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三十年作品评析总结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2篇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国现代文学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学作品。
这三十年间,中国现代文学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和作家。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篇: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现代文学改革开放初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许多成就,中国开始逐渐开放向外部世界。
这种社会背景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题材。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改革开放初期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现实主义的特点。
作家们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物的真实描写,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人民生活的真实面貌。
例如,《围城》是当时非常著名的一本小说,通过对城市生活和知识分子命运的描写,反映了社会改革和人性困境。
此外,改革开放初期的文学作品还深受其他文化的影响,展示了多元化的文化特点。
中国文学作家开始关注西方文化,并吸收其艺术形式和创作理念,使得作品更加开放和多样化。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中国传统文学的独特魅力,还有深入世界并吸纳他国文学的开放性,如《红楼梦》等。
第二篇:中国现代文学的新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现代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作家们开始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和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创作。
首先,中国现代文学开始对不同群体和地域展开关注。
作家们开始关注农村和城市的差异,对农民工、农村生活等进行深入剖析和表达。
同时,他们还开始关注女性、少数民族、下岗工人等特殊群体,用文学方式表达他们的命运和心声。
其次,中国现代文学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反映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作家们通过作品呼唤人们保护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传递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责任的思考。
此外,中国现代文学还越来越注重个人内心世界的刻画和探索。
作家们通过对个人情感和内心矛盾的描写,展现了当代人的精神世界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这种关注个人的文学创作形式更加多样,从小说到散文,从诗歌到戏剧,包罗万象。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姓名:章超班级:09新闻0班学号:2009550038《子夜》吴荪甫人物分析及与当今民营企业家比较摘要:《子夜》的作者是我国老一辈的、有名望的作家茅盾。
作者通过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代表吴荪甫艺术形象的把握与塑造,揭示中国不能走也不可能走上资产阶级道路的历史主题。
在人物塑造方面,吴荪甫形象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本文通过人的信念、人的价值、人的精神三个方面对吴荪甫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形象的逐渐变化进行较为深度的分析。
此外,通过与当今民营企业家的比较,探讨人物悲剧的原因。
关键字:吴荪甫人物分析民营企业比较一、吴荪甫人物分析在人物塑造方面,茅盾秉持自己的创作意图:“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中虽有些如法西斯资产阶级性格的人,但是因为一九三零年半殖民地的中国不同于十八世纪的法国,因此中国资产阶级的前途是十分暗淡的。
”以吴荪甫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要想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夹缝中寻求生存的希望,摆脱工人运动以及种种压迫获得独立自由的发展,这是不可能的。
这就注定了吴荪甫是个人物悲剧。
悲剧分析一:人的信念人的信念主要表现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革命性与软弱性。
吴荪甫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从他身上可以看出许多资产阶级的特点。
吴荪甫凭借着游历欧美所得的见识,雄厚的资本,过人的胆略、智慧和手腕,企图实现他的幻想:高大的烟囱如林,在吐着黑烟;轮船在乘风破浪,汽车在驶过原野——一个强大的工业王国。
他除了经营上海裕华丝厂这一很大的企业外,还在自己的故乡双桥镇发展自己的发电厂、布店、油坊、当铺等企业,企图按照西方资产阶级发展模式建造自己的“双桥王国”。
雄心勃勃的吴荪甫为了使得自己的企业更上一层楼,兼并八个小厂、开办银行、成立公司。
一步步的坚定的向着“王国”前进与追求。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帝国主义为转移世界经济大危机加紧向中国倾销商品,并且帝国主义为转变各自国内的注意力,纷纷向中国发动战争,支持军阀混战,这就使得中国脆弱的民族资产阶级既没有市场也没有稳定的发展环境。
三十年代作品分析
透析《说鸟语》浅谈林语堂小品文的艺术特色[摘要]林语堂作为幽默大师和娓语是语式散文笔调的开创者,在当时和现在的文坛都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他创作的幽默、闲适和独抒性灵的小品文给当时文坛带来清新的气息,“拓展了现代散文的审美领域”①。
本文将通过分析林语堂作品《说鸟语》具体探讨其作品的艺术特色[关键词]小品文,幽默,闲适,林语堂是中国三十年代文坛最负盛名的文学大师之一,创立文坛独树一帜的“论语派”。
他提倡“幽默”艺术,在他的倡导与努力之下,使幽默文学在30年代时期蔚然成风,获得“幽默大师”的美誉。
林语堂的文学成就体现在各种文学领域,但以其小品文最受追捧。
所谓“小品文”﹐又称作“小品散文”或“散文小品”﹐系泛指文学体裁中与诗歌﹑戏剧﹑小说并举的散文。
30年代上半期﹐小品文盛极一时﹐报纸副刊纷纷开辟专栏﹐1932年9月林语堂创办的《论语》半月刊﹐是最早专门刊登小品文的杂志。
这个时期的小品文与历史传统意义的明清小品不同,不一定是豆腐干式的小段,也可以是洋洋洒洒的万字长文,甚至是一本大书。
这就是他提倡的英国式的essay文体。
他说:“本刊宗旨在提倡小品文笔调,即娓语式笔调,亦曰个人笔调,即西洋之Familiar Stale。
而范围却非古文之所谓小品。
”②同时,他又由西方引入了“幽默”一词,在《征译散文并提倡“幽默”》和《幽默杂话》两文中,他主张把英语的Humour音译为“幽默”。
同时,“趣”字可以说林语堂人生与艺术的另一种追求。
林语堂师承周作人小品文的作风。
二十年代,周作人倡导小品文写“闲适”,三十年代林语堂的“趣”与周作人的“闲适”很相近,也可以说脱胎于周作人。
由此,林语堂小品文的两大特征:幽默,闲适,形成。
构筑了林氏小品文的艺术之美。
林语堂的《记鸟语》一文并不是林语堂最著名的作品,但是却是最能够表明林语堂的审美意趣,是一篇典型的闲适小品文,同时带有鲜明的林语堂风格。
此篇文章细腻的描写了日月潭的鸟语,日月潭的群鸟的啼鸣在旁人听来,无非是一片聒噪而已,但作者生花妙笔下,通过开掘铺陈,却凭添了几多盎然的生活情趣,使读者的心灵在大自然的拥抱中得到解慰和陶冶。
(研究版)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研究
(研究版)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研究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发展,分析该时期中国文
学在文化、政治等各方面的变化与影响。
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文化
与文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文学逐渐从政
治中独立出来,并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文学风
格也发生了变化,逐渐流行起了小说、随笔等多种文学形式。
政治环境变化与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发展不可分割地与政治环境的变化相伴随。
改革开放初期的文学作品大多具有政治思想,是对政治制度的
呼声与探索;随着社会的逐步稳定,文学也逐渐从政治中独立出来,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
在这个时期,文学逐渐开始追求纯粹性和个
性化,其中莫言的作品《红高粱家族》、《生死疲劳》等深受读者
喜爱。
文化变革与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发展也受到了文化变革的影响。
从文学的诞生到现在,文化一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模块。
如今,随着社会越来越复杂,文化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文学作品逐渐开始与社会联系起来,对社会进行反思和批判。
同时,作家的写作主题也从政治转向了日常生活,展现了民族文化的多元化。
结论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发展,不仅代表了文学的发展变化,更是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动态。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之路并不平坦,但正是这种发展经历,塑造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特色。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现代文学会继续秉承这种特色,不断创新和发展。
现代文学三十年作家总结剖析
郁达夫。
《沉沦》。
受欧洲浪漫主义深刻影响,也接受世纪末艺术思潮的果实,同时具有放浪形骸的中国名士风度和现代民主思想。
其小说特点:性的苦闷,生的苦闷,客观上反映伦理道德。
独特的题材:城外留学生中青年人青春期的性心理,又折射出这种病态心理是来源于病态社会。
独特的人物:多情,得不到感情的孤独的游子,“自悲症”患者,麻痹自我,缩小自我的孤独者。
独特的表现形态:“心理情绪”模式,主观抒情,感性为主。
小说抒情形式上由“作者、主人公和叙述者三者合一”,转向抒情主人公的客观塑造和诗的意境营造上。
代表作:《沉沦》。
《沉沦》作品叙述了“他”试图摆(挣)脱“病痛”的努力和沉沦的过程。
:爱情——知音(自我认同),价值和情感认同。
真挚、青年(内心的需求时代的召唤)心灵矛盾挣扎——净化(洁净脏自然)(个性解放——罪孽——内在的脆弱)过程:①通过艺术摆脱心灵上的伤痛,读书,——艺术的困惑②寻求自然的帮助——自然的迷失③希望得到爱情(责任)来重新找回自我,转移和摆脱精神的痛,——爱情的失落④去妓院——人的沉沦⑤死(否定——个性解放的脆弱性,夭折)——洗涤萧红:中国诗化小说精品(首创)处女作:《王阿嫂之死》成名作:《生死场》北中国农村的生活的沉滞,闭塞,造成的对民族活力的窒息。
这一方浸润着血污的黑土,是人轮回的“生死场”讽刺长篇《马伯乐》代表作:《呼兰河传》北方小城镇的单调的美丽,人民的善良与愚昧。
传统的落后文化对人的戕害,中国社会滞后的发展,生与死,空间的永存,时间的永动的生命体验。
精神被扭曲,人性被毒害的呼兰河人,还写了农民的抗争与觉醒。
有着回环复沓的感觉,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没有强烈的矛盾冲突,只是一个个片段诗化的链接。
其作品:1。
直面惨淡的人生,继承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的主题。
艺术的沙漠,有隔阂和沙漠,没有光和热。
2.具有诗的体裁与散文的风韵。
3.结构散漫,但非散乱,有一根情感的主线索。
4.信马由缰的方式。
现代文学三十年鲁迅文学作品赏析
一、《狂人日记》:⑴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关注自然是回归自我的体现,人被异化后的精神回归)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
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
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与环境文化的分离)我怕得有理。
⑵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
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暂时做稳了奴隶的人,为奴隶而不得的人。
”!(对历史的形象化总结)⑶(忏悔)不能想了。
四千年来时时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大哥正管着家务,妹子恰恰死了,他未必不和在饭菜里,暗暗给我们吃。
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现在也轮到我自己,……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原罪意识)《孤独者》立刻又变成长嚎,像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中嗥叫,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
内容:“表现的深切”对封建礼教和制度的彻底揭露和批判:“吃人”《狂人日记》《祝福》《长明灯》对辛亥革命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对于国民性的思考。
《药》《风波》《阿Q正传》社会变动,文化转型时期人的精神困境和出路问题。
形象系列:农民形象《阿Q正传》《风波》《故乡》阿Q形象(生计、恋爱、革命、死亡):鲁迅自己说,他之所以要写《阿 Q 正传》,是因为要“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阿 Q成为“反省国民性弱点”的一面镜子。
精神胜利法:尽管阿 Q 处于未庄社会的最底层,在与赵太爷、假洋鬼子,以至王胡、小 D 的冲突中,他都是永远的失败者,但他却对自己的失败命运与奴隶地位采取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辩护与粉饰态度。
或者“闭眼睛”,根本不承认自己落后与被奴役,沉醉于没有根据的自尊之中:“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什么东西!”或者“忘却”:刚刚挨了假洋鬼子的哭丧棒,啪啪响了之后,就忘记一切而且“有些高兴了”。
现代文学三十年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现代文学三十年现代文学三十年》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提升,现代文学也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从上个世纪的80年代伊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三十年的时间。
这三十年间,中国现代文学经历了蓬勃发展和多元化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首先,新的时代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社会的多元化和文化的多样性成为了现代文学的重要题材。
从农村到城市,从底层到中产阶级,各个层面的人们的生活经历都成为了作家们创作的源泉。
这也使得现代文学能够更好地反映社会的变迁和个体的命运。
作家们通过多种形式的作品,如小说、散文、诗歌等,纷纷将自己对社会的观察和感悟融入到文字中,使得现代文学更加鲜活、生动。
其次,现代文学发展也受益于新的文化思潮的涌现。
在这三十年里,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文化氛围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变。
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对作者们的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作家开始尝试采用跨文化的视野来审视问题,并融入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思考。
这些新的思潮为现代文学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制造了文学作品中的一个个魔幻的场景和独特的情节。
再者,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对现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作家们可以更加迅速地获取到各种素材和灵感。
同时,互联网也为作家们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空间。
无论是在网络上发布自己的作品,还是通过网络平台与读者进行交流,作家们都能够与读者保持更紧密的联系,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获得反馈和支持。
这也使得现代文学的传播方式和受众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广泛化。
然而,尽管现代文学在这三十年间取得了许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商业化的影响逐渐显现。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文学作品更多地被当做商品销售,而不是纯粹的艺术创作。
这使得作家们在创作中面临了更多的商业压力,有时候不得不追求商业利益而放弃自己最初的创作目标。
其次,作家们的写作风格逐渐趋同。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2篇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是一个多元而繁荣的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作家和作品。
这篇文章将从不同的角度回顾这三十年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并对其进行初步的评价。
第一篇:文学批评与理论的转变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意味着文学批评与理论的重大转变。
在这个时期,中国文学界开始将目光聚焦在文学批评和理论研究上,为文学作品提供准确而有深度的解读。
此时的文学批评家与理论家们勇于挑战现有的文学观念,探索新的文艺创作路径。
文学批评与理论的转变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首先,在批评方法上,中国的文学评论家摈弃了传统的文学批评方式,开始关注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与个体化的阐释。
其次,理论基础的不断丰富也为文学批评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
例如,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女性主义等理论的引入,使得文学批评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最后,文学批评与理论的交流与对话被越来越重视,不仅有国内的学术讨论,还有与国外学者的交流与合作,为文学研究带来了新的视野。
第二篇:文学题材与创作风格的多元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也是文学题材与创作风格多元化的时期。
随着社会的急剧变革和个体意识的觉醒,中国作家开始以更为真实、生活化的方式创作。
他们将目光从庸俗的斗争转向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探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学题材和创作风格。
文学题材与创作风格的多元化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这个时期出现了大量以城市生活为背景的文学作品。
这类作品以对现代人的关注与思考为主题,表达了对生活、对时代的深刻触动。
其次,女性文学逐渐崭露头角,展现了妇女的独立与追求,引起了社会对性别平等的关注。
此外,少数民族文学、网络文学、科幻文学等新兴题材也逐渐崛起,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面貌。
综上所述,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发展在文学批评与理论的转变以及文学题材与创作风格的多元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这个时期的作家和作品展示了中国文学的活力和创新能力,为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希望未来的中国现代文学能够在多元性和开放性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为我们呈现更多精彩的作品。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精彩摘录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学术价值的现代文 学史教材。这部作品突破了以往以“新民主主义论”为指导思想的治史方式, 引入了“现代性”的文学史撰写观念,并对众多文学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 评价。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和王超冰这四位学者的合作撰写,为读者展示了中国 现代文学三十年的发展历程。这部作品的内容丰富多样,不仅涵盖了现代文学 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家、作品,还深入探讨了文学思潮、运动以及文学与社会、 政治、经济等领域的互动关系。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引起了学术界的材,也为现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和方法。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是一部具有独特学术价值和深远影响力的现代 文学史著。它的为中国的现代文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气象和新的发展契机。这部 作品的问世不仅是对8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史编撰反思期的一个巨大贡献,更是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具有转型意义的代表作之一。
在具体内容上,目录对于每个时期的文学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概括和总结。例如, 在第一章“清末民初文学”中,作者钱理群对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文学观念、 主要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而在每个章节的子标题中,作者 又聚焦于该时期文学发展的核心议题,如“民族国家的想象与叙事”、“大众 传媒与通俗文艺的兴起”等等。
这本书还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钱理群先生通过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深入剖析, 指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规律和内在矛盾。他不仅揭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优 点和长处,也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他还对如何正确评价中国现代文 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为读者提供了重要的思考方向。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经典著作。它不仅是一 部全面介绍中国现代文学的著作,更是一部深入剖析中国现代文学内在规律和 发展历程的著作。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中国现代文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 理解,同时也受到了很多启发和思考。
浅谈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发展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发展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自1917年文学革命发端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历时三十年。
这一时期,文学界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与创新,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在文学批评、理论研究等方面也展现出蓬勃生机。
本文将全面回顾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其特点与影响。
一、文学革命与初期的探索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可以追溯到1917年的文学革命。
这场革命以陈独秀、胡适等人为代表,他们倡导文学民主,反对封建旧文学,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文学的主要形式。
这场革命迅速席卷全国,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文学革命的推动下,新文学运动蓬勃兴起。
新文学作家们纷纷摒弃旧有的文学观念和形式,致力于创作出反映时代精神、贴近民众生活的作品。
他们注重个性解放,强调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多元化与流派纷呈随着新文学运动的深入发展,中国现代文学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作家和作品纷纷涌现,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其中,以鲁迅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流派,以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犀利的批判精神,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复杂性。
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成为现代文学的瑰宝。
同时,以茅盾、老舍等人为代表的写实主义流派,则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深入观察和细致描绘,展现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他们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地域特色,深受读者喜爱。
此外,还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多种流派和风格的作品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这些流派和风格的作品各具特色,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丰富景观。
三、文学批评与理论建设的繁荣在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文学批评与理论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文学批评家们不仅关注作品的艺术价值,还深入探讨文学的本质、功能和发展规律。
他们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文学理论和观点,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中国现代文学30年》
《中国现代文学30年》读《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有感《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是由钱理群、吴福辉、温儒敏、王超冰等四位青年研究工作者撰写的有特色的有进60万字的现代文学史著作。
在王瑶先生为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所写的序中写道“随着现代文学这门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相信一定会有更新更完善的文学史著出现。
但就目前而论,本书确实反映了现阶段的研究水平并且具有比较鲜明的特色,因此我愿意把它介绍给中国现代文学的爱好者和关心者,并瞩望本书的作者们继续前进,不断取得新的研究成果。
”这无疑是对这本书极高的评价。
在内容阐述上,书既注意吸收前人关于作家、作品和文体研究的成果,又克服了以往文学史的叙事模式与狭窄格局,拓宽了研究领域,在“文学现代化”这一命题下,形成了学术品味浓厚的独异的特色。
是8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史编撰的反思期中出现的一部独具特色的综合性质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也是“文革”后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具有转型意义的代表作;在结构布局上,全书按照1917-1949年的历史分期分为三编,但对各个时期的社会政治形势只作简约的交代,着重阐释各个阶段重要的文学思潮与文学现象,从文学演进过程与历史联系中去分析文学自身的规律与特点。
在本书的历史叙述中,“现代文学”是一个揭示这一时期文学的“现代”性质的概念。
所谓“现代文学”,即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
第一编“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讲述了1917年到1927年间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史,作者以专章的方式分别介绍了新文学发轫时期的思想根源,以及新思想传入时文学界所发生的种种变化和创作潮流,同时将文学的各种题材辟为专章,讲述了中国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里小说、散文和诗歌等文学题材如何接受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化。
作者同时着重介绍了本时期对中国现代文学史具有奠基式的作用的作家及思想家鲁迅的创作的一部分。
在第二张“鲁迅(一)”中,在评论鲁迅小说的结构模式与深邃意蕴时,还特意标出“说不尽的鲁迅”一节,综合了近年来学界对“阿Q精神”的人类学内涵的探讨。
近现代文学三十年,重要作品赏析
祝福祥林嫂是一个受尽封建礼教压榨的穷苦农家妇女。
丈夫死后,狠心的婆婆要将她出卖。
她被逼出逃,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做佣工,受尽鄙视、虐待。
很快她又被婆婆家抢走,并且拿走了她在鲁四老爷家打工的所有工钱,然后卖到贺家成亲。
贺老六是个纯朴忠厚的农民,很快又有了儿子阿毛,祥林嫂终于过上了安稳日子。
然而命运多舛,贺老六因伤寒病复发而死,不久,阿毛又被狼吃掉。
经受双重打击的祥林嫂,丧魂落魄,犹如行尸走肉,于是,走投无路的她只能去再次投奔到鲁四老爷家。
可是人们还说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门槛“赎罪”,不然到了“阴间”还要受苦。
她千辛万苦积钱捐了门槛后,依然摆脱不了人们的歧视。
最后,她沿街乞讨,在鲁镇一年一度的“祝福”的鞭炮声中,惨死在街头。
但是,人们非但没有可怜她,还都骂她是一个谬种。
祥林嫂的阿毛不幸被狼吃了。
她到处向人倾诉自己的痛苦。
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
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起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
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
祥林嫂的不幸并没有引起真正的理解和同情,却通过看的行为转化为可供消遣的故事。
这些乡村老女人们真是在鉴赏祥林嫂痛苦的过程中,鉴赏自己的表演,并从中得到某种满足,同时,又在叹息评论中使自己的不幸与痛苦得到宣泄,转移以致遗忘。
而在别人的痛苦悲哀咀嚼殆尽,成为渣滓,以后就立刻厌烦和唾弃,施以又冷又尖的笑。
这类情感与行为方式表面上麻木,混沌,实际上是一种人性的残忍。
于是,在这类小说中,在好奇的看客看被看者的背后,常常还有一位隐含的作者在看,用悲悯的眼光,愤激地嘲讽着看客的麻木与残酷,从而造成一种反讽的距离。
作品叙写一个离开故乡的知识分子“我”在旧历年底回到故乡后寄寓在本家四叔(鲁四老爷)家里准备过“祝福”时,见证了四叔家先前的女仆祥林嫂瘁死的悲剧。
该小说通过描述祥林嫂悲剧的一生,表现了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以及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
谈《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史的眼光
谈《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史的眼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作为我们的教材,从总体上依时间顺序将1947年一月到1949年7月文学创作分三个十年,进行了介绍与研究。
本书作为修订版,新增了1987年以后的部分文学,从编撰者之一所记的后记中可以看出,修订版较原书更为成熟,作为教科书更加具有意义。
所谓的现代文学,是指大体上以胡适《文学改良雏议》为开端,止于第一次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字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
这种文字、文学的现代化过程是与我们三十多年的历史紧密相关的。
比如反侵略时期文字的爱国性,革命时期文字的偏激和政治性等等。
根据王瑶先生的看法,该书是由钱理群、吴福辉、温儒敏、王超冰等四文青年研究工作者编的有特色的现代文学史著作。
他们吸收并反映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打破狭窄格局,扩大研究领域,除尽可能地揭示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主流外,也同时注意到展示其发展中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力图真实地写出历史的全貌。
在我看来,三个十年的划分标准都是文学思潮运动发展的不同阶段。
这是作者在强调现代文学的历史发展与规律。
又通过这一时期思潮运动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或结果,总领该章节下的内容,对不同的文学派别进行了讲述,对该时间段贡献或影响特别大的作家进行了专章式地讨论。
这三个时间段并不是孤独分离的,从流派和作者在该书中的继续性可以看出,作者更注重的是比较同一流派同一作者不同时期创作方向的变化,不同流派的竞争,不同政策时代对文学家们创作的影响。
尽管都是在用现代文学在表达现代人的思想,但我们可以看出对私人作品而言,所要求的创新与独特并不多,社会就是条铁链在拉扯思想的表达方向。
我并不是说作家们是在背离他们的想法,我指的是他们在为时代而写作,他们企图宣扬时代所使他们产生的某种精神。
从前期看,大多数作家是在表达爱国,拯救社会;后期而言,我看到了更多的文学斗争以及一些不知是不是发自内心的表达,在宣扬某种政治政策的表达。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近三十年的文学创作,是中国文学界在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阶段。
三十年间,中国现代文学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蓬勃发展,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光辉灿烂的艺术画卷。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这种迅猛的变化对于文学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文学界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和作品。
他们以自己得独特的视角和感知,描绘了新时代下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三十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的创作更加注重现实生活,体现了作家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他们以娴熟的笔法和深刻的洞察力,描绘了中国人民在面对社会变革时的喜怒哀乐。
无论是对于城乡社会的冲突和矛盾,还是对人性的研究,都能在中国现代文学的作品中找到独特的表达。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也得益于对于文学形式的创新和开拓。
在三十年间,我们看到了小说、诗歌、散文等不同文学形式的崭新呈现,作家们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转化为文字,以各种方式表达出来。
这些新的文学形式使得作品更加多样化,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内涵。
同时,中国现代文学也在不断与国际接轨。
在三十年的文学创作中,我们不仅能看到中国作家的自觉追求和创新突破,也能感受到国际文学的影响。
中国作家的作品在国际文坛上获得了广泛的赞誉,他们代表着中国的文化与价值观,向世界展示了一个真实、立体的中国。
然而,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也面临着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媒体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文学作品在各种竞争与消费之下,变得更加容易被遗忘。
同时,市场流行的文化也对于文学创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作家们需要更加努力地寻找自己的表达方式,保持独立的创作精神。
三十年的时间是一个漫长的历程,中国现代文学在这个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作为读者和观众,我们应该更加珍惜这些作品,理解和关注作家们的辛勤付出,同时也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现代文学30年总结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你认为呢?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了鲁迅的《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
它意在“揭露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的弊害”,并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
一、表现的深切:题材的开创性和思想意蕴的深刻性深:关注到人的灵魂;切:关系到本人,是具体的个人成为时代和作品的一部分。
①题材的开创性:鲁迅从思想启蒙的角度,第一次用平等、真诚的态度和现代意识,对普通人的世界给予了深切的关注。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上第一次对知识分子的题材的关注和思考。
②眼界的特别:第一次以小说揭示民族的病因,体病态的民族和现代人的精神把脉,这也是鲁迅弃医从文的真正原因。
他将现代文学的眼光转向对人物内心及文化深层的考察,深入开掘知识分子的精神创伤和危机,拷问他们的灵魂。
综上,这些都促使中国现代小说的转变:即开始表现人的灵魂,由关注群体到专注个人命运——狂人不狂,他不过是想做个健康的现代人,时代把他是为另类。
二、格式的特别:创作方法的多样性与文体的独创性①小说的模式:区别于之前的章回体、传奇体小说,《狂人日记》展现的是作者创作的二元结构:即人物本身的故事和叙述者“我”开始发生关系,我带有强烈的主观抒情性,开始在小说中发言,“开掘灵魂”,并共同参与历史时代的进程。
此外,《狂人日记》小序用文言文写正文则用白话文写,带着文白夹杂和方言,显示出过渡性的特征。
②语言表达的含蓄节制:在用此语言上,简约凝练;采用白描的方式来写作,并伴随着多种文体的交叉运用,是文章语言充满着矛盾和张力,那人寻味咀嚼。
《伤逝》爱情小说,启蒙小说?《伤逝》是鲁迅唯一篇以青年的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小说,也是唯一一篇有副标题的文章。
但《伤逝》与一般爱情小说相比,并不具备折磨人、喜悦人的东西,这部小说鲁迅带着五四启蒙者的眼光来探讨女性问题,是主题先行,带着强烈的理性思辩色彩,因此,它更像是一部启蒙小说。
现代文学三十年作品评析总结
概念整理文学革命第一个十年(1917——1927)胡适提出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评价:1.是在对中西文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深入认识,对文学发展规律的总结,符合世界文学发展的趋势。
2.以形式为重点,强调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双重改革。
陈独秀发表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坚定文学革命的立场。
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文学革命实绩:1。
白话文的推广。
2.外国文学思潮的涌入与新文学社团的风气,思想大解放局面。
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初步的成果。
意义:文学观念:否定传统文学思想,表现人生,倾向于反映人生,时代的积极文学思想。
文学内容:现代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觉醒的时代精神。
语言和形式:摈除文言文和传统文学格式,用白话写作,吸收运用外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表现现代生活,接近人民大众,世界文学发展的联结,民族特色,崭新的现代文学语言和文学形式。
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北京。
周作人(矛盾)沈雁冰(叶圣陶)等12人。
会刊:《小说月报》。
文学研究会丛书。
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关键词: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做“为人生而艺术”,现实主义的一派。
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
创造社:1921年6月。
日本东京。
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田汉等。
《创造》《创造周刊》《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主旨: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表现作者“内心的要求”,强调创作的“直觉”与“灵感”,文学美感,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革命”,侧重自我表现,浓重的抒情色彩。
初期创作:郭沫若《女神》,郁达夫小说,田汉戏剧。
中国现代文学史三十年 笔记剖析
中国现代文学史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一)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分期酝酿期:1840-1898;发生期:1898-1917;发展期:1917-1949(1)1917五四运动前夕—1927大革命失败(2)1927大革命失败—1937抗日战争爆发(3)1937抗战爆发—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二)现代文学的源头、前奏—近代文学(1)民族危机、社会危机导致哲学思潮上的“求变”,外来哲学思潮(如《天演论》的进化论思想)的引进,推动了文学思潮的更替、发展。
(2)日趋严重的民族危机,促使维新运动和思想解放高潮兴起,有力地推动了近代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
五四新文学的质变(从封建贵族文学向平民大众文学的转变),早已蕴藏于近代文学的量变之中,《官场现形记》等现实主义谴责小说出现。
(3)近代鸳鸯蝴蝶派文学、言情文学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生活和社会现实,成为现代言情文学的源头。
(4)近代翻译文学是产生五四新文学的外因。
大量西方文学作品的译介,强化了民主意识、自由精神和科学精神;外来文体、文风、口语特点成为白话文运动的外因基础。
(三)近代对文学优秀传统的激活和发展(1)文学发展观的启示;强调“变易”的思想,康有为的“善变以应天”、龚自珍的“自古及今,法无不变”等求新求变思想与传入的西方进化论思想影响结合,推动了中国近代文学思潮的发展。
(2)“经世致用”传统的发展;主张文学应与“当世之务”相结合,为社会现实服务。
(3)启蒙文学思想的影响;反对程朱理学对人的情感和个性的束缚;摒弃儒家中庸哲学思想的“温柔敦厚”的美学原则;对世俗生活和普通人情的注意;人物塑造的个性化趋向。
“诗界革命”——梁启超提出。
他以为,中国如果没有“诗界革命”,那么诗运就将断绝。
他认为“诗界革命”应达到三个标准:“新意境”,“新语句”,“要以古人之风格入之”。
所谓“新意境”:就是“理想之深邃闳远”;所谓“新语句”:指来自欧美,表现新思想的名词术语。
所谓“古人风格”,就是要“渊含古声”。
考研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总结
考研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总结●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背景●晚清、民国初年的文学变革序幕●“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 新诗派梁启超、黄遵宪●“新意境”“新语句”“古人之风格” “诗界革命"●政治宣传和思想教化功能“改良群治”“新民”目标“小说界革命"●打破古文藩篱,推广"新文体" “文界革命”●提倡白话文●域外小说翻译大盛●新文化运动●背景●辛亥革命社会转型●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物质基础●废科举、兴学堂出现新型知识者群体●现代印刷工业技术现代出版业发展●稿费制度与现代文学市场为职业作家提供经济保障●以"思想"和"写作"为谋生手段的知识群体●思想控制松动,文化氛围自由●历程●1915年9月陈独秀《青年杂志》创刊上海《敬告青年》“人权、平等、自由” “人权平等之说兴”与“科学之兴”若"舟车之有两轮”●1917年初《新青年》迁京●1918年1月“一校一刊”的新文化战线●思想●民主和科学 "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新青年》介绍"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社会进化论”●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启蒙方向●批判孔子,反对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引进吸收运用西方文化●标志:古典文学结束,现代文学起始●历程●1917年1月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烂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以进化论的眼光论断白话文学是中国文学之正宗●反对拟古主义和模仿主义●《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1917年2月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三大主义”: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现代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整理文学革命第一个十年(1917——1927)胡适提出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评价:1.是在对中西文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深入认识,对文学发展规律的总结,符合世界文学发展的趋势。
2.以形式为重点,强调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双重改革。
陈独秀发表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坚定文学革命的立场。
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文学革命实绩:1。
白话文的推广。
2.外国文学思潮的涌入与新文学社团的风气,思想大解放局面。
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初步的成果。
意义:文学观念:否定传统文学思想,表现人生,倾向于反映人生,时代的积极文学思想。
文学内容:现代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觉醒的时代精神。
语言和形式:摈除文言文和传统文学格式,用白话写作,吸收运用外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表现现代生活,接近人民大众,世界文学发展的联结,民族特色,崭新的现代文学语言和文学形式。
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北京。
周作人(矛盾)沈雁冰(叶圣陶)等12人。
会刊:《小说月报》。
文学研究会丛书。
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关键词: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做“为人生而艺术”,现实主义的一派。
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
创造社:1921年6月。
日本东京。
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田汉等。
《创造》《创造周刊》《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主旨: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表现作者“内心的要求”,强调创作的“直觉”与“灵感”,文学美感,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革命”,侧重自我表现,浓重的抒情色彩。
初期创作:郭沫若《女神》,郁达夫小说,田汉戏剧。
以1925年五卅为界吗,后期:“表同情于无产阶级”新月社:1923年,北京。
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
新月诗派:1926年4月,徐志摩《晨报》开辟《诗镌》(代表刊物)宣称:“新诗艺术的探索”倾向于自由主义,前期新月派被称为“新格律诗派”语丝社:1924年《语丝》周刊周作人鲁迅钱玄同林语堂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创造了着重社会批评的随笔文体,在现代散文发展中产生重大影响。
浅草社:1922年《浅草》季刊致力于介绍外国文学,多抒写知识青年苦闷的生活和忧郁情感,富于感伤色彩。
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1.理性精神的显现。
2.感伤情调的流行3.是个性化的追求。
4.多样创作方法的尝试。
第二个十年(1928——1937.6)进入第二个十年的标志:1928年1月,全部共产党员作家太阳社创办了《太阳》月刊,蒋光慈,钱杏屯。
+创造社新成员李初梨,冯乃超,彭康《文化批判》创刊。
《创造月刊》突变。
在上海共同倡导“革命文学”。
此时期显著特征:1,五四时期的相对思想自由的氛围消失,文学主潮政治化。
2,革命文学运动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与运用,决定此后面貌。
3.左翼文学兴发,多种倾向文学互竞,丰富30年代文学创作。
左联:1930年3月。
上海。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是文学与政治兼有的社团常务委员:冯乃超,鲁迅,田汉等七人。
成立大会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讲话。
刊物《拓荒者》《萌芽月刊》《北斗》《文学周报》《文学导报》《文学》工作:成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
翻译,介绍,研究。
加强与世界文学,世界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
积极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
创作方法的革新,新的现实主义的推行。
从苏联引进“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意义:1.标志着中国文学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无产阶级文学)2.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了对中国文学运动的领导权,组织领导,把革命文学的发展纳入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主义轨道。
3.分散的文学团体统一于左翼。
革命的文学队伍。
文艺思想对立:马克思主义VS自由主义决定于:政治斗争尖锐。
特点:论争始终集中于文学的外部表现上,对内在的语言,形式等不深入。
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为主潮,自由主义文艺思潮起补充作用。
自由主义作家:梁实秋,朱光潜,沈从文。
“为艺术而艺术”“超脱现实”原则。
这两种文艺思潮的论争贯穿30年代。
左翼作家VS“新月派”新月派(梁实秋)观点:人性论。
(永恒的人性的文学,以人性的普遍存在论反对阶级论)天才论。
(一切文明是少数天才的创造,文明与资本主义制度联系,优胜劣败的定律注定反文明的无产阶级被文明征服)革命文学等是五四时期浪漫主义的延续和发展,左翼文学“伤感的革命主义”“浅薄的人道主义”评价:保守倾向和贵族色彩,但也看到主流派的公式化,概念化弊病。
左翼与自由就“性灵文学”的论争:论语派:1932年,林语堂,《论语》《人间世》《宇宙风》,标榜“性灵文学”特色:1.对内面灵魂的封闭性的自我审视与表现,绝对排斥自我以外事物。
2.强调人的性灵,自然本性流露,文艺摆脱社会约束,回到自然。
左翼VS京派京派:30年代,北方作家群,朱光潜,沈从文。
《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水星》《文学杂志》为阵地。
特点:强调文学与时代,政治的距离,追求人性的,永久的文学价值。
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三大派别:左翼,京派,海派。
共同时代文学的特征:1.文学创作题材规模开拓,表现角度开掘。
2.文学形式为叙事,心理刻画艺术得到重视与发展。
3.个人风格,民族风格与时代审美特征的形成几乎同时。
第二个十年历史特点:广阔的社会历史内容,对民族灵魂开掘的历史深度,从历史潮流中吸取战斗激情和力的美。
是中国现代文学日趋成熟的标志。
第三个十年(1937.7——1949.9)特点:1.文学与战争救亡发生紧密联系。
(最显著)2.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学。
3.孤岛文学战争形成的地缘政治文化,对文学的制约。
分为:国统区,解放区,沦陷区,上海“孤岛”抗战初期:昂扬激愤的英雄主义,救亡。
文协: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武汉。
会刊:《抗战文艺》口号:“文章下乡,文章入伍”具体:文学创作共同的爱国主义主题和思想追求。
报告文学和通讯热门,诗歌向广场艺术方向发展。
各种大众化的文艺形式唱主角。
标志着:30年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自由主义文学,国名党民族主义文学汇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包括国共两党作家在内的大联合。
相持阶段:沉静正视战争残酷,现实腐败,沉郁苦闷,对战争,民族前途的忧虑。
重新认识民族,自己,寻找民族振兴的出路。
具体:1.爱国主义主题的扩展与深入,题材纵深立体开拓,多样化趋向。
面对现实,总结历史。
面向自己(财主底儿女们,路翎)2.长篇小说,多幕剧,长篇叙事诗,抒情诗。
(财主。
,霜叶红似二月花,四世同堂)3.主题集中:黑暗的诅咒,对腐朽现实政治的否定+知识分子的自我内省,历史总结。
解放区:民族形式的革新与大众化,创作基调明朗,朴素。
对新社会新制度的赞美+人民斗争生活的热情描绘。
翻身解放成新人。
形成新评书体,新章回体小说,民歌体叙事诗,新喜剧。
评论:优:作家与农民互相吸收,引起自身质变。
农民从新文学中得到现代文明,新文化,促进觉醒。
农民觉悟带来文艺创作热潮,中国民族传统文艺复兴,推动新文学发展。
缺:某些传统文化道德中的封建性因素。
文学发展的片面性。
忽视了文学自身的艺术规律,轻视知识分子,放松艺术形式手法现代化,忽视高雅优美部分,单向突进。
“孤岛”文学:1937年上海沦陷,作家留在上海租界继续创作,配合抗日救亡运动。
戏剧最活跃“上海剧艺社”《夜上海》沦陷区文学:(七七事变后,东北+华北沦陷区)乡土文学。
雅文学和俗文学在对立中接近文学思潮与论争:1.关于“民族形式”问题2.关于“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关系”3.现实主义与“主观”问题胡风:主观战斗精神。
三大支柱:到处都有生活,精神奴役创伤。
“民粹主义底死尸”复活。
小说第一个十年:1.五四小说取得文学正宗地位:从文学边缘地位向中心移动:原因:梁启超“小说界革命”,出版传播手段进步。
五四革命给小说现代化的契机:阅读群体扩大,西洋小说的引入。
问题小说:问题产生的原因:五四塑造了“思考的一代”,受到欧洲,俄国表现社会人生作品的直接刺激。
代表作家:冰心,王统照,庐隐,许地山,叶圣陶。
叶圣陶:从问起步迅速转为写实派,《潘先生在难中》,诚实,细腻,摆脱了问的幼稚。
典型的灰色人物,暴露色彩中内蕴的讽刺喜剧手法。
“不动声色”的讽刺。
人生派写实小说:主要由文学研究会的乡土小说作家群组成+叶圣陶。
王鲁彦《柚子》集,彭家煌《怂恿》集成就最大。
乡土小说: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的生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
主要作家作品:王鲁彦《菊英的出嫁》“冥婚”。
彭家煌《怂恿》《活鬼》。
台静农《地之子》。
许钦文《疯妇》意义:题材和视野的扩展,艺术表现手法的转换。
(重点!!!)“自叙传”抒情小说: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
“自叙传”小说特点:1.抒情性(主观抒情)2.自传性(以创作者为艺术中心)3.自我暴露(侧重表现创作者心境)4.创作者,叙述者和作品主人公的统一性(三位一体)郁达夫。
《沉沦》。
受欧洲浪漫主义深刻影响,也接受世纪末艺术思潮的果实,同时具有放浪形骸的中国名士风度和现代民主思想。
其小说特点:性的苦闷,生的苦闷,客观上反映伦理道德。
独特的题材:城外留学生中青年人青春期的性心理,又折射出这种病态心理是来源于病态社会。
独特的人物:多情,得不到感情的孤独的游子,“自悲症”患者,麻痹自我,缩小自我的孤独者。
独特的表现形态:“心理情绪”模式,主观抒情,感性为主。
小说抒情形式上由“作者、主人公和叙述者三者合一”,转向抒情主人公的客观塑造和诗的意境营造上。
代表作:《沉沦》。
《沉沦》作品叙述了“他”试图摆(挣)脱“病痛”的努力和沉沦的过程。
:爱情——知音(自我认同),价值和情感认同。
真挚、青年(内心的需求时代的召唤)心灵矛盾挣扎——净化(洁净脏自然)(个性解放——罪孽——内在的脆弱)过程:①通过艺术摆脱心灵上的伤痛,读书,——艺术的困惑②寻求自然的帮助——自然的迷失③希望得到爱情(责任)来重新找回自我,转移和摆脱精神的痛,——爱情的失落④去妓院——人的沉沦⑤死(否定——个性解放的脆弱性,夭折)——洗涤第二个十年:这一时期的写实小说和抒情小说流派——1.以左联为核心的左翼2.远离文学党派性和商业性的“京派”3.接近读者市场的“海派”原因:政治和商业对小说的介入。
1.“左联”和左翼小说左联:造成革命现实主义的小说。
共同特点:自觉运用文学为革命呐喊,在变革年代里以热情写出“思想大于艺术”的,具有重大社会效果的作品。
2.京派小说与其他独立作家的小说是指20世纪20年代末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1937)活动在以北平为中心的北方城市并保持民主自由主义立场的作家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