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生存三大要素
社会及其构成要素
• 内容不同:文化反映的主要是社会的精神现象,
它只是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文化与文明
• 马林诺夫斯基:文化是一个总概念,指人
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成就;文明 是一个分概念,指文化发展中的进步方面。
• 文化是一个中性词,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
——自然环境
• (一)自然环境的概念 •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生活相互关联、交互影响
的全部自然条件的总和。由生态环境、生物环境 和地下资源环境三部分组成。
• (二)自然环境影响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 提供了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 • 影响生产布局与职业构成 • 影响社会发展速度 • 影响人们的心理、行为、生活方式及社会文化习
度保护环境,综合治理已经出现或即将出现的生 态问题 。
•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
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第二节 社会的主体——人口
(一)人口的基本概念 人口: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地域内、由一定社会关
系联系起来、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
静态考察:人口的状况通过一定时点上的人口数量、人 口质量及人口构成等反映出来。 人口数量:某个国家、民族或地区中人类个体的总和 人口质量:人口在质的方面的规定性,它包含思想素质、 文化素质、身体素质 人口构成:从不同的方面和层次,按照不同的规定和标准 区分的人口内部组合状况和比例关系。 自然构成、社会构成和地理环境构成
• 社会因素: • 经济 • 政治 • 科学技术 • 教育 • 文化 • 人口政策
(四)人口问题
• 人口问题:人口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等要素与人
类的物质生产、社会发展不和谐、不相称的现象。
社会存在包括的三个基本因素
社会存在包括的三个基本因素
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认为: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三大要素。
其中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方式(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在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而且它作为劳动对象也不断进入人们的物质生产领域。
人口因素也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的作用。
《马原》重点总结
绪论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1.物质的含义与意义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存在,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意义:第一:它从世界的总现象中区别出物质现象和意识现象,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高度概括出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其客观实在性,指出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独立存在。
第二:它既不是直观地把握存在于某处的某个具体东西,也不是指世界的某个要素,而是从世界的一切事物、现象中高度概括出最一般、最根本的特性,即客观实在性,克服了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及其结构、属性同物质本身混为一谈的片面性与局限性。
第三:它肯定物质是能够为意识所反映,具有可知性。
2.联系的含义与其客观性和条件性联系是指物质、现象和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事物联系具有客观性与条件性。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联系都是客观的、有条件的,没有客观存在的一定条件,或者条件不充分,就构不成联系。
分析任何事物的联系,都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撇开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主观的随意将联系,就会陷入主观主义和诡辩论。
3.世界的运动与发展(见P27)物质的存在形式是时间与空间。
★4.把握联系与发展的范畴:(1)内容与形式内容是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
形式是事物要素的结构与表现形式。
第一:内容与形式相互关联。
一定的内容总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一定的形式总是表现着一定的内容。
第二:内容与形式相互制约。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
第三:内容于形式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同一内容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体现,同一形式往往也能体现不同的内容。
(2)结构与功能结构是指事物内部各个要素的组合方式、结合方式。
功能是一事物在对他事物的作用中表现出来的特性与能力。
第一:事物的结构决定功能。
第二:事物的功能会制约和影响其结构。
社会及其构成
2、人是社会行动者
社会行动者是指从事社会行动旳人,即享有以文化和价值为基础, 有目旳、有意识活动旳人。
主体性:人能够主动采用自以为合适旳行为旳特征,即人是从事 社会实践旳主体。 人旳活动具有一定旳能动性、发明性。
第二章:社会及其构成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 第二节:社会旳构成要素 第三节:文化
一、社会旳含义
1、我国典籍中旳社会 社:①祭祀土地神旳地方。
②古代旳一种乡村基层组织。 ③民间社团:诗社、茶社等。 会:集会、聚会,如“庙会” 社会:指民间旳、有一定联络旳人形成旳社会活动形式。
2、社会学中旳“社会”
孔德
奥古斯特·孔德(1798年1 月19日—1857年9月5日) 开创了社会学这一学科, 被尊称为“社会学之父”。 是法国著名旳,哲学家、 社会学、实证主义旳创始 人。
斯宾塞
赫伯特·斯宾塞 (1823年4月27日–1923 年12月8日)英国社会 学家。他为人所共知旳 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 之父”,所提出一套旳 学说把进化理论适者生 存应用在社会学上尤其 是教育及阶级斗争。
四、文化旳多样性与文化变迁
1、文化旳多样性
宏观层面来看,文化可分为不同旳文化类型和文化模式。 中观层次来看,不同阶级、不同职业群体、不同性别、
不同年龄群体、不同地域群体等都有自己旳文化。
2、文化旳相对差别性
(1)主文化与亚文化 主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旳,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旳 文化,它对社会上大多数组员旳价值观、行为方式、思维方 式等影响极大。 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提组员所接受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 有旳文化。 反文化则是对现存社会秩序旳背离和否定,是对现存主文化 旳抵制和对抗。
人类生活环境的构成要素
人类生活环境的构成要素
有:
1、土地: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提供了家园和自然资源的生存空间。
2、水文:水的存在是陆地上各种生物存活的先决条件,河流、湖泊等
各种水体及其自然条件是影响生活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3、气候:气候是一个气象因子,提供给人们活动能力和合理使用自然
资源的空间,成为安定地区气候结构的基础,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
重要要素。
4、生态:生态环境是森林、河流、湿地、湖泊等自然场所的完整性综
合地貌,其存在状态影响着地表、陆地是否充足的供水及植物的生长
情况。
5、文化:是国家、区域社会的精神力量,澳门新萄京官方网站穿越不
断变化的时空,为人们撰写生活乐谱,影响着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
式和文化选择,对人类生活环境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6、城市:城市是人类聚集的地方,它集中着财富、文化、娱乐等资源,形成了完整的空间环境,为居民提供了安全可靠的生活空间,也是改
善全球环境的重要站点。
社会学概论-第四章-社会构成要素
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进一步认识社会 的内涵,了解构成社会的三大要素。明 确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与社会之间的 关系,把握文化的特征与功能。
2021/3/10
1
• 社会作为人类共同生活的群体,是由许多要素构成的。社会构成要素
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成分。
• 孙本文最早使用社会要素这一概念。他提出了社会构成四要素理论,
•
在“六普”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18.06,(联合国标准,出生人口性别比
一般在102~107之间)。社科院发布的2010年《社会蓝皮书》指出,目前我国19岁以下年龄段的
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到2算,届时
将有上千万适龄男性面临“娶妻难”。而当计划生育国策的推行,遭遇强烈的男孩偏好、B超胎儿
2021/3/10
19
社会因素
经济因素是制约人口过程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生产 力为整个社会的人口提供了物质生活保证,它决 定了人口的需要量和可能的最高数量界限。
• 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的稳定程度影响人口过程。 • 科学技术的进步影响人口过程。 • 人们受教育的程度与人口出生率有很大的关系。 • 文化因素影响着人口生产与再生产。 • 人口政策是影响人口过程的具有强制性质的因素。
人口构成:从不同的方面和层次,按照不同的规 定和标准区分的人口内部组合状况和比例关系。
自然构成、社会构成和地理环境构成
2021/3/10
14
动态考察
• 人口的状况通过一定时期内各个时点上发生的有
关人口变动的总和反映出来。
• 人口自然变动:由人口出生和死亡而引起的人口
数量的增减和人口性别年龄构成变化的过程,同 时也包括人口体质某些因素的变动。
三生空间与空间生产三元论
三生空间与空间生产三元论一、引言空间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也是人类活动的舞台。
在空间中,人类进行各种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不断改造和塑造着空间。
空间的生产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空间的生产,人类能够满足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二、三生空间的概念三生空间是指人类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空间,即生活空间、生产空间和自然空间。
这三个空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构成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
1. 生活空间生活空间是人类进行日常生活的地方,包括居住空间、休闲空间、文化空间等。
居住空间是人们的家园,是人们进行家庭生活的基地;休闲空间是人们放松身心、娱乐休闲的场所;文化空间是人们进行文化交流和艺术创作的场所。
生活空间的建设和改造,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2. 生产空间生产空间是人类进行经济活动的地方,包括工业空间、商业空间、农业空间等。
工业空间是人们进行工业生产的场所,包括工厂、车间等;商业空间是人们进行商品交换和服务提供的场所,包括商店、市场等;农业空间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场所,包括农田、农庄等。
生产空间的合理规划和高效运营,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3. 自然空间自然空间是指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包括陆地、海洋、大气等。
自然空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提供了人类生活所需的资源和条件。
保护自然空间,维护生态平衡,是人类永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三、空间生产的三元论空间生产的三元论是指空间生产的三个要素,即物质要素、社会要素和文化要素。
这三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推动空间的发展和变迁。
1. 物质要素物质要素是空间生产的物质基础,包括土地、建筑、设施等。
土地是空间生产的基础,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建筑是人类活动的载体,提供了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空间;设施是人类活动的支撑,提供了各种服务和便利。
物质要素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对空间的发展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2. 社会要素社会要素是空间生产的社会基础,包括人口、经济、政治等。
三大构成概述范文
三大构成概述范文三大构成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互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个体、群体和环境。
个体是指人类个体在特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存在和发展;群体是指由多个个体组成的社会集合体;环境是指个体和群体生活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个体是三大构成中最基本的要素。
个体是具有独立意识和行动能力的生物存在,是社会的组成单位。
个体具有自我意识和自主性,拥有思考、情感和行为的能力。
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是通过与他人和环境的互动来实现的。
每个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发展,这些发展因素在不同的个体中会有差异。
个体是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主体,他们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反映了个体素质和个体能力的差异。
群体是由多个个体组成的社会集合体,是人们进行生产、生活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环境。
群体的构成不仅包括人们之间的直接关系,还包括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文化传统、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因素。
群体不仅是个体行为的产物,同时也会对个体的发展产生影响。
在社会交往中,个体通过群体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目标,群体也通过组织、规范和控制个体行为来实现共同的利益和目标。
环境是三大构成中最外在的要素。
环境包括个体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指的是个体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生态系统等自然条件,这些条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体的生存和发展。
社会环境主要指人们所处的文化环境、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等社会因素。
社会环境不仅提供了个体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还对个体的认知、观念和价值观产生影响。
个体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适应和改变环境,同时,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和改变个体和群体的行为。
三大构成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人们的生活和社会互动过程。
个体通过与群体和环境的互动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目标,同时也受到群体和环境的影响。
群体作为人们的社会载体,既受个体的影响,又对个体进行组织、规范和控制。
环境则提供了个体和群体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并通过社会化和文化传承对个体和群体的行为产生指导作用。
第三章社会的构成与社会运行
202222//11//88
4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七点 二十二分。
二、社会构成三大要素
第一,自然环境: 物质基础和条件 第二,人口:社会活动主体 第三,文化: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是人类与动物区别的主要标志。
202222//11//88
5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七点 二十二分。
▪ 3)强调知识、思想、价值、心理等人类的内在意识和观念,认为文化 就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或社会的观念形态。
➢ a.毛泽东: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 b.韦伯:文化是精神的价值观念
➢ c.索罗金和帕森斯:强调象征、意义、价值和规范是理解社会文化的关键 ➢ d.格尔兹:从历史沿袭下来的体现于象征符号中的意义模式,是由象征符号体
2)文化是群体共享的,是群体价值和行为模式 3)文化是由各种象征符号承载、凝结和传播的 4)文化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和传承性 5)文化是多样的和变动的,文化具有适应性
202222//11//88
11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七点 二十二分。
4、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 文明是指通过人类改造世界的积极成果所体现出来的人类社会
▪ 历史上的文化逻辑:东方文化---西方文化---东方文化。今天以分析性 为基础的西方文化是主导,将来会转向一综合性为基础的东方文化。
▪ 文化会在融合中向更高层次的文化发展,融合是主导的取代和 引领,不是文化的消灭。
202222//11//88
16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七点 二十二分。
三、文化的社会功能
▪ 第四,滕尼斯的“公社”与“社区”
➢ 公社:是自然经济的、官僚权威的、缺乏社会福利的、乡村性的、机械 团结的、农业的、信仰性思维流行的、一元化的这么一种社会形态。因
人类社会发展与资源
3.生物资源破坏严重
自20世纪以来,由于人类的活动、 气候的变化,特别是人类对土地无止境 的开发等原因,对动植物的生长环境造 成了很大破坏,使生物资源遭受严重破 坏。
4.矿产资源的耗竭
由于全球工业化速度加快,矿产 资源的开采也在加速进行。矿产资源 的短缺将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制约 条件。
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 生态环境持续能力基础上;追求的目标是, 既要使当代人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 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不对后代 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关注各种经济活 动的生态合理性,鼓励对环境保护有利的经 济活动;在发展指标上,不单纯用GNP作为 衡量发展的唯一指标,而是用社会、经济、 环境、生活等多项指标来衡量发展。
一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 出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等重大 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开 始认识到,地球提供自然资源的能 力和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自 然资源是一种稀缺资源。
1948年,美国奥尔多•利奥波德出版 《沙乡年鉴》,提出“土地伦理思想”;
1962年,美国卡逊出版《寂静的春 天》,引起人们对农药毒害环境的重视;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利用 各种资源,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的过程。如同人类社会发展经历过不 同的阶段一样,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必 然经历一个不同的发展过程。
(一)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人类社会的大厦是建立在各种自然 资源基础之上的,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没有人类长期对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可能的。无论人类 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自然资源是发展 的根据这一真理亘古不变。
3.人口过量增长引起社会就业形 势的严峻
如果缺少人力资源,将给社会经济 发展带来一些问题。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三要素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三要素:物质、能量与信息。
因此,能源的发展史直接影响人类的发展史。
我们人类生存与发展中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要素是三个:物质、能量和信息。
组成我们的世界是物质;人类生存活动决定于对信息的认知和反应;而维持生命,从事发展的活动又地要通过消耗能量来进行。
一切能量来自能源,人类离不开能源。
能源是人类生存、生活与发展的主要基础。
能源科学与技术,能源利用的发展在人类社会进步中一直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
究竟什么是“能源”呢?《科学技术百科全书》是这样说的:“能源是可从其获得热、光和动力之类能量的资源”;《大英百科全书》说:“能源是一个包括着所有燃料、流水、阳光和风的术语,人类用适当的转换手段便可让它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
可见,能源是呈多种形式的、可以相互转换的能量的源泉。
简而言之,能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
可以这么说,每一次能源利用的里程碑式发展,都伴随着人类生存与社会进步的巨大飞跃。
几千年来,在人类的能源利用史上,大致经历了这样四个里程碑式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火的使用,先祖们在火的照耀下迎来了文明社会的曙光;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与利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导致了欧洲的工业革命;19世纪电能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20世纪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的利用,使人类进入原子的微观世界,开始利用原子内部的能量。
未来的人类社会依然要依赖于能源,依赖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须现在就很清楚地了解地球上的能源结构和储量,发展必须开发的能源利用技术,才能使人类的生存得于永久维持。
而我们赖于生存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吗?回答是:不是,也是。
事实上,进入21世纪后,人类目前技术可开发的能源资源已将面临严重不足的危机,当今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石燃料资源日益枯竭,甚至不能维持几十年。
因此,必须寻找可持续的替代能源。
而近半世纪的核能和平利用,已使核能已成为新能源家属中迄今为止能替代有限矿石燃料的唯一现实的大规模能源。
物质能源和什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三大重要资源
物质能源和什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三大重要资源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各种资源的支持,而物质能源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物质能源的消耗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下,我们需要认识到物质能源的重要性,同时也应该探索其他的资源。
本文将从物质能源、食物和水三个方面,说明这三大重要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关键。
一、物质能源物质能源是支持工业、农业和交通等诸多领域的基本要素,没有它们的支撑,现代社会的持续发展就无从谈起。
石油、煤炭、天然气、核能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如风力和太阳能等)都是现代社会的核心能源,它们在支撑着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普及化的生活消费水平。
这些能源的使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目前没有其他替代品能够完全替代它们。
在实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我们需要寻找替代的清洁能源,例如水能、风能和太阳能等。
二、水水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水被运用于农业、工业、生活等各个领域。
但是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全球范围内的水危机日益严峻。
近年来,由于过度开采和污染等因素导致水资源短缺严重。
因此,保护水资源和改善水环境,成为了全球性的重要任务。
三、食物食物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
全球范围内的食品供应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在一些贫穷的国家,许多人仍然处于饥饿状态。
保证人类足够的营养摄入,需要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粮食产量。
同时,也需要通过改善社会经济环境,减少不平等现象,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获得足够的食品。
结论综上所述,物质能源、水资源和食物三大重要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关键。
在现代社会中,物质能源的使用对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下,寻找替代的清洁能源成为了一项紧迫的任务。
保护水资源和改善水环境,则需要全球范围的合作和努力。
此外,政府需要通过公共意识的提升和政策的制定等手段,增加人们对食品安全和消费习惯的了解,从而确保每个人的营养需求都得到满足。
社会赖以生存的三大资源
社会赖以生存的三大资源
社会赖以生存的三大资源: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资源是:物质、劳动力和能源。
1、物质。
人类是高级生物,要生存必须需要物质,呼吸要空气,吃饭要食物,天冷要穿衣,无时无刻离不开物质。
2、能源。
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
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如何有效使用能源、节约使用能源、循环使用能源是当今各国面临的重大课题。
3、劳动力。
当今劳动力信息同物质、能源一样重要,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资源,是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今天的社会已经是信息社会。
20世纪40年代,科学界就开始普遍认同这个观点,即世界是由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组成的,而不仅仅是由物质组成的、或者是由物质与能量两种要素组成的。
一种富于诗意的说法是:没有物质的世界是虚无的世界,没有能量的世界是死寂的世界,没有信息的世界是混乱的世界。
今天,人们已把信息看做一种重要的资源,甚至把当今时代视为信息革命的时代。
因为如果没有信息和信息传递,就不会形成有组织的系统,也不会具备有序的能量转化和物质交换。
1。
人类社会发展研究中的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研究中的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在人类社会的漫长发展过程中,人类始终在寻求生存和发展的平衡点。
可持续发展,是这个平衡点的一种新的理念和方法。
它强调了生态、经济和社会的三方面发展要素彼此促进,相互依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界的互动关系,并探索人类未来的环保、经济和社会展望。
一、自然界与人类生存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不可能摆脱自然条件的制约。
而自然界的恶劣变化也会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生态环境破坏、气候变化以及其他人为因素,对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镰刀状的洪水、飓风重创以前繁华的海岸城市,饥荒、瘟疫、氧气稀缺致死亡人类。
自然灾害和环境恶化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自然界与人类的生存之间需要新的平衡点,这就是“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诞生的原因。
二、生态、经济与社会的三方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生态、经济和社会的三方面发展要素的平衡和统一。
经济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不可分。
在可持续发展中,经济的发展必须以环保为前提,否则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现代工业技术异军突起,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和财富,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环境问题。
由于许多企业和政府机构没有考虑到环境因素,很多国家已经遭受了环境恶化的影响。
而社会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因此,各个要素必须得到平衡与整合。
三、环保、经济、社会的整合与协调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环保、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都要实现整合和协调。
政府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有强有力的权益,可以制定环保和经济政策来控制环境和发展。
企业是一个经济体,也应该履行环保义务并投入环保费用。
同时,企业可以通过新技术和新工艺等方式减少环境影响。
社会方面则需要增加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意识,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三方面需要相互协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四、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是为了保护环境,避免人类生活在较糟糕的自然灾害环境之中。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三要素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三要素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原始社会还是现代社会,都离不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三个要素,它们分别是物质条件、社会环境和精神追求。
这三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石。
首先,物质条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没有充足的物质条件,人类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需求,更无法从事高层次的社会活动。
物质条件包括食物、水源、能源、住房等等,它们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拥有足够的食物和水源可以满足人类的生理需求,而充足的能源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则为生产劳动提供了条件,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物质条件的改善和发展离不开人们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需要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经济制度的完善。
其次,社会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发展空间。
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能够保障个体和集体的权益,促进公平正义的实现。
政治制度的稳定和公正、经济体制的健全与发展、法治环境的完善等,都可以为人类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保障。
此外,文化环境的繁荣和多元性,也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进取精神,为社会的进步和创新提供动力。
最后,精神追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求。
人类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满足,也需要精神上的寄托和追求。
这体现了人类对于人生意义和幸福感的追求。
人们追求知识、追求美好生活、追求真理,这些都是人类内心深处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渴望。
精神追求是人类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之一,它让人类能够超越物质的局限,追求更加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东西。
同时,精神追求也是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动力,它推动着人类不断前进、不断创新。
综上所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三个要素分别是物质条件、社会环境和精神追求。
物质条件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基础,社会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发展的保障,而精神追求则激发人们创造力和进取精神。
这三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石。
聚落形成的条件
聚落形成的条件
聚落形成的条件是指人类社会在一定条件下,群体居民可以构建聚落的必要因素。
从古到今,聚落形成的核心条件一直保持不变,那就是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三大要素:资源、劳动力、科技。
一、资源
资源是聚落形成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条件之一。
无论是原始社会还是现代社会,都需要充足的资源来支撑其发展。
如果资源匮乏,就无法支撑聚落的发展,从而导致聚落形成难以实现。
资源可以分为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两类。
物质性资源包括水源、粮食、能源、牧畜用地、建筑材料等,而非物质性资源则包括科技、文化、宗教等。
二、劳动力
劳动力是聚落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它是聚落的经济基础。
只有有效的劳动力,才能生产出足够的物资来支撑聚落的发展。
劳动力也可以分为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两类。
物质性劳动力包括种植、狩猎、收集、矿产开采等,而非物质性劳动力则包括思想、宗教、文化等。
三、科技
科技是聚落形成的关键条件之一,它是聚落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只有有效的科技,才能提高聚落的生产力,从
而实现发展。
科技不仅是物质性的,也可以是非物质性的,如文化、宗教等。
总结起来,聚落形成的条件主要包括资源、劳动力和科技三个方面。
只有这三者具备充足,才能支撑社会的发展,并为聚落的形成提供有力的保证。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所具备的要素是什么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所具备的要素是什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所具备的要素是什么有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所具备的要素是什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目标,是随着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程度和改造能力的不断提高而提高,所以城市生态系统的演替不会达到顶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
〇其次,直观与浅薄性。如果回头去
看历史,容易引起人们注意的往往是:战争、灾难、 政权易位……,更易被人们关注的往往是:帝王及 其亲属、王公大臣及其奴才、英雄、叛徒、强盗、 妓女……;而广大劳动群众的生活与劳作则往往被 人们忽视。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何尝不是这样?人们一窝 蜂地追逐那些影视明星、歌星、球星、名模、电视主 持人、大富豪、气功大师……,各种媒体争着炒来炒 去“几大天王”、“排行榜”等等一点剩饭。不厌其 烦地报导某“歌星”出“专辑”、为某小姐录“写 真”……,
3.1.
(二)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
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即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诸方 面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 产方式。
1 社会存在
1)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和根本基础 2)地理环境和人口素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 的物质前提
3.1.
1)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和根本 基础
(1)三种错误的历史观
ⅰ 把社会本质神化的神化历史观。
ⅱ 将社会本质精神化的唯心主义历史观。 包括 主观唯心主义的历史唯意志论和客观唯 心主义的历史宿命论两种基本形式。 ⅲ 把社会本质自然化的自然主义历史 观。
5.1.2
(2)唯心史观指导下的历史理论 的缺陷及其根源
第一 它们共同的缺陷是:
其一:思想决定论。仅仅着眼于人们 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揭示其背后的 物质动因,把社会历史看作是思想、意志决 定的历史。 其二:英雄决定论。只看到个别英雄 人物的历史作用,看不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的作用,把社会历史看成是个人决定的历史
目的要求:学习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 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提高运 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 律的自觉性和能力
生存与创造知识点总结
生存与创造知识点总结一、生存的基本要素生存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它包括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要素。
物质方面的基本要素包括食物、水、衣物、住所等,这些是维持人类生存所必需的。
精神方面的基本要素包括安全感、归属感、需求实现感等,这些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心理支撑。
同时,人类社会的发展也使得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成为现代生存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们现代生存的基本要素。
二、生存的方式人类的生存方式各有不同,它主要受到地域、文化、历史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古代,狩猎、采集、农耕是人类主要的生存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等生存方式逐渐出现,人们的生存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同时,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的生存方式也不断得到改进和创新,从而使得生存更加便捷和舒适。
三、创造的内涵和意义创造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
创造包括科学技术创新、文化艺术创作、社会制度改革等多个方面,它们都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表现。
创造不仅是个体的需要和追求,也是整个社会的需求和动力,它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和资源。
四、生存与创造的关系生存与创造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生存是创造的基础,没有生存的保障,创造就无从谈起。
同时,创造又是生存的动力,它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也提高了人类的生存质量。
生存与创造的关系还体现在工作、家庭、社会等多个方面,生存提供了创造的物质基础,创造则为生存提供了智慧和资源。
在现代社会中,生存与创造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人们需要不断努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个体来说,生存与创造意味着自我实现和成就感,它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动力。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生存与创造意味着社会发展和进步,它是人类不断前进的动力和动力。
因此,生存与创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维系着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我们需要更加重视生存与创造的关系,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个体和整个社会的繁荣与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Why Data Compression ?
786488 bytes
23116 bytes, Cr=34.0
2020/3/3
compression chap01.ppt
4
Why Data Compression ?
2020/3/3 786488 bytes compression 33079 chap01.ppt bytes, Cr=23.785
PSNR
2552
[ f ( x, y) f ( x, y)]2
xy
2020/3/3
compression chap01.ppt
29
Fidelity Criteria
• Subjective fidelity criteria
Value
Rating
Description
1
Excellent
2020/3/3
compression chap01.ppt
15
rK
r0 = 0 r1 = 1 r2 = 2 r3 = 3 r4 = 4 r5 = 5 r6 = 6 r7 = 7
Example: VLC
pr(rK) Code1 l1(rK) Code2 l2(rK)
0.19
000
3
11
2
0.25
001
Why Data Compression ?
2020/3/3 786488 bytes
compression 49746 chap01.ppt bytes, Cr=15.80 6
Why Data Compression ?
2020/3/3 786488 bytes
compression 26614 chap01.ppt bytes, Cr=29.55 7
18
Inter-sample Redundancy
1300.00
1200.00
1100.00
1000.00
900.00 0.00
2020/3/3
400.00
800.00
compression chap01.ppt
1200.00
1600.00
19
Inter-pixel Redundancy
200.00 160.00 120.00
– 信息的定量測試與分析
2020/3/3
compression chap01.ppt
2
資料壓縮
• 資料壓縮的定義
– 用來減少表示一個信息(資訊)所需之訊號空間 量的程序。
– 例: 長話短說、縮寫
• 資料壓縮的目的
– 降低儲存資料的空間 – 減少資料傳輸速度
2020/3/3
compression chap01.ppt
= 2(0.19)+2(0.25)+2(0.21)+3(0.16)+4(0.08) +5(0.06)+6(0.03)+6(0.02) = 2.7 bits
• Cr = 3/2.7 = 1.11
2020/3/3
compression chap01.ppt
17
符號間之累贅(inter-symbol redundancy)
2020/3/3
compression chap01.ppt
14
編碼累贅(coding redundancy)
• 沒有充分的使用代表資訊的位元資料。
s1, s2, …, sq:所有可能出現的符號 p(si):符號出現的si機率 平均一個符號需用Lavg個位元: Lavg = ∑(l(si)×p(si)), for i = 1 to q 固定長度編碼(fixed length coding):Lavg = 3 變動長度編碼(variable length coding):Lavg=2.7 (表1.1, p1-10)
3
01
2
0.21
010
3
10
2
0.16
011
3
001
3
0.08
100
3
0001
4
0.06
101
3
00001 5
0.03
110
3
000001 6
0.02
111
3
000000 6
2020/3/3
compression chap01.ppt
16
Coding Redundancy
Lavg (Code2) = l2(rK) Pr(rK)
80.00 40.00
0.00
2020/3/3 0.00
Row 256 of lenna
20c0o.m0p0ression chap01.ppt 400.00
600.0200
畫面間累贅(inter-frame redundancy)
• video資料之前後frames間的資料大多很相 似
2020/3/3
2020/3/3
compression chap01.ppt
26
Classes of Data Compression
資料壓縮
無失真資料壓縮法 Huffman 編碼 5 Shannon-Fano 編碼 5 算術編碼 5 LZ 系列 6 其他 7,8,15
失真資料壓縮法 預測編碼 7 非累贅取樣編碼 8 方塊截短編碼 9 轉換編碼 10 向量量化編碼 11 分頻編碼法 12 小波編碼 13 影像碎形壓縮 14 階級式編碼法 15 視訊編碼 18
extreme high quality,
Oriபைடு நூலகம்inal
2020/3/3
4-bits image by IGS
compression chap01.ppt
24
Temporal Redundancy
2020/3/3
compression chap01.ppt
25
Classes of Data Compression
Lossless
Lossy
Why Data Compression ?
2020/3/3 786488 bytes
compression 25485 chap01.ppt bytes, Cr=30.86 8
壓縮資料
• 文書 • 語音(speech)、音訊(audio)與心電圖
(electrocardiogram, ECG) • 影像資料 • 視訊會議及高品質電視
2020/3/3
compression chap01.ppt
27
Fidelity Criteria
• objective fidelity criteria
– 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
Rms [ 1
M 1 N 1
[f
(x, y)
f
(
x,
y)]2
1
2020/3/3
compression chap01.ppt
9
[ 傳輸影像資料 1024*1024--->4Mbits ]
傳輸媒體
傳輸速率
傳輸時間
電信局電話線
2400 bps
1740秒(29分)
對絞線[或專線]
9600 bps
437秒(7.3分)
T1專線
1.544 Mbps
2.7 秒
同軸電覽
3-10 Mbps
Introduction to Data Compression
2020/3/3
compression chap01.ppt
1
序
• 人類社會生存三大要素
– 物質、能量與信息
• 訊息
– 非獨立存在, 以相互聯繫為前提 – 要依附於載體才能處理、傳輸、操作
• 控制理論的創立: N. Wiener • 訊息理論的定義: C. Shannon
1000 1111
If MSBi(1~4) of Gray Leveli =1111 then Sumi = Gray Leveli
else
Sumi = Gray Leveli + LSBi-1(5~8) of Sumi-1
2020/3/3
compression chap01.ppt
23
Psycho-visual Redundancy
– NTSC : 512 480 – PAL : 512 512 – CCIR 601 (Studio) : 720 480/576 – HDTV : 1440 960 – Super HDTV : 4000 2000 (Japan) – CIF (low bitrate) : 360 240/288(Video
Reversal
Irreversal
Noiseless coding
Fidelity-reduction coding
Redundancy reduction Entropy reduction
Cr
Number of bits needed for the original signal Number of bits needed for the compressed signal
]2
MN x0 y0
–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f (x, y)2
SNR
xy
[ f ( x, y) f ( x, y)]2
xy
2020/3/3
compression chap01.ppt
28
Fidelity Criteria
– Peak signal-to-noise ratio PSN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