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优秀教案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关于《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高中地理教案
关于《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高中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掌握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认识我国主要环境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危害,提高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1. 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2. 我国主要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危害3. 环境问题的成因与防治措施4.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5. 学生实践与探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我国主要环境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危害。
2. 难点: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及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树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影响。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环境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运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环境问题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2. 讲解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明确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环境问题。
3. 分析我国主要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危害:介绍我国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分析其对人类生产、生活及生态系统的危害。
4. 探讨环境问题的成因与防治措施:引导学生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如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城市化等,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5. 讲解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使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了解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6. 学生实践与探究: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身边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六、教学过程(续)7.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环境问题案例,如我国雾霾治理、水污染治理等,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成因和解决办法,以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某个环境问题,讨论其产生原因、危害及解决办法。
高中地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中图版必修
高中地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中图版必修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1. 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1. 环境问题的定义和分类。
2. 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教学步骤】1. 引入环境问题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环境问题。
2. 讲解环境问题的分类,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环境问题。
3. 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让学生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4. 探讨环境问题的未来发展,让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章:资源问题【教学目标】1. 理解资源问题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1. 资源问题的定义和特点。
2. 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教学步骤】1. 引入资源问题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资源问题。
2. 讲解资源问题的特点,让学生了解资源问题的特殊性。
3. 分析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让学生理解人类活动对资源的影响。
4. 探讨资源问题的未来发展,让学生认识到资源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资源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第三章:环境污染【教学目标】1. 理解环境污染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环境污染的产生原因和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1. 环境污染的定义和分类。
2. 环境污染的产生原因和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教学步骤】1. 引入环境污染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环境污染。
2. 讲解环境污染的分类,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环境污染。
3. 分析环境污染的产生原因,让学生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4. 探讨环境污染的未来发展趋势,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高中地理_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2、了解目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人地关系,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其出现的原因2、结合已学过的有关环境问题的具体实例,对环境问题进行归类。
3、通过分析阅读材料和活动题,使学生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解决途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共同分析问题,使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体验乐趣,从而掌握知识,发展个性。
2、通过学生分组收集和整理本市不同地区的环境问题,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并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环保意识。
3、使学生关注全球的环境问题,培养具有人文关怀和国际视野的人。
二、重点、难点1.重点: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2.难点:对环境问题案例进行正确的分析、评价三、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从总体上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二是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这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和高中各章的学习过程中都已经有所了解,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应把重点放在对知识的梳理和归纳上来,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并对其进行归类,进而提出解决的措施,是本节教学中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环境观和发展观的重要途径。
四、教法、学法1、教法:多媒体教学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2、学法:讨论法、阅读法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用多媒体导入大量图片,激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学习兴趣。
延伸导入:在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当时的秘书长加利先生为什么提议全体代表为地球不幸与悲哀静默2分钟?我们先看一幅漫画。
展示:企鹅的家园变小,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家园变小?(全球变暖导致气温升高)展示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引起学生的注意,拓展视野,激发学习动机,强化对环境问题严重性的认识。
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影响及解决策略。通过图表、案例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温室气体排放、地球能量平衡等概念,并阐述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生态系统等方面的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影响及解决策略。
2.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环境问题案例。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地球环境问题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掌握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分析等技能,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影响及解决策略。
3.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案例,掌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相关政策措施,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行动能力。
2.知识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入典型案例,让学生从实际案例中深入理解环境问题的成因、影响及解决策略。
3.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活动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模拟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环境问题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关于《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高中地理教案
关于《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高中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认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2. 使学生掌握环境问题的主要类型,如全球变暖、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3. 培养学生分析环境问题的能力,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2. 环境问题的类型与影响3. 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与特点4. 环境保护的政策与措施5. 青少年如何参与环境保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环境问题的主要类型、影响及解决途径。
2. 教学难点: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的关系。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具体的环境问题及其影响。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环境问题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2. 课堂讲解:讲解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的关系,分析环境问题的类型与影响。
3.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的环境问题案例,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实际危害。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4. 期中期末考试:设置有关环境问题的试题,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环境问题案例资料:收集各类环境问题案例,用于课堂讲解和小组讨论。
2. 环境保护政策文件:整理我国和国际上的环境保护政策文件,为学生提供参考。
3. 环境保护多媒体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增强课堂趣味性。
高中地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
高中地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高中地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1说课环境问题是指在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
一方面,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越来越多,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许多国家和地区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人类正受到某些资源匮乏的严峻挑战。
资源和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环境问题的分类方法很多,按性质可进行如下分类:环境污染问题、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生态破坏问题、自然资源枯竭问题。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一)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
(二)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
(三)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危及人类健康。
讲述这部分内容要通过举例来使学生理清环境问题的各种类别及其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1.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具准备投影图片、阅读材料等。
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2.分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2.通过读图分析学会判断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的方法。
3.对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培养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公民意识。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必修Ⅰ中我们学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我们知道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其中某要素的变化会对整个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可能出现环境问题。
下面我们学习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首先来讨论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板书: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推进新课师当今人类面临许多环境问题,什么是环境问题?板书: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阅读教材P86第一、二段,自主学习,思考:1.什么是环境问题?2.哪些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生(自主探究后回答)问题1:环境问题是指在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
第五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
课题: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型:高一新课课时:1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2019课标要求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是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先从人地关系开始,然后是环境问题类型及原因,最后通过“认识过度垦荒带来的环境影响”的活动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二是环境问题的表现:教材先用图表的形式展示环境问题及其表现,然后分析城市和乡村的差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最后通过活动“分析小岛国忧虑的背景”加强理论和实际的联系。
学情分析学生对环境问题并不陌生,学生已经学习过相关知识并有一定的生活体验。
特别是经过近一年的高中地理的学习,在"地对人""人对地"以及"人地和谐"等角度形成了一些基本的认识。
但是学生缺乏对环境问题的理性认识,在系统性、整体性的分析人地关系上,学生归纳推理能力仍然有待提高。
在理解不同环境问题对区域带来的影响时可能会存在很大困难。
因此,本节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大量案例、图片、视频、文字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理性思考,从而获得新的知识,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区域认知】运用人类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并结合实例,解释环境问题及环境问题的产生。
【综合思维】利用图表,认识并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表现。
【地理实践力】根据相关资料,举例说明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和全球化趋势。
【人地协调观】结合实例,认识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环境问题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环境问题,树立全球意识、环保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环境问题的成因、类型、表现和区域差异教学难点列举环境问题对区域带来的影响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布置学案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采用总结归纳法,设疑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教案标题: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目标:1. 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地和水资源过度利用等。
2. 探讨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责任感。
4. 提供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教案步骤:1. 导入(5分钟)a. 引入主题,激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兴趣和关注。
b.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 知识讲解(15分钟)a. 介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地和水资源过度利用等。
b. 解释每个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以及与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关系。
3. 讨论与分析(20分钟)a. 分组讨论每个环境问题的具体案例,包括近期发生的事件或研究成果。
b. 分享小组讨论结果,让学生了解不同环境问题的实际影响和解决方法。
4. 环境保护行动(15分钟)a.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和集体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和作用。
b. 鼓励学生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具体行动和策略,如减少碳排放、保护野生动植物、节约用水等。
c. 分组讨论并展示各自的环境保护行动计划。
5. 总结与评价(5分钟)a. 总结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法。
b. 评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理解和参与度。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包括环境问题的介绍和案例分析。
2. 环境问题案例研究材料,供学生小组讨论使用。
3. 白板或黑板,用于记录学生的讨论结果和行动计划。
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讨论和分享的参与度和质量。
2. 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法的准确性。
3. 学生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的创意和可行性。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社区或学校的环境保护活动。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环境问题和保护措施。
3. 邀请专家或相关组织代表进行讲座或座谈,深入了解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法。
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并思考个人和集体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和作用。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空气质量恶化、水资源短缺、土壤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全球气候变暖等主要环境问题的概念、成因、危害及解决办法。
2.了解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环境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提高他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一、案例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在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环境问题。在我国,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极大威胁。为此,本节课我们将围绕“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展开探讨,以期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2.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对环境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他们相互合作、共同探究环境问题的解决办法。
2.设计小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组织小组成果展示,让学生在分享中获得成就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环境问题的短文,提出自己对该问题的看法及解决办法。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实现全面发展。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巩固所学内容,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关于《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高中地理教案
关于《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高中地理教案第一章:绪论1.1 教学目标1. 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环境问题的分类及其相互关系。
3. 了解本章节的结构及学习目标。
1.2 教学内容1. 环境问题的定义与分类。
2.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影响。
3. 环境问题的研究方法与意义。
1.3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环境问题的含义。
2. 分析环境问题的分类及其相互关系。
3.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本章节内容。
1.4 作业布置1.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环境问题。
2. 简述环境问题的分类及其关系。
第二章:全球气候变化2.1 教学目标1. 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概念及其原因。
2. 掌握全球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3. 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
2.2 教学内容1.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与表现。
2. 全球气候变化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3. 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策略与我国的实践。
2.3 教学活动1. 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与表现。
2. 讨论全球气候变化对各方面的影响。
3. 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
2.4 作业布置1. 简述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2. 列举全球气候变化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第三章:水资源短缺3.1 教学目标1. 理解水资源短缺的概念及其原因。
2. 掌握水资源短缺对环境的影响。
3. 了解水资源短缺的应对措施。
3.2 教学内容1. 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2.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与表现。
3. 水资源短缺的应对策略与我国的实践。
3.3 教学活动1. 分析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状况。
2. 讨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与表现。
3. 了解水资源短缺的应对措施。
3.4 作业布置1. 简述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2. 列举水资源短缺对环境的影响。
第四章:土地资源荒漠化4.1 教学目标1. 理解土地资源荒漠化的概念及其原因。
2. 掌握土地资源荒漠化对环境的影响。
3. 了解土地资源荒漠化的应对措施。
4.2 教学内容1. 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学设计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出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气候变化等。
理解这些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增强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和危害。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2、教学难点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如何引导学生将环保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相关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如雾霾天气、河流污染等,引导学生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影响,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播放一段有关环境污染的视频,如雾霾笼罩的城市、垃圾堆积如山的场景等,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
提问学生对视频中所呈现的现象的感受,引导学生思考环境问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知识讲解(20 分钟)大气污染展示大气污染的图片,如雾霾、酸雨等,讲解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
分析大气污染的成因,如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燃烧化石燃料等。
阐述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的危害。
水污染呈现被污染的河流、湖泊的图片,介绍水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重金属、有机物等)。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1.理解并掌握环境问题的分类、主要表现及其成因,特别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学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相关技术分析环境问题,具备基本的数据解读、处理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从综合、系统的角度看待环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环保项目,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4.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将环保教育融入课堂教学。
-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让学生感受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
-鼓励学生参与环保公益活动,使他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5.实施差异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学科方法,如地图、统计图表等,对环境问题进行空间分析和时间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组织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环保建议书:结合所学知识,针对观察到的环境问题,撰写一篇环保建议书。建议书应包括问题的描述、解决措施、预期效果以及如何在社区或学校推广环保行动。
3.小组研究项目:学生分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项目内容包括问题背景、现状分析、国内外解决案例、可行性建议等。要求学生制作PPT,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环境问题有初步的了解,但在深入理解和系统分析方面仍存在不足。他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多停留在表面,对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复杂性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不足。此外,学生在数据解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方面:
5.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导入:材料1962 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 L. Carson,1907—1964)撰写的《寂静的春天》一书,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使得环境保护问题摆到了各国政府的桌面上,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 1972 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签署了《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开启了环境保护事业。
问题①春天本来是鲜花盛开、百鸟齐鸣的美好季节,而《寂静的春天》却向我们描述了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寂静世界。
为什么会这样呢?②议一议,《寂静的春天》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轰动?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界获取所需的资源,并把资源转化成消费品,以满足消费需求。
人类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的废弃物,包括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简称“三废”),又被排放到环境中去。
2.环境问题的定义是人类对环境采取了不恰当、不友好的态度和做法所导致的结果。
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直接原因(2)根本原因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而出现的。
其中,人口问题是根本,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直接原因,发展问题是实质。
•图中所示的环境污染可能有哪些?•你周围有哪些环境污染?造成污染的原因是什么?【案例】八大环境公害事件【类型】大气污染【成因】河谷地形,逆温天气且有雾,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类型】大气污染【成因】三面环山,静风,不利于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工业、汽车废气在紫外线作用下生成光化学烟雾。
【类型】大气污染【成因】河谷地形,逆温天气且有雾,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类型】大气污染【成因】逆温天气,不利于污染物稀释扩散;SO2在金属颗粒物催化下生成SO3、硫酸,附着在烟尘上吸入肺部【类型】海洋污染【成因】无机汞在海水中转化甲基汞,被鱼、贝类摄入,并在鱼体内富集,当地居民食用含甲基汞的鱼而中毒【类型】大气污染【成因】重金属粉尘和SO2随煤尘进入肺部【类型】食品污染【成因】食用含多氯联苯的米糠油【类型】水体污染【成因】用河水灌溉稻米,使米中也含镉,变成镉米【合作探究】完成教材P98“活动”1.推测驱使人们垦荒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提高自己的认识;
2.引导学生共同完成环保行动方案,培养他们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交流中分享自己的观点,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此外,我还引导学生共同完成一项环保行动方案,如“如何减少学校附近的噪音污染?”等。通过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家园的责任感;
2.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认识到环保与自身利益的密切关系;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的习惯,提高他们的环保素养。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教育的融入。通过讲述环保故事、分享环保经验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关爱环境、保护家园的责任感。同时,我还强调环保与自身利益的密切关系,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参与环保行动的意义,从而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讲授新知
1.结合课本内容,系统地介绍全球环境问题的主要类型;
2.分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成因。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以课本内容为基础,结合具体案例,系统地向学生介绍了全球环境问题的主要类型,如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让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成因。此外,我还运用图表、数据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的经验。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提高他们的表达和合作能力。
4.情感教育的融入:本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教育的融入,通过讲述环保故事、分享环保经验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关爱环境、保护家园的责任感。
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1.引导学生树立关爱环境、保护家园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能够自觉地参与到环保活动中去,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环境承担责任,形成积极的社会责任感。
3.通过对环境问题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我国环保事业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我国当前主要的环境问题,包括空气质量恶化、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丧失、生物物种灭绝、森林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等,并了解这些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环境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了解环境现状的基础上,能够从地理角度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
3.帮助学生掌握环保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提高他们的环保实践能力。
3.出示课程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讲授新知
1.空气污染:讲解空气质量恶化的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如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等。
2.水资源短缺:介绍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原因及解决办法,如节约用水、水资源合理利用等。
3.土地资源丧失:分析土地资源丧失的原因、危害及保护措施,如土地整治、防止非法占地等。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为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如通过展示我国雾霾、水污染等环境问题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环境问题的危害。
2.利用角色扮演、模拟实验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亲身参与进来,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例如,让学生扮演环保专家,为解决某个环境问题出谋划策,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高中地理教案
关于《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高中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认识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 培养学生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环境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2. 水资源问题3. 土地资源问题4. 生物多样性问题5. 能源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 教学难点: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影响及解决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的关系。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影响及解决方法。
3.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环境变化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2. 讲解:介绍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阐述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影响及解决方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环境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5.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搜集有关环境问题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活跃程度,以及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理解和研究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七、教学资源1. 图片资料:收集地球环境变化的图片,用于导入和新课讲解。
2. 案例资料:准备具体环境问题的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参考书籍:推荐学生阅读有关环境问题的书籍,以加深理解。
4.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网络,让学生可以更广泛地了解环境问题的最新动态。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阐述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4.强化实践操作:本案例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并鼓励学生参与环保实践,如推广可再生能源、加强垃圾分类等,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本案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播放环境问题短片:通过短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环境问题的现实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讲解环境问题的分类: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地资源荒漠化、污染等。
2.分析各环境问题的成因:如气候变化与碳排放、水资源过度开发、生物栖息地破坏等。
3.举例说明环境问题的影响:如极端气候事件、水资源短缺对农业的影响、生物多样性丧失导致的生态失衡等。
1.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我国在环保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如何减少污染?”等。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的背后原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共同探讨本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1.利用多媒体展示全球环境问题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如极端气候事件、消失的物种、污染严重的河流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环境问题的严峻性。
2.创设生活中的环境问题情境,如水资源短缺、垃圾分类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3.通过讲述环保故事、分享环保实例等方式,激发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地球的情感。
(二)问题导向
4.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践行环保行为,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高一地理同步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4.教师点评各组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环境问题的本质和解决策略。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环境问题知识的掌握程度。
2.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覆盖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7.课后作业和评价环节,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设计富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开始时,通过展示一组环境问题的图片,如沙尘暴、水污染、垃圾围城等,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些图片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3.利用图表、数据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地理信息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4.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环境保护行动,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环保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认识到环境保护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6.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新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预测能力。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选取一个自己关注的环境问题,分析其成因、影响及解决途径,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小论文,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考深度。
2.设计一份关于环境问题的调查问卷,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实地调查,了解身边人对于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并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新知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围绕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展开思考。
我给出了几个讨论话题,如:“你们认为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是什么?”“如何有效防治空气污染?”“水污染对生态环境有哪些危害?”学生分组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学生小组讨论后,我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总结归纳。我强调指出,环境问题是一个严重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关注环境保护,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五)作业小结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我布置了一道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实践环保理念,并将自己的感悟写成一篇短文。通过作业小结,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引入:本节课通过引入学生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污染等,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环境问题的现实性和严重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
一、案例背景
在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中,5.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设计了一个贴近生活、具有实际意义的案例。以我国为例,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困扰着人们的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本节课,深入了解这些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以期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 人类面临地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必修2)
【学习目标】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面临地主要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地概念与类型
1.概念:指由于①______________或②______________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地③__________________造成影响和破坏地问题.
2.产生地原因
主要类型(按性质划分) 表现
⑨________________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等
环境污染演化而来地问题⑩______、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
生态破坏问题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地减少和破坏
二、人类面临地主要环境问题
1.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
2.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
3.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1)环境污染地概念
主要类型主要污染物危害
水污染
○21________________、工业废水、农
药、化肥及畜禽粪便等
影响水地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
破坏○22______________,造成○23
______________
大气污染
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气体状态污染
物,常见地有二氧化硫、硫化氢、○24
____________、一氧化碳等
影响人类和动物地健康,危害植被,
腐蚀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
引发○25______________、臭氧层空洞
和酸雨等
土壤污染
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放射性元素、
○26__________等
使土壤地性质、组成及形状等发生变
化,并导致土壤自然功能失调、○27
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环境问题产生地原因
1.关于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地叙述,正确地是()
A.自然原因是主要地
B.环境发展地必然
C.人为原因更为重要
D.环境问题地产生完全由人类地活动决定
2.下面地环境问题属于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地是()
A.大气污染B.全球变暖
C.水土流失D.矿产资源地减少
3.漫画所示环境问题产生地主要原因是()
A.扩大湿地面积B.大量排放污水
C.过度开采地下水D.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考查点2人类面临地主要环境问题
4.下列现象不属于生态破坏地是()
A.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B.水源枯竭,土地盐碱化
C.交通拥挤,垃圾包围城市
D.森林面积减少,生物物种灭绝
5.由于不合理地农业灌溉会导致()
A.土壤盐渍化B.水土流失
C.水体污染D.土地荒漠化
考查点3环境污染问题
6.工业化时代,人类社会对环境地影响越来越显著,环境地变化影响人类地生活.我国云南某地地大理石雕像,天长日久变得“面目残破”.这主要是因为() A.酸雨淋蚀加剧B.紫外线辐射强烈
C.沙尘暴频繁肆虐D.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方法技巧练
图示法分析环境问题产生地原因
读“世界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威胁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没有显示地环境问题是()
A.生物多样性减少B.耕地沙化
C.自然资源枯竭D.土壤污染
(2)下列环境问题不是由图中显示环境问题引起地是()
A.沙尘暴B.水土流失
C.全球气候变暖D.臭氧层破坏
方法技巧
活动思考
按环境要素划分:水体污染.理由:水体是环境要素之一.
按生产类型划分:农业环境问题、生活环境问题.理由:农业、生活(主要是第三产业)
属于不同地生产类型.
按地理空间划分:局部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理由:局部、全球是按地理空间地大小划分地.(P87)
活动探究
1.对土地资源地破坏主要有:盲目开垦、过度放牧、开矿修路、不合理地灌溉等;对森林资源地破坏主要有:乱砍滥伐森林,盲目开垦.
2.(1)地球地总面积,特别是适宜人类生存地陆地面积是有限地,随着人口地增长,人口密度逐渐增大,适合人类生存地空间资源日趋紧张.
(2)随着人口地增长,自然资源地人均拥有量逐渐减小,非可再生资源逐渐减少,自然资源不足地问题日渐突出.
(3)由于人口密度越来越大,部分地区超过了合理地环境容量,再加上人类不合理地开发活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使部分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加剧了自然资源不足地问题.(P88)
活动探究
1.
2.哺乳动物濒危或受威胁地主要原因是栖息地地丧失和偷猎,鸟类濒危或受威胁地主要原因是栖息地地丧失.
3.禁止乱捕滥猎,保护动物地栖息地.(P90~P91)
活动探究
本活动是一个关于土壤污染地题目,要求学生参照图示,以简短地文字写出土壤污染产生地原因和可能地后果,目地在于提高学生地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专业语言描述地理现象和规律.
1.土壤污染产生地原因: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固体废弃物,施用农药、化肥等活动产生地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地污染物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
可能产生地后果:当土壤中含有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地自净能力时,就会引起土壤地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危害人体健康.
2.对农作物地危害:使农作物中污染物地含量增加,进而在人体内逐渐积累,影响人们地身体健康.
3.治理土壤污染地措施:为了控制和消除土壤地污染,首先要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加强对工业“三废”地治理,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同时还要采取防治措施,如针对土壤污染物地种类,种植有较强吸收力地植物,降低有毒物质地含量(例如羊齿类铁角蕨属地
植物能吸收土壤中地重金属);或通过生物降解净化土壤(例如蚯蚓能降解农药、重金属等);或施加抑制剂改变污染物质在土壤中地迁移转化方向,减少作物地吸收(例如施用石灰),提高土壤地pH,促使镉、汞、铜、锌等形成氢氧化物沉淀.此外,还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改变耕作制度、换土、深翻等手段,治理土壤污染.(P93)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人类活动②自然原因③生存和发展④工农业⑤经济⑥废弃物⑦资源⑧生态破坏⑨环境污染⑩酸雨○11生物多样性减少○12自然资源衰竭○13开采○14砍伐森林○15生物链○16赖以生存○17土地荒漠化○18生产○19环境质量○20健康○21生活污水○22生态环境○23水质恶化○24一氧化氮○25温室效应○26病原体○27土壤质量恶化
基础达标练
1.C[环境问题地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但人为原因更为重要.自然界有其
自身发展地规律,当人类活动破坏了这种规律之后必然会带来环境问题.]
2.B[环境问题地种类很多,大气污染是环境污染问题,水土流失是生态破坏问题,矿
产资源地减少是自然资源衰竭问题,全球变暖则是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地问题.]
3.D[圣诞老人划船送礼是因为全球变暖使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是大量燃
烧化石燃料所造成地.]
4.C[交通拥挤,垃圾包围城市是城市化产生地环境污染问题.]
5.A[大水漫灌等不合理地农业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从而导致土壤盐渍化.]
6.A[酸雨容易导致土壤酸化、腐蚀建筑物等,紫外线辐射强烈会损害人及其他动物
地皮肤,沙尘暴频繁主要导致能见度降低、空气污浊等危害,二氧化碳增加会导致气候变
暖.]
方法技巧练
(1)D(2)D[(1)森林减少、土壤退化、湿地减少属于自然资源枯竭,部分树种和鱼类
濒临灭绝属于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退化会导致耕地沙化,而土壤污染是人类活动将污染
物质排入土壤造成地,图中没有显示.(2)植被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而沙化地土
地为沙尘暴提供沙源;植被(尤其是热带雨林)可以吸收大量地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地大
量增加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地主要原因;人类排放地大量氟氯烃等物质上升到平流层
后会破坏臭氧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