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碳小车—结构设计方案
8字无碳小车设计方案

设计一种小车,驱动其行走及转向的能量是根据能量转换原理, 由给定重力势能转换而得到的.该给定重力势能由竞赛时统一使用质量为1Kg 的标准砝码(¢50×65 mm,碳钢制作) 来获得4J 能量,要求砝码的可下降高度为400±2mm.标准砝码始终由小车承载,不允许从小车上掉落。
图1 为小车示意图。
图一要求小车在行走过程中完成所有动作所需的能量均由此给定重力势能转换而得,不可以使用任何其他来源的能量。
要求小车具有转向控制机构,且此转向控制机构具有可调节功能,以适应放有不同间距障碍物的竞赛场地。
要求小车为三轮结构。
在300~500mm 范围内产生一个“8”字型赛道障碍物间距值。
重物块从距小车底板400mm 的高处下落,带动主动轴转动,使小车运动,再通过齿轮传动和转向结构,实现在转动一定周期时,小车进行方向的改变,从而实现8 字的运动轨迹。
通过对命题的分析,我们小组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
我们在网上搜集资料,对每个结构的各种方案进行了比较,再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和自己想法,最后确定了以下结构。
对于各种参数的确定,我们只要是对齿轮进行了计算,其他参数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了Auto CAD、Solidworks 软件进行辅助设计。
车架受力小,精度要求低,考虑到铝板密度小,强度对于小车也足够,而且方便加工,故本次制作选择3mm 厚铝板。
由于我们是后轮单轮驱动,前导向轮与驱动轮的横向距离过大会使小车在绕行8 字时轨迹不对称, 即一个圆大一个圆小。
为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将驱动轮与导向轮的横向距离取消。
原动机构是把重物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小车动能的装置.要求1。
驱动力适中,不至于小车转弯时速度过大倾翻.2.启动时提供足够的加速度使小车开始行走.3.到达终点时的速度要尽可能小,避免对小车过大的冲击. 同时使重块的动能尽可能的转化到驱动小车前进上,如果重块竖直方向的速度较大,不仅浪费了重物的动能,下落时对车架的冲击还会影响小车的运动。
无碳小车—结构设计方案5页

㈠无碳小车设计思路根据本届竞赛题目对无碳小车(以下简称:小车)功能设计、徽标设计的要求,我们首先确定如下的设计思路:1、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物块下落的重力势能直接转化为小车前进的动能时,能量损失最少,所以小车前进能量来源直接由重物下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提供为宜。
2、根据小车功能设计要求(小车在前行时能够自动避开赛道上设置的障碍物),小车前进的路线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考虑到小车转向时速度有损失,小车前进的线路是命题设计要求的最优解。
3、结构的设计与成本分析、加工工艺设计统筹考虑,力求产品的最优化设计。
4、徽标反映本届竞赛主题:无碳小车㈡无碳小车设计方案以下是具体的设计方案介绍:一、徽标设计(图1)图1(1)设计说明:整个徽标是一个椭圆形的圈,包围着一个车轮,车轮下面写着“No Carbon”的字样。
其中,车轮代表着我们所做的无碳小车。
其后面是由众多抽象的“S”形条纹组成,代表着我们的无碳小车由所要求的“S”形跑到飞驰而出。
其下的“No Carbon”字样简单明了地说明了这届大赛的主题,并且外面的椭圆圈,代表着能量的意识,说明了势能与动能相互转换的过程。
最后,以整体上看,整个图形像一只眼睛。
看着远方,对未来全球实现无碳充满希望。
(2)材料:45钢(3)制作:激光打标机喷漆外圈红色R:255 G:0 B:0 内圈红色R:170 G:0 B:0 “No”R:85 G:85 :B::85 “Carbon”R:170 G:0 B:0车轮R:255 G:85 B:85 “S”R:255 G:85~170 B:0~85二、小车动力、动力—转向、转向系统1、小车的动力系统(图2)(1)方案:根据竞赛命题要求(小车前行过程中完成的所有动作所需的能量均重物损失最少,所以以绳拉力为动力为宜。
拉力作用于锥型原动轮(以下简称:原动轮)上,形成力矩,力矩对该原动轮产生转动效应,通过一系列齿轮的传动,将动力输出,使后轮转动,小车前进。
无碳小车设计文档

无碳小车机构设计方案一:设计目标:1:重力势能最大限度的转化为小车的动能;2:小车能够自动的转向绕开障碍物;3:行驶的距离最大化;二:设计思路:1:小车的动力来自于重物下落的重力势能。
用皮带将重物与驱动轮轴连接,通过重物下降使皮带带动后轮轴旋转,从而实现小车的运动。
然而重物下落不可避免的要与小车碰撞从而造成能量损失。
为使重力势能最大限度转化为动能(重物与小车碰撞时速度最小或为零),则需要重物的下降过程是静止——加速——匀速——减速——静止。
而这样的过程要通过改变主动力矩实现。
具体是通过一根大小合适的锥形轴,改变动力线缠绕的半径。
从而改变主动力矩,使其与摩擦阻力矩之间的大小发生转变。
2:要使小车自动转弯,首先需要将后轮的运动传递给转向机构,其次需要设计一套装置利用后轮传递过来的运动实现前轮的偏转与还原。
最后为达到有规律的自动转弯,需进行运动参数计算,得到行驶路线图,通过小车行驶一个周期的距离前轮偏转两次,设定传动比,设定转向部件尺寸与安装位置。
3:行驶距离最大化,是需要各种其他损失最小化。
可以让小车的路线为直线——曲线——直线,即通过一个装置使小车在需要转向时转向并快速回复直线行驶,以避免曲线行驶造成的能量消耗。
也可以在小车结构尺寸设计时在满足其它条件后尽量减小尺寸,从而减小小车的重力和阻力。
三:详细设计方案1)小车结构尺寸如图所示2)机构分析1:动力机构:后轮的主运动通过缠绕在锥形轴上的皮带带动,当重物下降,带动皮带运动,皮带带动轴即后轮运动。
由于皮带缠绕在半径大小不等的锥形轴上,在起始时转动半径较大,启动转矩大,有利于启动。
启动后,转动半径开始减小(随缠绕的锥形轴半径减小),转速提高,转矩变小,和阻力平衡后小车匀速运动。
当重物距小车很近时,转径再次变小,皮带的拉力不足以使主动轴转动,但由于惯性,重物减速下降,直至与小车接触,此时重物速度很小或为零。
2:传动机构:后轮上通过键连接一个齿轮,模数为1,齿数17,然后与另一根轴(过渡轴)上齿数51的齿轮啮合,实现了一级传动比i=3,然后同一根轴上的另一模数为1,齿数17的齿轮被轴带动,它和第三根轴(转向动力轴)上齿数为68的齿轮啮合,实现了二级传动比i=4。
S无碳小车结构方案

“S”无碳小车结构方案一、设计思路1.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物块下落的时能直接转化为小车的动能,推动小车前进,此时势能的损失最小,故小车前进的动能应有物块的势能直接转化。
2.设计要求小车有自动避障的功能,小车的前进路线呈中周期性变化,但是当小车转向时速度有损失,故其前进路线需要通过精确计算得到.3.需要对小车的结构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小车的加工工艺,成本,使得到的产品设计合理。
4.在设计的时候需要尽量减轻整车的质量,对小车进行受力分析,保证其行驶过程中运动平稳。
5.小车功能设计要求设计一种小车,驱动其行走及转向的能量是根据能量转换原理,由给定重力势能转换来的。
给定重力势能为4焦耳(取g=10m/s2),比赛时统一用质量为1Kg的重块(¢50×65 mm,普通碳钢)铅垂下降来获得,落差400±2mm,重块落下后,须被小车承载并同小车一起运动,不允许从小车上掉落。
如右图所示:6.小车设计要求(1)要求小车行走过程中完成所有动作所需的能量均由此重力势能转换获得,不可使用任何其他的能量来源。
(2)要求小车具有转向控制机构,且此转向控制机构具有可调节功能,以适应放有不同间距障碍物的竞赛场地。
(3)要求小车为三轮结构(4)小车有效的绕障方法为:小车从赛道一侧越过一个障碍后,整体穿过赛道中线且障碍物不被撞倒(擦碰障碍,但没碰倒者,视为通过);重复上述动作,直至小车停止。
二、小车出发定位方案通过对小车的功能分析,小车需要完成自动避开障碍物,驱动自身行走,重力势能的转换功能。
所以我们将小车的设计分为以下部分,路径的选择,自动转向装置,能量转换装置和车架部分。
小车在运动中,其运动轨迹简化为余弦曲线图像,通过小车的传动比以及转向装置曲柄的长度计算出余弦曲线的幅值,将小车放置于幅值处。
将障碍物的方向定为Y轴,X 轴在水平面垂直于Y轴,画出小车前进路线轨迹,将障碍物在轨迹图中,找到能通过的位置,量取此时Y轴与小车出发的幅值处即为小车出发点。
无碳小车设计报告

2014年****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无碳小车设计报告参赛者:指导老师:2014/10/151、设计概述“无碳小车”是将重力势能转换为机械能,使小车实现行走及转向功能的装置。
小车由能量转换机构、传动机构、转向机构和车身构成,首先通过能量转换机构获得动力来驱动后轮转动,继而通过传动机构将运动传给转向机构使转向轮,利用横纵向直线运动复合运动使转向轮呈正弦波形周期性摆动,从而避开设置在波形内固有间距的障碍物。
具体设计为小车以1kg重物块下落500mm产生的重力势能作为动力,通过线绳带动齿轮轴等传动机构,单轮驱动;通过正弦机构带动前轮周期性摆动实现转向。
无碳小车结构设计总装图如图所示。
2、设计思路和方案小车的设计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功能分析、、制造加工调试2.1功能分析对小车功能要求进行分析,寻找功能元解,将小车分为车架、原动机构、传动机构、转向机构、行走机构、微调机构六个模块。
对每一个模块进行多方案设计,综合对比选择最优的方案组合。
2.2参数分析与个性化设计利用Solidworks软件进行小车的实体建模、部分运动仿真。
对方案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理论分析,使用MATLAB软件分别进行能耗规律分析、运动学分析、动力学分析、灵敏度分析,得出小车的具体参数和运动规律。
2.3 机械总功能分解及功能元解表1.势能转向小车形态学矩阵2.4 机构选型基本原则①满足工艺动作和运动要求。
②结构最简单,传动链最短。
③原动机的选择有利于简化结构和改善运动质量。
④机构有尽可能好的动力性能。
⑤机器操纵方便、调整容易、安全耐用。
⑥加工制造方便,经济成本低。
⑦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与机械效率。
2.5转向机构分析目前,能够实现无碳小车车轮转向控制的机构主要有曲柄摇杆机构、正弦机构(曲柄移动导杆机构)、RSSR空间四杆机构凸轮推杆机构和圆轮导杆机构。
这5 种机构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各自的特点。
转向机构是本小车设计的关键部分,直接决定着小车的功能。
转向机构也同样需要尽可能的减少摩擦耗能,结构简单,零部件已获得等基本条件,同时还需要有特殊的运动特性。
无碳小车型设计方案

无碳小车型设计方案无碳小车型设计方案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低碳环保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趋势。
汽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其碳排放一直是环保问题的热点之一。
因此,设计一种无碳小车型,成为当代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1.设计方案本设计方案的无碳小车型,主要特点是使用太阳能充电,具有零排放、低噪音、节能环保等特点。
其主要结构由车身、底盘、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四部分组合构成。
1.1 车身设计无碳小车采用轻量化车身结构,采用纤维复合材料制作,同时采用非常规的车身设计,使车辆在运动中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气动阻力,并且在车辆停车时可以更好地利用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充电。
1.2 底盘设计车辆底盘采用铝合金结构,以减轻车辆整体重量。
同时,车辆底盘也要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强度,以保障整车的运行安全。
在设计中还要充分考虑悬挂系统和制动系统的设计,保证车辆在高速行驶、行驶过程中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1.3 动力系统设计车辆使用太阳能电池板为主要动力源。
使用最新的环保电池,进行技术创新和优化升级,做到电池匹配合理,能够最大限度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和续航里程。
1.4 控制系统设计车辆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实现动力系统的电力调度,同时实现对车辆动力的精确调整和管理,通过车载气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进行实时监控,保证车辆在各种工作状态下高效、稳定、安全地运行。
同时在车载系统中配备智能导航系统、语音控制系统等,方便驾驶者使用。
2.实施方案建立一个以太阳能充电为主要能源的无碳小车型生产工厂,采用纳米技术、智能化技术、智能制造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现代先进技术手段,同时采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制定严格的标准和流程控制,以保证车辆质量和安全性。
其中,生产工厂将建立一个以能源开发、生产、运输、存储、销售及售后服务为一体的动力系统实验室,以保障太阳能动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市场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另外,在无碳小车型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充电站网络,通过互联网与车辆控制系统进行连接,实现自动化充电,方便车主使用。
无碳小车8型设计方案

无碳小车8型设计方案无碳小车基本上有以下几个部分构成:驱动、转向机构、车身和载物架部分。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无碳小车8型设计方案,欢迎阅读。
一、小车设计:1.工作原理给定1kg的重块在400mm的高度落下来,由重力势能转化成小车前进的动能,同时利用转向装置实现小车按8字形曲线(近似看作)绕桩前进,桩距400mm。
当重物下落时,其所带的绳子带动绕线轴转动,带动与绕线轴同轴的主动齿轮Z1与Z3转动,Z1又带动前面的与前轮同轴的从动齿轮Z2转动,驱动小车前进。
主动齿轮Z3带动后面的齿轮曲柄转动,而曲柄带动摇杆推动后轮左右摆动!2.动力装置传动的选择及其原理:重物下落采取连线方式,在杆顶部装一个定滑轮,因为这样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当重块下落时连线使所绕的绕线轴转动,从而带动主动齿轮转动,进而实现小车前进和转弯.3.转向装置(1)转向装置的选择:选择采用空间曲柄摇杆机构来实现转向,其原理是利用曲柄摇杆机构曲柄转一圈,摇杆带动连杆做前后运动,使车轮偏转一定角度,从而实现车轮的转向,完成指定路线的运动。
(2)车**能的选择:因考虑小车走8字形需要更高的稳定*,本方案采用前轮驱动、后轮转向!前轮驱动比后轮驱动更加稳定,驱动力更加平衡。
本小车采用后轮转向,这样可以避免两后轮同轴,实现两轮差速,所以在转8字形大弯的时候可以避免后轮打滑导致能量损失和轨迹变形。
综合考虑之后我们确定前轮驱动后轮转向。
(3)工作原理:绕线轴与转向装置之间用齿轮联动,在从动齿轮上钻孔,安装曲柄。
从动齿轮转一圈,曲柄转动,摇杆带动连杆杆做前后运动,小车现实转向前进,通过计算,完全可以实现“8”字形绕桩前进。
4.基本尺寸由以上得出:齿轮标准得表格R前轮50mm,R后轮=20mm,r线=10mm;车长230mm车宽150mm二、设计工艺:(1)小车的底板采用的是镂空硬质铝板,可以增强小车的强度,同时减轻小车的总质量。
(2)在每一个轴上都加油滚动轴承,可以减小摩擦,同时可以保*运动的精确*。
无碳小车结构设计方案

②确定方案之后,进行数据计算近似模拟小车路径,算出小车车轮的偏角,设计转向结构设计。
③在转向机构设计完成之后,估算周期路径长度,合理设置传动比以及小车行走的距离。
④进行三维建模,装配,消除干涉பைடு நூலகம்改进车体大小。
⑤在UG软件之中进行仿真,分析小车路径,对装配进行修正。
产品名称
无碳小车
共 3 页
第 1 页
组别
第一组
小车装配图
比例
第 页
江苏大学专业综合实践
共 页
江苏大学专业综合实践
小车照片
The car photos
江苏大学专业综合实践
结构设计方案
StructureDesignScheme
项 目
无碳小车一组
1、设计思路
命题的结构设计要求是给定一重力势能,根据能量转换原理,设计一种可将该重力势能转换为机械能并可用来驱动小车行走的装置。该自行小车在前行时能够自动避开赛道上设置的障碍物。给定重力势能为 4 焦耳,用质量为 1Kg 的重块铅垂下降来获得,落差 400±2mm,重块落下后,须被小车承载并同小车一起运动。先将重物卷起至最高处,将小车放置起点,重物落下时,带动线轴转动,通过齿轮传递给后轮以及轮盘。小车行驶,轮盘通过横杆来驱动前轮转向,按预先设计的角度行走“S”线。具体步骤:
⑥制作二维工程图。
(小车结构以及工程图纸见图纸页)
2、小车出发定位方案
小车对准障碍物的一侧,并向障碍物一侧旋转一定的角度。小车在制作后会经过多次调试,最终确定小车出发的最佳位置。
3、总结和体会
在这次无碳小车设计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尺寸、计算精确度的重要性。在这时长三周的专业实践设计过程中,我们小组先是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设计出不同的方案,并且最终定下了最好的方案。在精确计算各部分尺寸之后,我们开始使用UG软件绘图。我们大家熟悉了ug软件的建模,装配,作二维图的过程,而且为下学期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过设计过程初期我们也遇到了一点麻烦,陈寒松老师对我们的方案指出错误、提出建议,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让我们小组少走了很多弯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本届竞赛题目对无碳小车(以下简称:小车)功能设计、徽标设计的要求,我们首先确定如下的设计思路:
1、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物块下落的重力势能直接转
化为小车前进的动能时,能量损失最少,所以小
车前进能量来源直接由重物下落过程中减少的
重力势能提供为宜。
2、根据小车功能设计要求(小车在前行时能够自动
避开赛道上设置的障碍物),小车前进的路线具
有一定的周期性;考虑到小车转向时速度有损
失,小车前进的线路是命题设计要求的最优解。
3、结构的设计与成本分析、加工工艺设计统筹考
虑,力求产品的最优化设计。
4、徽标反映本届竞赛主题:无碳小车
以下是具体的设计方案介绍:
一、徽标设计(图1)
图1
(1)设计说明:
整个徽标是一个椭圆形的圈,包围着一个车轮,车轮下面写着“No Carbon”的字样。
其中,车轮代表着我们所做的无碳小车。
其后面是由众多抽象的“S”形条纹组成,代表着我们的无碳小车由所要求的“S”形跑到飞驰而出。
其下的“No Carbon”字样简单明了地说明了这届大赛的主题,并且外面的椭圆圈,代表着能量的意识,说明了势能与动能相互转换的过程。
最后,以整体上看,整个图形像一只眼睛。
看着远方,对未来全球实现无碳充满希望。
(2)材料:45钢
(3)制作:激光打标机喷漆
外圈红色R:255 G:0 B:0 内圈红色R:170 G:0 B:0 “No”R:85 G:85 :B::85 “Carbon”R:170 G:0 B:0
车轮R :255 G :85 B :85 “S ”R :255 G :85~170 B :0~85
二、小车动力、动力—转向、转向系统
1、小车的动力系统(图2)
(1)方案:
根据竞赛命题要求(小车前行过程中完成的所有动作所需的能量均重物下落减少重力势能转换获得,不可使用任何其他的能量形式)及能量守恒定律,物块下落的重力势能直接转化为小车前进的动能时,能量损失最少,所以以绳拉力为动力为宜。
拉力作用于锥型原动轮(以下简称:原动轮)上,形成力矩,力矩对该原动轮产生转动效应,通过一系列齿轮的传动,将动力输出,使后轮转动,小车前进。
(2)以上方案作用:
①由于设计该小车的前进过程是 静止—加速—匀速—减速 的过程,所以开始时拉力的作用点处在原动轮半径较大处,并且随
着小车的前进,拉力作用点距离原动轮的轴线的距离呈递减的线
性变化。
起始时,原动轮的转动半径较大,起动转矩大,有利起动;起动后,原动轮半径变小,转速提高,转矩变小,和阻力平衡后小车匀速运动。
②重物是由赛会组委会提供,M=1Kg,那么作用于原动轮上的作用
力为F=Mg=9.8N.若该作用力所产生的扭矩不通过一系列齿轮将扭矩减小而直接作用于后轮上,那么重物开始下落—重物停止的过程一直处于加速,这与小车的设计运动过程相违背。
所以采用一系列齿轮将该作用力产生的扭矩转化为后轮上较小扭矩,增加小车前进的距离,控制小车前进的速度。
2、小车的动力—转向系统(图3)
图3
(1)方案:
根据竞赛命题要求(小车前行过程中完成的所有动作所需的能量均重物下落减少重力势能转换获得,不可使用任何其他的能量形式;小车在前行时能够自动避开赛道设置的障碍物),通过锥形齿轮,将小车动力传递到
小车的转向系统。
又根据小车转向系统的设计要求,设计两个转向相反的齿轮,齿轮上插有挡块,两个挡块周期性的碰撞转向系统中的把手,完成转向。
(2)以上方案作用:
①小车动力—转向系统是连接动力系统与转向系统的桥梁,通过给系统,实现小车转向动力的来源。
②动力—转向系统中反向旋转的两个齿轮,通过齿轮上挡块对转向系统中把手周期性碰撞,将动力系统的作用力传递到转向系统。
3、小车的转向系统(图4)
图4
(1)方案:
根据小车功能设计要求(小车在前行时能够自动避开赛道设置的障碍物)及转向特点,采取小车前进轨迹为:直线—弧线—直线的行
进过程(图4)。
为了实现此运动轨迹,小车前轮转动必须满足向两边转动的时间短,不发生转动的时间长。
为此,设计在前轮轴上安装一个把手,把手与前轮轴通过键连接,与底盘通过弹簧连接。
当动力—转向系统上的挡块碰撞把手时,小车处于转向过程;当碰撞结束后,把手由于弹簧的作用力,回到未碰撞之前的状态,此时,小车处于直线前进的过程,直到下一个转向处。
(2)以上方案的作用:
考虑到小车转向时,速度有损失,且转向过程中小车重心偏移,影响小车的稳定性。
一方面,采用直线—弧线—直线的运动轨迹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小车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小车的速度不会损失的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