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发酵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发酵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240000吨/年啤酒工厂设计基础数据:生产规模:240,000吨/年生产规格:12度淡色啤酒生产天数:320天/年原料配比:麦芽:大米=80:35原料利用率:96%麦芽水分:7% 大米水分:14%无水麦芽浸出率:80% 无水大米浸出率:90%啤酒损失率:(对麦芽汁) 冷却损失:6%发酵损失:2% 过滤损失:2%装瓶损失:2% 总损失:12%糖化次数:生产旺季(160天)9次/天生产淡季(160天)9次/天菌种;主酵6天,发酵周期为14天一课程设计目的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专业理论,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体发酵共场公艺,工程设计的能力,其基本目的是:1.对学生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巩固,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为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进行发酵工程工业设计及主要设备设计的方法和设计步骤3.对学生的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巩固,例如作图设计,计算数据等等。
二设计内容1根据设计任务查阅有关文献,收集必要的技术资料与工艺数据,进行生产方法的选择比较,生产工艺流程与工艺条件的确定与论2工艺计算:发酵车间的物料衡算;糖化或发酵车间的热量蘅算(蒸汽耗量的计算);无菌空气耗量的计算。
3糖化或发酵车间生产设备的选型计算(包括设备的容量、数量、主要外形尺寸)三设计要求1.根据以上设计内容,书写设计说明书(以《发酵工厂工艺设计概论》车间初步设计说明书的编写要求书写)。
2.完成图纸一张(一号图纸),糖化或发酵车间工艺流程图四设计时间2014-2015学年秋季学期,共两周附录:设计说明书格式及要求一、封面;二、设计任务书;三、目录;四、设计方案简介;五、工艺确定、工艺流程草图及说明(论证);六、工艺计算:1.全厂物料衡算;2.糖化车间的热量衡算(即蒸汽量的计算);3.发酵车间耗冷量的计算。
七、发酵罐的设备和糖化车间、发酵车间其他设备选型及说明:1.糖化\发酵主要罐体尺寸计算和设计;2. 其他设备生产能力的计算和选型。
发酵工程第三版课程设计 (2)

发酵工程第三版课程设计简介发酵工程是以微生物为主体,利用微生物代谢活动进行物质转化和能量转换的一门交叉学科。
通过发酵工程的学习,能够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生理特征、代谢途径和酶工程基础知识,掌握工业发酵技术的设计原理和实验技能,培养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设计一个发酵工程的实验方案,深入了解发酵工程的原理和应用,同时提升其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课程目标1.熟悉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2.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3.能够解释和分析实验结果;4.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理论讲解1.发酵原理;2.发酵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方法;3.不同微生物发酵的特点。
实验设计1.实验方案设计;2.实验条件的设定;3.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实验内容1.选择微生物和培养基;2.建立微生物发酵体系;3.检测基础代谢产物和酶的活性。
课程实践实验操作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2.实验操作规范;3.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数据处理与分析1.数据统计分析;2.结果图表呈现;3.结果解释和讨论。
课程作业1.发酵工程实验报告撰写;2.实验结果讨论和分析。
教学方法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的方式。
理论课程通过课堂讲解和激发讨论,使学生了解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实验课程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还将组织学生参加讨论和辩论活动,促进交流和思想碰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1.Blanch HW, Clark DS. Biochemical Engineering[M]. SecondEdition. New York: Marcel Dekker Inc, 2002.2.樊晓陆, 贾述华. 化工实验与设计[M]. 第二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3.陶浩民. 发酵工艺学[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总结本课程的设计旨在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发酵工程的原理和应用,同时提升其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门结合理论与实践的挑战性课程。
发酵 课程设计说明书

发酵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年产10万吨乳酸发酵工艺设计学 院: 专指导教师:2013年 12月化工与环境学院 生物工程目录1 引言 (1)1.1乳酸的性质及其应用 (1)1.1.1乳酸性质 (1)1.1.2乳酸在各行业中的应用 (1)1.1.3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乳酸 (2)1.1.4国内外乳酸生产概况及市场前景分析 (2)1.2细菌发酵生产乳酸研究进展 (2)1.2.1乳酸细菌简介及其营养需求 (2)1.2.2乳酸细菌发酵培养基的改进和优化 (4)2 乳酸的制备 (6)2.1菌种选育 (6)2.1.1菌种的选择性分离 (6)2.1.2诱变育种的基本原理 (7)2.2菌种保藏 (7)2.3设计培养基 (7)2.3.1培养基配置的原则 (7)2.3.2德氏乳杆菌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8)2.4灭菌 (8)2.4.1仪器灭菌 (9)2.4.2培养基灭菌 (9)2.5种子扩大培养 (10)2.5.1实验室种子制备 (11)2.5.2生产车间种子制备 (11)2.5.3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 (11)2.6发酵过程及工艺控制 (11)2.6.1发酵过程技术原理 (11)2.6.2发酵过程的补料策略 (11)2.6.3发酵影响因素 (12)2.6.4发酵终点判断 (13)3 工艺计算 (15)3.1物料衡算 (15)3.1.1发酵罐 (15)3.1.2发酵液物料衡算 (16)3.1.3种子罐计算及种子培养基组分计算 (17)4 下游加工过程 (20)4.1发酵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 (20)4.2乳酸的提取 (20)4.3乳酸结晶 (20)5 设计总结 (22)6 设计体会 (23)参考文献 (24)1 引言1.1 乳酸的性质及其应用1.1.1 乳酸的性质乳酸(lactic acid) ,学名 2- 羟基丙酸(2-hydrxy-propionic acid) ,分子式为: C2H5OCOOH,其广泛存在于人体、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体内。
啤酒 发酵课程设计,,

长春工业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发酵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一、总论1.1概论传统啤酒发酵工艺(1)主发酵又称前发酵,是发酵的主要阶段,也是酵母活性期,麦汁中的可发酵性糖绝大部分在此期间发酵,酵母的一些主要代谢产物也是在此期内产生的。
发酵方法分两类,即上面发酵法和下面发酵法。
我国主要采用后种方法。
下面重点介绍下面啤酒发酵法。
加酒花后的澄清汁冷却至6.5~8.0℃,接种酵母,主发酵正式开始。
酵,这是发酵的主要生化反母对以麦芽糖为主的麦汁进行发酵,产生乙醇和CO2应。
主要步骤如下:①用直接添加法添加酵母在密闭酵母添加器内将回收的酵母按需要量与麦汁混匀(约1:1),用压缩空气或泵送入添加槽内,适当通风数分钟。
②酵母添加量添加量常按泥状酵母对麦汁体积百分率计算,一般为0.5%~0.65%,通常接种后细胞浓度为800万~1200万个/ml。
接种量应根据酵母新鲜度,稀稠度,酵母使用代数、发酵温度、麦汁浓度以及添加方法等适当调节。
若麦汁浓度高,酵母使用代数多,接种温度及酵母浓度低,则接种量应稍大,反之则少。
③发酵第一阶段又称低泡期。
接种后15~20小时,池的四周出现白沫,并向中间扩展,直至全液面,这是发酵的开始。
而后泡沫逐渐培厚,此阶段维持2.5~3天,每天温度上升0.9~1℃,糖度平均每24小时降1°Bx。
④发酵第二阶段又称高泡期。
为发酵的最旺盛期,泡沫特别丰厚,可高达25~30cm。
由于麦汁中酒花树脂等被氧化,泡沫逐渐变为棕黄色。
此阶段2~3天,每天降糖1~1.5%。
⑤发酵第三阶段又称落泡期。
高泡期过后,酵母增殖停止、温度开始下降,降糖速度变慢,泡沫颜色加深并逐步形成由泡沫、蛋白质及多酚类氧化物等物质组成的泡盖,厚度2~5cm。
此阶段2天,每天降糖0.5%~0.8%。
当12度酒糖度降至3.8~4°Bx时,即可下酒进入后发酵。
(2)后发酵后发酵又称贮酒,其目的是完成残糖的最后发酵,增加啤酒的稳定性,饱充CO2,充分沉淀蛋白质,澄清酒液;清除双乙酰、醛类及H2S等嫩酒味,促进成熟;尽可能使酒液处于还原状态,降低氧含量。
《发酵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发酵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发酵工程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考核方式:考察总学时、学分: 32 学时、2 学分一、课程教学目的发酵工程是整个生物技术的核心,是工业微生物实现试验室与工厂化生产的具体操作,是生物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原理及方法的一局部,是基因工程及酶工程等生物技术工业化的过程与方法。
因此,通过对《发酵工程》的学习,不仅把握发酵工程原理及发酵优化把握过程,而且对系统了解生物技术及其工业化应用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另外,通过《发酵工程》试验及发酵工程各论的了解,不仅能够把握发酵工艺操作从小试到放大的具体过程及反响过程把握方法,而且进一步了解了目前发酵行业的具体产品生产工艺,从理论到方法学会发酵工程这一门技术,对发酵生产能够进展指导与分析。
二、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把握发酵工程学的根本学问和根本技能,了解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进展与应用状况,具备确定的微生物生产工程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发酵工程的微生物学原理,结实把握发酵工业菌种的筛选、驯化、培育与保藏,好氧、厌氧发酵工艺的调控与治理,了解发酵产品提取与精制的原理、流程及常见发酵产品的生产过程。
三、先修课程食品微生物学、生物化学。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重点:发酵工程的概念、特点;工业微生物菌种的退化、复壮与保藏;工业上常用作碳源、氮源的原料;淀粉水解糖的制备方法;微生物对培育基中的碳源代谢;酒精发酵机制;好氧发酵罐构造和功能;温度、 pH 和泡沫对发酵过程的影响;不同时间及染菌程度对发酵的影响;种子、空气、培育基和设备染菌及防治;细胞裂开方法及裂开率的测定;盐析法分别发酵产物。
难点:影响种子培育的因素和种子质量的把握;发酵生产的前体物质和促进剂、抑制剂有机酸发酵机制;染菌的检查推断及缘由分析;离子交换法原理和离子交换树指的构造与分类,膜和膜分别的根本理论。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与实践相结合。
发酵工程技术试验指导书

发酵工程技术实验指导书适用课程:发酵工程技术目录实验一酵母菌的分离和纯化 (1)实验二果酒制作及酒精度测定 (3)实验三乳酸菌的分离和鉴别 (6)实验四酸奶制作以及感官鉴评 (9)实验五土壤中产醋酸菌种的分离筛选 (11)实验六发酵型虾酱的生产实验及氨基酸态氮的测定13实验一酵母菌的分离和纯化一、实验目的应用酵母的生理生化和生态学特点,从自然环境中分离酵母菌,并掌握微生物分离纯化的基木方法。
二、实验原理大多数酵母菌为腐生,其生长最适PH为4.5 6,常见于含糖分较高的环境中,例如果园土、菜地土及果皮等植物表面。
酵母菌生长迅速,易于分离培养,在液体培养基中,酵母菌比霉菌生长得快。
利用酵母菌喜欢酸性环境的特点(酸性条件则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常用酸性液体培养基获得酵母菌的培养液,然后在同体培养基上用划线法分离纯化。
三、实验材料及试剂1、成熟葡萄或苹杲等果皮2、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原料: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蒸懈水(1000ml),分装三角瓶。
配制方法:(1)先将马铃暮去皮,切片,称200 g并加蒸他水1000ml,煮沸半小时,用纱布过滤,补足蒸憎水量至1000m1,制成20%的马铃薯汁。
(2)在20%的马铃薯汁中加入琼脂,煮沸溶化,加入葡萄糖,搅拌均匀,制成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补足水分。
(3)在115°C条件下高压灭菌20分种。
3、乳酸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原料: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乳酸(5mL)、pH5.5、蒸饰水(lOOOmL),分装三角瓶。
4、0.1%美蓝染液:O.lg美蓝溶于100mL蒸镭水中。
5、生理盐水四、主要仪器设备高压蒸汽灭菌器、天平、恒温培养箱、显微镜、酒精灯、电炉、1ml的无菌吸管、18*180nmi 试管、培养血、接种针、载玻片、盖玻片、牛皮纸(报纸)、绳线、菜刀、案板、纱布、烧杯、玻璃棒、超净工作台等。
《发酵工程》教学设计

《发酵工程》教学设计《发酵工程》教学设计内容:第九章第一节氧的供需及对发酵的影响第九章第二节发酵过程的pH控制一教学目标:1、了解微生物对氧的需求并掌握其中的基本概念。
2、掌握反应器氧的传递方程,及其参数的测定。
3、深入理解Kla的意义,了解反应器放大的基本概念。
4、掌握发酵过程中溶氧浓度的调节方法,并认识监控溶氧浓度的意义。
5、发酵过程pH变化的原因是:基质代谢、产物形成、生理酸碱性物质的代谢。
6 、pH影响发酵的机理。
7、发酵过程pH控制包括静态控制和动态控制。
静态控制就是确定最适pH条件,动态控制就是对过程的pH变化进行调控。
8、发酵过程调节pH的方法,原则是:在调节pH与补料没有矛盾的情况下用补料调节pH,否则用酸碱调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微生物对氧的需求并掌握一些基本概念;掌握发酵过程中溶氧浓度的调节方法;了解发酵过程pH变化的原因及pH对发酵的影响;掌握发酵过程中调控pH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Kla的意义及反应器中氧的传递及平衡;掌握发酵过程中调控pH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学方法:讲授法五教学内容1氧的供需及对发酵的影响溶氧(DO)是需氧微生物生长所必需。
在发酵过程中有多方面的限制因素,而溶氧往往最易成为控制因素。
28℃时氧在发酵液中的100%的空气饱和浓度只有0.25 mmol.L-1左右,比糖的溶解度小7000倍。
在对数生长期即使发酵液中的溶氧能达到100%空气饱和度,若此时中止供氧,发酵液中溶氧可在几分钟之内便耗竭,使溶氧成为限制因素。
1.1微生物对氧的需求1.1.1描述微生物需氧的物理量1.1.1.1比耗氧速度或呼吸强度(QO2):单位时间内单位质量的细胞所消耗的氧气,mmol O2·g菌-1·h-11.1.1.2摄氧率(r):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的发酵液所需要的氧量。
mmol O2·L-1·h-1 。
r= QO2 .X1.1.2溶解氧浓度对菌体生长和产物形成的影响1.1.2.1临界溶氧浓度(C Cr):指不影响呼吸所允许的最低溶氧浓度。
发酵工艺综合实习指导书

发酵工程综合实验指导讲义综合实验一土壤中稀有放线菌的分离和纯化及抗生菌的体外抗菌鉴定一土壤中稀有放线菌的分离和纯化1 实验目的了解采集土样的要求和方法,掌握由土壤中分离稀有放线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学习并掌握土壤稀释法和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
2 实验原理筛选放线菌是新抗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抗生素有80%皆来自于放线菌。
放线菌主要存在于土壤中,并在土壤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一般地,放线菌在比较干燥、偏碱性、含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数量居多。
通常,随着地理分布、植被及土壤性质的不同,放线菌的种类、数量和拮抗性也各不相同。
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其中的放线菌多以链霉菌为主,因此人们通常将除链霉菌以外的其它放线菌统称为稀有放线菌。
若以常规方法进行分离,得到的几乎全部是链霉菌。
然而,当采用加热处理土样、选用特殊培养基或添加某种抗生素等方法时,均可提高稀有放线菌的获得率。
由土壤中分离放线菌的方法很多,其中包括稀释法、弹土法、混土法和喷土法等,本实验主要采用稀释法,并通过选用特殊培养基的方法,来获得少量稀有放线菌。
3 仪器和材料(1)培养基:葡萄糖天门冬素琼脂,精氨酸琼脂,高氏1号琼脂,以上每种培养基皆用500ml三角瓶分装250ml。
(2)灭菌物品:牛皮纸袋,培养皿,1ml、5ml吸管,250ml三角瓶分装90ml无菌水(含30粒玻璃珠),18×180mm试管分装9ml无菌水,牙签,玻璃刮铲,18×180mm试管中分装10 ml 1‰K2Cr2O7母液。
(3)其它:采土铲,细目筛,药勺,称量纸,试管架,小天平,记号笔。
4 试验步骤(1)采土:选择适宜采样地点。
用采土铲去除表土,取5~10cm深处的土壤约150g左右,装入无菌牛皮纸袋中,并注明采样日期、地点、土壤类型、植被和采样人姓名等。
(2)土样预处理:新鲜土样应适当风干,并喷施小剂量杀虫剂以防培养过程中虫卵发育的影响。
(3)制备平板:每组取10套无菌培养皿,将冷却至50℃左右的各培养基,分别倒入平皿,每皿约15~20ml。
《发酵工程》课程实验教学大纲(生物制药方向)

《发酵工程》课程实验教学大纲(生物制药方向)《发酵工程》课程实验教学大纲(生物制药方向)1. 实验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通过参与实际的发酵工程操作,了解发酵过程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并培养其实验操作、数据处理、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等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生物制药工作做好准备。
2. 实验教学内容:(1)发酵工艺基础实验:学生学习发酵基本原理、发酵微生物筛选与培养方法、介质配方与调控策略等。
实验内容包括发酵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菌种的培养与保藏、生物酶的筛选与鉴定、酵母菌的发酵与调控等。
(2)发酵设备与控制实验:学生学习发酵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发酵过程的监测与控制方法等。
实验内容包括发酵设备的组装与调试、发酵过程中的参数监测与控制、发酵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等。
(3)发酵工程实验:学生参与真实的发酵工程项目,掌握从发酵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到产品的提取与纯化的整个流程。
实验内容包括发酵工艺的设计与优化、发酵过程的实时监测与控制、产品的提取与纯化等。
3. 实验教学安排:(1)实验前准备:学生提前学习与准备实验所需的理论知识,包括发酵工艺原理、发酵微生物的特性、发酵设备的工作原理等。
(2)实验讲解与指导:教师进行实验讲解,包括实验目的、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等,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确保实验工作的安全与顺利进行。
(3)实验数据处理与报告撰写: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与讨论等,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能力。
4. 实验成果评价:(1)实验报告:根据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逻辑性和深度等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成绩评定。
(2)实验操作: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技术熟练度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等维度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成绩评定。
(3)实验问题解决与团队合作:根据学生在实验中遇到问题的解决能力和与同学协作的团队精神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成绩评定。
发酵工程课程设计1

1、课程设计的内容(1)、通过查阅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或厌氧发酵罐的有关资料,熟悉基本工作原理和特点。
(2)、进行工艺计算(3)、主要设备工作部件尺寸的设计(4)、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2、课程设计的要求与数据( 1)酒精发酵罐设计年产 2 万吨 95%食用酒精发酵罐设计高径比为 2.5 ,地点为安徽省合肥市,蛇管冷却,初始水温18℃,出水温度26℃( 2)其他数据生产方法:以薯干为原料,双酶糖化,连续蒸煮,间歇发酵。
三塔蒸馏。
副产品:次级酒精(成品酒精的3%);杂醇油(成品酒精的0.6% )原料:薯干(含淀粉68%,水分 12%)酶用量:高温淀粉酶(20,000U/ml ): 10U/g 原料糖化酶( 100,000U/ml ): 150U/g 原料(糖化醪); 3000U/g 原料(酵母醪)硫酸铵用量:7kg/吨酒精硫酸用量:5kg/吨酒精蒸煮醪粉料加水比:1:2.5发酵成熟醪酒精含量:11% (V )使用活性干酵母,使用量为 1.5kg / 吨原料活料干酵母的复活用水:10 倍于活性干酵母质量的2%的葡萄糖水发酵罐洗罐用水:发酵成熟醪的2%生产过程淀粉总损失率9%全年生产天数:320 天具体要求:①按要求进行酒精工艺选取及说明② 作全厂物料衡算③ 发酵罐具体设计及计算④发酵罐装配图纸一张( 2 号图纸)3机械式:本设计设备是? m 全容积的机械搅拌生物反应器,此反应器内部结构简单,包括进气装置,搅拌装置和取样装置。
外部结构包括:夹套、支座、电动机、减速机以及种类管道的进出口等。
设计本着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拆选方便、经济效益高的特点而设计的。
确定具体的各部分结构形式和尺寸(如封头,传热面等);根据压力、温度、介质情况合理选材;研究电动机、减速器、联轴器等的选用;对重要的数据进行必要的稳定性的校核。
本设计查阅了多方面的资料,还运用了多方面的知识,采用了许多方法和技巧,使得整个设计合理。
三、生产工艺设计及说明四、全厂物料恒算4.4 原料消耗的计算(1)、淀粉原料生产酒精的总化学反应式为:糖化:( C H O )+ nH2O nC H O(1)6 10 5 n612616218180发酵:C H O2C HOH+2CO(2)612625218046×2 44×2(2)、生产 1000kg 无水酒精的理论淀粉消耗量由( 1)、(2)式可求得理论上生产1000kg 无水酒精所耗的淀粉量为:1000×( 162/92 )=1760.9 (kg)(3)、生产 1000kg 国标食用酒精的理论淀粉消耗量国标燃料酒精的乙醇含量在99.5%(体积分数)以上,相当于92.41%(质量分数),故生产 1000kg 食用酒精成品理论上需淀粉量为:1760.9 ×92.41%=1627.2(kg)淀粉损失率为 9%。
《发酵工程》教学设计

《发酵工程》教学设计专业和班级:20XX级生物科学班学号:姓名:内容:第 3 章微生物的基础代谢一学情分析(选):大四的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已修完必修课程,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知识、科学素养以及操作能力。
二教材分析(选):生物技术是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之一,它的快速发展和有效应用已给当前的工农业生产、人民健康、社会进步带来了明显的影响,并对人类和社会的加速发展带来了积极的效益。
由于生物技术发展势头很快,因此作为生物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的生物工艺学的教材亟须不断加以更新。
本书由27位老、中、青年教师或专职科研骨干人员,历时两年编写完成本书以产品生产中共性工艺技术的理论和实践为纲,同时选取若干典型生产过程具体介绍,内容包括成熟的和较新的生物过程的基本原理。
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包括绪论和生物反应过程篇(共12章),下册包括生物质分离和纯化原理篇(共11章)以及典型生物过程篇(共6章)。
本次课程所用教材为上册。
三教学目标:1、掌握糖酵解途径三羧酸循环 TCA和乙醛酸循环的过程、关键酶、反应式2、了解磷酸戊糖途径(HMP,PPP)、磷酸戊糖途径过程及其意义3、比较糖酵解途径三羧酸循环 TCA和乙醛酸循环4、掌握酵母菌发酵机制、发酵产物5、了解酵母型酒精发酵、细菌的酒精发酵、乳酸发酵内容6、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主动思考四教学重点和难点糖酵解途径三羧酸循环 TCA和乙醛酸循环的过程、关键酶、反应式酵母的酒精发酵机制五课时安排5课时六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学生自主学习为辅七教学内容1.糖酵解途径(EMP)及三羧酸循环(TCA)1.1糖酵解途径(EMP)1.1.1定义:糖酵解是指在氧气不足条件下,葡萄糖或糖原分解为丙酮酸或乳酸的过程,此过程中伴有少量ATP的生成。
这一过程是在细胞质中进行,不需要氧气,每一反应步骤基本都由特异的酶催化。
在缺氧条件下丙酮酸则可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接受磷酸丙糖脱下的氢,被还原为乳酸。
《发酵工程》实验指导书-14页word资料

微生物发酵工程实验指导王金华实验规则1、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指导书。
若经提问发现没有预习者,须在教师指定的时间内预习完毕,方得参加实验。
2、实验前须认真检查仪器、试剂、用具及实验材料。
如有破损、短缺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经同意后方可调换和补充。
对玻璃器皿须做好清洗工作。
3、实验过程中不得随便挪动外组的仪器、用具和实验材料。
不得随意拨动仪器开关或电源开关,须按实验要求进行。
4、实验材料、药品的使用,应在不影响实验结果的前提下注意节约,杜绝浪费。
5、实验室应保持肃静,不得谈笑喧哗,不许搞其他动作,以免影响他人实验。
6、清洗仪器、用具、材料时,须将固形物倒入指定容器内,不得直接倒入水槽,以免造成水管堵塞。
7、实验过程中,须按操作规程仔细操作,注意观察试验结果,应及时记录。
不得抄写他人的实验实习记录,否则,须重做。
如有疑问,应向指导教师询问清楚后方可进行。
8、实验完毕后,须将玻璃仪器、用具等清洗干净,按原来的位置摆设放置。
如有破损须报告指导教师,并填写仪器损坏登记簿。
9、在进行实验过程中,不得随意食用原料和加工品。
10、实验结束后,由值日生负责打扫实验室,保持室内整洁,注意关上水、电、窗、门。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一、实验目的要求掌握不同类型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二、仪器设备及原材料高压灭菌锅,250ml三角瓶,纱布,牛皮纸,琼脂,其他化学药品三、常用培养基的配方及制备1、细菌常用培养基(1)LB培养基蛋白胨 1.0%酵母膏 0.5%NaCl 1.0%可溶性淀粉 0.5%琼脂 2.0%pH 7.0 121.3℃灭菌20min。
(2)MRS(乳酸菌分离)牛肉膏0.5%酵母膏0.5%蛋白胨1%葡萄糖1%乳糖0.5%NaCl 0.5% 琼脂2% pH6.8固体培养基加琼脂2%;半固体培养基加琼脂0.75%2、酵母菌常用培养基(1)麦芽糖培养基蛋白胨1%麦芽糖2%酵母膏0.5%琼脂2%自然pH 121.3℃灭菌20min。
发酵工程技术实验指导书

发酵工程技术实验指导书适用课程:发酵工程技术目录实验一酵母菌的分离和纯化 (1)实验二果酒制作及酒精度测定 (3)实验三乳酸菌的分离和鉴别 (6)实验四酸奶制作以及感官鉴评 (9)实验五土壤中产醋酸菌种的分离筛选 (11)实验六发酵型虾酱的生产实验及氨基酸态氮的测定 (13)2实验一酵母菌的分离和纯化一、实验目的应用酵母的生理生化和生态学特点,从自然环境中分离酵母菌,并掌握微生物分离纯化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大多数酵母菌为腐生,其生长最适pH为4.5~6,常见于含糖分较高的环境中,例如果园土、菜地土及果皮等植物表面。
酵母菌生长迅速,易于分离培养,在液体培养基中,酵母菌比霉菌生长得快。
利用酵母菌喜欢酸性环境的特点(酸性条件则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常用酸性液体培养基获得酵母菌的培养液,然后在固体培养基上用划线法分离纯化。
三、实验材料及试剂1、成熟葡萄或苹果等果皮2、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原料: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蒸馏水(1000ml),分装三角瓶。
配制方法:(1)先将马铃薯去皮,切片,称200 g并加蒸馏水1000ml,煮沸半小时,用纱布过滤,补足蒸馏水量至1000ml,制成20%的马铃薯汁。
(2)在20%的马铃薯汁中加入琼脂,煮沸溶化,加入葡萄糖,搅拌均匀,制成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补足水分。
(3)在115℃条件下高压灭菌20分种。
3、乳酸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原料: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乳酸(5mL)、pH5.5、蒸馏水(1000mL),分装三角瓶。
4、0.1%美蓝染液:0.1g美蓝溶于100mL蒸馏水中。
5、生理盐水四、主要仪器设备高压蒸汽灭菌器、天平、恒温培养箱、显微镜、酒精灯、电炉、1ml的无菌吸管、18*180mm试管、培养皿、接种针、载玻片、盖玻片、牛皮纸(报纸)、绳线、菜刀、案板、纱布、烧杯、玻璃棒、超净工作台等。
五、实验方法l、接种:取一小块果皮(不需冲洗),加入到盛装100mL无菌生理盐水的三角瓶中,充分搅拌后,用无菌移液管吸取1mL接入到9mL乳酸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试管中,置28~30℃,培养24小时。
发酵工程实验实验指导书

发酵工程实验指导书(2014版)宁波大学海洋学院2014.09发酵工程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一乳酸菌的分离与初步筛选实验实验二乳酸菌的初步鉴定实验实验三乳酸菌菌种保藏实验实验四乳酸菌的培养与发酵实验实验五乳酸菌发酵产物的分析与测定实验六发酵罐操作训练发酵工程实验指导书(2014版)3实验一 乳酸菌的分离与初步筛选实验一、 实验目的及要求1、 掌握从环境样品中分离所需微生物的一般操作2、 掌握平板划线分离菌种的原理和操作方法3、 掌握利用透明圈法获得单菌落菌株的原理。
二、 实验原理自然样品中存在混杂的微生物,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及样品稀释使形成细胞分散液,再通过固体培养基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培养形成单菌落,由此得到分离的纯培养菌株。
乳酸菌最基本的代谢特性是发酵产酸,待分离样品在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乳酸菌在特定设计的培养基中由于生长产酸产生溶钙形象,从而在培养基中产生透明圈,透明圈直径大小可反映菌落生长产酸量的大小,而不是乳酸菌或不产生酸积累的细菌不能产生透明圈。
三、 实验器材1、 待用分离样品(腌菜,各种泡菜,酸奶,植物汁液,等);2、 培养基:MRS 培养基或改良乳酸菌分离培养基;无菌水;3、 器皿与设备:培养皿、移液管、试管、三角瓶、接种环、涂布棒、超净工作台、天平、采样瓶,培养箱,等。
四、 方法和步骤 1、 分离样品的采集 采样须知:结合乳酸菌菌种特性(文献资料查阅),获取乳酸菌在自然界或相关产品等的分布规律,设计样品采集范围。
采集样品经适当保存或立即处理。
2、 菌种的分离称取样品5g 或5ml →加到45ml 无菌水的三角瓶中(30℃恒温处理20分为佳)→充分震荡后(含玻璃珠)使其自然沉淀→用1ml 移液管吸取上清菌悬液1ml 至9ml 无菌水试管中→依次进行10倍稀释至10-4~10-5→用移液管吸取1mL 菌悬液至含碳酸钙的MRS 培养基平板中,涂布均匀→30℃恒温培养2~3天→观察菌落,分别挑取生长良好的含透明圈的可疑乳酸菌单菌落,分别移接至普通乳酸菌培养基的斜面试管,菌种编号,30℃恒温培养1~2天,长菌后在4℃冰箱保存待用。
发酵工程第三版课程设计

发酵工程第三版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和目的发酵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其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环保等多个方面,成为维持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
为了满足发酵工程专业学生的需求,本课程设计以《发酵工程》第三版为依据,设计一套包含分类学、发酵生理学、发酵工艺学、产品微生物学、发酵工艺综合实验等多个方面的教学任务,从而帮助学生在发酵工程方面获得更深入的学习和实践经验。
二、课程设置1.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具体目标为:•掌握发酵工程在食品、医药、化工、环保等领域中的应用;•熟悉基本发酵生理学、发酵工艺学概念,了解发酵过程,掌握发酵工艺和装置设计;•掌握微生物在发酵生产中的作用,发酵传感技术、低调节发酵等发展趋势;•具备语言表达和科学论文写作的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2. 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本课程涵盖了以下模块:•发酵微生物分类和筛选:主要介绍细菌、酵母、真菌及大肠杆菌等微生物的分类和筛选,以及微生物在发酵生产中的应用。
•基本发酵生理学:介绍微生物细胞和代谢的基本知识,讲解酸碱稳定性、营养要求和菌群互作等方面的知识。
•发酵工艺学:涵盖了不同类型的发酵工艺,包括常态发酵、离子运输发酵、液体表面发酵等。
同时,介绍了发酵罐的设计和构造、发酵动力学研究、发酵实时控制技术等。
•产品微生物学:介绍了工业生产中常见的微生物发酵产品的制造过程,包括酸奶、酵母、纤维素、酱油、发酵饮料等领域。
•发酵工艺综合实验:包括发酵罐、酸奶制作、酵母生长动力学测定、纤维素发酵产酶等多个子项目,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为讲授和实践相结合。
讲授环节重点讲解概念和理论知识,实践环节主要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具体的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
3. 课程评估体系和考试方式本课程采用综合成绩评估的方式,即理论考试占40%、实验报告占30%、文献阅读及论文写作占30%。
发酵工程实验指导书

发酵工程实验指导书————————————————————————————————作者:————————————————————————————————日期:发酵工程实验指导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主编《发酵工程》实验指导书实验学时:24学时适用专业:生物工程生物技术是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之一,本课程是为了和生物工程专业理论教学相配合,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对生物工程专业知识的具体实际应用的能力。
发酵工程实验是以实验操作为主的技能课程,是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生物化学及实验》、《微生物学及实验》等专业基础课及专业实验课的基础上开设的,课程目的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实验训练,使学生对整个微生物生产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既可培养他们实际操作的技能,又可达到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发酵工程常用的实验方法和常见的发酵工程设备,为以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实验指导书包括:实验一、细菌增殖曲线的测定(6学时)实验二、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与纯化(6学时)实验三、发酵菌株的初筛实验四、枯草芽孢杆菌的紫外线诱变选育(6学时)(必做)实验五、淀粉酶的固态发酵(6学时)实验六、发酵过程中糖的利用(6学时)实验七、玉米淀粉液化和糖化(6学时)实验八、淀粉酶的固定化生产(6学时)实验九、摇床培养确定酵母菌体的培养和营养条件(6学时)(必做)实验十、小型连续发酵实验(6学时)实验十一、甜酒酿的制作(6学时)备注:实验一至实验七为基础实验,实验八至实验十一为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除必做实验外,其他可选做。
实验总时间为24学时,包括设计实验、准备实验、进行实验、书写实验预习及最终报告及所需仪器药品清单等。
实验一发酵菌株的初筛一、实验目的与要求目的:1、从已分离到的细菌或真菌中筛选出能产生生理活性物质的菌株。
2、学习淀粉酶、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方法。
要求:1、复习微生物学及实验过程所学到的微生物培养的方法和过程,了解影响微生物生长各种条件因素。
《发酵工程》实验指导书

微生物发酵工程实验指导王金华实验规则1、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指导书。
若经提问发现没有预习者,须在教师指定的时间内预习完毕,方得参加实验。
2、实验前须认真检查仪器、试剂、用具及实验材料。
如有破损、短缺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经同意后方可调换和补充。
对玻璃器皿须做好清洗工作。
3、实验过程中不得随便挪动外组的仪器、用具和实验材料。
不得随意拨动仪器开关或电源开关,须按实验要求进行。
4、实验材料、药品的使用,应在不影响实验结果的前提下注意节约,杜绝浪费。
5、实验室应保持肃静,不得谈笑喧哗,不许搞其他动作,以免影响他人实验。
6、清洗仪器、用具、材料时,须将固形物倒入指定容器内,不得直接倒入水槽,以免造成水管堵塞。
7、实验过程中,须按操作规程仔细操作,注意观察试验结果,应及时记录。
不得抄写他人的实验实习记录,否则,须重做。
如有疑问,应向指导教师询问清楚后方可进行。
8、实验完毕后,须将玻璃仪器、用具等清洗干净,按原来的位置摆设放置。
如有破损须报告指导教师,并填写仪器损坏登记簿。
9、在进行实验过程中,不得随意食用原料和加工品。
10、实验结束后,由值日生负责打扫实验室,保持室内整洁,注意关上水、电、窗、门。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一、实验目的要求掌握不同类型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二、仪器设备及原材料高压灭菌锅,250ml三角瓶,纱布,牛皮纸,琼脂,其他化学药品三、常用培养基的配方及制备1、细菌常用培养基(1)LB培养基蛋白胨 1.0%酵母膏 0.5%NaCl 1.0%可溶性淀粉 0.5%琼脂 2.0%pH 7.0 121.3℃灭菌20min。
(2)MRS(乳酸菌分离)牛肉膏0.5%酵母膏0.5%蛋白胨1%葡萄糖1%乳糖0.5%NaCl 0.5% 琼脂2% pH6.8固体培养基加琼脂2%;半固体培养基加琼脂0.75%2、酵母菌常用培养基(1)麦芽糖培养基蛋白胨1%麦芽糖2%酵母膏0.5%琼脂2%自然pH 121.3℃灭菌20mi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酵工程课程设计》实习指导书主编:邵威平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二OO七年八月前言《发酵工程课程设计》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一门实用性和技术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属于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这个实习环节的学习和锻炼,使学生在掌握了生物工程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发酵工程工厂设计的基本原则、发酵工艺参数的设计及检测方法的建立,培养学生具备发酵工厂工艺、工程设计的能力,使学生得到生物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性基本训练。
本指导书主要叙述了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课程设计的任务、课程设计的内容、课程设计报告的要求、考核方法与评分办法等内容,其中课程设计的内容为本书重点,阐明了啤酒、酒精、味精和酶制剂工厂设计要求等指导性内容。
编写本指导书的目的,旨在指导学生掌握微生物发酵工厂设计工作的原理、步骤和方法,培养正确的辨证的工程设计观点,提高综合运用专业理论与基础理论知识及技能,分析解决发酵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尽管作者力图在编写过程中注重系统性、实践性和指导性,但限于作者能力和水平,书中难免存在纰漏和不足,望读者批评指正。
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3)二、课程设计的任务 (4)(一)课程设计的基本环节 (4)(二)课程设计具体任务 (4)三、课程设计的内容 (6)(一)啤酒发酵车间(工厂)设计 (6)(二)酒精发酵车间(工厂)设计 (8)(三)味精发酵车间(工厂)设计 (10)(四)糖化酶发酵车间(工厂)设计 (14)(五)其他参考选题 (15)四、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16)五、考核方法与评分办法 (18)六、参考资料 (19)附一: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指南 (20)附二:课程设计报告样式与格式规范要求 (23)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课程设计是专业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学习的深化和应用。
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自觉树立精心设计的思想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使学生在学习了生物工程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尤其是在学完《发酵工程》这门课程后,能够综合运用发酵工程的理论知识,并结合发酵产品生产工艺学,初步掌握发酵工程工厂设计的程序、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具备发酵工厂工艺设计和工程设计的能力。
通过设计,使学生了解和熟悉发酵工程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熟悉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和技术措施,学会使用有关的技术手册和设计资料,提高计算和绘图技能,提高对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从而得到对生物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性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完成以后的毕业设计做准备。
通过课程设计,训练学生提高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查阅、熟悉技术文献资料和搜集生产工艺数据的能力。
2.合理设计工艺路线,准确进行工程计算和设备选型设计计算的能力。
3.用简洁的文字、清晰的图表表达个人设计思想和设计结果的能力。
4.树立既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与可行性,又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同时兼顾生产操作时的安全、劳保、环保等要求的设计思想,并在此设计思想指导下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任务(一)课程设计的基本环节1.设计动员、发题、介绍设计题目的实际工业背景。
2.阅读设计指导书,查阅资料,拟定设计程序和进度计划。
3.调查、收集有关数据,了解设备制造,安装和操作的有关知识,奠定设计基础。
4.设计计算,绘图和编制设计说明书。
即,在一周时间内,学生由指导教师指导进行文献资料的查询,系统了解发酵工艺过程及基本工艺参数,了解发酵工程生产中某一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
在此基础上,学生完成课程设计方案,进行必要的工艺计算,最后写出课程设计报告(说明书)并绘制完成图纸。
(二)课程设计具体任务1.撰写简要设计说明书,主要内容包括物料衡算、设备衡算与选型以及生产工艺等。
具体任务如下:1)设计方案选择,对给定或选定的设计方案进行简要论述。
2)设计工艺流程论证,按确定的设计方案设计出合理可行的工艺流程路线,对该工艺流程进行阐述论证,确定工艺过程的重要参数。
3)工艺计算,应完成工艺流程各过程的物料衡算,能量衡算,主要设备的工艺条件、工艺参数计算。
4)主要设备设计,在满足工艺条件的前提下,进行主要设备的机械设计,包括强度设计、刚度计算、稳定性计算和结构设计。
5)典型辅助设备设计选型,包括典型设备主要结构尺寸计算和设备型号规格的选定。
6)工艺流程图,按工艺流程图绘制要求完成有一定控制点的流程详图,包括设备、物料管线、主要管件、控制仪表等内容。
7)主体设备结构详图,按化工设备结构图的要求绘制完成。
8)典型辅助设备工艺条件图或小样图,包括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和主要特点要求。
2.绘制产品工艺方案流程图一张或车间平面布置图(或立剖图、或管路图、或全厂平面布置图、或设备图)一张。
要求:1)按工艺流程图绘制要求完成有一定控制点的流程详图,包括设备、物料管线、主要管件、控制仪表等内容。
2)主体设备结构详图,按化工设备结构图的要求绘制完成。
3)典型辅助设备工艺条件图或小样图,包括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和主要特点要求。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一)啤酒发酵车间(工厂)设计1.设计题目年产5万吨啤酒车间(工厂)设计(重点为糖化、发酵车间)2.生产基础数据1)产品规格:11度淡色啤酒2)生产天数:300天/年3)原料配比:麦芽:大米=70:304)原料利用率:98%5)麦芽水分:6%6)大米水分: 12%7)无水麦芽浸出率:80%8)无水大米浸出率:90%9)啤酒损失率(对热麦汁):冷却损失6%;发酵损失1.5%;过滤损失1.5%;灌装损失2%10)空瓶损失:1.0%11)瓶盖损失 1.0%12)商标损失 0.1%13)麦芽清净及磨碎损失: 0.1%14)总损失:10%15)糖化次数:生产旺季(160天)8次/天;生产淡季(150天)4次/天其他工艺指标由具体指导老师下达。
3.设计内容1)根据以上设计任务。
查阅有关资料、文献、搜集必要的技术资料,工艺参数与数据,进行生产方法的选择,工艺流程与工艺条件的确定与论证。
2)工艺计算:全厂的物料衡算;糖化和发酵车间的热量衡算(即蒸汽耗量的计算)、用水量计算以及耗冷量计算。
3)糖化车间和发酵车间设备的选型计算:包括设备的容量、数量、主要的外形尺寸。
(供选择)4)选择其中某一重点设备进行单体设备的详细化工计算与设计。
(供选择)4.设计要求1)根据以上设计内容,撰写设计说明书。
2)完成图纸1张(2号图纸):全厂工艺流程图(或重点单体设备总装图)。
(二)酒精发酵车间(工厂)设计1.设计题目年产2万吨食用酒精车间(工厂)设计(重点为蒸煮、糖化、发酵车间)2.生产基础数据1)产品规格:食用酒精2)生产方法:以薯干为原料,双酶糖化,连续蒸煮,间歇发酵。
三塔蒸馏。
3)副产品:次级酒精(成品酒精的3%);杂醇油(成品酒精的0.6%)4)原料:薯干(含淀粉68%,水分12%)5)酶用量:高温淀粉酶(20,000U/mL)为10U/g原料;糖化酶(100,000U/mL)为150U/g原料(糖化醪)和3000U/g原料(酵母醪)6)硫酸铵用量:7kg/吨酒精7)硫酸用量:5kg/吨酒精8)蒸煮醪粉料加水比:1:2.59)发酵成熟醪酒精含量:11%(V)10)使用活性干酵母,使用量为1.5kg /吨原料11)活料干酵母的复活用水:10倍于活性干酵母质量的2%的葡萄糖水12)发酵罐洗罐用水:发酵成熟醪的2%13)生产过程淀粉总损失率:9%14)蒸馏效率:98%15)全年生产天数:320天其他工艺指标由具体指导老师下达。
3.设计内容1)根据以上设计任务。
查阅有关资料、文献、搜集必要的技术资料及工艺参数,进行生产方法的选择与比较,工艺流程与工艺条件的确定与论证。
2)工艺计算:全厂的物料衡算;连续蒸煮及蒸馏蒸汽耗量的计算;蒸馏车间水用量的衡算。
3)蒸煮、糖化、发酵车间(或蒸馏车间)的生产设备选型计算:包括设备的选型、容量、数量及主要的外形尺寸。
(供选择)4)选择一重点设备进行单体设备的详细化工设计与计算。
(供选择)4.设计要求1)根据以上设计内容,书写设计说明书。
2)完成图纸1张(2号图纸):蒸煮、糖化、发酵、蒸馏车间(任选其中之一)工艺流程图(或重点单体设备总装图)。
(三)味精发酵车间(工厂)设计1.设计题目年产1万吨味精车间(工厂)设计(重点为发酵车间)2.生产基础数据1)生产规格:纯度为99%的味精2)生产方法:以工业淀粉为原料、双酶法糖化、流加糖发酵、低温浓缩、等电提取3)生产天数:300天/年4)倒罐率:0.5%5)发酵周期:40-42小时6)生产周期:48-50小时7)种子发酵周期:8-10小时8)种子生产周期:12-16小时9)发酵醪初糖浓度:15% (W/V)10)流加糖浓度:45% (W/V)11)发酵谷氨酸产率:10%12)糖酸转化率:56%13)淀粉糖转化率:98%14)谷氨酸提取收率:92%15)味精对谷氨酸的精制收率:112%16)原料淀粉含量:86%17)发酵罐接种量:10%18)发酵罐填充系数:75%19)发酵培养基(W/V):水解糖15%,糖蜜0.3%,玉米浆0.2%,MgSO40.04%,KCl 0.12%,Na2HPO4 0.16%,尿素4%,消泡剂0.04%20)种子培养基(W/V):水解糖2.5%,糖蜜2%,玉米浆l%,MgSO4 0.04%,K2HPO40.1%,尿素0.35%,消泡剂0.03%3.设计内容1)根据设计任务查阅有关文献,收集必要的技术资料与工艺数据,进行生产方法的选择比较,生产工艺流程与工艺条件的确定与论证。
2)工艺计算:全厂的物料衡算;发酵车间的热量衡算,并计算蒸汽耗量;无菌空气耗量的计算。
3)发酵车间(包括糖液连消)生产设备的选型(包括设备的容量、数量、主要外形尺寸)计算。
(供选择)4)选择一重点设备进行单体设备的详细化工设计与计算。
(供选择)4.设计要求根据以上设计内容,书写设计说明书。
完成图纸1张(2号图纸):发酵车间工艺流程图(包括糖液连消),或重点单体设备总装图。
味精生产流程图:、和淀粉酶)→ 喷射液化 → 保温灭菌 → 过淀粉、水 → 调浆(加NaCO3滤 → 层流罐 → 贮罐 → 冷却 → 糖化(先调pH再加糖化酶)→ 灭酶 → 离心过滤 → 得葡萄糖液 → 冷却 → 发酵罐发酵 → 冷却 → 等电点中和 → 谷氨酸晶体 → 加水溶解 → 二次中和 → 得谷氨酸钠溶液 → 活性炭脱色 → 过滤 → 离子交换脱金属离子 → 浓缩 → 蒸发结晶 → 分离出湿味精 → 干燥 → 得晶体味精 → 筛选 → 分装糊化糖化工序:糊化工序:调浆时淀粉浓度为35%,调浆罐进入盘管的蒸气温度控制在30℃,用NaCO3调pH6.4。
料液经泵输送和蒸汽一起进行喷射液化,也就是糊化过程,蒸汽的温度为120℃,喷射液化器出口温度为100~105℃,喷射液化时间为1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