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科技成果——精氨酸脱亚胺酶及瓜氨酸的生物制备
江南大学科技成果——低值水产品高值化利用技术
江南大学科技成果——低值水产品高值化利用技术项目简介
本项目获江苏省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资助,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集成应用生物酶技术、高效分离技术、节能干燥技术、保鲜技术等对虾、蟹壳、河蚌下脚料等水产生物废弃物及低值鱼类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开发系列水产蛋白粉、调味料、虾青素、甲壳素、壳聚糖、氨基多糖等产品以及酥脆小虾、酥脆小鱼等休闲食品。
在虾蟹壳综合利用过程中通过酶法回收蛋白代替传统的化学法,减少甲壳素生产过程的酸碱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实现水产生物废弃物和低值鱼类的资源化、高效利用和清洁生产。
创新要点
(1)利用生物酶技术实现水产下脚料的综合利用;
(2)利用双膜耦合技术实现甲壳素加工废碱液的循环利用。
效益分析
资金需求总额1000万元。
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显著。
推广情况
宁波海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双林海洋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授权专利
一种酶法综合利用虾加工下脚料的方法,200510038285.9;
一种甲壳素加工过程中废碱液的循环利用方法,200810235932.9;
适用于高粘度料液体系的酶反应器,201020206637.3。
江南大学科技成果——苏氨酸工业生产菌代谢工程系统改造
江南大学科技成果——苏氨酸工业生产菌代谢工程系统改造成果简介本成果从一株高产L-异亮氨酸出发,运用反向代谢工程策略对其代谢通路进行理性重排,以期实现L-苏氨酸高产,特别是近期,通过热诱导丙酮酸羧化酶和苏氨酸外排泵创苏氨酸产率纪录,开发了一种两段式温控发酵苏氨酸的重组大肠杆菌和工艺,发酵罐苏氨酸摩尔转化率达103.28%。
这套复杂中心代谢途径的自我调控维持了生产和生长的平衡。
论文用实验室前期构建的一株产苏氨酸的重组大肠杆菌TWF001为宿主,首先编辑了涉及副产物有机酸合成、产物降解和转运的基因,并证实这一系列菌种在37度升至42度情况下的生长情况等同正常37度发酵;然后用一套大肠杆菌热敏启动子去转录四环素启动子阻遏蛋白,四环素启动子后的报告基因37度表达,42度不表达。
项目成果氨基酸发酵产业规模在过去十年中整整扩大了一倍,L-苏氨酸(33万吨)是年产量排名前三的氨基酸之一,2014年达33万吨/年,早期的L-苏氨酸生产菌种主要有通过传统育种方法选育而来的粘质沙雷氏菌、大肠杆菌和谷氨酸棒杆菌。
目前大肠杆菌占主导地位,谷氨酸棒杆菌次之。
全世界主要的L-苏氨酸生产企业有日本味之素公司、日本协和发酵工业公司、德国德固赛公司、德国巴斯夫公司和美国ADM公司。
这些公司生产的L-苏氨酸占据了全球市场90%的份额。
其中日本味之素公司的生产规模最大,多年来占据约60%全球市场份额。
此外,韩国希杰公司和印尼三星公司也是老牌L-苏氨酸生产企业。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L-苏氨酸项目大批涌现:大成生化、广东星湖、河北梅花、浙江国光、山东恩贝等企业的L-苏氨酸生产线相继投产,这种局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菌株产率和国际竞争厂家相比仍存在着一定差距,本成果对苏氨酸合成进行了系统改造优化,为赶超国际竞争厂家提供了可能。
知识产权一种产多种L-氨基酸的基因工程菌及应用,201610853074.9;一株高产L-苏氨酸基因工程菌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201910077955.X;一种敲除大肠杆菌PTS系统提高L-苏氨酸产量的方法,201910077967.2;一种强化脂肪酸降解和乙醛酸循环提高苏氨酸产量的方法,201910077953.0。
江南大学科技成果——甾体类化合物的生物转化技术
江南大学科技成果——甾体类化合物的生物转化技术
成果简介
主要针对我国甾体药物原料来源单一、初加工污染严重、甾体药物合成路线长等问题,重点开展薯蓣皂苷元清洁生产、植物甾醇生物转化以及屈螺酮重要中间体三羟基雄甾烯酮化学合成路线的生物替代等技术研究,旨在大幅度降低原料、能耗及生产成本。
创新要点
利用有高效转化能力的菌种,建立甾体的一步发酵或半合成技术,开发绿色的产物萃取技术及原位随程提取新工艺。
效益分析
建立植物甾醇生物化工生产线,转化合成4-AD、9-OH-AD等产品,投入建设资金3000-5000万元,预计年产值在2.0亿元以上。
推广情况天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仙居君业药业有限公司、河南利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授权专利
一株高效转化黄姜中皂苷生产薯蓣皂苷元的菌株及其应用,201210167132.4;
一株高效转化去氢表雄酮菌株及其应用,201110438752.2;
一种利用亚麻刺盘孢霉羟化去氢表雄酮的方法,201210416740.6;
一种基于酶法辅提和微波酸解的黄姜薯蓣皂苷元清洁生产工艺,201110285328.9;
一株高效转化黄姜皂苷的菌株及其应用,201310040600.6。
填充床反应器中固定化假单胞菌细胞连续制备L-瓜氨酸
Ab t a t Pr pa a i n of ct uli r m a gi i t mm o Iz ton o 0 0 s , sr c : e r to L— ir I ne f o L— r n ne by he i biia i f Ps “ 咒以 whih wa iol t d c s s a e by ur a o a o y, o l b r t r wa s ud e i t s s t i d n hi ma s r p . En r pme wih nu c i t ta nt t L— c r a e n n f l we by l a a d hy e r a me t a r g e a olo d g ut r l e d t e t n wa t b s a o g o of mm o 1z ton s he e t m n f ur i biia i m e ho . The op i lpH o o e son r a to t mm o Iz d c Is wa .5 The t r — t ds tma f r c nv r i e c i n wih i biie e l s 6 . he mo
p c e t h mmo iz d c l n . mo / a gn n y r c l rd ( H6 5)a i to a k d wih t e i b I e el a d 0 5 l L L—r i ie h d o h o ie p . i s td l in u
ZHENG u , NIYe , ZHAN G e QI P W n ~, AN i— a , S N ih o ' Jan n U Zh— a
( .Ke b r t r f n u t i1 o e h 。 o y,M i it y o u a i n, i n n n Un v r i W u i 1 1 2, i a 1 y La o a o y o d s ra t c n 1 g 1 Bi n s r fEd c t o J a g a i e st y, x 4 2 Ch n ; 2 2 .S h o fB o e h o o y,Ja g a i e st ,W u i2 41 2,Ch n ) c 0 1 i t c n lg o in n n Un v r iy x 1 2 ia
重组精氨酸脱亚胺酶的制备工艺
重组精氨酸脱亚胺酶的制备工艺何云凤;郭晋霞;范开【摘要】研究了重组精氨酸脱亚胺酶(r ADIES)的30 L规模发酵、制备工艺及其生物学活性。
将构建好的工程菌先进行摇瓶活化获得种子液,转入30 L发酵罐进行培养,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进行高压匀浆破菌、包涵体洗涤、溶解稀释复性后经DEAE阴离子交换层析柱和Butyl疏水层析柱纯化;通过SDS-PAGE和RP-HPLC等方法检测表达和纯度;用体外测活法检测活性。
将工程菌进行放大培养并诱导表达,获得了相对分子质量在46 k Da的r ADIES。
重组蛋白表达量占总蛋白的25%以上,经制备工艺获得的r ADIES纯度高于95%,酶活性为42IU。
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具有可行性,可以获得较高活性的重组精氨酸脱亚胺酶。
【期刊名称】《重庆理工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30)004【总页数】6页(P73-78)【关键词】精氨酸脱亚胺酶;发酵;复性;分离纯化【作者】何云凤;郭晋霞;范开【作者单位】[1]重庆理工大学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重庆400054;[2]重庆富进生物医药有限公司,重庆40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786精氨酸脱亚胺酶(rginine deiminase,ADI,EC3.5.3.6)是一种可以将L-精氨酸不可逆分解为L-瓜氨酸和氨的酶[1],最先在支原体Mycoplasma arginini 中发现。
目前研究得最多、最深入的也是来源于支原体的ADI,此后,在其他细菌和少数低等真核生物中也有发现[2]。
研究证实,ADI可以抑制很多精氨酸营养缺陷型肿瘤细胞(如肝细胞癌、黑色素瘤细胞、前列腺癌、胶质母细胞癌等)的生长,而对正常人体细胞没有影响[3-4]。
其抑制机制主要包括两方面:其一是降低血清中的精氨酸,正常细胞和组织中存在精氨酸琥珀酸合成酶(ASS) 和精氨酸琥珀酸裂解酶(ASL)两种酶,经尿素循环可以自身合成精氨酸,而精氨酸营养缺陷型肿瘤细胞自身不能表达ASS,必须从血液中获得精氨酸合成自身需要的蛋白质,ADI一旦降解血清中的精氨酸,最终将导致肿瘤细胞死亡[5-6];其二是可以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合成,减少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7]。
江南大学最新科技成果目录汇编
江南大学最新科技成果目录汇编(一) 、生物工程、发酵工程类科技成果目录汇编1.透明质酸生产技术2.ALAO系统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3.好氧颗粒污泥SBR工艺废水处理新工艺4.表皮生长因子5.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丙酮酸6.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酶法合成生产技术7.大豆精华素生产技术8.发酵法生产L-缬氨酸9.发酵法生产L-异亮氨酸10.前体发酵法生产L-丝氨酸11.冰啤生产成套设备12.系列酿造型国酒、水果酒系列13.低温蒸煮生产酒精发酵新工艺14.发酵成套设备技术服务项目15.干法脱胚玉米粉生产啤酒专用糖浆16.甘蔗制糖联产酒精及综合利用17.高转化率谷氨酸发酵新技术18.黄原胶发酵生产技术19.结冷胶发酵生产技术20.唾液酸发酵生产技术21.降血脂他汀类药物22.酒精生产清洁工艺23.L-赖氨酸发酵新技术24.灵芝活性产品25.麦芽-异麦芽低聚糖(寡糖)浆(粉)生产技术26.酸性尿酶生产技术27.洗涤剂用复合酶28.系列发酵产品项目:A.液体发酵法生产高活力纤维素酶技术B.液体发酵法生产β-胡萝卜素C.药用桑黄菌液体发酵生产抗癌食品D.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番茄红素E.微生物纤维素(高纤椰果)的生产F.功能性生物保健饮料G.工业废渣发酵转化生产生物活性饲料技术29.系列啤酒类产品项目:A.无甲醛酿造啤酒工艺B.啤酒专用糖浆的生产C.膳食纤维啤酒的研制D.无醇、低醇啤酒的生产E.高档低度黄酒的生产30.现代生物技术生产云芝多糖及虫草菌干粉31.絮凝性细菌Z. mobilis酒精连续发酵32.乙醇浓度监测仪33.优良啤酒酵母34.植酸酶35.工业生物催化关键技术及在食品添加剂制造中的应用36.益生制剂及其增效技术研究与应用37.发酵法生产谷氨酰胺转胺酶38.生物香料酯的研制39.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甘油及其转化为1,3丙二醇的研究40.微生物合成丁二酸高产菌株选育与代谢调控研究41.用于食品和石油工业的系列微生物多糖生产技术42.中性纤维素酶高产菌株选育及高效后提取技术研究43.益生制剂及其增效技术研究与应用(二)、食品科学与工程类科技成果目录汇编1.虾头、虾壳生产热反应型虾味调料2.新型涂料稀释剂生产技术3.新型食品防腐剂生产技术4.AF型气氛保鲜纸生产技术5.麦绿素系列产品生产技术6.速溶水果、蔬菜粉生产技术7.纸菜系列产品生产技术8.天然芒果粉生产技术9.速溶板栗粉生产技术10.血液深加工产品生产技术11.脱臭大蒜系列产品生产技术12.杨梅粉生产技术13.百香果粉生产技术14.易腐烂果蔬和河蟹的冰温高湿保鲜技术15.生理功能性青绿色蔬菜饮料生产技术16.园艺农产品的富硒及其加工技术17.区域农产品加工业战略研究及规划18.利用废蚕丝生产丝素蛋白和丝素肽19.无花果系列食品开发20.乳铁蛋白生产技术21.水产品深加工——水产动物蛋白提取物22.利用菊芋工业化生产菊粉及其它深加工产品23.兽药残留量快速酶联免疫(ELISA)检测试剂盒24.活性因子 -氨基丁酸的生物合成技术及制品25.丁酸梭状芽孢杆菌生产简介26.挤压法生产焦糖色素27.天然复合氨基酸胶囊保健食品28.冬瓜系列食品加工技术29.大蒜油胶丸及无臭大蒜粉的生产技术、30.新型有机吸附剂-----多孔淀粉31.固体蜂蜜(粉末)生产技术32.变性淀粉的开发及生产技术33.几丁质酶与几丁质寡糖34.班产4000kg冰淇淋项目35.生物工程技术生产新型乳制品36.甲壳素生产技术37.甲壳低聚糖的酶法生产技术38.蝇蛆蛋白质和甲壳素的深加工技术39.莲藕深加工40.淀粉吸水剂生产技术41.淀粉糖系列产品生产技术42.低值淡水鱼综合利用43.应用微胶囊技术开发厨房调味系列产品:A.微胶囊化粉末酱油B.微胶囊化粉末猪油、大豆色拉油C.微胶囊化食用菌44.超市易腐烂果蔬常温气调保鲜技术45.日处理800吨玉米干法脱胚技术46.日产15吨玉米胚芽奶粉47.系列果脯加工技术48.特种红花油料高价值产品的开发49.精制奶粉最佳的替代产品——活性花生蛋白粉50.蕃茄红素产业化项目简介51.蛋白质粉生产技术52.肉类黏合剂—Fibrimex(类似物)的工业化生产及猪血综合利用研究53.超临界流体萃取在食品生物工业中的应用54.鲜奶油产品55.水产品下脚料综合利用56.系列脱水蔬菜生产技术57.芦荟综合深加工系列产品生产技术58.系列速冻食品生产技术59.高能大豆皮颗粒制造技术60.无公害高效水产饲料制造技术61.水产专用全脂大豆制造技术62.贝壳类水产方便休闲食品加工63.贝壳类水产冷冻方便食品加工64.牡蛎的食品资源化开发利用65.即食调理虾方便食品66.功能性大豆浓缩蛋白生产工艺和技术67.稻米及其副产品高效增值深加工技术68.利用玉米芯酶法生产功能性低聚糖――低聚木糖69.一种新型无污染淀粉基木材用胶粘剂的生产技术70.秸秆阳离子吸附剂生产技术71.南瓜粉生产技术72.洗车污水循环处理装置简介73.冷冻大闸蟹系列调理食品的开发技术74.绿茶提取液的纳滤浓缩技术75.新型食品防腐剂生产技术76.AF型气氛保鲜纸生产技术77.速溶水果蔬菜粉及其系列产品生产技术78.速溶板栗、荞麦等栗粟粉生产技术79.麦绿素及其系列产品生产技术80.大蒜脱臭技术及其系列产品生产技术81.纸菜系列产品生产技术82.血液深加工产品生产技术83.新型涂料稀释剂生产技术84.食品常温保鲜和深加工技术开发项目85.鸡蛋粉及其系列产品生产技术86.浓缩水果蔬菜汁及其饮品生产技术87.果醋及其系列产品生产技术88.凹凸棒土高效增值深加工技术89.挤压法生产配合营养米技术研究90.壳聚糖酶法改性技术及应用91.氯霉素和盐酸克伦特罗酶免疫检测试剂盒的研制92.生物转化法生产香草醛93.新型微生物青贮添加剂的研究94.高品质大豆浓缩磷脂和酶法改性磷脂生产技术95.食用油脱色专用凹凸棒土吸附剂研究开发96.易腐烂果蔬和河蟹的冰温高湿保鲜技术97.生理功能性青绿色蔬菜饮料生产技术98.园艺农产品的富硒及其加工技术100.区域农产品加工业战略研究及规划101.凹凸棒土高效增值深加工技术102.壳聚糖酶法改性技术及应用103.预防酒精性脂肪肝樟芝菌粉胶囊104.D-塔格糖生产技术105.以鱼及小麦胚芽为主要原料的营养粉产品106.茶叶综合深度加工关键技术、装备及产业化实施(三)纺织工程与服装类科技成果目录汇编1.江南大学制浆造纸技术服务项目2.利用生物技术实现纺织产品的高档化和生产的清洁化3.数字喷墨印花用超细颜料墨水的研究与开发4.用于纺织工业清洁生产的高效生物催化剂的制备技术5.功能化非织造布可充电式电池隔膜材料6.纳米结构功能纺织材料加工技术7.差别化纤维气流免浆加工法项目8.WKCAD3.0经编针织物CAD系统9.全数字式智能竹节纱生产控制装置10.色织物CAD及仿真系统(软件)11.纺织企业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简介12.成布检验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13.涤棉阻燃多功能防护服装面料14.QDTH系列电脑提花控制系统及花型制备系统15.WS--1织机送经机构改造技术16.Z303经编机的技术改造技术17.三维纬编针织技术18.全自动绞纱丝光机制纱设备系统19.回归反光丝及织品技术20.新型刷花机制造技术21.智能防叠装置22.浆纱机浸浆方式的改造技术23.电脑提花针织物的计算机模拟系统24.缺压经编织物编织技术25.电脑横机程序文件转换系统26.全系列高精度金属探测器27.SU111型全自动剑杆织样机28.各行业的制服设计,以及生活类各种面料的服装服饰设计29.纺织浆料系列产品的生产技术A.酯化淀粉浆料:包括淀粉醋酸酯、淀粉磷酸酯、淀粉氨基甲酸酯(尿素淀粉)浆料;B.醚化淀粉浆料:包括羧甲基淀粉、羟乙基淀粉、羟丙基淀粉和阳离子淀粉浆料;C.各类交联淀粉浆料;D.氧化变性淀粉浆料;E.酸解变性淀粉浆料;F.各类复合变性淀粉浆料;G.高性能变性淀粉浆料;H.聚丙烯酸盐类浆料;I.聚丙烯酸酯类浆料:包括乳聚型聚丙烯酸酯和溶聚型聚丙烯酸酯浆料;J.聚丙烯酰胺类浆料:包括固态和液态聚丙烯酰胺浆料;K.组合浆料;L.辅助浆料30.利用生物技术实现纺织产品的高档化和生产的清洁化31.织物快速准确出样系统系列设备的制造及生产工艺研究32.国产碱性果胶酶棉织物生物酶前处理技术33.蓄光型多色夜光纤维的开发与产业化34.用于纺织工业清洁生产的高效生物催化剂的制备技术35.SU111型全自动剑杆织样机简介36.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纤维的开发37.玉米聚乳酸(PLA)短纤维系列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四)化学工程与材料类科技成果目录汇编1.绿茶提取液的纳滤浓缩技术2.镀镍漂洗废水槽边回收处理技术3.MES生产技术4.MZ-1型新型增塑剂5.三次采油用工业表面活性剂的开发6.以皂脚(或酸化油)为原料生产脂肪酸甲酯7.单碳脂肪酸分离技术8.新型叔胺合成技术9.脂肪醇制叔胺新工艺10.新型抗静电剂-CN生产技术11.无(低)磷洗衣粉生产技术12.晶体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13.椰子油脂肪酸单乙醇酰胺(CMEA)14.椰油酰胺甜菜碱生产技术15.椰油酰胺氧化胺生产技术16.热熔型道路标志漆17.皂脚脂肪酸生产二聚酸及聚酰胺树脂18.磺基甜菜碱19.结构型重垢液体洗涤剂生产技术20.羊毛防虫蛀剂生产技术21.聚醚消泡剂22.脂肪醇硫酸铵和脂肪醇醚硫酸铵23.高效驱油净生产技术24.新型食品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酯生产技术的研究25.新型织物柔软剂——双长链酯基季铵盐26.新型增塑剂偏苯三酸三辛酯生产技术27.增白型防晒剂巴松1789合成项目28.高温交联引发剂 TMDPB29.系列精细化工产品介绍A.杀菌剂助剂——TCC(三氯苯基脲)B.高质量N-酰基肌氨酸盐表面活性剂C.烷基二苯醚二磺酸盐产品D.二甲苯磺酸盐生产技术E.N-烷基—丙氨酸盐及N-烷基醋酸盐F.防腐抗菌剂系列产品30.高分子涂料及助剂31.新型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生产技术32.医药中间体及产品介绍33.超细轻质碳酸钙的制备34.新型无机填料改性剂(ADDP)35.可转让的化工产品生产技术(五)机电、自动化控制与信息工程类科技成果目录汇编1.3LZ-B全自动三辊高速轧机自控系统2.FPC2000集散控制系统3.包装秤单秤称重控制器4.电机车馈电接触接触线自动停送电装置和自动分区开关5.混凝土搅拌站计算机控制系统6.耐火材料全自动配料计算机控制系统7.耐火材料移动配料称量车8.盘式开听器和杆式开听器9.散料秤计算机控制系统10.蒸汽养护窑温度计算机控制系统11.中波发射台计算机实时监控系统12.商务信息处理系统13.计算机控制材料特性测试系统14.智能化网络办公系统15.宽带网络计费系统16.主要矿山机电类技术合作内容及成果17.普永房地产行业项目管理系统18.多单元变频调速同步控制器19.通用型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控制器20.可控硅单、三相半控移相触发控制器21.染整联合机多电机变频调速控制系统22.双闭环三相全控移相触发控制器23.通用电压型多功能三相电器保护器24.管理信息系统:A.不锈钢销售管理系统B.房屋拆迁管理信息系统25.铝塑复合管一次成型生产线项目26.一种容积可变的包装容器27.一种用于大重型电子产品包装的全瓦楞纸板衬垫28.全自动纺织器材(梳理齿条)多功能生产线29.感应加热电源技术及应用领域简介30.LZ-600-8型直线拉丝机全自动控制系统31.数字化玻璃试管自动定量打标仪。
江南大学科技成果——微生物转化生产L-瓜氨酸的关键技术
江南大学科技成果——微生物转化生产L-瓜氨酸的关键技术成果简介
L-瓜氨酸能够清除羟基,可有效保护DNA及PMN免受氧化反应的侵害。
瓜氨酸对防治前列腺疾病作用明显。
近来研究发现瓜氨酸在体内可转化为人体必需氨基酸L-精氨酸,在维持心血管正常功能的一氧化氮代谢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服用瓜氨酸能有效的改善人体的抗疲劳能力,维护健康的心肺功能,增强人体的肌肉强度,提高体能,在运动保健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
目前广瓜氨酸在抗氧化,医用检测,保健食品,化妆品和食品添加剂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国内外需求巨大,市场前景广阔。
酶法转化精氨酸生产瓜氨酸具有工艺简单、周期短、耗能低、专一性强、收率高、提取方便等优点,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研究通过构建工程菌,高通量筛选获得一株高转化率的菌株。
技术指标
15g/L的菌体细胞和190g/L的L-精氨酸,转化8h,L-瓜氨酸的产量为176.9g/L,转化率为92.3%,生产强度为22.1g/L/h,单位菌体L-瓜氨酸产量为11.8g/g。
产品性能
无副产物,纯度高。
创新要点:采用一步酶促反应,因而可避免瓜氨酸全合成途径中复杂的反馈调节作用,使瓜氨酸可以积累到较高的浓度。
效益分析
根据目前技术水平,初步估算生产综合成本约10万元/吨,目前市场定价约为13万元/吨。
以1000吨生产规模计算,毛利润可达3000万元/年。
应用情况
L-瓜氨酸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妆品领域。
授权专利
一种高效生产L-瓜氨酸的方法,201510230669.4。
江南大学科技成果——高品质食品级大米蛋白粉生产技术
江南大学科技成果——高品质食品级大米蛋白粉生产技术成果简介大米淀粉及大米淀粉糖是稻米深加工的两个主要产品,但这两大主要产品生产过程中均会产生大量的加工副产物——大米粗蛋白粉(蛋白质含量约为60%),因其杂质较多纯度不高,目前主要作为饲料蛋白用,附加值相对较低。
本技术正是以此粗蛋白为原料,经生物酶法技术及专用核心装备处理,生产制得高纯度食品级大米蛋白质粉(纯度>90%),目前已成为全球第四大植物蛋白源,每吨售价可达4.5万元,其附加值大大提高。
技术特点本成果以淀粉及淀粉糖产业的副产品大米粗蛋白为原料,采用酶法及专用装备处理,生产出的大米蛋白纯度可达90%以上,同时在本技术中同步运用重金属脱除技术,可根据产品需要将重金属镉等降低到0.1mg/kg以下,完全满足各种人群的使用需求,该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技术的成熟度本技术已形成产品。
应用情况本技术2006年在云南普洱应用实施,2007年建成投产了国内第一条年产500吨食品级大米蛋白粉的中试生产线,目前该项目产品稳定生产,产品远销欧美,该项目于2011年进行了生产线扩建,目前可年产食品级大米蛋白1500吨。
2010年本技术在江西上高县应用实施,2012年建成了年产3000吨大米蛋白粉的规模生产线,产品主要出口美国市场。
随着本技术的不断创新,2015年在无锡建成了年产1000吨高品质食品级大米蛋白粉的自动化生产线,产品各项指标取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改善。
投资预算以年处理8000吨粗蛋白粉估算,厂房占地5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
包括原料浸泡系统、湿法粉碎系统、物料标准化系统、物料反应系统(含重金属及农残消减反应)、高效微旋流洗涤分离系统,脱水干燥系统、洗涤废水镉固化系统、锅炉、变压器等公用工程。
年可得5000吨高品质食品级大米蛋白质粉,其生产线装备部分投资4200万,建筑部分1500万,其他费用等1000万,总投资6700万,另需流动资金5000万。
应用案例目前本成果已在多家企业应用,如江西金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化学_生物法制备D_精氨酸和L_瓜氨酸
D-A rg:
46.
15
g白色粉状结晶, 收率
92.
3% ,
ee 值为
100 % ,
[
A]
20 D
=
–
27.
6b,
( c 1.
0,
5 mo l /L盐酸中
),
m p 238 e ( 分解 ) , 1H NMR ( D2O, 300MH z) : 1. 45( m, 2H, CH2 ) , 1. 46( m, 2H, CH2 ), 3. 03( d, J = 6. 1H z,
1. 5 DL-A rg酶法转化材料与方法
1. 5. 1 菌种及酶法转化反应原理
粪链球菌 ( S trep tococcus faecalis) N J402为本实验室保藏的复合诱变菌株. 其产生的精氨酸脱亚胺酶能专
一地催化 L-A rg脱亚胺生成 L-C i,t 而 D-A rg不被作用. 具体反应过程如下:
2H, CH2 ) , 3. 11( d, J = 3. 3 H z, 1H, CH ); IR( KB r) : 3 369, 3 301, 3 075, 2 946, 2 862, 1 678, 1 622, 1 558, 1 476, 1 422, 1 333 cm - 1.
L-C i:t 47.
56 g白色柱状结晶, 收率
94.
2% ,
ee 值为
100 % ,
[
A]
20 D
=
+ 22. 0b( c 2. 0, 1 m o l /L 盐酸中 ),
m p 216e ( 分解 ) . 1H NMR ( D2O, 300 MH z): 1. 33~ 1. 56( m, 2H, CH 2 ) , 1. 66 ~ 1. 85( m, 2H, CH2 ), 3. 02
江南大学科技成果——枯草芽孢杆菌氨肽酶的发酵制备及应用
江南大学科技成果——枯草芽孢杆菌氨肽酶的发酵制备及应用项目简介菌种来源于传统食品,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无安全性风险;发酵原料以农副产品为主,资源丰富,成本低;发酵周期短,能耗少,工艺相对简单;发酵菌株基因工程菌已构建成功,产酶水平提高潜力巨大;二次膜过滤组合步骤提取,收率高,步骤简化,废水排放少。
最适pH在8-10,最适温度55℃;具备与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的良好匹配特性。
本项目得到国家863计划资助。
创新要点无酸性蛋白酶活性,而中性和碱性内切型蛋白酶的活性很低;与ProteAX酶同样酶单位加量下比较,Zj016氨肽酶水解后的小肽含量更高,水解更加彻底。
效益分析氨肽酶是一类蛋白质和多肽的外切酶,可从多肽链的N端顺序水解氨基酸。
可协助切掉肽链末端疏水性氨基酸,脱除蛋白水解物的苦味;与内切型蛋白酶复配使用,在酱油酿造、干酪生产及其它蛋白水解产品的制备过程中,不仅可大幅度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还可通过水解条件的优化控制制备活性多肽,达较高纯度后的酶也用做N端测序工具酶,医疗诊断用酶等。
填补国内氨肽酶产品空白,替代进口产品;打破进口产品的垄断,增强国际竞争力;满足不断增长的对外切蛋白酶的市场需求;促进我国酶制剂行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相关产业的加工水平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推广情况已在企业中试达产业化产酶水平,有小批量生产。
授权专利一种枯草芽孢杆菌脱苦氨肽酶的发酵制备与提取的方法,200910025603.6;一种提高液体氨肽酶稳定性的方法及该酶的应用,200910233288.6;一种枯草芽孢杆菌氨肽酶在紫菜复合酶解中的应用,201010578579.1;一种枯草芽孢杆菌氨肽酶在风味营养米制备工艺中的应用,201110362652.6;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在酵母抽提物制备中的应用,201110362653.0;一种原生质体转化选育高产亮氨酸菌株的方法,201210418605.3;一种丁二酸酐化学修饰提高ZJ016氨肽酶稳定性的方法,201210260550.8;一株耐热氨肽酶的产生菌及该酶的纯化方法,201310253385.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大学科技成果——精氨酸脱亚胺酶及瓜氨酸的
生物制备
成果简介
精氨酸脱亚胺酶,简称ADI,它能将精氨酸水解,生产瓜氨酸和氨,是生物体中参与尿素循环而起作用的酶。
基于这个反应机理,目前精氨酸脱亚氨酶一方面可用于功能性氨基酸L-瓜氨酸的生物制备;另一方面可作为药物用于癌症诸如肝细胞癌、黑色素细胞癌、肾癌等以及一些病毒感染的治疗。
瓜氨酸是一种非蛋白质氨基酸,具有抗衰老、增强免疫力、提高运动员力量与耐力、增加创伤愈合和改善微循环等功能。
本项目通过菌种筛选获得一株高产精氨酸脱亚酶的粪肠球菌菌株,通过分子改造,获得适合人体生理条件的精氨酶脱亚酶,可用于医药;利用粪肠球菌来源的精氨酸脱亚氨酶可用于瓜氨酸的生物制备,瓜氨酸产量可达到250g/L以上,底物精氨酸的摩尔转化率100%。
创新要点
成功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氨酸脱亚胺酶生产菌株及瓜氨酸制备工艺,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授权专利
一株产瓜氨酸的菌株及用该菌株生物合成瓜氨酸的方法,ZL201210012036.2;一株产瓜氨酸的菌株及用该菌株生物合成瓜氨酸的方法,ZL2012100120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