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化学新课程教材与教科书
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本章内容的地位和功能本章所选择的金属元素钠、铝、铁、铜颇具代表性:两种主族,两种副族;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两种比较活泼的金属,一种不活泼金属;除钠外其余三种均为常见金属。
学生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以及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实例,已对它们有所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利用已有的经验对将要学习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也能够把刚学知识和日常生活中金属的应用结合起来。
从知识编排上,在第一章从实验学习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本章开始介绍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知识。
先介绍金属及其化合物、然后介绍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金属(或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
要了解物质世界,了解化学,需要从构成常见物质的元素知识着手。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
这些知识既可以为前面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学习《化学2》中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奠定基础;还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还能使学生深刻体认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内容结构与特点分析《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结构体系[1]如图1所示。
从图1所示的知识结构可以看出,新课程一改传统的元素化合物教学路线,即“结构——性质——用途”的教学路线,它没有利用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知识来研究元素化合物,而是强化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理论对物质性质研究的指导作用。
这使得新课程的内容呈现出与原有教材不同的特点。
1. 内容选择与呈现方式的变化原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的编排上,金属知识呈现的内容比较分散,涉及碱金属(高一)和几种重要的金属(高二)两章,耗时长。
而新课程将原人教版高中化学中的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融为一章,根据物质分类思想进行内容呈现。
新课程标准对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标准规定为“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2]。
化学教学论
§ 2-1 化学课程发展概述 一、基于科学素养的化学课程
1.化学课程的概念
化学课程是为实现化学教育目标所设计的 全部内容。
2.科学素养的含义
一个是指有学识、有教养的(专家);另一个是 指能够阅读、书写和计算,有文化的(公民)。国 际上普遍认为,科学素养的内涵包括:①基本了解 科学知识;②基本了解科学的方法;③基本了解科 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
3.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体系
5项一级主题 18项二级主题 共100条
4.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评价
倡导多元化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 活动表现评价 书面评价
三、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解析
1.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特点
高 中 课 程 具 有
更鲜明的时代特色 更宽广的选择空间 更深刻的人文内涵 更多样的评价方式 更全面的科学素养 更自主的探究活动 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更扎实的教学研究 更丰富的课程资源
二种主要的化学教育价值观的比较
科学主义的化学教育观
让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 基本要素和基本结构,获得 智力上的发展,从而达到对 化学知识的保持、检索和迁 移。
人文主义的化学教育观
使学生受到化学的思 想和方法的熏陶,了解化 学与自己和社会生活的关 系,适应个人和社会发展 的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 潜能的培养和自我价值的 实现。
课程结构是指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要素以及要 素之间形成的关系
宏观结构(课程的组织形式等)
化学课程
微观结构(课程目标、内容等)
§2-2 化学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 学科课程:是指一系列不同类别的学科或学术领域以 及与之相应的各种间接经验所组成的课程。 优点:具有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有助学生学习 和巩固基础知识,重视间接经验的学习。 缺点:造成和加深学科分隔,不利于联系学生的生活 实际和社会实践,妨碍课程内容更新和综合素质提高。 ●活动课程:是指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界限,以学生的兴 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 活动而实施的课程。 优点: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主动获得,重视学生在活动 过程中的各种经历、体验、感受和感悟。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栏目设置变化
中教学参考ZH〇N(.\l F;m\M E J I A O X l EC ANKAO 2021年第1期(总第534期)教材研究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财脃0设置变化王兰廖钫(西华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四川南充637002)文章编号:1002-2201 (2021) 01 ■006841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修订的2 019年版普通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教科书将必修课程分为第一册和第二册。
新版教科书着力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n。
从教材栏目的设置上可以看出新版教科书切实落实化学核心素养的初心。
一、栏目数目及所占比例不同新版化学教材必修部分以“继承、发展、创新”为基本指导思想,在结构、内容、栏目和表述等方面都有调整和变化[2]。
新版高中化学教材设置了 14个栏目,分别是“实验”“科学史话”“探究”“科学•技术•社会”“实验活动”“资料卡片”“思考与讨论”“化学与职业”“方法引导”“信息搜索”“练习与应用”“研究与实践”“整理与提升”“复习与提高”。
分析新旧教材的栏目数量以及所占比例,可以很好地了解教材的差异。
栏目数量统计如表1所示。
表1新旧教材栏目数量统计表旧版教材新版教材号栏目名称数量比例/%栏目名称数量比例/%1资料卡片2411.59资料卡片2611.02 2思考与交流3818.36思考与讨论5422.88 3科学探究13 6.28探究8 3.39 4实验4220.29实验4117.37 5科学史话4 1.93科学史话9 3.81 6实践活动11 5.31实验活动8 3.39 7习题2411.59练习与应用2611.02 8复习题8 3.86复习与提高9 3.81 9归纳与整理8 3.86整理与提升9 3.81 10科学视野178.21研究与实践7 2.97 11学与问188.7化学与职业8 3.39 12科学•技术.社会11 4.66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续表I新旧教材栏目数量统计表旧版教材新版教材l y号栏0名称^比例/%里栏目名称数量比例/% 1314方法信息搜索1194.663.81从表1可知,旧版教材中“实验”所占比例最大,其 次是“思考与交流”,“资料卡片”和“习题”并列第三。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第三节 化学教材与化学教科书
第三节化学教材与化学教科书对于“化学教材”一词,如同化学课程一样,你肯定也非常熟悉,几乎天天同各种化学教材“打交道”。
然而,如果问起这样一些问题:什么是化学教材?化学课程就是化学教材吗?化学教材就是化学教科书吗?化学教材是如何编制的?你还能说清楚吗?你还能说熟悉吗?1.3.1化学课程就是化学教材吗其实,化学教材并不是化学课程本身,而是化学课程的具体化。
当化学课程标准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编写化学教材。
化学教材的编写,必然要反映、体现和落实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必然要全面、系统地回应化学课程内容。
因此,化学教材是化学课程理念和化学课程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体系和一定的呈现形式加以展开和具体化、系统化的材料。
下面的教材片段,可以帮助你理解这一观点。
教材片段:乳化现象“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水与常见的溶液”主题中的第8条“标准”,如何将这样一个化学课程内容“教材化”呢?这段教材是按照“生活情景”、“实验探究”、“化学概念”和“实际应用”等四个方面,来落实“水与常见的溶液”这一化学课程内容,从而组织成一个有着一定逻辑关系的具体、系统的整体材料。
这样的教材内容组织,体现了以下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
1.3.2 化学课程只有一种化学教材吗化学教材是化学课程的具体化,是对化学课程理念的体现和对化学课程内容的落实,是对化学课程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加以系统化的材料。
“一定的逻辑关系”是否意味着只有“一种逻辑关系”呢?下面有关“化学方程式”的教材片段,有助于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教材片段:化学方程式①教材片段:化学方程式②教材片段:化学方程式③根据这三个教材片段,你可能马上就能回答上面的问题:“一定的逻辑关系”并不意味着只有“一种逻辑关系”。
高中化学必修一新旧教材特点比较ppt
• 4)新教材特别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探究科学方法 的优化,重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猜想推断、实验设计、 归纳总结及信息整合能力。
• 5)教材在金属材料的发展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检测方 面非常注重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人类生活品质改善方面 的重要作用。
-
二、新课程中元素化合物教材编写 特点
• 1 )新课程打破元素种类界限,改变以往以元素中心,以 一种元素单线纵深发展(典型元素——化合物——族)的 模式,而是依据元素化学性质研究方法为主线,把若干种 常见元素横向比较,得出规律。
• 2)注重用分类的思想,建立分类观,重视同种元素的不 同物质的转化,形成转化观。
(2)化学性质:以化学性质为核心,贯穿酸碱反应线和氧 化还原反应线两条主线,总体上把握某一具体物质的化学 性质。 1)用重要线索指导认识物质的一般通性,特殊性。识记好 物 质转化重要反应式及重要的实验现象。 2)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模式丰富充实教材。 3)用前挂后联的形式,串起前两章的离子反应、氧化还原 反应重要原理。用性质变化的规律预备性的渗透元素周期 律与周期表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好点线面的知识框架。
思考与交流
正文
章引言 章主题图
章名
习题 图片 表格
节
章
教材-
教材体例
科学史话
科学视野
资料卡片
辅助设计
信息搜索
归纳与整理 复习题
三、新课标对本学段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
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
学生能够主 动构建自身
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 认识。
发展所需的
化学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
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2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科学探究《石蜡
高中校本实验探索多角度探究石蜡油催化裂化一、使用教材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2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科学探究《石蜡油的裂化》二、实验背景(一)查阅文献《石蜡油的裂化》可以探究烯烃性质、了解烯烃可来源于石油,是高一化学有机实验引入烯烃非常重要的实验,如何优化该实验激发了老师们的探究兴趣。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该实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实验的温度、催化剂、裂化产物的性质。
(二)教学现状人教版教材实验从加热到完成实验需要15分钟左右,反应时间长、烯烃量少、现象不明显、成功率较低、存在易倒吸的安全隐患;改进的实验有很多优点,但很多一线教师师仍然回避“不做”。
把演示实验改成了“看”实验、“讲”实验。
化学学科素养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实验教学,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基于此,我校重视实验教学的设计,本实验就是适合引导学生科学探究和创新设疑的校本实验案例。
三、实验创新要点(一)探索适合高中生学情的多角度探究化学实验的校本实验(二)通过对实验的再实践和再探究,探索实验成败的影响因素,发现问题、创新实验、拓展实验探究方向、获取成果、培养学生严谨求学的态度和探索真知的精神。
(三)寻找实验过程中引起倒吸的本质原因,改进装置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提升实验的操控性、安全性。
(四)实验现象更明显:可以利用碎瓷片在有效的时间内安全的完成该实验。
(五)拓展裂化产物的检验,先检验液态生成物,再验证气态生成物,更直观的理解烷烃裂化的原理和反应进程。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在上一节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烷烃及其相关性质,知道烷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个小组3~4人,能够通过查阅文献、讨论分析、合作探究、分组完成多角度探究石蜡油催化裂化。
五、实验内容(一)实验原理烷烃高温分解产生产生不饱和烃例:十六烷裂化、深度裂化原理(二)实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帮助学生掌握烷烃裂化、深度裂化原理2、过程与方法(1)实验过程中学生能提出问题,并通过对比实验、合作讨论、查阅文献、实践探究、数据分析等方法多角度探究石蜡油的催化裂化。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3章第1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精品).doc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规划本章介绍的是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在第二章“化上或蒸发皿里进行也比较安全,而且现象的能见度较大。
如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小烧杯,还可以看到烧杯壁上附着的淡黄色的Na2O2。
(2)做此实验时应注意,钠开始燃烧后立即撤掉酒精灯。
[板书]2Na+O2Na2O2[小结]活泼金属容易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膜,氧化膜疏松就不能保护内层金属(如铁等),氧化膜致密就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如铝、镁等)。
提问:点燃镁条时为什么要用砂纸打磨?思考回答:镁条表面覆盖着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内部金属继续被氧化,因此要用砂纸打磨。
[科学探究1]首先提出“铝与氧气能否反应”的问题,然后分析若能反应应控制的条件,如:选铝块、铝条还是铝箔?需不需要加热?再分别用未打磨的铝箔和已打磨的铝箔在火焰上加热。
铝箔厚度要适当。
太薄,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时难以操作或铝箔破损。
打磨时用精细砂纸较易打磨。
现象:将未打磨的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发现铝箔发红蜷缩,变暗失去光泽,熔化不落下(表面有氧化膜,因此不能燃烧)。
将已打磨的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发现铝箔也蜷缩,变暗失去光泽,熔化不落下(打磨后铝箔表面又很快形成氧化膜,阻止了铝的燃烧)。
可让学生讨论若要观察到铝的燃烧应采取哪些措施。
例如,增大铝与空气(或火焰)的接触面,将铝粉撒到火焰上;提高反应的温度,即将铝箔略卷,尖端夹一根火柴,然后将火柴引燃,把火柴和铝箔一起伸入到氧气瓶中,均可观察到耀眼的白光。
[小结]铝容易被氧化,使铝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科学探究2]将打磨过的铝箔(或在酸中处理后,用水洗净)加热至熔化,观察现象。
现象:熔化的铝仍不滴落。
分析:铝的性质活泼,打磨过的铝在空气中又很快生成一层新的氧化膜。
应用:铝制品可以较长时间使用。
讲述:铁、铝或铜制水壶可用来烧水,说明这几种金属与热水不反应,是不是所有金属都不与水发生反应呢?[板书](二)金属与水的反应[实验3-3]说明:(1)钠与水的反应若在烧杯中进行,可让学生完成,但烧杯口上应盖一张塑料片,以防止钠反应时钠块或液体飞溅伤人。
高中化学必修一新旧教材特点比较
对大气的污染
氯离子的 检验
三氧化硫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氯气的性
质
氯
2.富集在海水 中的元素
二氧化硅和 硅酸
硅
1.无机非金 属材料的主 角
硅酸盐
硅单质
化非 合金 物属
及 其
硫
氮
3.硫和氮的氧化 物
一氧化 氮
氨
4.氨 硝酸 硫酸
硫酸的氧化性
硝酸的氧 化性
四、、教材的逻辑线索
初中元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合物部 分的延续与提高
二、新课程中元素化合物教材编写 特点
• 1 )新课程打破元素种类界限,改变以往以元素中心,以 一种元素单线纵深发展(典型元素——化合物——族)的 模式,而是依据元素化学性质研究方法为主线,把若干种 常见元素横向比较,得出规律。
• 2)注重用分类的思想,建立分类观,重视同种元素的不 同物质的转化,形成转化观。
四、元素化合物教学的一般模式:
• (3)实验室制法:药品、原理、装置、净 化、干燥、收集、检验、尾气处理
• (4)重要离子、及化合物的检验 • (5)存在形式、保存方法 • (6)用途(生活、生产、环境保护、人类
健康、对生态环境影响等) • (7)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命题背景、情境
的化学计算(如二元化合物计算、过 • 量计算、多步计算、数形结合计算)
铁的重要 化合物
常见合金的 重要应用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与酸和水 的反应
金属与非金属 的反应
合金 物属
及 其 化
用途广泛的金 属材料
正确选用金 属材料
四、主要教学内容及建议:
(1)金属元素知识体系: 单质 → 氧化物 → 氧化物对应水化物 → 主要的盐
九年级化学新教材分析(上册)[
*单元之间的融合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九单元 溶液 第十单元 酸和碱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融合
生活经验与化 学基础知识 化学基础知识 与化学事实 化学与社会 化学应用
化学规律 与应用
化学与社会生活
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 8
*体系上体现继承和发扬
原教材
绪言 空气 氧 走进化学世界 我们周围的空气
新教材
分子和原子
水 氢 化学方程式 碳和碳的化合物
自然界的水
物质构成的奥秘 化学方程式 碳和碳的氧化物 燃料及其利用
体验探究
体验探究
探究蜡烛燃烧
---观察与描述
探究呼吸气体成分
实验报告示例
学习方法
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 21
第一单元课题2
教材特点
在动手、动脑中体验和了解化
学学科的特点——实验科学; 体验和了解化学实验的特点— —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及其 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 体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的课程目标
初 介中 绍化 与学 分新 析教 材
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 1
上册内容 共七个单元:
第一单元 ——入门篇 走进化学世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认识身边的物质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深入微观世界
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 2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基本概念和技能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初中研究最细致的元素
各单元课题的结构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第1课时铁及其氧化物氢氧化物课件新人教版必
3.金属单质A可发生以下反应。试推断: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写主要成分):
A
、
B
、
C
、
D
、
E
。
(2)写出反应③和⑤的离子方程式:
③
,⑤
。
答案:(1)Fe Fe2O3 Fe3O4 Cu H2 (2)Fe+Cu2+ Fe2++Cu Fe+2H+ Fe2++H2↑
解析:结合B、C的颜色及与CuCl2、稀盐酸反应的性质可推 知A为Fe。
须
;E管中的反应开始后,在F出口
处应
。
答案:(1)普通铁粉(或铁粉) 作为水蒸气发生器 防止倒吸 (或用作安全瓶) 氢气
(2)碱石灰(或固体NaOH、无水CaCl2等) 6 mol·L-1盐酸 (3)ABE
(4)Fe3O4+4H2 3Fe+4H2O (5)检验氢气的纯度 点燃氢气 解析:首先分析两套装置的特点,有水槽和倒扣小试管的一 套显然是反应生成了氢气,该装置用于实现铁粉与水蒸气的 反应,则另一套用于“引火铁”的制取。
2.在一定条件下用普通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可以得到铁的氧 化物。用氢气还原该氧化物可生成颗粒很细的铁粉。这种铁 粉具有很强的反应活性,在空气中受撞击或受热时会燃烧,所 以俗称“引火铁”。请分别用下图所示的两套仪器装置,制取 上述铁的氧化物和“引火铁”。实验中必须使用普通铁粉和6 mol·L-1盐酸,其他试剂自选(装置中必要的铁架台、铁夹、铁 圈、石棉网、加热设备等在图中均已略去)。
2.在制备Fe(OH)2时,为什么要用新制的FeSO4溶液并将吸有 NaOH溶液的胶头滴管尖嘴插入液面以下?
提示:用新制的FeSO4溶液是防止Fe2+被氧化成Fe3+;滴管尖 嘴插入液面以下是防止生成的Fe(OH)2与O2接触而被氧化。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材解读
《分子和原子》教材解读一、课标内容1.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3.以分子为例,能用微观粒子运动的观点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4.学习一些类比、模型等科学方法,培养抽象、想象、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二、地位与作用九年级化学总共分上下两册,分子和原子是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的内容。
《化学课程标准》对本课题的要求是: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所以本课题的内容是继前面学习氧气的性质、变化后,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入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理解宏观物质的微观构成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为进一步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奠定基础,因此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在促进学生科学物质观、正确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和文化传承功能。
三、知识要点1.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3)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
3.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4.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1.运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有关问题和现象。
四、内容分析本课题有两个知识点:物质由微粒构成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自本课题开始,学生将从化学角度认识物质,对微观世界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
(一)物质由微粒构成本课题沿着生活经验、学生实验、科学实验到科学结论的思路进行编写。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走过花铺会闻到花香,湿衣服经过晾晒就会变干;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
品红在水中扩散,有关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的图片。
第3章 化学新课程教材与教科书
(2)“社会中心”模式 该类教科书突出学生的发展,着眼 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密切结合学生 的生活经验,重视化学、技术和社会之 间的广泛联系,关注社会热点,倡导 “从经验中学”、“做中学”。 (3)“融合型”模式 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数量最多的 一类教科书的特点是:关注学生的化学 素养,强调实验在理解知识和培养科学 探究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3.3.3 化学教科书栏目中的情景设计 (1)问题情景 (2)事实情景 (3)实验情景
本章思考题
1.以现行新课程教科书某一主体内容(或模 块)为例,分析编写模式和编排方式。 2.以现行化学教科书的某一单元为例,分析 “先行组织者”及其作用,说明情景设计 的特点。 3.对比国内外某些化学教科书,具体说明教 科书栏目的特点及设计要求。 4.结合参考文献提供的资料,总结一下化学 新教科书在落实化学新课程理念上的特色。
教学目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知道化学课程、化学教材和化学教科书之 间的关系; 2.了解中学化学新课程“三层次”、“三阶 段”的结构特点; 3.结合具体的化学教科书,分析其编排体系 和编排方式; 4.体会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并能分析化 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特点; 5.能分析教科书栏目的特点、情景的特点及 设计要求。
3.2化学教学书单元内容的结构
3.2.1 化学教科书的单元内容结构 3.2.2 化学教科书的编排体系 在化学教科书编写中实现“三序结合” 的具体方式有螺旋式编排、穿插式编排、 镶嵌式编排和渗透式编排等几种方式。
3.2.3 “先行组织者”在单元设计中的 应用 在教科书单元设计中应根据“先 行组织者”的理论,发挥“先行组织 者”的作用。
3.1化学教科书设计的基础
教材是课程内容的呈现形式,它依据 各科课程标准开发设计的各种教学材料, 是教师和学生据以展开教学活动的重要课 程内容资源。它有多种媒体形式,教科书只 是一种书面文字教材,亦称课本。 中学化学教科书是依据化学课程 标准开发编写的化学教学活动书面材料, 它具体体现了化学课程标准关于教学目标 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等 方面的规定。
初中化学新老教材的区别
第一单元
建议:补充几个现象明显的实验。
●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氢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
●氢氧化钠溶液和酚酞试液; ●铁锈和稀盐酸反应; ●用锌、镁、铁、铜做成元素符号 ……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化学实验 四大实验 特征教学案例\知识概括A.doc 现象 反
映 常见性质事例
原子、分子、离子
物质由一些微小的粒子构成
化学反应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物质最基本的分类
化学反应与能量
形成观念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化学能与热能、光能和电能可以相互转化 •化学能可以充分利用
新教材编写特点分析
1. 教材结构的设计
教材采用单元-课题式的结构,突出主题,具有综合性
(1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九单元 溶液 第十单元 酸和碱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探究蜡烛燃烧
探究呼吸气体成分
实验报告示例 学习方法
探究学习的特征及探究水平
水平Ⅰ 水平Ⅱ 教师或教材 学生 学生
第一单元
水平Ⅲ 学生 学生 学生
问题的确认 解决问题的程序 做结论
教师或教材 教师或教材 学生
新教材中科学探究的形式 “活动与探究” “调查与研究” “讨论” “辩论” “实验” 等
第一单元
★教学建议
1、用红P测定空气中O2含量:①对于空气 中O2含量提问。②对N2性质提问。 ③方案提问;蜡烛。④可燃物选择,⑤实 验成功关键。 ※①P23选红P:几乎耗尽密闭容器中O2 ※装置选钟罩:外面下降、里面上升?液 面差? ※②广口瓶中装水,水面观察上升1/5的现 象不便观察,广口瓶中装液体作用?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优质教案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优质教案(配合新课标编写)目录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物质的量实验活动1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第二节金属材料实验活动2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实验活动3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1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内容,是完成初高中课程内容衔接的重要载体,其将初中所学的单一、孤立的物质及反应梳理扩展为高中阶段多样、系统的物质反应体系,渗透分类观、物质转化观等化学学科学习的基本思想方法,旨在用其发现物质及变化的规律,并预测物质的性质及可能发生的变化。
本课以图片导入,共有“物质的分类”和“物质的转化”两部分内容。
具体来说,先介绍了物质分类的方法,并从多种分类的角度来认识物质世界;继而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来分引入了胶体这一基本概念,补充了初中对混合物体系的认识,然后精选代表物质,探寻了从“单质-碱性氧化物-碱-盐”以及“单质-酸性氧化物-酸-盐”分别代表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并用其指导生产生活实际。
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需要将初中所学的知识由点构成线合理关联起来,更需要在掌握的事实性知识的基础上开始建构并逐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学科观念,指导高中阶段后续内容的学习,从而实现学科素养的提升。
二、教学目标1、基于分类观,按照元素组成,能对已知物质按不同分类标准进行简单分类,利用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等建立元素与物质的联系。
2、学会从微粒大小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理解分散系、胶体等基本概念,掌握胶体的重要性质。
3、基于物质类别探究物质转化的规律,掌握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联系及转化特征。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材解读
课题3 元素一、课标内容本课题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9版》中体现的内容为:1.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2.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3.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4. 能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
5. 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概念。
二、地位与作用《元素》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的课题3,本课题是学生在学习了分子和原子、原子的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自然地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从而形成元素的概念。
元素符号是最基本的、重要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必备的基础知识。
因此本课既是对前几节内容的概括和总结,又为以后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学习打下基础。
所以元素这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知识要点【要点1】元素1.元素:是质子数相同(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种类:100余种3.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质量分数):氧、硅、铝、铁。
【要点2】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国际上统一用来表示元素的一种特定的化学符号。
2.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3.书写:(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
【要点3】元素周期表1. 元素周期表: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现在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按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科学有序的排列起来,这样得到的表叫元素周期表。
2.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四、内容分析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
(一)元素元素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初中学生理解起来确实不易,所以教材开门见山,用类比26个字母可以可拼写出数十万个英语单词一样,告诉学生组成物质的元素是有限的,元素其实只有一百多种。
然后教材从宏观层面,分析图3-16常见的一些物质,如蛋壳、贝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而碳酸钙是由钙、碳、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化学新教材与旧教材之对比
化学新教材与旧教材之对比(一)翠屏区凉姜中心学校张良儒今年使用的化学教材(2012年5月第一版,教育部审定,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与前几年使用的初中化学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相比较,有比较大的变化,可以说是近看来变化最大的一次。
对比两套教材,可以发现:一、编写以人为本,编排顺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对比发现,教材将物质构成的奥秘与自然界的水两个单元调换,又将原来难度大而且集中的元素、离子、化合价与化学式等内容分散在两个单元里面。
这样做,既分散了难点,又让学生能够由浅入深,有一个知识消化的时间和空间,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同样的道理,将实验活动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燃烧的条件,放在本单元知识结束后进行,比原来的同步进行更科学,让学生有一个知识缓冲,编排也相对独立,更能够通过实验达到复习的目的。
二、重视难点突破,模型学习反复渗透。
对于学生看不见的分子、原子及化学变化的微观分析等难点,新教材更重视用模型讲解,让学生能“看”得见。
旧教材仅仅在P50-P52页中几个模型。
而新教材在P50、P51、P81、P95均用到了分子、原子模型,而且在课后习题P52、P82中也有相应的模型分析练习题。
借助模型,学生学习分子、原子等知识就没有那么抽象。
三、重视知识牵移,书后练习题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对比发现,新教材注重化学知识点的回归,每一章节都附有一定题量的围绕本节知识点的应用练习,练习题型与练习题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难度也有所加深(如P115第5题、P148第8题、第9题)。
学生只要认真去做,基本能掌握本节知识的重点、要点知识。
四、知识容量有增加,让学生知识面更广。
增加了化学科学家的成果介绍,增加了污水处理流程介绍,增加了可燃冰的实物样品。
另外还增加了许多科技前沿的照片。
让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更加吸引人。
五、知识表述更严谨、科学。
元素组成物质,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在P60表述就十分准确;又如:对带电的原子团,叫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化学教科书栏目设计特点
*“平行对话”
* 功能栏目加强
* 设置多种学习栏目
人教版教材栏目呈现方式
学与问 提出问题或启发学生发现问题。通过活动
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
思考与交流 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思考性的问题,引发 学生思维,并鼓励学生通过讨论、辨论等活动 沟通和交流。
科学视野
资料卡片
降低新学内容的难度,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
* 从中获得从事科学研究的体验 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情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先行组织者”的作用
案例研讨
“先行组织者”的作用
案例研讨
第三节 化学教科书栏目的设计
*本节内容要览
1.化学教科书栏目设计特点 2.化学教科书任务及活动呈现形式 3.化学教科书栏目中的情景设计
主要指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识能力水平以及兴趣、需要、情感、态度、 意志、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
2. 化学教科书的编排体系
*四种编排方式 (1)螺旋式编排方式 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分散难点,设计合理的知识梯度。 (2)穿插式编排方式 不同内容的块与块之间的穿插有助于分散难点,符合化学学习的规律。 (3)镶嵌式编排方式 把不同的小块内容植入基干内容(大块)之中,不破坏基干内容的逻 辑顺序,照顾到学生的认识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
(2)“社会中心”模式 突出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 经验,重视化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广泛联系,关注社会热点,倡导 “从经验中学”、“做中学”。
2.国外化学教科书的编写模式
(3)“融合型”模式 关注学生的化学素养,强调实验在理解知识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方 面的重要作用。重视的是学科背景支持下的学生活动。
2. 化学教科书的编排体系
*设计编排体系重点要考虑3个基本问题(简称“三序”)。 (1)化学学科知识技能的逻辑顺序 主要指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等知识之间的内在逻 辑联系; (2)学生的认知顺序 主要是指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与规律,如由感知到理解、从具体 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从模仿到创造等; (3)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
(4)渗透式编排方式
教有些内容根据它们的性质不宜于反映在章节标题上,也不能自成体系, 把它们渗透在基干教科书之中,在不破坏基干教材逻辑关系的条件下, 照顾到学生的认识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
三个版本的《化学1》、《化学2》教科书体系分析
案例研讨
(摘自唐力.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深层 结构的比较.化学教学,2006(1):23.)
3. “先行组织者”在单元设计中的应用
*“先行组织者”理论 美国学者奥苏贝尔(D.P.Ausubel)提出,强调新的学习材料应与认 识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建立合理的联系,才能产生有意义的学习。
*新课程化学教科书“先行组织者”的基本特点
* 具体生动,引人入胜,富有召唤力;
* 展示将要学习的内容和意义; * 能将有关的方法或思路迁移到新的情景中
通过对现实的研究,提高学生判断及综合分析
能力;
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能 力和组织能力。
实践活动 动一动手
习 题
复习 题 基础性和综合性
基础练习、思考性题目、开放式习题、
实践性题目。
2. 化学教科书任务及活动呈现形式
*直接陈述式
*任务驱动式
(以江苏教育版为例) (1)完成实验类任务 (2)讨论问题类任务 (3)调查研究类任务
3.3 化学教科书栏目的设计
第一节 现代化学课程的变革与发展
*本节内容要览
1.化学教材与化学教科书 2.中学化学课程的结构 3.国外化学教科书的编写模式 4.我国化学教科书的编写模式
1.化学教材与化学教科书
*化学教科书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编写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又称化学 课本。化学教科书是化学课程的具体化。 *化学教材 根据课程标准及教学需要而编写的各种信息材料。主要包括化学教 科书、教学参考用书、讲义、辅导材料等。 *化学课程、化学教材、化学教科书三者关系
1.查阅有关资料,试说明3种不同的课程理念所对应的化学教 科书有何不同?试举例说明。 2.以现行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的某一单元为例,分析“先行 组织者”及其作用。 3.分析国内某种高中化学必修教科书,具体说明教科书栏目 设计的特点及设计要求。 4.请收集有关资料,选择高中化学的一个选修课程模块,对 其知识结构体系及编写特点作一综述。 5.结合实例说明,新世纪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具有哪些 新课程理念的特色。
1.化学教科书单元内容结构 2.化学教科书的编排体系 3.“先行组织者”在单元设计中的应用
1. 化学教科书的单元内容结构
*教科书的知识结构 把教科书的内容看做一个知识系统,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划分为若干个不同层 次的子系统或知识要素。 *教科书的体系结构 由知识的系统结构和知识的应用结构 组成。
教科书知识结构的特征及功能
科学探究
身边的化学物质 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的化学变化 化学与社会发展
认识化学科学 化学实验基础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物质结构基础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实验化学 有机化学基础 物质结构与性质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技术
高中化学教科书的特点
第二节 化学教科书单元内容的结构
*本节内容要览
教科书的设计
社会 需求
课程标 准
教科书编写 教学规律
学科 特点
教学条 件
学生 发展
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的特点
高中化学教科书的特点
化学与生活
高 中 化 学 教 科 书 模 块 结 构
必修1
化学与技术 化学反应原理 物质结构与性质
必修2
有机化学基础 实验化学
义务教育与高中内容结构关联(人教版)
义务教育 (内容主题) 高中必修 (模块主题) 高中选修 (模块)
2.中学化学课程的结构
*中学化学课程“三层次”结构
*中学化学课程的“三阶段”结构
中学化学课程“三阶段结构”
案例研讨
3.国外化学教科书的编写模式
(1)“学科中心”模式 以培养少数精英、传承知识为主,教科书内容的组织以知识为中心, 采取尽可能简约的方式呈现知识,重视知识的逻辑结构。
2.国外化学教科书的编写模式
3.我国化学教科书的编写模式
*三条基本内容线索
(1)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线索; (2)科学探究和化学学科的思想观念、研究方法和学习策略; (3)反映化学与社会、环境、个人生活实际以及其他科学和技术 的广泛联系、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具有STS教育价值的内容主题和 学习素材。
• 保持原有教材的特点,避免和克服原有教材的缺点和不足 • 吸收国外教材的长处,但不照搬 • 体现鲜明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
第 3章
化学新课程教材与教科书
*阅读思考
新课程化学教科书设计及内容建构究竟发生了 什么样的变化?如何贯彻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学完本章,你将找到答案
*本章核心术语
化学教科书
编写模式
单元结构体系
核心
单元内容结构
栏目设计
编排体系
*本章主要内容
3.1 化学教科书设计的基础
3.2 化学教科书单元内容的结构
随堂讨论 试以人教版高中化 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书《化学1》或《化学 2》为例, 分析其任务及活动 呈现方式。 .
(4)协作学习类任务
3. 化学教科书栏目中的情景设计
问题情景
史料情景
事实情景
情景 类型
角色情景
实验情景
实践情景
问题情景
事实情景
实验情景
史料情景
角色情景实践情景来自*本章思考与练习科学史话
属于辅助教学内容的一些阅读资料,
利求拓展学生视野,但又不增加学生的
负担。
知识拓展、数据资料
化学 · 技术 · 社会
化学史料、小常识
。。。
实践活动
通过设计一些研究方案,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查找资料和进行社会调查,培养学生交流
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关注社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