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物中铁、锰的形态分析
水库铁_锰超标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0. 07 0. 1 0. 22 0. 19 0. 28 2. 45 2. 76 3. 15 3. 38 3. 12 1. 92
0. 3mg / L
0. 1mg / L
注 : 该水库 2005 年 1- 5 月水 位低于 34m, 6- 11 月水位高于 34m 。 2. 3 铁、锰污 染原因探析 水温分层情况 10. 9 倍、 7. 3 倍。 2. 3. 2 库区周围污染源及水库进水水质 由于该水库库 区周围 目前 已没有 居住、 畜禽 养殖、果 林等污染 , 无工业 污染 源 , 也无 生活废 水直 排 ; 但水 库上 游为不发达的山 区 , 上游 汇水区 域内 有少 数行政 村 , 经济 以种 植农业为主 , 所以 库区主 要污 染源 为农业 污染 源及生 活污染源。 汇入水库主要有 3 条 溪流 , 环 绕于 深山 峡谷 之中 , 总 体上地处较偏远的农村地区。从 2006 年 3 月对水 库水质及 3 条溪流的同步监测 数据来看 , 3 条溪 流 ( 进水 ) 铁、锰指 标均能达到 地表水环境质 量标准 ( GB3838- 2002) 中 集中式生库心、取水口上、中、下层 铁、锰 指标 仍 超标。 由此 说明 了水库水体中铁、锰超标不是由溪水带来的。 ( 参见表 3。 )
52
表3 监测点位 库心 取水口 某溪 1 某溪 2 某溪 3 2. 3. 3
引进与咨询 2006 年第 6 期
水库沉积物中铁、锰季节性释放的实验研究
关键 词 : 水库 沉积 物 ; 铁; 锰; 季 节性释放 ; 环 境 因子
中 图分类 号 : X 5 2 4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4— 6 9 3 3 ( 2 0 1 3 ) 0 3— 0 0 7 9— 0 4
Ex pe r i me n t a l s t u dy o f s e a s o n a l r e l e a s e o f ma n g a n e s e a nd i r o n f r o m r e s e r v o i r s e d i me n t s
Q i n g d a o C i t y , t h e i n l f u e n c e o f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f a c t o r s( s u c h a s d i s s o l v e d o x y g e n ,t h e p H v a l u e ,a n d t h e w a t e r t e mp e r a t u r e )o n t h e r e l e a s e o f m a n g a n e s e a n d i r o n w a s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a n a e r o b i c , n e u t r a l a n d
摘要 : 分析青岛市王圈水库水质和沉积物长期监测资料 , 研 究环境 因子( D O 、 p H值 、 温度等) 对水库 沉积物铁 、 锰释放的影响。结果表 明: 厌氧、 中酸性条件有利 于铁 、 锰 的释放 , 而好氧 ( P ( D O ) > 6 . 5 m g / L ) 和碱 性条件 ( p H= 9 . 2 ) 会 抑 制铁 、 锰 的释放 ; 温度 对铁 、 锰 的释放 有 很 明 显 的影 响 , 升 高 温度
土壤和沉积物12种金属元素的测定
土壤和沉积物12种金属元素的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金属元素是环境科学研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这些金属元素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土壤和沉积物中常见的12种金属元素的测定方法和其在环境中的意义。
一、土壤和沉积物中金属元素的测定方法土壤和沉积物中金属元素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种方法。
化学分析方法是最常用的金属元素测定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将金属元素与其他成分分离,并通过重力、电位差或滴定等方法测定金属元素的含量。
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包括酸溶法、碱溶法和氧化法等。
仪器分析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金属元素测定方法。
该方法利用各种仪器设备(例如原子吸收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等)对样品进行分析,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金属元素的含量。
二、土壤和沉积物中常见的12种金属元素1. 铁(Fe):铁是土壤和沉积物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之一,对植物生长和土壤肥力起着重要作用。
2. 铜(Cu):铜在土壤和沉积物中的含量较少,但对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的生长有一定影响。
3. 锌(Zn):锌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但过量的锌会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4. 镉(Cd):镉是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元素之一,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较高的毒性。
5. 铅(Pb):铅是土壤和沉积物中的常见重金属元素,来源主要是工业废弃物和汽车尾气等。
6. 砷(As):砷是土壤和沉积物中的有毒金属元素之一,主要来源是煤矿、冶炼和农药等。
7. 汞(Hg):汞是土壤和沉积物中的有毒金属元素之一,主要来源是煤矿和工业废水等。
8. 铝(Al):铝在土壤和沉积物中的含量较高,但过量的铝会对土壤和水体产生不良影响。
9. 镍(Ni):镍是土壤和沉积物中的常见金属元素之一,对植物生长和土壤质量有一定影响。
10. 锰(Mn):锰是土壤和沉积物中的微量元素之一,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过程有重要影响。
11. 铬(Cr):铬是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元素之一,主要来源是工业废水和废弃物等。
沉积物中铁、锰的形态分析
实验十一沉积物中铁、锰的形态分析前言为了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自净规律、致毒作用机理以及最后归趋等环境化学行为,不仅要了解污染物的数量,而且还要研究其存在的化学形态,因为不同的化学形态具有不同的化学行为、环境效应和生态效应。
例如,对水中溶解态金属来说,甲基汞离子的毒性大于二价无机汞离子;游离铜离子的毒性大于铜的络离子;六价铬的毒性大于三价格;而五价砷的毒性则小于三价砷。
对于沉积物中的结合态金属来说,交换态金属离子的毒性大于与有机质结合的金属及结合于原生矿物中的金属等。
因此,在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等化学行为和生物效应时,不但要指出污染物的总量,同时必须指明它的化学形态及不同化学形态之间相互转化过程。
影响化学形态变化的因素很多,包括水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其他化学物种、水生生物、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土壤、岩石、沉积物、固体悬浮颗粒物质的表面性质等,因此化学形态变化过程的研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
化学形态变化过程的研究可借助于各种能确定化学形态存在的方法,包括各种已有的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来进行;当考虑生物代谢作用时,还要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当研究化学形态变化的环境效应、健康效应或生态效应时,还要采用毒理学方法或生态毒理学方法。
此外,还可以通过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计算,或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相应的模型计算等方法进行模拟。
还可将这些方法适当组合来进行研究。
沉积物是从水体中沉降下来的固体物质,其中所含的金属化合物,一般认为它们是难溶化合物,由于沉积物的吸附水带来的可溶性盐类的量应是极少的。
除一部分来源于矿物质风化的碎屑产物外,相当一部分是在水体中由溶解态金属通过吸附、沉淀、共沉淀及生物作用转变而来的。
对铁、锰来说,简单的难溶化合物形态主要有:氢氧化物、氧化物、碳酸盐、硫化物、磷酸盐、各种难溶有机螯合物以及金属单质等。
沉积物中不同形态金属含量的分配比与沉积物的颗粒组成及各种金属离子自身的性质有关,更与水环境的污染程度有关。
环境化学实验
环境化学实验一、说明(一)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程。
(二)教学目的《环境化学实验》包括环境分析化学、环境污染化学和污染控制化学三部分内容,重点是环境污染化学部分,着重探讨污染物来源及其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形态、浓度水平和迁移、转化与降解等环境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等。
通过《环境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深化《环境化学》课程讲授的基本知识,促进对环境化学领域研究动态及前沿的理解,掌握研究环境化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提高实验数据科学分析能力和实验技能,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独立科研能力。
(三)教学内容依据新的环境化学实验教学大纲,将整个教学环节分为“基础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总表)两个部分,增加了以独立科研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综合设计性实验”环节。
在“综合设计性实验”环节中,教师设计了多个研究题目供学生参考选择,要求学生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并在教师的配合下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行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
在研究过程中,实验室(包括仪器设备)向学生开放,在教师的配合下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活动。
在学期末,学生应完成一篇符合规范的研究论文。
(四)教学时数36学时。
(五)教学方式实验教学。
二、本文(一)基本要求通过该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练掌握环境化学的基本实验技能,了解环境化学领域当前国际最新研究动态和研究方法。
(二)项目总表(三)实验内容与要求实验一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评价实验目的1. 了解VOCs的成分、特点。
2. 了解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中VOCs的原理,掌握其基本操作。
实验原理将空气中苯、甲苯、乙苯、二甲苯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吸附在活性炭采样管上,用二硫化碳洗脱后,经色谱柱分离,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外标法定量。
本法检出限:苯1.25ng;甲苯1.00ng;二甲苯(包括邻、间、对)及乙苯均为2.50ng。
当采样体积为100L时,最低检出浓度苯为0.005mg/m3;甲苯为0.004 mg/m3;二甲苯(包括邻、间、对)及乙苯均为0.010mg/m3。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形态及迁移转化机制研究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形态及迁移转化机制研究一、引言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形态及其迁移转化机制研究是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的分类、影响因素分析、迁移转化机制探究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的分类沉积物中的重金属以不同的形态存在,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同。
根据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化学形态、组成、反应活性、生物有效性等方面进行分类,目前主要有以下四种分类方法:1. 岩石相沉积物可以分为机械岩石相、碳酸盐岩石相、铁锰氧化物岩石相等。
机械岩石相主要由颗粒和矿粒组成,孔隙度较大,重金属主要以无机结合形态存在;碳酸盐岩石相主要以碳酸盐、硫酸盐等形态存在;铁锰氧化物岩石相主要以铁锰氧化物、铁锰酸盐等形态存在。
2. 形态相根据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化学形态进行分类,主要有水溶态、可交换态、硫化态、有机结合态等四种形态。
3. 分子尺度相根据重金属在分子水平上与其他元素或组分的亲和性进行分类,主要有浸出态、氧化态、磷酸态等。
4. 生物有效相根据重金属对生物的影响及其毒性水平进行分类,主要有生物利用相、植物毒害相、动物毒害相。
三、影响因素分析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形态和迁移转化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沉积物基质、重金属种类、pH值、氧化还原电位、有机质含量、盐度等。
针对在沉积物中的不同形态存在的重金属,其存在状态是由沉积物特性控制的。
不同的结构、成分以及基质类型可导致重金属吸附、结合、沉淀、还原和溶出等过程的变化。
同时,pH值也是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及其迁移转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沉积物中的pH值变化,可以对不同形态的重金属造成影响。
有机质含量能影响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的分布和传输,因为有机质具有显著的化学性质,可以与重金属进行配位等反应。
盐度是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迁移转化机制中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水体中的盐度会改变重金属与溶解态之间的平衡,从而影响了重金属形态等因素。
一个含金银的铁锰矿床地质特征简介
一个含金银的铁锰矿床地质特征简介的报告,600字
铁锰矿床地质特征简介
铁锰矿床是一种含金银的多金属矿床,它具有明显的地质特征,可以帮助矿业工作者准确识别和挖掘矿产资源。
一般来说,铁锰矿床的地质特征有:
1. 组分:铁锰矿床以铁,锰和含金银的元素组成。
矿床中铁的含量可以高达50%,而锰的含量可以在10%以上,并且通常
带有一定量的其他金属(如镍、钛、钽、铌、钡、钒、铊、铅)。
2. 地表形态:铁锰矿床常常以精细的黑色或青黑色粉末状物质存在,可以在地表上形成碎屑样内土(内垫)晶状胶状结构。
3. 内部结构:铁锰矿床通常具有微细细粒结构,具有赝粒、芯粒和夹层结构。
4. 地质背景:铁锰矿床的形成是由火山喷发的深部熔融岩浆所引发的,随之而来的有含金银的岩浆受低温环境的影响而放射性氧化,从而形成金属氧化物地质体。
此外,铁锰矿床也可以从地质动力学上得到进一步的解释,因为它们多数存在于断裂带上,可以说是由断裂带上流动岩浆引发的自然形成。
总之,铁锰矿床地质特征可以大致分为组分、地表形态、内部结构和地质背景四个方面,它们都可以帮助矿业工作者了解和识别的矿产资源。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形态分析及风险评价
沉积物中重⾦属的形态分析及风险评价第42卷第12期 2009年12⽉天津⼤学学报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V ol.42 No.12Dec. 2009收稿⽇期:2008-10-09;修回⽇期:2009-04-14.基⾦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2007CB407306). 作者简介:董丽华(1980— ),⼥,博⼠研究⽣. 通讯作者:董丽华,lemon_tju@/doc/f25fddf27c1cfad6195fa7b9.html .沉积物中重⾦属的形态分析及风险评价董丽华1,李亚男1,常素云1,杨幼安2,刘华3(1. 天津⼤学环境科学与⼯程学院,天津 300072;2. 93756部队,天津 300131;3. 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天津 300191)摘要:在对各种⾦属进⾏形态分析的基础上,采⽤风险评价准则(RAC )和平均沉积物质量基准系数法(SQG-Q ),对沉积物中重⾦属的污染程度和⽣态风险进⾏了评价.按照RAC 准则,Cd 的有效态质量分数⼤于50%,对环境构成⾮常⾼的风险;Ni 次之,超过30%,对环境构成了⾼风险;Zn 对环境构成中等程度的风险;Pb 和Cu 对环境的危害均处于低风险状态.采⽤SQG-Q 法,其SQG 系数为7.4,远远⼤于1,表明该区域呈现出⾮常⾼的潜在不利⽣物毒性效应.应⽤PEL/TEL 准则对单⼀重⾦属的⽣物毒性进⾏判断,表明这⼏种⾦属的潜在⽣物毒性很⼤,不利⽣物效应将频繁发⽣.关键词:重⾦属;风险评价准则;可利⽤性;平均沉积物质量基准系数法;⽣物毒性中图分类号:TU992.0 ⽂献标志码:A ⽂章编号:0493-2137(2009)12-1112-06Fraction Distribu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sDONG Li-hua 1,LI Ya-nan 1,CHANG Su-yun 1,YANG You-an 2,LIU Hua 3(1.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China ;2.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93756,Tianjin 300131,China ;3.Tianjin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Tianjin 300191,China )Abstract :Based on fraction distribution analysis of various metals ,metal contamination and ecological risk of heavy metals in the sediment have been assessed with risk assessment code (RAC )and mean sediment quality guideline quotient (SQG-Q )in this study. According to the RAC ,more than 50% carbonate and exchangeable mass fraction of Cd is of very high risk to the environment ;Ni takes second place and is of high risk. For Zn ,a medium RAC value has been found. With less than 10%carbonate and exchangeable fractions ,Pb and Cu pose low risk to the environment. The SQG index,calculated with SQG-Q ,is 7.4,which is far more than 1,indicating that the sediment has very high potential for biological toxicity effect. Assessment of biological toxicity with PEL/TEL guideline shows that all these metals have great potential for biological toxicity and the adverse effects will frequently occur.Keywords :heavy metal ;risk assessment code ;availability ;mean sediment quality guideline quotient ;biological toxicity河流沉积物扮演了⼀个重要的污染物的⾓⾊,它综合反映了河流中污染物的特性及河流污染的历史.重⾦属是沉积物中最普遍的环境污染物质,可能来源于⾃然环境或⼈类的活动.前者主要指岩⽯和矿物的地质风化作⽤,后者指采矿和冶⾦⼯业、⾦属加⼯、垃圾和废渣堆的⾦属淋溶、动物和⼈体的排泄物等⼈类⽣产活动带来的重⾦属直接或间接的排放.与⼤多数有机物不同,重⾦属是⾮降解元素型有毒物质,⼀般不能借助于天然过程从⽔⽣态系中除掉,也不会因化合物结构的破坏⽽丧失其毒性.多数重⾦属半衰期长,⼀般短期内不易消失.进⼊⽔体后,由于本⾝特性的作⽤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表现出⼀定的特征性,其趋势是从⽔相向固相转化,⽔体中的悬浮颗粒物充当了重⾦属迁移转化的主要载体,⽽河流沉积物则成了重⾦属迁移转化的主要归宿.毒性⾦属如汞、铜和其他许多⾦属都趋向于积累在底部2009年12⽉董丽华等:沉积物中重⾦属的形态分析及风险评价 ·1113·沉积物中,它们以改变的形态迁移到⾷物链中,并进⼊⼈体引起慢性或急性的疾病.此外,通过⽣物富集和放⼤作⽤,重⾦属会对⽣态系统构成直接或间接的威胁.因此,对沉积物中的重⾦属进⾏污染评价是⾮常必要的.不同的重⾦属有不同的毒性效应,⽽且⾦属浓度和暴露时间不同,其毒性效应也会有所不同[1].在沉积物中重⾦属以多种化学形态存在,在化学反应、迁移性、⽣物可利⽤性和潜在毒性⽅⾯,展现出不同的物理和化学⾏为[2].研究发现重⾦属的各组成状态⽽不是其总浓度是理解其⽣物效应的关键[3],也是理解重⾦属⽣物地理化学转换和最终命运的关键[4].因此,本⽂以选定河流为研究区域,系统分析了重⾦属的存在状态,并采⽤风险评价准则(risk assessment code,RAC)和平均沉积物质量基准系数法(mean sediment quality guideline quotient,SQG-Q)对重⾦属的污染程度、⽣物可利⽤性和⽣态风险进⾏了评价.1 材料与⽅法1.1 研究区域概况以天津市⼤沽排污河的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该河建于1958年,北起陈台⼦排污河顶端,流经南开区、西青区、津南区、塘沽区,最终在⼤沽⼝⼊渤海,河道总长83.6 km,是天津市的两⼤排污河之⼀.⼤沽排污河由于常年承担天津市⽣活污⽔和⼯业废⽔的排放,底泥中沉积了⼤量的污染物,其中重⾦属的富集现象⼗分严重,尤以铅(Pb)、铬(Cd)、镍(Ni)、铜(Cu)、锌(Zn)为甚,这⼏种⾦属都是属于极毒且较易被⽣物吸收的重⾦属.鉴于重⾦属的富集性和急性毒性,对其进⾏污染分析及风险评价是⼗分必要的.本实验所⽤底泥采⾃⼤沽排污河4~12号桥的图1采样点分布Fig.1Diagram of sediment sampling locations 1.2 重⾦属测定⽅法1.2.1底泥中重⾦属总量的分析底泥中重⾦属总量测定采⽤HCl、HF、HClO4消解,以原⼦吸收光谱仪(HITACHI 180-80 polarized zeeman AAS)测定.底泥的pH值采⽤1∶5⼟液⽐,⽤pH计测定.底泥理化性质的测定参照⼟壤理化分析进⾏,数据的精确性及精度⽤SAS软件进⾏统计检验[5].1.2.2底泥中重⾦属各形态的分析重⾦属各形态的测定采⽤Tessier的连续提取法[6].该法把重⾦属分为5种不同的形态:离⼦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其中可交换态的迁移性最强,毒性也最强;碳酸盐结合态也不稳定,易受pH值变化的影响,在酸性条件下会向可交换态转化;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较稳定,但在⼀定氧化还原电位和pH值条件下也会缓慢地向可交换态转化;残渣态在环境中极为稳定,⼀般不具有毒性和危害.1.3 污染程度和风险评价⽅法沉积物重⾦属污染的评价⽅法很多,基于本课题的研究⽬的及评价⽅法本⾝的特点,笔者选择了风险评价准则(RAC)[2]和平均沉积物质量基准系数法[7].这两种⽅法分别从重⾦属的有效性和⽣物毒性⾓度⼊⼿,对重⾦属的污染状况进⾏评价,以便对重⾦属进⾏后期治理.1.3.1风险评价准则风险评价准则(RAC)是基于沉积物中重⾦属的不同存在形态对其有不同的结合⼒⽽提出的.该准则将碳酸盐结合态和离⼦可交换态视为重⾦属的有效部分,通过计算这两部分占重⾦属总量的⽐例来评价沉积物中重⾦属的有效性,即可利⽤性,进⽽对其环境风险进⾏评价.重⾦属的有效性越⾼,其对环境构成的风险越⼤,反之亦然.为了对环境风险进⾏定量评价,风险评价准则(RAC)将重⾦属中碳酸盐结合态和离⼦可交换态所占百分数分为5个等级,其分类见表1.表1风险评价准则Tab.1Risk assessment code风险等级重⾦属中碳酸盐结合态和离⼦可交换态所占百分数/%⽆风险<1低风险1~10中等风险11~30⾼风险31~50⾮常⾼风险>50·1114· 天津⼤学学报第42卷第12期1.3.2 平均沉积物质量基准系数法重⾦属污染的评价⽅法很多,如新的地积累指数法(NI geo )[8]、背景富集指数法(PIN )、海⽔沉积物污染指数法(MSPI )[9]、平均沉积物质量基准系数法(SQG-Q )[7]以及污染负荷指数(PLI )法[10]等.为了便于选择适合的评价⽅法,Caeiro 等[7]以专家知识和判断为基础,对众多评价指数的性能进⾏了评估,并依据其可⽐较性、代表性、可信性、简便性、敏感性以及可接受的不确定性⽔平的程度进⾏了评分.在⽣态风险评价指数中,SQG-Q 因综合考虑了各种污染因素且采⽤了最近修订的基准值⽽具有较⾼的可信性和可接受的不确定性⽔平,因此得分最⾼.故本⽂选⽤SQG-Q 法来评价重⾦属的⽣态风险.该⽅法运⽤可能效应浓度(probable effect level ,PEL )[11]来计算SQG-Q 系数,计算公式为1PEL-Q SQG-Q nii n==∑ (1)PEL-Q PELii c =(2) 式中:PEL-Q 为可能效应浓度系数;i c 为每⼀种污染物的浓度;PEL 为每种污染物的可能效应浓度.根据SQG-Q 系数,可对选定的沉积物区域进⾏⽣态风险评价.若SQG-Q ≤0.1,表⽰该区域未受到影响,具有最低的潜在不利⽣物毒性效应(⽣物毒性与其他的⽣物负效应);若 0.1 < SQG-Q < 1,则表⽰该区域存在中等程度的潜在不利⽣物毒性效应;若 SQG-Q ≥1,则表⽰该区域存在⾮常⾼的潜在不利⽣物毒性效应.其中,可能效应浓度/临界效应浓度(PEL/TEL )基准,是从北美沉积物⽣物效应数据库(BEDS )中导出的[12].应⽤PEL/TEL 还可以对每种重⾦属的⽣物毒性进⾏判别:污染物浓度低于TEL 时,不利⽣物毒性效应很少发⽣;污染物浓度⾼于PEL 时,不利⽣物毒性效应将频繁发⽣,从⽽能够迅速辨别具有潜在⽣物毒性风险的重⾦属和污染区域.2 结果与讨论2.1 测量结果底泥基本性质如下:阳离⼦交换量为496 mmol/kg ;TOC 的质量分数为l7.8%;矿物油4.86%;全氮0.25%;pH 值为7.32.底泥中主要重⾦属总量及各种形态重⾦属含量见表2.表2 底泥中主要重⾦属总量及各形态重⾦属含量Tab.2 Total and different fraction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in the sediments mg/kg存在形态 Pb 含量 Cd 含量 Ni 含量 Cu 含量 Zn 含量离⼦可交换态 0.02 1.88 8.44 4.13 102.50 碳酸盐结合态 15.50 1.94 50.84 1.20 1 743.75 铁锰氧化物结合态 53.83 0.76 62.88 2.72 2 435.00 有机结合态 35.92 0.47 50.87 60.07 1 087.50 残渣态 192.03 0.83 16.64 393.32 1 215.56 总量297.28 5.89 189.67 461.14 6 584.312.2 重⾦属污染程度及各形态分析重⾦属污染是相对于本底值也就是背景值⽽⾔的.由于全球地壳丰度或全国⼟壤背景值对特定区域⽽⾔可能并不合适,故本⽂采⽤研究区域附近流域——海滦河流域的背景值做对⽐,进⾏污染程度分析.⾼宏等[13]对全国主要⽔系沉积物中的元素背景值进⾏了统计研究,其中海滦河流域中Pb 、Cd 、Ni 、Cu 、Zn 的背景值分别为:48.20 mg/kg 、0.059 mg/kg 、16.79mg/kg 、15.81 mg/kg 、44.43 mg/kg .将所测得的重⾦属总量与背景值⽐较可明显看出,每种⾦属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富集:Pb 富集了6.2倍,Cd 富集了99.8倍,Ni 富集了11.3倍,Cu 富集了26.2倍,Zn 富集了154.3倍.重⾦属Zn 的富集倍数最⾼,这可能与Zn 化合物的⼴泛应⽤有关;Cd 次之,尽管其总浓度最⼩,但由于其较低的背景浓度,导致了较⾼的富集倍数.各元素的污染程度按富集倍数⼤⼩排列依次为:Zn 、Cd 、Cu 、Ni 、Pb .根据底泥中重⾦属总量及各形态含量可得⾦属的质量分数(如图2所⽰).由图2可知,重⾦属Pb 的残渣态占其总量的60%以上,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含量适中,⽽以离⼦可交换态形式存在的Pb ⼏乎难以监测到.这种分配是由于富含Pb 的矿物⼤多抗风化能⼒较强,Pb 不易从中释放出来,⽽有限的可迁移部分⼜易与铁锰形成氧化物,被有机质所吸附,从⽽导致了较低的游离态.Cd 元素在不同结合态的分配是:碳酸盐结合态>离⼦可交换态>残渣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可以看出Cd 易与碳酸盐发⽣交换反应,⽣成2009年12⽉董丽华等:沉积物中重⾦属的形态分析及风险评价 ·1115·碳酸盐沉淀,Cd在离⼦可交换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的浓度也较⾼,即Cd的迁移性和⽣物有效性较⾼,较低的pH值会加剧其离⼦可交换态含量的增加(pH值是控制Cd等重⾦属元素地球化学⾏为的重要因素[14]),从⽽产⽣严重的⽣态风险.这说明在沉积物中Cd是⼀种易释放的重⾦属,所以Cd的⼆次污染危害较⼤.对Ni来说,其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碳酸盐结合态的含量占到了85%以上且含量相当,⽽离⼦可交换态和残渣态仅分别占4.45%和8.78%,这表明重⾦属Ni在⼀定条件下(缺氧、氧化等)很不稳定.pH值、氧化还原电位升⾼时,将有利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的形成;⽽pH值降低时,将促使其碳酸盐结合态分解.Cu元素在不同结合态的分配是:残渣态>有机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离⼦可交换态.从图中可以看出,85%以上的Cu以残渣态形式存在,⽽在离⼦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中的百分⽐却很低,这是由重⾦属Cu在表⽣环境中的地球化学⾏为所决定的.在中、碱性条件下,⾦属Cu的活动性低,不易迁移[15],多以铜盐形式存在,这说明Cu在底泥中是⼀种较稳定的元素.对Zn来说,其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含量最⾼达36.98%,离⼦可交换态的含量最低仅占 1.56%,这主要是因为铁锰氧化物絮凝时通过吸附、共沉淀过程将游离态的Zn载带下来的缘故;其碳酸盐结合态的含量与底泥的pH值密切相关,随着pH值的增⼤Zn矿物的溶解度会下降,即离⼦可交换态含量会降低;在偏碱性环境中,Zn易被碳酸盐所吸附,从⽽形成Zn(OH)2或ZnCO3沉淀.图2沉积物中重⾦属元素形态分析Fig.2Speci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the sediments2.3 重⾦属污染评价2.3.1风险评价准则重⾦属在环境中的富集与环境的理化性质有关,在长期的表⽣物理、化学、⽣物作⽤下,化学元素经过活化转移、分散富集、吸附沉淀等作⽤,得到了再分配和分异.然⽽重⾦属元素能否被⽣物吸收利⽤,主要取决于该元素的有效态(离⼦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含量.5种重⾦属元素的有效态含量如图3所⽰.不难看出,根据风险评价准则(RAC),重⾦属Pb、Cd、Ni、Cu、Zn的有效态含量分别为 5.2%、64.9%、31.3%、1.2%、28.0%.重⾦属Cd的有效态含量最⾼达65%,⼤于50%,对环境构成⾮常⾼的风险;重⾦属Ni 次之,超过30%,对环境构成了⾼风险;重⾦属Zn的有效态含量处于10%~30%之间,对环境构成中等程度的风险,但已接近⾼风险的边缘,应引起⾜够的重视;重⾦属Pb和Cu的有效态含量较低,均处于1%~10%之间,对环境的危害处于低风险状态,其中Pb对环境的风险程度要⾼于Cu,这与Cu主要以残渣态存在有关.按该准则,⼏种重⾦属对环境的风险程度由⾼到低依次为:Cd、Ni、Zn、Pb、Cu.图3沉积物中重⾦属离⼦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的质量分数Fig.3Mass fraction of the exchangeable and bound to carbonate of heavy metals in the sediments在⼏种重⾦属中,Zn的总含量最⾼,但对环境的风险却处于中等⽔平;Cd的总含量最低,却对环境构成了⾮常⾼的风险;Ni 也呈现同样的趋势;重⾦属Cu、Pb总含量虽然较⾼,但绝⼤部分是以稳定的残渣态存在,故对环境呈现了较低的风险.由此可见,在⼀定程度上重⾦属的存在形态对其环境风险起决定性作⽤.重⾦属元素在环境中所呈现的形态与pH值、氧化还原电位、⽆机物组分、有机质含量等多种因素有关.当上述条件发⽣改变时,重⾦属就会发⽣形态的转化,各形态所占⽐例也会发⽣变化.也就是说,可以根据这些影响因素提出控制措施,改变重⾦属的有效性,从⽽减⼩其对环境的危害.2.3.2 平均沉积物质量基准系数法(SQG-Q)采⽤可能效应浓度(PEL)基准值来计算SQG-Q 系数,⼏种重⾦属的PEL/TEL基准值如表3所⽰.由·1116· 天津⼤学学报第42卷第12期式(2)可得Cd 、Ni 、Cu 、Zn 、Pb 的可能效应⽔平系数Cd PEL-Q 、Ni PEL-Q 、Cu PEL-Q 、Zn PEL-Q 、Pb PEL-Q 分别为1.40、4.43、4.26、24.30、2.65.再由式(1)可得沉积物平均质量基准系数SQG -Q 为Pb Cd Ni Cu ZnPEL-Q +PEL-Q +PEL-Q +PEL-Q +PEL-Q SQG-Q 7.415==可见,SQG-Q >1,表明该区域受到了严重污染,并呈现⾮常⾼的潜在不利⽣物毒性效应.表3 PEL/TEL 重⾦属基准值Tab.3 PEL/TEL guideline values for heavy metalsmg/kg项⽬ Pb 含量 Cd 含量 Ni 含量 Cu 含量 Zn 含量PEL 112.2 4.20 42.8 108.2 271 TEL 30.2 0.68 15.9 18.7 124应⽤PEL/TEL 基准,还可以判别单⼀重⾦属的⽣物毒性.将测量结果(见表2)与表3进⾏对⽐,可以看出重⾦属Pb 、Cd 、Ni 、Cu 、Zn 的浓度均⾼于PEL ⽔平,更远⾼于TEL ⽔平,其平均含量分别为PEL 值的2.65、1.40、4.43、4.26和24.30倍,即这5种重⾦属的潜在⽣物毒性很⼤,不利⽣物效应将频繁发⽣.由此可见,对该河道底泥进⾏治理已刻不容缓.⽬前,对重⾦属污染的治理技术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物3类⽅法.其中物理⽅法投⼊相对较⼤;化学⽅法易产⽣⼆次污染;相对⽽⾔,采⽤⽣物⽅法⽐较合理,尤其是植物修复技术以其廉价、⾼效、安全等特点,已经成为重⾦属污染修复领域的⼀项新兴技术[16].利⽤植物修复技术对底泥进⾏治理不仅效果好,投资少,运⾏费⽤低,且杜绝了⼆次污染,还有利于⽣态环境的改善.3 结论(1)以研究区域附近——海滦河流域背景值为参照,对重⾦属污染状况进⾏了评价.各元素的污染程度按富集倍数⼤⼩排列依次为:Zn 、Cd 、Cu 、Ni 、Pb .(2)根据风险评价准则(RAC ),重⾦属Pb 、Cd 、Ni 、Cu 、Zn 的有效态含量分别为5.2%、64.9%、31.3%、1.2%、28.0%.(3)依据其有效性(可利⽤性),重⾦属对环境的风险程度由⾼到低依次为:Cd 、Ni 、Zn 、Pb 、Cu ,这表明在⼀定程度上重⾦属的存在形态对其环境风险起决定性作⽤.(4)按照平均沉积物质量基准系数法,该区域的SQG-Q 为7.41,远⼤于1,表明该区域受到严重的重⾦属污染,呈现出⾮常⾼的潜在不利⽣物毒性效应.(5)按照PEL/TEL 基准,5种重⾦属的浓度均⾼于PEL ⽔平,5种重⾦属的潜在⽣物毒性很⼤,不利⽣物效应将频繁发⽣.参考⽂献:[1] M ohammed M H ,M arkert B. Toxicity of heavy metalson Scenedesmus quadricauda (Turp.)de Brebisson in batch cultures [J ].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2006,13(2):98-104.[2] Singh K P ,M ohan D ,Singh V K ,et al. Studies ondistribution and fraction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Gomtiriver sediments —a tributary of the Ganges ,India [J ]. Journal of Hydrology ,2005,312(1/2/3/4):14-27.[3] Billon G ,Ouddane B ,Recourt P ,et al. Depth variabilityand som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e ,Mn ,Ca ,Mg ,Sr ,S ,P ,Cd and Zn in anoxic sediments from Authie Bay (Northern France)[J ]. Estuarine C astal and Shelf Science ,2002,55(2): 167-181.[4] Liu H L ,Li L Q ,Yin C Q ,et al. Fraction distribu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s of Moshui Lake [J ]. Jo urnal o f Enviro nmental Sciences ,2008,20(4):390-397.[5] Johnson R A, Wichern D W. Applied MultivariateStatistical Analysis [M ].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08.[6] Tessier A, Campbell P G C, Bisson M . Sequentialextraction procedure for the speciation of particulate trace metals[J]. Anal Chem ,1979,52 (7):544-551.[7] Caeiro S ,Costa M H ,Ramos T B ,et al. Assessing heavymetal contamination in Sado Estuary sediment :An index analysis approach [J ].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05,5(2):151-169.[8] Ruiz F. Trace metals in estuarine sediments from theSouthwestern Spanish Coast [J ]. Mar Po llut Bull ,2001,42(6):482-490.[9] Shin P K S ,Lam W K C. Development of a marine sediment pollution index [J ]. Enviro n Po llut ,2001,113(3):281-291.[10] Wilson J G ,Jeffrey D W. Europe-wide indices formonitoring estuarine quality [C ]// Kramer K J M . Biological Indicators of Pollution. Dublin, Ireland: Royal Irish Academy, 1987: 225-242.2009年12⽉董丽华等:沉积物中重⾦属的形态分析及风险评价 ·1117·[11]Long E R,Macdonald D D,Smith S L,et al. Incidence of adverse biological effects within ranges of chemical concentrations in marine and estuarine sediments [J].Environmental Management,1995,19(1):8l-97. [12]范⽂宏,张博,陈静⽣,等. 锦州湾沉积物中重⾦属污染的潜在⽣物毒性风险评价[J].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6):1000-1005.Fan Wenhong,Zhang Bo,Chen Jingsheng,et al. Pollutionand potential biological toxicity assessment using heavymetals from surface sediments of Jinzhou Bay[J]. ActaScientiae Circumstantia e,2006,26(6):1000-1005(inChinese).[13]⾼宏,暴维英,张曙光,等. 多沙河流污染化学与⽣态毒理研究[M]. 郑州:黄河⽔利出版社,2001.Gao Hong,Bao Weiying,Zhang Shuguang,et al. Study onChemical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Toxicology in Rivers[M]. Zhengzhou:Yellow River Water ConservancyPress,2001(in Chinese).[14]余涛,杨忠芳,钟坚,等. ⼟壤中重⾦属元素Pb、Cd地球化学⾏为影响因素研究[J]. 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学(北京):北京⼤学),2008,15(5):67-73.Yu Tao,Yang Zhongfang,Zhong Jian,et al. Factorsaffecting the geochemical behavior of heavy metalelements Pb and Cd in soil [J]. Earth Science Frontiers(China University o f Geo sciences,Beijing:Peking Uni-versity),2008,15(5):67-73(in Chinese).[15]樊建强,吴⾦凤,吴晓峰,等. 地球化学异常评价中的⼏个问题[J]. 矿产与地质,2005,19(3):306-309.Fan Jianqiang,Wu Jinfeng,Wu Xiaofeng,et al. Someproblems in geochemical anomaly evaluation [J].Mineral Reso urces and Geo lo gy,2005,19(3):306-309(in Chinese).[16]Mertens J,Vervaeke P,Schrijver A D,et al. Metal uptake by young trees from dredged brackish sediment:Limitations and possibilities for phytoextraction andphytostabilisation [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04,326(1/2/3):209-215.。
土壤重金属的形态
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形态是指土壤环境中金属元素以某种离子、分子或其他结合方式存在的物理化学形式。
这些形态的重金属具有不同的生理活性和毒性,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也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土壤重金属形态:
1. 水溶态:重金属以离子形式存在于土壤溶液中,这种形态下的重金属具有较高的活性和毒性,易被植物根系吸收并进入食物链。
2. 交换态:重金属离子吸附在土壤颗粒表面,与土壤中的其他阳离子进行交换,这种形态下的重金属也具有较高的活性和毒性。
3. 碳酸盐结合态:重金属与碳酸盐结合形成沉淀,这种形态下的重金属活性较低,但在某些条件下可能重新释放到土壤中。
4. 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重金属与铁锰氧化物结合形成复合物,这种形态下的重金属活性较低,但在土壤氧化还原条件改变时可能重新释放。
5. 有机物结合态:重金属与有机物质结合形成复合物,这种形态下的重金属活性取决于有机物的种类和性质。
6. 残渣态:重金属以不溶性残渣形式存在于土壤中,这种形态下的重金属活性最低,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也最小。
需要注意的是,重金属的形态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可能随着土壤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发生转化。
例如,在氧化还
原条件改变时,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物结合态的重金属可能重新释放到土壤中;在土壤pH值变化时,碳酸盐结合态的重金属也可能发生转化。
因此,在评估土壤重金属污染时,需要综合考虑重金属的形态及其在土壤中的转化情况。
水库沉积物中铁、锰季节性释放的实验研究
水库沉积物中铁、锰季节性释放的实验研究张超莹;郑西来;陈蕾;陈然;魏杨【摘要】分析青岛市王圈水库水质和沉积物长期监测资料,研究环境因子(DO、pH 值、温度等)对水库沉积物铁、锰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中酸性条件有利于铁、锰的释放,而好氧(ρ(DO)>6.5mg/L)和碱性条件(pH=9.2)会抑制铁、锰的释放;温度对铁、锰的释放有很明显的影响,升高温度有利于铁、锰的释放.%Based onlong-term monitoring data of water quality and sediments in the Wangquan Reservoir in Qingdao City,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ch as dissolved oxygen,the pH value,and the water temperature) on the release of manganese and iron was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anaerobic,neutral and acid conditions can promote the release of manganese and iron from sediments,while the release is inhibited under aerobic (ρ(DO) > 6.5 mg/L) and alkaline (pH =9.2)conditions.Moreover,the effect of water temperature on manganese and iron release is obvious,and higher temperature can promote the release of manganese and iron.【期刊名称】《水资源保护》【年(卷),期】2013(029)003【总页数】5页(P79-82,86)【关键词】水库沉积物;铁;锰;季节性释放;环境因子【作者】张超莹;郑西来;陈蕾;陈然;魏杨【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4金属铁、锰是人体正常代谢必需的微量元素,但过量的铁、锰会对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其动物毒性试验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神经衰弱、功能性障碍,甚至出现呼吸困难和心跳停止,还有致癌性。
巢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BCR形态分析.
1卷第9期2 0巢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BCR 形态分析 徐圣友1,2 叶琳琳2, 黄山 朱燕3,阮爱东1* 南京(1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2 10 0 9滁州2 .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安徽2 4 5 0 4 1;3 .滁州环境监测站,安徽2 3 9 0 0 0 )要:以巢湖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BCR(EuropeanCommuni tiesBureauofReference )连续提取法分析了沉积物样品 中 Zn 、Cu 、En V ironme talScience & TechnologyVo 1 .31No.ep.第 312088;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
结果表明:南淝河入湖区S1P b、Cd、M n赋存特征,分为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采样点五种金属总量都达到最高,兆河入湖区S2采样点金属总量浓度最低。
五种金属中锌和锰的质量较高,重金属回收率分别为:锌(9 3%),铜(9 2%),铅(90 %),镉(9 2%),锰(93%)oCu以残渣态为主(54.7%),Zn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4 0.5%) ,Pb以有机物、硫化物结合态为主(3 5.3%),Cd和Mn以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为主,所占比例分布为41.9%、58.6%。
研究表明,应用BCR连续提取法有助于确定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和潜在释放能力。
关键词:巢湖;沉积物;重金属;BCR文章编号:1 003-6504 (2 00 8)09-0 020-04中图分类号: X524文献标志码:Chemic alSpe ati ofHeav yMetalsfromChaohuL akeSediments Us gBCR P oceduXUSheng-y 1,YELin-lin 2,ZHUYan3,RUANAi-do ng2,mede dre ts mou st uRiactable,r d ual.Resul omNanfeiRi ofto wermet tio ra cenheBCRpeduc ss er bl we nt e,o dt zab se gh di t almet mountmet rat ocelc ce nwh weefoun dieZh dimentp othentr tio n,Zn andMnc i gh.Thwhenc nwitht r ewereepe omp hefcen rin act agere gtotalme onalsumasfollows:(l.StateKeyLaboratoryofHydrology —W rceandHydraulicEngineering,3.ChuzhouEnvironmentalMonitoringSt(EuropeanCommunitiesBureauofRefere nce)sequentialextractionprocedure.Th emetalswerepartitionedintofouroperationallydefinedchemicalforms:aterResou HohaiUniv ersity,Nanjing210098,China;2.SchoolofLifeandEnvi ronmentalScience,HuangshanUniversit y,Huangshan245041,China;ation,Chuzhou239000,China)Abstract:HeavymetalsindudingZn,Cu, P b,CdandMnc ontentofChaohuLakesedimen tswerestudiedusingBCRon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近年来,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已引起广泛关注。
供水水库沉积物中铁锰的释放规律研究_于海涛
图 3 pH 值对沉积物铁释放的影响
图 5 微生物活动对沉积物铁释放的影响
上覆水中溶解氧能够有效控制可溶态铁锰的含量在缺氧条件下do水库沉积物中的铁锰能够迅速向上覆水体释放使得可溶态铁锰含量显著升高而在好氧条件下do在缺氧条件下do相对中性环境phph值偏酸性时ph能够促进水库沉积物中铁锰的释放ph值偏碱性时ph在缺氧条件下do微生物活动对水库沉积物铁锰的释放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制微生物的活性铁锰的释放强度降低
图 4 pH 值对沉积物锰释放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 3 种 pH 条件下, 沉积物中铁锰 的释放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 0. 05) 。在中性条件 下 ( pH = 7. 5) , 铁 质量 浓度从 0. 059mg / L 增加 到 0. 37 mg/ L, 增加了 5. 27 倍, 锰质量浓度从 0. 43 mg/ L 增加到 1. 62 mg/ L , 增加了 2. 77 倍。相比而言, 在 弱酸性条件下( pH= 6. 0) , 铁锰的释放显著增加, 铁 质量浓度从 0. 063 mg/ L 增加到 0. 82 mg/ L, 增加了 12. 02 倍, 锰质量浓度从 0. 42 mg/ L 增加到 3. 31 mg/ L, 增加了 6. 88 倍; 而在弱碱性条件( pH= 9. 0) 下铁 锰的释放受到明显抑制, 铁浓度仅增加了 0. 88 倍, 而锰浓度仅增加了 0. 17 倍。
在自然耗氧阶段, 由于有机质的氧化分解, 造成 水体中的溶解氧大量消耗, 氧化还原电位迅速降低, 形成缺氧的还原环境。根据热力学观点, 沉积物中 DO、MnOx、Fe2O3 等依照产生的自由能顺序依次充当
土壤中铁锰的形态分布及其有效性研究
土壤中铁锰的形态分布及其有效性探究摘要:土壤中的铁锰是土壤中常见的重要微量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本探究对土壤中铁锰的形态分布进行了详尽探究,并对其有效性进行了分析。
探究结果表明,土壤中铁锰的形态存在着多种形式,不同形态的铁锰在土壤中的分布差异较大,并且其有效性也有所不同。
了解土壤中铁锰的形态分布及其有效性对于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提高土壤肥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土壤中铁锰;形态分布;有效性;土壤肥力第一章引言1.1 探究背景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直接干系到农作物的生产和植物的生长发育。
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铁和锰是土壤中存在较多的微量元素之一,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然而,相对较少,对于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和提高土壤肥力尚存在一定的熟识和探究空白。
1.2 探究目标本探究旨在探究土壤中铁锰的形态分布及其有效性,并分析不同形态铁锰对植物的影响,以期为科学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和提高土壤肥力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第二章土壤中铁锰的形态分布2.1 铁的形态分布土壤中的铁主要以四种形式存在:可交换态铁、结合态铁、氧化态铁和有机态铁。
可交换态铁主要通过离子交换的方式与土壤颗粒表面的阴离子捆绑,易被植物根系吸纳利用。
结合态铁主要以氧化铁的形式与土壤中的黏土矿物结合,其含量较高,但难以被植物有效吸纳。
氧化态铁主要以氧化铁矿物的形式存在,其含量较高,但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速度相对较慢。
有机态铁主要以有机物质的形式存在,一般含量较低,但有机态铁对植物的吸纳利用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2.2 锰的形态分布土壤中的锰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水溶态锰、可交换态锰和氧化态锰。
水溶态锰是指土壤中存在于土壤水分中的锰离子,易于被植物根系吸纳和利用。
可交换态锰主要通过离子交换的方式与土壤颗粒表面的阴离子捆绑,易于被植物吸纳利用。
氧化态锰主要以锰氧化物的形式存在,其含量较高,但难以被植物有效吸纳。
湖泊水——沉积物系统中铁—锰循环研究进展
nd a Mn c yc l i c i n l a k e i s n o t o n l y c o n t r o l l d e b y bo u nd a r y l a y e r c h e mi c a l r e d o x i nt e r f a c e , b u t a l s o r e s t r i c t e d b y t h e s e di me n t - wa t e r i nt e r f a c e o f
面上 F e 2 + 循 环 受 硫 酸 盐 还 原 作 用抑 制 , 而 Mn 循 环 则 激 烈 进 行 。 研 究和 认 识 湖 泊水 一 沉 积 物 系统 铁 锰 循 环 的 发 生 机 制 , 对 淡 水 湖 泊
的水质保护和 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 实意义。
【 A b s p e r , b a s e d o n t h e s t u d y o f t h e c y c l i c m i g r a t i o n , h t e o c c u r r e n c e o f F e a n d M n , n a d i n t e r a c t i o n b e t w e e n F e , M n a n d o t h e r
王思梦 , 张晶 , 李硕
( 天津师范大学 , 天津 3 0 0 3 8 7 )
W ANG S i — me n g , ZHANG J i n g , L I S h u o
( T i a n j i n N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T i a n j i n 3 0 0 3 8 7 , C h i n a )
湖泊水—沉积物系统中铁—锰循环研究进展
湖泊水—沉积物系统中铁—锰循环研究进展论文基于当前湖泊水—沉积物系统中Fe、Mn的循环迁移、赋存形态以及与周围其他物质(微量重金属元素、营养盐、有机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通过收集资料和归纳总结已有研究数据发现,湖泊铁一锰循环不仅受氧化还原边界层化学界面的控制,而且受沉积物一水地质界面的制约;溶解态Mn2+和Fe2+在水体的垂直变化是相似的,受溶解氧和H2S浓度的影响;沉积物一水界面上Fe2+循环受硫酸盐还原作用抑制,而Mn2+循环则激烈进行。
研究和认识湖泊水—沉积物系统铁锰循环的发生机制,对淡水湖泊的水质保护和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Abstract】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cyclic migration,the occurrence of Fe and Mn,and interaction between Fe,Mn and other substances (trace heavy metals,nutrients,organic matter),and through the data collection and summary of existing research data we found that Fe and Mn cyclic in lake is not only controlled by boundary layer chemical redox interface,but also restricted by the sediment-water interface of geology. The vertical variation of dissolved Mn2+ and Fe2+ in water is similar,and they are affected by dissolved oxygen and concentration of H2S. The Fe2+ cycle in sediment-water interface was inhibited by sulfate reduction,while the Mn2+ cycle was intense.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and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Fe- Mn cycling in lake water sediment system.标签:氧化还原边界层;沉积物—水界面;湖泊水柱剖面;铁锰循环1 湖泊水柱剖面铁锰循环1.1 水柱剖面铁锰循环湖水中Fe、Mn均呈微粒态;界面水中Fe呈微粒态,Mn则以微粒态为主,尚有部分离子态[1]。
土壤团聚体铁锰结核的三维
土壤团聚体铁锰结核的三维土壤团聚体铁锰结核是指土壤中形成的含有较高铁锰含量的结疤状物质。
它的三维结构对土壤的质地和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具体介绍土壤团聚体铁锰结核的三维结构以及其在土壤中的功能。
一、土壤团聚体铁锰结核的三维结构1. 形态特征:土壤团聚体铁锰结核通常呈现不规则的形状,大小不一。
它们可以是细小颗粒状的结疤,也可以是较大的块状结构。
表面常常具有颗粒状或刺状的突起,形态复杂多样。
2. 组成成分:土壤团聚体铁锰结核主要由铁和锰元素组成。
铁和锰以氧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等形式存在于结核中,具有一定的结晶性质。
此外,结核中还可能含有其他重金属离子、有机物质、矿物颗粒等。
3. 空隙结构:土壤团聚体铁锰结核内部存在复杂的空隙结构。
这些空隙可以是微观孔隙,如微细的气孔、缝隙等;也可以是宏观孔隙,如大块颗粒之间的间隙等。
这些空隙对土壤的保水性和通气性有重要影响。
二、土壤团聚体铁锰结核的功能1. 保持土壤结构稳定:土壤团聚体铁锰结核与其他土壤颗粒之间形成桥接作用,使土壤颗粒之间相互连接起来,从而增加土壤的粘聚性和结构稳定性。
它们可以有效抵抗土壤侵蚀,减少土壤流失。
2. 调节土壤水分:土壤团聚体铁锰结核可以通过其空隙结构吸附和保持水分,并调节土壤中的水分分布。
它们能够提高土壤的水持力和水分供应能力,减少干旱和水涝对植物生长的不利影响。
3. 改良土壤通气性:土壤团聚体铁锰结核内部的空隙结构有利于土壤通气和气体交换,增加土壤的透气性。
这对根系的生长和植物的呼吸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植物的健康生长。
4. 促进土壤肥力:土壤团聚体铁锰结核中的铁和锰元素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和储存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和养分。
它们还能与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发生反应,改善土壤的肥力,为植物提供养分。
综上所述,土壤团聚体铁锰结核具有复杂的三维结构,对土壤质地和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们通过桥接土壤颗粒、调节土壤水分和通气性,以及促进土壤肥力等功能,对土壤的保持和改良起着重要的作用。
海洋铁锰氧化物沉积物中常、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图I-2j{i-Mn02的晶体结构水锰矿)(以7A和3.5AX.射线衍射峰为其衍射特征)(usuieta1.,1989;)。
Cu2+、C02+、Ni2+进入10A.水锰矿结构的隧道壁中的八面体以代替Mn2+、M92+等离子,从而使得隧道壁内的八面体具有比原来高的晶体场稳定能并在[Mn06]A面体层间形成短的配位键,大大加强了10A.水锰矿结构的稳定性,在空气中其结构保持不变(MellinandLei,1993;Martin-Barajasetal.,1991;Shenetal.,1993),10A.水锰矿中的Mn2+的存在显示了结构中其他的过渡金属离子的不饱和。
固相Ma-i4+被还原生成的Mn2+可再被氧化成Mn4+,从而和其他Mn4+以及02‘形成配位八面体[Mn06],继而和1Ⅵ1n2+及其他海水离子如Na+等形成10A.水锰矿的结构。
这种微氧化带和微还原带的不断转化促成10A.水锰矿的不断生成,并使成岩型结核生长。
钡镁锰矿和高温水热以及成岩型成因的10A-水锰矿具有相同的层间力(Usuicta1.,1989;MellinandLei,1993)。
Bums(1983)概括了陆生lOA.水锰矿和海洋成因的10A.水锰矿的隧道结构后认为海洋成因的10A-水锰矿与钡镁锰矿是相同的。
Lei(1996)也提出海洋成因和合成的lOA.水锰矿与陆生的钡镁锰矿具有相同的隧道结构。
因此,水热成因的lOA.水锰矿、成岩成因的lOA.水锰矿和钡镁锰矿具有等同的结构,可以用同一个模型来表示。
1.1.3.2水羟锰矿(6-Mn0:)和钠水锰矿1.1.3.2.1水羟锰矿和钠水锰矿的形态图2-l成岩型结核样品照片(A:ET0302;B和C为ET0303内部和外貌,从内向外可以分为4层并分别取样依次为ET0303.i、ET0303.2、ET0303-3、ET0303-4)ET0303,灰黑色,表面粗糙,呈草莓状,表面粘附有褐黄色粘土。
云南阳宗海沉积物-水界面铁、锰、硫的循环特征
云南阳宗海沉积物-水界面铁、锰、硫的循环特征罗莎莎;万国江;黄荣贵【期刊名称】《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年(卷),期】2003(016)005【摘要】阳宗海是一季节性含氧湖泊,是云南宜良的水源地.对阳宗海沉积物中铁、锰、硫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说明阳宗海沉积物早期成岩过程中铁、锰的循环受到氧化还原边界层和沉积物-水界面的双重控制.湖泊中铁、锰围绕着沉积物-水界面形成循环.有机质降解是这一过程的主要驱动力.在水体含氧性较好时,铁、锰循环导致沉积物表层铁、锰的富集;在水体含氧性较差时,铁、锰由沉积物大量释放进入上覆水体中,从而导致水体浓度增大.锰的氧化还原循环比铁激烈,铁的循环还受到硫酸盐还原的制约.锰指标不能指示沉积物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而输入沉积物中的铁绝大部分都保存于沉积物中,所以铁指标可以很好地来指示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环境,具有良好的示踪价值.【总页数】3页(P75-77)【作者】罗莎莎;万国江;黄荣贵【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与热水资源研究发展中心,北京,100037;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02;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02;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41【相关文献】1.云南洱海沉积物--水界面铁、锰的分布和迁移特征 [J], 罗莎莎;万国江;黄荣贵2.云南洱海沉积物--水界面铁、锰的分布和迁移特征 [J], 罗莎莎;万国江;黄荣贵3.云贵高原湖泊沉积物——水界面铁,锰,硫体系的研究进展 [J], 罗莎莎;万国江4.湖泊沉积物—水界面铁—锰循环研究新进展 [J], 万国江;陈振楼5.云南阳宗海砷污染治理后水体和沉积物中砷的赋存特征 [J], 邓春暖;徐丽琼;李宏溪;张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一沉积物中铁、锰的形态分析
前言
为了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自净规律、致毒作用机理以及最后归趋等环境化学行为,不仅要了解污染物的数量,而且还要研究其存在的化学形态,因为不同的化学形态具有不同的化学行为、环境效应和生态效应。
例如,对水中溶解态金属来说,甲基汞离子的毒性大于二价无机汞离子;游离铜离子的毒性大于铜的络离子;六价铬的毒性大于三价格;而五价砷的毒性则小于三价砷。
对于沉积物中的结合态金属来说,交换态金属离子的毒性大于与有机质结合的金属及结合于原生矿物中的金属等。
因此,在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等化学行为和生物效应时,不但要指出污染物的总量,同时必须指明它的化学形态及不同化学形态之间相互转化过程。
影响化学形态变化的因素很多,包括水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其他化学物种、水生生物、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土壤、岩石、沉积物、固体悬浮颗粒物质的表面性质等,因此化学形态变化过程的研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
化学形态变化过程的研究可借助于各种能确定化学形态存在的方法,包括各种已有的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来进行;当考虑生物代谢作用时,还要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当研究化学形态变化的环境效应、健康效应或生态效应时,还要采用毒理学方法或生态毒理学方法。
此外,还可以通过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计算,或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相应的模型计算等方法进行模拟。
还可将这些方法适当组合来进行研究。
沉积物是从水体中沉降下来的固体物质,其中所含的金属化合物,一般认为它们是难溶化合物,由于沉积物的吸附水带来的可溶性盐类的量应是极少的。
除一部分来源于矿物质风化的碎屑产物外,相当一部分是在水体中由溶解态金属通过吸附、沉淀、共沉淀及生物作用转变而来的。
对铁、锰来说,简单的难溶化合物形态主要有:氢氧化物、氧化物、碳酸盐、硫化物、磷酸盐、各种难溶有机螯合物以及金属单质等。
沉积物中不同形态金属含量的分配比与沉积物的颗粒组成及各种金属离子自身的性质有关,更与水环境的污染程度有关。
形态分析是根据所用的溶剂体系,把物质存在的极其复杂的化学形态,以其溶解度或稳定性的差异区分为几种不同类型的化学形态加以表征。
通过对沉积物中污染物的化学形态分析,能够取得它们在环境中化学行为的有价值的信息。
污染物在底质中的沉积,既可能是它们在环境中的归宿,也可以是产生二次污染的污染源,这一切就取决于它们存在的化学形态的稳定性。
一实验目的
1. 明确环境污染物化学形态分析的环境化学意义。
2. 了解并掌握用化学提取法进行沉积物中铁、锰化学形态分析的方法。
3. 掌握原子吸收测定金属元素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实验中选择钢铁厂最具特征铁和锰两个元素,用HF–HNO3–HClO4消煮沉积物制备的待测液,直接用乙炔–空气火焰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测定溶液中的Fe和Mn。
但待测液中的Al、P和高含量的Ti,对测铁有干扰,可加入
1000 mg/L锶(以氯化锶形式加入)消除干扰。
对Mn的最灵敏线的波长是279.5 nm,对Fe的最灵敏线的波长是248.3 nm,测定下限可达0.01 mg/L,最佳测定范围为2 mg/L ~20 mg/L。
同时,对铁和锰在沉积物样品中存在的化学形态进行分析。
实验采用选择性溶剂以及通过控制不同的pH值,对沉积物中存在的各种化学形态的铁和锰进行连续的提取,分离出各种溶剂的提取液,再用AAS分别测定其中的铁和锰的含量。
三仪器试剂
1. 仪器
(1)聚四氟乙烯坩埚
(2)容量瓶:25 mL、100 mL
(3)恒温调速振荡器:江苏产HZ–9211K型恒温调速振荡器
(4)离心机:北京产CD5–A型离心机
(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 AA665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6)砂浴
2. 试剂
(1)乙酸铵溶液(1.0 mol/L,pH = 7.0):称取77 g乙酸铵溶于水,转入1 L 容量瓶中定容。
(2)乙酸钠–乙酸溶液(pH = 5.0):称取27.216 g乙酸钠(NaC2H3O2·3H2O)溶于水,转入1 L容量瓶中定容,配制为0.2 mol/L乙酸钠溶液。
移取11.5 mL
乙酸于1 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配制为0.2 mol/L乙酸溶液。
取0.2 mol/L乙酸钠溶液141 mL、0.2 mol/L乙酸溶液液59 mL,将两种溶液混合即可。
(3)EDTA溶液(0.05 mol/L,pH = 4.8):称取18.6 g EDTA二钠盐
(Na2H2C10H12O8N2·2H2O)溶于水,转入1 L容量瓶中定容。
(4)盐酸溶液(0.1 mol/L):取8.5 mL盐酸,加水至1L。
(5)含3% 过氧化氢的2.5% 乙酸溶液(pH = 2.6):将23.9 mL乙酸、100 mL 双氧水(含量为30%)溶于1 L蒸馏水。
(6)抗坏血酸溶液(0.1 mol/L,pH = 2.4):称取抗坏血酸(C6H8O6)17.613 g溶于水,转入1 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
(7)HF:分析纯
(8)HNO3:分析纯
(9)HClO4:分析纯
(10) Fe标准溶液:称取0.1000 g光谱纯铁丝,溶于20 mL盐酸溶液[c(HCl)= 0.6 mol/L]中,必要时加热使之溶解,移入1 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
此为标准储备液[ρ(Fe)= 100 mg/L]。
用蒸馏水准确稀释为ρ(Fe)= 10 mg/L标准溶液。
(11)Mn标准溶液:称取0.2479 g无水硫酸锰(将MnSO4·7H2O于150℃烘干,移入高温电炉中于400℃灼烧6 h,置于干燥器中冷却备用)溶于水中,加1 mL浓硫酸,用水定容至1 L,此溶液为锰标准储备液[ρ(Mn)= 100 mg/L]。
用水准确稀释至10倍,成为ρ(Mn)= 10 mg/L锰标准溶液。
四实验步骤
1. 沉积物中铁和锰含量的测定
(1)绘制标准曲线
分别移取5.00、10.00、15.00、20.00、25.00 mL 10 mg/L的Fe(或Mn)标准溶液于25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配制成2~10 mg/L铁或锰的标准系列溶液。
用AAS法,在波长248.3 nm或279.5 nm处,分别测定吸收值,绘制铁和锰的标准曲线。
(2)沉积物样品的预处理
称取研磨通过0.149 mm尼龙筛的均匀沉积物试样0.1000 g于30 mL聚四氟乙烯坩埚,用二次去离子水湿润样品,然后加入10 mL HF和1 mL浓硫酸,在电热板上消煮蒸发至近干时,取下坩埚。
冷却后,加入2 mL HClO4,继续消煮到不再冒白烟,坩埚内残渣呈均匀的浅色(若呈凹凸状为消煮不完全)。
取下坩埚,加入1:1 HNO3 1 mL,加热溶解残渣,至溶液完全澄清后(若溶液仍然混浊,说明样品消煮不完全,需加HF继续消煮)转移到25 mL容量瓶中,定容摇匀,立即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小瓶中备用。
2. 沉积物中铁和锰的化学形态分析
采用选择性溶剂和控制不同的pH值,根据介质酸度和溶出能力,按表6.所示提取剂体系依次对沉积物作连续提取,分离出各种提取剂的提取液,用容量瓶定容后,再用原子吸收光度法分别测定其中的铁和锰。
准确称取0.5 g沉积物样品于50 mL离心管中,加入50 mL提取剂,在振荡器上振荡30min,取下,在离心机上作离心分离,然后将清液移入100 mL容量瓶中,离心管中残留物用少量水洗涤数次,再作离心分离,合并清液于容量瓶中,定容后供测定用。
离心管中沉淀用下一种提取剂按照上述步进行提取,合并提取所得清液于容量瓶中,定容后供测定用。
五数据处理
沉积物中铁和锰的含量由下式求得:
式中:ω——样品中Fe或Mn的质量分数,mg/kg;
ρ——由标准曲线查得Fe或Mn的浓度,mg/L;
V——样品溶液的总体积,mL;
m——沉积物样品的质量,g。
六思考题
1. 根据对沉积物中铁和锰连续提取测定的结果,铁和锰在沉积物中的化学形态分布有何特点?解释所得的结论。
2. 用连续提取方法作形态分析,为什么提取剂的顺序安排很重要?
七注意事项
1. 消煮液的酸必须按顺序加入,三种酸不可同时加入消煮,温度也不可过高,否则HF挥发过快,土壤消煮不完全。
2. 消煮液用量因土而异,富含铁、铝的红壤及转红壤,HF用量要大并增加消煮次数,否则硅铝酸盐分解不完全,导致结果偏低。
3. 消煮后期加入高氯酸赶走氢氟酸时,内容物不可烧得过干。
要使内容物处于强氧化环境中,并有氯离子存在,有助于金属的溶解,否则有些内容物不能溶解在硝酸溶液中,使结果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