伙,他们靠别人打来的猎物生活。
当然,这些人不叫寄生虫,而被称为统治阶级。
农耕生活的开始,标志着人类开始了定居生活,他们选择的定居地自然是适合种植农作物的地方。
在这个过程中,随着食物获取越来越稳定,人类的阶级也就越来越稳定。
部分人彻底成为社会的寄生虫,因为他们完全依靠其他人的生产来生活,我们把他们这种生存方式称为巨寄生。
与此同时,自然界的微生物也一刻不停“尽职尽责”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消耗着社会资源,我们称之为微寄生。
对这两种寄生方式的理解,能很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社会的进程。
在农业社会中,农民所能提供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微寄生和巨寄生同时消耗着有限的资源,前者对后者存在着此长彼消的态势:如果微寄生的微生物占用的资源多了,那么巨寄生的统治阶级所能支配的资源就少了,这样的文明必然强大不起来。
当然,如果巨寄生的统治阶级不能理性控制自己的消耗,带给劳动人民过重的负担,劳动人民不堪重负便会崩溃,进而导致整个国家的崩溃。
正是因为有了微寄生这个概念,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非洲和印度这些热带地区的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1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四)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共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端倪连篇累牍寒暄集思广益B 斡旋渊远流长溪落防微杜渐C 安祥不胫而走砌磋怨天尤人D 抱冤挺而走险幅射盅惑人心2.下列加点的虚词,使用恰不的一句是()A 水库建成后,即使遇上十天半月不下雨和.多年不遇的大旱,庄稼也能保收。
B 经过..他长达三年的苦心研究,终于在新品种的研制开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C 我又确信自然选择作用,它虽然不是物种变异的惟一条件,也.该是最重要的条件。
D 当初这么决定可不但..是我个人的意见,我只是提了一个建议。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全国首例状告白酒未加的诉讼被最高人民法院指令再审。
②一个没有技术创新的民族,难以于世界先是民族之林。
③野花野草,什么形状也有,什么颜色也有,要把岩石起来。
A 警示自立装扮B 警示屹立装扮C 警告自立妆扮D 警告屹立妆扮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围棋大师聂卫平经常走出一些出其不意的妙着,使对手防患未然....。
B 足球比赛正紧张地进行,在场的观众不时地为首当其冲....的运动员喝彩,为落后者加油鼓劲。
C 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他都能谈得来,从他们那里得到了很多创作素材。
D 市场上各种营养补品良莠不齐....,一些含有激素的产品,会引起人体不适,危害健康。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对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实行医疗保险的问题,文件从理论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B 尽管社会并不需要个人十全十美,但是对于智能上的弱点,发现越早,纠正就越方便,对儿童来说更是如此。
C 教育界人士认为,注重人的个性的健康发挥,创设更为宽松自由的育人环境,是百年树人的大计。
D 这届全运会会徽、吉祥物设计的应征者大多以青年师生为主。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学问不只是读书,而读书究竟是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
因为,每科学问到了现在的阶段,是全人类分工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就全靠有书籍记载流传下来。
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里程碑。
①学问不仅是个人的事而是全人类的事②不仅学问是个人的事而是全人类的事③而还没有湮没这成就④而这成就还没有湮没⑤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⑥过去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A ①③⑥B ②③⑥C ①④⑤D ②④⑤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中国新诗是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学进入了光辉的现代时期而形成的。
它最早的开拓者是胡适。
胡适主张诗要“合乎语言的自然”,“话怎么说,诗就怎么写。
”B 中国近代四大谴责小说是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曾朴的《老残游记》、刘鹗的《孽海花》。
C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著名的赋有《阿房宫赋》(杜牧)、《秋声赋》(欧阳修)、《前赤壁赋》(苏轼)等。
D 挪威剧作家易卜生以写社会问题而著,他的代表作《玩偶之家》影响广泛。
阅读下面这首欧阳修被贬到夷陵任县令时写的《戏答元珍》诗,回答8~9题。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①,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①橘,指橘树,不是指果实。
8.对诗中语句所作的解说,不符合诗的本意的一项是()A 首联意指夷陵山城,山重水隔,春风难到,百花未开,透露出抑郁情绪。
B 写春风因“疑”而不到边城,是以拟人手法表示自己无过被贬。
C “欲抽芽”,一个“欲”字赋予竹笋知觉,可以说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
D “不须嗟”的意思是不必嗟叹,在这僻野之地等待着迟开的山花吧!9.下列对这首诗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含联中“残雪”与“冻雷”、“压”与“惊”相对应,创造了残冬未尽、初春难挡的意增。
B 首联写春风不至,含联又写春色已现,扣合了标题中的“戏”字。
C 结尾两句既真实反映了自己的一段生活,又流露出一种自我宽慰之情,反映出诗人的豁达胸怀。
D 全诗感情起伏跌宕,首联低抑,含联上场,颈联又低抑下去,尾联再次上扬。
10.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黄埔公园李季我从南京路,步行到黄浦公园。
我用黄浦江的水,洗了手和脸。
过路的人呵,请不要发笑;我还是第一次来到上海,我要把童年的记忆洗掉。
(1957年秋)A 作者用朴素的笔墨,写了第一次到上海情形,流露出对大城市的挚爱。
B “步行”既表现诗人的简朴,又表现了对上海变化的关注。
C “我要把章年的记忆洗掉”意思是希望祖横遭摧残、人民倍受欺凌的日本永远过去。
D 短诗朴实无华,极为自然,但在平凡的诗句中却蕴藉着抽象的、广阔的画面。
二、(18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题。
叶适,字正刚,温州永嘉人。
为文藻思英发,擢淳熙五年进士第二人。
授下江节度推官,丁母忧①改武昌军节度判官。
少保史浩荐于朝,召之不至,改浙西提刑司干办公事,士多从之游。
参知政事茂良复荐之,召为大学正。
迁博士。
因轮对②,奏曰:“人臣之义,当为陛下建明者,一大事而已。
二陵③之亿未报,故疆之半未复。
而言者以为当乘其机当待其时。
然机自我发,何彼之乘?时自我为,何彼之待?非真难真不可也,正以自我为难,自为不可耳。
于是力屈气索,甘为退伏者于此二十六年,积今之所谓难者阴沮之,所谓不可者默制之也。
盖其难有四,其不可有五。
置不共戴天之仇而广兼爱之义,自为虚弱,此国是之难,一也。
国之所是既然,上大夫之论亦然,为奇谋秘画者止于乘机待时,忠义决微者止于亲征迁都,深沉虎远者止于固本自治。
此议论之难,二也。
环视诸臣,迭进迭退,其知此事本而可以反覆议论者谁乎?抱此志者而可以策励期望者谁乎?此人才之难,三也。
论者徒鉴五代之致乱,而不思靖康之得祸。
今循守旧模,而欲驱一世之人以报君仇,则形势乖阻,诚无展足之地,若顺时增损,则其所更张动摇,关系至重,此法度之难,四也。
又有甚不可者:兵以多而至于弱,财以多而至于乏,不信官而信吏,不任人而任法,不用贤能而用资格。
此五者,举天下以为不可动,岂非今之实患欤!沿习牵制,非一时矣。
讲利害,明虚实,断是非,决废置,在陛下所为耳。
”读未竟,帝④蹙额曰:“朕比苦目疾,比志已泯,谁克任此,惟与卿言之耳。
”及再主导,帝惨然久之。
注①丁母忧:母亲亡故,居丧。
②轮对:宋代制度。
每隔五天,皇帝在内殿办公,朝臣中轮派一人上殿申论政事得失。
③二陵:指北宋徽、钦二宗被金人俘瞄受辱而死之事,即靖康之耻。
④帝:系南宋孝宗皇帝。
1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于是力屈气索.索:尽B 积今之所谓难者阴沮.之沮:通“阻”C 置不共戴天之仇而广.兼爱之义广:包容D 朕比.苦目疾比:近来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士多从之.游因.轮对奏曰A B真州逐之.城门外.此时降(苏)武诚.无展足之地论者徒.鉴五代之致乱而不思靖康之得祸C D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1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A 少保史浩荐于朝,(叶适)召之不至B 而不思靖康之得祸(缘由)C 自为(敌国)虚弱,比国是之难D 若顺时增损(形势),则其所更张动摇,关系至重1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 当为陛下建明者,一大事而已——应当为陛下构建今后的规划,办好这一件大事足矣。
B 然机自我发,何彼之乘——然而机会应当由我们造成,有什么对方提供的机会可乘呢?C 盖其难有四,其不可有五——大概而言那些难办的事情涉及四方面,但不能再有第五了。
D 忠义决策者止于亲征迁都——忠诚并坚持原则的决策者,对皇帝亲片和迁都都是要阻止的。
15.以下文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反映叶适积极主张的一组是()①不任人而任法②顺时增损③乘机待时④机自我发⑤时自我为A ①③④B ①④⑤C ②③⑤D ②④⑤16.下列叙述或评议,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叶适向皇帝陈述了克服困难的四点建议,他认为造成这些困难的根本原因是用兵理财不当。
皇帝很反感,只允许他说说而已。
B 南宋偏安一隅,因循苟且之网日甚。
叶适针对时弊强调“机自我发”、“时自我为”,反映他对收复失地是有信心的。
C 叶适在轮对时,对国家形势作了透彻的分析,指出沿袭原有的法度、观念只能误国害民,恳请皇帝进行全面改革。
D 叶适环视诸臣,慨叹“人才之难”;宋孝宗认为无人能担当得起除旧布新的重任,他承认自己也没有这样的志向了。
三、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
遥感方法是借助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远距离探测目标物,获取辐射、反射、散射信息的技术。
就地学而言,主要是指从近地或外层空间平台对地球表层的远距离探测及遥感图像、数据的处理、分析和制图的技术系统。
地理学所运用的遥感方法,是利用地球表层物体所接所到的太阳能、人工激光或微波能,反馈到远离地面的遥感仪器的敏感元件上,转换为电信号或数字信号,通过信息传输设备,经过数字或图像处理系统校正、增强、滤波等处理和加工,向用户提供数字或图像信息。
这些信息通过专业判读、模式识别和实地验证,即可为地理学研究提供空间数学模型或专题图片。
遥感方法与地球定位试验站网络和地球信息系统,并列为地理学三大技术支柱。
地球定位试验站网络侧重于研究物质能量迁移的机理和过程;地球信息系统体现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具备系统分析的功能;遥感则提供准同步的,反映宏观的空间分布规律的信息。
三者相辅相成,把地理学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广度和深度。
17.对文中“三大技术支柱”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 遥感方法是对未知信息的探索、了解,属接收信息。
B 地理信息系统是对已知的信息作系统性分析,属分析信息C 地理定位试验站网络侧重对物质能量迁移的研究。
D 这三大技术支柱依次在广度、高度和深度上推进了地理学的理论。
18.下面对遥感方法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 人眼不能感知遥远的物体,但敏感的探测仪器则可探测到遥远的物体。
B 任何地面上的物体自身都能直接投射出仪器可接收到的电磁波。
C 不同的地面物体所辐射、反射、散射出的电磁波有不同特点(如波长、强弱不同。
)D 仪器接受电磁波,并记录下来进行加工处理,就可以提供人们需要的有关信息。
19.下面是“遥感方法”整个过程的图示,这个图示中“投射”、“反射”的填写位置正确的一项是()A ①投射②反射B ①反射②投射C ③投射④反射D ③反射④投射20.适合作本文标题的最恰当的一项是()A 现代地理学的三大支柱B 电磁波与遥感方法C 地理学与遥感方法D 遥感——现代地理学的技术支柱之一第II卷(非选择题90分)四、(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