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决策的微观认知视角_对杰维斯认知理论的几点评价和思考

合集下载

外交政策分析的认知视角:理论与方法

外交政策分析的认知视角:理论与方法

作者: 张清敏
作者机构: 外交学院外交学系副教授,博士北京100037
出版物刊名: 国际论坛
页码: 39-45页
主题词: 外交政策分析 外交决策者 外交决策 政治心理学 认知 个性 价值观 心理倾向
摘要:现实主义认为外交政策的决定过程是一个理性选择的过程,在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对形势的判断是准确的。

对外政策分析的认知视角认为一切客观的环境和现实因素只有通过决策者的心理过程才能影响外交政策的结果。

决策者的价值观和其他心理倾向指导着他有选择地关注周围的环境,他根据观察到“心理环境”制定外交政策。

外交政策制定者的价值观,认知方式,性格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外政策的结果。

本文介绍对外政策分析认知视角的主要理论和运用这种理论进行研究的几个基本方法。

公共外交研究的四个理论维度

公共外交研究的四个理论维度

公共外交研究的四个理论维度公共外交研究的四个理论维度核心提示:作为新兴研究领域,公共外交应借助其他成熟学科的理论来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

借鉴和综合运用软力量研究、国际传播、公共关系、文化研究,有助于准确和深入研究公共外交活动,逐步形成公共外交理论。

尽管公共外交作为具体的行为,已经有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

但是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说,公共外交仍然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在自身理论体系并不完善的时候,公共外交研究必须借助其他成熟学科的理论来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

软力量:国际关系对公共外交的支撑自从美国学者小约瑟夫·奈提出“软力量”理论之后,这一理论逐渐成为支撑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国际关系研究的一个新基础。

软力量,主要是相对于军事打击、经济制裁等硬力量而言的,是一种在国际政治中吸引他国和影响他人喜好的能力。

“如果在没有任何明显威胁或者交易存在的情况下,我被你说服并跟从你的目标,那么你的软力量就发挥功效了。

”奈提出,软实力与硬实力均是通过控制他国行为实现其目的的不同能力,二者之间的区别,不过是行为性质、权力有形性的程度之差。

软力量在硬力量的作用背景下,显得愈发强大。

而二者的结合,在2004年被美国学者命名为巧实力(smart power)。

奈也在软力量的理论中,将公共外交视为软力量的一个重要体现。

奈在《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之中详细论述了公共外交作为软力量的构成方式和作用途径。

他认为公共外交实际上是软力量的一种运用办法。

他详细列举了1883年法国尝试建立法语联盟、一战中各国设立宣传办公室以及冷战中国际广播的作用来显示公共外交在软力量使用方面拥有的悠久历史。

其实软力量的根本因素在于,能够成功地说服或者影响他国完成其不愿意完成,或者对别国国家利益没有好处的事情。

这是软力量的本来面目。

但是随着国际政治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形成,各国之间的利益相互依存程度越来越高。

简单地依赖软实力说服和影响他国完成损害其自身利益的行为变得越来越困难了。

关于美国外交决策的所思所悟

关于美国外交决策的所思所悟

美国外交决策的龙头——总统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一直是以一个超级大国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对于这样一个豪门贵族,显然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深思与学习的地方,其外交决策就是首先值得我们琢磨的地方。

所谓决策,就是政治系统的输出,由此在社会中实现价值的权威性分配。

外交决策即一个主权国家对于外交政策做出决定的过程。

而美国的外交决策自然是其对于外交政策做出自己决定的过程。

美国外交政策究竟如何制定然后付诸实行历来是一个比较争议的问题。

在外交过程中总统有多大的权利,国会有多大的控制,舆论和利益集团等各种因素对外交政策有多大的影响,决策的方式及其集中统一至何程度等,始终在各方存在各式各样的看法。

但我认为,我们还是能从一些蛛丝马迹悟出一些本质,而其中最重要的决策角色无疑是美国总统。

首先,不得不说的是,美国外交的决策过程模式分为:决策内圈,决策外圈与决策边缘。

决策内圈主要是指白宫,而决策外圈主要是指国会,决策边缘主要是舆论、利益集团等等。

决策内圈当然是总统处于核心位置,而其幕僚以及内阁成员主要由一种美其名曰“分赃”方法确定,简单来说,就是总统自己确定,决策内圈是又组织有法定形式的;而决策外圈的国会则是权利最大的,可以称之为钱袋,它享有条约批准权,立法权,拨款权,宣战权等,关于它为什么处于决策外圈,是因为其权利分散,情报等信息闭塞所致。

总之,事情越紧急,总统权利越大;反之,国会的权利越大。

而决策边缘主要指的是公共舆论,利益集团,政治文化等对决策的影响。

美国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项外交决策的形成常常取决于多个复杂的因素。

就美国的外交决策来说,我觉得它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

不仅与参与角色密切相关,还与它整个执行阶段相关。

虽说它的决策核心是总统,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他的诸如国会,尤其是公共舆论等对其也颇有影响。

国会不仅和总统享有相等的外交权利,但总的来说,国会对总统的支持多于制约。

就我个人来说,我觉得这样是必要地。

因为总统既然是一国之首,当然必须得有权利,这个权利不宜过大也不能太小,如若俩者相等,那么关键时刻是总统说了算还是国会说了算呢?所以,不得不说,这种做法是有益的。

外交决策微观分析模式与应用_张清敏

外交决策微观分析模式与应用_张清敏

2006年第11期外交决策的微观分析模式及其应用张清敏【内容提要】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只有经过实际的外交决策过程,才能产生最终的外交政策结果。

对外交决策过程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微观模式:对决策者认知和个性研究的模式、小集团思维模式、组织过程模式和官僚政治模式等。

但是,这些模式存在信息的不充分性、应用的普遍性以及解释力的不完备性等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对外交决策过程的研究需要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选择不同的外交决策模式,如基于外交决策所涉及问题的性质的分析思路、基于最高决策者的分析思路和基于决策单位的分析思路等。

【关键词】外交决策;微观决策模式;外交决策分析【作者简介】张清敏,外交学院外交学系副教授。

(北京邮编:100037)【中图分类号】D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550(2006)11-0015-09在研究外交政策时,主流的现实主义理论强调国际体系中力量对比变化等因素对国家外交政策结果的影响。

对决策的研究是以理性行为观念为基础的,即决策者被假设为理性的人,他们在决策过程中会争取预期效用的最大化。

随着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之间联系的加强,国内的政治和社会因素对国家外交政策的影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①但是,无论是国际的体系因素还是国内的社会政治因素,都不可能对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而往往需要经过代表国家采取行动的领导人的认知、分析、选择等过程才能影响国家的外交政策。

如果说冷战期间以理性选择为代表的决策研究模式是宏观分析模式,那么通过研究外交决策的机制与过程,回答国家对外行为的/为什么0的方法则属于对决策的微观分析。

只有通过对微观过程的分析,才能看清在外交决策过程中哪些因素产生了影响以及如何产生影响等。

本文拟对外交决策研究的几种微观分析模式进行分析和评介,并对决策模式的选择和应用提出一些思路。

一外交决策研究的对象及其在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地位从微观外交决策分析的基本出发点来看,国家是由集体的人组成的,国家行为实际上是一种人的集体行为,而不是单一的理性行为体的行为,因此要理解和把握现代国际关系和现实世界,就必须研究组成国家的人类的集体行为。

周嘉颖 公共外交的国际关系理论价值

周嘉颖 公共外交的国际关系理论价值

公共外交的国际关系理论价值周鑫宇㊀周嘉颖本文拟初步探讨一个学术界较少触及的问题,即公共外交研究对于国际关系学科的理论价值㊂一般来说,公共外交被认为是一种外交实践㊂而国际关系在研究和教学中主要使用国际政治理论的解释框架,其中的代表就是现实主义㊁自由主义㊁建构主义 三大理论流派 ㊂但无论是公共外交的实践,还是国际关系现实的发展,都越来越无法用经典国际政治理论充分解释㊂20世纪以后,国际关系理论创新逐渐衰弱,国际关系中的重大议题,尤其是非国家行为体深度卷入的㊁超越于传统国际安全和经贸问题之外的新议题,呼唤新的理论解释㊂公共外交的研究天然关注非国家行为体和跨国政治行为,对国际关系的理论发展有启发性意义㊂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不足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㊁新技术革新和社会文化变革已使国际关系现实发生了深刻变化㊂这一变化的重要特点是企业㊁国际组织㊁个人等非国家行为体不断卷入国际关系中,以不同于政府主体的方式行使权力和构建跨国关系㊂以国际政治体系理论研究非国家行为体则容易带来认知的偏84隘㊂国际关系一般是指所有国际行为体的跨国界交往㊂但由于主流国际政治理论仅承认国家作为国际关系行为体的权威地位,这就导致非国家行为体的活动难以成为国际关系或国际政治的中心问题㊂但新的国际关系现实告诉我们,非国家行为体并不总是从属于国家意志的,它们的许多行为不以考虑战争与和平问题为前提,在一些时候会脱离国家的 操纵 ,甚至与国家产生某种博弈关系㊂这种关系所处的环境并不以国界线来划分,而是由不同主体形成的跨国社会网络来界定㊂随着现实情况发生的变化,国际关系研究在20世纪晚期出现了范式的创新㊂这一时期,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使得市场力量㊁经济要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凸显,关注国际经济问题的新兴国际政治理论集中涌现,如国际政治经济学㊁相互依赖理论㊁世界体系理论等,为国际关系研究开辟了更广阔的图景㊂1970年,罗伯特㊃基欧汉(Robert Keohane)和约瑟夫㊃奈(Joseph Nye)在共同编辑出版的‘跨国关系与世界政治“一书中,研究了跨国关系对国家间政治的影响,关注非国家力量跨越国家边界的联系㊁联盟与互动行为,对以国家为中心的国际关系研究范式带来冲击㊂①罗伯特㊃吉尔平(Robert Gilpin)从国家影响和改变财富分配㊁分布的角度,研究市场与国家的互动及其对权力格局的影响㊂②在此基础上,苏珊㊃斯特兰奇(Susan Strange)创新性地提出了结构性权力的概念㊂结构性权力是在特定领域形成游戏规则的能力,世界经济中存在着安全㊁生产㊁金融知识等结构,其中产生的结构性权力正在由国家向市场进而向非国家权威转移,由此将国际政治经济学从国际关系的国家中心传统中解放出来㊂③94 ①②③参见:Robert Keohane and Joseph Nye ,Transnational Relations and World Politic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0.参见:罗伯特㊃吉尔平著,杨宇光㊁杨炯译:‘全球政治经济学:解读国际经济秩序“,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㊂苏珊㊃斯特兰奇著,杨宇光等译:‘国家与市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27页㊂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推动了国际关系研究的创新㊂在国际政治经济学视域下,非国家行为体往往被视作与国家一样的独立政治行为体,具备与国家不同的政治目标㊁手段,以及政治关系的构建过程㊂尤其是斯特兰奇对非国家行为体运用权力做出的革命性分析,提升了非国家行为体在国际关系中的理论地位㊂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研究议题如国际贸易㊁国际金融和货币㊁跨国投资㊁发展等,也将国际关系研究带向了除战争与和平问题以外的其他领域㊂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国际关系的新现实有其局限之处㊂国际政治经济学聚焦经济问题研究,尽管这些经济问题是在国家间发生的,但相关分析注重对经济行为而非政治行为的解释,且主要在经济学框架下开展㊂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国际政治经济学更加偏重运用经济学的学科理论,愈发偏离政治学的轨道㊂21世纪以来,国际关系理论面临更大的创新需求和发展空间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带来了 全球国际关系理论 的发展㊂其中主要包含两种发展趋势:一种是地域的扩展,尤其是把非西方国家的理论观点融入国际关系理论框架中,使得国际关系研究摆脱 美国社会科学 的狭隘性㊂另一种是领域的扩展,尤其是聚焦于全球治理和经济合作与竞争等领域㊂两种趋势中都包含国际关系主体多元性的关键启示㊂就前者而言,正如阿米塔㊃阿查亚(Amitav Acharya)所指出的,西方大国所关心和争论的安全,未必是发展中国家所关心的安全㊂①就后者而言,我们同样可以说,国家政府所关心的利益,并非跨国企业㊁国际组织和其他形式的跨国社会所关心的利益㊂也就是说,从权力㊁安全㊁利益这些现实主义国际政治所关心的话题来说,国际关系理论都有开拓新分析框架的空间㊂05 ①阿米塔㊃阿查亚著,白云真㊁宋亦明译:‘重新思考世界政治的权力㊁制度与观念“,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25 46页㊂公共外交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启示长久以来,公共外交被各国政府视为越发重要的外交工具,服务一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较强的政策导向,国际关系领域对公共外交的研究也偏重政策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公共外交的理论潜力㊂公共外交 是一个混合概念,其定义并无定论㊂美国政府明确视公共外交为一种面向公众的政府行为,服务美国的战略利益和外交政策目标㊂在实践中,可能具有一定攻击性和假想敌㊂比如在冷战时期,美国公共外交旨在与苏联展开意识形态竞争㊂① 9㊃11 事件发生以后,又转向为打击恐怖主义服务,主打 人心之战 ㊂相比之下,英国式的公共外交更加强调非政府组织㊁团体的主体角色,认为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只是评估和指导㊂英国外交和联邦事务部将公共外交定义为 在公共领域通过与志趣相同的组织和个人形成伙伴关系,或使其参与其中来赢得英国国际战略的目标 ㊂对中国而言,公共外交是外来传入的概念,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美国或西方逻辑㊂而在中国的外交实践和官方话语中,公共外交经常与民间外交并列,都放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背景下构建,强调民心相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国际社会的公正㊁和平与发展服务㊂从各国的实践来看,公共外交发展至今,已经不再局限于冷战时期的 宣传 ,无法被简单地视作国际传播问题㊂民间主体或非国家行为体事实上已经卷入国际关系中,成为影响外交关系㊁国际议程的重要变量㊂即便是在高度重视公共外交 政府属性 的美国,也开始强调 公民外交 (citizen diplomacy),以提升民间交往对美国外交的作用㊂事实上,国际活15 ①参见:Nicholas Cull ,The Cold War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Agency :American Propaganda and PublicDiplomacy ,1945 1989,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动中的人文交流㊁民间交往㊁公共外交特性本就难以分割㊂非国家行为体依然没有脱离与国家的互动,但并不从属于国家行为和意志,它们突破了以战争与和平问题为出发点的国家思维,具有更广泛的目标㊂而公共外交在研究主题上对非国家行为体参与国际关系的关注,决定了能够为国际关系理论创新带来价值㊂公共外交关注国际关系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现实变化:一是非政府主体在国际关系中的主体性㊂公共外交从非国家行为体的角度研究国际关系,关注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的互动关系㊂国际政治体系理论以国家中心视角看待国际关系的变化,认为民族国家是国际关系的主导行为体,总体上把非国家力量视作其工具㊁对象或者干扰变量㊂以此为基础的研究,即便承认企业㊁国际组织有区别于国家的关切和目标,也仍然认为它们是在国家的主导下运作,其行为要么为国家所指使,要么受国家操纵,主张洞悉非国家行为体背后的 国家意图 ㊂这导致对非国家行为体参与国际关系的研究难以脱离政府之间的互动关系框架,非国家行为体在理论中的主体性和政治价值得不到确认㊂而公共外交一方面继续关注政府如何动员社会力量,服务其政治目的;另一方面,公共外交的具体运作是在跨国社会中发生的,超脱于某个特定国家的管理范畴,其中的方式㊁规则和规律未必是政府所熟悉和擅长的㊂这使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被放置在更加对等的环境下进行讨论,对公共外交的深入研究,可以推动非国家行为体参与国际关系的研究进一步理论化㊂二是国际关系主题的多样性㊂国际政治理论围绕国家间的战争与和平问题展开㊂公共外交除了服务国家维护其安全和利益,还关注更广泛的议题,一般称之为 软政治 ,如全球治理中的气候变暖㊁疾病传播㊁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金融㊁贸易㊁科技等领域的规则制定问题等㊂国际政治理论注重对国家利益㊁国家实力㊁国家间冲突的研究,站在该视角去看待一25些新兴的全球性问题,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很可能是非政府组织㊁跨国公司受制于强权,国家之间激烈竞争和对抗的图景,而其中的妥协与合作,也被简单地视为国家之间达成的政治结果㊂然而,非国家行为体关心的问题及角度,与国家有相当的区别㊂比如,一家跨国公司最主要关心的是利润,因此它会关注跨国经营所面临的营商环境㊁国际贸易规则等问题;一个从事科技治理的国际组织,在人工智能问题上,侧重关心人类伦理与技术的关系㊂由于非国家行为体深度卷入了政治,它们也会去考虑政府在其中发挥的角色和作用,但它们并不从国家的视角急切地关注冲突问题,或始终以国家安全为首要前提进行考虑㊂总体来说,非国家行为体在国际关系中更关注跨国社会的共同利益和价值,这也驱使它们去关心国际关系中一些越来越重要的 软议题 ,比如经贸㊁科技㊁教育㊁人口流动等,进而推动国际关系研究更具跨国乃至全球视角㊂公共外交研究有利于国际关系议题的多样性,从而在新的问题意识下构建国际关系的知识和理论体系㊂三是国际关系的跨国性。

最新-外交政策分析的认知视角理论与方法 精品

最新-外交政策分析的认知视角理论与方法 精品

外交政策分析的认知视角:理论与方法一、外交政策分析认知视角的出发点冷战期间占国际关系理论主导地位的现实主义认为外交决策过程是一个理性的选择过程,政府或者其主要的领导者在追求国家利益时是一个理性的行为者,在决策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所有决策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对形势的判断是准确的,通过一个开放的过程选择能给国家带来最大利益的政策选择。

这些学者认为,国际体系制约和影响政策的选择,个人很难对外交政策的结果有任何影响,不同个性的人在同样条件下会做出同样的决定,名字和面孔可能改变,但国家利益和政策则不会改变。

用官僚政治模式研究外交政策决策过程的学者则认为,外交政策是在复杂的官僚机构中制定的,政策制定过程对效率的追求要求彻底摆脱个人的私心杂念,感情好恶,因此决策机制和过程限制和制约了个性发挥作用,过于强调个人的作用往往陷入唯心主义的陷阱。

辩证唯物主义在强调人的一切心理现象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的前提下,也认为人的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并非死板的、机械的反映,并不像镜子映照物体那样。

人对现实事物的反映是同他长期形成的个人特点、知识经验、世界观等密切相联系的。

人对客观现实世界进行认知的过程不仅受到认知对象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受到主观因素,如信仰、需要、兴趣、知识经验以及知觉对象对生活和实践的意义等的影响。

外交政策分析的认知视角是与这样的辩证思维相一致的。

这种视角因个人在冷战结束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冷战结束的方式而变得更为引人注目。

这种认知个人,个性层次的视角理论、方法或模式通过对决策者及其信仰和认知过程的研究来理解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制定。

在西方,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方面来理解和研究外交决策者与外交决策结果的关系。

有的侧重于对决策者信仰系统的研究,有的侧重于对决策者认识过程的研究,有的则侧重于对决策者的信息处理方式的研究,也有的学者则将精力放在对外交决策者个性的研究上。

概括起来,这些学者认为决策者或者受到自己信仰的影响,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不一样的;或受到决策者信息处理方法的影响,一般是比较封闭和保守的-,对外界的变化适应是缓慢的,或者对外界的变化有一种抵制态度,拒绝接受这些变化;或者认为决策者对形势的判断有时候是不准确的,决策者在对外政策的决策过程中往往受到错误认识的影响,或者是根据对现实世界的错误认识制定外交政策。

外交决策笔记精华

外交决策笔记精华

外交决策笔记精华外交决策学概述在国际政治中,行为体的互动都是有明确的对外政策目的的行为。

行为体能否实现自己的目的,取决于能否制定并实施适当的对外政策。

与这样一种现实的需要相适应,在过去的50年中,有关外交决策(foreign policy decision making-FPDM)的研究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逐渐发展起来,并最终成为国际政治研究中一个重要学科。

这门学科的主旨,就是研究决策者与所处环境之间在不同层次上的互动过程和互动内容。

进行这个领域的研究,对于国际政治研究来说是不可缺少的。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外交决策学领域逐渐形成三个理论框架:即以博弈论为主要方法的理性选择模式、以系统论和控制论为方法的官僚组织模式和基于心理分析法的认知心理模式。

这三种模式可以说构成了外交决策理论的骨干,它们分别探讨了外交政策形成的推理过程、组织过程和认知过程,研究对象分属国家层次、组织层次(middle-range)和个人层次。

其中,第一种模式和以其为基础的博弈论被国际关系学界视为主流理论,影响也最大,被称为“正式模式”或“正式假设”(formal model or formal assumption)。

①外交决策学的由来与相关概念外交决策学是决策科学发展的产物。

18世纪工业革命之后,西方国家逐渐出现大型工业企业,有了大量管理实践和决策实践的存在,使管理理论和决策理论的出现成为可能。

系统化的管理理论即管理科学在20世纪初才出现,而作为其分支的决策理论则是在上世纪50年代才开始在管理学界流行。

决策科学的兴起与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等人的倡导有关,西蒙本人也因其对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进行了开创性研究,而获得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②上世纪50年代,随着研究方法和资料处理手段的更新和进步,决策科学 考研者,一分天命,三分资料,六分拼搏!!739498350@ 2迅速被引入其他学科,包括外交政策研究。

外交政策分析与模式

外交政策分析与模式

外交政策分析的路径与模式[①]《外交评论》2011年第6期内容摘要:虽然外交政策是我们理解国际关系的关键,但与国际政治研究相比,外交政策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

本文对外交政策分析的特征、价值进行了总结,并从社会科学研究的四种分析模式出发,对现有外交政策分析文献进行了分类归纳。

根据本文的归纳,外交政策分析存在四种路径九种模式。

但是,不管那种路径与模式都未能解决外交政策分析的三个关键难题,因而并不能对外交政策提供令人满意的分析。

为此,本文最后指出,如何整合不同路径与不同模式以提供一个综合分析框架是外交政策分析面临的难题。

关键词:外交政策分析、施动者-结构、解释、理解[作者简介]李志永,湖北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政治理论、外交政策分析、中国外交、公共外交等,lizhiyong0424@。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0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诚信楼8层72号信箱(100029)。

克里斯托夫·希尔指出,“外交政策是我们理解国际关系的核心部分,即使它远难称得上这一问题的全部。

由于某些好的和坏的理由,它目前被忽视了,但它必须回答中心位置。

”[②]保罗·科维特(Paul Kowert)也指出,“由利益可能截然不同的公民所组成的民族国家怎样才能选择合适的外交(或任何其他)政策以服务于‘公共’利益呢?这一集体行为问题以及与其相关的国家合作途径问题,都是国际关系的主导性问题。

”[③]换句话说,国家的外交政策到底是如何决定的及其行为规律构成了国际关系研究的主导性问题,这正是外交政策分析要回答的根本主题。

本文将从方法论与认识论入手,对外交政策分析的主要路径与模式进行回顾与总结,以推动我们对外交政策的理解,促进外交政策分析研究的深化。

一、外交政策分析的特征与价值国际关系是行为体(现今主要是国家)互动造就的人类现象,而就单个行为体而言,任何由国家引起的重大国际政治现象均是不同外交决策或决策[④]相互作用的结果。

《影响中国外交决策的五大因素》读书报告

《影响中国外交决策的五大因素》读书报告

探究影响中国外交决策的因素——《影响中国外交决策的五大因素》读书报告一、关于外交决策学与外交决策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关于外交决策学研究方法的相关论文和书籍可谓数不胜数,例如中国学者张清敏的论文《外交政策分析的三个流派》①中树立了外交决策理论的三种基本研究方法:比较研究、社会心理研究和结构功能研究;冯玉军在《俄罗斯外交政策机制》②第一章中介绍了对外政策决策理论;郝雨凡等在《中国外交决策——开放与多元的社会因素分析》一书的导论中指出:“早期中国外交政策的研究,主要建立在国际关系理论中传统现实主义学派以国家为中心的基本假设上。

中国外交政策被认为是一个理性的、高度一致的整体。

也有少数研究者曾关注中国对美国和前苏联政策背后的内政因素,认为中国精英阶层的内部争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当时的国外政策去向。

一些关注中国内政因素的学者注意到中国外交政策与其国际地位之间的关系;也有人关注中国国内政治事件与其外交行为的互动关系。

早期对中国外交政策的研究反映出国际关系理论界对国内和国际两组变量互动关系的宏观学术争论,强调的重点在于中国领导层内部争论对外交政策制定的影响。

”③这些都是我在课上或课下有意无意接触过的著作。

当我准备去图书馆借阅老师推荐的名著时,发现几乎都已被借出。

于是,我就在图书馆里翻阅有关外交决策的书籍,借阅了其中三本《俄罗斯外交政策机制》、《中国外交决策——开放与多元的社会因素分析》以及这本《影响中国外交决策的五大因素》。

选择此书作为我书评的内容,是因为此书脉络较为清晰,易于理解,并且联系我国实际,避免将理论分析工具的作用单一化、绝对化,对于我们这些刚入门的学生来说,读起来并不困难,并有所收获。

对于外交决策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国内外学者都有过许多不同的解释,对影响外交决策的因素做出了自己的总结和归纳,然而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应该说到目前为止对影响外交决策因素的研究没有到达一个大家公认的研究范式。

因此本书同样的也只是对影响外交决策的因素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总结,只是罗列事实比较多,学术分析比较少。

一种研究国际政治的认知心理方法

一种研究国际政治的认知心理方法

一种研究国际政治的认知心理方法作者:徐瑶来源:《学理论·下》2013年第06期摘要:罗伯特·杰维斯是一位著述颇丰的西方国际关系学者,始终坚持将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运用到国际关系研究中,希望通过对微观层次的行为体的心理分析,更深入地了解国际关系中安全困境的实质,找到国家间冲突的实质及解决方法。

其中,他于1976年出版的《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一书全面阐述了国际政治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成为国际政治研究中认知心理学派的代表作。

首先简单介绍了《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的理论分析框架,然后扫描了该书有关国际政治中认知心理研究的成果,最后对这一理论作为一种研究国际冲突的方法具有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国际政治;认知心理学;罗伯特·杰维斯中图分类号:D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8-0005-02罗伯特·杰维斯(Robert Jervis)是一位著述颇丰的西方国际关系学者,研究领域也相当广泛,包括国际政治中的战略性互动、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复杂系统效应和非本意结果等多个方面。

虽然杰维斯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但他始终坚持将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运用到国际关系研究中,希望通过对微观层次的行为体(特别是决策者)的心理分析,更深入地了解国际关系中安全困境的实质,找到国家间冲突的实质及解决方法。

其中,他于1976年出版的《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一书应该是其最成熟的一部理论著作,全面阐述了国际政治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成为国际政治研究中认知心理学派的代表作。

一、研究国际冲突的个人视角《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主要通过聚焦个人层次从而试图发展一种研究国际冲突的微观层面国际政治理论。

众所周知,冲突与合作一直是国际政治领域永恒的研究问题,主流国际关系理论越来越倾向于宏观或中观层次上的研究,而“个人在国际政治分析中从未成为一个常见的范畴” [1] 。

关于当前中国外交思维的感想

关于当前中国外交思维的感想

关于当前中国外交思维的感想
李庆四
【期刊名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1(000)011
【摘要】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处于一超多强过渡性格局,资本主义牢牢控制世界经济政治等中心.为此,只有充分认识资本主义社会,才能更好地与之相处,在竞争共处中学习其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国际地位不断上升的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要注意形象塑造,创造条件融入国际社会.中国是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融入国际社会,才能取得进一步发展所需的外部条件.
【总页数】5页(P30-34)
【作者】李庆四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A849.1
【相关文献】
1.当前中国外交战略思考 [J], ;
2.当前中国外交政策的“渊源”与“参照” [J], 江海;
3.当前中国外交政策的“渊源”与“参照” [J], 江海
4.远交近攻战略对当前中国外交的影响 [J], 范冲亚
5.中国传统义利观对当前中国外交的启示 [J], 汪艳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外交政策分析的认知视角:理论与方法

外交政策分析的认知视角:理论与方法

外交政策分析的认知视角:理论与方法外交政策作为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的国际社会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它涵盖的范围广泛且复杂,涉及到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方面面。

因此,以正确的认知视角来分析外交政策显得相当重要。

本文将从理论与方法两个方面探讨如何正确的认知外交政策,并通过5个例子进行证明。

一、理论1.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在外交政策中,经济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例如,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注重对外开放,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技术,从而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发展。

因此,在分析外交政策时,经济因素应该被重视。

2.现实主义理论现实主义理论认为,国家是国际关系中最基本的单位,国际政治是权力斗争的游戏。

在外交政策中,国家的利益和权力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例如,美国主张“美国优先”,这表明其强调国家利益和权力。

因此,在分析外交政策时,国家利益和权力也应该被考虑进去。

3.制度主义理论制度主义理论认为,制度是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因素,它能够规范行为,并减轻冲突。

在外交政策中,国际制度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例如,联合国作为国际制度,对国家之间的行为进行规范和协调。

因此,在分析外交政策时,国际制度应该被考虑进去。

二、方法1.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指通过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外交政策,来寻找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角色。

例如,通过比较美国和俄罗斯的外交政策,我们可以发现两个国家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历史分析法历史分析法是指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外交政策及其变化原因。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因。

例如,通过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历史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其在改革开放后的变化及原因。

3.逻辑推理法逻辑推理法是指通过逻辑推理,来寻找外交政策的因果关系。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外交政策的逻辑,以及其可能的后果。

对外交决策和中美关系的几点思考

对外交决策和中美关系的几点思考
既然作出这样的判断,必要的保险措施就得跟进,美国必须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最大限度地阻止中国的强大。所以,体现在台湾问题上,美国将会最大限度地利用台湾问题作为遏制中国崛起的砝码。这点今后任何一届美国政府都不会含糊。小布什政府公开声言将不惜任何代价协防台湾,克林顿政府也一样,只不过用另一种语言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即在1996年当解放军举行演习时派遣两支航母编队前往台湾海峡。要切记:老牌强国客客气气帮助一个新崛起强国的例子,历史上不多。
以上几种情形遂使政府有关部门即使经常垂询于专家,也无法收其应有的效果。

现在谈谈中美关系问题。先客观地分析一下美国。我以为,中美关系最大的问题是双方都不知道对方将来要干什么,这是一个让双方都不知所措的问题。因为国际关系包括两重性质的互动,一是双方或几方的互动,二是现在与将来的互动。美国不知对方将要干什么,也就不知道自己现在应该干什么。笔者于去年同美国的军事外交专家进行广泛的交流,在同国务院、国防部、国防大学、陆军战争学院、西点、哈佛、普林斯顿、麻省、太总部的坦率交流中,美方专家共同的特征是对中国未来走向不明,尤其在太平洋战区总部,几位中国问题专家连续追问:"中国将来到底要干什么?"这个问题在美国也讨论了好几年,至今没有结论(笔者当时认为此问题可以有三种回答:一、中国将来不干什么,好好过日子;二、中国自己也不知道将来干什么,因为你们美国一百年前也不知道今天要干什么;三、中国将来干什么要根据美国将来干什么;现在的困难在于:美国将来干什么又需根据中国将来干什么来确定,所以,中美关系今后的互动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不可避免的盲目性。)以克林顿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战略思维和以小布什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战略思维共存于美国,交替影响美国对华政策,其根本原因是美国无法准确判断中国未来走向。

外交决策分析、外交调研的多种视角

外交决策分析、外交调研的多种视角

第十一讲外交决策分析、外交调研的多种研究视角一、外交政策研究起源1.外交作为历史一部分的研究2.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648年)-民族国家-交往规范(描述性的)3.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 (描述性—解释性)1)列宁主义:帝国主义- 引发战争2)威尔逊主义(理想主义或自由主义):民主和评论,民主政府、国联、自由贸易4.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现实主义-战争不可避免;国际- 无政府状态二、理性行为模式与外交决策1.国际体系是无政府状态2.安全是国家首要的利益3.军事手段是维护国家利益的最重要手段4.外交决策是一个理性选择的过程1)国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理性行为体:unitary rational acter2)国家领导人代表或等同于国家3)领导人在决策时能够获得决策所需要的所有信息4)领导人在决策时都会选择最大限度实现国家利益的决定5)现实主义的理性行为决策模式面积大国小国发展水平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政权开放封闭开放封闭开放封闭开放封闭发挥作用的顺序角色社会政府体系个人角色个人政府体系社会个人角色社会体系政府个人角色政府体系社会角色体系社会政府个人角色体系个人政府社会个人体系角色社会政府个人体系角色政府社会典型国家美国前苏联印度中国荷兰捷克斯洛伐克肯尼亚北朝鲜三、认知与外交政策决策认知的一贯性;发生事件的含义是不同人赋予的,不同;类比- 依据历史经验- 失误(美国-朝鲜战争、慕尼黑阴谋)比喻- 纸老虎、多米诺骨牌四、决策者的个性与外交决策五、官僚政治与外交决策1.外交决策不是一个理性的选择过程2.不同的决策者对国家利益的理解是不一样3.位置决定立场4.外交决策是一个不同部门以部门利益为目标,以权利为杠杆的讨价还价的过程5.外交决策的结果是一个官僚政治斗争的结果六、国内政治与外交决策•第一层次的搏弈:对外谈判•第一层次的搏弈:国内支持第一层次的政策•第二层次对外交政策结果的影响取决于国内政治中的胜券范畴(win-set)★国内的胜券范畴取决于•国内政治中的喜好和联盟•国内的政治体制•决策问题的性质•决策者的策略和立场–自愿违约与非自愿违约国内政治需要影响策略对外交政策影响结果七、外交决策分析或外交调研的多重视角。

外交学中的战略思维与决策分析

外交学中的战略思维与决策分析

外交学中的战略思维与决策分析外交学作为一门涉及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和领域。

在这个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外交行为和外交政策的制定都需要战略思维和决策分析的支持和指导。

本文将探讨外交学中战略思维与决策分析的重要性,并介绍相关概念和方法。

一、战略思维在外交学中的重要性战略思维在外交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外交活动往往是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基于深入分析的决策,以实现国家的利益和目标。

战略思维强调整体性、系统性和长远性,帮助外交决策者更好地认识国际环境、评估国家实力和利益,并规划未来的行动方案。

1.1 外交战略的制定外交战略是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为实现国家利益所采取的整体性和长期性的对外政策和行动的总体安排,需要基于战略思维进行制定。

通过对国际形势的分析和对国内实力的评估,外交决策者可以制定出适应国家利益和目标的外交战略。

战略思维帮助决策者从宏观角度考虑问题,避免片面性和短期行为对国家利益造成的负面影响。

1.2 战略决策的指导外交决策涉及到众多的利益关系和选择,战略思维能够为决策者提供指导和帮助。

战略思维强调系统性思考,帮助决策者分析各种外部因素对国家利益的影响,并从中选择最优策略。

通过考虑所面临的风险、威胁和机遇,决策者可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二、决策分析在外交学中的应用决策分析是外交学中的重要方法和工具,它帮助决策者在复杂的决策情境中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决策。

2.1决策分析的概念和原则决策分析是一种科学严谨的分析方法,通过对问题进行剖析,评估各种选项的优劣,并根据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做出决策。

决策分析包括确定决策目标、评估决策风险和不确定性、选择最优选项等环节。

2.2决策树分析在外交决策中的应用决策树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决策分析方法,可以帮助决策者系统性地评估各种选项。

在外交学中,决策树分析可用于评估不同外交政策的风险和收益,并选择最优的方案。

通过构建决策树模型,决策者可以计算出每个方案的预期效益,并进行比较和评估。

对外政策分析中的多元启发理论

对外政策分析中的多元启发理论

关键词:对外政策分析;多元启发理论
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338(6 2007)06- 0075- 09
对外交政策的研究是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研究 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著名的国际政治学者K·J ·霍 尔斯蒂( K.J.Holsti)在分析冷战时 期 国 际政 治理 论 研 究 的 成 败 得 失 时 ,指 出 了 国 际 政 治 理 论 三 个 失 败 的 研 究 , 其 中 之 一 就 是“ 对 外 政 策 分 析( Foreign Policy Analysis)”研究。①回顾对外政策分析研究的 历史可以看出,从上世纪50年代至80 年代,对 外政 策分析研究经历了几次大的波折。但也应该看到, 自 上 世 纪 90 年 代 至 本 世 纪 初 ,对 外 政 策 分 析 在 经 历 了 一 段 低 迷 之 后 重 获 新 生 ,其 中 最 重 要 的 一 个 理 论 流派就是1993年兴起的 多 元启 发 理 论( Poliheuristic Theory),②从 这 一 理 论 的 研 究 现 状 看 ,它 产 生 了 大 量
方面使对外政策分析中的心理学和理性主义方法 严 重 分 离 ;另 一 方 面 ,由 于 各 自 所 特 有 的 局 限 性 ,两 者 都 无 法 单 独 解 释 一 国 的 对 外 政 策 。 因 此 ,对 外 政 策 研 究 需 要 一 个 能 将 决 策 过 程 与 结 果 、认 知 理 论 和 理 性 主 义 方 法 统 一 起 来 的 分 析 模 式 ,多 元 启 发 理 论 便在这一背景下产生。
收稿日期:2007- 06- 12 作者简介:韩召颖,男,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国际关系系副教授、博士;袁维杰,男,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

基辛格外交思想论纲

基辛格外交思想论纲

基辛格外交思想论纲沈成东在现当代的国际外交史中,基辛格是一个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人物。

他既是国际顶级的外交家,又是国际关系的理论大师。

他出身学者,后成功转型为美国外交的高层决策者,具有深厚的欧洲文明根基,对战略问题的看法完全摆脱了单纯军事观点的束缚,他的思想对当时的美国外交战略和国际局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退出政坛之后,基辛格继续着他的国际关系研究,并根据时事变幻,不断完善自己的外交战略思想,不断推出新的著作,希望能够对美国的当权者研究新形势下的国际关系,并作出能够维护美国利益的战略决策有所裨益。

基辛格的外交思想与他的生平有很大的关系,他出生于德国的一个犹太人的家庭,纳粹对于犹太人的迫害使他的家庭移居美国,到美国之后,他们又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融入美国社会的过程。

这些塑造了他的现实主义与悲观主义,并对他的外交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基辛格外交思想评述基辛格不是一位哲学家,他没有一个完善的哲学理论体系,但是他对于国际关系的研究却很深入,他的著述很多,其成名著作是《核武器与外交政策》,此外还有《重建的世界—梅特涅、卡斯尔累与和平问题,1812—1822年》、《必要的选择—美国外交政策展望》、《麻烦的伙伴关系—对大西洋联盟的重新评价》、《美国对外政策—论文三篇》、《白宫岁月》、《动乱年代》以及《大外交》等。

透过这些著作,我们能够看到处在不同世界形势下的基辛格对于所处时代的国际关系的看法,以及他不断发展的外交思想。

基辛格的外交思想虽然没有构成一个完整理论体系,但是通过对他的著作的解读与研究,可以将基辛格的外交思想大概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保守主义的政治哲学思想基辛格政治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本科毕业论文《历史的真义:关于施本格勒、托因比及康德的感想》之中。

在这篇论文中,基辛格将施本格勒、托因比及康德三位哲学大师放在一起进行专门的论述,还涉及到了亚里士多得、荷马、维吉尔、但丁、弥尔顿和斯宾诺莎的著作,并向学院派提出了挑战。

外交实践中的形象博弈——《信号与欺骗:国际关系中的形象逻辑》评介

外交实践中的形象博弈——《信号与欺骗:国际关系中的形象逻辑》评介

Image Game in Diplomatic Practice: A Review of Perception and Misperception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作者: 谈东晨[1]
作者机构: [1]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国际问题研究中心
出版物刊名: 公共外交季刊
页码: 109-117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1期
主题词: 外交实践;杰维斯;决策者;模糊性
摘要:国际关系理论大家罗伯特·杰维斯将博士论文改写并于1970年出版后,其中译本《信号与欺骗:国际关系中的形象逻辑》终于在2017年面世。

该书对国际关系中“发信号”与“搞欺骗”行为的关注尚未过时,甚至在强调国家话语的今日尤显重要。

杰维斯对此类外交技巧的归纳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即从对信号和标志的使用出发分析外交实践的策略和意义。

根据该书的相关理论并结合具体案例,本文尝试对外交实践中的形象博弈及其价值实现予以阐释和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出质疑的地方 ! 同时也是整个国际政治微观层 # 不管方法论上存 次的研究所面临的困境 " 但是 ! 在多大困难 ! 运用心理学来研究政治是一种必不 可缺的和不可替代的方法 " $$ 一句话 ! 政治行 为中的心理要素显而易见! 而且起着关键作 用% &
!"#$%&’Fra bibliotek)因此 ! 微观层次的研究对于理解决策者
!&#! 美 # 罗 伯 特-杰 维 斯 * 国 际 政 治 中 的 知 觉 与 错 误 知 觉 !+#*
秦亚青译 * 北京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 %79:;<=<>9 324 %<=?@?:78 $ 5677018 04*8 !,#/012314 5677018
!""#$%&’() *+ *’( ,*-./ +0 1+23*3&)4 A0B C<1DE +3:F?==328&((,* !.#! 美 # 费 斯 汀 格 * 认 知 失 调 理 论 !+#* 郑 全 全 译 * 杭 州 E 浙 江 人
1.$)
文献标识码 !
2
文章编号 !&##$%$$3),.##!0#!%#&&#%#$
! ! 在外交决策理论微观层次的研究体系中 " 知
觉被赋予了重要地位 " 它的主要目的就是考察决 策者对客体的目的和意图的认知 # 但是 " 由于决 策者自身条件的限制 " 尤其决策的制定总是处于 不确定的复杂条件下 " 决策者对环境和他人的判 断常常是一个选择性知觉 $ 错误知觉和知觉扭曲 不断发生的过程 " 这就使情况变得更加复杂 # 在 此研究领域 " 最为著名的学者是罗伯特%杰维斯 " 他于 &’() 年出版的 & 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 知觉’ 就是运用认知心理学理论从微观层次研究 国际政治的一部代表作 " 他引入 ( 知觉 ) 这一心理 学概念 " 探讨了知觉以及错误知觉因素对国际政 ( 黑匣子 ) 的一 治的影响 " 从而为人们打开了决策 个运作机制及过程 # 杰维斯认为 "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极端 重要的 " 对 于 同 样 的 客 观 世 界 " 不 同 的 人 会 有 着 不同的理解 " 不同的理解又会带来不同的决策 # 同时 " 作 为 决 策 者 的 个 人 " 具 有 同 所 有 人 一 样 的 认知局限 " 所以难免会出现错误知觉 *&+,-&./# 因此 "
参考文献 ,
"#$" 年
误知觉形式混淆在一起 ! 比如 ! 我们认为愿望与恐 惧是产生错误知觉的原因 ! 而认知失调则是一种 认知过程 ! 而杰维斯却把这两者简单地归结为错 误知觉的形式也有所不妥 " 所以 !这些方面的缺陷 和不足也使他的理论逊色不少 " 上面主要就杰维斯的理论的不足和缺陷之 处作了相关的总结 ! 这也说明利用决策者的知觉 因素来分析国际关系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 这 就需要我们在以后的研究中通过大量历史案例 对错误知觉进行更加系统的研究 ! 这对于我们从 理论上理解战争和冲突的原因具有重要的意义 "
作者简介 ! 申玉庆 " 女 " 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国际政治专业 !""# 级研究生 #
’ &&@ ’
第!期
申玉庆 + 外交决策的微观认知视角 会导致错误决策甚至引起危机的升级或战争的 爆发 % 因此 ! 在研究外交决策时 ! 不能只对现实情 况作 # 客观 & 的分析 ! 而更应注重研究决策者眼中 的世 界 ! 即 研 究 决 策 者 是 如 何 认 识 环 境 的 ! 而 不 是环境到底是什么 % 其次 ! 杰维斯理论的一个重要失误在于把个 ( 包 括 群 体 因 素) 置 于 同 一 分 体因 素 和 组 织 因 素 析框架之下 ! 而混淆了它们各自在知觉机制以及 认知结果上的差异 % 杰维斯的理论主要是以个体 决策者的知觉机制为主要的分析对象 ! 探讨了决 策者的知觉过程及经常发生的错误知觉 % 但是 ! ( 群体因素) ! 如政府内 他同时也分析了组织因素 部运作机制上的缺点所导致的失误 ! 因此把个体 因素 和 组 织 ( 群 体) 因 素 都 置 于 同 一 知 觉 机 制 的 分析之中 % 那么 ! 个人和组织或者是群体是否具 有相同的知觉机制呢 ’ 本文认为 ! 虽然在某种情 景 * 某种状态下个人与组织或群体具有相同的知 觉机 制 ! 比 如 都 具 有 认 知 一 致 的 倾 向 ! 都 会 受 到 诱发定势的影响 % 但是 ! 实际上这两种决策主体 在知觉机制上却是大不相同的 ! 它们具有各自不 同的特点 ! 具有各自的运作机制并且具有各自独 ( ./012) 的 # 小集团思 特的错误知觉 % 比如 ! 贾尼思 维 ( 3456789:10;103) & 认 知 模 式 ! 他 认 为 小 集 团 成 员形成的一致规范并不会对群体决策的结果产 生积极的影响 < 而且往往会产生群体盲思和群体 # 在某种条件下 ! 有两种不利倾向 极化现象 % 他说 的出现依然让人难以理解 = 一种是群体对那些正 在与他们进行对抗的外群体形成了毫无人性的 刻板的观念 ! 另一种倾向是产生于集体讨论的集 体判断将会产生分化 ! 有时候群体可能变得极端 保守 ! 有时候将会产生比个体成员准备采取的更 加冒险的行动 % &!’#$%’之所以有这种倾向 ! 主要是由于人的社会性 本质 %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 ! 即使在独自决策的时 候 ! 人们也常常根据他人会做何评价的预期来决 定自己的行为 % 因此 !个体决策者往往迫于众压力 和群体盲思而做出某个选择 ! 尤其是在危机决策 的情况下 !决策者的知觉很可能被歪曲 ! 而且并没 有意识到多数人的意见影响了自己的判断 % 而作 为群体中的成员来说 ! 由于面临着最高决策者或
再者 ! 杰维斯对其理论的验证主要采用了多 重案例分析法 & ! 多重案例分析本身的特点决定了 它可以提供更能令人信服的结论 ! 并可以引导人 们发现事物中规律性的东西 $!"#$%&’()" 因此 ! 杰维斯 使用的诸多案例无疑增强了其理论的可信性和适 用性 " 但另一方面 !由于其举例的分散性使其缺点 也十分明显 ! 比如 ! 为了验证某一假设 ! 他只能提 供某一重要案例中对决策者知觉产生影响的某一 方面的因素来分析对决策结果的影响 ( 主要强调 这些因素的单独的作用) ! 而不能突显多种变量因 素的互动使错误知觉的生成成为可能 * 另外 !杰维 斯也没有系统和清晰地辨别各种不同的错误知 觉 !而且还把产生错误知觉的原因 + 知觉机制与错
! ! 收稿日期 !!""!"#$%&#
如果不考察决策者对客观世界的看法和对其他 人的认识 " 就无法解释重大决策和政策是怎样形 成的 # 只要在决策者的知觉和现实之间存在着差 异 "就有必要对决策过程进行分析 # 所以 "杰维斯 的目的就是试图表明决策者对世界和其他行为 体的知觉常常会偏离客观实际 " 而这种偏离是有 规律的 " 而且是能够被人们正确理解的 # 在论证 的过程 中 " 杰 维 斯 提 出 了 大 量 的 假 设 命 题 " 引 用 了大量的心理学实验成果以及丰富的历史案例 来证明他的假设 " 他的理论精致到细微之处 " 不 论是对于研究外交决策的微观层次的学者还是 对于制定外交决策的决策者来说都具有很大的 现实意义和借鉴意义 " 而且这对我们从理论上理 解战争及冲突的原因具有重要的意义 # 但 是"像 所 有 理 论 那 样"杰 维 斯 的 理 论 也 存 在着许多不足和缺陷之处" 比如有学者认为! ( * 微观层次的研究+ 对整个国际政治的发展趋势 和国际关系的格局特征把握不足 # )*&+,#.&0这也是好 多学者对国际政治微观层次的研究的解释力所
( 知觉 ) 这一心理学概念 " 探讨了知觉以及错觉因素对国际政 治的影响 " 从而为人们打开了决策 ( 黑匣子 ) 的一个运作机 制 及过程 # 他的理论精致到细微之处 " 对于学术研究和外交决策实践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借鉴意义 # 但是 " 像所有的理论 一样 " 杰维斯的认知理论也有不足之处 " 本文将主要对此不足与局限作一梳理和评价 " 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想法 # 关键词 ! 外交决策 - 知觉 - 杰维斯 - 认知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 !
! >>> !
外 交 评 论 者是个别具有很高威望的决策者的权威 ! 往往承 受着服从的压力和达成一致的压力 " 因此 !在决策 过程中 !决策小团体中会产生很多错误知觉 ! 比如 大多数或所有成员抱有的 # 无懈可击 $ 的错误知 觉 %对外群体的刻板影响 % 对他们的力量和道德的 & 小 高估以及全体意见一致的错误知觉等 " 因此 ! 集团思维 $压抑了个人的独立思考及判断能力 ! 压 制了自由讨论 ! 限制了对各种行动方案的客观评 判 !最后使决策者产生错误或不当的决策 ’ 所以 ! 杰维斯把这两种决策主体的认知模式置于同一分 析框架下混淆了它们的异同 ! 模糊了它们之间的 关系 !这也使其理论具有一定的 偏颇 "
!""! 年 &# 月 总第 37 期
外 交 评 论
849:;1 < 2882 ;9= 9:>;:?
456$!""! %&$37
外交决策的微观认知视角
, ,,对杰维斯认知理论的几点评价和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