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材分析
四 年级 上 册第 二 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材分析
单元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用认识平方米的方法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体会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大小,通过画图和计算的方法探究并掌握平方米观念。
单元教学难点
难点是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面积的大小,建立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表象,完善面积单位体系。
此外,还应注意通过让学生关联、类比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的定义过程,建立起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整体思考,感悟其中蕴含的迁移、类推、比较、分类等数学思想方法。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材分析
单元主题梳理及课时安排
“面积单位”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测量”板块中的“度量单位”的内容,它与长度单位和体积单位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学阶段所涉及的度量单位有四种:是长度单位,要求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米、毫米、分米和千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建立表象,为认识周长和测量周长做准备。二是面积单位,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对面积的概念及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认识基础,积累了一定的认识单位的思考经验。本单元学习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主要目的在于完善面积单位的种类,帮助学生认识更大的面积单位,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学生解决生活中关于求土地面积的问题提供支持。三和四是体积和容积单位,主要是在五年领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中,要求学生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和容积单位开毫开,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它们的实际意义。
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测量土地面积时常用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知道公顷、平方千米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经历利用计算、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定义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第八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 教材分析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第八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教学常用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
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练习。
例1,认识公顷,探索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例2.认识平方千米,探索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平方千米与公顷之间的进率。
练习十四第1~4题配合例1的教学,第5~7题配合例2的教学。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要准确把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不同教学要求。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实际认知水平,教材对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分别安排了不同的学习活动,体现了不同的教学要求。
对于公顷,教材不仅让学生认识其含义,而且还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推理和想像等活动,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对于平方千米,则重点让学生认识其含义,并探索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公顷之间的进率,学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时,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如,通过观察一个面积接近1公顷的操场或足球场的大小,直接感知1公顷的大小;通过观察100平方米正方形的大小,并通过推算和想像间接感知1公顷的大小;通过在具体情境中选择合适的土地面积单位,进一步丰富感知,并逐步明晰1公顷实际大小的表象。
至于平方千米,只要通过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和例子让学生体会到平方千米是测量和计算大面积土地的常用单位就可以了。
2.要把认识概念和探索相关单位之间的进率结合起来。
教学例1时,可以先让学生欣赏教材中的四幅图片,读一读图中的文字说明,发现这里使用的面积单位都是公顷,从而认识到“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常用公顷作单位”。
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引导学生思考:1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教学例2时,也可以先让学生欣赏教材中的四幅图片,读一读图中的文字说明,发现这里使用的面积单位都是平方千米,从而认识到“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根据对已经学过的面积单位的认识,猜一猜1平方千米可能是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接着揭示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公顷、平方千米的认识
公顷、平方千米的认识五年级上册《公顷、平方千米的认识》现在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在学习了几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以后,教材在本节教学内容中安排学习两个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教材首先给学生呈现了一幅体育场主题图,提出问题——这么大的体育场,怎么测量它的面积呢,让学生感受到前面学习的三个面积单位在实际测量中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于是产生了学习新的面积单位的需要。
然后教材给这两个单位进行界定,让学生明确它们的实际大小。
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很少了解到和公顷、平方千米相关的东西。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教材还采用“生活中的数学”的形式告诉学生200个教室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140个足球场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千米。
: 针对本课时的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演示和教师与学生的探究,使学生形成1公顷的表象,建立空间观念,认识1平方千米,知道平方米与公顷以及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应用公顷计算土地面积。
2、让学生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与他们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利用进率解决换算(教学难点:知道公顷在实际中的应用(二、说教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认知和发展,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在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去感受、体验、探究。
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建立自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三、说学法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的听为主动的学,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
运用目标教学的基本模式,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强化学生合作学习、自我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天赋和创造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密度。
四、教学过程:根据本课时的内容和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公顷1(出示课件请你们看一看,想一想。
三年级下册数学公顷平方千米的教案例文
三年级下册数学公顷平方千米的教案例文三年级下册数学公顷平方千米的教案例文1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84页。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两个较大的面积单位,一般用于计量大面积的土地。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这些单位比较适用于计量物体表面、平面图形以及小块土地的面积。
如果用于计量面积很大的土地,则很不方便,因此需要公顷和平方千米。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
对数学有较浓的兴趣,思维较活跃,好动,想像丰富,善于发表个人观点,敢于创新。
所以我在教学中,根据他们的特点,我主要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探索、交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的教学效果。
三、学习目标的确定: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1)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体会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四、说教法和学法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巧设悬念,以现实生活为基点,层层深入,激发学生的求知。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让学生在摸一摸,看一看,量一量,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的位置,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突破和发展。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的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的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68页至69页的教学内容。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学习,能使学生对面积单位进一步产生更具体的感知,并形成表象,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很多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再通过回忆、自学教材,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进行测量等活动进一步加深对面积单位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根据上面的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1公顷、1平方千米,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2.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自学教材,动手操作及合作交流,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1公顷、1平方千米,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五、教法与学法根据本课的特点,从实际生活出发,把学习内容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达到以上的目标我采用了如下方法:1. 教法:诱导式教学法,以旧引新,以趣引思;直观操作法,通过画一画、摆一摆、算一算帮助学生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数学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清晰的表象。
2. 学法: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最后进行集体反馈及总结。
六、教学程序设计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特安排以下四个环节完成教学目标:(一)复习导入:通过复习以前所学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引入课题。
公顷、平方千米的认识(教案)
公顷、平方千米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公顷、平方千米的概念;2.学会换算公顷、平方千米;3.运用公顷、平方千米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4.提高学生认识面积单位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内容为面积单位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了解公顷、平方千米的概念,掌握公顷、平方千米的换算方法,并通过练习提升运用面积单位进行计算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公顷、平方千米的学习,换算,计算能力提升。
2.教学难点:两种单位的综合运用。
四、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讲解与现场实例引入,配合学生讨论总结计算思路,以及自由发挥思维进行探究。
五、教学步骤1.引入活动(1)课前游戏体验请选择正确的答案。
1平方米=()平方分米;A. 100B. 10C.1(2)活动中要点游戏活动除了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基本的量的转换,同时还可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氛围的作用。
2.教学要点提示(1)面向学生本课该如何来学?如何来听?大家先独立想一想再来交流?(2)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图,介绍一下这个字“公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3)通过问题导入通过提出问题,引领学生去发现并认识到公顷作为一种面积单位有它独特的地方。
通过这种引入,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后面讲解的公顷与平方千米的学习。
3.探究实验(1)学生合作讨论给出一个场景:在城市的公园,百亩草坪中有两个五十亩的小草坪,那么这两个小草坪加起来是多少公顷,多少平方千米?(2)学生展示讨论结果让学生集思广益,通过合作讨论,将自己的思路展示出来,总结出学习方法。
4.拓展延伸(1)展示巴比伦号码通过介绍方法展示了巴比伦号码的学习。
(2)学生实际解答问题在巴比伦号码的学习过程中,本次课又新增了一些内容,例如公顷、平方千米等的概念学习,换算方法等。
学生会通过实际的问题来解决课堂上提供的问题,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六、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认识普通的量的转换,进一步学习到公顷与平方千米的学习,并通过课堂实践,使学生能在实践中自主掌握运用公顷与平方千米进行计算转换的能力。
第八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材分析
第八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材分析概述第八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是小学数学课本中的一部分,主要讲解了关于面积单位的概念和换算。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这两个面积单位进行换算。
本文将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该单元的教材进行分析。
教材内容本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面积单位的概念介绍:首先,教材会对面积单位的概念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到面积是用来描述平面内的大小的。
然后,重点介绍了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并给出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计算示例的练习:在教材中,会给出一些计算示例,通过这些示例,学生能够学会如何使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进行面积的换算。
教材中会详细解答每一个计算示例,并给出相应的解题方法和步骤。
3. 实际问题的应用:除了计算示例,教材还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实际问题可能涉及到土地面积、农田面积等,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学生要能够正确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面积单位的概念,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解释。
2. 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换算方法:学生要能够正确运用换算关系,将面积从公顷换算为平方千米,或者从平方千米换算为公顷。
3. 能够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进行面积计算:学生要能够根据给定的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进行面积的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 演示法:教师通过黑板、幻灯片等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通过演示,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这两个概念,并能够在解题时模仿演示的方法进行计算。
2. 练习法: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计算示例和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2《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2《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一. 教材分析《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面积单位的大小,并能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面积的概念,并对面积单位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日常生活中,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单位使用较少,学生可能对它们的概念和换算关系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实例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个单位。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换算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理解和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含义,培养学生运用这两个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模型、换算表格等。
2.学具:练习本、笔、尺子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校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校园的面积。
然后提问:“如果我们要表示一个更大的公园或者农田的面积,我们应该使用哪个单位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入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同时,给出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这两个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应用题,内容涉及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换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提问并解答。
讨论结束后,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材分析
公顷和平方千米“公顷”和“平方千米”是测量土地面积的常用单位,在社会生活中被广泛采用。
学生在学习“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之前,已经在三年级下册有了面积及常用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的认识基础,在图形面积的认识方法和直观表象建立上已积累了丰富的基本活动经验。
本单元内容是在进一步巩固面积认识的基础上,完善面积单位体系,帮助学生建立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为学生解决生活中关于土地面积的实际问题提供支持。
(一)学习材料的选择充分贴近生活“公顷”和“平方千米”是测量土地面积的常用单位,在社会生活中被广泛采用。
但对于学生来说,在生活中直接接触到的机会并不多。
为了妥善解决这一矛盾,教材特别注意了选取学生较为熟悉或标志性的场景作为学习素材。
例如,在“公顷”的认识中选择了“鸟巢”的占地面积,在“平方千米”的认识时,选择了天安门广场的面积;练习中,则有故宫、颐和园、教室以及部分省、自治区的面积等材料,以帮助学生将土地面积单位的学习与日常生活建立联系。
(二)学习过程的设计强调经验链接对四年级学生来说,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两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面积单位。
为了更有利于学生认识这两个面积单位,教材除在例题材料的生活化选择之外,还在两个方面强调了学习者经验的唤起与应用,突出了经验的链接价值。
一是在知识内容的呈现过程中,通过“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的描述,唤醒学生面积单位学习的经验,有意识引导学生从以前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学习中汲取有价值的经验,为新的面积单位学习服务,体现了教材编写的连续性与衔接性。
二是在学习行为的设计上,除了引导学生用观察、想象等方式学习之外,提出了许多通过实践活动进行体验的要求,有意识引导学生积累起丰富的实践经验。
如第34页“做一做”、第36页练习六中的第1题测量并计算操场的面积,第9题调查所在省或自治区或直辖市的面积等。
(三)学习结果的定位重视表象形成从本节内容的目标定位来看,引导学生建立起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初步表象是一个重要任务。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2《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2《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单元,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并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单位换算。
在学习了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的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面积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进行实际的面积计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面积单位知识,对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较大的面积单位,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实际意义,从而更好地掌握这两个单位。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进行实际面积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及其换算关系的理解。
2.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进行实际面积计算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实际意义。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计算,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换算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探究公顷和平方千米的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图片资料。
2.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实物模型。
3.练习题和测试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块农田和一座公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的面积单位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面积单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如:1平方千米等于100公顷,1公顷等于10000平方米等。
操练(15分钟)教师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进行实际的面积计算。
如:一块农田的面积是200公顷,求它的面积换算成平方千米是多少?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操练环节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2《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2《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一节课。
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在学习了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的基础上,本节课引导学生认识更大的面积单位,有助于学生形成对面积单位层次的认识,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面积单位知识,对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实际应用较少,对其概念和换算关系可能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生活情境、实例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公顷和平方千米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同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公顷和平方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它们之间换算关系的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平面图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出示校园面积、公园面积等实际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面积单位。
2.探究新知:(1)讲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定义,让学生直观感受它们的大小。
(2)讲解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掌握换算方法。
(3)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教学内容。
这一单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学会进行单位换算,并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情境中。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面积的概念以及平方米的计量,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定义、换算以及应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对于面积的概念和计量单位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较大的面积单位,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建立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表象,理解其含义,并学会进行单位换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学会进行单位换算,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情境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及其换算。
2.突破难点:通过具体实例和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建立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表象,理解其含义,并学会进行单位换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含义。
2.活动教学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动画等。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公顷和平方千米相关的实例,如公园、操场等。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如公园、操场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场景的面积单位是什么。
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公顷和平方千米。
《认识平方千米与公顷》 说课稿
《认识平方千米与公顷》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认识平方千米与公顷》。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认识平方千米与公顷》是小学数学中关于面积单位的重要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较小的面积单位,对面积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而平方千米和公顷是两个较大的面积单位,用于计量较大的土地面积,如城市的面积、国家的面积等。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更完整的面积单位体系,还能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面积单位,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面积单位和计算方法,但对于较大的面积单位,如平方千米和公顷,可能缺乏直观的感受和实际的体验。
此外,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但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仍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来帮助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方千米和公顷的含义,知道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正确地使用这两个面积单位进行计量和换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平方千米和公顷的含义,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建立 1 平方千米和 1 公顷的表象,体会它们的大小。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直观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多媒体展示、实物演示等手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方千米和公顷的大小;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2、学法在学法方面,我将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和实践操作法。
《公顷与平方千米》(教案)-2024-2025学年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
- 在建立 1 平方千米表象时,虽然通过地图和对比进行了教学,但部分学生仍然难以准确感知其大小。这可能是因为 1 平方千米的规模较大,学生缺乏足够多的实际体验机会。
- 在面积单位换算教学中,少数学生对于换算的原理理解不够深刻,只是机械地记忆换算公式,导致在解决一些复杂换算问题时容易出错。
- 设计意图:通过实地模拟测量和更多场景展示,进一步强化学生对 1 公顷大小的表象,使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化。
4. 探究平方千米的概念
- 教师讲解:“边长是 1000 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 1 平方千米。” 在黑板上画出边长为 1000 米的正方形示意图,标注边长,并让学生计算其面积(1000×1000 = 1000000 平方米),得出 1 平方千米 = 1000000 平方米 = 100 公顷。
-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学生熟悉且面积较大的场景,引发学生对已有面积单位的局限性思考,从而引出新的面积单位 —— 公顷和平方千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公顷的概念
- 教师讲解:“边长是 100 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 1 公顷。” 同时在黑板上画出边长为 100 米的正方形示意图,并标注出边长。
- 在面积单位换算教学中,增加对换算原理的讲解和推导过程,通过更多的实例让学生进行换算练习,并且让学生自己总结换算的规律和技巧,提高学生对换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在小组活动前,明确小组活动的规则和纪律要求,合理分组,安排小组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工作,在活动过程中加强对小组的巡视和指导,确保小组活动有序进行。
2.教学难点
- 建立 1 公顷和 1 平方千米实际大小的表象,准确感知其规模。
-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正确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并进行换算。
四、教学策略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是学生在学习了面积单位之后的内容,是面积单位知识的进一步拓展。
本单元通过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较大的面积单位,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面积大小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面积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定义、换算以及应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面积知识,能够理解和运用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小面积单位。
但是,对于公顷和平方千米这样较大的面积单位,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公顷和平方千米大小的直观认识,并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定义,掌握公顷与平方米、平方千米与平方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情境,培养学生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面积单位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定义,公顷与平方米、平方千米与平方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公顷与平方米、平方千米与平方米之间换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大小。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索公顷与平方米、平方千米与平方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3.游戏教学法:设计相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对公顷和平方千米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黑板、粉笔、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相关图片。
2.学具:学生作业本、尺子、计算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片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土地,让学生猜测它们的大小,引发学生对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好奇心。
同时,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定义,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这两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一. 教材分析《公顷和平方千米》是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内容,这一单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面积单位的大小,并能够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面积的概念以及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
但学生对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实际应用可能比较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结合实际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含义,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及其换算关系。
2.难点:公顷和平方千米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及换算关系,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
2.学具:学生作业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中的面积单位是什么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公顷等于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等于1,000,000平方米。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进行计算。
例如:一个公园的面积是15公顷,换算成平方千米是多少?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如:选择正确的面积单位填空、改写面积单位等。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材分析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材分析前言《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一本针对小学数学的教材,该教材由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在该教材中,公顷和平方千米是被介绍的一个数学概念。
本文将对该教材进行分析,从内容、难度、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述。
内容介绍在《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材中,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一个新的数学概念。
该教材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动画和实际数值比对,向学生介绍了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这些图片和动画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此外,该教材还适当引入了其他数学概念,如小数和分数,扩大了学生的数学视野。
同时,该教材分别从生活中的例子和虚构的情景出发,讲述了公顷和平方千米在各方面的应用,如地理、农业、建筑等等。
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概念的重要性,也激发学生对各个领域的兴趣和好奇心,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
难度评估从难度方面讲,该教材是适合小学三年级至五年级学生使用的。
该教材在内容上很容易被学生接受,但是在一些计算题上会稍微有一些挑战性,例如计算一个田地的面积等。
此外,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例如小数和分数的概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知识点。
总体而言,该教材的难度适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并掌握新知识。
教学效果分析该教材采用了先看图解,再学习计算的方式。
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感受到数学的美妙。
同时,该教材将对概念的讲解与数学计算的练习相结合,强化了学生的记忆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自行安排练习和巩固知识的时间,从而弥补教材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该教材还提供了一些有趣的活动和题目,例如田地面积实测练习、画各种图形等,这样能使学生在学习公顷和平方千米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这些活动和题目也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教材分析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两个较大的面积单位,一般用于计量大面积的土地。在三年级(下册)教学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这些单位比较适用于计量物体表面、平面图形以及小块土地的面积。如果用于计量面积很大的土地,则很不方便,因此需要公顷和平方千米。
本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了解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 = 10 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经历观察、想像、发现、交流等数学活动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公顷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万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5、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了解公顷,感知1公顷的大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 感知1公顷的大小认识平方千米的含义,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教材安排照片和文字说明的意图,要激发学习热情、引起学习心向、营造学习氛围。首先是这些旅游景点、著名建筑都是学生比较熟悉而且非常向往的,学生的兴趣由此产生。其次是例1的素材都以公顷为单位,例2的素材都以平方千米为单位,什么是1公顷?1平方千米是多大?为什么用公顷和平方千米作单位?学生会很自然地想到这些问题,并有解决这些疑问的迫切愿望。这时,兴趣从对景物的喜爱转移到数学内容上,注意力集中到对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上,例题的教学就有了良好的开端。
“你知道吗”介绍地球的表面积以及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使学生更清楚地体会计量大面积的土地要用平方千米为单位。
教材中先教学公顷,再教学平方千米。因为平方千米是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建立平方千米的观念需要公顷支持。两个内容各编排一道例题、一道“试一试”和一个“练一练”。例题着重教学公顷与平方千米的基础知识,“试一试”用公顷或平方千米为单位计算土地的面积,“练一练”里继续感受公顷与平方千米。练习十四配合两个面积单位的教学,并安排知识的整理和综合应用。
教材的编写特点集中体现在设计的教学活动上,把体验公顷和平方千米作为教学重点和活动目的。活动的形式多样,数学内容突出,有利于学生建立面积单位的初步观念。
1. 在有吸引力的情境中首次呈现公顷和平方千米。
例1以四张照片为背景,分别呈现明孝陵、中华世纪坛的占地面积,日月潭的面积和2004年我国的森林面积,这些面积都以公顷为单位。例2也以四张照片为背景,分别呈现九寨沟、西湖、三峡水库和2004年我国的造林面积,这些面积都用平方千米为单位。
2. 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感受1公顷和1平方千米。
形成1公顷、1平方千米的观念,要知道它们有多大。“知道”可以在听和看中接受,也可以在操作实践中体会。教材为学生选择了多种渠道,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在头脑中留下1公顷、1平方千米的印象。教材理解学生形成面积单位观念的困难,给他们反复感受的机会,使印象逐渐清晰、逐步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