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心理护理干预
哮喘患儿心理行为研究及其干预策略
哮喘患儿心理行为研究及其干预策略关键词哮喘患儿心理行为干预策略根据哮喘患儿的气质特征、行为特点以及社会生活特点,制订出哮喘儿童心理行为干预策略,旨在使哮喘的治疗达到理想的效果。
哮喘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慢性疾病,尽管近年来哮喘的治疗不断规范,但哮喘的死亡率及住院率仍在不断增长。
从病因学来讲,哮喘是由遗传、呼吸道感染、特异性体质、环境污染和其他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慢性疾病。
但就哮喘儿童本身因素而言,还与社会心理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所以哮喘又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心身疾病。
疾病反复发作及长期的药物治疗对哮喘儿童身心健康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各种心理因素又可诱发或加重哮喘发作。
了解哮喘患儿的心理行为特点,并依此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对于哮喘儿童的身心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哮喘患儿的心理行为研究哮喘患儿的气质特点: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稳定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和指向性上。
这种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相对稳定,代表着个体行为的表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儿童行为发展的倾向。
环境因素及自身慢性疾病对气质类型及气质维度均有一定的影响。
气质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任何一种气质都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特点。
目前关于哮喘儿童气质特点的研究还不是很多。
尽管国外部分学者的研究对于哮喘儿童气质特点与哮喘发生的关系仍有争议,但国内刘灿霞、范群等多项研究结果均显示,哮喘患儿中发生缓慢型、麻烦型和中间偏烦型等气质类型的比例明显偏高。
哮喘儿童在趋避性、适应性和情绪性质(心境)等气质维度得分高于正常儿童组。
哮喘儿童的气质比正常儿童更消极。
国内外研究结果的差异可能与种族差异有一定的关系。
气质可能在中国儿童哮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哮喘患儿的行为特点:儿童的行为包括了孩子在各种社交和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也包括了孩子的思想情感等内部活动。
儿童行为既与儿童自身的先天因素有关,也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
国内外一些学者的研究已经证实,哮喘儿童的行为问题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
哮喘儿童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任。对年龄较小的患儿 , 医护人员要主动亲近 、 爱抚 , 使其对医
护人员产生亲切感 。
1 . 对婴幼儿的治疗手法 宜轻柔 ,尽量允许母亲 陪住 , .3 3 鼓励母乳 喂养 , 通过抱抱 、 摸摸 、 微笑 、 游戏 和对患儿说话 进行
哮 喘儿 童 的心理 特 征及 护 理
马 秀英 粱 敏 王 军
( 枣庄市薛城 区人 民医院 , 山东 枣庄 2 7 0 ) 7 00
【 摘要】目的 观察哮喘儿童的心理特征 , 通过心理护理
缓解哮喘儿童的症状。方法 4 例 哮喘儿童针对不 同年龄 儿 8
童 心 理 特征 分别 给 予 心 理 护理 。结 果 通 过 心 理 护 理 , 同年 不
身上 。
2 结 果
发哮喘发作 的主要 因素 中 , 外源性过敏 因素 占 2 %, 9 呼吸道感 染 占 4 %, 0 心理 因素 占 3 %, 0 他还进一步发现 , 在不 同时期的疾 病过程 中心理 因素起重要作用 的病例 占 7 % O 。 近年来 , 我科 在临床实践 中应用心理护理方 法 , 结合哮喘 儿 童的心理特征 , 帮助哮喘儿童 克服心理障碍 , 减轻 和消除对 哮喘的恐惧 , 使之配合药物治疗 和管理 , 取得 了良好 的临床效
童 心理 特 征 实 施 心 理 护 理 。 1 心理 特 征 . 2
支气管哮喘是指临床表现为发作性 , 带有哮 鸣音 的呼气性 呼吸困难 , 持续 时间长短不一 , 病因复杂 , 除特 的发病 因素 。支气管
1 . 哮喘患儿常有情绪障碍 , .1 2 主要为焦虑 、 抑郁 , 可伴有
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体会
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体会摘要】目的了解哮喘患儿的心理特点,针对其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
方法抽取住院哮喘患儿65例,研究其心理特点后将其分为分为焦虑恐惧、自卑抑郁、躁动脆弱三个类型。
针对不同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结果通过了解哮喘患儿的心理特点,从根本上改变了护士对哮喘患儿千篇一律的护理模式。
从而达到减少疾病复发,巩固治疗效果,使预后向良性方面发展,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的目标。
结论对哮喘患儿因地制宜的采取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心理特点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儿童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而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
常见于夜间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或自行缓解[1]。
由于该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儿童的生长、生理及心理发育,可导致心理障碍,这就需要我们护理人员给予充分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为了解哮喘患儿的心理特点并针对其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对我科6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心理调查,以下为详细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抽取我院住院哮喘患儿65例,男孩30例,女孩35例,年龄最大13岁,最小4岁,其中学龄前期儿童46例,学龄期儿童19例。
1.2 方法临床上常见的心理特点有焦虑恐惧、自卑抑郁、躁动脆弱等。
2 心理特点2.1焦虑恐惧型患儿病后到医院,由于直接或间接的有过吃药、打针的痛苦经历,即会条件反射的产生焦虑和恐惧,害怕医护人员,甚至在别人无意识的暗示下会导致类似哮喘症状的发作,常常表现为食欲不振、睡眠不安,不配合治疗,有的家长病急乱求医、滥用药物等,延误了患儿的病情。
2.2自卑抑郁型现在的儿童多为独生子女,患病后倍受长辈的溺爱迁就,致使他们独立生活能力差,依赖性强。
此外,患儿在学习期间哮喘反复发作常常会影响学习和参加各种活动,使其感到自卑,挫伤了其学习积极性,有部分儿童的家长因其久病不愈表现厌烦或责怪,而导致患儿自卑。
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心理干预
参 考文 献 [ 1 ] 李 兆 申. 积极 开 展 急 性胆 源 性 胰腺 炎 的 内镜 治疗 [ J J . 胰 腺 病 学,
2 0 1 2 , 2 ( 2 ) : 6 5 .
[ 2 ] 薛 鸿鹏 , 陆 以霞 , 任 旭, 等. 急性 胆 源性 胰 腺炎 早 期 内镜 下 介入 治 疗研 究 [ J J . 中国医学 装备 , 2 0 0 7 , 4 ( 6 ) : 2 7 — 2 9 .
儿童哮 喘是一种慢 性变态 反应性气道 炎症 ,由于其症状 主要为患 儿咳 嗽、胸闷及 呼吸 困难反 复发作 ,造 成儿童 紧张心理正 在影响着 哮 喘儿童 的身心健康 ,并 已引起儿科 医生 和心理学 家的高度重 视 。我 院 自成立呼 吸哮喘 专科 以来 ,对 哮喘儿童 心理干预做 了大量 的研究与观 察 ,发现哮 喘儿童 的心理 障碍 不仅仅表 现在发病 时 ,在哮喘 发作间 隙 期 患儿仍存 在着多种 心理 障碍 ,根据每个 患儿的 心理 特征 ,结合其具
中需要 正确 的选择 插管 插入 的方 向 ,进 入 胆管 后再 施行 造影 ,对 于
统 计 学结果 表 面与对 照 组的 比较具 有 显著性 差异 <0 . 0 5 )
肌痉 挛 , 使胆 汁排 出障碍胆道内压 力超过胰管 内压力 ( 正常胰管 内压力 高于胆 管内压 ),导致胆汁逆流入 胰管内引发胰腺炎。二是胆石从胆道
5 1 0 ・临床研究 ・
例 ,男2 5 例 ,女 1 7 例 ,年 龄6 - 1 3 岁 ,平均 1 0 . 8 岁 。两组患儿 的性 别 、
D e c e mb e r 2 0 1 2 , V o 1 . 1 0 , N o . 3 6 围衄
心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影响
应的心理指导 , 帮助其 消除疑虑 , 释放心理压力 , 而在 实施 从 抢救过程中取得患者的配合 , 达到理想的救治效果 。对一些 危重患者 , 无论预后如何 , 原则上都应给予积极鼓励 , 使患者
身心得到放松 , 感到安全 , 尽量避免消极暗示。
( 收稿 日期 :0 8— 2—2 ) 20 0 6
指导患儿尽量 全 身放松 , 天 中午 、 上人 睡 前各 训 练 2 每 晚 0
mn 2 情绪疏导 。指导家长与患儿交流 , i。( ) 让家长鼓励患儿
以 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如说出自己的情绪感受, 教
会患儿识别 日常生活 中对 自己影 响较大 的负性 生活事件 , 特
选择 20 年 1 月 ~ 06 1 月在 我院儿科病 房住 院 04 0 20 年 0 治疗 的患儿 6 例 , 2 其中男 3 例 , 2 例。年龄 6 1 岁 , 3 女 9 ~ 4 平
喘患儿 的治疗及预后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 ; 儿童 心理干预
哮喘是近年来 十分 引人 关注的全球公共健康问题 , 也是 儿童期最常见 的慢性疾病 , 13~12的重症儿童哮喘可迁 约 / / 延至成人 , 严重威胁儿童的身心健康。研究 表明…, 心理社会 因素在哮喘的发生、 发展 和转归 中起 着重 要作 用。免疫学研 究也发现哮喘变态反应的启动与心理 因素有很大关系。本文
均 1 . 。均符合 以下 条件 : 1 19 0 6岁 ( )9 8年全 国儿科哮 喘防
别要引导患儿表达 出与事件有关的内在想法 , 患儿一起 并与
分析检验这些想法的现实性 , 出这些想 法与患儿情绪 的相 指 互作用关 系。尽力避免 产生不 良情 绪 , 学会在哮 喘发作 时 并 控制情绪。( ) 3 心理教育 。教会轻症患儿 自我处理哮喘先兆
【推荐下载】浅谈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护理
[键入文字]
浅谈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护理
2012-11-22
【编者按】:护理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护理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论文网为您提供护理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摘要】总结49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护理经验,主要护理措施包括:紧张、恐惧心理的护理,忧虑心理的护理,依赖心理护理,认为精神因素及异常情绪进行心理医疗和护理是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心理状态;心理护理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因内源性和外源性过敏源或精神因素引起,致使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黏液腺分泌增加。
致使支气管管腔狭窄而引起哮喘发作,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因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药效不佳并有副作用加强对支气管哮喘的心理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49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发哮喘的心理因素,
1。
支气管哮喘患儿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支气管哮喘患儿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分析乾艾娜【摘要】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心理特点并对心理护理干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哮喘组,另选取68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组,对两组儿童均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进行心理测试,随后将哮喘组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经治疗后6个月再采用CBCL和EPQ量表对患儿进行心理测试,统计比较两组患儿干预效果.结果:哮喘组交往不良、分裂样、体诉、故意性、敌意性、强迫性、攻击性、残忍、抑郁退缩评分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而两组不成熟、违纪、多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神经质、精神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掩饰性、内外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经心理护理干预6个月后护理总有效率(94.12%)显著高于仅给予药物治疗的对照组(64.71%)(P<0.05).结论:对于支气管哮喘患儿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儿行为障碍,保持情绪稳定,同时还有助于控制哮喘症状,提升患儿生活质量,在达到治愈疾病的同时促进患儿身心健康发育,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7(030)017【总页数】3页(P2640-2642)【关键词】儿童;支气管哮喘;心理特点;心理护理干预【作者】乾艾娜【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湖北省孝感市 43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气道炎症,在儿科临床中较为多见,患儿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胸闷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环境污染的加重,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逐年呈现上升趋势。
浅谈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护理
浅谈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护理目的探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干预措施,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方法以回顾调查法总结5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特征。
结果主要心理特征包括:紧张忧虑心理,知识缺乏心理,自卑依赖心理。
结论对哮喘患者根据心理特征给予相应的护理,认为对精神因素及异常情绪进行心理治疗和护理是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标签:支气管哮喘诱因心理状态心理护理【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501-01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嗜酸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反应为主、以气道变应性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伴咳嗽或胸闷,常在夜间或晨间发作。
我院自2012年12月~2014年1月共收治58例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积极配合有效的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将其心理特点和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02~2003年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58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2例。
该组病例中工人2 3例,待业及个体业主18例,干部9例,知识分子4例;年龄16~30岁25例,3l~40岁19例,41~50岁10例,5l~60岁4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15例,高中文化程度23例,大专文化程度1 3例,本科以上文化程度7例;住院1次32例,2~3次18例,4~5次5例,6次以上3例。
1.2诱发哮喘的心理因素(1)强烈的不良刺激可引起患者情绪的急剧变化,而这种刺激通过植物神经,尤其是迷走神经的作用,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黏液水肿而诱发哮喘。
(2)条件反射性刺激,如有的患者曾对鱼、虾过敏引起哮喘,当看到这些食物时也会诱发;有的患者对某种药物过敏,只要一走进医院就感到紧张憋气;有的哮喘常在夜间发作和加重,因而睡前便开始紧张,梦见发病而憋醒;各种条件反射性的不良刺激通过中枢神经引起内分泌系统改变,引起各种激素分泌异常而诱发哮喘。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心理护理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心理护理【摘要】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1〕。
严重威胁着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因素在哮喘治疗重点的作用已得到认可。
我科对儿童哮喘患儿注重生理—心理—社会的整体护理,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哮喘;心理护理1入院时的心理护理患儿刚入院,病情较重,常有烦躁不安、胸闷甚至呼吸困难。
我们通常安排患儿在安静,舒适病人较少的房间。
如条件允许,宜安排单间,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
最好允许家长陪护,尤其婴幼儿更因如此。
我们在进行治疗的同时,需要态度和蔼﹑耐心解释﹑动作轻柔﹑操作熟练,做到急而不乱,给患儿及家长安全感。
患儿刚入院,因病情较重,常会出现精神紧张,恐惧不安。
我们应耐心观察,对询问逐一解释,使患儿及家长感觉到来我院治疗,病情会马上得到有效控制。
哮喘发作有所缓解时,要询问患儿及家长发病原因,帮助解除心理因素。
协助患儿及家长了解病区环境和责任护士及主治医生情况,引导他们适应新的环境,稳定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2住院时的心理护理2.1这是心理护理的重要阶段。
此类患儿一般住院时间较长,与医护人员朝夕相处,由于儿童病人病情变化快,又不善于表达,所以要求我们儿科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机智﹑灵敏,善于观察到细微变化,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病情进展。
儿科护士对患儿要多鼓励表扬,要与患儿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对婴幼儿要多亲近﹑逗引,消除陌生感,最好穿小花的衣服,不要让患儿看到白大衣就产生恐惧,博得他们的喜爱,儿科病房的布置应儿童化〔2〕。
2.2哮喘患儿常常因缺氧引起紫绀,需要吸氧治疗。
鼻导管吸氧时,患儿因感觉不适而自行拔出吸氧导管,影响疗效。
因此,我们护士应向患儿及家长说明吸氧的重要性,引导患儿克服困难和不适,达到有效给氧的目的,提高疗效。
2.3很多患儿哮喘易夜间发作,因害怕而影响睡眠,护士应勤巡视﹑多观察,让患儿及家长有安全感,及时发现病情,及时处理。
2.4对于治疗护理有抵抗、恐惧感的患儿,护理操作尽可能集中进行。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
11 .一般资料:07 8月一 00年 8月 , 20 年 21 我科收治了 5 2例支气 膜 水 肿 , 而改 善 患 者 的通 气 功 能 , 在 深 度放 松 时 , 耗 从 同时 机体
管 哮喘患者 , 中男 3 , 2 例 , 其 2例 女 0 年龄 6 — 8岁 , 28 平均年 龄 氧量减少 , 血氧饱和度增加从而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
哮喘。 ③心理平衡失调对患者诱发哮喘也是至关重要 的, 自己 力 , 当 消除紧张心理 , 增强治愈信心 。给患者加强有关疾病的知识 的愿望得不到满足 , 自尊心受到伤害时 , 中枢神经扰乱体 内 指 导 宣 教 , 患者 及 其 家 属 了解 及 掌 握 哮 喘 的 发病 机制 、 疗 、 通过 让 治 正常免疫功能易诱发哮喘。 休养中的注意事项 以及精神因素对疾病 的影响 , 做好解释工作 ,
2 心 瑾 状态 分析
5 类型。 种 ‘
避免接触过敏源 , 减少哮喘发作, 多与患者交谈 , 了解患者 的生 的同情心配合家属 , 同体贴 , 共 关心患者的痛苦 , 使之保持 良好
通过与病人交谈和护理观察 , 5 例患者按心理状态分为 活经历、 将 2 家庭经济 、 工作和学习情况 、 想法和要求 。 护士要 以高度 21 . 焦虑紧张恐惧型 : 患者对哮喘缺乏正确 的认识 , 担心哮喘不 的心理内环境, 慢慢适应家庭、 社会环境 , 改善人 际关系。 使其在 能治愈 , 而产生恐惧 、 紧张、 失望、 烦躁、 易怒 , 从而顾虑重重 , 常 良好的心理环境下接受治疗 , 缩短病程 , 尽早 回归社会。 表现为情绪激动不安、 食欲差 、 失眠, 有一种莫名的担心与绝望。 42沟 通与 交 流 : 心 而 细致 地 给 病 人 做 思 想 工作 , 励 他们 勇 . 耐 鼓 2 . 2无所谓型 : 有少数病人虽已确诊 , 但因症状轻微 , 对疾病满不 敢面对现实 , 适应生活。同时做好家属 的思想工作 , 不要在患者 在乎 , 否认 自己患病 , 或对 医生的诊断结果表示疑虑 , 而不按 时 面前表现出心事重重、 唉声叹气 的样子, 应保持乐观饱满 的情绪 服药 , 不能积极配合治疗。
支气管哮喘病人的心理护理
支气管哮喘病人的心理护理(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因过敏或其他因素引起的支气管反应性异常增高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经治疗或自行缓解。
在哮喘发病中发现不少哮喘患者发作时与情绪变化、心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心理越紧张的患者发病越明显,呈增高趋势,症状也较重;反之,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患者发病率比较低,病情也相对较轻。
因此在哮喘患者治疗和护理中必须高度重视心理治疗和护理,使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我院自2008年8月~2010年8月,共收治支气管哮喘病人87例,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积极配合有效的心理治疗和护理,对病人病情的控制、预防、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将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87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男47例,女40例,年龄10~77岁,平均年龄53岁,在常规及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护理措施2.1入院时患者刚入院时病情一般较重,哮喘发作、端坐呼吸、大汗淋漓、情绪紧张、心情烦躁不安,这时首先要迅速的有条不紊的对患者进行各种治疗,技术操作要熟练。
在治疗的同时,要关心体贴患者,尽量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患者刚入院顾虑重重,担心治疗效果不佳,惧怕检查,此时我们应细心观察逐个解释,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当哮喘状态有所缓解时,要询问患者发作的原因,帮助患者解除不快的心理因素,尽快使患者心情开朗,使哮喘发作次数减少。
2.2住院中这是对哮喘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阶段,此类患者一般住院时间较长,与医护人员朝夕相处,我们可以随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患者的思想状况大致有如下情况:当哮喘发作症状不能很快缓解时,发作间隔时间较短时,患者往往产生恐惧感,对治疗失去信心,情绪低落、消极;有些有知识的患者,经常借来医学书籍,查阅与自己疾病有关的章节,了解了一些药物的作用,导致情绪低落、心情烦闷,哮喘容易发作;有些患者哮喘发作有一定时间性,每天到一定时间就精神紧张,害怕发作,高度紧张的情绪通过大脑皮层和迷走神经反射,或过度换气造成支气管收缩,哮喘发作。
支气管哮喘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支气管哮喘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效果评价李茜;段保全;张萍;李来清【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儿童的心理特点并评价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选取7~15岁支气管哮喘儿童60例设为哮喘组,同时选取60例健康儿童设为健康组,均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 Achenbach 儿童行为量表(CBCL)进行心理测试。
之后将哮喘组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
6个月后再次采用EPQ 和 CBCL 量表进行心理测试,并观察临床效果。
结果:哮喘组儿童 EPQ 量表中精神质(P)、神经质(N)得分高于健康组,而CBCL 量表中体诉、分裂样、交往不良、强迫性、敌意性、故意性、攻击性、抑郁退缩、残忍9个因子得分高于健康组(P ﹤0.05);干预组总有效率、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存在一定的心理损伤,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减少哮喘儿童的心理问题,并有助于减少哮喘发作。
【期刊名称】《齐鲁护理杂志》【年(卷),期】2016(022)011【总页数】2页(P38-39)【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护理干预;艾森克人格问卷;Achenbach 儿童行为量表【作者】李茜;段保全;张萍;李来清【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济南 250001;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济南 250001;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济南 250001;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济南 2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2支气管哮喘(BA)是儿科常见病,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以及接触致敏物质种类的增加,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儿童该病的发病率呈递增趋势[1]。
BA除反复发作增加治疗难度外,对患儿及其家长心理健康也有负面影响,研究显示,该类患儿及其家长或多或少存在心理问题[2]。
心理问题除增加治疗难度、延缓病情缓解外,也可能导致BA再次发作,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危害患儿身心健康。
综合心理干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综合心理干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目的综合心理干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方法选取我院6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结果。
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综合心理干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引导患者建立正面、积极的心态,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综合心理干预;支气管哮喘;护理;应用支气管哮喘是临床中的常见病,主要是由于呼吸道感染、外源性过敏、精神等多种因素导致的,对患者的健康和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
临床实践发现,多数支气管哮喘发作均和精神因素有关,患者在长期的应激状态下,易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心态[2]。
因此,必须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从而控制哮喘发作。
本次研究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共6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
观察组中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58.7±7.2)岁,病程3~14年,平均病程(6.7±3.1)年;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龄26~70岁,平均年龄(59.3±7.5)岁,病程2~15年,平均年龄(6.3±3.5)年。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证明研究具备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心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第一,医院心理干预。
首先通过发放知识手册、健康讲座、宣传栏等多种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加强健康教育的途径,使患者了解支气管哮喘的相关内容,并明确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建立积极、健康的态度,提高治疗依从度,促进患者康复。
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个性心理分析及心理干预
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个性心理分析及心理干预陈健【摘要】目的探讨哮喘患儿的个性心理及心理干预措施对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7~14岁的哮喘儿童进行艾森克(EPQ)问卷.同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干预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给予同样药物治疗的同时,干预组进行心理干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等.结果大多数哮喘儿童存在比较明显的心理障碍.通过心理干预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哮喘儿童存在比较明显的心理障碍,针对哮喘患儿的心理特点给予药物辅以心理干预治疗,其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期刊名称】《临床护理杂志》【年(卷),期】2006(005)005【总页数】2页(P11-12)【关键词】哮喘/心理学;哮喘/护理【作者】陈健【作者单位】528300,广东省顺德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佛山【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严重威胁儿童健康。
近年来,为探讨个性心理因素中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我们对100例哮喘儿童,根据患儿的心理特征及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对象2003年1月~2005年10月住院及门诊就诊的患儿100例,其中男性64例,女性36例,年龄7~14岁,平均年龄11.2岁,入选条件均符合全国儿科哮喘协作防治组制定的诊断标准[1],且符合以下条件:(1)年龄7~14岁;(2)小学生;(3)无智力和认知障碍;(4)不合并其他慢性疾病;(5)能自己回答问卷问题。
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男性3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11.2岁;对照组50例,男性2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10.5岁,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分级、家庭背景及行为检出率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设计问卷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测查个性,要求哮喘儿童及健康儿童按要求答题,根据问卷资料总结哮喘患儿的个性心理特征,然后计算E、N、P、L四个量表分,分别进行统计学处理[2]。
儿童哮喘的整合性心理护理
儿童哮喘的整合性心理护理儿童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由于气道炎症引起的呼吸困难、咳嗽、喘息等症状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心理护理在儿童哮喘的综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有效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以下是针对儿童哮喘的整合性心理护理建议。
1. 了解儿童哮喘的特点和治疗原则。
心理护理需要基于科学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才能有效促进儿童的康复。
建议家长和护理人员通过专业医师或相关文献掌握儿童哮喘的病理生理、发病机制、治疗原则、预后等方面的知识,以便针对儿童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2. 建立正面的家庭氛围。
家庭支持和积极的态度对于儿童的健康恢复和心理成长尤为重要。
在护理儿童哮喘的过程中,家长可以通过对孩子的关心、表扬和支持,身体和语言上的关爱和鼓励,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勇气,减轻和预防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
3.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与哮喘的治疗密切相关。
建议家长和护理人员与孩子一起制定适宜的饮食、运动、休息、药物管理等方面的计划,引导孩子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提高自我管理和保健能力,有助于改善症状,减轻药物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4. 积极参与康复训练。
哮喘是需要定期康复训练的疾病,能够提高肺功能、增强身体抵抗力和应对能力,预防并减轻哮喘复发。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参与游戏、绘画、音乐疗法、放松训练等多种形式的心理干预,帮助孩子放松心情、快乐学习,有效促进康复效果。
5. 建立有效的医患沟通。
医患关系是哮喘治疗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心理护理的重要内容。
在治疗过程中,家长需与医生保持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掌握哮喘相关知识,有助于消除家长和孩子的不良情绪,增强治疗协作和信心。
儿童哮喘的心理护理需要有计划、有策略、有方法,切实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家长和护理人员需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计划,有效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提高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为儿童的未来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析优质护理对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
浅析优质护理对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心理的干预效果。
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76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项事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即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组临床疗效和焦虑评分。
结果本次研究,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9.47%,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11%,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另外,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的焦虑心理,对预防哮喘继续发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焦虑心理;优质护理;效果随着环境的改变,导致支气管哮喘疾病的发展迅速,由于该病发病不受季节时间限制,不发作时和正常人一样,进而极易被人们所忽视,耽误有效治疗时间导致引起危害或并发症。
[1] 临床实践证实[2],焦虑心理也是哮喘发作诱因之一,焦虑与哮喘发作可相互作用和影响,不利于患者病情改善。
本研究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76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旨在研究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的心理因素及优质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对象,均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发作期哮喘患者76 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项事38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1 例,女性17例,年龄在18 ~69岁,平均年龄为53.6岁;观察组患者男性19例,女性19例,年龄在19 ~75岁,平均年龄为54.2岁。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首先,对照组38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
? 保持病室环境舒适。
病室内空气洁净,室温在18-20℃,相对湿度调节为50%~60%;且及时将患者领口、裤带松开,取合适的体位休养;? 建立静脉通路。
哮喘患儿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指导
哮喘患儿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指导摘要目的:通过对哮喘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与指导,使患儿及家长掌握哮喘的防治知识,从而减少和控制哮喘的发作。
方法:应用观察法和交谈法根据哮喘的特点、病情轻重、不同心理状态及年龄特点分别指导,通过口头、书面、宣传资料等对106例哮喘患儿及家长进行调查,掌握全部患儿心理特点,并依此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予以对症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
结果:患儿及家长均不同程度地掌握了哮喘的防治知识,提高了自我保健能力。
结论: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提高他们的应激能力,让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减少患儿急性发作次数,缩短治愈时间,提高哮喘的防治效果,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哮喘心理护理临床资料2009年6月~2010年6月在我院就诊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106例,其中轻47例,中43例,重16例;男女比例1.5:1;年龄1.5~14岁,平均6.5岁。
平均住院日13天。
基础护理为患儿提供安静、空气清新、舒适的环境,一般室温20~25℃,湿度50%~60%,鼓励多饮水,室内禁止放鲜花,避免空气中的粉尘及烟雾刺激而加重发作。
密切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记录24小時出入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变化,呼吸>40次/分钟或心率突然减慢,原有的哮鸣音减弱或消失,血压降低等症状,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对症护理:对张口呼吸的患儿,可氧化雾化吸入湿化气道,及时更换体位,及时拍背促使痰液排出。
心理护理入院时的心理护理:患儿刚入院时发病急,病情重,对医院有较强的恐惧感,惧怕操作检查进一步引起精神紧张和情绪不安。
而紧张的心理会加重哮喘的发作,因此,护理人员应首先取得患儿和家长的信任和支持,态度和蔼,向年长儿介绍病区环境及同病室的小朋友,尽快消除其陌生感。
年龄较小患儿可先向家长进行宣教,使家长协助护理人员稳定患儿情绪,使患儿身心放松保持愉快的心情,比如给年幼的患儿讲故事、玩玩具、听音乐、分散其注意力,对年龄较大的患儿要根据其心理活动讲道理,争取患儿的配合,以达到最佳治疗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心理护理干预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因内源性和外源性过敏源或精神因素引起,致使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黏液腺分泌增加。
致使支气管管腔狭窄而引起哮喘发作,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因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药效不佳并有副作用加强对支气管哮喘的心理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儿童;哮喘;心理护理
近年来,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患病率逐年增高,确诊为支气管哮喘后,患儿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尤其对于那些学龄期患儿而言,就更容易情绪低落,自卑感明显,甚至丧失与病魔进行抗争的勇气,从而直接影响到治疗及护理工作的开展[1]。
支气管哮喘患儿普遍存在着恐惧、烦躁、疑惑、自卑、绝望等一系列心理问题,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4月~2014年4月在本院住院的按照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1]确诊的患儿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4~12岁,平均(6.0±1.5)岁;病程2个月~4年;发作时伴咳嗽、咳痰5例,伴气喘3例,伴呼吸困难2例。
1.2 患儿心理特征的分析
1.2.1恐惧心理绝大多数的患儿均认为支气管哮喘是不治之症,谈喘色变,加上住院时要进行一些抽血、检查等操作,就莫名地产生了紧张、恐惧的心理压力。
再者,当前独生子女多,孩子生病后,父母情绪紧张,对医护人员要求高,更加重了患儿的心理负担[2]。
1.2.2 烦躁心理由于支气管哮喘发作时,会出现一系列的如咳嗽、气喘、憋闷、呼吸困难等不适与痛苦的感觉,患儿就会相应地出现诸如辗转反侧、烦躁不安、难以入睡的表现。
1.2.3疑惑心理患儿被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初期,会产生疑惑的心理,内心会对诊断结果产生怀疑,因此,常常会要求医生与护士重新多做一些检查,拒绝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等,从而导致治疗的依从性较差。
1.2.4自卑心理多见于那些学龄期的患儿,涉世未深,了解了一些支气管哮喘的医学常识,并且有过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痛苦的体验和感受,再加上虚荣心强,害怕受到嘲笑和歧视,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
1.2.5绝望心理由于大多数人们都认为,支气管哮喘是慢性不治之症,谈喘色变,一旦患上就不能治愈,终生就会受到这种痛苦的折磨,因此,非常容易使
患儿失去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产生绝望的心理反应。
1.3心理护理措施
1.3.1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良好的就医环境可以使人具有愉悦的心情,非常有助于恢复身心健康,因此,病房应保持空气清新,布局合理,整洁有序,温度适宜,静谧温馨,使患儿犹如在家一般,从而可有效地消除其对医院及医务人员的陌生与恐惧感。
1.3.2 对患儿病情适度保密对患儿的实际病情给予适度的保密,尤其对于那些医学常识欠缺的患儿,尽可能地避其免紧张情绪,消除恐惧心理,最大限度地促进病情的好转与恢复。
尊重患儿,舒缓情绪,满足其心理需求[3]。
对于那些有疑惑心理的患儿,应适当满足其要求行各种检查的愿望,解除其疑惑心理,正视现实,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1.3.3减少刺激,稳定患儿的情绪当患儿支气管哮喘发作时,会出现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等不适与痛苦的感觉,并且患儿的自尊心极强,尤其对于那些学龄期患儿来说,会具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担心受到嘲笑及歧视,内心极不愿意别人特别是比较熟悉的人看到自己痛苦的场景,所以此时应尽可能地避免熟人的探视,减少不良刺激,稳定患儿的情绪,使其积极配合相应的处理。
1.3.4悉心呵护,给予针对性的精神鼓励对于那些有消极绝望心理的患儿,应视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情绪疏导,耐心地解释支气管哮喘虽然是儿科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但又是可控、可治、可防的疾病,只要能积极地配合治疗,都能获得理想的疗效。
1.3.5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支气管哮喘患儿由于病程長,即使出院后也需长期坚持巩固治疗,有时不可避免地就会把烦躁情绪发泄到家长的身上,而家长长期的辛苦当不能得到患儿的认可时,也会产生心理的不平衡,从而对患儿失去耐心,因此,劝导家长理解并宽容患儿,共同配合治疗,对提高依从性及促进病情恢复相当必要。
1.3.6定期随访坚持定期随访,对患儿提供心理咨询及饮食、生活与用药指导,对患儿的早日康复也是非常重要的。
2 结果
通过对1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一系列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消除了患儿恐惧、烦躁、疑惑、自卑、绝望等心理问题,使其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出院后定期随访6个月,无1例患儿因情绪与心理问题而放弃治疗,效果显著。
3 小结
儿童由于各器官的功能及免疫系统的发育尚不完善,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
心理素质也较差,因此,护士对支气管哮喘患儿除了做好临床护理外,还要充分认识到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对于有恐惧心理的患儿,护士应采取亲切和蔼的语言与患儿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在生活上给予照顾,在治疗前做好其思想工作,争取患儿愉悦配合,系统正规的心理护理可以明显减轻哮喘发作的症状,有助于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决心,以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地配合治疗与护理。
坚持定期随访,对患儿提供心理咨询及饮食、生活与用药指导,对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及促进早日康复都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31.
[2]吕军颖.住院儿童的心理问题和心理护理[J].吉林医学,2010,31(11):1536.
[3]李成秀.浅谈儿童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0,31(11):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