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难-现象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题及对策分析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题及对策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随着社会变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愈显凸显。
本文将从当前就业形势出发,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难题的现状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就业岗位供需不平衡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传统行业的需求减少,而新兴行业的需求增加,导致就业岗位供需不平衡。
尤其是一些传统专业的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困难。
2. 就业能力不足许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只注重学术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就业能力的培养。
一旦毕业后面临职场,就会发现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不足。
3. 求职渠道受限当前,虽然社会上存在许多招聘渠道,但是很多就业信息被掌握在一些中介机构手中,对许多大学生来说,求职渠道受到了限制。
4. 就业观念不合理许多大学生对就业有着过高的期望值,希望能够找到高薪、高福利的工作。
而实际上,这样的工作对于大学生来说并不容易获得。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题比较严峻,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1. 加强就业指导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他们了解当前就业市场的需求和趋势,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
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2.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当前一些院校和专业的招生规模过大,导致学生就业难。
应该根据社会需求情况,调整教育资源的配置,避免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
3. 拓宽就业渠道拓宽就业渠道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建立更多的校企合作基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各种就业信息和岗位。
政府也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大学生应该审时度势,调整就业观念,不要过分追求高薪高福利的工作,而是应该根据自身的专业和兴趣,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社会也应该加大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引导和宣传力度。
三、结语大学生就业难题是当前社会的一个严峻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校、家庭、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浅析大学生难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应对
浅析大学生难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应对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不佳的情况下,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更加凸显。
那么,大学生为什么难以就业?现在又应该如何应对这一现状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及应对方法。
一、现状分析1. 就业市场需求不足当前,国内就业市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许多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了较大影响,导致了对人才的需求减少。
尤其是一些传统产业,就业机会更加有限,而创新型产业或者服务型行业的就业需求虽有所增加,但仍无法完全弥补整体就业市场的不足。
2. 就业压力持续增大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而就业机会却没有相应增长,导致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持续增大。
尤其是一些211、985高校的毕业生,在面对激烈的竞争时更加感到压力重重,有的甚至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
3. 就业能力不足一些大学生在校期间只注重理论学习,而忽略了实践和技能的培养,导致了就业能力的不足。
在当前对专业技能、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就业市场中,这些“书呆子”显然不具备竞争力。
4. 求职心态不正一些大学生对就业的心态不正,总是期望着能够找到一份高薪、稳定、轻松的工作,却不愿意从基层做起,也不愿意接受一些挑战性较大的工作,导致了就业的困难。
二、应对方法1. 提高自身素质在面临就业困难时,大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质,包括技能、专业知识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这样才能够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2. 多渠道求职大学生要意识到,在当前就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仅仅依靠传统的求职途径是远远不够的。
大学生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寻找工作,包括就业网站、校园招聘会、社会实习等多种途径,才能够更好地找到工作机会。
3. 努力拓展人脉关系在当前的就业市场中,人脉关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大学生应该多参加社交活动,多结交朋友,不断拓展自己的人脉圈,这样才能够更容易地找到职业机会。
4. 调整就业心态大学生要转变自己对就业的心态,要理性对待就业市场的现状,要有迎接挑战的心理准备,愿意接受一些基层和挑战性较大的工作,做好从零基础做起的准备。
浅析大学生难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应对
浅析大学生难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应对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难题日益突出,成为了社会热点话题。
那么,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是怎样的,又该如何应对呢?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1. 就业难度加大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竞争压力也日益加大。
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都在不断增加,而与此同时求职岗位的增长率却远远跟不上,这导致了就业难度的加大。
2. 就业结构不合理当前,许多大学生只愿意从事一线城市、外企、国企和知名企业,并对薪资待遇有过高要求,这导致了就业结构的不合理和就业岗位的空缺。
3. 就业信息不对称大学生对于就业市场的了解有限,很多时候就业信息不对称。
许多毕业生对于自己的专业对口岗位和行业信息了解不够,导致了就业不顺利。
4. 就业观念偏差部分大学生狭隘的就业观念,认为只有上大城市、从事高薪工作才能算得上是成功,而忽视了一些基层岗位和中小企业的其他就业机会。
5. 就业压力较大大学生毕业后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就业难题,还有社会竞争、生活压力等众多问题,这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较大。
1. 增强就业竞争力为了应对就业竞争的加大,大学生应该通过提高专业技能、增加实习经验、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来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2. 改变就业观念大学生应该改变狭隘的就业观念,不必非要去一线城市及外企等,应该积极面对基层岗位和中小企业的就业机会。
3. 提高自身素质在就业过程中,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提高职业素养。
4. 学会择业在就业选择上大学生要理性对待,不断提升个人能力与品质,学会择业,做到仔细选择和考虑。
5. 加强就业指导学校、社会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提供更多的就业咨询和指导,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7. 加强就业信息发布政府及学校要定期更新就业信息,提供最新的就业机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择业参考。
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严峻,但是只要大家有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改善就业结构,加强就业信息发布,就能够有效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
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前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进入社会,成为就业市场的一员。
然而,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也随之出现。
那么,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是什么呢?又有哪些对策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本文将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成因分析1.经济形势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下降,就业市场形势不容乐观。
许多企业因为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所以不愿意扩大规模,招收新的员工。
而且,随着经济不景气的趋势,许多企业都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压力,所以就业岗位的总数相对较少,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就愈加严重了。
2.行业结构我国经济结构的发展还不够均衡,一些传统行业的发展出现了瓶颈,就业机会受到了挤压。
而一些新兴领域如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相对于传统行业的需求量较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空间更加有限。
3.学校教育大学的教育目标不够明确,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不一致。
大学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企业更倾向于具备实践经验和操作能力的人才。
这也导致了一些大学毕业生在求职市场中出现了不适应和矛盾。
4.就业观念一些大学生对于就业的观念存在误区,认为只有大城市、大型企业才是好工作、好待遇。
而实际上,农村地区、中小企业等地方的就业机会也很多,但是这些机会往往被忽视,就业范围受到约束。
二、解决对策1.提高教育质量大学应该重视职业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养,使毕业生更加适合市场需求。
并且,大学要及时调整教育目标,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在学科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
2.结合就业市场需求大学应该与企业和行业协会建立联系,了解企业所需的人才标准,针对性开设一些课程,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3.拓展就业渠道政府、企业、高校等各方应共同拓展就业渠道,包括创业、公益性工作、社区服务等,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4.改变就业观念大学应该加强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充分了解市场需求、适时调整择业方向。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浅析及对策探讨(含5篇)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浅析及对策探讨(含5篇)第一篇: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浅析及对策探讨题目: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浅析及对策探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有效地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已成为社会、学校、学生及家庭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探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既有宏观方面就业环境的影响,也有高等教育结构以及毕业生个人和用人单位等多方面的原因。
1.高校毕业生的增加速度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不相适应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是由毕业生的供给与市场的需求决定的,并与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及产业升级的速度紧密相关。
高校毕业生的增加速度,远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
尽管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大众化,但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所宣扬的多为高等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能动作用,诸如扩大内需、缓解社会就业矛盾,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教育要求等等,很少触及到大众化与大学生就业之间的互动关系,以致社会、学校和个体均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准备不足。
2.社会对劳动力需求速度与社会劳动力增长速度不相适应作为就业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毕业生市场,无疑受到所处社会经济结构和劳动力供需关系的影响。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主要采取一种增长优先的发展战略,致使新增的众多企业和经济项目对劳动力的吸纳需求相对下降,造成了“高增长、高投资、低就业”现象。
1980~1989年,1991~1995年和1996~2000年,中国GDP平均增长率分别为9.3 %、12 %和 8.3 % ,就业增长率分别为 310 %、1.2 %和 0.9 % ,就业增长弹性系数分别为0.332、0.1和0.1,呈不断下降的趋势。
与此同时,我国社会所需就业的劳动力却迅速增加。
“十五” 期间,每年城镇平均新增劳动力 290 万人,加上现有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等,每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人员达 2 200 多万,按GDP 每年增长 7%~8% ,每年新增就业岗位 700万到 800 万,年度就业岗位缺口为1400-1500万人,再加上农村还有1.5亿的富余劳动力,整体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尖锐。
浅谈大学生“就业难”与对策
浅谈大学生“就业难”与对策引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很多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即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本文将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
一、就业难的原因1.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高等教育资源的普及使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但就业岗位数量没有相应增加,导致供需不平衡。
另一方面,一些传统行业遇到困境,但新兴行业却缺少人才,造成了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
2.大学生能力匹配问题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与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要求存在不匹配的问题。
一方面,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市场需求不符,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更加注重应聘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和综合能力,但大学生在就业前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导致应聘者与用人单位的期望不一致。
3.就业观念偏差现代大学生普遍存在“铁饭碗”观念,即只关注待遇和稳定性,而忽视了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的价值。
这种观念导致大学生对工作的选择显得过于保守,只追求热门专业或稳定职位,而忽略了一些潜力行业和个人兴趣所在。
二、对策与建议1.提高专业技能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大学生在求学期间,应主动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积极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素质素养。
可以通过参加实习、社会实践、科研项目等方式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并通过研究相关岗位的招聘信息,了解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具体要求,从而优化自身的能力结构,提高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
2.加强实践锻炼,提升综合能力提升综合能力是应对就业难的重要策略之一。
大学生在校期间应注重实践锻炼,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社团组织、志愿者服务、创新创业项目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3.调整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念,不仅注重待遇和稳定性,还要关注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的价值。
浅析大学生难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应对
浅析大学生难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应对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之一。
许多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后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甚至有一些人面临着长期失业的困境。
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教育结构问题、社会经济环境问题以及个人素质问题等。
面对这一现状,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并探讨应对之策。
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主要是由于教育结构问题。
当前,我国的教育体系多元化发展,但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问题仍然存在。
许多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并不受欢迎,主要原因是他们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一些文科生在就业市场上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而一些专业性强的工科生则面临着就业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
这种教育结构的问题,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社会经济环境问题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放缓,社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市场就业需求不足,使得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
特别是一些优质工作岗位供不应求,导致了毕业生竞争压力的加大。
再加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的转移就业使得城市就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加突出。
个人素质问题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今的大学生普遍缺乏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这些都是现代社会所追求的优秀素质。
所以,一些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难以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最终导致就业难。
面对这样的现状,应该如何应对呢?学校应该调整教育结构,强化专业教育与就业市场需求的衔接,培养学生掌握实用技能和创新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社会应该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支持力度,增加就业岗位供给,优化就业环境,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个人也应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不断提高个人竞争力,为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确实存在,但这并不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当前,社会各界都在积极探讨并努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信在各方共同的努力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可以逐渐得到解决的。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大学生的数量也与日俱增。
与此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数百万大学生面临就业的压力,而就业率却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
那么,为什么大学生会面临如此严重的就业难题?又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改善这一现状呢?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 教育体制的问题要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就必须从教育体制方面下手。
当前的教育体制以及教育教学手段,与社会需求和实际就业形势存在较大脱节。
传统的教育制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却相对不足。
这使得很多大学生在面临实际求职时,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
2. 就业观念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还在于个人就业观念的问题。
许多大学生对就业的准备和规划往往不够充分和成熟,他们过于理想化,并不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市场需求,也缺乏在职场中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素养。
3. 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也变得愈发紧密。
许多行业和领域都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实际能力,而新毕业的大学生在这些方面往往处于劣势地位。
二、改进措施1. 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实践能力培养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这一现状。
教育部门需要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场需求。
2. 完善职业规划教育,促进就业观念转变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或组织就业指导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各行各业的就业形势、薪资待遇以及个人职业发展方向,促使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就业观念和职业规划,从而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就业挑战。
3. 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增加就业经验政府和企业也应该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就业经验和机会。
浅析大学生难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应对
浅析大学生难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应对大学生难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大学生难就业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现状和应对两个方面进行浅析。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供求结构不匹配和就业岗位稀缺。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学生人数剧增,而相应的就业岗位数量并未跟上。
尤其是高技能、高薪资的岗位供应相对紧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量大学生挤占了一些低技能、低薪资的就业市场,导致他们无法发挥专业技能和才能。
一些地区和行业的经济发展不均衡也使得大学生就业面临困难。
有些地方由于经济不景气或者区域发展落后,就业机会有限,大学生只能选择外出或转行就业。
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实习实训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就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政府应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支持。
鼓励大学生到中西部地区、农村和基层单位就业,通过政策引导和经济扶持,吸引更多大学生到这些地方就业。
也要加强对创业者的支持,为大学生提供创业资金、政策扶持等帮助。
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就业岗位的增加,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大学生难就业问题在当前社会中依然存在,但可以通过学校和政府的努力来应对。
学校应提供更好的职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政府应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支持力度,并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大学生难就业问题,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谈谈你对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看法(精选5篇)
谈谈你对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看法(精选5篇)第一篇:谈谈你对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看法谈谈你对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看法首先,我认为大学生需提高自身的能力,“考试能抄就抄,抄不到就补考,补考不过还有重修,大不了就是交钱……”我曾经在网上看到网友这样说,很多大学生素质低,学生目标不明确、混日子、谈恋爱……却很少想过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这样的大学生在职场上不可能有竞争力。
大学生就业难,很大程度上和高校扩招有关,自从扩招以后,大量生源涌入高校,可以说水平是参差不齐的。
我想优秀的毕业生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应该是不难的。
第二,我认为在高校扩招的同时,有些高校忘记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这就造成了学生的书本知识和初中相脱离。
学生只有书本知识,动手能力却不强、在社会上缺乏竞争力。
另外有些学生眼高手低,总想找一个非常好的职业,对自己的毕业远景高估,不能脚踏实地地干工作,于是就处在待业状态。
第三,大学生就业中存在很多不公平竞争。
例如,一个单位就写到“本单位招办公室工作人员一名,要求男性,身高1.75米以上”。
这样的岗位和身高、性别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很多大学生反映,在求职过程中或多或少受到过性别、年龄、形体相貌、地域等方面的歧视。
一些人情招聘和灰色招聘也屡见不鲜。
可见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一个多方面的综合问题、也是一个大问题,关系到我们的将来和祖国的未来,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要从现在就开始脚踏实地地学生科学文化知识,为自己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难看法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看法近些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热点,对于刚进入大学的我对此也开始关注。
从表象上看,当前大学生似乎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扩招后大学生已经太多了。
但从实际的横向对照中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来看,我国的人力资源总量,尤其是大学生的数量还是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的。
那么,在高素质人力资源这么稀缺的背景下,为什么还会出现大量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呢?那么在我深入了解之后总结了以下几点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一是大学生抛不下“精英情结”。
浅析大学生难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应对
浅析大学生难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应对大学生难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大学生已经成为就业市场中的重要一员。
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就业问题却依然严峻。
本文将从现状分析和应对措施两方面来深入浅出地探讨大学生难就业问题。
一、现状分析1. 就业压力日益增大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不断推进,大学生人数大幅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逐渐加大。
据统计,每年高校毕业生总数都在不断攀升,而全国的就业岗位并没有相应增长,导致了就业市场供需失衡的现象,大学生就业难度变大。
2. 就业能力不足有调查显示,大部分企业招聘时更倾向于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而非学历,而在校期间,大学生更多地关注的是知识的学习和获取,而在实际应用方面则相对较弱,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3. 就业市场需求变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革,就业市场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很多传统行业的岗位逐渐减少,而新兴行业的需求却在逐渐增加,这也为大学生就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4. 就业观念不合理部分大学生对于就业观念存在一定的误区,希望能找到一份高薪、好待遇的工作,而对于一些基础岗位瞧不起、不屑于从事,这也增加了大学生就业难度。
二、应对措施1. 提高就业能力高校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多开设相关的实践性课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自身也应该增加课外实践经验,积极参加各种实习实训活动,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2. 发挥学校资源学校作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场所,应该积极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组织相关的职业规划指导、招聘会、就业指导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向就业市场。
3. 调整专业结构学校应该调整专业结构,根据社会产业和市场需求,开设一些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兴专业,培养更多与时俱进的人才,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
4. 改变就业观念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来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就业观念,不要对一些基础岗位有所偏见,重视岗位的实际价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浅析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浅析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国贸学院 081国商0 包玉刚 200829044浅析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剧增,每年有数百万大学毕业生涌向社会寻求职业。
加之2008 年全球金融风暴的波及和影响还未消除,这对原本就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2010 届大学毕业生就更是雪上加霜。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如果说今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明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
学生就业已逐渐成为世界性难题。
1、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1.1 劳动者数量供过于求。
首先,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2010 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规模将达630 余万人,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其次,庞大的下岗职工再就业群体也在寻求就业机会;另外,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向城市靠拢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的就业也带来了很大压力。
这三个方面的影响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1.2、高校教育方面的原因。
1.2.1 学校教育与社会脱节。
在专业结构上,所设课程内容陈旧,偏重理论方法,缺乏实践性,许多学生学了也不知道怎么应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国目前教育体制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还是培养科研型人才,评价学生主要还是分数,不重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许多课程学了之后,考试完就忘了,学生学到的实用的东西太少,学生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不一致,从大学里出来的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造成社会上存在一些专科技校的学生很好找工作,而很多本科生却找不到工作的现象。
1.2.2 高校的就业指导力度不够。
一些高校只是口头上重视就业指导,就业指导机构只是挂靠在学生管理部门,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单调,有的只是毕业班才开设就业指导课,有的学校甚至还没有开设。
缺乏对学生在求职方法、技巧、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等方面的指导。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题及对策分析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题及对策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变化,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困难。
此前大学生毕业以后就业非常容易,但是现在大学毕业生却越来越难找到满意的工作。
这其中涉及到了许多方面的原因。
下面将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题及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难题1. 就业岗位不足随着高校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而大学毕业生成长远多地区工作岗位不足。
这就使得大学生就业面临了一定的压力。
2. 毕业生技能不符合市场需求许多毕业生在校期间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不符合市场的需求,导致他们在找工作时面临着技能储备不足的问题。
3. 恶性竞争许多就业岗位竞争激烈,在求职的过程中,大学生面临着同行竞争的问题,增加了就业的难度。
4. 择业期望值过高许多大学生不愿意从事基层工作,而希望从事高薪、高职位的工作,但是这种期望值与市场需求和自身情况不符合,导致就业难题。
二、对策分析1. 改变就业观念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不要一味地追求高薪高职位的工作,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应该改变观念,尽量适应市场需求。
2. 提高就业竞争力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多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和社会实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加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3. 积极寻找就业机会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积极寻找就业机会,注意校园内外的就业信息,多参加招聘会等活动,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
4. 合理规划职业发展大学生应该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不要一味盲目地冲向高薪高职位,而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并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
5. 政府部门加大支持力度政府部门应该更多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出台更多的政策措施,加大就业援助和支持力度,帮助大学生尽快就业。
6. 加强高校就业指导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最新动态和需求,提供更多的实用就业信息和帮助。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题确实存在,但是只要大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就业竞争力,积极寻找就业机会,并且政府和高校加大就业援助和支持力度,相信大学生就业问题会有所改善。
浅谈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困境
浅谈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困境1. 前言“就业难”已成为我国高校毕业生普遍关注的话题。
尽管政府出台了多项就业政策并采取了多种措施,但依然难以解决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局面。
本文将从多方面探讨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困境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2. “就业难”背景“就业难”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的愈发困难的问题。
根据数据显示,自2016年以来,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一直相对严峻,截至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从827万人增长到了9,090万人,目前,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仅为约65%。
3. 原因分析3.1 高校培养方向存在问题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有许多专业方向并没有很好地符合社会的需求。
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许多高校专业设置的过于理论化,对于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过于缺乏,导致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不能够满足企业对于实际项目实施的要求,因此不能够胜任科技领域的发展。
3.2 行业结构不够优化我国的行业结构比较单一,许多行业在发展时都面临着人才流失问题。
许多人才流入全国大中城市,导致一些小城市和中小企业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
此外,本地人才在一些小城市的市场上缺乏稳定性,导致许多人才逐渐离开小城市,去往大城市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3.3 招聘方式不够公平现在的招聘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但是很多高校毕业生却无法得到准确的招聘信息和职业指导。
此外,一些企业招聘时会给予一些所谓的“特别考虑”,很多优秀的毕业生因没有“钩”而很难获得一个工作机会。
这种不公平的招聘方式给许多毕业生带来了无法承受的心理压力和生活困境。
4. 解决方法4.1 推进高校教育改革高校应该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把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出更加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此外,应该增长跨学科和生涯规划的教学方向,培养出多元化人才。
4.2 优化行业结构政府应该促进我国的多元化发展,逐渐淘汰不符合现实发展的产业,减少人才流失,让更多的毕业生能够在他们的本地成长,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浅析大学生难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应对
浅析大学生难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应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题成为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面对就业形势的严峻,大学生们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现状、原因以及应对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提供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我们来看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但就业机会并没有相应增加。
据统计,每年大约有1000万大学生毕业,而只有不到一半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
即使有些大学毕业生找到了工作,但工资待遇普遍较低,难以满足生活水平的需求。
许多大学生被迫接受低收入的兼职工作,甚至面临长期失业的风险。
那么,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供求失衡是一个主要原因。
虽然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但就业机会却相对有限。
一方面,一些传统产业面临技术升级和人力成本压力,减少了对大学生的需求;新兴产业和高技能岗位的需求并未得到满足。
就业观念的单一也是制约大学生就业的原因之一。
大部分学生仍然偏爱稳定的公务员或者上市公司的工作,而对创业或者小微企业缺乏兴趣和了解。
大学生自身素质和能力不足也是限制就业的重要因素。
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需要加强职业教育。
大学应该重新审视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设实践性课程和实习机会,让学生获得更多真实的工作经验。
要加强就业信息的传递和对接。
学校可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了解市场动态和用人需求,及时传递就业信息。
也可以引入就业指导和辅导机构,帮助学生规划职业发展和就业方向。
需要改变学生的就业观念。
学校和家庭需要教育学生不仅仅追求稳定的工作,还要培养学生创业和自主创新的意识,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创新和创业。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产生是由多种原因所致,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学校、家庭和政府都有责任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就业。
大学生自身也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增强竞争力,积极应对就业挑战,为自己的职业发展铺路。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与原因探析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与原因探析大学毕业是许多人年少时憧憬的一件事,但随着社会压力不断增加,就业难成为了许多人毕业后所面临的一个难题。
据统计,目前社会上的大学生就业率低于80%,有的甚至更低。
那么,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是怎样的,其原因又是什么呢?一、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1、就业难度大现如今,就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大学毕业生要面对的是越来越难以进入他们想要的行业、越来越少的招聘数量和越来越低的薪资水平。
此外,许多企业对于应届毕业生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他们希望看到的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且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2、求职压力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市场的趋势越来越苛刻,从面试过程到个人简历审核等,大学毕业生的求职压力不断增加。
尤其是对于那些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是相当困难的。
3、薪资水平低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上的许多行业的工资都比较低。
据调查发现,普通大学毕业生从事的职业平均薪资仅有2000-3000元之间,而对于技术性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拥有对应技能的岗位也非常少,工资相对较低。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1、就业市场短缺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了大学,导致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快速增长。
而就业市场的增长却没有跟上这个步伐。
这种情况在一些二三线城市更加明显,很多公司并不会选择大学毕业生,而是更愿意选择有工作经验的人。
2、教育质量问题在现实中,很多大学生因为学校教育的落后,导致在就业市场上缺少竞争力,也无法给雇主带来想要的贡献。
这种教育质量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许多人。
3、就业观念不清在现实中,许多大学毕业生是因为对自己的专业没有清晰的认识,从而不知道自己想从事什么行业。
由此,他们很难提前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规划,在毕业后迅速跻身到就业市场的优胜者之列。
4、特定就业专业缺乏对于某些行业来说,特定的职业几乎是没有雇主的需求的。
例如,传统的文艺类、实验类、历史类等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往往会遇到较大的就业困难。
浅析大学生难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应对
浅析大学生难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应对1. 引言1.1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压力也在逐渐增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学生毕业进入职场,但是很多人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
一方面是因为市场需求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帮助大学生顺利地实现就业目标。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就业形势持续稳定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找到可持续解决之道。
2. 正文2.1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探讨。
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经济增长放缓导致企业招聘需求减少,就业市场供需矛盾加剧。
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攀升,形成了激烈竞争。
部分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导致毕业后找工作困难。
部分企业对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担忧,导致招聘难度增加。
一些大学生缺乏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仅凭学历和学历来应聘工作,导致就业难度增加。
一些行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发展迅速,导致部分专业人才供过于求,造成了就业困难。
地区发展不平衡也会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机会,一些发达地区和一线城市的招聘机会更多,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就业机会有限。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学生、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来加以解决。
只有找准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帮助更多的大学生顺利就业。
2.2 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有以下几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需要面对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寻找到符合自己专业和兴趣的理想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随着人才需求的变化,大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可能无法完全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
浅析大学生难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应对
浅析大学生难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应对当今社会,大学生难就业问题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现实问题,面对的压力和困境备受关注。
对此,我们要深刻反思和思考,找出问题根源,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
目前,大学生难就业的现状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
首先,劳动力供需不匹配。
如今,高校扩招造成的大学生人数增多,而各行业用工需求并未增加,导致供需不匹配。
人力资源市场信息不对称,使得大学生就业难度增加。
其次,教育与产业不匹配。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专业与就业需求之间的差距日益加大,职业教育不够重视,加之教育方式与就业需求的矛盾,使得大学生难以与市场需求相匹配,导致毕业生“应聘难”。
第三,就业招聘过于重视理论知识和文凭,缺少实践经验和技能。
由于大学生刚刚步入社会工作,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透彻的理解,招聘单位很难放心地接纳这样的大学生,从而形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
针对大学生难就业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政府与社会应着力发展适合于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机会。
政府可以通过倡导创业文化,引导用人单位减轻招聘标准,降低企业创业成本以及不同省份之间的产业转移等多种方式进一步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其次,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力度。
应该针对各个行业要求进行职业素养和技能训练,提高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
第三,大学生应该主动调整就业杠杆,多选择符合自身能力和兴趣的行业和企业,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最后,招聘单位应改变传统的就业积极性,重视招聘人才的实际实践能力,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同时尤其要着眼于校企合作,为学生实习和实践提供平台。
总之,大学生难就业已成为现实问题,并需要相关部门、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关注与支持。
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培养出更多的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方的精心策划和计划。
只有通过不断努力与进步,才能为大学生的就业前景带来更多可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难”现象
随着近几年我国高校扩招幅度提高,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
”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已经成为学校、家长及学生关注的话题,并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之一。
本文主要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现象进行调查分析及研究。
标签:大学生就业难对策
近几年随着国家劳动就业制度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为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同时也使毕业生承担了选择主体的巨大压力和竞争的严峻挑战。
“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象的出现,使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逐渐成为学校、家长及学者关注的话题,并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之一。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也是较复杂的,而大学生的就业去向、择业标准与社会需求存在矛盾,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了解大学生的择业意向,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他们就业,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
笔者曾在工作的高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应届毕业生进行就业意向调查。
问卷的填写采取不记名的形式,从而使问卷结果相对客观真实。
问卷内容的设计针对毕业生就业的主动性、依据、态度、所需信息等方面,共设9个选择题,1个开放性问题。
从调查结果分析来看,新时期应届毕业的就业工作呈现出以下几个新特点:
一、就业前景的不容乐观
在受调查的本科204人中,有123人在“你人为当前就业形势怎样”中选择“形势严峻,比较困难”占受调查人数的60.3%,而专科受调查的129人中104人表示“形势严峻,比较困难”,占站总人数的80.6%。
整体上,认为“就业形势较好,压力不大”的同学本科生只占27.13%,专科仅占到4.17%,由此项数据看来在就业压力上,专科生比本科生更大。
二、择业观上趋向选择大城市,跟专业相关又比较稳定的工作
在受调查的本科生中有24.5%的学生明确表示不愿意去基层锻炼,而有47.6%的学生将就业城市意向定位在北京上海等一线高发展城市,在“在求职中,对你影响最大的因素”一项中,有32.8%的人选择“地理位置和环境”。
在职业的选择上,有52.5%的学生表示会围绕自己的专业择业,有8.3%的学生坚定表示一定选择与专业相关的职业。
在就业单位意向上62.3%的同学定位在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只有45.2%的同学表示愿意去民营或私人企业任职,更看重的是“单位的性质和规模”(41.2%),趋向性质稳定的工作,有意向报考公务员的占到
16.2%。
专科生的情况与本科生略有不同,因为专科生多为本省招生,有66.4%将就业城市定在武汉,有34.4%的同学表示要去北京上海等一线高发展城市工作,但仅有4.8%的学生表示愿意去西部,在“是否围绕自己的专业选择职业”的选项中,8%的同学表示“一定会”,52%的同学选择“看情况”。
在就业单位意向上也有53.6%的学生选择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
在“在求职中,对你影响最大的因素”一项中选择“单位效益和发展潜力”的占到80%。
综上数据来看,毕业生都希望能留在的大城市或沿海发达城市工作。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大约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大城市或沿海发达地区能够给施展个人才能提供较多的空间。
随着中国加入WTO,许多方面正在逐步与国际化接轨,大城市或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信息化社会带来知识和观念的更新速度也在加快,在迅速发展经济和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的同时,也给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二是大城市或沿海发达地区能够提供相对较高的收入水平。
学生读大学期间,家庭经济负担普遍较重,毕业后能够找到收入较高的单位,迅速缓解家庭经济压力,也是许多毕业生的想法。
三是大城市尤其是上海、北京、广州等信息前沿城市,信息更新比较快,在这些城市发展,虽然压力稍大,但毕竟专业起点相对要高一些,不容易被社会淘汰。
但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择业地点的过度集中化,必然导致大城市或沿海发达地区的人才闲置和浪费,无形增加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和难度。
据国家教育部早在2003年发布的统计数据,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有175万人,比2002年的123万人净增42.3%,大城市或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力市场上大学生的供给已经出现大于需求。
从择业观上看,在择业过程中毕业生比较重视发展自己的专业,尤其是本科生的专业素养更高,在这方面的体现更突出。
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目标的追求,已经主导着毕业生的就业选择行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尊重人的个性化,强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意识能动性,体现平等、开放、自由的特点,这使得昔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被“统包统配”压抑的自我意识开始显现出来。
大学毕业生注重自我发展,有与社会发展目标相一致的方面;但如果毕业生过分强调个人的发展,而不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一定程度上将难以适应目前社会需求的现实,造成择业的困难,这也是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
三、就业信息的网络化
在我系受调查的353名应届毕业生中,“获取就业信息的有效渠道” 56.1%的毕业生选择“毕业生就业网站”,只有33.1%的学生选择“报纸广播等其他新闻媒体”。
可见在网络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网络逐渐取代传统媒体成为获取资讯的主要来源,就业信息网络的建设将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占有较大比重。
同时,毕业生的社会人际资源在求职过程中凸显出越来越高的重要性,在受调查的学生中有51.5%的毕业生将“亲友介绍“列为“获取就业信息的有效渠道”。
因此,如何指导毕业生积极地看待社会人际关系,并培养学生合理构建利用社会关系的能力等方面的课题要引起高校职业指导部门的重视。
就以上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式呈现出的新特点,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可以针对行的做好几点工作:
1.积极宣传、贯彻和落实党和国家制定的毕业生就业方针、政策,加大对毕业生政策上的指导的力度。
鼓励他们到西部,到基层分多层次回避就业高峰,缓解集中就业压力。
2.加强对毕业生就业观的指导和教育,帮助他们认清就业形势、端正就业思想、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
提前对准毕业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最高限度整合自身的优势资源,才能在严峻的形势下脱颖而出。
3.提供全面的就业信息服务,加强我系就业网络平台的建设,及时搜集、整理、储存和发布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包括专业、人数、报酬、要求、用人单位基本情况等,供毕业生随时查阅。
4.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更多双向选择的机会,利用学校的各种有利条件,组织好“毕业生就业招聘会”。
参考文献
[1]卢倩.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D].河南大学,2013.
[2]钱慧. 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2.
[3]李晓波. 浅析当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J]. 商业经济,2004,08: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