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章第一节 水循环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3.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水循环在调节气候、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塑造地形等方面的作用。
4.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强调保护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水循环过程中哪个环节最重要?为什么?
-水循环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设计简单易懂的概念图和练习题;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具挑战性的研究课题。
7.实施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小组报告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反馈。
-设计评价量表,明确评价标准,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促进学习反思。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水体图片,如湖泊、河流、冰川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水体之间的联系。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认知能力、思维方式和学科基础上已具备一定条件,对本章节内容的学习有以下特点:
1.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掌握了地球与地图、气候与气象等基本概念,有利于理解水循环的相关内容。
2.在思维能力上,高中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能够通过案例、图表等途径探究水循环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如何保护水资源,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水循环相关知识,如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
2.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如我国某地区的水资源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提供案例,如我国某地区的干旱或洪涝问题,让学生探讨水循环与这些问题的关联。
3.结合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教学,观察当地水体的分布、流向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3.1水循环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

3.1水循环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水循环》教学设计教材理解:本部分内容为新教材第三章自然界的水循环,陆地是人类的栖息地,陆地水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因些教材说明了陆地水体的赋存空间、数量比例以及相互补给关系。

它为后面讲水资源作了铺垫。

本节课先请学生事先预习相互联系的水体内容。

引导学生从形态和空间分布上来理解水体的类型,水圈的特点—连续而不规则。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一些基本概念的落实,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作铺垫的,老师上课开始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重点讲一下基本概念,可以节省有限的课堂时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水循环过程大体可分解为水汽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水分下渗以及径流五个基本环节。

要求水循环过程能画示意图解释说明,并从图中展示水循环的类型。

而且水循环类型图中的箭头大小还显示水量的相对比例。

全球每年水的总蒸发量和总降水量均为500000立方千米。

全球海洋的总蒸发量为430000立方千米,总降水量为390000立方千米。

多出的40000立方千米水以水蒸汽的形式输送到大陆上空。

陆地上的降水量(110000立方千米)比蒸发量(70000立方千米)多40000立方千米,其中有一部分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一部分暂存于湖泊中,一部分被植物吸收,多余部分最后以河川径流形式回归海洋,从而完成海陆之间的水量平衡。

水循环的意义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得出它能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调节全球热量平衡;塑造地表形态。

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明确水循环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

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都会通过改变水循环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使水循环过程发生改变。

活动课从分析影响黄河水量变化的原因入手,分析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对水循环的影响。

从而分析原来黄河断流的原因,后来采取的措施保证黄河没有断流。

最后运用水循环的知识分析城市内涝的原因,进而理解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教学设计 水循环 (15)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教学设计 水循环 (15)

3.1 《水循环》教学设计课题名称《水循环》教材版本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 1 必修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章节教学时间45 分钟综合型教学对象高一学生课型设计一【课程标准要求与解读】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课标解读本条“标准”关注的对象是五大圈层之一——水圈,要求学生达到会读(示意图)、会说(过程及意义)和会画(示意图)三个层次。

本节教学内容主要是“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是一种对原理的认知。

本节的重点是结合教材“水循环示意图”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说明水循环:第一,明确水循环的发生空间;第二,清晰划分水循环的环节;第三,第三解释水循环的动力。

从本条“标准”的要求来看,重在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要在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背景下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第二,说明水量平衡的概念。

第三,从人类利用的角度说明水体更新速度与水资源储量的关系。

第四、说明各圈层通过水循环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尤其是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

同时,考虑到新课标在选择性必修1中对“水循环”要求“绘制示意图,解释各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在教学中还需要适度地拓展和深化,培养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为选择性必修1这一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帮助学生实现能力上的进阶。

设计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水循环》。

该节教材内容是水循环的过程及地理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水圈与教材中都有涉及的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土壤圈共同组成了地球五大圈层。

水循环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在讲授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整体把握,体现综合性和整体性,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联系起来,表现出自然界圈层和要素之间的联系及相互影响。

教材内容分析人教版新教材地理必修一在“水循环”的内容编排有比较大的改动,新教材用了一个情境、一段文本、一张示意图和一个活动来介绍和学习水循环的第一部分,言简意赅,简明扼要。

3.1水循环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3.1水循环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3.径流:降水在地表流动,形成河流、湖泊等水体,或渗透至地下形成地下水。
接着,讲解水循环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水分蒸散发、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通过地理图表和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水循环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5.观看一部与水循环相关的纪录片,如《地球上的水循环》、《水资源危机》等,并撰写观后感,不少于500字。
1.作业完成后,请认真检查,确保内容完整、逻辑清晰、表述准确;
2.提交作业时,请统一使用规范的纸张,字迹清晰,以便批改;
3.作业提交截止时间为下周五,逾期将影响作业评分;
4.如有疑问,请及时与老师沟通,我会尽力为你解答。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及其相互关系,尤其是蒸发、降水、径流等环节的作用和联系;
2.掌握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
3.学会运用地理图表、数据分析和实地考察等方法,研究水循环现象。
(二)教学设想
针对以上重难点,我提出以下教学设想:
4.通过课堂讨论、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思维品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水资源的认识,树立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意识;
2.培养关注地球环境、关爱家园的情感,提高环保意识;
3.认识到水循环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增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敬畏;
4.培养科学精神,激发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学情分析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梳理水循环的过程、影响和规律。首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主要过程。然后,我进行点评,强调水循环在地理环境中的重要性,并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地理第三章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地理第三章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圈的构成和特点。

2、理解并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

3、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4、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谈话法,讨论法。

2、读图分析法。

3、多媒体课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帮助学生确立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1、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和地理意义。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五、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七、课时安排1课时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圈的主体是:海洋水(2)陆地水体的主体是:冰川(3)我们目前主要利用的是:河流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思考:目前冰川水能否被大量利用?试分析原因。

不能,主要分布在高纬度、高山地区,利用难度大。

更新周期长。

(1)河流与湖泊的补给关系?枯水期,湖泊补给河流;丰水期,河流补给湖泊。

西北地区东北地区东部季风区问题:“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从地理学角度来看,诗词前半句描述的黄河主要的补给形式是大气降水,后半句的说法对吗?不对,因为海洋水、大气水和陆地水之间不断进行着转化。

二.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的概念和发生领域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自然界中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有:海洋与陆地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三、练习:三个循环中,水量最小的是陆地内循环,最大的是海上内循环,与人类联系最密切的是海陆间循环。

思考:1、2007年10月台风“罗莎”对我国造成了一定影响,它主要参与了海陆间循环。

2、长江和塔里木河分别参与了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

2、水循环的意义(1)海陆联系的纽带(2)塑造地表形态(3)维持全球水量平衡(4)调节全球热量平衡c)能正确反映该河流水文特征的是()四、作业(创新方案练习及试卷练习)。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教案讲义:水循环(解析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教案讲义:水循环(解析版)

地球上的水水循环0102预习导学1.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指通过提升城镇建设规划管理方法,充分运用基本建设功效.公路和绿化.水体和其它生态体系消化吸收降水.有效管理雨水径流,完成当然累积.当然渗入.当然净化处理的城市发展模式。

合理的平面图和竖直设计方案不同类型的设备以及组成,综合性选用渗入.滞.蓄.净.用.最大程度地降低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对绿色生态环境的作用。

统筹规划和融洽整体规划.排水管道.园林规划设计.路面.工程建筑.水文水利技术专业,海棉景观建筑社会治理.海棉路和城市广场.海绵公园绿化、排水管道、存储等有关基础设施建设,执行空调水系统保护与生态修复,提升大城市排涝水平。

简而言之,大城市在适应新环境改变和解决洪涝灾害层面具有较好的弹力,如同海绵垫一样。

下雨的时候,基础垫层可以有效吸湿.储水.渗漏.净化水,必要时适度释放出来和运用存放的水。

2.宁夏砂田西北干旱带是我国缺水的地区之一,植被类型以荒漠草原为主,土地沙化严重。

这条干旱带面积广阔,涉及宁夏、甘肃、内蒙古等省区,历史上有“十年八旱”的说法,自然环境恶劣,不利于农业生产。

为发展“戈壁农业”,当地群众在裸露的沙地上铺一层10~15公分厚的碎石,终于成功在荒地上种出了庄稼。

时至今日,压砂种田已成为西北经典的旱地耕作方式,广受农户欢迎。

研究显示,压砂好处颇多:每年4~5月,压砂地的日平均地温比裸地高出1~1.5℃,种子出苗时间早;浅层土壤的含水量提高64.6%以上,水分蒸发量减少86.8%,保水能力突出。

另外,砂石层还减少了风蚀,改善了区域小气候,形成了特殊的砂田生态系统。

2002年以来,宁夏砂田进入蓬勃发展期,成了当地农民的“致富宝地”。

中卫市将砂田西瓜作为特色产业,掀起了砂田扩建的历史性高潮。

硒砂瓜又名“戈壁西瓜”、“沙漠里的西瓜”,因富含硒元素且种在砂田上而得名。

砂田耕作原本是一项伟大壮举,但瓜农的常年连作却招来了众多质疑,众多专家学者对其潜在危害进行了实地调研。

人教版 高中必修一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人教版 高中必修一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一必修一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一课时)第一部分:课例背景分析一、课程标准及解析(一)、课程标准原文课标中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课程标准解析课程标准中对《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做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即要求学生通过读图绘图归纳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

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就是要求学生通过读图绘图掌握水循环的每一个环节,各环节在水循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思考人类对各个环节的影响会如何影响水循环。

3、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学生通过对水循环的学习、了解并掌握水循环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他们的年龄都在17岁左右,这是一个由感性向理性转化、充满叛逆、矛盾和成长空间的年龄阶段。

他们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他们能够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通过前面的几章的学习,尤其是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知道了地球因为接收太阳辐射而具备温度,因而水会蒸发,因为水循环是一个自然现象,所以他们多少对水循环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对于阅读和使用地图已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但要在地图中能获取的地理信息进行挖掘,甚至运用多幅地图和相关资料结合分析时,他们就有难度了,因此需要通过多读图来加强和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他们对事物已具有一定的认识和判断能力,但抽象的概念、空洞的数据对他们而言是没有吸引力的。

如:陆地上的水体的构成是无法通过数字来感受的,这就需要通过现实生活中的阻燃现象加以视觉化,将数据与学生所了解的事物联系起来并作形象的比较,从而使抽象的、空洞的变成切实的、能感受的。

三、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本部分教学内容是高一年级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先阐述水圈的概念与构成,水的各种形态在地球上分布范围及数量特点,接着说明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互补的关系,为学习水循环垫下基础。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教学设计:3.1水循环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教学设计:3.1水循环
2.教材分析(10分钟)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水循环的概念。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表层和地下不断地循环运动的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径流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水在地球上不断转化,形成了连续的水循环。
3.案例分析(20分钟)
为了更好地理解水循环,我们来分析一个实际案例。请大家观看关于我国长江流域水循环的短视频,并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参与讨论,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大多数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节奏,对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地理意义有一定的理解。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各小组在讨论中能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水循环的实际案例,并提出合理的措施。讨论成果展示中,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小组成员进行良好的互动。
(1)建设水库和水电站,调节河流径流,为农业生产和生活提供稳定水源;
(2)实施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3)开展水污染治理,保护水资源质量,确保用水安全;
(4)实施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5)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调度,合理分配水资源,保障流域内各地区的用水需求。
建议:加强水资源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水资源保护意识;加大对水资源的科研投入,提高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技术水平;加强流域内各地区之间的合作,共同应对水资源问题。
(3)水循环影响了长江流域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如降水环节为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维持了生态环境的稳定;
(4)水循环还影响了长江流域的人口分布、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如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更容易吸引人口和城市的聚集。
3. 讨论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措施,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答案: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措施主要包括:
在素质方面,学生普遍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这对于课堂讨论和实践环节的开展非常有利。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对于地理学科的兴趣不足,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水循环【基础巩固】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据此完成1~3题。

1.从河水补给角度看“黄河之水天上来”可理解为黄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A.大气降水B.地下水C.湖泊水D.冰雪融水2.从水循环角度分析,“百川东到海”说的是哪种类型的水循环( )A.海陆间循环B.海上内循环C.陆地内循环D.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的循环3.我国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影响的是水循环环节中( )A.蒸发B.地表径流C.降水D.下渗解析:第1题,“黄河之水天上来”反映的是黄河水的主要补给为大气降水,所以A项正确。

第2题,“百川东到海”反映通过径流把陆地水输送到海洋,属于海陆间循环,故A项正确。

第3题,水循环的环节包括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等,南水北调工程将长江流域的水资源调往北方,是对地表径流施加的影响,故B项正确。

答案:1.A 2.A 3.B4.打深井取水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水汽输送B.降水C.地下径流D.下渗解析:深井水属于地下水,打深井取水直接影响地下径流。

答案:C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中a、b、c、d、e分别表示( )A.蒸发、地表径流、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B.下渗、地表径流、蒸发、水汽输送、地下径流C.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D.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地表径流6.下列有关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促使陆地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②影响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③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水循环各个环节④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第5题,读图,受太阳辐射的作用,海洋水经过蒸发(e)变为水汽,在高空通过水汽输送(a)到达陆地上空,经过大气降水到达陆地,陆地水一部分通过地表径流(b)回到海洋,一部分经下渗(c)形成地下水,然后通过地下径流(d)回到海洋,完成水循环。

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最新整理)

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最新整理)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的全部内容。

第一节水循环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1.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错误!水圈、错误!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错误!水汽输送、错误!降水、下渗、错误!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类型和环节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联系大气圈、水圈、错误!岩石圈和生物圈。

2.促进地球上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量的错误!动态平衡.3.地球上错误!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4.不断塑造错误!地表形态。

5.对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起到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地区错误!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6.影响全球的气候和错误!生态,对全球错误!自然环境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1.判断正误.(1)海陆间循环携带水量最大。

(×)(2)沙漠地区没有水循环。

(×)2.破坏森林会导致( )A.水汽输送减少B.蒸发增多C.下渗减少D.降水增多答案C解析植被破坏,降水会迅速转化为地表径流,下渗减少。

3.“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这说明水循环联系的圈层有()①水圈②岩石圈③生物圈④大气圈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答案B解析“汇入大海的波涛”说明水循环联系了水圈;“化为高山的彩虹”说明水循环联系了大气圈。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必备知识·自主学习——新知全解一遍过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1.水循环的概念________的水在水圈、________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判断】(1)外流河只参与海陆间循环,不参与陆地内循环。

( )(2)水循环中参与水量最大的是海上内循环。

( )(3)人类活动最容易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

( )【学法指导】简图表示水循环的类型(1)图中①②③④为海陆间循环环节。

(2)图中③⑤为陆地内循环环节。

(3)图中①⑥为海上内循环环节。

【易错辨析1】外流区域只有海陆间循环一种类型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外流区域以海陆间循环为主,也存在陆地内循环。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维持全球水量的____________。

2.促进水资源的更新3.不断塑造着____________。

4.________联系的主要纽带。

5.通过吸收、转化和传输地表的____________,缓解不同纬度地区________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6.影响全球的________和________,对全球自然环境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判断】(1)江河水与浅层地下水更新周期长。

( )(2)黄河三角洲的形成,是水循环促进海陆物质迁移的具体体现。

( )(3)水循环可以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 )【易错辨析2】水循环可以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以更新,因而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水循环使水资源不断更新,但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用水过多,超过水体更新的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到污染,就会导致水资源短缺。

【知识链接】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示意归纳·助学助记33速记·认知清单1.水循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环节主要有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

3.水循环的意义(1)水循环是地球上物质迁移的重要载体。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191008312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191008312

第一节水循环【课程标准原文】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核心素养定位1.了解水循环的概念;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2.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增强水资源保护意识。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3.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知识体系导引知识点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1.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降水,E地表径流,F植物蒸腾,G地下径流,H下渗。

(2)水循环类型:A→C→D→E属于海陆间循环(大循环),F、D属于陆地内循环,A、B属于海上内循环。

(3)海陆间循环的过程:A海水蒸发→C水汽输送→D大气降水→E、G径流,回归海洋。

思考1“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说的是哪种类型的水循环?【提示】海陆间循环知识点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水循环把四大圈层有机联系起来,各种水体不断更新,从而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不同水体以不同的周期自然更新。

因此,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

(3)降水和地表径流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4)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5)到达地表太阳辐射能通过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6)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

思考2从水循环的角度看,水资源是否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为什么?【提示】否。

陆地水体的补充和更新主要靠海陆间循环完成。

在一定时间内,海陆间循环的速度及参与循环的水量都是有限的,即能补充给陆地的水体有限。

在水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如果能保证水资源的利用速度和数量不超过水循环的速度和数量,水资源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否则,就会出现水资源短缺。

3.1水循环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3.1水循环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水循环基本过程、水循环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等知识。
-强调水循环在地球水资源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教学重点强调
-着重强调水循环在我国不同地区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内容衔接
-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地球水圈的基本知识,如水圈的组成、特点等。
-阐述水循环在水圈中的作用,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内容。
(二)讲授新知
1.水循环基本过程
-讲解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并通过图表进行展示。
-分析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水循环在维持地球水资源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4.掌握水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能够对某一地区的水资源状况进行初步分析和评价。
5.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如水资源开发、利用、污染等,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途径,探究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利用图表、案例、GIS等技术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水循环的各个环节,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根据课堂所学,绘制水循环示意图,标注各环节及其相互关系,强化对水循环过程的理解。
2.实践性作业:
-结合所在地区实际情况,调查并分析当地水资源状况,包括水源、水质、水利用等方面,并提出合理的水资源保护措施。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节水行动”实践活动,设计节水宣传海报或小视频,提高同学们的节水意识。
3.探究性作业:
3.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服务社会的热情。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使用教材: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球上有着丰富的水及水圈的概念、特点和水的重要性;2.了解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3.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概念主要环节及其类型及意义;二、能力目标1.通过教材P58图3.2,使学生能够分析出河流的补给类型和特点,思考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及其原因;2.学生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三、德育目标1.认识可利用的淡水在地球水体中只占有很小的比例,理解水循环和水平衡对淡水资源更新的重要意义,牢固建立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思想。

2.通过自然界水循环的学习,树立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水循环的分类及过程、意义图析【教学媒体与教具】计算机软件、地球卫星图片、地球水体储量表、地球水储量百分比图、水循环示意图【教学方法】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课时安排】1课时【讲授过程】【新课导入】老师开门见山的表述:地球被人们称作“水的行星”,请大家思考为什么?然后请同学思考、回答。

老师评价了学生的答案后,接着表述: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就是地球上的水。

【多媒体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板书】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引导】水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固液气三态变化、比热、胀缩、溶剂等)那么,地球上的水都存在哪里呢?(海洋、河流、湖泊、地下、冰川、沼泽、大气、生物体等)【总结】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这实际上就是水圈。

【板书】一、地球上水的类型1、水圈定义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多媒体呈现】水圈的构成图(教材第58页图3.1)【引导】在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中,主要包括哪些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哪种类型?占总水量的多少?【学生回答】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引导】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有哪些?(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在地球淡水中,主体是什么?约占淡水总量的比重?(冰川、2/3)淡水中我们较常能利用到的淡水有哪些?(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淡水、土壤水、生物水、沼泽水)它们能占到淡水总量的百分之多少?(30. 45%) 但是,目前把它作为淡水资源直接加以利用的还不多。

3.1水循环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3.1水循环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2.引导学生关注水循环在解决水资源问题中的作用,并提出改进措施。
3.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水循环的基本概念、过程及地理意义。
2.强调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并提出保护水资源、促进水循环的措施。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巩固水循环的知识。
2.详细讲解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如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并引导学生掌握这些环节的含义。
3.分析水循环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如水源补给、地表形态塑造、气候调节等。
4.讲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如水资源利用、水资源污染等,并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影响的后果。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实际生活中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例子。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反思自己在水循环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2.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评价,找出提高学习的有效途径。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肯定学生的进步,指出学生的不足。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水循环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定期进行教学质量评价,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水资源状况,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明白水资源在人类生活中的价值。
4.通过水循环的教学,使学生学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道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3.1水循环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3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3
3.分析题:提供一些地理图表、数据,让学生分析水循环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实践操作:设计水资源调查、评估等实践操作题,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实践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阶段,教师应做好以下工作:
1.回顾所学内容: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关于水循环的知识,巩固记忆。
2.梳理知识体系:将水循环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阶段,教师应组织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水循环的概念、阶段划分、影响因素等展开讨论。
2.案例分析:提供一些与水循环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疑惑,共同提高对水循环知识的理解。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某一水循环实例,如家庭用水循环、农田灌溉水循环等,撰写分析报告,阐述水循环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设计一份关于水资源调查问卷,包括水资源利用、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并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调查成果,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针对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布置一定数量的选择题、判断题和简答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以检验对水循环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水循环现象,如雨后彩虹、河流蜿蜒等,引发学生对水循环的好奇心。
-通过故事讲解,如大禹治水等,增强学生对水循环知识点的记忆。
2.分层教学,注重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互补不足,提高整体学习效果。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 水循环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 素养达标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1.能够运用水循环原理解释相关的自然地理现象。

(综合思维)2.通过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的理解,正确认识人类与地球上的水资源之间的关系,节约和保护水资源。

(人地协调现)3.能够运用水循环原理,指导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地理实践力)自主学习·必备知识基础预习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1.定义: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① 水 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② 连续运动 的过程。

2.水循环的类型(依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的类型 主要环节 意义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a 蒸发,b 水汽输送,c 降水,d③ 地表 径流,e 下渗,f 地下径流 通过这种循环运动,陆地上的水就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陆地内循环h④ 植物蒸腾 ,i 蒸发,c 降水 对水资源的更新也有一定作用 海上内循环 a 蒸发,g⑤ 降水 循环水量最大3.水循环的能量来源水循环的能量来源于⑥ 太阳辐射能 和重力能。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⑦ 更新状态 ,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2.促使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

(1)不断塑造着⑧ 地表形态。

(2)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影响全球的气候和⑨ 生态。

自我诊断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自然界的水循环时刻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

( )(2)水的运动对于地表形态的塑造有着重要作用。

( )(3)水循环中循环水量最大的是海陆间循环。

( )(4)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

( )(5)水循环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联系起来,促进了地球上的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

( )(6)在一定时期内,全球的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所以水资源不会短缺。

( )答案:(1)√解析:(1)自然界的水循环时刻都在进行着。

答案:(2)√解析:(2)流水的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都会影响地表形态。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3-1水循环教案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3-1水循环教案
学情分析
1、从班级风气角度看:这个班级的班风与学风较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配合老师。因此,上课时对于学生纪律无需担忧。
2、从学习特点角度看:在学习水循环之前,高一学生已经学习了物理和化学,同时还拥有一定的生活常识,对水循环具有一定的感性认知,但对于水循环的具体过程,还缺乏更为具体的理性认识。因此,为了使他们对水循环这节课不产生厌倦感,本节课将通过动画演示等方式进行讲解,促使学生对水循环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利用学生们已有的知识储备,加上课堂知识讲解,以达到学生理解并掌握水循环的相关知识。
采用古诗情景导入,利用师生互动,让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营造课堂氛围,容易引发学生的联想与思考,将新知与其他知识紧密联系。
新知讲授
水循环





25″
首先带大家先了解水循环的概念: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永不停歇的运动过程。
4、在微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帮助学生掌握水循环基础知识,还要训练学生对于水循环过程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多角度思维方式,最终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理解水循环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水循环,可以独立绘制水循环的示意图并
说明过程及其对应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让学生形成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水循环的环节及类型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难点
1、根据水循环示意图说出相应环节及类型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课题名称: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一、课标分析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课标解读:此标准突出示意图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示意图挖掘构成水循环的环节以及理解这个过程。

最终从理论落实到现实中水循环的进行对我们的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教材通过自然界中各种水体之间的联系,展开对自然界水体的分类、分布、以及各类水的占全球水量的百分比等方面的认识。

对自然界水体有了初步的认识后,需要让学生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动态平衡过程,也就是水的循环过程。

最终,落实到对现实产生的意义。

水循环比较抽象,但生活中水随处可见,在学习中可以通过水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弓I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学习中应该重视相关资料、图表、板书、课件等辅助资料的运用。

通过图表,对水体的主要形态及其对应含量有系统的把握。

其次,适当运用有关有关水体的资料,充实课堂,让课堂能处处与生活结合。

由于,水循环过程比较抽象,所以过程的示意最好借助板书,可以一边画出各个环节,一边讲解过程; 用动画展示也可以,比较直观形象。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圈的构成;理解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2•了解水循环的概念并能说出水循环的各个环节;3•掌握海路之间、海海之间、陆陆之间的水循环过程;理解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意义以及人类通过干预水循环的环节怎么影响水循环。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水循环的知识,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分析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2.通过学习水循环的运动转化与更新规律,能够让学生解决与之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2•认识自然界的水是动态平衡的,认识自然界的万物是不断变化运动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水循环的过程;水循环的意义以及人类对水循环的干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水循环【课程标准原文】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核心素养定位1.了解水循环的概念;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2.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增强水资源保护意识。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3.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知识体系导引知识点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1.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降水,E地表径流,F植物蒸腾,G地下径流,H下渗。

(2)水循环类型:A→C→D→E属于海陆间循环(大循环),F、D属于陆地内循环,A、B属于海上内循环。

(3)海陆间循环的过程:A海水蒸发→C水汽输送→D大气降水→E、G径流,回归海洋。

思考1“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说的是哪种类型的水循环?【提示】海陆间循环知识点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水循环把四大圈层有机联系起来,各种水体不断更新,从而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不同水体以不同的周期自然更新。

因此,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

(3)降水和地表径流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4)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5)到达地表太阳辐射能通过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6)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

思考2从水循环的角度看,水资源是否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为什么?【提示】否。

陆地水体的补充和更新主要靠海陆间循环完成。

在一定时间内,海陆间循环的速度及参与循环的水量都是有限的,即能补充给陆地的水体有限。

在水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如果能保证水资源的利用速度和数量不超过水循环的速度和数量,水资源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否则,就会出现水资源短缺。

1.水循环的内因和外因分别是什么?水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的三态变化是水循环的内因;太阳辐射和水的重力是水循环的外因。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示意重点一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探究活动】阅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尝试画出水循环示意图。

(要求:用箭头表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并在箭头上用文字注明主要环节的名称)(2)水循环的基本环节有哪些?水循环按照空间范围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3)为水循环提供能量和动力的是什么?水循环联系了自然界的哪些圈层?【提示】(1)略(2)基本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水循环按照发生领域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类。

(3)太阳辐射和水的重力。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归纳拓展】1.水循环的类型及过程水循环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其主要环节和特点可列表总结如下:类型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发生 领域 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主要 环节 及示 意图特点最重要的类型,又被称为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近十倍 典例长江流域的水循环塔里木河流域的水循环未登陆的台风参与的水循环环节 主要影响因素蒸发 太阳辐射、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 水汽输送、降水 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地形地势 地表径流 地表状况、地形地势、降水强度、人类活动下渗 地表植被、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地表坡度、土质疏松状况水循环的类型判断(1)根据水循环的发生领域判断 ⎩⎪⎨⎪⎧海陆间循环:发生于海洋与陆地之间海上内循环:发生于海洋上空陆上内循环:发生于陆地上空(2)根据水循环包括的环节判断⎩⎪⎨⎪⎧海陆间循环:包括水循环的所有环节海上内循环:主要包括蒸发、降水陆上内循环:主要包括蒸发(蒸腾)、降水【学以致用】1.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能正确反映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A.a→f→h→g B.e→f→h→dC.c→a→b→d D.d→a→b→c(2)水循环中的( )A.a环节主要动力是季风B.b环节主要集中在夏季C.c环节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D.d环节为水汽的输送解析:第(1)题,海陆间的水循环主要由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四个环节组成。

第(2)题,水汽输送的主要动力是大气环流,季风只是其中的一种;大气降水的季节分配与其所处的气候类型有关;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d环节为蒸发。

答案:(1)D (2)C2.[2019·衡水中学期中考试]桂林山水甲天下,不游漓江,枉到桂林。

读图,回答下题。

就水循环而言,漓江属于水循环环节中的( )A.蒸发 B.降水C.水汽输送 D.地表径流解析:漓江属于河流水,就水循环的环节来看漓江为地表径流。

答案:D重点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探究活动】阅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目前,人类主要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施加影响?(2)大量砍伐树木会对当地水循环带来什么影响?(3)人们修建水库、挖渠引水等措施主要影响水循环的哪个环节?【提示】(1)地表径流,(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降水(人工降水);下渗(破坏植被等);陆地水的蒸发(围湖造田等)。

(2)大量砍伐树木会使当地树木的蒸腾作用减弱,大气的湿度、水汽的含量和降水量减少,地表径流减小,影响水循环和水量平衡。

(3)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

【归纳拓展】1.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双向影响有利影响修建水库:能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跨流域调水:能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不利影响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汇聚加快,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围湖造田:能减少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其防洪抗旱能力,也能减弱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城市路面硬化:能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使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用水不当: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技巧点拨】水的数量上遵循水平衡原理,即总水量是平衡的。

不会无中生有,也不会无故损失,一定是此消彼长,总量不变。

也就是“收支平衡”,一个地区的储水量=收入-支出。

关键是把握好常见的收、支项目:收入——大气降水;河、湖、冰川融水,地下水的输入;人工调水、灌溉等。

支出——蒸发、蒸腾;径流输出;下渗;人工取水。

【学以致用】1.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题。

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

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上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A.a增加B.b增加C.c减少 D.d减少解析:“可呼吸地面”是由透水材料铺设而成,地表水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增加,地表径流减少;由于地面透水,土壤中水分含量增加,因此d环节增加。

选项B正确。

答案:B2.[2019·青岛市实验高中期末]读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

(1)由于人类某种活动,使蒸腾作用显著减弱时,可能直接导致该区域( )A.降水增加B.地下径流增加C.水汽输送量增加D.地表径流变化增大(2)若要增加该区域的年降水量,则下列措施中目前可行性较差的是( )A.增加水汽输送量 B.退耕还林C.封山育林 D.修建小型水库解析:第(1)题,蒸腾作用显著减弱,说明植被减少,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水的下渗量减少,导致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第(2)题,若要增加该区域的年降水量,就必须要增加大气中水汽的数量;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修建小型水库可增加水汽的蒸发或蒸腾,有利于降水的增加;而目前人类还很难影响水汽的输送。

答案:(1)D (2)A素养一水循环过程分析(区域认知)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正确表示海陆间循环的组合是( )A.A→B B.A→C→D→EC.F→D→G D.I→D→G2.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海陆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1~2.解析:第1题,图中A→B只发生在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为海上内循环;A→C→D→E 发生在海洋与陆地及其上空之间,为海陆间循环,故选B。

第2题,我国东部地区为季风气候区,夏季风从海洋带来水汽,产生丰沛降水,主要发生在夏季,故选B。

答案:1.B 2.B素养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规律的利用(人地协调观)[2019·杭州高级中学期末]2018年9月9日是为西部干旱缺水地区募集用于修建水窖所需善款的“母亲水窖·爱心信用卡”在全国推出八周年的日子。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母亲水窖”是重点帮助西部地区老百姓摆脱严重缺水带来的贫困和落后的工程,人们在地下修建的蓄积雨水的容器,被称为水窖。

该工程可缓解水资源的( ) A.空间分布不均 B.时间分配不均C.地区利用不平衡 D.循环利用率低4.修建“母亲水窖”,主要对水循环施加影响的环节有( )A.A、B B.B、CC.D、E D.A、D3~4.解析:第3题,“母亲水窖”工程是在降水多的季节收集雨水,在降水少的季节使用,它缓解了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

第4题,集雨工程通过收集雨水用于生产生活,对地表径流和下渗两个环节有较大的影响。

答案:3.B 4.C素养三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综合思维、区域认知)5.下图是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各箭头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④________。

(2)根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而划分的三类水循环中,水循环总量最大的是________循环;能使陆地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的是________循环。

(3)人类修建水库影响的是________环节,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是________环节(填序号)。

(4)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