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用好化学新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用好化学新教材
使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进行课程改革,才短短的8个月,就已经
显露出它的优势:家长感受到孩子对化学亲近了;教师感到课堂更活跃;学生觉得学习化学
更有趣味了。二中学生说:“新生活,新化学,化学课本教会我。”金中学生说:“化学化学我
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8个月来,我们解放思维,大胆创新,努力创设快乐的化学课堂,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努力:
1.1探索新策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催生新的教学方式,更给化学教学搭建了创造的舞台。教师充分认识到化学教学内容必须更贴近生活与实际,注重创设适当的教学实践情境,
设置有利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为此,我们大胆探索,初步积累了一些有效
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主要有如下几条:①重视首因效应的策略。对第一次化学课、第一次探
究活动、第一次实验、第一次调查……等等,先引后放,细心指导,帮助学生取得成功,获得直接经验。②激发兴趣、激励挑战的策略。注意贴近学生生活,创设真实有趣有味的情境,
让学生进入角色;提出可能解决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思考。③角色变换、提供舞台的
策略。充分尊重学生选择,顺应学生思绪,满足学生表现欲,让学生当“教师”登台亮相,讲解、演示、点评,真正构建开放的课堂。④注重小组合作的策略。学生自愿组合成小组,发
挥小组集体作用相互帮助、相互激励,合作攻克难关。⑤巧玩“三球”的策略。即对学生的质疑,采取“推排球”──你怎么想?“踢足球” ──谁还有什么不同看法?“抛绣球” ──对质疑思考、
回答的成果,及时给予恰如其分的积极的评价。我们常用评价是“恭喜你,答对了!”“你真棒!”“你有独到见解!”“你的想法令我惊奇!”“这个办法妙!”……⑥及时反思小结的策略。
一个专题的研究或课结束前都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探究过程,及时进行再分析、从方法
上再认识,回味咀嚼,力争有所感悟……。为了解决探究中时间不够的矛盾,我们将化学课两节连排,从时空上进行调控。
1.2共享智慧果。即强化集体备课。两周一次的全县研培活动,由主讲教师充分准备,再
与市课改专家组的同志讨论研究后印发。如方老师为《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个单元的备课讲话,准备了近8 000字的材料;进行教材分析、提出教学建议等。对教师把握本单元的教学
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各校成立备课组,定期集中(每周集中一次)备课,平时随时商议。由于要体现新理念、突出“科学探究”进行互动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因此传统的备课的
方式必须进行改革:一是备课突破传统习惯,只备体现探究思路的简案,就像人教网上所刊
载的市六中罗红老师的案例那样;二是千方百计搜集教学素材,创设学生熟悉的真实问题情景;三是强化课后记;四是提倡首次课后及时交流,让其它同志借鉴分享、修改方案。对于
成功的案例,及时介绍,让更多的人受益。通过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分享智慧果,讲求个性色彩,从而保持多样化的教学。
1.3结合校本课。即将化学课与校本课程开发结合起来。由于“课改”化学教材留给了教师
和学生更多的灵活学习知识、研究处理问题、动手操作实验的拓展思维时空,我们根据教科
书“形散神聚”和“弹性十足”的特点,从两个方面结合校本课程的进行开发。一是开展化学五
小活动。如绝大多数学校都结合教学进度和教材内容开展小调查、小实验、小制作、小论文、小设计等实践活动。于是,我们结合教科书将一些有兴趣的或者可以拓展延伸的课题形成系
列性的校本课程。如二中就以《化学与生活》专题编写了《化学与国防》、《化学与服饰》、《化学与美容》、《化学与饮食》等的材料。实验中学充分利用附近化肥厂资源,编写了
《化学与化工》教材。二中编写了《化学与军事》的课件等。多个学校进行了《化学与环保》的讲座。三是开展综合活动,即将化学中有关社区的活动与语文、物理、生物等学科的需求
结合起来,一次调查多科协同、多种收获。如关于水厂、垃圾站、煤气公司等的参观访问,
就是这样。
1.4开发新资源。在新课程培训中我们就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
超常发展的机遇,要以创造和批判的精神,不断淘汰自我,积极地投入课程改革之中。在运
用人教版化学教科书的同时,营造三个群体思维场:科学探究场、智力激荡场和活动表现场;
凝结三项成果:育人、著述、获大奖,把实验过程经验的积累与开发新课程资源结合起来,
做到与新课程一同成长。八个月来,已完成《质量守恒守律》与《化学方程式》等课的摄制,制作课件四十多个,印发了二中《空气》、水中《氧气的制取》等三节课堂实录(文字),
组织了四十五节全县性的研究课,开发改进了二十多个化学实验,选编印发了峡江县化学课
程改革论文集和阶段成果选,推荐和征集了二十余篇稿件送到人教社。这些工作有力的促进
了“课改”的深人发展。
1.5聚焦小专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研究型的教师。“课改”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
和学习的影响是全面的,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感觉,其中蕴涵的先进理论需要我们下功夫学习,“课改”实践中产生的新变化、新方式、新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去研究。我们将这些现实的
具体问题聚焦成一个个小专题,或自主去探求,或小组去攻关,或申请课题立项正规研究,
或搜集资料尝试改进单干等。一学期末,提炼的专题大致有十几个。如:实验改进、分单元
的专题、小组的教学、如何防止两极分化。活动的构建、训练体系、学习评价、开卷考试……事实证明,这些小专题的研究和突破,有利于促进教师了解“课改”的深刻内涵,有利于教师
改革创新与新课程一起成长,有利于教研教改行为形成合力、汇聚在基础课程改革的大潮之中。
1.6扩展化学课。新课程新教法扩展了学生的视野,他们已不满足课堂45分钟的探索与
交流,渴望教师引导他们能更独立自主的进行一些化学探索性实验,学生要求开放实验室的
呼声日益强烈,“家庭小实验室”悄然出现。水中就有同学说“化学一个神秘的世界,我一定要
揭开你神秘的面纱!”实验学校有学生说“实验是你登上化学高峰的巩固绳锁”。据统计已有5%左右的学生在家中建有“小实验室”。机械重复、死记硬背的化学作业普遍减少,取而代之的
是张扬个性的实践调查、小实验、化学手抄报(部分同学用电脑排版)、化学小制作、化学
小论文、编拟化学小读物等。这些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创设真实有趣有味的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提出可能解决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思考。③角色变换、提供舞台的
策略。充分尊重学生选择,顺应学生思绪,满足学生表现欲,让学生当“教师”登台亮相,讲解、演示、点评,真正构建开放的课堂。④注重小组合作的策略。学生自愿组合成小组,发
挥小组集体作用相互帮助、相互激励,合作攻克难关。⑤巧玩“三球”的策略。即对学生的质疑,采取“推排球”──你怎么想?“踢足球” ──谁还有什么不同看法?“抛绣球” ──对质疑思考、
回答的成果,及时给予恰如其分的积极的评价。我们常用评价是“恭喜你,答对了!”“你真棒!”“你有独到见解!”“你的想法令我惊奇!”“这个办法妙!”……⑥及时反思小结的策略。
一个专题的研究或课结束前都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探究过程,及时进行再分析、从方法
上再认识,回味咀嚼,力争有所感悟……。为了解决探究中时间不够的矛盾,我们将化学课两节连排,从时空上进行调控。
2.评价新方式考改新突破
随着“课改”实验的进程,教与学的评价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尤其是考试命题的导向更引人注目,需要慎重对待。为此我们重点研究探索新的评价方案,力求使化学新课程改革趋势于完善。首先,在上学期期中考试命题中让各校自主探索。如市六中对期中评价分为二部分,一
部分是质性评定,关注的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过程;另一部分是定量评定。有的设计程
度不同的两套题,供学生选用。有的在开放实践题上下功夫。有的在试题导语上做文章,如
市五中尝试用“化学家的名言”代表题型说明等。其次,是对新课程改革强调的质性评定要重
视过程性评价、进行了探索,总结一些较有效的方式方法:包括在过程评价中,采取全程式、专题式、集体小组式来进行;在评价策略上:注重挖掘闪光点,设置创见奖,创构表现场;
在评价主体上让学生、老师、家长都参与:评价工具以帮助学生建立成长袋为主,辅以教师
的质性评语。在此基础上,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总结得失后,形成了《峡江县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九年级化学学习评价方案》,对考试命题、试卷形式、成绩评价提出了一系列供讨论试行
意见。经期末评价与考试实践后收集反馈意见,再完善测评方案,并将其改革的思路纳入到2006年的《中考说明》之中,使评价考试改革与教学的改革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