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南方水稻的种植规模

合集下载

大米行业年度总结(3篇)

大米行业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引言2023年,中国大米行业在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多重影响下,经历了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复杂局面。

本报告将从行业整体发展、市场动态、竞争格局、政策导向、技术创新等方面,对中国大米行业进行年度总结。

二、行业整体发展1. 产量稳定增长:2023年,中国稻谷产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全国稻谷播种面积约为30021.2千公顷,产量约为21186万吨,较上年略有增长。

这得益于我国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农民种植技术的提高。

2. 品种结构优化:在品种结构上,优质稻品种占比逐年上升,中高端产品比例逐步提高。

绿色、有机、生态等概念深入人心,消费者对健康、安全的大米需求不断增长。

3. 产业链完善:从种植、加工、流通到消费,大米产业链逐步完善。

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提高了行业整体竞争力。

三、市场动态1. 国内市场:国内大米市场需求稳定,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中高端大米产品销量持续增长,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同时,线上渠道成为大米销售的新增长点。

2. 国际市场:2023年,全球大米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价格波动不大。

我国大米出口量保持稳定,主要出口市场为亚洲、非洲、南美等地区。

四、竞争格局1. 企业竞争:国内大米企业竞争激烈,品牌意识逐渐增强。

大型企业通过并购、整合等方式,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同时,中小企业在细分市场深耕细作,差异化竞争。

2. 区域竞争:我国大米产业区域特色明显,不同地区的大米品种、品质、价格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区域品牌逐渐崛起,市场竞争格局日益多元化。

五、政策导向1. 政策支持: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耕地保护、农业补贴、科技创新等,为大米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 市场调控:国家加强市场价格监测和调控,确保大米市场供应稳定。

同时,鼓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

六、技术创新1. 种植技术:水稻种植技术不断进步,包括抗病虫害、抗倒伏、抗逆性等方面的研究取得显著成果。

2. 加工技术:大米加工技术不断创新,提高产品品质和附加值。

关于水稻生产的研究

关于水稻生产的研究

第一章前言1.1研究背景及意义水稻是我国播种面积和总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在粮食生产和消费中从古至今是处于主导地位。

稻米的消费量在农产品之中处于首位,我国一半以上的人口都是以大米为主食的,民以食为天,所以稻米的消费需求特别大。

我国的粮食作物中水稻的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也最大。

位居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之首。

而且水稻分布范围很广,全国90%以上的省区市都有不同程度水稻种植。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南北方气候差异可以分成南方稻区和北方稻区,南方稻区面积达26 70万公顷左右,北方稻区面积330万公顷左右。

水稻的生产情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也关系到近几亿农民的收入。

我国生产的稻米首先是作为口粮消费的,约占总数的85%以上,其次是用于饲料生产与食品加工。

我国约有19个省市区以米饭为主食消费,人口更达8亿以上,占我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

所以稻米作为口粮消费的范围广,涉及人口多。

据有关专家测算,随着人口的增长,人们对稻米的需求逐渐增加到年稻谷总产量再增加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

因此,水稻的生产和丰欠情况在我国粮食安全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

水稻生产并非只为负责中国的粮食安全,并且还有保证食品安全的重大责任,增加稻民的收入是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使命,是中国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和中心任务之一。

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的粮食市场面临很大冲击。

世界贸易组织的绿色食品的高标准生产要求给国内粮食生产带来了很大影响。

吉林省地处东北腹地,高纬度地区,是我国北方一季寒冷粳稻的主要产区,其产量和品质居北方稻区前列。

农民的技术水平高,有良好的水质、气候、土壤,生态环境有利于水稻生长,水稻病虫害相对少。

在水稻生育期内,日照时间达13-16小时,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水稻生长和干物质积累,水稻出穗后最高气温一般不超过30度,不易出现高温效应等有着天然生产优质稻谷的条件,是北方寒冷稻作区优质稻谷的主要生产地区。

中国水稻地图

中国水稻地图

中国水稻地图作者:风物君来源:《科学大观园》2021年第12期稻米,是中国最常见的主食,它与自西域而来的小麦一起,铸成中国人饭桌“南米北面”的基本格局。

水稻这种本土作物,因为国士,有了“达则兼济天下”的气魄。

1964年,袁隆平院士开启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今天,在一代代农人努力下,中国已有超过7000个杂交水稻品种,增产稻谷近9亿吨,中国杂交水稻也走向世界,在60多个国家试种或推广。

但凡能种植水稻的地方,总会给人“水乡”“富足”的印象,如今,这样的地方早已遍布全国:东南至宝岛台湾,南抵热土海南;北到黑龙江大兴安岭山麓,西去新疆天山脚下;俯瞰东南地区的沿海平原,仰望云贵高原上层层叠叠的梯田……无处不有稻花飘香。

从一株微不足道的“野草”,到年产量超过2.1亿吨的饭桌顶梁柱,这背后,是一代代农人的努力与智慧。

从“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而始,到河网密布的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流域一直是水稻生长的天堂。

水稻的发现,则来源于先民对恶劣环境的抗争。

长江中下游地区,自古潮湿多雨、水患频发,相比发达的黄河流域,这里直到汉代仍然被叫作“蛮夷之地”。

《尚书·禹贡》里说扬州(大致为今淮河以南、长江流域)“厥田惟下下”,《史记》里也说“江南卑湿,丈夫早夭”。

这种情况下,筚路蓝缕的江南先民们,在遍地泥沼之中发现了一种独特的作物。

7000多年前,河姆渡先民来到水网密布的环太湖平原一带。

当时的江浙地区比今天更加温暖湿润,平原上河道纵横、土地泥泞。

在沼泽之中,依靠渔猎为生的河姆渡人发现了一种“野草”——它喜湿喜热,对土壤不算挑剔;它的种子富含淀粉,足以果腹;它每年都能定期收获,填满粮仓。

这就是——水稻,让河姆渡人从渔猎中,逐渐看到了农耕的曙光。

到5300年前,良渚人在今天的杭州境内建立了一座城市,摇身一变成为“城里人”。

在城外,良渚人建造了中国最早的堤坝系统,并引水入渠,灌溉稻田。

在余杭茅山良渚遗址中,甚至发现了总面积5600平方米的稻田遗迹,可见稻作已然是当时农业的重点。

水稻生产在我国农业中的地位

水稻生产在我国农业中的地位

我国水稻在国家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全中国水稻年产量达2000亿公斤,占世界产量的一半以上,平均单产是世界水平的1. 6倍。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在粮食安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水稻常年种植面积约3 000万公顷,占全国谷物种植面积的30%,世界水稻种植面积的20%;稻谷总产量近2000 0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的40%,世界稻谷总产的35%;稻谷平均单产6.212吨/公顷,是单产最高的粮食作物。

我国水稻种植的特点⑴、小农经营。

水稻生产以家庭为单位,由于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田地很少,我国南方每户耕种的水稻面积一般少于1公顷;⑵、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农民在田里精耕细作,使稻谷的单位面积产量较高。

但是由于生产规模小,每户稻谷的总产量不大,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将收上来的稻谷的相当一部分留作自用,而送到市场上出售的稻谷有限;⑶、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低。

农民一般从事手工劳动,虽然近一二十年来,利用电力进行灌溉、脱粒等发展较快,化肥、农药的使用量的逐步提高,但从总体上看,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还比较低;除日本在稻田机械化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外,亚洲其他国家水稻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仍然很低。

⑷、水利工程大。

灌溉是水稻的生产基础。

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的生产威胁和大。

小农经营无力建设水利工程,需要政府的大力投资并组织水利工程的建设;我国现在水稻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农业部公布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42.7%。

而日本、韩国、美国、意大利等已经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国家的实践证明,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0%以后,水稻生产机械化将进入一个加快发展的新时期,呈现出全程化、加速化的发展态势,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

“当前,加速推进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时机成熟,基础扎实,环境良好,条件具备,”张宝文表示:“农业部将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速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 2008年共机械育插秧18700亩,占全区生产面积中国水稻生产分的98%。

国内外水稻发展概况

国内外水稻发展概况

7.特异类型水稻育种
①C4水稻 将水稻由 C3改用高效的 C4模式,理论上可以极大地提高 产量和抗旱等性状。2009年盖茨基金会投资,由 IRRI 主 持了这项研发计划。 ②抗除草剂水稻(Clearfield rice) 上世纪 90 年代晚期,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稻米研究中心 育成一种耐除草剂 的水稻品种,称为Clearfield,通过 播种或苗期与除草剂混合,降低除草剂用量,有效防除稗 草、杂草稻及其他大多数阔叶杂草与莎草科杂草。自2004 年以来,Clearfield水稻在美国的种植面积达到美国水稻 种植面积的 16%以上。参
B东北稻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农业基本上是一年 一熟,以一季粳稻为主“该区耕地资源丰富,年积温较低, 但因属大陆季风气候,夏季温度较高,雨热同季,较适合农 作物生长”降雨量相对不足,干早时有发生“近年来由于 水稻耕作技术的改进,水稻相对收益较高”开始大规模的 增加水稻播种面积,是我国水稻播种面积增长的主要地区。 C华北稻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陕西,山西,山东, 河南;由于地处暖温带,光热资源丰富,大部分地区夏秋两 熟,也以单季粳稻为主,河南省有部分中籼稻种植,水分不 足,部分地区缺水严重,居民多以面食为主,水稻播种面积 一直很少。改革以来,水稻播种面积占全国总水稻播种面 积的比例水平,已具备大面积发 展杂交水稻的条件。通过引进和自选,自 1994 年以来印 度共审定杂交组合 30 多个。水稻每年增150~250万 t。 杂交水稻在非洲国家得到了推广,通过引进不育系,并与 当地品种进行杂交,水稻在产量上取得了很大的增产,并 在非洲栽培种中培育了不育系 杂交水稻在美国也得到了一定的推广,特别是在美国南部 的水稻产区。2010年,阿肯萨斯州种植的水稻品种中有 28%是杂交水稻品种,

2023年水稻种植业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水稻种植业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水稻种植业行业市场发展现状水稻种植业是全球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水稻种植业在中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

水稻种植业在中国的市场发展现状如下:一、水稻种植业的市场规模水稻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每年的种植面积较为稳定,约为3.1亿亩左右。

在全球粮食作物中,水稻的产量仅次于玉米,在中国,水稻的产量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左右。

据数据显示,中国的水稻种植业市场规模逐年扩大,2019年水稻收割面积约为1.61亿亩,产量达到2.17亿吨,占全球的47.8%。

二、水稻种植业的发展趋势1、技术升级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水稻种植业的高效、智能化趋势正在加速发展。

例如,机械化插秧机的普及,大幅提高了插秧效率,减少了劳动力成本;同时,无人机、遥感技术等也被应用到水稻种植业中,提高了农民的精准农业管理能力。

2、优化产业结构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不断加速,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选择外出打工,粮食生产方面面临着重大困难。

当前,中国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小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推进规模化经营。

大规模种植不仅能提高水稻产量,还能减少种植成本,为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同时,中国政府出台了有关粮食生产和供应政策。

例如,实行秸秆还田补助制度,倡导农民利用现代科技采取回收秸秆、沼气化等方式,推进生态种植,保障水稻的生态环保,助力中国水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1、种植过程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以及过度的灌溉等现象有损环境;2、农民的施肥、生产等技术能力需要提高;3、市场监管不健全,容易形成恶性竞争等问题。

四、发展机遇1、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区域经济合作有了广阔的机遇。

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水稻作为中国农产品的重要品种将得到更多的互惠互利合作机遇。

中国水稻种植面积

中国水稻种植面积

中国水稻种植面积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项目从2000年第一期目标的亩产700公斤、2021年第二期的亩产800公斤、2021年第三期亩产926.6公斤,到2021年的第四期亩产1026.70公斤,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在14年里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四连跳”。

目前,袁隆平及其团队正在开展第五期超级稻研究,“我们将向每公顷16吨攻关,一直攻关到20吨”。

我国现在水稻种植分布区域以南方为主,水稻生产越来越向优势区域集中。

近年来,我国水稻生产逐步向长江中下游和黑龙江水稻产区集中。

目前南方稻区约占我国水稻播种面积的94%,其中长江流域水稻面积已占全国的65.7%,北方稻作面积约占全国的6%。

以2021年为例,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较大的省份有湖南、江西、广西、广东、四川、安徽、江苏、湖北、浙江、福建、云南等12个省区,其播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85%左右。

分品种来看,早稻生产共有13个省,全部分布在南方,其中湖南、广西、江西、广东等4省区播种面积占全国的75以上;中稻及一季稻生产分布在除广东、海南和青海以外的全国各地,其中四川、江苏、黑龙江、安徽、湖北、云南、湖南、重庆等8省市播种面积占全国的70%以上;晚稻生产分布在南方15个省,与早稻分布相近。

我国的稻谷在生产上大体土可划分为南北两大稻区:按秦岭一淮河一线分界,长江流域的主要省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四川及贵州、云南、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市自治区,以及陕西和河南南部为中国南方稻区,以种植籼稻为主,籼粳并存;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中部和北部、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中部和北部、宁夏、甘肃、新疆等省市自治区为中国北方稻区,基本上种植粳稻。

南方稻区是中国水稻生产的主要生产地区,2000-2021年,播种面积在全国前8位的湖南、江西、广西、广东、四川、安徽、江苏、湖北均为南方稻区,其播种面积占全国的67.92% .其产量占全国的68.02%。

第十一章历史时期农作物的分布变迁第一节、历史时期水稻种植分布变迁

第十一章历史时期农作物的分布变迁第一节、历史时期水稻种植分布变迁

第十一章历史时期农作物的分布变迁第一节、历史时期水稻种植分布变迁与社会环境制约(一)新石器时代中国水稻已经普遍分布于长江流域和广大的华南地区、长江流域太湖地区、浙北地区,大约六七千年前便开始有了种植,距今七千至三千五百年水稻从动向西推进。

夏商水稻种植向北方扩展,西周今山东、陕西、山西一带已经有了种植。

春秋战国时期水稻种植西到渭水中游,北到关中盆地北缘、汾水中游,东到泗水流域,但种植面积不大。

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形成了关中地区、伊洛河流域、河内地区、黄淮平原等水稻种植中心区。

唐时西起河西走廊,北抵河套、燕山南麓黄河流域普遍开发了水稻种植。

唐末黄河流水稻种植的范围大面积缩小,宋代北方地区的水稻种植呈现栽种地区有限,总面积小和稻田多呈点状、线状分布在一些低洼地带和河湖周围特点,其最北界在北纬40度左右的京津地区,而南方占城稻的引入,双季稻和稻麦轮作使得水稻产量增加,强化了南方地区经济中心的地位。

元明清时期黄河流域的水稻种植衰落,尽管河南、淮河流域是重要的水稻种植区。

衰落的主要表现是:种植区极为零星分散,没有大范围的产区;种植时间很短,没有形成长期的持续产区;没有中央政府的支持。

南方地区水稻种植发展很快,长江下游盛行稻麦轮作制,岭南有双季稻,其他地区有早熟抗旱的水稻种植。

虽然北方地区的水稻种植不景气,但是由于水利技术的进步和水稻品种的改良,水稻分布的北界向北推进,北大河西走廊、河套平原、辽河流域。

水稻种植的这种发展趋势是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双重影响因素导致的。

气候的变化下的水资源分布和中国政治、经济中心的东南迁移等都对北方水稻生产带了重要的影响。

第二节历史时期桑蚕、棉花种植业的发展与丝织业中心的推移一、丝织业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

大量的古代传说和考古材料说明,大约在5000多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都已经开始了丝织业生产。

(一)夏、商、周时期甲骨文中多次出现“桑”、“蚕”、“丝”、“帛”等字以及大量的有关蚕桑丝织的卜辞。

我国南北种植作物对比

我国南北种植作物对比

我国南北种植作物对比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我国是一个种植作物多样的国家,南北地区由于气候和土壤的差异,种植作物也各有特色。

南北种植作物对比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对了解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南北两个地区的气候条件、种植作物结构、产量规模等方面展开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南方地区的种植作物情况。

南方地区主要包括云南、广东、福建、广西、台湾等省份,这些地区气候较为温暖,降雨充沛,适宜种植稻谷、糖料、水果、茶叶等作物。

其中,稻谷是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全年可种植两季,产量丰富。

另外,南方地区也是一个水果产地,香蕉、柑橘、菠萝、荔枝等水果种类繁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茶叶是南方地区的一大特色,品种众多,产区广泛,被誉为“茶香之乡”。

相比之下,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则相对寒冷,降雨较少,适宜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

北方地区包括东北、华北、西北等省份,是我国的主要粮食生产区。

小麦是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广阔,产量丰富。

玉米是北方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用途广泛,不仅可以食用还可以加工成淀粉、酒精等产品。

此外,北方地区还种植大豆、棉花等经济作物,为我国的农业产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南北地区的种植作物在结构和产量规模上存在一定差异。

南方地区以稻谷、水果、茶叶等作物为主,由于气候条件的优越,种植技术较为先进,产量较高。

北方地区以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为主,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种植面积相对较小,但由于资源优势,产量依然可观。

南北种植作物对比不仅反映了我国农业的多样性和地域特色,也说明了我国农业生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南北地区的农业产业将会取得更好的发展。

综上所述,南北种植作物对比是一项值得关注的课题,对于加强南北地区的农业合作、促进农业科技的创新、提高农业产业的竞争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希望我们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为我国农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水稻调研报告

水稻调研报告

水稻调研报告一、引言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和质量等方面的情况,我进行了一次水稻调研。

本报告旨在总结调研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水稻种植区域分布根据调研结果显示,水稻主要种植在我国南方和东北地区。

南方地区的水稻种植面积较大,气候和土壤条件较为适宜。

而东北地区的水稻种植面积相对较小,但由于其气候特点,东北地区的水稻产量较高。

三、水稻生长环境要求水稻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较高。

在生长初期,水稻要求较高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而在成熟期,水稻要求较低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籽粒的充实和成熟。

此外,水稻对土壤的要求也较高,以水分繁殖土壤为佳。

四、水稻种植技术根据调研结果,目前水稻种植技术主要包括水稻品种选择、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在水稻品种选择上,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合理选择适应性强、产量高、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有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在田间管理上,要做好水稻的灌溉、施肥、除草等工作,确保水稻生长的良好环境。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要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控,及时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减少水稻的损失。

五、水稻产量和质量情况根据调研结果显示,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种植方式下存在较大差异。

南方地区由于气候和土壤条件较为适宜,水稻产量相对较高。

而东北地区由于气候特点,水稻产量也较高。

然而,部分地区的水稻产量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是由于品种选择、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存在不足所致。

此外,水稻的质量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包括米粒的完整度、储藏性能和食味等方面。

六、水稻发展趋势和建议根据调研结果和分析,水稻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品种改良、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等方面。

首先,在品种改良方面,应加大对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气候条件的水稻品种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其次,在技术创新方面,应加强对水稻种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水稻的栽培效益。

2022届高中地理产业区位因素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

2022届高中地理产业区位因素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

(每日一练)2022届高中地理产业区位因素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选择题1、湖南株洲是建国后首批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工业发展迅速,至今已诞生了中国工业史上的345项第一。

2013年株洲开始淘汰、关闭水泥、冶炼等行业。

与此同时,株洲着力打造“株洲·中国动力谷”,特色是动力产业,涉及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等不同交通工具,成为中国制造走向全球的亮丽名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株洲打造“动力谷”最主要的优势条件是()A.铁路交通发达B.工业基础雄厚C.靠近国际市场D.资金雄厚(2)影响株洲“动力谷”未来发展的主导因素是()A.科技水平B.基础设施C.生态环境D.劳动力技能答案:BA【提示】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答】(1)株洲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工业发展迅速,至今已诞生了中国工业史上的345项第一,说明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打造”动力谷”,特色是动力产业,最主要的优势条件是工业基础雄厚。

故选B。

(2)株洲“动力谷”特色是动力产业,涉及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等不同交通工具,影响株洲“动力谷”未来发展的主导因素是科技水平。

故选A。

2、比亚迪的汽车生产采用与传统车企完全不同的方式,培植垂直供应链,自成产业体系,至少70%的零部件由企业内部生产。

同时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采用半自动化和人海战术,把人工作为能与所有设备平行甚至价值更高的生产要素,而不仅仅是设备操作者。

这些独特的生产组织形式在当前国际、国内环境下极具竞争优势。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比亚迪采用自成产业链的生产方式,其主要目的是()A.扩大企业规模B.提升产品质量C.压缩生产时间D.降低生产成本(2)比亚迪采用半自动化生产方式是因为目前我国()A.产业标准宽松B.技术水平较低C.劳动力丰富廉价D.市场需求多样(3)比亚迪把人工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可以保证()①减少设备投资②保障产品品质③生产灵活性大④生产效率提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CA【提示】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D(2)C(3)A3、2021年9月6~9日,第20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在长春净月经开区的农博园开幕,以“发展智慧农业、引领产业发展、增强交易功能、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

中国农作物分布地点及原因

中国农作物分布地点及原因

我国的粮食作物分布水稻(1)南方稻谷集中产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水稻面积占全国的95%左右。

按地区差异,又可分为三个区。

①华南双季籼稻区。

包括南岭以南的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和台湾等五省区。

该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湿润区,水、热资源丰富,生长期长,复种指数大,是我国以籼稻为主的双季稻产区。

海南等低纬度地区有三季稻的栽培。

②长江流域单、双季稻区。

包括南岭以北、秦岭—淮河以南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上海等省市和豫南、陕南等地区。

该区地处亚热带,热量比较丰富,土壤肥沃,降水丰沛,河网湖泊密布,灌溉方便,历年来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2/3左右,是我国最大的水稻产区。

该区以长江三角洲、里下河平原、皖中平原、鄱阳湖平原、赣中丘陵、洞庭湖平原、湘中丘陵、江汉平原以及成都平原等最为集中。

长江以南地区大多种植双季稻,长江以北地区大多实行单季稻与其他农作物轮作。

籼稻和粳稻均有分布。

③云贵高原水稻区。

本区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水稻品种也有垂直分布的特点,海拔2000米左右地区多种植籼稻,1500米左右地区是粳、籼稻交错区,1200米以下种植籼稻。

本区以单季为主。

(2)北方稻谷分散区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是属单季粳稻分散区。

稻谷播种面积占全国稻谷总播种面积的5%左右。

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主要分布在以下三个水源较充足的地区:东北地区水稻主要集中在吉林的延吉、松花江和辽河沿岸;华北主要集中于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及安徽北部的河流两岸及低洼地区;西北主要分布在汾渭平原、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和河西走廊、新疆的一些绿洲地区。

北方分散产区的水稻以一季粳稻为主,稻米质量较好。

小麦(1)春小麦区我国春小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10%以上,主要分布于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的地区,小麦只能在春天播种,当年收割,是一年一熟制作物。

其中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和新疆为主要产区。

水稻种植面积减少的原因

水稻种植面积减少的原因

水稻种植面积减少的原因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减少会对我国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水稻种植面积减少的原因。

一、城市化进程加快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的土地逐渐被用于城市建设。

水稻种植面积随之减少,导致农业生产压力增大。

二、劳动力短缺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传统农民子女向城市转移,农村地区的劳动力逐渐短缺。

水稻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作物,缺乏劳动力将导致其种植面积减少。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近年来,农村劳动力素质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从事非农业行业。

同时,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改善也为非农业行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这将导致农村地区的水稻种植面积不断减少。

四、农民收入增加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逐渐增加,农村地区的居民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和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这将导致一些农民放弃了以往的种稻业务,转而从事更加容易盈利的行业。

五、城市消费升级近年来,城市消费升级进一步加快,社会对质量更好、品种更多的大米不断提高。

这将导致市场对高端大米的需求增加,而水稻种植面积却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六、灾害天气灾害天气也是导致水稻种植面积减少的原因之一。

如今年的台风、洪灾等自然灾害,对水稻种植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导致水稻种植面积大幅下降。

七、种植效益下降在一些地区,土地富余度下降,灌溉用水不足,加之化肥、农药的使用不当和销售额下降,导致水稻种植效益不如以前,近年来不少农民已经选择减少或停止水稻种植。

综上所述,水稻种植面积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从政策、经济、气候等多个层面去分析,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促进水稻产业的健康发展。

(完整版)中国农业地理之我国农作物分布(3)

(完整版)中国农业地理之我国农作物分布(3)

中国农业地理之我国农作物分布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1)南方稻谷集中产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水稻面积占全国的95%左右.按地区差异,又可分为三个区.①华南双季籼稻区.包括南岭以南的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和台湾等五省区.该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湿润区,水、热资源丰富,生长期长,复种指数大,是我国以籼稻为主的双季稻产区。

海南等低纬度地区有三季稻的栽培。

②长江流域单、双季稻区。

包括南岭以北、秦岭—淮河以南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上海等省市和豫南、陕南等地区.该区地处亚热带,热量比较丰富,土壤肥沃,降水丰沛,河网湖泊密布,灌溉方便,历年来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2/3左右,是我国最大的水稻产区。

该区以长江三角洲、里下河平原、皖中平原、鄱阳湖平原、赣中丘陵、洞庭湖平原、湘中丘陵、江汉平原以及成都平原等最为集中。

长江以南地区大多种植双季稻,长江以北地区大多实行单季稻与其他农作物轮作。

籼稻和粳稻均有分布。

③云贵高原水稻区。

本区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水稻品种也有垂直分布的特点,海拔2000米左右地区多种植籼稻,1500米左右地区是粳、籼稻交错区,1200米以下种植籼稻。

本区以单季为主.(2)北方稻谷分散区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是属单季粳稻分散区.稻谷播种面积占全国稻谷总播种面积的5%左右。

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主要分布在以下三个水源较充足的地区:东北地区水稻主要集中在吉林的延吉、松花江和辽河沿岸;华北主要集中于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及安徽北部的河流两岸及低洼地区;西北主要分布在汾渭平原、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和河西走廊、新疆的一些绿洲地区.北方分散产区的水稻以一季粳稻为主,稻米质量较好。

小麦(1)春小麦区我国春小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10%以上,主要分布于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的地区,小麦只能在春天播种,当年收割,是一年一熟制作物.其中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和新疆为主要产区。

我国水稻种植地域分布特点

我国水稻种植地域分布特点

我国水稻种植地域分布特点我国的水稻品种非常复杂,在不同的地区有着广泛的、多种多样的分布。

水稻品种的变化和年产量密切相关,因此,在计算水稻的种植面积和进行估产时必须把品种因素考虑在内。

在我国,水稻的品种随着地理位置、生长季节反生长周期的变化而变化。

水稻的品种多种多样,其中主要以釉稻和粳稻为主。

根据生长季节和生长周期来分,水稻也可以分为早稻(春季稻)、中稻(一年一次)、晚稻(秋季稻)、两季稻(春季和秋季)、三季稻(一年三次)。

每种类型的水稻其生长季节和物候特性各不相同。

在广东肇庆试验区,据当地农科站资料,仅按水稻的生长周期来分,可以分为早熟稻、中熟稻、中—晚熟稻和晚熟稻四种。

一般来说,早稻的生长期是80一100天,产量为600一700斤“;中熟稻的生长期为110—l15天,产量800一900斤;个晚熟稻的生长期为l15—120大,产量9Do一1000斤i晚熟稻生长期约在120天以Ll产量looo斤以上。

一般而言,水稻的生长周期越长,水稻的产量越高,质量也越好。

收集与水稻品种、生长周期和生长季节相一致的水稻产量和种植面积的统计数据对农作物估产很重要。

此外,地理位置、供水量、温度、肥料、耕作情况也将影响作物的产量。

尽管水稻估产能给出大概产量值,确切的产量数据通常随田地不向而不同。

因此,冉必要指出,水稻估产模型一般只能适用于某些特定地区,应用区域不同,模型也需要作相应的调整。

我国的水稻种植几乎遍及全国,分布很广,但具有南方多而集中,北方少而分散的特点。

我国现在水稻种植分布区域以南方为主,水稻生产越来越向优势区域集中。

近年来,我国水稻生产逐步向长江中下游和黑龙江水稻产:区集中。

目前,南方稻区约占我国水稻播种面积的94%,其中长江流域水稻面积已tb全国的65.7%,北方稻面积约占全国的6%。

以2005年为例,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较大的省份打湖南、江西、广西、广东、四川、安徽、江苏、湖北、浙江、福建、云南等12个省(区),其播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85%左右。

浅谈我国水稻的现状与发展

浅谈我国水稻的现状与发展

浅谈我国水稻的现状与发展水稻是我国主要的主食粮食之一,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农产品之一。

在对农业水平的评价中,水稻产量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

随着国家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发展,水稻生产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我国水稻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水稻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种植国家,也是世界水稻的主要出口国。

据统计,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了3000万公顷,占全球水稻种植面积的1/5。

随着国家农业政策的推动,水稻种植规模逐年扩大,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2.水稻单产逐年提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改善,我国水稻的单产逐年提高,目前我国水稻的平均单产已经超过了6000公斤/公顷。

然而,仍然存在单产不高、田间管理粗放等问题,导致粮食生产效益不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需要进一步改善。

3.水稻品种更新缓慢我国水稻品种的更新速度相对较慢,种植的品种单一,容易导致疾病的爆发和农民收益的下降。

因此,我国需要加强科研力量,加快品种的选育和培育,提高水稻的品种多样性和抗逆力。

4.水稻生产总体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尽管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总体来说,我国水稻的生产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随着国家发展的不断推进,水稻的生产技术将会不断改良,生产效益也将会不断提高。

1.提高水稻品种的综合利用价值除了粮食作物,水稻还可以用于制糖、发酵、饲料等多个领域。

因此,我国应该加强对水稻品种的研究和开发,提高水稻的综合利用价值。

通过开发多种用途的水稻品种,实现水稻的多产品化,提高水稻的经济价值。

2.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科技创新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关键。

我国应该加强对水稻种植、管理、育种等方面的科技研究,培养更多的农业技术人才,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水稻生产的环保水平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我国在水稻生产中必须顾及到环保问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减少水稻种植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2024年水稻种植业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水稻种植业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水稻种植业市场分析报告1. 引言水稻种植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报告旨在对水稻种植业市场进行全面分析,以便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依据和决策支持。

2. 市场规模和趋势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水稻种植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我国水稻种植面积达到XX万公顷,年产量超过XX亿吨。

水稻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市场需求量稳定增长。

根据市场趋势分析,未来水稻种植业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3. 市场竞争格局(注意:此部分仅可描述一般情况,不可具体列举企业名称)目前,我国水稻种植业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分散。

虽然存在一些大型农户和合作社,但总体上市场份额分布相对均衡。

不同地区和农业特点也对市场竞争造成一定影响。

然而,由于水稻种植技术的提升以及先进农业设备的应用,一些规模较小的种植者可能面临竞争压力。

4. 市场驱动因素分析(注意:此部分为一般观点,不可具体列举因素)水稻种植业市场的发展受到多个驱动因素的影响。

首先,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水稻需求量的增加起到关键作用。

其次,科技进步和农业技术的不断推广,提高了水稻产量和质量。

此外,政府对农业产业的政策支持和农产品市场的需求稳定也是市场驱动因素之一。

5. 市场风险与挑战(注意:此部分为一般观点,不可具体列举因素)水稻种植业市场面临一些潜在的风险与挑战。

首先,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产生一定影响,可能导致灾害性减产。

其次,市场竞争加剧,可能对小规模种植者造成一定压力。

此外,土地资源有限,也对水稻种植业的扩张提出一定挑战。

6. 市场前景与发展趋势对于水稻种植业市场的前景和发展趋势,预计其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随着科技进步和农业技术的不断推广,水稻产量和质量将进一步提高。

此外,国内水稻种植市场的开放合作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也将为我国水稻种植业带来更多机遇和发展空间。

7. 结论综上所述,水稻种植业市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具有较大的市场规模和稳定增长趋势。

我国水稻种植的范围

我国水稻种植的范围

我国水稻种植的范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种植国家之一,水稻在中国的种植范围广泛,涵盖了各个地区。

在这篇回答中,我将详细介绍我国水稻种植的范围。

首先,从地理上来看,中国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江南和华南地区。

江南地区包括浙江、江苏、上海、安徽、福建和江西等省份。

这个地区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非常适合水稻的生长。

华南地区则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和香港等地,这里的气候更为炎热湿润,适宜水稻的种植。

除了江南和华南地区,水稻种植还延伸到了东北、西南和西北地区。

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西南地区的四川、贵州和云南省以及西北地区的甘肃、陕西和宁夏等地,都有水稻的种植。

虽然这些地区的气候和土地条件与江南和华南地区不同,但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和选育适应性强的水稻品种,水稻种植在这些地区也能取得较好的产量。

此外,中国的水稻种植还涉及到海上种植。

中国的一些岛屿和海域,如南海诸岛、东海诸岛和渤海等地也有水稻的种植。

由于这些地区的气候和土地条件的限制,海上种植的水稻产量相对较低,但这对于满足当地居民的食物需求仍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在中国,水稻种植的范围涵盖了绝大部分省份和地区。

无论是温暖湿润的江南地区,还是炎热湿润的华南地区,亦或是气候条件较为苛刻的东北、西南和西北地区,中国农民都在不同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下种植水稻,并取得了丰收的成果。

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加快,一些传统的水稻种植区正面临着土地资源减少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为了保护水稻种植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倡导高效节水的种植技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加强环境保护,以确保水稻种植在中国的范围和产量能够持续增长。

总之,中国水稻种植的范围广泛,并且涵盖了不同的地理和气候条件。

除了江南和华南地区,东北、西南和西北地区也有水稻的种植,并且海上种植也在发展中。

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中国农民和政府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进,努力保护和推动水稻种植的可持续发展。

水稻规模种植发展情况汇报

水稻规模种植发展情况汇报

水稻规模种植发展情况汇报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规模种植发展情况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水稻种植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下面就水稻规模种植发展情况进行一次汇报。

首先,从种植面积来看,我国水稻种植面积持续保持稳定增长。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XX万公顷,比去年同期增长了X%。

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升,种植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政府对农业生产的大力支持。

其次,水稻产量也在不断提升。

随着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和高效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我国水稻产量持续增长,已经达到了XX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了X%。

这为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另外,水稻种植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我国水稻种植结构得到了有效优化,优质水稻品种的种植比重不断提高,有机水稻、绿色水稻等新型水稻的种植也在逐渐增加,为水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水稻种植技术也在不断提升。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水稻种植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提高。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精准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控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为水稻的高产高效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最后,水稻产业的发展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包括财政补贴、农业保险、农业科技推广等,为水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政策支持。

总的来看,我国水稻规模种植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土地资源的压力、气候变化的影响、农业劳动力的短缺等。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科研投入,加强技术创新,促进农业现代化,推动水稻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健康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南方水稻的种植规模
3013年5月下旬,根据调查获悉,湖南省稻谷计划播种6194 万亩,同比增加52 万亩,增幅0.8%。

稻谷面积增加主要是“压单扩双”,中稻面积1719 万亩,调减57 万亩;早稻面积2189万亩,增加52 万亩,晚稻面积2286 万亩,增加56 万亩。

2013 年湖南省优质稻比例提高。

优质稻和杂交稻主导品种率达54%,同比提高6 个百分点。

江西省2012 年早籼稻种植面积达到2084.25 万亩,同比增加28.65 万亩;早籼稻产量800.2 万吨,同比增加28.59万吨。

截至2013年5 月2 日,江西省早稻栽插已全部结束,总体进度比去年提前3 天左右,呈现出面积增、播种早、秧苗壮、栽插快、长势好的良好局面。

据农情调度显示,今年江西省已落实早稻种植面积2271.5万亩,同比增加14.5 万亩。

1992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城市发展和基本建设大量占用耕地,沿海省份,许多过去的“鱼米之乡”,水稻种植面积大量减少,特别是1998年以后更加明显。

广东、福建、浙江等省1998年水稻面积9122.7万亩,2010年为5596.1万亩,减少38.7%,产量由3550.7万吨,减少到2216.7万吨,减少35.6%。

沿海省份不仅水稻生产量减少,而且由于经济发展,吸引大量农民工就业,稻米消费量大量增加。

最典型的是广东省,目前常住人口全国第一,而以稻谷为主的粮食消费自给率,已经下降到不足40%。

东南沿海省份产量的减少,主要是靠东北三省弥补。

而水稻生产大省湖南、江西、安徽等20年间水稻生产形势也发生了变化。

1990年三省水稻面积14963万亩,2010年14391万亩,减少3.8%,而1990年三省稻谷产量5396万吨,2010年5748万吨,得益于单产的提高,产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将近6.5%。

如果没有中部这些省份单产和总产的增长,我国水稻供给有可能出现短缺。

据国家统计局调查,2013年全国稻谷意向种植面积增1.0%,早稻和双季晚稻基本持平,中稻和一季晚稻增1.6%。

据各分公司调查,2013年我国农户早籼稻种植意向总体较好,全国种植面积预计约8667万亩,同比增21万亩;一季稻播种面积略有增加,其中东北三省一区粳稻种植面积约6952万亩,同比增64 万亩。

综合来看,预计2013年国内稻谷播种面积将在去年基础上略有增加,约4.55亿亩(45546 万亩),同比增100万亩,增幅0.22%。

其中早籼稻播种面积预计达到8667万亩,同比增21万亩,增幅0.24%;中晚籼稻播种面积约23590万亩,同比增12万亩,增幅0.05%;粳稻播种面积约13289万亩,同比增67万亩,增幅0.5%。

地区全国总计
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播种面积(×103hm2)109 876.1223.5311.86 282.23 23 9.25 498.73 179.34 492.211 454.7179.25 282.41 275.86 616.41 232.33
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最多的作物,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加快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减轻水稻生产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量和收益,是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一项战略措施,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我国南方双季稻区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40%左右,是我国重要产粮区[1]。

2011年南方双季稻区水稻种植面积为1 549.83万hm2,产量为9 631.6万t,分别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的51.6%和48%[2-3]。

由于南方丘陵山区居多,地块小而分散,
田块不规则,农机与农艺配合不完善等因素,导致我国南方双季稻区水稻种植机
械化发展缓慢,影响了我国水稻产量和稻农的经济收入。

1我国南方双季稻区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南方双季稻区是指以双季稻为主要粮食作物的省区,分长江流域双季稻区和华南双季稻区两种类型,包括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广东、广西、浙江和海南8个主要省区[4]。

根据《2011年全国农业机械化统计年报》,2011年我国南方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与全国规划目标比对情况见表1。

1991 — 2007 年中国水稻生产变化动态
Table 1. The rice production of China in 1991 — 2007.
面积/10 4 hm 2 Area 水稻面积占总产 /10 4 t Production 水稻总产占水稻单产
粮食面积比例粮食总产比例/(kg · hm- 2 ) 年份耕地作物粮食水稻 /% 粮食稻谷 /% Riceyield Year Cultivated Crop Cereal Rice Area ratio of Cereal Rice Production ratio
land rice to cereal of rice to cereal 1991 9565.36 14958.58 11231.37 3259.01 29.02 44193.30 18735.10 42.39 5745 1992 9542.58 14900.71 11055.97 3209.02 29.03 45129.70 18992.00 42.08 5918 1993 9510.14 14781.57 11050.87 3035.52 27.47 45648.80 17770.20 38.93 5854 1994 9490.67 14814.70 10954.38 3017.15 27.54 44510.20 17593.20 39.53 5831 1995 9497.39 14987.9 11006.08 3074.49 27.93 46661.68 18522.72 39.70 6024 1996 13003.92 15244.47 11254.78 3140.61 27.90 50452.81 19510.20 38.67 6212 1997 12990.31 15397.00 11291.29 3176.52 28.13 49417.65 20073.72 40.62 6319 1998 12964.21 15570.61 11378.82 3121.40 27.43 51229.31 19871.24 38.79 6366 1999 12920.55 15637.27 11316.09 3128.36 27.65 50838.67 19848.84 39.04 6345 2000 12824.31 15642.36 10846.27 2996.19 27.62 46217.54 18790.78 40.66 6272 2001 12761.58 15570.77 10607.97 2881.25 27.16 45263.77 17758.10 39.23 6163 2002 12592.96 15463.58 10389.10 2820.13 27.15 45706.00 17454.00 38.19 6189 2003 12339.22 15241.49 9941.01 2650.79 26.67 43069.60 16065.50 37.30 6061 2004 12244.43 15355.28 10160.62 2837.87 27.93 46947.20 17908.90 38.15 6311 2005 12206.67 15548.72 10427.85 2884.74 27.66 48402.40 18059.20 37.31 6260 2006 12180.00 15702.06 10548.90 2929.48 27.77 49747.80 18257.10 36.70 6232
2007 12173.33 15346.39 10563.83 2891.90 27.38 50160.40 18603.50 37.09 6433 注 : 耕地面积 1991 — 1995 年为国家统计局年报数据 , 1996 — 2007 年为国土资源部各年国土资源公报数据。

Note: The source of cultivated land is
the annual reports ofNational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 for 1991 — 1995, and the annual bulletins of theMinistry ofLand and Resources of China for
1996 — 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