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整理资料

合集下载

心理学知识整理(详细版)

心理学知识整理(详细版)

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二)心理现象及其结构:人和动物心里现象的本质区别是人有意识,有自觉能动性。

心理现象从形式上可以归纳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1、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感知和思维相互联系、互相制约,是认知过程不同水平的发展阶段。

(2)情绪情感过程,包括人的喜、怒、哀、乐等等(3)意志过程,与改造现实相联系的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有计划地调节支配行动,克服困难,最终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差异主要表现在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的气质、性格、能力等统称为个性心理特征。

二、心理学的意义(一)理论意义1、心理学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了科学依据2、心理学的研究对邻近的社会科学如文学、艺术等,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二)实践意义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适工作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第二节心理的实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1861年法国,布洛卡区与语言活动有关)(一)神经系统的结构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技能的单位。

一般分为细胞体、树突、轴突。

树突接受外来的刺激,经细胞体整合后再通过轴突将信息传出去。

神经元一般包括感觉神经元(传入)、运动神经元(传出)、联络神经元(神经中枢)。

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心理学知识点整理●心理学研究对象和方法●对象●个体心理●认知●人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

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包括感觉、直觉、记忆、思维、语言●动机与情绪●动机●推动人的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容动力●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即个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不平衡状态。

●情绪●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属性、特性及其关系,还会形成对事物的态度,产生主观体验。

满意不满意,喜欢,厌恶,憎恨●能力与人格●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行为●有机体的反应系统,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刺激●引起行为的内外因素●个体意识与无意识●意识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觉察●觉察到外部事物的存在和自己的心理活动●注意●意识对事物和活动的指向和集中●无意识●人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关系●人的属性●生物属性●社会属性本质属性●任务●基本任务●心理过程●在时间上展开的,表现为一定的过程●分析心理现象的时间进程,对科学地揭示心理活动规律是十分重要的●心理结构●心理现象之间存在一定联系,成为一个有结构的整体揭示各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心理的脑机制●心理是神经系统的机能,特别是脑机能●揭示脑与心理现象的关系●心理现象的发展与发生●物种进化(种系发展)●个体发展●心理与环境●心理现象和人的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规律性的联系(揭示)自然和社会环境●意义●理论意义●正确描述和解释人的心理现象的实质和起源,对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重要意义●实践意义●科学的重要作用在于预测和控制。

人们掌握了心理现象的规律,就能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研究领域●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发展心理学●种系发展比较心理学●人的心理毕生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身医学●身心医学●健康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劳动过程中的人(生产力)●管理●工程●消费●人事●劳动●军事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学科性质●处于中间位置,中间学科或边缘学科●科学:可证伪,可重复●方法●方法的客观性●基本方法●观测法●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心理学基础的知识点整理

心理学基础的知识点整理

心理学基础的知识点整理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一、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意识和行为的科学。

它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

心理学试图理解人类内在的心理机制,以及这些机制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思考方式。

二、心理学的主要分支1、临床心理学:关注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的治疗。

2、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影响的心理学分支。

3、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个体从胎儿到老年的发展过程。

4、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信息加工、思维和学习的心理学分支。

5、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与生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1、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外部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认为行为可以通过刺激和反应来塑造。

2、认知理论:关注个体如何获取、组织和运用知识,认为思维和行为是相互影响的。

3、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体内在的成长潜力,认为人有能力发现自我、实现自我完善。

4、心理动力学理论:关注个体内在心理力量的作用,尤其是潜意识层面的动力。

四、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实验法:在可控制的环境中对变量进行操纵,以观察其对被试行为的影响。

2、观察法:观察和记录被试的行为,包括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

3、调查法:通过提问、问卷等方式获取被试的信息,包括个别访谈、集体访谈等。

4、案例研究:对个别被试进行深入、长期的跟踪研究,以了解其发展过程和变化。

五、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教育: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其认知和情感能力。

2、健康:如何改善个体的心理健康,减少压力,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

3、职业: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改善工作环境,减少职业倦怠。

4、人际关系:如何改善人际关系,提高沟通效果,促进人际和谐。

总之,心理学基础知识的整理对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有助于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能为我们提供更有效的工作和学习方法。

心理学资料汇总

心理学资料汇总

心理学资料汇总一、名词解释题✧认知:指在获取知识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记忆,语言,思维等✧✧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的模式包括一个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群体极化: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通过群体作用而得以加强,是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具体支配性水平地现象✧记忆:是在头脑中的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挫折:是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反应✧✧人格特质:✧智商:心理年龄与十足年龄的比例✧✧能力: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关键期:✧✧社会惰化:指当群体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群体中的成员每人所付出的努力会比个体在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它一般发生在多个个体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合作,自己的工作成绩又不能单独计算的情况下。

✧✧心理定势:✧✧焦虑障碍:是指受不合乎现实或不合乎理性的害怕所困扰的状态,它所变现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有一个共同特点—极度焦虑的体验✧✧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知觉:人们通过感官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整合和解释)产生了对事物整体认识✧概念:在心理学是指反应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每个概念都包含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是概念的范围✧✧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首因效应:是指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印象更大的现象✧✧匮乏动机:指个体试图恢复自己生理和心理平衡状态的动机,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便趋于消失✧✧生物节律: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心理学概论总复习资料

心理学概论总复习资料

心理学概论总复习资料【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主要心理学派:1.行为主义学派创始人:XXX;新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XXX主要观点:①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②将刺激—反应(S-R)作为解释人的行为的一切工具;③强调心理学研究要采用客观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2.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XXX主要观点:①人的心理包含两个主要部分: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是能够察觉到的心理活动,无意识包含人的本能冲动以及出生后被压抑的欲望,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一种心理状态叫做前意识。

②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并认为三者发展平衡就会形成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

3.人本主义心理学(第三势力)代表人物:XXX、XXX主要观点:①着重研究人的价值与人的发展②关心人的本性、潜能、尊严与价值③人的本质是好的④人有自由意志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只要有适当的环境,就会力争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4.熟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XXX,XXX等主要观点:①把人看作一个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②从信息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识活动。

③强调计算机模拟心理过程。

【第三章注意与意识状态】一、注意的概念:注意是个体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二、注意的基本特征:①指向性:指人在每一瞬间,其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②集中性:指心理活动停留在一定特定对象上,对其进行深入加工三、注意的种类:(一)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含义: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情所发生的注意。

如上课时,教室门被推开,一个穿红衣服的人突然站在门口,大家都不由自主的转头去看那个人。

(不随意注意是注意的初级表现,人和动物都具有不随意注意。

)原因:1.刺激物的特点。

刺激物的新异性、强度和刺激物的运动和变化,刺激物之间的比较等都市影响不随意注意。

2.个体自身的状态。

心理学整理资料

心理学整理资料

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心理学的产生:(一)心理学的孕育:心理学源于希腊文,意即“灵魂之学”;中世纪欧洲的心理学即心灵哲学的研究陷入困境;文艺复兴时期心理学脱离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科学;(二)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德国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二、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一)心理学的三大主要理论学派:1、行为主义学派:20C初美国华生提倡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20C中美国斯金纳(提倡条件反射),存在机械唯物主义缺陷;2、格式塔学派:初创于1912年,德国韦特海默(K·特夫卡,W·柯勒)等三人把知觉经验组织作用归因于脑的本能作用,带有严重的唯心主义倾向和先验论色彩;3、精神分析学派,也称心理分析,是1900年奥地利弗洛伊德创立的,过分夸大潜意识,是形而上学。

我国现代心理学始于晚清时期(蔡元培),陈大齐在北京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我国心理学进入崭新时期(二)心理学的主要分支:1、普通心理学: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主干学科;2、发展心理学:研究人从出生到老年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3、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和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活动及其产生、变化的规律;4、社会心理学:研究个性和群体在社会相互作用中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和变化规律;5、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认识过程,即人接受、编码、操作、提取和利用知识的过程第二节中学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一、中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心理活动:(一)心理过程(共性):1、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2、情绪与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二)个性心理(个性):1、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一)中学心理学定义:是研究中学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研究对象:中学教师和学生的心理);(二)中学心理学的基本内容:1、研究中学心理学的内容,必须以普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为基础:A、必须了解人的心理过程B、必须了解人的个性心理C、必须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发展;2、研究中学心理学的内容,必须以教育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为重点:A、必须了解与中学教学有关的学习心理B、必须了解与中学教学有关的教师心理C、必须了解与中学教师有关的教学心理D、必须了解与中学生有关的群体心理;(二)中学心理学的基本任务: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了解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并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基础知识于中学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初步能力。

心理学必考的知识点整理

心理学必考的知识点整理

心理学必考的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办法(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进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它是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统一体。

3、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进展的过程,具体而言,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刻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4、个性心理特征——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

5、认识过程——是人经过感受、知觉、经历、想象、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6、简述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关系。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别是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一具统一的总体。

(1)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之间的关系:①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②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认识过程。

(2)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关系:①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②意志也能够妨碍人的认识过程。

(3)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关系:①人的情感对意志行动有一定的妨碍;②意志能够调节人的情感。

7、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从1879年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心理学实验室开始的。

8、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从学科性质上看,心理学是一门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关系的边缘学科。

9、简述妨碍人的心理活动的诸因素。

妨碍人的心理因素非常多,概括起来有三类:①环境因素,算是身边所接触到的事物的变化;②机体因素,比如体温的高低或饥渴等等;③心理因素,即心理对心理的妨碍,如昨天发生的心理对今天发生的心理的妨碍。

10、人的心理实质: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一种主观能动的反映。

(二)心理学研究任务和意义1、心理学研究的任务算是要探究心理学规律。

2、心理学研究的意义(1)理论意义: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的依据,同唯心主义做斗争;心理学的研究对邻近学科如文学、艺术、美学、治理学等等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心理学整理的资料

心理学整理的资料

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观察法—是在自然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中,通过对被观察者的言语和行为等的细致观察,揭示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3、测验法—它是应用心理测量的工具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定量评价的方法。

4、感觉—指个体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5、分析器—是有机体感受和分析某种刺激的神经装置。

6、知觉—指个体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反映。

7、时间知觉—是个体对客观对象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

8、空间知觉—是个体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9、运动知觉—是个体对物体的静止、运动及运动速度的知觉。

10、记忆—是个体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环节。

11、记忆表象—个体感知过的保存在头脑中的事物的具体形象。

12、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步,是获得事物映像并成为经验的过程。

13、保持—是经验在头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

14、遗忘—对识记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表现为错误的再认或回忆。

15、再认—重新感知已感知过的事物时能够辨认出来。

16、回忆---指经验过的事物又一次在头脑中浮现或才在行动中再做的过程。

17、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现实的反映。

18、概念—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性的认识。

19、定势—以特定思路解决问题的心理准备状态。

20、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21、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想象。

22、创造想象—根据一定的任务,在头脑中直接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3、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4、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而自发产生的注意。

25、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6、有意后注意—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7、情绪与情感—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28、心境—是一种程度较小、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状态。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整理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整理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整理一、心理学概述。

1. 心理学的定义。

-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2.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心理过程。

-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如通过眼睛看到红色(视觉),通过耳朵听到声音(听觉)等。

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认识,例如把苹果的红色、圆形、甜味等个别属性综合起来认识到这是一个苹果。

- 情绪情感过程: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例如,当我们取得好成绩时会感到高兴(积极情绪),当失去重要东西时会感到悲伤(消极情绪)。

- 意志过程: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学生为了考上理想大学,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坚持每天学习。

- 个性心理。

- 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价值观等。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反映某种客观的要求和必要性。

例如,人有对食物的需要(生理需要),也有对尊重的需要(社会需要)。

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由需要转化而来。

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

-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如绘画能力、音乐能力等。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如胆汁质的人热情直率、精力旺盛;多血质的人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等。

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如诚实、勇敢等。

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例如,在幼儿园观察儿童的游戏行为来研究儿童的社交发展。

- 实验法。

- 实验室实验法:在实验室内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心理学整理资料

心理学整理资料

心理学整理资料心理学整理资料(一)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分析人的行为,揭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的科学性质(1879 冯特,心理实验室,独立学科,兼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二)心理学的发展与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纳)研究意识的结构,强调内省方法—了解直接经验靠被试者对经验的观察和描述2.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斯《心理学原理》意识流杜威)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3.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斯金纳)华生:《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诞生,“刺激—反应”(S—R)强化理论,源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

古典行为主义斯金纳:新行为主义,有机体倾向于积极后果行为,不去重复指向消极后果的行为。

他不否认内部心理活动,但坚信人的行为由外部环境决定。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魏太默、考夫卡、苛勒)研究内容是意识体验,论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5.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无意识、下意识等,强调人的性本能在下意识中的作用,认为人在性方面的压抑是多种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7.认知心理学(皮亚杰奈瑟《认知心理学》认知:在获取知识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包括知觉、记忆、言语思维等,即所谓的认识过程。

口语报告法:(大声法)经过一定训练,让被试在解决某个问题的同时,大声说出头脑进行的活动,事后由心理学家对之分析。

与内省法不同。

(三)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心理学的理论领域:实验与认知心理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生理心理学心理学的应用领域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教育与学校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广告与消费、法律与犯罪(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定义: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

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分析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方法适用条件:1.多种原因无法控制的情况2.对象在控制条件下会发生质变3.道德伦理等因素不应该对之进行控制的那些行为评价:第一手资料客观性和真实性;观察者的被动地位,消极等待..预期和偏见测验法研究方面:个体与团体的心理特征,心理特征与外界的关系,比较心理差异心理量表,内容必须具备实用性和科学性实验法(分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自变量:即实验者控制的刺激条件或实验条件因变量:反应变量,是研究的真正对象控制变量: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

心理学的资料整理

心理学的资料整理

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里现象揭示人类心理规律的科学。

2.普通心理学学科学科框架——人的基本心里现象(1心理动力系统:需要,动机2心理操作系统:感知觉,记忆,思维,3心理体验系统:情感,情绪。

4心理调控系统:意志)。

3.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德国的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的第一个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来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使心理学从哲学母体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4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是华生。

5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是弗洛依德,他的冰山理论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

6实验法是研究者有预定目的,控制创设一定的条件,引起某种心理现象,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基本要素包括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7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主要包括: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人道主义原则。

第二章:心理的实质1、心理的实质: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人的心理的物质基础是人脑,人的心理的源泉是客观现实,人的心理与动物的心理的本质区别在于人的心理的主观能动性。

2、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内部神经冲动的传导属于生物电传导,神经元之间神经冲动的传导属于化学传导。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小的结构和机能单位。

3、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反射弧包括以下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4、举例说明: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无条件反射是与身俱来的反射。

如果你用手电照宝宝的眼睛,她就会眨眼;如果你抚摸她的面颊,她就会转向你的手指。

分为3种(食物反射,防御反射,朝向反射)。

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

巴甫洛夫用狗做实验,当狗吃食物时会引起唾液分泌,这是非条件反射。

如果给狗以铃声,则不会引起唾液分泌,但如果每次给狗吃食物以前就出现铃声,这样结合多次之后,铃声一响,狗就会出现唾液分泌。

《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1: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的心理活动和个体行为。

2:心理现象的组成部分:心理过程、人格、心理状态。

3:学习心理学的意义:(1)有助于学好教育科学理论(2)有助于建立科学世界观;4:注意: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集中。

注意可以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5:注意的规律性(1)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订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在上课,突然有人推门进来,于是大家都转头看他)无意注意的规律性:客观刺激物的特点(强烈的刺激、新异的刺激、变化的刺激、对比的刺激);主体本身的状态(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知识经验、期待的事物)。

(2)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有预订目的,必要是还需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的规律性:明确的目的任务;组织有关活动;激发间接兴趣;用意志力排除各种干扰。

(3)有意后注意:又称随意后注意或继有意注意,有预订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在有意注意之后产生的。

6:注意的规律在教与学中的应用(一)、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教学内容力求新颖丰富(2)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富于变化;(3)善于组织学生注意,妥善处理偶发事件;(4)安排好教学环境,防止学生分心;(二)、有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2)对学生学习的要求,要严格适当;(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4)组织学生实际操作;(5)利用间接兴趣;(三)两种注意交替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两种注意有节奏地交替轮换。

(有――无――有――无)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有意后注意的能力(培养他们对活动本身的直接兴趣和使技能达到自动化程度)。

7:记忆的概述: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记忆分为三个环节:实际、保持再认(或者重现)8:记忆的规律性一、识记的规律识记就是人们识别并记住事物的过程。

心理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心理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心理学知识点归纳整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和众多的知识点。

接下来,让我们对一些重要的心理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一、感知觉感知觉是我们认识世界的起点。

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比如我们通过眼睛看到颜色、通过耳朵听到声音。

而知觉则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综合反映,能让我们理解一个完整的对象。

在感觉方面,有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指的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而差别感觉阈限则是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特性。

整体性让我们能将事物的各个部分整合为一个整体来认识;选择性使我们在众多刺激中选择出关注的对象;理解性则是基于我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知觉对象;恒常性让我们在一定条件变化时,仍能保持对事物的知觉不变,比如不论距离远近,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身高是相对固定的。

二、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根据记忆的时间长短,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的保持时间极短,但容量较大;短时记忆一般能保持 5 秒到 1 分钟,容量有限;长时记忆的保持时间长久,容量几乎无限。

遗忘是记忆中的常见现象。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影响遗忘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学习的程度、识记材料的位置等。

为了提高记忆效果,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合理组织复习、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记忆、运用记忆术等。

三、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它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的特点。

思维的种类繁多,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可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问题解决是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包括问题的类型、问题的呈现方式、知识经验、思维定势、功能固着、动机和情绪等。

心理学知识整理

心理学知识整理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现象一般分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意识与无意识三大类。

心理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不同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反应过程。

它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为你弄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现象,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同属于人的认知过程。

情感过程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引起的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体验或感受。

意志过程是指由认知的支持与情感的推动,人有意识的克服内心障碍与外部困难而坚持实现目标的过程。

个性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

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三方面。

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是具有一定的动力性和稳定性的心理成分。

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自我即自我意识,是个人对自己的自觉因素。

自我意识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意识和无意识(相互的区别)意识就是现时正被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

是我们保持生活正常的心理部分,还包括我们从睡眠中醒来时对梦境内容的意识。

无意识活动是人反映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

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的机制、揭示心里的本性。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兴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法及个案研究法五种研究方法。

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被试的行为活动,从而探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的方法称为观察法。

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操作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

实验法可分为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测量法是指以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作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资料整理

心理学资料整理

心理学资料整理心理学整理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2. 最简单的认识过程——感觉。

3.认识过程是情感、意志过程的基础。

(知之深,爱之切)4. 反之,情感、意志过程又能巩固和深化人的认识过程。

个性心理:1.包括三个方面: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自我意识。

2.以个性倾向性为方向,以个性心理特征为表现,以自我意识为调控的有机的个性心理的整体。

3.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最活跃因素/需要是基础/信念世界观居最高层次)4.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5.自我意识是个性心理的调控结构。

6.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知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调控、自我教育、自尊心等。

7.有一种心理现象叫做注意,它不属于某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它属于心理现象)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注意意志过程心理现象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自我意识心理学的任务:(简答)1.研究心理和脑的关系(心理是脑的机能)2.研究心理现象和客观现实的关系3.揭示心理过程的基本规律4.揭示个性心理的特点和形成规律5.探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关系心理学的理论意义:(简答)1.心理学的研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科学依据。

2.心理学理论有助于克服和批判各种唯心主义思想。

3.心理学研究有助于邻近学科的发展。

心理学的实践意义:(简答)1.心理学对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提高生产劳动效率有重要意义。

2.心理学有助于做好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3.心理学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提高医疗效果。

(医疗)4.心理学对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学校)第二节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1.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经说过,“心理学有一个悠久的历史,但只有一个短暂的现在”。

心理学总资料

心理学总资料

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心理学”一词最早出现在16世纪。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认知的功能系统不断完善的变化过程。

主要表现为构成认知功能系统的各种不同心理成分不断发展及其关系逐渐趋于相互协调。

3.注意:注意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开端。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是人在清醒状态下才会出现的心理状态。

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4.感觉:感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的觉察。

感觉现象主要有感觉后像、感觉适应、感觉对比,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等。

5.知觉:知觉是个体将感觉信息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的过程。

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

其特征包括知觉的意义性、完整性、选择性和恒常性。

6.记忆:记忆就是人脑对有关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认知加工过程。

记忆活动是由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个相互联系的记忆系统组成的。

7.想象:想象是个体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其常用的认知加工方式有四种:粘合、夸张、人格化和典型化。

8.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它反映的是客观现实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联系。

其具有概括性、间接性和问题性三个基本特征。

9.需要:需要是由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失或不足引起一种内部的紧张状态,是个人活动积极性的源泉。

10.动机: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

诱因是动机形成的外部条件。

11.情绪:情绪包括三个方面:内部的主观感受或体验、外在的行为表现形式和独特的神经生理基础。

12.意志:意志是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13.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它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对学习起着推动作用。

14.人格: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心理过程:知、情、意。

2、个性心理:个性心理是一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和。

包括了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个性倾向性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他是个性中最活跃的因素反映了人对周围世界的趋向和追求。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稳定的心理特征,集中表现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独特性。

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3、反射是指有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刺激所做出的有一定规律的反应。

4、行为主义心理学:是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宣告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

他一是反对心理学研究看不见、摸不着的意识,主张研究可以观察的事件即行为。

二是反对内省。

主张用客观研究的方法,即实验的方法。

把刺激——反应作为解释行为的基本原则。

5、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人不是受无意识欲望的趋势并未这些欲望而挣扎的动物。

6、师范生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一,有助于师范生进行自我教育。

二,有助于掌握各种心理现象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了解青少年心理活动的特点,利用心理学的应用技能,提高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质量。

三、可以为学习其他师范性课程打好基础。

7、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8、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的优缺点:优点:所观察的行为发生在自然环境中,被观察者的行为比较自然,尤其当需要了解行为的自然状态或对一些隐秘的行为进行研究时,其他方法难以替代观察法。

缺点:观察者处于被动状态,只能消极地等待被观察者的某些行为的出现,而且观察累计的资料只能说明是什么,不能解释为什么。

9、感觉的概念:感觉是人类认识过程中的最初阶段,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食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10、知觉的概念: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即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11、感受差别性是指觉察到刺激物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

又称最小可觉差。

12、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感觉,主要由光刺激作用于人眼所产生。

人类获得的外接信息中有百分之八十来自视觉。

13、暗适应食指从亮处转入暗处或照明停止时,视觉系统光感受提高的过程。

明适应是指从暗处转入亮处或照明开始时,视觉系统光感受性降低的过程。

14、视觉对比:是指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5、深度知觉:是指人脑对物体的空间距离及立体特性的反映。

它是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的结果,其中,视觉具有重要的作用。

单眼线索是指用一只眼睛感受深度的线索,它只能对有限的距离产生效应。

双眼线索是指用两只眼睛感受深度的线索。

既可以提供距离信息,也是产生立体知觉的主要机制。

16、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17、记忆的概念:是指大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再认。

18、遗忘的原因:记忆痕迹衰退说、干扰说、压抑说、提取失败说。

19、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材料的回忆的干扰作用。

倒摄记忆: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20、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现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21、思维的概念:思维是人们借助语言、表象、动作等媒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问题解决、推理、判断、决策等心理活动中,是认识的一种高级形式。

思维是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反映,思维是对客观现实间接的反映,人的思维受社会实践活动水平制约。

22、思维的种类:动作思维:解决问题的方式直接依赖于实际动作。

卡车停了检查各个部件,招出故障,修理。

形象思维: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

瓦特看见水壶的水烧开了发明了蒸汽机。

逻辑思维是指利用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学生学习知识。

23、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指概念本身特特征,外延是指属于这一概念的所有事物。

如人的内涵是会制造工具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外延是古今中外一切人。

24、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多选)提出问题(解决起点)、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解决关键)验证假设。

25、选择性搜索:是指根据已知的信息和某些有关的规则从选择的可能性最少而又获得最多的环节开始搜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如纽厄尔密码算术。

26、逆向推理法:是指人们在解决问题时,从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出发逆向推理,直至达到最初状态为止,然后再由最初状态沿着反推路线逐步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如孙膑智胜魏惠王就是采用逆向推理法使问题得到了解决的成功案例。

这是一种特别有效的探索方法。

27、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知识经验、问题情境。

28、功能固着: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定势。

它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一般只看到某事物通常的功能,而看不到事物所具有的其他方面的功能的现象。

例如人们只会认为发卡是女同学用来卡头发的,不能想到它还可以充当螺丝刀拧开螺丝钉。

29、想象的概念:想象是指人脑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惊醒加工改造从而产生了新事物的形象的过程。

例如在现实看到船的形象,通过科技书籍介绍,会在头脑中形成宇宙飞船这一新形象。

30、想象的种类: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形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根据一定的目的或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31、(大题)青少年思维的特点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青少年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品质的发展特点。

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品质的发展特点。

青少年思维逻辑性品质的发展特点。

青少年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品质的发展特点。

而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发挥的环境,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可以培养多种思维方式如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还能采取创造性思维训练策略。

32、注意是心里过程的一项重要特性,但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

33、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引起的因素:刺激物的特点、人本身的状态、有意注意,条件:加深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理解。

对活动的间接兴趣。

合理地组织活动。

有意后注意:有自觉的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也成为随后注意。

34、注意的品质: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转移。

35、意识水平:焦点意识(选择一些,排斥一些。

)、下意识(大概的感觉)、前意识(集中精力回忆和提醒后,能带入到意识中)、潜意识(本能的对情绪做出反应)。

36、能力的含义(名词):能力是指人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从事任何一项活动都要具备一定的能力。

能力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实际能力,即个人已经具备并表现出来的能力,二是指潜在能力,即个人可能发展出来的能力。

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密切地联系着。

37、什么是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对智力的发挥与发展有影响的那些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智力操作结果的优劣,具有动力、定向、引导、调节、强化的作用。

38、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卡特尔和霍恩,流体智力几乎可以参与到任何活动中,是与基本的心理过程有关的能力,如知觉、记忆等。

晶体智力是经验的结晶,是流体智力运用的结果,是后天学习的能力。

39、智力的差异(简答0:人和人之间在智力上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

在智力水平上存在着差异,智力发展水平特别好的人和特别差的人在总人口所占比例很小,但智力的发展有高有低。

智力表现早晚存在差异,人的智力和能力的充分发挥有早有晚,能早起线路主要是由于良好的遗传素质和良好的家庭环境。

智力的性别差异,男女在智力上存在差异,生物因素、社会因素、主观努力的综合作用造成了能力的性别差异。

40、施用累能:能力是在使用过程中积累出来的。

41、创造的过程:准备阶段、酝酿阶段、豁朗阶段、验证阶段。

42、动机的功能: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节行为的功能。

4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44、耶克斯——道德森定律:动机的最佳水平随着活动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45、情绪与情感的功能:适应功能、动机和唤醒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

46、情绪的分类:心境、激情、应激。

47、高级的社会情感: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48、人格的特征:独特性与共同性、稳定性与可塑性、整体性、功能性、生物性和社会性。

49、人类结构三个分类之间的关系(问答题):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包括人格倾向性、人格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

人格倾向性是人格的动机成分,是人对现实的态度,是人格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包括动机、兴趣,理想等。

人格的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在身上经常的、稳定的表现出来的心里特点,是人格结构中比较稳定的成分,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

人格倾向性依赖于人格心理特征才能表现出来,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存在以及自己周围的人或物之间关系的意识。

他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同意和谐。

50、胆汁质:直率、精力旺盛、热情奔放。

多血质:反应迅速、动作敏捷、活泼好动。

黏液质::稳重、安静、踏实,反应缓慢、注意力稳定难以转移。

抑郁质:观察敏锐,善于察觉他人不易察觉的,动作迟缓。

51、人格发展的阶段:第一阶段:基本的信任对基本的不信任。

婴儿出生依赖于他人和环境,婴儿是否能得到满足是他们人格发展的第一个转折点。

如果长期被父母忽略,就会产生不安全感。

第二阶段: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

婴儿学会爬、走等动作,与他人交流,随活动能力增强,希望依靠自己的意志探索环境,如父母过多干预就会让其感到羞愧和怀疑自己能力。

第三阶段:主动性对内疚。

随着幼儿开始与其他儿童的交往,他们面临进入社会生活的挑战。

幼儿开始学会和其他人玩、做事,以及怎样解决不可避免的冲突,如获得了父母的表扬则会产生主动性,反之,则会变得内疚。

52、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塑造(论述题):健全人格是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体现,基本特点主要包括为:1、内部心理和谐发展。

2、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发展友谊。

3、能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有效地运用到能获得成功的工作和事业上。

我们可以通过1、发挥家庭教育优势,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

2、更新学校教育理念,拓宽青少年人格教育渠道。

3、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推动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形成。

4、发挥青少年的主观能动性,引导青少年进行人格的自我教育。

来塑造青少年的人格。

53、认知结构: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对外界事物做出反应的组织方式。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可知,青少年正处于形式运算思维阶段,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四个阶段。

54、迁移的概念:迁移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

例如会拉二胡的人,学小提琴也比较容易。

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利用所学的技能、知识等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种迁移的过程。

55、正迁移:一种学习向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

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