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基站(机房)防雷

合集下载

通信基站防雷措施研究

通信基站防雷措施研究

通信基站防雷措施研究摘要普光气田共有9座通信基站,由于地处山区,在雷雨季节防雷形式比较严峻,每年都会发生因雷击造成的通信基站设备运行故障,本文对通信基站防雷措施进行研究,并在普光气田通信基站进行应用。

关键词通信基站;防雷中图分类号tn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2-0224-02普光主体共有通信基站9座,由于地处山区,海拔较高,现场情况复杂,基站防雷形势比较严峻,每年都会发生因雷击造成的通信基站设备运行故障。

我们结合基站实际情况,对基站外部供电线路、基站及通信塔接地网和机房室内设备分别采取防雷措施,目前得到了良好效果。

1基站防雷措施现状1.1基站机房和通讯塔接地网现状基站铁塔四脚外1.5m采用-40×4镀锌扁钢焊接做封闭式接地网,采用接地模块做接地装置,接地网格小于3m×3m,铁塔四脚与接地网焊接连通。

基站机房室外采用-40×4镀锌扁钢设环形接地网,并焊接成小于1.5m×1.5m的接地网,接地装置采用接地模块,机房内采用-40×4镀锌扁钢做均压环,并与基础圈梁相连。

均压环四角与环形接地网焊接连通。

机房接地网与铁塔接地网有不少于2处的焊接连通。

机房内设等电位联结箱一个,配电箱接地线、机柜及设备的接地线均与等电位联结箱相连。

1.2基站机房设备防雷现状1)基站市电配电箱安装了一套380v市电避雷器;2)800m基站设备馈线安装避雷器一套,安装在机房内的走线架上,避雷器品牌为andrew,型号为al5dm-ps。

在铁塔上安装有一套接地卡;3)800m基站设备电源线安装避雷器一套,避雷器品牌为obo,型号为v20-c;4)红线5.8g无线网桥馈线安装避雷器两套,其中一套在机房内的走线架上,一套在铁塔上。

避雷器型号为citel,型号为p8ax09-fw/ff;5)阿波通5.8g基站馈线安装避雷器两套,其中一套在机房内的走线架上,一套在铁塔上。

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

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

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目前,不同类型通信基站为我们提供不同程度的服务,这方便了信息社会快速发展。

然而雷电对通信基站破坏也是比比皆是。

针对雷电对通信基站的破坏,结合在维护中发现的不同情况,我从通信基站有关雷电的产生和防范方面进行探讨。

一、雷电对通信基站的危害1、直击雷的危害。

雷云以对地放电的主通道通过被保护物,即称被保护物被直击雷击中。

雷电直接击中通信基站建筑、通信设备、通信电缆和操作人员,可能会造成建筑损毁、设备损坏、人员伤亡和电气短路引起火灾等事故,因此直击雷发生的概率虽然很小,但其危害十分大,所以不能掉以轻心。

2、感应雷的危害。

雷云对地放电的主通道虽然没有经过被保护物,但放电过程中产生的强大的电磁场可以在附近的导体感应起电磁脉冲,我们称为雷电电磁感应脉冲,即通常所说的感应雷。

显然感应雷是由直击雷引起的,感应雷产生于导体中并沿导体传播,损坏与导体相联的某些设备或设备中的某些器件(这些设备或器件的耐冲击水平较低)。

通信基站的设备中有大量的集成电路通过金属导线相连,并且通信基站也通过电力电缆和各种通信传输电缆与外界相连,这就为感应雷的侵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感应雷形成的破坏直观上虽然不及直击雷大,但其损害的往往是通信设备的核心器件,具有很强的破坏力,给正常通信带来障碍。

研究表明,直击雷可在其周围1000米范围的半导体上感应起危险电压,加上通信基站与外界连接的各种长距离电缆可在更大的范围内感应上雷电电磁脉冲,并几乎无衰减的沿电缆传入通信基站。

因此对通信基站来讲遇感应雷的概率远大于直击雷的概率,可以这样说通信基站防雷主要是防感应雷。

二、通信基站的防雷1、直击雷的防护虽然有不少专家学者在努力研究有效的防止直击雷的方法,但直到今天我们还是无法阻止雷击的发生。

实际上现在公认的防雷击的方法仍然是200年前富兰克林先生发明的避雷针。

①接闪器。

避雷针及其变形产品避雷线、避雷带、避雷网等统称为接闪器。

一定高度的金属导体会使大气电场畸变,这样雷云就容易向该导体放电,并且能量越大的雷电就越易补金属导体吸引。

基站防雷接地规范

基站防雷接地规范

基站防雷接地规范(2006年试行V3.5)为了防止移动通信基站遭受雷害,确保建筑物、站内工作人员的安全,确保基站内设备的正常工作,提高网络运行的安全系数,有必要做好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工作。

一.基本原则实施防雷工程应本着整体防雷、综合治理、系统防护的原则:1.防止异常电流进入机房。

2.对进入机房的异常电流,应通过避雷器、合理接地系统和地网尽快泄放。

3.对通过以上原则仍未能避免的异常电流应通过等电位连接的技术,将影响降低到最低。

二.电力引入2.1变压器应安装高低压避雷器,其地线应与地网良好连接。

2.2基站供电应采用三相四线铠装电力电缆埋地进入机房,其长度不宜小于15m。

2.32.4重点基站(如传输节点机房等)、郊区及乡镇基站必须安装压敏型电源避雷器。

一级避雷器应安装在基站总交流配电箱内(或旁边)、二级避雷器应安装在开关电源AC屏内,该避雷器应在采购电源设备时一并提出要求。

一级电源防雷器的安装必须在电源线的进口处,不许安装在远离电源线的地方,否则将失去作用。

一、二级避雷器的接地线应尽量短直,引下线长度应不大于1.5米,截面积为35mm2,连接必须可靠,线耳压接必须牵固。

安装位置如图一所示。

一、二级避雷器间的交流电源线长度应不少于5m,对于距离不足5m的基站也可在一、二级避雷器间加装8.5-15μH(5m*1.7μH/m)的空心电感退耦器(必须注意电感的最大工作电流,不得等于或小于基站最大用电负荷)。

图一内置避雷器AC屏的安装位置2.4.1电源避雷器的要求:2.4.1.1.第一级压敏避雷器的要求:(1)对于高山和多次遭雷击的基站最大放电电流≥120-150KA/每线;响应时间≤100ns,3+1的保护模式(2)山区(中雷区以上有架空电源线引入的机房、丘陵、公路旁、农民房、水田中、易遭受雷击的机房,且雷暴日为多雷区的地区)电源用SPD最大通流量: L-PE或L-N、N-PE必须通过冲击通流容量≥100KA/每线、8/20μs波形的检测,最大持续工作相电压385V,采用3+1的保护模式。

基站防雷接地规范

基站防雷接地规范

基站防雷接地规范(2006年试行V3.5)为了防止移动通信基站遭受雷害,确保建筑物、站内工作人员的安全,确保基站内设备的正常工作,提高网络运行的安全系数,有必要做好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工作。

一.基本原则实施防雷工程应本着整体防雷、综合治理、系统防护的原则:1.防止异常电流进入机房。

2.对进入机房的异常电流,应通过避雷器、合理接地系统和地网尽快泄放。

3.对通过以上原则仍未能避免的异常电流应通过等电位连接的技术,将影响降低到最低。

二.电力引入2.1变压器应安装高低压避雷器,其地线应与地网良好连接。

2.2基站供电应采用三相四线铠装电力电缆埋地进入机房,其长度不宜小于15m。

2.32.4重点基站(如传输节点机房等)、郊区及乡镇基站必须安装压敏型电源避雷器。

一级避雷器应安装在基站总交流配电箱内(或旁边)、二级避雷器应安装在开关电源AC屏内,该避雷器应在采购电源设备时一并提出要求。

一级电源防雷器的安装必须在电源线的进口处,不许安装在远离电源线的地方,否则将失去作用。

一、二级避雷器的接地线应尽量短直,引下线长度应不大于1.5米,截面积为35mm2,连接必须可靠,线耳压接必须牵固。

安装位置如图一所示。

一、二级避雷器间的交流电源线长度应不少于5m,对于距离不足5m的基站也可在一、二级避雷器间加装8.5-15μH(5m*1.7μH/m)的空心电感退耦器(必须注意电感的最大工作电流,不得等于或小于基站最大用电负荷)。

图一内置避雷器AC屏的安装位置2.4.1电源避雷器的要求:2.4.1.1.第一级压敏避雷器的要求:(1)对于高山和多次遭雷击的基站最大放电电流≥120-150KA/每线;响应时间≤100ns,3+1的保护模式(2)山区(中雷区以上有架空电源线引入的机房、丘陵、公路旁、农民房、水田中、易遭受雷击的机房,且雷暴日为多雷区的地区)电源用SPD最大通流量:L-PE或L-N、N-PE必须通过冲击通流容量≥100KA/每线、8/20μs波形的检测,最大持续工作相电压385V,采用3+1的保护模式。

联通通信基站整体的防雷设计方案

联通通信基站整体的防雷设计方案
联通通信基站整体 的防雷设计方案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基站雷电防护方案 • 基站接地系统设计 • 基站防雷器选择与配置 • 雷电预警及应急响应方案 • 设计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联通通信基站在现代通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其分布广泛且多数位于室外环 境,因此容易受到雷电的影响。
06
设计总结与展望
设计总结
防雷方案设计
01
本设计采用了避雷针、接地网、浪涌保护器等防雷设备和措施
,有效地降低了基站遭受雷击的风险。
雷电防护等级确定
02
根据基站所在地的雷电活动情况和基站的重要性,确定了合理
的雷电防护等级。
雷电风险评估
03
对基站进行了全面的雷电风险评估,识别出了可能存在的雷电
安全隐患。
机房防雷
在机房入口处安装浪涌保 护器,防止感应雷进入机 房。
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方案
浪涌保护器
在基站电源系统、信号线 路和机房入口处安装浪涌 保护器,防止雷电电磁脉 冲对设备的影响。
合理布线
对基站内的电缆、电线进 行合理布线,避免线路之 间的相互干扰。
接地处理
对基站内的设备进行接地 处理,确保电流能够迅速 导入大地,防止雷电电磁 脉冲对设备的影响。
接地电阻及电阻要求
确定接地电阻值
根据基站的防雷等级和当地地质 条件,确定合理的接地电阻值。
降低电阻措施
采取降低土壤电阻率的方法,如 使用降阻剂、更换土壤等,以确
保接地电阻符合要求。
接地电阻监测
定期监测接地电阻值,及时发现 并解决超标问题。
接地体的选择与施工
选择接地体类型

移动通信基站整体的防雷设计方案

移动通信基站整体的防雷设计方案

移动通信基站整体的防雷设计方案、八、亠刖言随着社会的进步,移动通信迅猛发展,遍及全国每一个角落,而移动通信基站能否正常运行是移动通信的关键。

基站的设备大部分是微电子设备,它的电磁兼容能力低,抗雷电、抗电磁干扰能力弱。

基站在建设时虽然已安装了一些避雷装置,但往往还是因雷击而造成通讯中断,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如何做好基站的综合防雷,保障通信系统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移动通信的应用范围不断地扩大,移动通信系统的类型也越来越多。

基站防雷是一个系统性的复杂工程,其防雷措施是一个讲究整体防御性的工作,需要各个环节紧密配合。

基站主要由通信和供电设施组成,其中,通信设施包括天线、馈线和通信设备,供电设施包括电力传输线、变压器和电源设备,各个设备之间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了基站系统。

从防雷的角度讲,这些设备引入雷电的危害形式并不单一,主要包括了直接雷击、感应雷击、电磁脉冲辐射、雷电过电压侵入和反击,一旦某一设施遭受雷电袭击,必然会直接影响到与它相连的其它设施,造成破坏。

针对基站遭受雷害的情况,本文简单地将基站的组成概括为基站铁塔、基站电力传输和基站机房三个部分来讨论基站的整体防护,着重阐述了每一组成部分各设施的具体防雷措施。

并应用这些方法,对基站进行了防雷方案设计,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现有的防雷理论还不够完善,还需大家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摸索,总结经验,争取将雷击损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目录1、雷电对移动通信基站的危害、1雷电成因2雷电对基站的危害形式2.1直接雷击2.2感应雷击2.3电磁脉冲辐射2.4 雷电过电压侵入2.5反击2、移动通信基站整体防雷探讨1基站铁塔部分1.1天线1.2馈线13 其它设施2基站电力传输部分21高压架空线22变压器23低压输电线3基站机房部分3.1机房3.2电源系统33信号系统34其它设施35设备接地和防雷接地4.基站地网部分4.1铁塔地网和机房地网42 联合地网3 移动通信基站防雷设计1外部防雷设计11接闪器设计12引下线设计13地网设计2内部防雷设计21 过电压保护22等电位连接4 设计依据5 总结1、雷电对移动通信基站的危害1雷电成因当天空中有雷云的时候,因雷云带有大量电荷,由于静电感应作用,雷云下方的地面和地面上的物体都带上与雷云相反的电荷。

通信基站遭雷击事故分析及其防雷改进措施论文

通信基站遭雷击事故分析及其防雷改进措施论文

通信基站遭雷击事故分析及其防雷改进措施摘要:通信基站是由电源系统、接受发射系统、天馈线系统、中继传输系统等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

由于各个系统内部复杂,所使用的仪器设备一般是由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高精密仪器。

本文通过一次通信基站雷击实例,从防护直击雷、雷电感应、雷电波侵入和地电压反击方面,分析了基站雷击事故原因及改进措施。

关键词通信基站;雷击事故;防护措施中图分类号: tu8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引言雷电灾害被联合国有关部门列为“最严重十种自然灾害之一”。

当发生雷电时,带电云层在通信设施天线上产生感应电荷或雷电感应通过通信和电力线路侵入,如果天线和通信线缆与大地之间直流通路不畅,在天线和线缆与大地之间产生高电位而引起过电压,致使通信设施无法承受强电流的入侵而损害。

雷击事故分析现场情况概述2011年夏,位于丰城市福泽公司办公楼旁的中国联通通信基站被雷击中(基站顶端有明显接闪痕迹)。

此基站采用独立接地方式,办公楼利用基础钢筋作自然接地体,基站机房位于办公楼二楼,一楼是公司机房。

基站内供电线路与通信线路用金属走线架入基站机房。

两机房内电源线路均装有某型号过电压保护器。

此次雷击事故损害此次雷击导致基站变压器被击坏;基站机房某型号spd损坏;基站旁的福泽公司办公楼一楼与二楼间楼板被击穿;一楼机房交换机、路由器、计算机等设备严重损坏;很多业务中断;直接经济损失数万元。

地域情况分析江西省丰城市地处该省中南部,雷暴集中出现在6—9月,年均雷暴日约为61天,雷暴强度在江西属中等偏上。

雷电侵入方式主要有五种:直接雷击、雷电波侵入、感应过电压、系统内部过电压、地电位反击。

雷击事故原因分析此通信基站建设之初未进行雷电风险评估。

防雷设计及施工中一些具体环节或措施没做到位,未形成完整一体的雷电防护体系。

基站与福泽公司办公楼的安全距离问题据测,该基站距福泽办公楼约3.4m,地网面积比建筑物面积大,因此两地网间实际距离小于3.4m。

中国移动通信局(站)防雷、接地检查要求

中国移动通信局(站)防雷、接地检查要求

中国移动通信局(站)防雷、接地
检查要求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二零零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前言
移动通信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用户数量不断增多,用户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我国地域辽阔,许多移动通信局(站)地处雷害多发区。

近几年,一些移动通信局站因为防雷设施失效或不完善而遭受雷击,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为减少移动通信局(站)遭受雷害的损失,确保局(站)工作人员的安全,切实保障移动通信网的安全可靠运行,中国移动集团公司要求各级维护管理部门强化安全意识,严格按照规定检查项目内容和检查周期进行维护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尽快完善接地、防雷设施,确保局站安全可靠运行。

移动通信局(站)接地、防雷检查项目
(每半年检查一次)
移动通信局(站)接地、防雷检查项目
(每半年检查一次)
移动通信局(站)接地、防雷检查项目
(每半年检查一次)。

浅谈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措施

浅谈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措施

浅谈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措施摘要:本文简要的总结了通信基点接地常见的一些问题及相应措施,并对接地的意义和等电位与接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剖析,对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的设计、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等电位联结;通信基站;接地引言:雷电是一种常见的大气放电现象。

由于雷电释放的能量相当大,它所产生的强大电流、灼热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剧变的静电场和强烈的电磁辐射等物理效应给人们带来了多种危害。

通信基站位置地域、地理位置差异巨大,地方雷雨频繁,很容易受到雷电的影响。

一旦遭受雷电袭击,损失难以估量,后果难以想象。

所以,做好通信基站的防雷电工作,是保证现代通信畅通的重要保证。

一、通信基站防雷接地的问题与措施1. 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通常存在以下问题:(1)天馈线进入机房前没有接地。

(2)避雷针在机房屋顶虽然接地,但接地电阻太大。

(3)基站机房内通信设备保护接地不规范,直接与屋顶墙上的避雷带相连。

(4)天线铁塔地网和机房地网没有形成联合接地,两者之间存在地电位差。

(5)接地引线和螺丝拧在一起,且螺丝已生锈,接地不可靠,没有达到接地目的。

(6)基站铁塔接地不规范,只用一根扁铁从铁塔一个角与机房建筑搭在一起,而且电器也没连通。

(7)基站机房屋项上所有金属突出物没有和女儿墙上避雷带电气连通。

(8)基站屋顶上女儿墙上避雷带与建筑物主钢筋没有焊接连通。

(9)基站铁塔上避雷针不符合规范要求。

(10)基站铁塔高度为70米,天馈线中间和机房入口处都没有接地。

(11)基站供电线路没有从地下敷设进站,而是架空直接进入二楼机房,把雷电波直接引入房间。

上述情况均不符合防雷要求,都是引雷途径。

2. 当基站遭受雷击时,可能对基站造成危害的主要部位有(1)基站收发信机的馈线入口。

(2)基站收发信机的电源入口。

(3)基站所有电源设备将受到危害。

(4)通信电缆接口及中继线路。

3. 通信基站的防雷措施(1)基站天线应用有防直击雷的防护措施,避雷针与铁塔作可靠电气连接。

通信基站设备的防雷措施

通信基站设备的防雷措施

通信基站设备的防雷措施下面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关于通信基站设备的防雷措施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基站选址时为了获取更好的通信效果,地势通常要高于周围的环境,相应的基站受到雷击的概率也大大增加。

因此做好通信基站的防雷措施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下面本店铺为您分析雷电的基本形式与入侵途径,并从内部、外部、其它部位等三个方面分别讨论通信基站设备的防雷措施。

第一、雷电的基本形式按照雷电形成的方法可以将其分为直击雷、感应雷以及球形雷三种。

其中直击雷是指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上某点发生瞬时放电现象,直击雷的危害主要针对室外物体,比如天馈、空调室外机以及室外变压器等等。

通常我们把防直击雷的系统称为外部防雷系统,一般采用避雷针、避雷带等传统的避雷设备,规范设计、合理安装实现有效防御直击雷的目的。

所谓感应雷是指雷电与雷云之间、雷云对地放电过程中,附近的各类连接线上会产生电磁感应,比如传输信号线路、电力传输线路以及基站内部各类设备的连接线等等,这种电磁感应可能会侵入到设备中,对串联在线路中的或者终端的电子设备造成损害。

一般情况下一次雷闪击的影响范围较大,可能会造成若干电子设备同时产生感应雷过电压的现象,并且这种感应高压会被基站的供电线、信号中继线等引入系统中,并传送至很远的距离,进一步扩大雷害的范围。

基站供电线路、馈线、光缆等均可能引入感应雷产生的感应电压,对交流配电箱、开关电源、传输设备、监控设备等产生破坏。

因此防护感应雷击可以从上述入侵通道着手,采取措施将雷电过电压、电流泄放入地,常见的防护措施包括安装浪涌保护器、屏蔽、接地等方法。

对于球形雷而言,通常某些特殊的地理环境或者地理位置才可能发生球形雷,其不具代表性,此处不做赘述。

第二、雷电的入侵途径强雷电流会通过移动通信基站建筑物金属体、通信设备金属外壳的电气连接等直接流入通信设备内部,损坏通信设备;强雷电流脉冲流经基站柱或者梁金属体时会向机房空间发出雷电磁脉冲,机房内电缆线、通信设备上耦合产生感应电压损坏通信设备;雷电直击楼顶铁塔时,一些雷电流会直接流到天馈线并沿着天馈线涌入通信机房而损坏通信设备;还会通过基站建筑物的地线下地,由于地网中有相应数值的接地电阻,所以雷电流就会在地网上产生很高的地电位升,通信网络设备会由于不同地点的电位差过高最终被损坏。

通信基站防雷标准【通信基站及机房防雷设计】

通信基站防雷标准【通信基站及机房防雷设计】

通信基站防雷标准【通信基站及机房防雷设计】【关键词】通信基站;高铁通信机械室;防雷地网;保护1.雷电的基本知识1.1雷电的形成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放电现象。

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雷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风和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

积雨云顶部一般较高,可达20公里,云的上部常有冰晶。

冰晶的凇附,水滴的破碎以及空气对流等过程,使云中产生电荷。

云中电荷的分布较复杂,但总体而言,云的上部以正电荷为主,下部以负电荷为主。

因此,云的上、下部之间形成一个电位差。

当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产生放电,这就是我们常见的闪电现象。

雷云的产生必须具有以下三个基本条件:a.空气中应有足够的水蒸气。

b.有使潮湿的空气能够开始上升并开始凝结为水珠的气象条件或地形条件。

c.使气流能强烈持续上升的物理条件。

雷云是在某些适当气象和地理条件下,由强大的潮热气流不断上升进入稀薄大气冷凝的结果。

大多数雷电发电发生在云间或云内,只有小部分是对地发生的。

在对地的雷电放电中,雷电的极性是指雷云下行到地的电荷的极性。

根据放电电荷量进行的多次统计,90%左右的雷是负极性的。

1.2雷电的参数1.2.1雷电流幅值的积累概率雷电流幅值与雷云中电荷多少有关,也与主放电形成过程有关,是一个随机变量,他与雷电活动的频繁程度相关。

1.2.2雷电通道的波阻抗Z对雷电的研究,特别是雷电防护的研究,主要关心的是主放电通道的波阻抗。

在主放电时,雷电通道每米的电容和电感取C=14.2PF/m,L=1.84uH/m,算出雷电通道波阻抗Z=■=359(欧姆)。

波速v=1/■=0.65C(C为光速)注:C、L的估算值是以圆柱长导体为模型。

2.铁路通信机房及通信基站防雷设计随着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铁路客运专线运营里程不断增加,目前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已达到7055公里,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居世界第一位,正在建设之中的高速铁路有1万多公里。

通信基站防雷接地技术要求(1.0)

通信基站防雷接地技术要求(1.0)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Q/ZTT 1009-2014通信基站防雷接地技术要求(试行)版本:V 1.02015-01-06发布2015-01-08实施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前言本技术要求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结合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实际情况,提出了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在通信基站防雷接地建设上的技术要求,为防雷接地系统设计、施工、验收、维护提供技术依据。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通信基站工程。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解释、监督执行。

本技术要求起草单位: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目录1总则 (1)2术语 (1)3基本规定 (5)3.1一般规定 (5)3.2接地体 (6)3.3接地引入线 (7)3.4接地汇流线 (7)3.5接地线 (8)4通信基站的联合接地系统 (8)4.1通信基站的接地系统 (8)4.2非自建机房的接地系统 (11)4.3接地电阻 (14)5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 (14)5.1直击雷防护 (14)5.2供电线路的防护 (14)5.3馈线的防护 (16)5.4分布式基站直流拉远系统的防护 (17)5.5GPS系统的防护 (17)5.6通信线路的防护 (18)5.7基站智能动环监控单元(FSU)的防护 (19)5.8其它设施的防护 (19)5.9彩钢板房的防护 (20)5.10室外机柜的防护 (20)6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工程的施工 (20)6.1室外工程 (20)6.2室内工程 (23)附录A 全国年平均雷暴日数区划图 (25)附录B全国主要城市年平均雷暴日数统计表 (26)附录C土壤电阻率参考值 (28)附录D地网接地电阻的测量 (29)1总则1.0.1为防止和降低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通信基站因雷击造成的危害,确保人员安全和通信设备的安全和正常工作,制定本技术要求。

1.0.2本技术要求适用于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系统的设计,系统工程建设、维护管理可参照执行。

通信基站及机房防雷设计

通信基站及机房防雷设计

通信基站及机房防雷设计【摘要】通信基站大多建于地势高处,成为雷击高发点,因此通信基站及机房防雷十分重要。

本文分析了雷击对铁路信号造成的危害和雷电侵入信号设备的主要途径,并对通信基站及机房防雷设计要点进行概述。

【关键词】通信基站;防雷;信号一、雷击对铁路信号造成的危害(一)直击雷直击雷是雷击危害最主要的一种形式,由于直击雷是带电的云层对大地上的某一点发生猛烈的放电现象,所以它的破坏力十分巨大,若不能迅速将其泻放入大地,将导致放电通道内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摧毁,影响铁路交通安全。

(二)雷电波侵入雷电不直接放电在交通灯和设备本身,而是对布放在外部的线缆放电。

线缆上的雷电波或过电压几乎以光速沿着电缆线路扩散,侵入并危及室内电子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等各个系统。

因此,往往在听到雷声之前,我们的电子设备、控制系统等可能已经损坏。

(三)感应过电压雷击在设备设施或线路的附近发生,或闪电不直接对地放电,只在云层与云层之间发生放电现象。

闪电释放电荷,并在电源和数据传输线路及金属管道金属支架上感应生成过电压。

雷击放电于具有避雷设施的建筑物时,雷电波沿着建筑物顶部接闪器,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或避雷针、引下线泄放到大地的过程中,会在引下线周围形成强大的瞬变磁场,轻则造成电子设备受到干扰,数据丢失,产生误动作或暂时瘫痪,严重时可引起元器件击穿及电路板烧毁,使整个系统陷于瘫痪。

二、雷电侵入信号设备的主要途径(一)由交流电源侵入雷电冲击波侵入高压电线路传至高压变压器,若未装设避雷器或其失效,容易侵入低压设备。

(二)轨道电路轨道电路用钢轨作为传输线,它一般高出地面,容易遭雷击。

(三)由电缆侵入铁路信号的室内、室外设备通过电缆连接起来,雷电从电缆侵入,并传输至室内设备。

三、通信基站及机房防雷设计(一)供电系统防雷设计基站供电线路及传输线大多采用架空明线敷设,容易产生电磁耦合至线路形成雷击。

低压电缆进入基站机房埋地长度≥15m,具有金属铠装层或穿钢管电缆,金属屏蔽层就近与变压器地网和机房地网连通。

通信机房防雷及接地(网运部)

通信机房防雷及接地(网运部)
▪ 接地体:埋入土壤或混凝土基础中作散 流用的导体。
▪ 电涌保护器(Surge protective device,SPD):通过抑制瞬态或暂态过电 压,旁路电涌电流来保护设备的一种装 置。它至少含有一个非线性元件。
▪ 限压型SPD(voltage limiting type) :
在无电涌时呈高组态,但随着电涌的增大, 其阻抗不断降低的一种SPD。限压型SPD的 常用器件有:压敏电阻、瞬态抑制二极管等。
▪ 新的标准基本上对基站的接地电阻 是这样处理的:当基站所在地区大
地电阻率较低时,基站地网接地电 阻一般不大于10Ω,当采用环形接 地时,地网面积一般应大于100m2; 当基站的土壤电阻率大于1000Ω·m 时,
▪ 可不对基站的接地电阻予以限制,但要 求其地网的等效半径应大于等于20m, 并在地网四角加以10m~20m辐射型接 地体。地网环形接地体的周边可以根据 地形、地理状况决定其形状。 新的标准
▪ 13)建筑物及其它各类地网的现状和平 面图。
▪ 14)配电室、电力室是否分开;如分开, 第一级(B)级SPD在配电室设备内外 的安装位置。
▪ 15)建筑物雷电引下线的现状及其与通 信设备接地线的距离。
▪ 16)高层建筑物防侧击雷的措施。

▪ 17)电气竖井内线路布置情况。
▪ 18)各机房通信设备布置平面图,通信、 信息系统设备的安装情况。
▪ 由于对通信网上运行的通信设备进行雷击抗 扰度测试是一项复杂而专业性(要求具有通信 专业知识、电磁兼容专业知识、高电压试验 技术知识和雷电磁脉冲防护知识)极强的工作, 不恰当的测试方法和操作都会严重威胁到网 络安全,因此开展该项测试必须要谨慎进行。
通信局(站)在用防雷系统检测应收 集的资料

通信设备防雷的重要性及措施解析

通信设备防雷的重要性及措施解析

通信设备防雷的重要性及措施解析通信设备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正常运行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雷击是影响通信设备正常运行的常见问题之一,因此通信设备的防雷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分析通信设备防雷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措施。

通信设备防雷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信设备受到雷击可能导致设备的损坏甚至瘫痪。

雷电通过大气传导或者设备外壳等路径进入通信设备内部,可能对其电子元件、线路等造成直接的破坏。

设备的损坏会导致通信中断或者信号质量下降,给用户带来不便和经济损失。

通信设备受到雷击可能危及人身安全。

雷电是一种高能量天然现象,可以引发严重的火灾、爆炸等事故。

如果通信设备没有有效的防雷措施,雷击可能引起设备的起火或者爆炸,对人员造成伤害,甚至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通信设备受到雷击可能对通信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产生影响。

通信网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设备之间相互连接,如果其中一个设备受到雷击,可能导致整个网络的中断。

特别是对于一些关键的通信设备,如通信基站、交换机等,其不可替代性使得其防雷工作尤为重要。

为了确保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人身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雷措施。

其中一些常见的措施包括:对于通信设备的电源线路和通信线路,需要进行良好的接地处理。

接地是通信设备防雷的基础,可以将设备电流有效地排除到地下,降低雷击对设备的影响。

接地措施包括设置良好的接地线路和接地装置,确保接地电阻不超过规定的范围。

对于通信设备的室外部分,应该设置避雷装置。

避雷装置可以将雷电引导到安全的地方,减少对设备的直接打击。

针对通信基站的避雷装置可以设置在天线、机房、设备外壳等关键位置,确保雷电通过避雷装置迅速排除。

还可以采取一些辅助的措施来提高通信设备的防雷能力。

对于通信设备的电磁屏蔽措施可以减少雷电对设备的干扰;安装防雷保护器可以提供额外的保护;定期检测和维护设备,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防雷问题等。

通信设备防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浅论几种类型无线通信基站的防雷措施

浅论几种类型无线通信基站的防雷措施

使设备受 到保 护。 限于任何单 一的防雷器件 , 就难 以保 证基站所 有被保 护对象 的安 流通过 地网泄放到大地 中,
.. 全 。采用综合 治理、 整体 防范 、 多重保护 、 层层设 防 的综 合 防治雷 1 2 3 等 电位 等电位连接是防止干扰信号影 响的有效措 施之 一 , 目的在 其 害 的方 针是 行之有效 的 , 或者 说采用 各种 特定 的防雷 器件 , 成 构
中图 分 类 号 : U 5 T 86 文献标识码 : A 12 2 .. 防 雷 器
0 引 言
雷 电作为一 种无 线通 信 的破 坏 因素 , 呈 现 的形 式 有 直击 其
防雷器是用一种低压 时呈 现高阻开路状 态 , 高压 时呈现低 阻
能承受 数 百安 培大 电流通 过 的过 压保 护 电子器 件 组 雷、 感应雷 、 雷电入侵 波等 。雷 电对某 一特 定基 站 的破 坏通 道有 短 路状 态 , 信号传输 线路 上使用 。当遇到 雷 空 间通 道 、 馈线通道 、 信号通道 、 电通道 、 电位 反击通 道 、 电 合 。将 防雷器并联在供 电线路 、 供 地 地 击 和高电压大 电流时其立 即呈现短 路 , 瞬间产生 的高 电压大 电 将 流 反冲通道和落雷 点高 位冲击 通道 等 。如果 基站 防雷措 施 还局
之 间成 为电气相通 的统一 接地 网 。一定要 有 一个 良好 的接地 系
统, 因为所有防雷 系统都需 要通 过接 地系统 把雷 电流 泄人 大地 , 从而保 护设 备和人身安全 。

必须顺着雷 电流的方 向。 1 32 .. 走线架 防雷
般基站 的接地 系统 有 : 筑 物地 网 、 建 铁塔 地 、 电源地 、 辑 逻
接地系统之间的距 离达不到规范要求时 , 必须连接在一起 。若实际 2 1 地 面基 站 . 情况不允许直接连接的, 可通过地电位均衡器实现等电位连接 。

基站防雷工作总结

基站防雷工作总结

基站防雷工作总结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基站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
基站在遭受雷击时往往会造成严重的损失,甚至影响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

因此,基站防雷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基站防雷工作需要从基础设施上做好防护措施。

合理选址、建设牢固的
基站建筑、使用耐雷设备等都是基础中的基础。

其次,对基站进行全面的雷电防护检测,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进行处理。

同时,加强对基站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以减少雷击造成的损失。

在实际工作中,基站防雷工作也需要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基站工作人员
需要具备一定的防雷知识,能够快速、准确地应对雷电天气,保障基站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同时,建立健全的基站防雷管理制度,加强对基站防雷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防雷措施的有效实施。

总的来说,基站防雷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从基础设施、设备维护、
人员培训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实施。

只有做好基站防雷工作,才能有效保障基站设备的安全运行,保障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通信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
8/20 μs波型侧重于对雷电引起的二次效应的模拟;
50
30 25
10/350 s (IEC 61024-1& GB50057-2000)
15
7,5
8/20 s (IEC 60-1)
8 20
100
200
10
t
s
300
350
400
雷电的特点-与防雷保护级别相关的雷电参数
首次雷击的雷电流参量
雷电流参数
设备
地面
配电盘
电力线
配电盘
PE
PE
PE
雷电的危害
雷击中心1.5~2KM范围内都可能产生危险的过电压 而损害线路上的设备。
近年来, 随着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大量 的信息设备和精密仪器的应用日益广泛, 这些高精度的微 电子计算机设备内置大量的CMOS半导体集成模块,导致 过压、过流保护能力极其脆弱
主要内容
一.雷电的成因、特点及其危害 二.防雷基本理论 三.内部防雷的主要措施 四.关于防雷器 五.防雷与接地的关系 六.通信基站(机房)雷电入侵的途径 七.通信基站(机房)防雷要点 八.防雷标准简介
雷电的成因
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其物理成因仍处于探索 阶段,比较流行的观点是起电学说。雷电源于异性 电荷群体间的起电机制,这种电荷群体既可以是带 大量正、负电荷的雷云;也可以是附有大量感应电 荷的大地或物体表面。异性电荷群体间存在电场, 当电荷量度增大或电荷群体间间距缩小时,电场强 度将增大,若场强增大到空气的击穿场强(500600KV/M)后,将产生大气放电现象并伴随着强烈 的光和声,这便是人们常说的电闪雷鸣。
➢ 雷电的电磁感应:由于雷电流(特别是后续雷击)有极大的峰值和陡度,在他周 围产生的强大的变化的电磁场将在附近的导体中产生破坏性的过电压和过电流;
➢ 雷电引起的高电位反击:雷电的接闪、引下线、接地装置在接闪瞬间与大地存在 的高电压对与大地相连的其他金属物体发生闪击(又叫闪络)
电子设备的发展趋势
真空管
经过几毫秒(ms)
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t (µs) 1100
雷电的特点-雷击概率分析
DIN VDE0185)
25 20 15 10
5 0
雷击 [kA],正闪击和负闪击
雷击 , %
0-10 10- 20 20- 30 30- 40 40- 50 50- 60 60- 70 70- 80 80- 90 90- 100 100-110 110-120 120-130 130-140 140-150 150-160 160-170 170-180 180-190 190-200
三、远处落雷形成线路来波
+++++++++++++++++++++++++++++++ +++++++++++++++++++++++++ ++++++++++++++++++++
四、操作过压电
一、直击雷
+++++++++++++++++ +++++++++++++++++++++++ ++++++++++++++++++++++++++++++++
T1 波头时间(μs) 10 10 10
T2 半值时间(μs) 350 350 350
I/T1平均陡度 (KA/ μs)
100 75 50
雷电的分类
➢ 直击雷(地闪) ➢ 远处落雷形成线路来波 ➢ 地闪、云闪形成电磁感
应(感应雷) ➢ 操作过压电
雷电分类图示
+++++++++++++ ++++++++++++++++++++++++++
据美国通用研究公司提供的资料表明:磁场脉冲超过 0.07高斯,就可引起计算失效;磁场脉冲超过2.4高斯就 可以引起集成电路永久性损坏)
雷电灾害统计
Surge voltage/indir. Strike
过电压/间接雷击
Drop摔损
Burglary破门盗窃
11,1 % 9,3 %
33,3 %
Negligence过失,失职 Short circuit短路
➢ 雷电流的热效应:被雷击的物体瞬间将产生大量的热量,又来不及扩散,高温将 会物体导致爆炸或熔化;
➢ 雷电流形成的冲击波破坏作用(雷电通道的高温使空气受热膨胀并以超声速度向 四周扩散);
➢ 雷电流的电动力效应:载流导体在雷电磁场作用下产生相互吸引或排斥的作用可 能使导线断裂或使结构件受到破坏;
➢ 雷电的静电感应:地面物体由于静电感应的作用带上与雷云相反极性的电荷,雷 击发生时,雷云上带的电荷与地面的异种电荷迅速中和,而某些局部,例如架空导线 上的感应电荷由于与大地间的电阻比较大,而不能在同样短的时间内相应消失,这样 将形成的局部地区感应高电压;
雷电的特点-首次雷击和后续雷击
大量的观测表明,一次雷电平均约包括3-4次放电;雷电流是具有单极 性的脉冲波型;大约有80%-90%的雷电流是负极性的;
I (kA) -40 -20
首次雷击(包含大部分的能量)
实测的雷电流脉冲波形 雷电流脉冲模拟波形, 10/350 µs
后续雷击(具有高的陡度) Iimp
8,7 % 4,3 %
Water水害
Fire火灾 Theft out of cars偷窃机动

Other其它
3,6 % 3,4 % 2,2 %
23,6 %
Analysis of the Württenbergische
Assurance Company 保险公司的分析
0
5
10
15
20
25
30
35
雷电的破坏效应
防雷建筑物的类别 一类 二类 三类
I 幅值(KA)
200 150 100
T1 波头时间(μs) 10
T2 半值时间(μs) 350
Qs电荷量(C)
100
W/R 单位能量(MJ/Ω) 10
10 10 350 350 75 50 5.6 2.5
首次以后雷击的雷电流参量
雷电流参数 I 幅值(KA)
防雷建筑物的类别 一类 二类 三类 200 150 100
晶体管
集成电路
(符合IEC61024-1,
雷电的特点-对雷电流的模拟方式
90 %
i
I 50 %
10 %
T1
t
T2
I: peak current峰值电流 T1: front time波前时间 T2: time to half value半峰时间
雷电的特点-对雷电流的模拟波型
Isn kA
10/350 μs 波形侧重于对直接雷击的能量的模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