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药学补气药

合集下载

中药补气血的药方

中药补气血的药方

中药补气血的药方
中药补气血的药方有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补气血方剂:
1、归脾汤:由人参、白术、炙黄芪、炙甘草、当归、茯苓等中药组成,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心脾两虚和脾不统血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面色萎黄、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等。

2、十全大补丸:由党参、茯苓、白芍(酒炒)、熟地黄、肉桂等中药组成,具有温补气血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气血两虚所致的面色苍白、气短心悸、头晕自汗、体倦乏力等。

3、八珍汤:由人参、白术、当归、川芎、熟地黄、甘草等中药组成,具有益气补血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气血两虚所致的面色苍白、头晕目眩、气短懒言、食欲不振等。

4、补中益气丸、四君子汤、六君子汤、参苓白术丸等具有较好的补气效果,而四物汤、归脾汤等,具有良好的补血效果。

5、八珍汤、人参养荣汤、十全大补汤等,属于既能补气又能补血的药物,也称之为气血双补药物。

中药学 第二十单元 补虚药

中药学 第二十单元 补虚药

打印本页[题目答案分离版]字体:大中小一、A11、以下药物,能补肺气,补肺阴,补脾气,补肾固涩的是A、黄精B、山药C、五味子D、人参E、党参【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山药性能:甘,平。

归脾、肺、肾经。

功效: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该题针对“补气药”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406633,点击提问】2、既能补气养阴,又能清热生津的药物是A、黄芪B、西洋参C、玄参D、山药E、白术【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功效: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该题针对“补气药”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406632,点击提问】3、人参用于抢救虚脱,入煎剂的剂量是A、9~15gB、15~30gC、1~5gD、3~6gE、6~9g【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人参用法用量:煎服,3~9g,挽救虚脱可用15~30g。

宜文火另煎分次对服。

野山参研末吞服,每次2g,日服2次。

【该题针对“补气药”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406630,点击提问】4、下列各药哪项是治疗肺脾气虚,人参的最佳代用品A、玄参B、党参C、西洋参D、太子参E、沙参【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性能:甘,平。

归脾、肺经。

功效:补脾肺气,补血,生津。

应用:1.脾肺气虚证。

2.气血两虚证。

3.气津两伤证【该题针对“补气药”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406629,点击提问】5、功能补气健脾、利水、安胎的药物是A、山药B、白术C、黄芪D、党参E、西洋参【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白术的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尿,止汗,安胎。

【该题针对“补气药”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406628,点击提问】6、白术与苍术的功效共同点是A、补脾益气B、芳香化湿C、燥湿健脾D、祛风胜湿E、固表止汗【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白术与苍术共同功效:健脾燥湿。

【该题针对“补气药”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406627,点击提问】7、功能健脾除湿的药组是A、党参、黄芪B、茯苓、白术C、甘草、饴糖D、西洋参、太子参E、大枣、扁豆【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白术功效:益气健脾,燥湿利尿,止汗,安胎。

中药学丨补虚药(补气药)

中药学丨补虚药(补气药)

中药学丨补虚药(补气药)Medical Liaison officer Club补虚药一、概念:凡以补益正气、增强体质、治疗虚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补虚药,又称补益药或补养药。

二、功用与适应症:补气,用于气虚证;补阳,用于阳虚证;补血,用于血虚证;补阴,用于阴虚证。

三、注意:1.宜久煎(另煎),或做丸散剂;2.注意配伍健脾消食药。

补气药治疗气虚证,见气短、乏力、头晕、脉虚无力、舌淡等。

主治肺脾气虚证。

肺气虚见自汗、恶风、易感冒、语音低怯等;脾气虚见食少、便溏、消瘦、脏器下垂等。

人参甘、微苦,微温。

归肺、脾经。

大补元气——气虚欲脱证。

补脾益肺——脾气虚弱的食欲不振、呕吐泄泻。

肺气虚弱的气短喘促、脉虚自汗。

生津止渴——热病津伤的口渴,消渴证。

安神益智——心神不安,失眠多梦,惊悸健忘。

【配伍】人参配附子:人参甘温补气,力宏固脱;附子辛热回阳,补火救逆。

两药相合,大补大温,益气回阳,治亡阳气脱效佳。

人参配蛤蚧:人参甘温善补肺气,蛤蚧性平补肺益肾。

两药相合,补肺益肾而定喘嗽,治肺肾两虚,动辄气喘甚效。

人参配麦冬、五味子:人参性温补气,麦冬寒凉滋阴,五味子酸收敛阴。

三药相合,益气养阴、生津止渴,为治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以及消渴所常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大补元气可用15~30g,文火另煎,与煎好的药液合对,或频频灌之;研粉,一次1g,一日2次;或入丸散。

野生人参功效最佳,多用于挽救虚脱;生晒人参性较平和,适用于气阴不足者;红参药性偏温,多用于气阳两虚者。

【使用注意】为保证人参的补气药效,服用人参时不宜饮茶水和吃白萝卜。

因属补虚之品,邪实而正不虚者忌服。

反藜芦,畏五灵脂,恶莱菔子、皂荚,均忌同用。

党参甘,温。

归脾、肺经。

补中益气——脾气亏虚的食欲不振、呕吐泄泻,肺气亏虚的气短喘促、脉虚自汗。

生津养血——气津两伤的气短口渴。

血虚萎黄,头晕心慌。

人参与党参的比较人参、党参,均能补气生津,治脾胃气虚倦怠乏力、肺气不足气短喘促,以及气津两伤之口渴等证。

19种补气的中草药治疗配方

19种补气的中草药治疗配方

19种补气的中草药治疗配方以下是补气的中草药治疗配方:1. 四神汤:人参 9 克,黄芪 12 克,白术 9 克,甘草 6 克。

用法:以上药加水煎,去渣留汤,分三次服用,每天一次。

2. 六味地黄丸:熟地黄 12 克,山药 9 克,枸杞子 6 克,茯苓 9 克,丹参 6 克,牛膝 9 克,制首乌 6 克。

用法:将以上药粉碎,加蜜为丸,每次服 9 克,水送下。

3. 银杏参茶:银杏叶 12 克,人参 6 克。

用法:将以上药材加水煮沸,浸泡 5-10 分钟,取出药渣,加蜜调味后饮用。

4. 黑枸杞炖乌鸡:乌鸡 1 只,黑枸杞 30 克,枸杞子 10 克。

用法:将以上药材与乌鸡共同放入锅中煮至熟透,调味后食用。

5. 大枣红枣汤:大枣 15 克,红枣 15 克,芡实 15 克,山药 15 克,松仁 15 克。

用法:将以上药材加水一起煮熟,每天一次适量饮用。

6. 人参芝麻糊:红枣 10 克,芝麻 40 克,枸杞子 5 克,人参 5 克。

用法:将以上药材煮熟后捣成糊,加蜜调味后食用。

7. 党参橘皮茶:党参 6 克,橘皮 3 克。

用法:将以上药材加水煮沸后浸泡 5-10 分钟,去渣留汤,调味后饮用。

8. 大补丸:黄芪 20 克,党参 15 克,红枣 10 克,桂圆肉 10 克,麦冬 10 克,山药 10 克,茯苓 10 克,枸杞子 10 克。

用法:将以上药材粉碎,加蜜为丸,每次 9 克,水送下。

9. 百合马蹄糖水:百合 30 克,马蹄 30 克,冰糖适量。

用法:将以上药材加水一同煮沸,调味后饮用。

10. 健脾丸:党参 15 克,炙甘草 15 克,白术 15 克,茯苓 12 克,陈皮6 克,半夏 6 克,生姜 9 克。

用法:将以上药材煎水服用,每日一剂,连服数天。

11. 八味参芪汤:黄精30g、党参30g、白术30g、茯苓30g、制附子10g、炙甘草6g、泽泻10g、泡参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

12. 四物汤:当归30g、熟地黄30g、白芍30g、川芎10g。

《中药学》学习笔记:补气药之人参

《中药学》学习笔记:补气药之人参

《中药学》学习笔记:补气药之人参凡能补益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以治疗虚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补虚药。

虚证是临床上出现的一系列虚弱、衰退和不足的证候,多见于素体虚弱或疾病后期,以及多种慢性病证。

实质上包括了机体的精、气、血、津液等基本物质的不足及其功能的减退,同时也包括了脏腑经络等生理功能的减退和失调。

概括起来,虚证不外气虚、阳虚、血虚、阴虚四种类型。

相应的,补虚药亦可根据其作用和应用范围的不同而分为补气药、补阳药、补血药和补阴药四类。

在运用补虚药时,首先当分清虚证的类型而予以相应的药物。

如气虚证用补气药,血虚证用补血药,阳虚证用补阳药,阴虚证用补阴药。

其次当重视人体气血阴阳相互依存的关系。

气能生血,血能载气,阴阳互根互用,临床上气血两亏、阴阳俱虚的病证也较常见。

此时当气血并补、阴阳兼顾。

而阳虚多兼气虚,气虚也易导致阳虚;阴虚多兼血虚,血虚也易导致阴虚。

因此,补气药和补阳药,补血药和补阴药,往往相须为用。

另外,当照顾脾胃,适当配伍健脾胃助运化的药物同用。

补虚药不能用于纯实无虚的病证。

但在实邪未除,正气已虚的情况下,于祛邪之中,可适当选用补虚药,以“扶正祛邪”。

而体质强健者又不可滥用补益,否则反致气血阴阳失调,产生不良后果。

凡具有补气作用,以治疗气虚证为主的药物,称补气药。

气虚证是脏腑组织机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

常由久病体虚,劳累过度,年老体弱等因素引起。

补气药性多甘温或甘平,能补益脏腑之气,特别是肺、脾之气,故多归脾、肺二经。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则食少纳呆,脘腹虚胀,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甚则浮肿、脱肛、脏器下垂。

肺主一身之气,肺气虚则少气懒言,语音低微,动作喘乏,易出虚汗等。

临床当根据辨证,选取有针对性的药物。

兼阴虚或阳虚者,当与补阴药或补阳药同用。

因气能生血、摄血,故补气药还可用于血虚证或出血证。

使用补气药时,可适当配伍理气药同用,因补气药性多壅滞,易致中满。

补气的中药材

补气的中药材

《补气类中药材》(30味——人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炙甘草、党参、红参、西洋参、太子参、紫河车、龙眼肉、大枣、饴糖、粳米、红景天、赭石子、刺五加、白扁豆、灵芝、高丽参、土人参、土党参、盘龙参、竹节参、人参叶、炙黄芪、广山药、绞股蓝、五指毛)《人参》——药类(补气),药性(温),药味(苦、甘),入经(心、脾、肺、肾),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黄芪》——药类(补气),药性(微温),药味(甘),入经(脾、肺),功效(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

《白术》——药类(补气),药性(温),药味(苦甘),入经(脾、胃),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山药》——药类(补气),药性(平),药味(甘),入经(脾、肺、肾),功效(补脾、养胃、益肺、补肾、生津、涩精)。

《甘草》——药类(补气),药性(平),药味(甘),入经(心、脾、胃、肺),功效(益气、补脾、止咳、祛痰、缓急、定痛、调和药性)。

《炙甘草》——药类(补气),药性(温),药味(甘),入经(心、脾、胃、肺),功效(益气、复脉、补脾、和胃)。

《党参》——药类(补气),药性(平),药味(甘),入经(脾、肺),功效(补中、益气、益肺、健脾)。

《红参》——药类(补气),药性(温),药味(苦、甘),入经(心、脾、肺、肾),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

《西洋参》——药类(补气),药性(凉),药味(苦、甘),入经(心、肺、肾),功效(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太子参》——药类(补气),药性(平),药味(苦、甘),入经(脾、肺),功效(益气、生津、健脾、润肺)。

《紫河车》——药类(补气),药性(温),药味(甘、咸),入经(心、肺、肾),功效(益气、养血、温肾、补精)。

《龙眼肉》——药类(补气),药性(温),药味(甘),入经(心、脾),功效(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大枣》——药类(补气),药性(温),药味(甘),入经(心、脾、胃),功效(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补脾胃补气血的中药方子大全

补脾胃补气血的中药方子大全

补脾胃补气血的中药方子大全补脾胃和补气血是中医养生的基本原理之一。

从中药学角度来说,中药补脾胃主要采用益气和健脾药物,而补气血则主要采用益气血和活血化淤药物。

下面列出一些补脾胃和补气血的中药方子,供大家参考。

1. 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一种典型的补脾胃方,它是由人参、白术、茯苓和甘草混合而成。

这个中药方子可以调节胃肠功能,同时可以增加体内的气血。

2. 八珍汤:八珍汤是一种补气血的中药方子。

主要成分是人参、黄芪、白术、党参、熟地黄、枸杞、当归和川芎。

八珍汤可以调节胃肠道功能,并能够增加体内的气血。

3. 玉屏风散:这是一种中药方子,主要成分是茯苓、白术、甘草和泽泻等。

这个方子能够起到舒筋活血、解湿利水、增强体力等功效,适合需要补脾胃和补气血的人群服用。

4. 四物汤:这是一种补气血的中药方子。

主要成分是当归、熟地、白芍和川芎。

四物汤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滋润肝脾、调节女性内分泌平衡等功效。

5. 黄连阿胶汤:这个方子主要成分是黄连、阿胶、山药和当归。

黄连阿胶汤可以温中宽肠、益气生血,适合需要补脾胃和补气血的人群服用。

这些中药方子在中医理论中都有其独特的养生价值。

补脾胃可以调节胃肠道功能,增加营养吸收和代谢水平;而补气血则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因此,以上中药方子生活中的人群可以适当选用,但同时也需要注意中药的搭配和剂量的合理控制。

此外,养生建议是:在日常饮食方面需要注意多食用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同时也可以食用一些中草药来调理身体。

此外,要保持良好的睡眠状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通过这些综合措施,可以更好地保护身体和健康。

《中药学》学习笔记:补气药之党参

《中药学》学习笔记:补气药之党参

《中药学》学习笔记:补气药之党参为桔梗科植物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素花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Nannf.var.modesta(Nannf.)L.T.Shen或川党参Codonopsis tangshenOliv.的干燥根。

切片,生用。

野生者以山西五台山质量最好,叫“台党参”。

【性味归经】甘,平。

归脾、肺经。

【功效与应用】1.补中益气,用于肺、脾气虚证。

党参补中益气,常合黄芪、白术等同用,治中气不足之食少便溏,体虚倦怠等。

其又能补肺气,可伍黄芪、五味子等同用,治肺气虚弱之咳嗽气促、语声低微等。

2.补气生津,用于气津两伤之气短口渴。

可与麦冬、五味子等生津药同用。

3.益气生血,用于血虚或气血两虚之面色萎黄、头晕心悸等。

常与当归、熟地等补血药同用。

此外,可与解表药或泻下药同用,治体虚外感或里实正虚之证,以扶正祛邪。

【用法用量】煎服,10~ 30g。

【处方用名】党参、潞党参、台党参(洗净,晒干,切片用。

)、炒党参(麸皮拌炒至微黄色,药性和润,健脾力佳。

)【附药】明党参:一名粉沙参。

为伞形科植物明党参的根。

性味微苦微寒。

功能润肺化痰,和中养胃。

适用于病后虚弱、食少口干,肺热咳嗽、咯痰不爽等症。

一般用量为三钱至五钱,煎服。

党参既可补脾胃而益肺气,又能益气以补血,主要用于脾胃虚弱及气血两亏等症。

又可用于虚实相兼之症,如虚火外感,可与解表药同用;体虚里实,可与攻下药配伍,都是用以扶正怯邪。

党参的补气作用,与人参相似,但功力较弱;不过本品产量较人参为多,价亦较廉,故在一般补益剂中多用党参;但是如遇虚脱危重之症,急需补气固脱,因党参力薄,当用人参为宜。

【方剂举例】代参膏(验方):党参、炙黄耆、白朮、桂圆肉。

治气血两虚。

【文献摘录】《本草从新》:「主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中气微弱,用以调补,甚为平安。

」《本草正义》:「力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本与人参不甚相远,其尤可贵者,则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润肺而不犯寒凉,并血而不偏滋腻,麸舞清阳,振动中气,而无刚燥之弊。

《中药学》学习笔记:补气药之甘草

《中药学》学习笔记:补气药之甘草

《中药学》学习笔记:补气药之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L.的根及根茎。

生用或蜜炙用。

【性味归经】甘,平。

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与应用】1.益气补中,用于脾气虚弱之食少便溏、倦怠乏力及心气不足之心动悸、脉结代。

治脾气虚,常作辅助药,须配伍人参、白术等补气之品同用,如四君子汤。

治心气虚,作主药,配伍人参、阿胶、桂枝等同用,如炙甘草汤。

2.祛痰止咳,咳嗽气喘。

甘草有止咳平喘和祛痰作用,对咳嗽痰喘之证,不分寒热,均有良效。

如配伍麻黄、杏仁,即三拗汤,治风寒犯肺之喘咳;上方加石膏,即麻杏石甘汤,治肺热咳喘。

现代常以本品与镇咳祛痰的中西药制成多种复方剂型应用,如甘草流浸膏、复方甘草合剂等,治各种原因所致之咳喘。

3.缓急止痛,用于脘腹及四肢挛急作痛。

常与白芍同用,即芍药甘草汤,治阴血不足,四肢拘挛作痛,或脚挛急不伸。

4.清热解毒,用于热毒证及药物、食物中毒。

生甘草性凉,能清热泻火解毒,临床广泛用于各种热毒证,尤长于疮痈、咽喉肿痛等的治疗。

治热毒疮痈,常配伍金银花、连翘等同用。

治咽喉肿痛,常配伍桔梗,即桔梗汤。

本品常用于解除食物及药物中毒,古有“解百药毒”的记载。

可单用煎汤服,或与绿豆同用。

5.调和药性,用于药性峻猛的方剂中,能缓和烈性或减轻毒副作用,又可调和脾胃。

如白虎汤中与石膏、知母同用,能缓和石膏、知母之寒,以防伤胃;调胃承气汤中与大黄、芒硝同用,能缓硝、黄泻下作用,并防腹痛。

《本经疏证》:《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凡为方二百五十,用甘草者,至百二十方。

非甘草之主病多,乃诸方必合甘草,始能曲当病情也。

凡药之散者,外而不内(如麻黄、桂枝、青龙、柴胡、葛根等汤);攻者,下而不上(如调胃承气、桃仁承气、大黄甘草等汤);温者,燥而不濡(四逆、吴茱萸等汤);清者,冽而不和(白虎、竹叶石膏等汤);杂者,众而不群(诸泻心汤、乌梅圆等);毒者,暴而无制(乌梅汤、大黄gu虫丸等),若无甘草调剂其间,遂其往而不返,以为行险侥幸之计,不异于破釜沉舟,可胜而不可不胜,讵诚决胜之道耶?金创之为病,既伤,则患其血出不止,既合,则患其肿壅为脓。

补脾胃,补气有什么中成药好使

补脾胃,补气有什么中成药好使

补脾胃,补气有什么中成药好使作为一名高级养生师,我坚信“先养脾胃再谈养生”。

脾胃乃是五脏六腑的根本,它们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身体健康。

而补脾胃、补气则是养生的基础,因此选择适合自己的中成药来调理脾胃、补气是很有必要的。

一、补脾胃的中成药1.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一款以补肝肾、益精血、润肠通便、通过障碍、改善面色、头昏脑热等多种症状的中成药。

补脾胃的同时,它还有助于滋补肝肾,预防早衰,并增强身体免疫力。

不过六味地黄丸一般不适合脾胃虚弱、便溏、口干等肠胃问题患者使用。

对于一些肠胃问题,采用中医传统偏方和食疗配合使用更为合适。

2.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的主要成分为茯苓、白术、黄芪、炙甘草等中草药。

它既有补脾益气的功效,也有纳利祛湿、化瘀通络的作用。

因此,适合因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肠胃问题引起的头晕、手脚无力、面色无华、贫血等症状的患者。

不过,不宜长期大量服用,适当掌握用量和时间。

3.大鹏参:大鹏参是以人参、白术、黄精、百合等中药配制而成的。

能补气养阴、生津液,对于脾胃虚弱、身体疲乏等症状十分有效。

不过,一些肚子中湿气较重的患者不宜使用。

二、补气的中成药1.人参:人参是最具代表性的补气中成药之一。

人参又分为人参须、人参茎、人参叶三种。

人参须能行气、化痰,而人参茎和人参叶都有补气健脾、益精血的功效。

人参适合于通过过劳、出汗等情况导致体内阴气不足,引起的头晕、乏力、食欲减退、失眠等症状,可以适量服用。

2.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丸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主要成分为人参、炒白术、炙甘草、干姜等药材。

其功效在于补脾健胃、益气固表。

适用于气虚体弱、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等症状,且无明显禁忌症。

3.黄芪颗粒:黄芪颗粒是以黄芪、炒白术、甘草为主要成分,功效为补中益气、固表止汗。

适用于气虚体弱、自汗、短气等症状。

当然,孕妇和体内有虚劳火旺、气火旺盛者,不宜使用。

三、补脾胃养生食谱及偏方的制作方法1.枸杞红枣粥:将大米一杯清水煮开,然后加入洗净的枸杞和已经洗净的红枣,再煮20分钟左右即可。

14味补气中药的药性及功效

14味补气中药的药性及功效

14味补气中药的药性及功效
补益药包括补气药、补血药、补阳药、补阴药四大类;今天先说补气药:
一、【补气药】
人参(生晒参)
1、人参味甘,大补元气,补脾益气,益智安神,扶正祛邪。

2、黄芪性温,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托疮生肌,利水消肿。

3、白术甘温,益气健脾,燥湿利水,固表止汗,补气安胎。

4、洋参味甘,补肺降火,养胃生津,养阴清肺,虚寒慎用。

5、甘草甘温,补中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6、山药甘平,归脾肺肾,补脾健胃,益肺补肾,药食两用。

7、太子参甘,微苦平补,补气生津,养阴润肺,尤适孩儿。

8、党参甘平,补中益气,生津养血,升阳举陷,气血双补。

9、扁豆甘淡,健脾化湿,祛暑和中,暑湿吐泻,药食两用。

10、紫河车咸,大补元气,益气养血,补肾填精,善治不育。

11、大枣甘温,补脾益胃,养血安神,缓和药性,调和诸药。

12、福参甘温,补中益气,温补脾胃,温阳止泻,功似党参。

福参(福参为伞形科大齿当归根)
13、绞股蓝甘,益气健脾,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功似人参。

14、饴糖甘温,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调和诸药。

五味图。

中药学第70讲补气药:补阳药概述(精)

中药学第70讲补气药:补阳药概述(精)

第七十讲补气药:大枣、蜂蜜、饴糖补阳药概述补阳药:鹿茸关于补气药,后面还有三味比较次要的,这都作一般的了解。

那么第一个是大枣,这是鼠李科这种枣树成熟的果实,有两种颜色,一种是红的,称为红枣,那么有一种表皮是黑的,称为黑枣,那么在中药当中,用这种红的比较多,黑的其实也可以等同地入药,一样的,都可以作为大枣使用,这是关于药材,也是药食两用,本身就是食品,就是一种水果,这个北方地区更多一些。

那么这个大枣,第一个功效补脾气,也可以叫作补中益气,或者益气补中,有的书上说补益脾胃,都是一样的,那么我们这里强调补脾气,实际上以脏为主,也包括了胃气在里面,也是补益脾胃的意思,因为它甜味很浓,所以有的强调补中,因为按照五味所入,甘味主要入脾的,入中焦的,所以这个补中益气,益气补中,补脾胃之气,都是一样的,主要是用于脾胃气虚。

那么大枣的补脾气的作用,也是比较缓和的,它也是一个兼有营养成分比较丰富的一个补脾的药物,所以它比较适合于脾气虚,而且兼有营养不良,往往是作为一个辅助的药物来使用,所以这方面没有什么特殊的,它在很多补气健脾的方当中,有的甚至于把它作为药引子,就是次要的意思来使用。

另外第二个功效,安神,在一般又叫养血安神,其实也可以把养血加进去。

大枣有一定的补血的作用,它也可以用于血虚证,它又是一个安神药,能够主治心神不宁,那么从这个张仲景开始,就用它的养血安神功效,而且使用比较早,而且用于一个特殊的病证,在《金匮要略》里面,叫作这个脏躁。

那么什么叫脏躁?这个脏指的是心脏躁扰不安,那么就是因为心失所养,心主神志的功能不能正常地发挥,而出现了一些心烦不宁,或者其它的一些情志异常的,比如说喜欢悲伤欲哭,喜悲,喜闹,喜哭这样的一些症状。

那么现在比如说有的属于癔病的范畴,或者属于其它的一些情志的病当中都会出现,但是在过去,称为妇人脏躁,这个不是妇女专有的一个病,只不过多一些,这个可能与过去的封建社会,(妇女)社会地位低一点,经常处于一种不平等的地位,经常压抑,那么经常容易出现神失所养而心神异常,那么这个男性患者同样会出现。

中医养生常用的补气药

中医养生常用的补气药

中医养生常用的补气药在中医养生的理念中,补气药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药物。

根据中医理论,补气可以调节身体的脾胃功能、提高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力等多方面的作用。

因此,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喜欢使用补气药来保持健康。

补气药的使用早已有了悠久的历史。

在古代的《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气血调理的许多内容。

而如今,中医药在现代医学领域中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成为了预防保健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在中药中,有许多常用的补气药。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些常见的补气药物及其功效。

1. 人参人参是中药中最常用的补气药之一。

根据中医理论,人参味甘、性温,能够补气生津、健脾消食、益肺补脾等多方面的作用。

因此,人参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益的保健品。

同时,人参也具有提高免疫力、促进身体健康、缓解疲劳等作用。

因此,人参常常被用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

2. 党参党参是另一种常见的补气药物。

它是一种中草药,常被用于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增强身体的抵抗力,缓解疲劳等作用。

同时,党参还能够补脾健胃、益气生津、利水消肿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养生保健的领域。

3. 黄芪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也是一种常用的补气药物。

据资料显示,黄芪具有补气养血、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等多种作用。

同时,黄芪还能够促进肝脏的排毒功能、缓解疲劳等作用。

4. 炙甘草炙甘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也是一种常用的补气药物。

在中医理论中,炙甘草味甘、性温,具有补中益气、和中润燥等多种作用。

因此,炙甘草被广泛应用于许多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保健的领域。

同时,炙甘草还具有加速身体修复功能、缓解疼痛等作用,常被用来提高免疫力,缓解身体疲劳。

总的来说,中医养生中补气药物的应用非常广泛,相应的药材也有着很多种。

这几种补气药物只是其中比较常用的几种,还有许多其它补气药物也具有相应的作用。

不过,在使用补气药物的时候,还是需要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来选择,不可过量使用。

同时,我们也要密切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及时修正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从而保持健康的身体。

中药学补益剂

中药学补益剂
使: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酸枣仁
配伍要点:
● 气血双补,重在补气;心脾两调,重在补脾。意在益 气以生血,补脾以统血,达到气旺血生,统血归脾之 目的。
● 脾气虚,血失所统之月经过多、崩漏、便血、紫癜等, 可因补脾以统血,益气以摄血而治之。
临床运用
1、本方是治疗心脾气血不足的代表方。 * 名医论方
病例分析
当归补血汤
《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 黄芪一两
当归(酒洗)二钱)
【用法】 ·上咀,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空腹时温服。
【主治】
1.血虚发热证
2.妇女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
愈合者
气无所依,阳气浮越于外——肌热面赤,烦渴欲饮,
血虚
脉洪大
不能充养于脉——脉虚,重按无力
【病机】 血虚气弱,阳浮于外。 【治法】 补气生血。
佐:白芍——酸甘质柔,养血敛阴 川芎——辛散温通,活血行气,调经止痛
·白芍、川芎助君、臣以增加活血行血之效。
配伍要点:
● 地、芍得归、芎之助则补血而不滞血; ● 归、芎与地、芍同用则行血而不伤血; ● 本方滋而不腻,温而不燥,补中有行,补而不滞,共
奏补血养肝,行血调行之效。是临证补血、调经的常 用基础方。
脾胃气虚
运化无力—不思饮食,大便溏薄
气血生化不足—面色萎白,体倦 乏力,语音低微,舌淡脉虚弱
【病机】脾胃气虚,运化乏力 【治法】益气健脾
方解
君:人参——甘温补气,健脾养胃。
臣:白术——甘温苦燥,补气益中,健脾燥湿 · 参、术相须为用,增强补气健脾益胃之效
佐:茯苓——健脾渗湿 ·术、苓相配,健脾助运,相辅相成。补中健脾;渗 湿助运。
【病机】 气阴耗伤。 【治法】 益气生津,敛汗生脉

中成药补气剂(精)

中成药补气剂(精)

补中益气丸
【组成】 黄芪蜜灸、党参、白术炒、当归、升麻、
柴胡、陈皮、甘草蜜灸、生姜、大枣。 【功效】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
(1)脾胃气虚证 (2)气虚下陷证 (3)气虚发热证
参苓白术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莲子肉(去皮)一斤 薏苡仁一斤 缩砂仁一斤
桔梗(炒令黄色)一斤
人参(去芦)二斤 山药二斤
白扁豆一斤半
白术二斤
白茯苓二斤
甘草(炒)二斤
参苓白术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功用】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 脾虚湿盛证。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
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
淡苔白腻,脉虚缓。 【注意事项】湿热内蕴所致泄泻、厌食、水肿及痰火咳
嗽者不宜使用。宜饭前服用。服药期问,忌食荤腥油腻 等不易消化食物。忌恼怒、忧郁、劳累过度,保持心情 舒畅。
中药学专业知识中成药部分

1
补气剂 四君子丸(合剂)
【成分】 党参, 白术(炒), 茯苓, 炙甘草。
【主治功能】 益气健脾。用于脾胃气虚,胃纳不
佳,食少便溏。 【临床应用】
1、本方为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常用方, 亦是补气的基础方。 2、临床表现为面色无华,神疲乏力, 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中医辨证属脾虚型,可用四君子汤 加味治疗。
六君子丸
【功能】补脾益气,燥湿化痰。
【主治】脾胃虚弱,食量不多,气虚痰多,腹胀便溏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g,一日2次。
【注意事项】脾胃阴虚胃痛痞满、湿热泄泻及痰热咳嗽者
慎用。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等不易消化食物。
香砂六君丸(片)
【功能】益气健脾,和胃。 【主治】脾虚气滞,消化不良,暖气 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用法用量】口服。 水丸剂:一次6~9g,一日2~3次。 片剂:一次4~6片,一日2~3次。 【注意事项】阴虚内热胃痛及湿热痞 满泄泻者慎用。服药期间,忌食生 冷、油腻、不易消化及刺激性食物 ,戒烟酒。

7种补气血的中成药

7种补气血的中成药

7种补气血的中成药
气血不足老得快,分享7种补气血的中成药,家家都能用得上,请为家人收藏!
1:人参归脾丸——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成分: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当归、木香icon、龙眼肉等
【适宜人群】气血两虚,心悸失眠,面色萎黄,量少色淡等
2:当归补血丸——补气养血,补益身体气血,治疗因为气血不足导致的虚寒。

成分:黄芪、当归。

【适宜人群】适用于老年人气血不足流虚汗的情况。

3:十全大补丸——补气补血,健脾胃,养肝肾,暖脾胃。

【成份】党参、白术(炒)、茯苓、熟地黄、当归、白芍(酒炒)、川芎、炙黄芪、肉桂、炙甘草组成。

【适宜人群】适用于气血两虚的人群。

4:人参养荣丸——温补气血,宁心安神
成分:八珍丸基础上加黄芪、陈皮、远志、肉桂、五味子。

【适宜人群】心脾不足,气皿两亏,形瘦神疲,食少便溏等
5:驴胶补血颗粒——同样适宜于气血两虚的人群。

成分:阿胶、当归、党参、白术、黄芪、熟地黄、蔗糖。

【适宜人群】主要就是补气、养血、调经。

6:阿归养血颗粒——主要就是补气养血。

成分:阿胶、黄芪、当归、党参、川芎、白芍、熟地黄、茯苓、
炙甘草、蔗糖。

【适宜人群】适用于气虚血亏的人群。

7:芪元益气补血口服液——补气养血。

成分:主要成分是龙眼肉、黄芪’当归、水解蛋白液。

【适宜人群】适用于气血虚的人群。

气血不足的人,要调整作息,心态放平,还要禁忌油腻、油炸食品、寒凉冰冻,加上药物才能恢复的更快。

像中老年人朋友,更容易气血不足,平时应注意多活动,注意饮食,保持良好习惯。

中医中药补气血

中医中药补气血

中医中药补气血气血不足如何调理身体?女性们常常有这样的问题,如果出现气血不足,不妨来试试这些补血中药吧。

以下店铺为你推荐的中医中药补气血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补气血的中药一、八珍。

八珍汤有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炙甘草共八味药材,因此得名“八珍”。

这几味药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当归、川1芎、芍药、地黄养血,其补血与补气是同步进行的。

补气血的中药二、当归。

所用药材更简单,只有当归和黄芪两味,补气血的效果相当好。

补气血的中药三、四味。

这款汤的主料是羊肉。

何为四味呢?“四味”指的是四味药材,即当归头、白芍、熟地黄和黄芪。

该汤补气之功来行血、补气补血的功效、既能养身,又能治病。

补气血的中药四、黑枸杞。

黑枸杞是一种中药,也是一种食材,还是一种茶,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能起到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补肾益精、预防癌症、生津止渴、改善循环、补血安神、改善睡眠、明目等多种作用。

补气血的中药五、人参。

最名贵的补气中药之一,味甘、微苦,性微温,功能大补元气,益智安神,为补益保健之佳品。

补气血的中药六、黄芪。

性微温,味甘,功能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痛疽不溃,内伤劳倦,脾虚泻泄,脱肛及一切气衰血虚之症。

气血虚怎么补一、调脾胃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灵枢·决气》中认为血液是通过脾胃运化而生成,所以如果治疗血证就需要重视调理脾胃!饮食调养可多吃南瓜、山药、莲子、扁豆、薏米等健脾益胃的食材。

此外,还可煎服“参芪术茶”:取党参5克、黄芪5克、白术3克、淮山药3克、升麻3克,取其煎煮液400克,泡花茶5克,冲饮至味淡,有补脾益气、升阳止泻之效。

二、养肝血中医认为“肝郁则脾虚”,肝藏血,主疏泄,有助脾胃运化,所以养肝血也是调气血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

暴怒的情绪会伤肝伤脾,导致气血损耗,所以我们应该注意切记生气,熬夜,多注意睡眠,并且“久视伤血”,经常用眼的人也需要注意眼睛的保养,防止耗伤气血。

中药学补血药

中药学补血药
▪ 【应用】 ▪ 1.精血亏虚、头晕眼花、须发早白、腰
膝酸软 。——制首乌 ▪ 2.久疟、痈疽、瘰疬、肠燥便秘。——
生首乌
•中药学补血药
虚弱者慎用。入汤剂宜烊化冲服。
•中药学补血药
4.白芍《本经》
▪ [来源]为毛茛科多年生 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根。
•中药学补血药
白芍
•中药学补血药
白芍《本经》
▪ 【药性】 苦、酸,微寒。

归肝、脾经。(甘)
▪ 【功效】 养血敛阴,

柔肝止痛,

平抑肝阳。

养肝、柔肝、平肝、敛肝
•中药学补血药
何首乌《日华子本草》
▪ 『来源』本品 为蓼科植物何 首乌 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 的干燥 块根。
•中药学补血药
何首乌《日华子本草》
▪ 【药性】苦、甘、涩,微温。归肝、肾经。
▪ 【功效】 制用:补益精血;

生用:解毒,截疟,润肠通便。
•中药学补血药Leabharlann 何首乌《日华子本草》疽疮疡、痹痛麻木。(痛证) ▪ 4.血虚肠燥便秘。
•中药学补血药
当归《本经》
▪ 【应用】 ▪ 1.血虚诸证。甘温质润,长于补血,为补血药要。
常配伍熟地黄、白芍药、川芎,组成四物汤,为 补血基本方剂,治疗血虚诸证。 ▪ 2.血虚血瘀,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本品既能 补血活血,又能调经止痛,为妇科调经止痛的要 药。 ▪ 3.虚寒性腹痛,跌打损伤,瘀滞肿痛,风湿麻木, 痈疽疮疡。辛行温通,为活血行气止痛的要药。 ▪ 4.血虚肠燥便秘。
自生,生于无形之气”; ▪ 2.兼阴虚,与补阴药或兼有补阴补血作用的药

补脾胃和气血的中成药

补脾胃和气血的中成药

补脾胃和气血的中成药补脾胃和气血是中医养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因为脾胃在中医中被视为消化和吸收的中心,而气血则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因此,许多中成药都是以补脾胃和气血为主要功效,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成药。

一、四物汤四物汤是最为常用的一种中药补气血的方剂,由当归、熟地、白芍和川芎四味药物组成,中医认为这四味药物具有“活血补血”的功效,对于月经不调、贫血、气血两虚等症状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用法:将四味药物按照比例混合,用水煎煮3-4次,每次煮20-30分钟,直到药物的颜色变浅,最终留下约300-400毫升左右的药汁,每日分3次温服,每次100毫升。

但该方剂需根据病情真实情况和每个人的耐受程度决定用量和时间,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注意事项:由于四物汤总体具有温补的性质,因此对于阴虚火旺的人而言,不宜长期大剂量使用,这样会加重体内的火气,增加肝肾损伤的危险性。

同时,女性在服用该药物时应注意避开月经期。

二、健胃消食片健胃消食片是一种常见的中成药,主要成分包括砂仁、枳实、山楂、木香、陈皮,常用于治疗胃肠道消化不良、胃痛等症状,同时还具有健脾开胃的效果。

用法:每次口服2片,每日3次。

服用时最好在餐后30分钟内,配以温水送服。

注意事项:该药含有少量的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因此对于疝气、胃溃疡及慢性胃炎等胃部疾病患者应慎用,同时长期大量使用也会影响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三、参苏丸参苏丸是一种有名的中成药,主要成分包括人参、黄芪、白术、陈皮、茯苓、苏叶等,常用于治疗脾胃气虚、食欲不振、体虚等症状。

用法:每次口服10粒,每日3次。

可直接吞服或用温水送服。

注意事项:该药物对于热性体质、孕妇、小儿及糖尿病患者不宜使用。

同时,由于该药物具有温补性质,因此对于体内火旺、口干舌燥的人士也不宜过量使用。

除了以上介绍的中成药外,中医还推崇通过食疗和穴位按摩等方式来补脾胃和气血,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的注意事项和用法。

食疗方案:选择适当的食材,秉持“补充营养、增加消化、减轻负担”的原则,常用的有:1.燕窝蒸蛋:材料:燕窝,鸡蛋,盐制作:将燕窝泡水浸泡后挑去杂质,与鸡蛋、盐混合,加入适量的水,混合均匀后放入锅中,隔水蒸熟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