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考试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原考试复习资料
1、我们应当用怎样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2、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及其相互转化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第二,质变是两边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两边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职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3、辩证否定观的内容是什么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4、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如何看待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所谓认识过程就是人们在改造对象的实践中辩证地反映对象的过程。主体的这种认识、改造客体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获得一定的价值。主体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打破客体的限制,超越现实客体,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同时也使得客体得到进一步改造、发展和完善。
5、唯心主义对认识问题的看法
答:唯心主义哲学颠倒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把认识看做是西安与无知、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是“内心反省”的结果,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虽然它们的说法和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本质上并没有差别,都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反对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坚持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6、真理的绝对性、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答: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客观认识。
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首先,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承认客观真理也即承认绝对真理;其次,人类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承认这一点也是承认了绝对真理。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首先,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广度上的相对性);其次,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田间的、有限的(深度上的相对性)。
辩证关系:
真理是具体的、发展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
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人类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从相对性真理走向绝对性真理、接近绝对性真理的过程。
总之,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从“静态”上看,任何客观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从“动态”上看,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的一个过程。
7、价值及其特征
答:
价值: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哲学上的价值概念具有最大的普遍性,是对各种特殊的价值现象的本质概括。
特征:
价值具有客观性:因为价值关系的各个环节都是客观的,人的需要、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都具有客观性。
价值具有主体性:这是指价值本身的特点直接同主体的特点相联系,价值的特点表现或反映着主体性的内容。
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由于价值关系的主体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因此人们的需要、实践以及需要被满足的形式都表现出了社会性和历史性。
价值具有多维性:任何一个层次的主体都表现为一定的整体,由于其结构和规定性又是复杂的、立体的和全面的,因而每一主体的价值关系都具有多维性。
8、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
在实践中,真理即是制约时间的客观尺度,又是时间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即通过实践获取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时间的主体尺度,真理和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
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一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组训真理的尺度,又符合价值的尺度,并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最后,真理和价值在时间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9、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0、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主张人们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不否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唯物史观从人民群众创作历史这一基本前提出发,科学地说明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1)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
离开了每个人的作用就不可能有群众的作用。唯物史观在考察个人的历史作用是,要具体分析个人及其作用的性质(促进或阻碍)、大小。在分析和评价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时,要坚持历史的、具体的观点。
(2)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作用。
历史人物是一定历史事件的主要倡导者、组织领导者或思想理论、科学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深刻影响,甚至有时能后决定个别历史事件的结局。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新的历史人物往往是有具有进步意义的历史人物首先发现或提出来的。先进简介的政治代表人物所提出的思想能够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为群众指明革命斗争的方向,在革命斗争中起着领导核心的作用。有的站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的政治代表,在特定的条件下、御用其权力满足社会某些方面的需要,对历史发展也会起某种甚至是重大的促进作用。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教育家等的创造活动,对与人类科学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推动作用。
但是,不管什么样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上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都要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而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
(3)从必然与陡然的辩证统一中理解个人的历史作用。
历史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时势造英雄,历史人物的出现具有必然性。他们凭借自己的才能,虽然也能使具体历史渐变的外貌或某些后果改变,但终究不能改变历史发展基本方向。
(4)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方法。
唯物史观主张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要求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进行具体的、全面的考察。阶级分析方法要求把历史人物置于一定的阶级关系中,同他所述的阶级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和评价。
11、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答:价值量是指价值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和怎样决定,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多,生产每件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越小;反之则越大。
1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如何决定
答:“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包括三个部分: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②维持劳动者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