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碳小车设计说明书(一等奖作品)

合集下载

无碳小车设计项目说明书一等奖作品样本

无碳小车设计项目说明书一等奖作品样本

无碳小车设计项目说明书一等奖作品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无碳小车设计说明书参赛者:龚雪飞赵鹏飞刘述亮指导老师:朱政强戴莉莉2011-1-16摘要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命题主题为“无碳小车”。

在设计小车过程中特别注重设计的方法,力求通过对命题的分析得到清晰开阔的设计思路;作品的设计做到有系统性规范性和创新性;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材料、加工、制造成本等给方面因素。

我们借鉴了参数化设计、优化设计、系统设计等现代设计发发明理论方法;采用了MATLAB、PROE等软件辅助设计。

我们把小车的设计分为三个阶段:方案设计、技术设计、制作调试。

通过每一阶段的深入分析、层层把关,是我们的设计尽可能向最优设计靠拢。

方案设计阶段根据小车功能要求我们根据机器的构成(原动机构、传动机构、执行机构、控制部分、辅助部分)把小车分为车架、原动机构、传动机构、转向机构、行走机构、微调机构六个模块,进行模块化设计。

分别针对每一个模块进行多方案设计,通过综合对比选择出最优的方案组合。

我们的方案为:车架采用三角底板式、原动机构采用了锥形轴、传动机构采用齿轮或没有该机构、转向机构采用曲柄连杆、行走机构采用单轮驱动实现差速、微调机构采用微调螺母螺钉。

其中转向机构利用了调心轴承、关节轴承。

技术设计阶段我们先对方案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借助MATLAB分别进行了能耗规律分析、运动学分析、动力学分析、灵敏度分析。

进而得出了小车的具体参数,和运动规律。

接着应用PROE软件进行了小车的实体建模和部分运动仿真。

在实体建模的基础上对每一个零件进行了详细的设计,综合考虑零件材料性能、加工工艺、成本等。

小车大多是零件是标准件、可以购买,同时除部分要求加工精度高的部分需要特殊加工外,大多数都可以通过手工加工出来。

对于塑料会采用自制的‘电锯’切割。

因为小车受力都不大,因此大量采用胶接,简化零件及零件装配。

调试过程会通过微调等方式改变小车的参数进行试验,在试验的基础上验证小车的运动规律同时确定小车最优的参数。

无碳小车设计说明

无碳小车设计说明

无碳小车设计说明设计说明:无碳小车设计背景:现在的交通工具使用化石燃料作为能源,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还加剧了全球变暖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了一种无碳小车,它使用清洁能源作为驱动力,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设计目标:1.使用清洁能源作为驱动力,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提供舒适的乘坐体验和良好的操控性能。

3.具备足够的续航里程和快速充电功能。

4.物理结构紧凑,方便停放和携带。

5.引入智能控制系统,提供高效的安全性和智能交互。

设计特点:1.清洁能源驱动:无碳小车使用电能作为驱动力,充电器可使用太阳能或者风能进行充电,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2.舒适性和操控性能:小车配备高质量的悬挂系统和减震系统,确保乘坐舒适性。

此外,小车采用电动驱动系统,提供平稳加速和操控性能。

3.续航里程和快速充电功能:小车配备高效的电池系统,提供足够的续航里程,以满足日常通勤需求。

同时,可支持快速充电功能,短时间内充电至80%以上。

4.紧凑的物理结构:小车采用紧凑的物理结构设计,尺寸较小,方便停放和携带,适合城市环境使用。

5.智能控制系统:小车配备智能控制系统,包括导航系统、安全辅助系统和智能交互界面。

导航系统可以提供最佳路线规划和实时交通信息,安全辅助系统可提供驾驶员警示和自动刹车等功能,智能交互界面可以通过语音或手势控制实现乘坐舒适性和便利性。

实施方案:1.动力系统设计:小车采用纯电动驱动系统,电池系统采用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以提供足够的续航里程。

充电器可以使用太阳能充电板或风力充电机,充电时间约为4小时。

2.悬挂系统设计:小车配备高质量的悬挂系统,以提供舒适的乘坐体验。

采用独立悬挂设计,可根据路面情况自动调节减震幅度。

3.控制系统设计:小车配备智能控制系统,包括中央控制单元、传感器和执行器。

中央控制单元接收传感器数据,并将其转换为相应的控制信号,通过执行器实现对小车的控制。

该系统可以提供导航、安全辅助、车辆诊断等功能。

无碳小车设计说明书

无碳小车设计说明书

无碳小车设计说明书目录一、本作品的创新与特色简介;二、设计方案拟定;三、动力与传动方案的设计、计算与分析;四、动作执行机构的设计、计算与分析;五、其它设计计算与说明,设计总结;一:本作品的创新与特色简介;①所有的动力来自载荷重物,所纯机械结构,无碳排放;②在转向方面,采用内凸轮连杆机构,使得转向的角度、时间更加精确,并辅助以有图的可调机构,是转向调节更加明确。

③在重物下落阶段,增加了一动滑轮,使得做功行程加长,并合理的利用了扭矩。

④绕桩曲线部分的轨迹无需精确的计算出,由上图的机构可在完成后对中间连杆进行调试,已达到目标要求。

二:设计方案拟定;小车的方案设计关键在于传动部分与转向部分。

①传动部分;传动部分的问题在于是用什么进行传动,齿轮、带轮、直接驱动等。

最后结合传动的效率、制作的难易程度,最终确定了采用二级齿轮进行传动,如有图所示。

此方案的优点在于,以中间轴为主动轴,以小于1的传动比带动后轮,再以大于1的传动比带动凸轮轴,这样就很好的解决了行驶路程与转向周期间的关系,并且将传动比控制在合理数值内。

另外,以一个动滑轮来增加做功行程,减小瞬时扭矩,使小车前进平缓。

缺点在于,采用了二级齿轮组,使得摩擦耗能增加,机械效率降低。

②转向部分;转向部分在于采用什么机构,最大的争议在于是采用内凸轮还是外凸轮。

最终确定是采用内凸轮连杆机构。

原因在于采用外凸轮的话需要在连杆的回程部分提供一个力——增加一个弹簧;如果这样的话,可能会因为的弹簧的弹性系数,及位置的放置问题上增加设计的难度。

而采用内凸轮的话就不存在这些问题,不过增加了整体的重量,但这可以通过将凸轮在合理的条件下将其镂空来解决。

为了使后期调整时有更大的可能性,因此在连杆部分采用了右图的结果,如此便可以使小车的转向更加的准确。

③材料方面;除了前后轮采用有机玻璃之外,其余的材料都采用铝材。

底板:厚3mm的铝板,300*160*3.后轮:直径160的有机玻璃,厚5mm。

无碳小车设计说明书

无碳小车设计说明书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无碳小车设计说明书参赛者:夏洪伟孙传远肖洋指导老师:韩伟娜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无碳小车设计说明书参赛者:夏洪伟、孙传远、肖洋指导老师:韩伟娜目录第1章方案设计..................................................................................................... - 1 -1.1 车架................................................................................................................ - 3 -1.2 原动机构...................................................................................................... - 3 -1.3 传动机构...................................................................................................... - 4 -1.4 转向机构........................................................................................................ - 7 -1.5 行走机构........................................................................................................ - 9 -1.6 微调机构........................................................................................................ - 9 -第2章技术设计................................................................................................... - 11 -2.1运动学分析模型........................................................................................... - 11 -2.2参数确定....................................................................................................... - 13 -2.3零部件设计................................................................................................... - 13 -附录................................................................................................................... - 15 -第1章方案设计通过对小车的功能分析,“无碳小车越障竞赛”通常主要由车体、能量转换、传动和转向等部分组成。

机械设计大赛无碳小车设计说明书

机械设计大赛无碳小车设计说明书

目录前言第1章、绪论 (4)1.1 参赛主题 (4)1.2 功能分析 (4)1.3 设计方法 (4)第2章、轨迹和行走机构选型与计算 (6)2.1 轨迹和行走机构选型 (6)2.2 轨迹参数计算 (7)第3章、控制机构选型与计算 (10)3.1 控制机构选型 (10)3.2 放大机构的设计 (12)3.3 凸轮的设计 (13)第4章、传动机构选型与计算 (16)4.1 传动机构选型 (16)4.2 齿轮系的设计 (16)4.2 尺寸参数校核 (17)第5章、动力机构选型与计算 (19)5.1 绕绳轮安装位置分析 (19)5.2 力分析 (20)5.3 前轮转向阻力矩的计算 (23)5.4 弹簧劲度系数的计算 (23)5.5 尺寸参数的获取 (23)5.6 质量属性参数的确定 (26)5.7 参数的计算 (27)5.8 绕绳轮最大半径的确定 (29)第6章、微调机构简介 (30)第7章、误差分析与效率计算 (31)7.1 误差分析 (31)设计误差 (31)参数误差 (31)加工与装配误差 (31)7.2 传动效率的计算 (32)动力机构效率的计算 (32)传动机构效率的计算 (33)控制机构效率的计算 (34)第8章、仿真分析 (35)第9章、综合评价与改进方案 (37)9.1 综合评价 (37)9.2 改进方案 (39)第10章、参考文献 (40)第11章、附录 (40)11.1 机构运动简图与装配图 (40)11.2 小车三维装配图与爆炸图 (42)第1章、绪论1.1 参赛主题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大赛的竞赛主题为“无碳小车越障竞赛”。

这次竞赛包含两个竞赛项目。

第一个项目与往届竞赛相同,为小车走“S”形线路绕杆。

竞赛项目二为小车走“8”字形线路绕杆。

通过商量,我们选择的竞赛项目为项目二。

1.2功能分析根据本次竞赛规定,竞赛项目二是小车在半张标准乒乓球台(长1525mm、宽1370mm)上,绕相距一定距离的两个障碍沿8字形轨迹绕行,绕行时不可以撞倒障碍物,不可以掉下球台。

无碳小车说明书

无碳小车说明书

无碳小车设计说明书学院:行知工学分院班级:机械132班学生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完成时间: 2015 年 6 月 15 日1.绪论1.1小车的设计命题设计一种小车,驱动其行走及转向的能量是根据能量转换原理,由给定重力势能转换来的。

给定重力势能为 4 焦耳(取g=10m/s2),设计时统一用质量为1Kg的重块(¢50×65 mm,普通碳钢)铅垂下降来获得,落差400±2mm,重块落下后,须被小车承载并同小车一起运动,不允许从小车上掉落。

如图1.1所示。

图1.1要求小车行走过程中完成所有动作所需的能量均由此重力势能转换获得,不可使用任何其他的能量来源。

要求小车具有转向控制机构,且此转向控制机构具有可调节功能,以适应放有不同间距障碍物的竞赛场地。

要求小车为三轮结构,具体设计、材料选用及加工制作均由学生自主完成。

1.2小车的整体设计要求小车设计过程需要完成:机械设计、工艺方案设计、经济成本分析和工程管理方案设计。

命题中的工程管理项要求综合考虑材料、加工、制造成本等各方面因素,提出合理的工程计划。

设计能力项要求对参赛作品的设计具有创新性和规范性。

命题中的制造工艺能力项要求综合运用加工制造工艺的知识。

1.3小车的设计方法在小车的设计方法上,我们借鉴了参数化设计、优化设计、系统设计等现代设计发明理论方法。

采用CAXA、SolidWorks2012等辅助软件设计。

2.设计方案2.1尺寸设计由于小车实在平面上运行,转弯半径较小,所以定小车的宽度为150mm,长度为150mm,使其能拥有更佳的灵活性。

如图2.1所示。

图2.12.2最大转角因为小车长为150mm,当绕过最大偏移距离为500mm的圆弧时能得到最大转角,如图3.2所示,即可得最大转角位26.897°.如图2.2所示。

.. 图2.2设曲柄长度为10,已知最大转角位26.897°,由图2.3所示可知可得最大偏移距离图2.3偏移距离L=10/tan(26.897°)=19.71mm2.3后轮直径设计传动机构的功能是把动力和运动传递到转弯机构和驱动轮上。

无碳小车说明书

无碳小车说明书

目录1.摘要 (1)2.引言 (1)3目的 (1)4工作原理和设计理论推导 (1)4.1总体结构 (1)4.2设计方案介绍与计算分析 (2)4.2.1无碳小车模块机构介绍 (3)5. 设计总结 (8)6.附件1.摘要本作品是依据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命题主题“无碳小车”,提出一种“无碳”方法,带动小车运行,即给定一定重力势能,根据能量转换原理,设计一种可将该重力势能转化为机械能并用来驱动小车行走的装置。

该小车通过微调装置,能够实现自动走“S"字直线绕障。

此模型最大的特点是通过两个不完全齿轮驱动前轮摆动,进行可调整的周期性摆动,使前轮的摆动节拍具有可调性。

本文将对无碳小车的设计过程,功能结构特点等进行详细介绍,并介绍创新点。

2.引言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无碳对于人们来说,显得越来越重要,建设无碳社会,使得生活更加的环保,没有任何的污染。

节能、环保、方便、经济,是现代社会所提倡的。

现在许多发达国家都把无碳技术运用到各个领域,像交通,家具等,这也是我国当今所要求以及努力的方向。

针对目前这一现状,我们设计了无碳小车模型,用重力势能转化为机械能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以便更好的解决以上问题。

3目的本作品设计的目的是围绕命题主题“无碳小车”,即不利用有碳资源,根据能量转化原理,利用重力势能驱动带动具有方向控制功能的小车模型。

这种模型比较轻巧,结构相对的简单,能够成功的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小车的动能,从而完成小车前行过程中的所有动作。

4工作原理和设计理论推导4.1总体结构图 1 无碳小车总体结构无碳小车模型的主要机构有驱动机构、转向机构、行走机构及微调机构。

主要部件如下图2所示为小车整体模型。

图 2 无碳小车模型4.2设计方案介绍与计算分析4.2.1无碳小车模块机构介绍1.驱动机构本方案采用绳轮作为驱动力转换机构。

我们采用了梯形轮使能量转化过程中有更合适的转矩使驱动力适中,不至于小车拐弯时速度过大倾翻,或重块晃动厉害影响行走。

无碳小车说明书

无碳小车说明书

无碳小车设计说明书学院: 行知工学分院班级: 机械132班学生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完成时间: 2015 年 6 月 15日1、绪论1、1小车得设计命题设计一种小车,驱动其行走及转向得能量就是根据能量转换原理,由给定重力势能转换来得。

给定重力势能为4焦耳(取g=10m/s2),设计时统一用质量为1Kg得重块(¢50×65 mm,普通碳钢)铅垂下降来获得,落差400±2mm,重块落下后,须被小车承载并同小车一起运动,不允许从小车上掉落。

如图1、1所示。

图1、1要求小车行走过程中完成所有动作所需得能量均由此重力势能转换获得,不可使用任何其她得能量来源。

要求小车具有转向控制机构,且此转向控制机构具有可调节功能,以适应放有不同间距障碍物得竞赛场地。

要求小车为三轮结构,具体设计、材料选用及加工制作均由学生自主完成。

1、2小车得整体设计要求小车设计过程需要完成:机械设计、工艺方案设计、经济成本分析与工程管理方案设计。

命题中得工程管理项要求综合考虑材料、加工、制造成本等各方面因素,提出合理得工程计划。

设计能力项要求对参赛作品得设计具有创新性与规范性。

命题中得制造工艺能力项要求综合运用加工制造工艺得知识。

1、3小车得设计方法在小车得设计方法上,我们借鉴了参数化设计、优化设计、系统设计等现代设计发明理论方法。

采用CAXA、SolidWorks2012等辅助软件设计。

2、设计方案2、1尺寸设计由于小车实在平面上运行,转弯半径较小,所以定小车得宽度为150mm,长度为150mm,使其能拥有更佳得灵活性。

如图2、1所示。

图2、12、2最大转角因为小车长为150mm,当绕过最大偏移距离为500mm得圆弧时能得到最大转角,如图3、2所示,即可得最大转角位26、897°、如图2、2所示。

、、图2、2设曲柄长度为10,已知最大转角位26、897°,由图2、3所示可知可得最大偏移距离图2、3偏移距离L=10 /tan(26、897°)=19、71mm2、3后轮直径设计传动机构得功能就是把动力与运动传递到转弯机构与驱动轮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无碳小车设计说明书参赛者:龚雪飞鹏飞述亮指导老师:朱政强戴莉莉2011-1-16摘要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命题主题为“无碳小车”。

在设计小车过程中特别注重设计的方法,力求通过对命题的分析得到清晰开阔的设计思路;作品的设计做到有系统性规性和创新性;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材料、加工、制造成本等给方面因素。

我们借鉴了参数化设计、优化设计、系统设计等现代设计发发明理论方法;采用了MATLAB、PROE等软件辅助设计。

我们把小车的设计分为三个阶段:方案设计、技术设计、制作调试。

通过每一阶段的深入分析、层层把关,是我们的设计尽可能向最优设计靠拢。

方案设计阶段根据小车功能要求我们根据机器的构成(原动机构、传动机构、执行机构、控制部分、辅助部分)把小车分为车架、原动机构、传动机构、转向机构、行走机构、微调机构六个模块,进行模块化设计。

分别针对每一个模块进行多方案设计,通过综合对比选择出最优的方案组合。

我们的方案为:车架采用三角底板式、原动机构采用了锥形轴、传动机构采用齿轮或没有该机构、转向机构采用曲柄连杆、行走机构采用单轮驱动实现差速、微调机构采用微调螺母螺钉。

其中转向机构利用了调心轴承、关节轴承。

技术设计阶段我们先对方案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借助MATLAB分别进行了能耗规律分析、运动学分析、动力学分析、灵敏度分析。

进而得出了小车的具体参数,和运动规律。

接着应用PROE软件进行了小车的实体建模和部分运动仿真。

在实体建模的基础上对每一个零件进行了详细的设计,综合考虑零件材料性能、加工工艺、成本等。

小车大多是零件是标准件、可以购买,同时除部分要求加工精度高的部分需要特殊加工外,大多数都可以通过手工加工出来。

对于塑料会采用自制的‘电锯’切割。

因为小车受力都不大,因此大量采用胶接,简化零件及零件装配。

调试过程会通过微调等方式改变小车的参数进行试验,在试验的基础上验证小车的运动规律同时确定小车最优的参数。

关键字:无碳小车参数化设计软件辅助设计微调机构灵敏度分析目录摘要 (1)一绪论 (4)1.1本届竞赛命题主题 (4)1.2小车功能设计要求 (5)1.3小车整体设计要求 (5)二方案设计 (6)2.1车架 (9)2.2原动机构 (9)2.3传动机构 (10)2.4转向机构 (10)2.5行走机构 (12)2.6微调机构 (13)三技术设计 (14)3.1建立数学模型及参数确定 (14)3.1.1能耗规律模型 (14)3.1.2运动学分析模型 (16)3.1.3动力学分析模型 (21)3.1.4灵敏度分析模型 (23)3.1.5参数确定 (24)3.2零部件设计 (25)3.3整体设计 (27)3.3.1整体装配图 (27)3.3.2小车运动仿真分析 (28)四小车制作调试及改进 (28)4.1小车制作流程 (28)详见工艺分析方案报告 (28)4.2小车调试方法 (28)五评价分析 (29)5.1小车优缺点 (29)5.2自动行走比赛时的前行距离估计 (30)5.3改进方向 (30)六参考文献 (30)七附录 (31)7.1装配图 (31)7.2耗能分析程序 (35)7.3运动学分析程序 (36)7.4动力学分析程序 (38)7.5灵敏度分析程序 (40)一绪论1.1本届竞赛命题主题本届竞赛命题主题为“无碳小车”。

命题与高校工程训练教学容相衔接,体现综合性工程能力。

命题容体现“创新设计能力、制造工艺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管理能力”四个方面的要求。

1.2小车功能设计要求给定一重力势能,根据能量转换原理,设计一种可将该重力势能转换为机械能并可用来驱动小车行走的装置。

该自行小车在前行时能够自动避开赛道上设置的障碍物(每间隔1米,放置一个直径20mm、高200mm的弹性障碍圆棒)。

以小车前行距离的远近、以及避开障碍的多少来综合评定成绩。

给定重力势能为5焦耳(取g=10m/s2),竞赛时统一用质量为1Kg的重块(φ50×65 mm,普通碳钢)铅垂下降来获得,落差500±2mm,重块落下后,须被小车承载并同小车一起运动,不允许掉落。

要求小车前行过程中完成的所有动作所需的能量均由此能量转换获得,不可使用任何其他的能量形式。

小车要求采用三轮结构(1个转向轮,2个驱动轮),具体结构造型以及材料选用均由参赛者自主设计完成。

要求满足:①小车上面要装载一件外形尺寸为φ60×20 mm的实心圆柱型钢制质量块作为载荷,其质量应不小于750克;在小车行走过程中,载荷不允许掉落。

②转向轮最大外径应不小于φ30mm。

1.3小车整体设计要求小车设计过程中需要完成:机械设计、工艺方案设计、经济成本分析和工程管理方案设计。

命题中的工程管理能力项要求综合考虑材料、加工、制造成本等各方面因素,提出合理的工程规划。

设计能力项要求对参赛作品的设计具有创新性和规性。

命题中的制造工艺能力项以要求综合运用加工制造工艺知识的能力为主。

1.4小车的设计方法小车的设计一定要做到目标明确,通过对命题的分析我们得到了比较清晰开阔的设计思路。

作品的设计需要有系统性规性和创新性。

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材料、加工、制造成本等给方面因素。

小车的设计是提高小车性能的关键。

在设计方法上我们借鉴了参数化设计、优化设计、系统设计等现代设计发发明理论方法。

采用了MATLAB、PROE 等软件辅助设计。

下面是我们设计小车的流程(如图一)图一二方案设计通过对小车的功能分析小车需要完成重力势能的转换、驱动自身行走、自动避开障碍物。

为了方便设计这里根据小车所要完成的功能将小车划分为五个部分进行模块化设计(车架、原动机构、传动机构、转向机构、行走机构、微调机构)。

为了得到令人满意方案,采用扩展性思维设计每一个模块,寻求多种可行的方案和构思。

下面为我们设计图框(图二)图二在选择方案时应综合考虑功能、材料、加工、制造成本等各方面因素,同时尽量避免直接决策,减少决策时的主观因素,使得选择的方案能够综合最优。

图三2.1车架车架不用承受很大的力,精度要求低。

考虑到重量加工成本等,车架采用木材加工制作成三角底板式。

可以通过回收废木材获得,已加工。

2.2原动机构原动机构的作用是将重块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小车的驱动力。

能实现这一功能的方案有多种,就效率和简洁性来看绳轮最优。

小车对原动机构还有其它的具体要求。

1.驱动力适中,不至于小车拐弯时速度过大倾翻,或重块晃动厉害影响行走。

2.到达终点前重块竖直方向的速度要尽可能小,避免对小车过大的冲击。

同时使重块的动能尽可能的转化到驱动小车前进上,如果重块竖直方向的速度较大,重块本身还有较多动能未释放,能量利用率不高。

3.由于不同的场地对轮子的摩擦摩擦可能不一样,在不同的场地小车是需要的动力也不一样。

在调试时也不知道多大的驱动力恰到好处。

因此原动机构还需要能根据不同的需要调整其驱动力。

4.机构简单,效率高。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了输出驱动力可调的绳轮式原动机构。

如下图四如上图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绳子绕在绳轮上不同位置来改变其输出的动力。

2.3传动机构传动机构的功能是把动力和运动传递到转向机构和驱动轮上。

要使小车行驶的更远及按设计的轨道精确地行驶,传动机构必需传递效率高、传动稳定、结构简单重量轻等。

1.不用其它额外的传动装置,直接由动力轴驱动轮子和转向机构,此种方式效率最高、结构最简单。

在不考虑其它条件时这是最优的方式。

2.带轮具有结构简单、传动平稳、价格低廉、缓冲吸震等特点但其效率及传动精度并不高。

不适合本小车设计。

3.齿轮具有效率高、结构紧凑、工作可靠、传动比稳定但价格较高。

因此在第一种方式不能够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优先考虑使用齿轮传动。

2.4转向机构转向机构是本小车设计的关键部分,直接决定着小车的功能。

转向机构也同样需要尽可能的减少摩擦耗能,结构简单,零部件已获得等基本条件,同时还需要有特殊的运动特性。

能够将旋转运动转化为满足要求的来回摆动,带动转向轮左右转动从而实现拐弯避障的功能。

能实现该功能的机构有:凸轮机构+摇杆、曲柄连杆+摇杆、曲柄摇杆、差速转弯等等。

凸轮:凸轮是具有一定曲线轮廓或凹槽的构件,它运动时,通过高副接触可以使从动件获得连续或不连续的任意预期往复运动。

优点:只需设计适当的凸轮轮廓,便可使从动件得到任意的预期运动,而且结构简单、紧凑、设计方便;缺点:凸轮轮廓加工比较困难。

在本小车设计中由于:凸轮轮廓加工比较困难、尺寸不能够可逆的改变、精度也很难保证、重量较大、效率低能量损失大(滑动摩擦)因此不采用曲柄连杆+摇杆优点:运动副单位面积所受压力较小,且面接触便于润滑,故磨损减小,制造方便,已获得较高精度;两构件之间的接触是靠本身的几何封闭来维系的,它不像凸轮机构有时需利用弹簧等力封闭来保持接触。

缺点:一般情况下只能近似实现给定的运动规律或运动轨迹,且设计较为复杂;当给定的运动要求较多或较复杂时,需要的构件数和运动副数往往比较多,这样就使机构结构复杂,工作效率降低,不仅发生自锁的可能性增加,而且机构运动规律对制造、安装误差的敏感性增加;机构中做平面复杂运动和作往复运动的构件所长生的惯性力难以平衡,在高速时将引起较大的振动和动载荷,故连杆机构常用于速度较低的场合。

在本小车设计中由于小车转向频率和传递的力不大故机构可以做的比较轻,可以忽略惯性力,机构并不复杂,利用MATLAB进行参数化设计并不困难,加上个可以利用轴承大大减小摩擦损耗提高效率。

对于安装误差的敏感性问题我们可以增加微调机构来解决。

曲柄摇杆结构较为简单,但和凸轮一样有一个滑动的摩擦副,其效率低。

其急回特性导致难以设计出较好的机构。

差速转弯差速拐是利用两个偏心轮作为驱动轮,由于两轮子的角速度一样而转动半径不一样,从而使两个轮子的速度不一样,产生了差速。

小车通过差速实现拐弯避障。

差速转弯,是理论上小车能走的最远的设计方案。

和凸轮同样,对轮子的加工精度要求很高,加工出来后也无法根据需要来调整轮子的尺寸。

(由于加工和装配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综合上面分析我们选择曲柄连杆+摇杆作为小车转向机构的方案。

2.5行走机构行走机构即为三个轮子,轮子又厚薄之分,大小之别,材料之不同需要综合考虑。

有摩擦理论知道摩擦力矩与正压力的关系为δ⋅=N M对于相同的材料δ为一定值。

而滚动摩擦阻力R N RM f δ⋅==,所以轮子越大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因此能够走的更远。

但由于加工问题材料问题安装问题等等具体尺寸需要进一步分析确定。

由于小车是沿着曲线前进的,后轮必定会产生差速。

对于后轮可以采用双轮同步驱动,双轮差速驱动,单轮驱动。

双轮同步驱动必定有轮子会与地面打滑,由于滑动摩擦远比滚动摩擦大会损失大量能量,同时小车前进受到过多的约束,无法确定其轨迹,不能够有效避免碰到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