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文化和徽骆驼
创业故事:孙宏斌 专注物流的“徽骆驼”
创业故事:孙宏斌专注物流的“徽骆驼”胡适先生曾经把徽商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誉为“徽骆驼”精神,他的一句“努力做徽骆驼!”,更是影响了一批有创业志向和精神追求的人。
孙宏斌,新一代的徽商,不仅诠释着数百年来这一群体身上特有的精神内涵和人生态度——诚信的商业道德、灵活的经营方式和任重道远的“徽骆驼”精神,而且为它注入了时代的气息。
新徽商的时代气息有关徽商的故事很多,他们吃苦耐劳、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的精神,是其事业进一步拓展的坚实基础。
徽骆驼公司成立于2002年,相比国内多数物流企业的发展历程,孙宏斌可谓是白手起家。
既没有雄厚的资金基础,也没有过硬的后台撑腰,今天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靠他辛勤劳作,一步一个脚印奋斗得来的。
至今11年的从业历程,从创业时的托运、送货,到现在的集运输、仓储、配送第三方物流的形成,孙宏斌见证了中国物流业的飞速发展。
目前,徽骆驼公司拥有员工200多人,自有车辆和协作车辆上百台,货运种类涉及食品、日用品、文化办公用品、药品、服装和电器等领域,货运网络服务体系已经覆盖了安徽省内80%~90%的地市县。
谈及创业的经历,孙宏斌的入行很富戏剧性,他是被“骗”入这行的。
1993年,年轻的他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选择了多数徽商走过的艰辛路——离乡背井外出闯荡。
在一位“老大哥”的带领下,他们到浙江温州干起了货物运输,当时,他对这份工作并不认可:“让我去运货,觉得档次低,还不赚钱,当时很不情愿。
”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这份工作不但指引他进入日后所从事的行业,也为其今后事业的开展和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
他心底很感激那位“老大哥”,如果没有这番经历,可能就不会有宏斌的今天。
温州可以说是孙宏斌的创业根据地,他是在那里开始接触物流,做温州到安徽的货物运输。
在温州他靠着与身俱来不怕艰苦、坚韧不拔的徽商秉赋得到了同行及客户的认可和信任,建立了双赢的合作关系与和谐的人际关系。
那段时间,有着“东方威尼斯商人”美誉的温州商人在经商和做人两方面也深深地影响着孙宏斌,他们能吃苦、善创新、开放、敢于冒险。
徽商的四大精神
【徽商的四大精神】一、徽骆驼:徽商的吃苦精神徽商精神精神的形成,与徽州独特的地理和生存环境有着密切联系。
徽州是一个山区,山峦叠嶂,川谷崎岖。
多山的地理环境,必然给这里的人民带来不便,乃至生存的困难。
另外一方面,人口又在不断增加,环境和生存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解决这一矛盾的出路在哪里呢?就是走出徽州,去经商。
徽州有一首流传很久的民谣:“前生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经商意味着漂泊,或者在山岭间跋涉,或者闷坐舟中。
遇到旅店就寄宿,三餐茶饭伴愁眠。
更有甚者,是他们在经商途中充满了风险。
亏折、赔本,当然是从商难免的“功课”,而身家性命也往往有不测的危险。
这一点,我们只要看一看明清小说的描写就可以了解。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四《盐官邑老魔魅色会骸山大士诛邪》写一个徽商来到燕子矶弘济寺,看到寺院楼阁颓坏,愿意出三十两银子为之修缮,岂知寺僧起了坏心,将他杀害,将他携带的500余两银子据为己有。
小说当然不是历史,但是,它们是生活的折射和反映。
在信息不畅通、行政管理有着大量空白地带的社会,图财害命的案件经常发生,徽商携带金银,难免会招来杀身之祸。
徽商的吃苦有许多动人的故事。
明代婺源李魁,在未发迹之前,因为家计贫寒曾经仰天呼叫:大丈夫难道真的要为有个上千两的钱财而犯难吗?经商是贱行,大丈夫不屑为之,但也不能永远贫贱呀!于是,他和祖母商量,想筹措点经商本钱,却一点都筹措不出来。
他想了一想,家里只剩下了卧室一间,就将它出卖给族人,只得到十两银子。
他就带着这点银子前往南京营商,一点点地积攒,“不惮烦劳”,终于有了积余,也终于能够买田宅了.成化年间的歙县人江才也是如此。
父亲在他3岁时就去世了,家境不好,他跟随着哥哥做点小本生意。
他经常感叹:我想耕田,家乡田少,若是碰上灾荒更不可为,务农是不行了。
我想经商,家里底子薄,没有资本,经商也不成!他的妻子郑氏从容地劝他:乡人十个有九个都去经商了,你怎么能因为家里底子薄就不去经商呢?于是,她用自己的衣饰资助江才经商。
徽骆驼什么意思
“徽骆驼”是什么意思骆驼具有耐饥耐渴、忍辱负重的品性。
有人便把徽州人拼搏奋进、百折不挠、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比喻成骆驼精神,于是便有了“徽骆驼”的称呼。
这一称呼最早起于什么时候已不可考,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胡适曾为江苏溧阳新安同乡会题写“我们是徽骆驼”的条幅。
1953年,胡适又曾为台湾绩溪同乡会题写“努力做徽骆驼”的条幅。
由于胡适的一再宣传,“徽骆驼”愈来愈被世人知晓,逐渐成了徽州人的代称。
成为徽州人顽强、勤奋、开拓、进取的精神象征。
位于安徽省绩溪县上庄村的胡适故居里,陈列着胡适书信手稿、胡适著作手稿等诸多胡适文物,其中最为引人关注并被人们广为传颂的,则要数高挂于故居右厢房板壁上的“努力做徽骆驼”这件胡适墨宝了。
努力做徽骆驼——胡适胡适故居中的《努力做徽骆驼》墨宝胡适题写“努力做徽骆驼”墨宝时的情景及题词原件位于安徽省绩溪县上庄村的胡适故居里,陈列着胡适书信手稿、胡适著作手稿等诸多胡适文物,其中最为引人关注并被人们广为传颂的,则要数高挂于故居右厢房板壁上的“努力做徽骆驼”这件胡适墨宝了。
这件“努力做徽骆驼”胡适墨宝,被装裱成长约1米,宽约30厘米的长方形卷轴,为宣纸书写,金黄云纹锦裱。
墨宝文字除了“努力做徽骆驼”主要内容之外,还有“胡适”的签名落款,以及“四二.一.十”的民国纪年题字时间。
字体是人们所熟知的胡适一贯坚持着的工整楷书,入规入矩中不失浩然文气,苍劲有力间闪烁殷殷情怀;“努力”之力力透纸背,“骆驼”铃声声震古今。
关于这件“努力做徽骆驼”胡适墨宝的问世史实,有资料显示:1949年,胡适和绩溪老乡、台北市绩溪旅台同乡会创办人胡锺吾相继去了台湾。
胡适安顿好家属即去美国讲学;胡锺吾则继任“国大代表”等职,政余,致力于集王羲之字,潜心研究书法,并联络乡亲,组建“绩溪旅台同乡会”。
1952年10月,胡适回到台湾讲学。
1953年1月3日,旅台绩溪同乡,在台北市召开绩溪旅台同乡会筹备会,商定于1月10日在台北市泉州街铁路饭店举行茶会,欢迎胡适回台讲学,并祝贺其62岁生日。
徽州文化徽商精神
徽商精神什么是“徽商精神”?胡适曾把徽商比喻成“徽骆驼”,因此有人把徽商精神概括为“骆驼精神”,这当然是对的。
但徽商精神还不仅仅是“骆驼精神”,“徽商精神”有着更丰富的内涵。
一是赴国急难、民族自立的爱国精神。
明朝建立之初,北境未安,漠北蒙古残余势力时时入犯,明政府不得不在北方沿边驻扎重兵。
为解决军粮问题,政府制定开中法,号召商人输粮于边,政府发给盐引,到内地支盐行销。
这是巩固边防、保卫国土安全的一项重大政策。
不少徽州人千里迢迢不辞劳苦,运粮输边,早期的徽商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他们能够将个人逐利与赴国急难结合起来,正体现了一种爱国精神。
徽商的爱国精神,还突出表现在明中叶的抗倭斗争中,他们或者捐资筑城,募勇抗倭;或者出谋划策,领导抗倭;或者弃商从戎,直接深入杀敌战场。
到了近代,为了抵御外国入侵,徽商也踊跃捐资。
凡此种种,无不体现出徽商的爱国精神。
二是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徽商绝大多数是小本起家,他们穷则思变、奋发进取,毅然走出深山,闯荡四海。
可谓岭南塞北,饱谙寒暑之苦;吴越荆襄,频历风波之险。
这种创业精神实在可贵。
当事业出现曲折时,不少人一蹶不振,从此销声匿迹,而徽商却百折不挠。
史料中记载“徽之俗,一贾不利再贾,再贾不利三贾,三贾不利犹未厌焉”。
三是审时度势、出奇制胜的竞争精神。
徽商善于趋利逐时,即根据市场特点,采取最好的经营方式;也善观时变,即在把握市场信息的基础上,调整自己的经营项目;还能揣度时宜,即根据各地不同的经济情况,因地制宜,做出种种决策,往往能够出奇制胜。
四是同舟共济、以众帮众的和协精神。
“和协”是指处理人际关系所应达到的境界。
这种精神不仅表现在一家人或同族人中,也表现在一个个的商业团体中。
即便在整个徽州商帮内部,也能做到同舟共济、以众帮众,像遍布各地的徽州会馆、同业公所的建立,就突出体现了这种精神,从而大大强化了徽州商帮内部的凝聚力。
五是不辞劳苦、虽富犹朴的勤俭精神。
翻开明清小说,常常见到关于徽商的描写。
从三首商谣看徽
从三首商谣看徽、晋、陕三帮的区别曹艳李刚作者简介:曹艳(1978年9月24日—)女,汉族,吉林白山人,,陕西求知书店职员,主要研究方向商帮文化;李刚(1953年4月—),男,汉族,陕西蓝田人,西北大学应用社科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经济史、陕西商帮史。
1[*]在明清中国商界,徽、晋、陕三帮分别以“徽骆驼”、“晋算盘”、“陕棒槌”的形象而成为商界三大劲旅,他们在各自的经营中形成自己的特色,这可以从当时流传的三首不同的商谣里得到充分展现。
分析这些商谣所蕴含的不同商业文化元素,对于我们了解徽、晋、陕三大商帮的区别,颇有裨益。
明清时期有一徽商写过一首《善言碎锦》,比较全面的刻画了“徽骆驼”的基本形象:偕兄弟伴别徽邦,骥尾同船到异邦,海外奢华虚乐场,英边京式假排场。
竭力尽忠能有益,闲游浪荡岂无伤,冀而咬牙安且吉,受师食指恍而慷。
逢呼随口忙答应,得暇当心习算盘,馆内读书宜记忆,店中干事莫荒唐。
生涯业就机缘久,本领功成饭碗长,练达世情为俊杰,早知时务是芬芳。
结友交朋凡择善,性和品重勿刚强,虽然几句平常话,仔细思量兴味长。
①无独有偶,清代有位山西商人也写过一首《俗言杂字》将“晋算盘”的形象概括的颇为准确。
原文颇长,仅摘其要者:生意买卖要领财东,赚钱赔本自古常情。
省吃俭用熬成富翁,置房买地福至心灵。
安下生意写立合同,俸股伙计掌柜相公。
走水放账出外登程,搭裢被套马褥鞍笼。
择个吉日搭伴起程,脚骡驼子大家送行。
出外走水戴月披星,起标发货各省驰名。
本多利厚生意兴隆,每月开俸还有千金。
镜面元宝水光纹银,几年光景十万有零。
没有顶戴体面不成,六品职衔顶子水晶。
房屋低小不得威风,修房盖屋地基要平。
②有趣的是,清代陕西有一出秦腔名剧《张良卖布》,借布商张良之口将“陕棒槌”的畅爽形象也描绘的淋漓尽致:先将那渭南县当铺坐下,西安府开盐店咱的东家。
兰州城金货铺招牌悬挂,西口外金刚钻发上几车。
穿皮袄套褐衫骑驴压马,烧黄酒猪羊肉美味有加。
什么是“徽商精神”__ 胡适曾
徽州经济文化领域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徽商始终是一个凝重的话题。徽商数百年的经营活动,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我们认为:有形的物质财富固然宝贵,但无形的精神财富更应得到今人的珍视,而徽商精神就是其中将会让我们世代受益无穷的财富之源,其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最为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一、敏锐的创业眼光。徽州商人自小接受教育,相比于其他商帮要优秀得多,因此能够在张弛万变、风云诡谲的商界权衡利弊,击败竞争对手。明正德、嘉靖间歙县商人程澧出吴会、尽松江、走淮扬、抵幽蓟,“万货之情可得而观”,他虽“坐而策之”,四十年后却“加故业数倍”就是一个典型事例。所以《江南通志》说徽州商人“善识低昂时取予”,“以故贾之所入,视旁郡倍厚。” 二、进取的人生态度。出于谋生的需要,徽州人不得不从小背井离乡,外出创业。异地的陌生、商路的艰险,无不从肉体到精神残酷地折磨着他们。但素以“勤于山伐,能寒暑,恶衣食”著称的徽州人,都能肩负父兄、家族生存发展的重负,义无返顾地“离世守之庐墓,别其亲爱之家庭”,“近者岁一视其家,远者不能以三四岁计”。许多人“一贾不利再贾,再贾不利三贾,三贾不利扰未厌焉。”歙县商人许荆南在荆州贸易,生意亏本自感无脸回家;其子许尚质继承父业,“浮游四方,取什百之利”,前后在四川活动二十年,虽家资百万,也“不竞芬华”。正是他们这种开拓进取、矢志不渝、百折不回的勇气和经历,为徽州人树起了不朽的“徽骆驼”纪念碑。 三,诚信的处世风格。在商业资本的盘剥下,农民和小手工业者受害极深,于是“无商不奸”之类的诅咒此起彼伏。然而这正表明了一个事实:讲求商业道德,建立公平交易的市场秩序,已经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徽商举起“诚信”的旗帜,本着先义后利、义中取利的心态走进市场,恪守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奉公守法、互惠互利等基本道德,自然博得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费的欢迎,使他们在生意场上左右逢源,处处受益。徽商吴南坡“宁奉法而折阅,不饰智以求赢”、“人宁贸诈,吾宁贸信”的表示,胡仁之大灾之年不为“斗米千钱”所动、平价售粮的举动,都使徽商“诚信”的风格得以彰显,进而成为徽商集团的标识。 四、合作的人际关系。相对于商海的狂风巨浪,个体的商人只是一叶扁舟,因此,在徽商这样的集团里,他们对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追求依然执着,善于处理同宗人士的关系,并且卓有成效。明末休宁义士金声说:徽商“一家得业,不独一家食焉而已,其大者能活千家百家,下亦至数十家。”他们也注意强化同乡的情谊。遍布各地的徽州或新安会馆,就是徽商将具有地缘关系的同道拢聚在一起的重要据点。即便是与消费者建立的也是互惠互利的长期关系。清代歙县商人吴炳留给子孙的是十二个字:“存好心,行好事,说好话,亲好人”,又说自己活到老,学到老,犹深感“厚之一字,一生学不尽,亦做不尽也”。 五、超首的契约意识。正是在频繁的社会活动特别是在经济活动中,徽州商人依靠“约”和“法”来维护权益、协调关系的意识慢慢觉醒,并逐渐形成了凡事“立字为据”的习惯。现存涉及社会经营活动方方面面的、大量的徽州契约文书,就反映了徽州民众这种“民间法”由原始走向规范、走向成熟的历史演进过程。长期为外人所责难的“徽人好讼”,实际上正是徽州人致力于构建法制社会的一种民间尝试。
论徽商文化的独特品格
论徽商文化的独特品格“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汤显祖的一句诗表达了古人对古徽州的向往与期盼。
古徽州不仅山川秀丽,文风昌盛,民间习俗也自成一统。
走进徽州,步入那一个个由白墙青瓦、高低错落的马头墙、精美的雕刻和让人无限遐思的天井组成的徽州民居,仿佛进入了梦中的故乡,回到过往的淳朴岁月。
古徽州之所以发展地如此辉煌,自然离不开徽商对家乡的建设。
在明代中叶至乾隆年间,中国最富有的人群不是沿海地区,而是徽商和晋商,其中尤以徽商创造的经济文化业绩最为辉煌。
而徽商如此发达自然也离不开徽商的独特品格。
其品格主要有一下几种:一、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的创业品格。
首先还要从徽商的形成开始徽州地处皖南崇山峻岭之中,四面环山,河流交叉,在这封闭的地理环境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俗和民情。
但是这里可耕土地非常之少,素有“七山半水半分田,两分道路和庄园”之称。
即使是耕地,土质也差到不能耕种。
更糟的是,遇到雨水丰富的季节,山洪暴发,耕地就会被淹没,庄稼也被洪水一扫而空;而到雨水稀少的季节,耕地就会因缺水而颗粒无收。
尤其是到了清明时期,这里的人口迅速增加,山民收获的粮食严重供不应求。
于是,越来越多的徽州男人和年轻人开始外出经商。
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有“徽骆驼”和“绩溪牛”之称。
这不仅体现了徽商创业的艰辛,也体现了徽商具有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的精神。
徽州更有“前世不修,生在徽州。
十二三岁,往外一丢”的民谚,可见徽州从一无所有到创业发家经历了多少苦多少难!二、贾而好儒的文学品格。
徽商一向以儒商著称他们以儒家文化来指导经商。
明清时代的徽州,是一个“十户之家,不废诵读”的文风昌盛之乡。
而徽州的儒化教育,一方面促进了徽州故地的儒学繁荣,另一方面又反过来借助于儒学对徽商的商业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徽商之所以“贾而好儒”,一是因为商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因为纵横商海,作为经营者必须要有相关的商业知识和社会知识。
试想一个连账都不会记的文盲,怎么能做好生意,一个对社会和百姓消费心理毫不了解的人何以抓准商机呢?并且随着商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同行业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商业必须要有一定的组织管理才干,才能带好自己的团队,让自己的生意越来越兴隆。
安徽徽商文化:讲诚信的徽骆驼
徽商是明代中叶至清道光年间中国最具实力和影响的一支商帮,曾创造了雄踞华夏商界三百年之久的辉煌。
据史籍记载:徽商经营之域,"诡而海岛,罕而沙漠,足迹几半禹内",其地无所不至。
徽州六县宋元明清历代致富商人至少有近千人,其中拥资百万的巨贾富商有二百三十多人。
在明清时期的江浙一带,商品经济颇为发达,徽商云集,势力盛极,故有"盖扬之盛,实徽商开之"之说。
在汉口徽商不但建有豪华的同乡会馆,且在江滨开辟"新安码头",专供徽商停泊船只。
在沿江其他城市,徽商也是聚集成帮,称雄市场。
那么,源自深山僻壤,"流寓四方"的徽商为何能在天南地北落地生根,站稳商埠,立于不败之地?研究徽商这一历史现象时,我们发现其核心就在于"诚信为本"的商业理念。
徽商在异地他乡的立足发迹和徽商集团整体势力的崛起称雄,虽与徽商本身素有"徽骆驼"之称的吃苦耐劳精神、善于经营理财的精明头脑和某些外在机缘以及聚散网络不无关联,但就经营理念而言,讲道义、重诚信,显然是最核心的因素。
徽商在营商活动中,历来看重"财自道生,利缘义取""以儒术饰贾事 "。
徽商吴南坡表示,"宁奉法而折阅,不饰智以求赢","人宁贸诈,吾宁贸信,终不以五尺童子饰价为欺。
"主张诚信为本,坚守以义取利,是徽商一以贯之的儒商品格,也使其获得了良好的市场信誉。
从根本意义上说,将诚信作为经商从贾的道德规范,正是徽商获得成功的要诀所在。
利与义的辩证法商家在营市利人的同时从中获取合理利润,本无可厚非。
但如何看待义利关系,是见"利"忘"义",还是"取予有义",则是考衡商家职业道德和商业理性的标尺。
明代有一徽商在江苏溧水经商,低息借贷便民,从不居中敲剥。
论徽商的商业道德
徽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徽商文化是古老的徽州(今黄山市、绩溪县和江西婺源县)大地上,曾经上演过一幕徽商文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历史剧,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徽商又称徽州商人、“徽帮”、新安商人(徽州又称“新安”),它是旧徽州府籍商人集团之总称(并不是指所有安徽商人)。
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代有发展,明朝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
作为古代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徽商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都是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所以能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
徽骆驼,即对徽商的美称。
一种说法是外人称富可敌国的徽商为“老大”。
然而徽州方言中“老大”曰le to(屯溪音),极类“骆驼”,所以因此得名徽骆驼。
另一种说法是,骆驼善饥耐渴,且性温驯而执拗,特别适于沙地行走,能负重致远,素有“沙漠之舟”之赞誉。
徽商,作为中国明清时期最有影响的商派,从中国众多的商帮中脱颖而出,风流数百年,发扬了中国历史上的儒家文化,推动了中国商业的繁荣昌盛,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文化品质,打造了具有生命力的商务理念,积淀了一道永不磨灭的亮丽风景,是现代商业运作的典范与楷模。
徽商文化是中国商业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中国商业文化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弥足珍贵,从商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和最佳教材。
徽商最基本的特性是诚实守信和儒雅风范。
在经营理念上,坚持“生财有道”的义利观,见利首先思义,认为义重于财,信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在人生哲学上,做到重德尊儒,坚持和为贵、礼为先、广交良缘。
徽骆驼是对徽商精神的形象概括。
在如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环境的优越远非明清时代所能比拟,然而,作为一种创业精神——徽商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去探究、学习和借鉴。
概括起来,徽商精神有下述要点:其一,卫国安民的爱国精神。
从早期徽商不辞劳苦,运粮输边,到明中后期徽商积极参与抵抗倭寇侵略的斗争,乃至近代徽商为了抵御外国入侵,踊跃捐资捐物,处处时时体现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我看“徽骆驼”精神
我看“徽骆驼”精神“徽骆驼”这几个字眼对我们来讲真的是太熟悉了,在黄山学院北区附近的徽骆驼广场上有一个醒目的骆驼雕像。
骆驼有两种精神,一种是相信沙漠的那边是绿洲,另一个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向希望的绿洲。
在徽州地区的“徽骆驼”精神,它最先是对从事商业的徽州人的精神的形容。
这一形象的称呼淋漓尽致的体现了艰辛创业、百折不挠、忍辱负重、恪守诚信的徽商精神。
“徽骆驼”所造就的徽商精神,不仅是徽商的巨大财富,更是徽商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
在徽州,有一首流传很久的民谣:“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徽商的成功,固然在于他们善于抓住机遇,固然在于他们有着商人的精明,但是如果没有经历一番千辛万苦,怎会拥有让人羡慕的裕身肥家的光彩。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我国历史上商人的爱国主义传统。
因为他们深知,没有国家的安定与统一,就不会有个人事业的兴旺和发达。
从早期徽商不辞劳苦,运粮输边,到明中后期徽商积极参与抵抗倭寇侵略的斗争,乃至近代徽商为了抵御外国入侵,踊跃捐资捐物,处处时时体现了他们的爱国精神。
这样一种思想便是“徽骆驼”精神所教给人们的“为国安民”的爱国精神。
我们也要学习以“徽骆驼”惠而不费的勤俭精神来拨正铺张浪费的消费习惯。
大多徽商是从小本起家,不畏艰难,克服了种种不利因素,经过了一番奋斗拼搏,最后才建立了自己的基业,成为富商大贾的。
“致富思源”,他们大多数人特别珍惜得来不易的财富。
因此,他们虽然致富,但日常生活仍旧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
不仅如此,他们还以艰苦朴素的勤俭精神教育子孙。
现在不乏一夜暴富的人,还有所谓的“富二代”、“官二代”,讲排场、搏面子、喜攀比,铺张浪费,生活奢侈,缺乏勤俭节约的美德。
身在徽州地区,身在旅游学院,我对“徽骆驼”精神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当骆驼一旦踏入那片大漠中,生命的符号便跃动着挑战死亡,挑战极限。
它们身上透出了一种无畏、一种坚韧、一种踏实、一种气概;没有恐惧、没有厌倦、没有躁动、没有委屈、没有怨恨、没有回头,它们稳稳健健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前方,走向绿洲,走向希望。
明清徽商“骆驼精神”的启示
明清徽商“骆驼精神”的启示作者:詹剑锋来源:《中国经贸》2009年第22期摘要:徽商凭借什么能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乃至发展为雄视天下的大商帮?凭的就是“徽骆驼”精神,考察古徽商的经营理念,对我们的启示有筚路蓝缕、艰苦创业,不畏艰难、百折不挠,薄利生财、克勤克俭。
关键词:徽商;“骆驼精神”;启示徽商又称新安商人,是旧徽州府籍(歙县、休宁县、婺源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商人集团之总称。
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真正意义上的徽商应始于南宋,发展于元末明初,形成于明代中叶,明嘉靖至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于鼎盛,号称十大商帮之首,有“无徽不成镇”之誉。
嘉庆、道光年问日趋衰败,前后达600余年,称雄300年。
其商业资本之巨、从商人数之众、活动地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开拓能力之强,海内无出其右者。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徽商历时数百年精心筑建的商业帝国,对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迁影响深远,对徽文化的发育和成长届功至伟。
具有独特地域色彩、博大精深的徽文化又教育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徽商人,培育出一大批商界巨子和时代精英。
徽商凭借什么能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乃至发展为雄视天下的大商帮?一言以蔽之,凭的是“徽骆驼精神”。
这种精神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又被徽商进一步发扬光大,它不仅是徽商的巨大财富,也是徽商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
正如胡适先生曾把具有骆驼般意志和品质的徽帮商人形象地比作“徽骆驼”,徽商就像骆驼一样,甘于寂寞,不设荒凉,耐得饥渴,无惧风沙,能在茫茫沙漠中,坚毅沉稳,一步一个脚印地负重远行,昂首前进。
人格化的骆驼,更是给人以一种不畏道路艰险、忍辱负重、长途跋涉、富有进取开拓精神的深刻印象。
“徽骆驼”也由此成为徽州商人勤奋敬业、执著拼搏、坚韧顽强、开拓进取的精神象征。
徽商的“骆驼”精神带给我们的启示很多,但最重要的启示有三:启示之一: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地处皖南山区的古徽州,由于大山阻隔,不受战乱骚扰,人口急剧膨胀,山多地少,难以谋生。
我对徽商文化的认识
我对徽商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摘要:徽州人民迫于生计,外出经商。
他们勤劳勇敢,在经商的过程中,形成了重要的徽商文化。
徽商也称儒商。
所谓亦商亦儒,传统世代的儒化徽商,一方面促进了徽州故地的儒学繁荣,另一方面又借助于儒学对徽商的商业经营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历史影响。
在此基础上传承和发扬了徽商文化。
关键词:寄命于商,贾而好儒,徽商文化正文:一座时光,一段传奇,历经千年任雨打风吹去。
徽商在三百多年的辉煌之后走向没落,但是,在今天还是有研究它的价值的。
徽商,在新华词典中的解释是这样的:明代兴起的徽州府籍的商人集团。
其商业活动遍布全国,主要经营盐、米、丝、茶、纸、墨、木材、典当商最为著名,颇具垄断之势。
往往引聚宗族以扩大经营,建宗祠,立会馆,筑书院,培养士子,亦商亦儒。
具体来说,徽商,即徽州商人,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而非所有安徽籍商人。
徽商又称“新安商人”,俗称“徽帮”。
徽商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
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鼎盛时期徽商曾经占有全国总资产的4/7,亦儒亦商,辛勤力耕,赢得了“徽骆驼”的美称。
清朝后期,随着封建经济的瓦解,徽商逐渐衰亡。
我来自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是一个地道的徽州人,当然对与这徽州文化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
下面我主要从徽商的形成、徽商的贾而好儒和徽商精神三个方面来谈谈我对徽商文化的认识。
首先我来谈谈徽民为何会“寄命于商”、“以贾代耕”。
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地理因素。
徽州境内山多田少,有“七山半水半分田,二分道路和庄园”之称。
徽州地区地处江南丘陵,山多田少,耕作三不赡一,山民不得不“远贾他乡”。
“求食于四方”,与日俱增的人口加上人多地少的客观因素使得许多徽民不得不外出经商。
正如明嘉靖年间徽州一村妇所说的:“吾郡在山谷,即富者无可耕之田,不贾何待。
”第二,环境因素。
丰富的物产、便捷的水路交通刺激徽人经商。
一方面,徽州的物产很丰富,尤其是丝茶,木材等。
论徽商经营文化
论徽商经营文化徽商是一支儒商, 文化品位较高, 是其他商帮难以比拟的。
徽商之被称为“徽骆驼”,这与受儒家教育有一定的关来。
在徽商的经营观念中, 主要有效益观念、质童观念、名牌观念、信誉观念、法律观念、途程观念。
这些大多与经商的道德观念密切相关。
徽商的社交文化是“立体”的, 即上自天子, 下至村夫, 都与之相交; 同时, 又是“全方位”的, 即与士农工贾均相与往还。
徽商店堂文化既是为招徕顾客, 又是为告诫店内成员。
徽州商帮在三百余年驰骋商场、追逐利润过程中, 由于他们的文化知识和思想素质的底蕴较为深厚, 因之, 这一商人群体, 在商业经营中文化品位也比较高。
徽商经营文化, 也是蕴藏在“徽州文化”这座宝山中的一块瑰宝。
如能经过采掘、提炼和制作, 让它以晶莹璀灿的原貌展现出来, 不仅可以丰富我国商业文化史的内容, 同时, 也能给当前商潮中的“弄潮”者, 在经营活动中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儒商”风度和“徽骆驼”精神徽商既是“儒商”,所以他们在商业经营中,便能表现出儒商风度,亦即为人们所评述的:“询询雅饰,贾而儒者也。
”像休商汪坦,虽托游于货利之场,然非义弗取。
“其遇物也咸取其直而济之以文雅"。
他不仅不牟暴利,而且待人谦和。
款商张景文出身于“文学之家”,徽州商人本着“儒道”经商,不设智巧,不图小利,其结果,往往竟能获得大利。
不少人正因此而“家业隆起”、“丰亨豫大”,甚至“坍素封矣”。
何以如此呢?中国的儒家学说,历来主张“义利双行”,并非只讲“义”不讲“利”。
但是,义与利的结合,必须以义为前提。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的这句话,在几干年中影响深远。
徽州商人悟遵“儒道”,在经商中“非义弗取”,像休商汪德洪那样:“阁道弗干,阁利弗取,询询然贞诸度”。
商人经商,不仅取之有“道”,同时还要取之有“度”。
能如此,生意自会兴隆,财源必然茂盛。
儒家学说,本是用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徽州商人则用之于经商,其“灵验”也颇为明显。
徽商文化
徽商的历史作用与评价
(一) 长途贩运,促进各地经济联系;
(二) 促进我国城镇繁荣; (三) 推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四) 对徽州教育的发达和文化繁荣起了孵化 器的作用。
(一)徽商的长途贩运,促进了各地间经济联系 的加强。
虽然徽商的长途贩运活动主观上是为了厚利,然而客观上也 促进了各地间的商品流通和经济联系。 如贩运生产、生活必需品,加强了各地人民的经济联系;贩 运棉花和棉布,使原料产地和成品产地形成对流,这对促进社会 分工的扩大、商品经济的繁荣起了一定的作用。这种突破区域界 限的商品贩运,有利于全国性市场的形成。 徽商的贸易活动不仅限于国内,甚至往来于日本和东南亚各 国。海外贸易,本来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重要前提,明代徽商 在海外贸易中还将美洲的花生首先带回本地,然后为各地所推广, 对引进和推广农作物新品种作出了贡献。
徽商简介
徽商是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 又称“新安商人”,俗称“徽帮”。徽商萌生于 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衰于清末。《晋书》 载,徽州人好“离别“,常出外经商。齐梁时, 休宁人曹老常往来于江湖间,从事贾贩。唐宋时 期,徽州除竹、木、瓷土和生漆等土产的运销外, 商品茶和歙砚、徽墨、澄心堂纸、汪伯立笔等产 品的问世,更加推动了徽商的发展。
(四)徽商对徽州教育的发达和文化繁荣 起了孵化器的作用。
明清时期是的兴盛时期,同时也是徽州的文化教育特别发 达的时期,以至人文郁起、英才济济,这与徽商不 惜财力办教
育有密切关系。由于徽商重视教育,重视智力投资,这一时期
徽州以科举及第、入仕众多而盛极一时。教育推进了文化发展, 使徽州成为文风昌盛之地,教育促进了人才的培养,使徽州成
3、审时度势的竞争精神
重视商业信息,根据市场来选择经营行业和地域。 熟悉市场,掌握市场信息,是徽商立于不败之地的诀窍。 慎选伙伴、合作经营。徽商经商已趋群体化,充分 利用地缘和血缘关系,形成商帮,有时还吸收伙伴入伙, 成为合伙制,这样有利于筹集更多资金,集中伙伴智慧, 分工协作,共同搞好商事。 注重人际关系,热心公益事业。徽商深知人际关系 重要,在交往中很注重谦让宽容,善解人意,甚至加强 与封建政治势力的关系。徽商积累财富后都愿意捐资兴 办公益慈善事业,修桥筑路、建立会馆,办学堂,赈灾 济贫,这等于无形广告,提高知名度,广招生意。
徽商亦儒亦商: 徽商文化与徽骆驼
徽商亦儒亦商:徽商文化与徽骆驼徽州:徽州在时间是指1121年至1911年,在地域上是指一府六县,即原徽州府属歙、黟、婺源、休宁、祁门、绩溪六县。
在长达890年的时间里,这六个县一直稳定地隶属于徽州,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徽商: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鼎盛时期徽商曾经占有全国总资产的4/7,亦儒亦商,辛勤力耕,赢得了“徽骆驼”的美称。
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徽帮”,它是旧徽州府籍商人集团之总称。
徽人经商,源远流长,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明朝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
作为古代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鼎盛时期徽商曾经占有全国总资产的4/7,亦儒亦商,辛勤力耕,赢得了“徽骆驼”的美称。
徽商的活动范围广阔,遍及城乡,东抵淮南,西达滇、黔、关、陇,北至幽燕、辽东、南到闽、粤。
徽商的足迹还远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以及葡萄牙等地。
徽商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都是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所以能在中国商界称雄达四百年之久。
经典代表人物:——红顶巨商胡雪岩:胡光墉(1823-1885)字雪岩,徽州绩溪人,著名徽商,开办胡庆余堂中药店。
生性机敏,胆识过人,深谋远虑,不攻近利,最终不仅发迹致富,成为活财神,还以资助清廷、输款筹饷,功在边陲。
胡雪岩原本是纯粹的商人,竟然得到清廷特赐戴红顶子、穿黄马褂,实为亦官亦商,这在我国商史中亦属罕见。
——徽墨名家胡开文:清代我国有四大制墨名家,绩溪汪近圣和胡开文就占了两家,尤以胡开文墨后来居上,成为文房四宝中徽墨的代表,胡开文墨业自1756年起至1956年,前后经历200年,成为国内京、津、沪等数十个城市、集从业人员上千人的大行业,并于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茶商胡炳衡:徽商胡炳衡祖孙四代,在江苏三泰地区开辟茶商贸易,历百余年商海沧桑,几经劫难与复兴,先后开设茶庄、茶栈12爿,为绩溪茶业在三泰地区开创了一方天地。
抗战以后,店业相继转营到上海等地,直到解放后公私合营。
徽商文化
徽商文化徽商文化是安徽的骄傲,也是中国和世界的骄傲。
三百年前,古老的徽州大地上,曾经上演过一幕徽商文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历史剧,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徽帮”它是旧徽州府籍商人集团之总称。
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代有发展。
明朝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
作为古代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徽商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都是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
所以能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
一、文化概述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从实力上来看可以与山西商帮相抗衡。
徽商们往往是官、商一体。
徽商一旦发迹,衣锦还乡,大兴土木,建楼院、祠堂,修路桥、会馆,以荣宗祖,壮大势力;特别热衷于兴院,开学堂,办事馆,培养封建人才,巩固宗法统治。
明、清时,徽州名臣学者辈出,仅仅有五个小县城的进士(中国古代考试中的一个级别)就有2018人,而歙县一地,明、清既有43人列入诗林、文苑,出现过“连科三殿,十里四翰林”、父子同为“尚书”(一种朝廷里的官职)、兄弟两个一起为“丞相”(朝廷中的高官)的逸事,造就了诗书礼仪之风,培育了竞相怒放的徽学之花,给后人留了异彩纷呈的人文景观和历史景观。
二、徽商的兴衰徽商,即徽州商人。
徽商始于南宋(1127年-1279年),发展于元末(1271年-1368年)明初(1368年-1644年),形成于明代中叶,盛于清代(1644年-1840年)中前期,至中晚期日趋衰败,前后达六百余年,称雄三百年,在中国商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唐代,祁门茶市十分兴盛。
南唐,休宁人臧循便行商福建。
宋代,徽纸已远销四川。
南宋开始出现拥有巨资的徽商,祁门程承津、程承海兄弟经商致富,分别被人们称为“十万大公”、“十万二公”,合称“程十万”。
朱熹的外祖父朱雀经营的商店、客栈占徽州府的一半,人称“祝半州”。
一些资本雄厚的大商人还在徽州境内发行“会子”。
徽商文化
徽商精神的精华及其传承古代徽商作为产生在封建体制内的商帮,带有那个时代的许多烙印和痕迹,其表现出的商业精神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而它的精华内涵值得我们挖掘,值得我们传承。
徽商精神作为古代徽州商人在长期经商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且为社会所普遍认可的思想意识、道德操守和价值取向,在徽商的兴起、发展、鼎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对于徽商精神的精华,不少学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也形成了多种概括,有的认为是“徽骆驼”精神,有的认为是“绩溪牛”精神,但不论作何种比喻,就徽商精神的精华内涵,我们认为主要有五个方面,即开放、诚信、进取、创新、和协。
一、眼光向外、经营在外的开放精神。
徽商的发展壮大,并不是在徽州本土,而是在全国各地。
他们不囿成见,眼光向外,采取开放的姿态,拿出开放的气度,毅然走出山门,闯荡四方,哪里有生意就往哪里去。
绝大多数徽商将商业活动拓展到全国各地,跑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运河两岸、京城省会、大小城镇乃至穷乡僻壤、荒岛沙漠,“钻天洞庭遍地徽”便是真实的写照。
有的徽商还从闽广扬帆出海,从事海外贸易,将经营活动扩展到日本、朝鲜等东南亚国家和葡萄牙。
正是因为徽商以开阔的眼光看世界,以开放的精神走出去,所以才能占领全国的市场,才能在规模经营中做大做强,才能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才会有“无徽不成镇”之美誉。
二、以德治商、讲求信誉的诚信精神。
有研究表明,徽商的商业道德体现在:一是以义为先,重义轻利;二是重承诺,崇信誉;三是诚实经商,童叟无欺;四是货真价实,讲求质量;五是团结互济。
而这五个方面归结到一点就是诚信两字,具体到经营策略上,就是以德治商。
徽商不惑于眼前利益,他们认为商家与顾客的关系是互惠互利、相互依存的,将商业信誉看作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徽商具有很强烈的品牌意识,注重积累商业信誉这一无形资产,大都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去建立良好的商业信誉,并极力维护这种信誉,视之比金钱更宝贵,从而在徽商中涌现出一大批“老字号”。
徽商
男子中,经商占70%,极盛时还要超过。
• 徽商的活动范围遍及城乡,东抵淮南,西达滇、黔、关、陇,
北至幽燕、辽东、南到闽、粤。徽商的足迹还进至日本、暹罗、
东南亚各国以及葡萄牙等地。
衰落情况及原因:
• 清乾隆末年,封建统治日趋没落,课税、捐输日益加重,徽商
处境愈来愈困难。1831年,两江总督兼管两淮盐政陶澍革除淮 盐积弊,改行“票法”,靠盐业丏利发迹的徽商开始衰贤,典 当业也因左宗棠垄断及外国银行的侵入而中落。茶、木两商则 由于鸦片戓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连年亏损。尤其是随着
这些是外运的大宗商品,茶叶有祁门红、婺源绿名品。外出经商
主要是经营盐、棉(布)、粮食等。
经营之道
• 徽商在经营中注重人才,做到知人善任,注重市场行情,实行灵 活经营。有一业为主兼营它业的;有根据不同行情、季节变换经 营项目的。 • 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以勤 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在外经营,三年一归,新婚离别,习以故 常。
帝国主义入侵,外资渗入,国外商品倾销,徽商经营的行业大
多被其所替代。 • 同时与帝国主义、军阀官僚联系密切的广东、江浙财阀开始兴 起,只掌握传统商业知识、技能的徽商,在商业领域逐渐失去 其操纵、垄断和独占的地位,开始走下坡路。
徽商的理念
• 儒学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居统治地位的主流文化,也是“徽 文化”的根基。从区域文化特征上看,徽州是明清两代主 流文化———以儒学为基础的程朱理学的发源地,儒学的 伦理道德观念成为一代徽商精英创业、创新的指导思想。 • “儒商”是徽商的主要特征,徽商以儒学为指导思想,形 成了具有共同的观念信仰、伦理道德、礼仪风俗的“文化 特质”,建立了一种以同行公认、自愿遵守的商业行为制 度为特征的“文化模式”。如在商业行为中,“以诚待 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以人为本”;在 创业发展中“讲勤俭”、“讲谦让”、“讲和谐”、“讲 效益”;在学习修养中提倡“自主自立”、“行而后知”、 “学无止境”、“学以致用”等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徽州:徽州在时间是指1121年至1911年,在地域上是指一府六县,即原徽州府属歙、黟、婺源、休宁、祁门、绩溪六县。
在长达890年的时间里,这六个县一直稳定地隶属于徽州,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徽商: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鼎盛时期徽商曾经占有全国总资产的4/7,亦儒亦商,辛勤力耕,赢得了“徽骆驼”的美称。
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徽帮”,它是旧徽州府籍商人集团之总称。
徽人经商,源远流长,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明朝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
作为古代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鼎盛时期徽商曾经占有全国总资产的4/7,亦儒亦商,辛勤力耕,赢得了“徽骆驼”的美称。
徽商的活动范围广阔,遍及城乡,东抵淮南,西达滇、黔、关、陇,北至幽燕、辽东、南到闽、粤。
徽商的足迹还远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以及葡萄牙等地。
徽商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都是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所以能在中国商界称雄达四百年之久。
徽商的代表形象:“徽骆驼”和“绩溪牛”。
徽商代表人物:
经典代表人物:
——红顶巨商胡雪岩:胡光墉(1823-1885)字雪岩,徽州绩溪人,著名徽商,开办胡庆余堂中药店。
生性机敏,胆识过人,深谋远虑,不攻近利,最终不仅发迹致富,成为活财神,还以资助清廷、输款筹饷,功在边陲。
胡雪岩原本是纯粹的商人,竟然得到清廷特赐戴红顶子、穿黄马褂,实为亦官亦商,这在我国商史中亦属罕见。
——徽墨名家胡开文:清代我国有四大制墨名家,绩溪汪近圣和胡开文就占了两家,尤以胡开文墨后来居上,成为文房四宝中徽墨的代表,胡开文墨业自1756年起至1956年,前后经历200年,成为国内京、津、沪等数十个城市、集从业人员上千人的大行业,并于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茶商胡炳衡:徽商胡炳衡祖孙四代,在江苏三泰地区开辟茶商贸易,历百余年商海沧桑,几经劫难与复兴,先后开设茶庄、茶栈12爿,为绩溪茶业在三泰地区开创了一方天地。
抗战以后,店业相继转营到上海等地,直到解放后公私合营。
——徽商工业创始人胡练九:1941年在绩溪县龙川村创办缫丝厂的徽商胡练九毕生致力于丝绸行业,是我省最早的缫丝企业创建人,是徽商中由商业贸易向工业生产的较早跨越者之一,这是我县徽商群体中工业萌芽的具体表现。
解放初期,胡练九提出在重点地区栽桑养蚕,逐步普及全县,并建议县人民政府利用龙川缫丝厂的设备筹建公私合营绩溪县缫丝厂,就是现在的安徽绩溪丝业公司前身,当时的苏联《真理报》曾予以采访报道。
当代徽商代表人物:
——徽商集团许家贵:徽商集团是国家重点培育的15家大型流通企业之一,连续10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行列,2010年实现销售额438亿元,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190位,在全国服务业500强中排名第63位。
2011年实现销售额580亿元,排名有望进一步提升。
徽商集团现有直属(控股)公司11家,除大宗商品批发贸易、商业连锁经营、等主业外,还有现代物流、专业市场开发运营、期货经纪、酒店、旅游服务等业务板块,营业网点覆盖安徽全省以及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北京、天津、陕西、山西、湖北、辽宁等省市的50多个大中城市和日本、韩国、俄罗斯、英国、美国、加拿大、南非等40多个国家。
——比亚迪王传福:安徽省无为县人,1966年2月15日出生,1987年毕业于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同年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攻读硕士,1990年毕业后留院工作,1995年辞职,创办比亚迪公司,短短几年时间,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充电电池制造商,2003年进入汽车行业,现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比亚迪电子(国际)有限公司主席。
——巨人集团史玉柱:1989年研究生毕业后,随即下海创业,在深圳研究开发M6401桌面中文电脑软件。
1991年巨人高科技集团成立,注册资金1.19亿元,并频频受到半数以上中央政治局委员以上级别中央领导的造访。
1995年被列为《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第8位,是当年惟一高科技起家的企业家。
他也曾一夜之间负债2.5亿,后东山再起,再次创业成为一个保健
巨鳄、网游新锐,身家数百亿的企业家。
——苏宁电器张近东:1963年出生,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坚持服务创新和后台优先发展战略,张近东率苏宁成就中国零售商业领先地位,被称为中国的“沃尔玛”。
——万科地产王石:生于1951年1月23日,祖籍安徽金寨县,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现任公司董事长。
王石现兼任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房地产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房地产协会城市住宅开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房地产协会副会长,深圳市总商会副会长等职。
——奇瑞汽车尹同耀:1962年11月出生,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
尹同耀带领奇瑞人自强不息,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用短短十年时间,建起了拥有2万多名员工、年生产能力达40万辆整车、40万台发动机和35万台变速箱的大型汽车工业基地,从而带动了整个芜湖工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奇迹。
——中国黄埔陈光标:现任中国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光标从1998年(30岁)开始慈善事业,截至2010年10月累计捐献款物约14亿元人民币。
尤其是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第一时间出钱出力救灾,被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称为“有良知、有感情、心系灾区的企业家”,并当选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被媒体称为“中国首善”。
——明达资产刘明达:深圳市明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目前市场上成立最早的阳光私募资产管理公司。
明达资产是专业从事投资及咨询服务的资产管理公司。
刘明达先生90年代初涉足证券投资行业,具有近20年的证券投资经验。
目前的投资研究团队堪称国内最出色的精英研究团队之一,他们擅长研究覆盖消费品、金融、能源、原材料等多个行业。
2003年到2005年期间在中国证券市场漫漫熊途中,刘明达先生坚持“积极价值投资”理念,通过深度研究,创建首期“傻瓜投资组合”,三年之内不做任何操作,最终收益率高达495.92%,由此震惊业界。
——徽骆驼科技凌宗武:安徽省无为县人,1974年出生,深圳徽骆驼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6月,目前已与淘宝网、支付宝、财付通、用友、金碟、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电子商务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凌宗武将带领公司沿着“徽骆驼”的光辉足迹,以徽商代表人物为榜样,继承徽商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徽商精神,积极融入优秀徽商之列,力争在10年后成为新生代徽商的代表人物之一。
徽商之信条:
做生意不是做生意,是做人;
义在利先,财自道生;
利缘起义,由义生利;
援人以手,方得他人相援;
行商好,务必读书好。
徽商精神:
卫国安民的爱国精神
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度势趋时的竞争精神
惠而不费的勤俭精神
以义制利的奉献精神
贾而好儒的文化精神
以众帮众的团队精神
忠实爱岗的敬业精神
徽商文化:
徽文化塑造了徽商的品格—儒商,以儒家文化来指导经商,敏锐的创业眼光、诚信的处世风格、合作的人际关系和超首的契约意识成为徽商共有的儒商品格。
徽商文化是古徽州商人在长期的商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富有地域特色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物质文明的总和,包括以“徽骆驼”、“绩溪牛”为形象代表,以徽商经营哲学、经营理念为内在特质的精神文化,以徽商经营之道、商业理论为代表的制度文化,以徽商经营商品、会馆、商标商号、商业环境为代表的物质文化。
“徽骆驼”的寓意:
艰苦创业、志向远大、目标明确、任重道远、百折不挠、勇于进取、团结协作、积极奉献。
随机读管理故事:《培养老鹰而非训练鸭子》
老鹰和鸭子虽然从表面上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从本质上它们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动物。
老鹰并不会有太多的鸣叫,它们在高空盘旋注视四面八方,用犀利的目光追寻猎物,并以最快的速度捕获猎物;而鸭子却只能在水面上生活;它们几乎没有任何能力去争取什么。
同时,鸭子整天都会嘎嘎叫,换句话说,除了只会嘎嘎叫以外,它什么都不做。
在处理问题时,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因为那是光说不练,缺乏执行力,于事无补。
在你的公司里,你要懂得辨识老鹰和鸭子,只会嘎嘎叫的鸭子,通常都会找一些理由及借口来掩饰自己的错误及无能,好一点的鸭子会将问题反映出来,老鹰不仅会主动去发掘问题,而且还会主动寻求最快的且最有效率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对公司的贡献度也最大。
因此对于识货的老板来说,拥有一只老鹰远胜过拥有十只甚至更多的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