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节礼仪的起源和发展一、中国礼仪的起源与发展:1、中国礼仪的发展历程:1萌芽期公元前5万年——公元前1万年2草创期公元前1万年——公元前22世纪3形成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1年4发展和变革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5强化期公元前221年——1796年6衰落期 1796年——1911年7现代礼仪时期1912年——1949年8当代礼仪时期1949年至今第一节礼仪的起源和发展二、中西礼仪的异同1、在表达方式方面:中国礼仪不仅注重礼貌,而且讲究礼节;强调以让位礼,提倡中庸之道,表现既热情亲切,又谦逊含蓄;西方礼仪不仅文明礼貌,而且思想开放,强调实用,提倡平等,情感外露,表达率直坦诚,没有中国人那样强烈的家庭本位,而强调个人本位;2、在礼品馈赠方面:中国人讲究礼数,重视礼尚往来,往往把送礼作为人际交往的媒介和桥梁;西方人反对繁文缛节和过分客套造作,一般不轻易送礼,送礼也很简单,一般不送过于贵重的礼品,但都重视礼品的包装,讲究礼品的文化格调与艺术品位;3、在礼仪活动方面:中国人讲人情,重人脉,注重人伦亲情和家族血缘,讲究敬老爱幼,尊重老者优先,事事讲究论资排辈,“官本位”意识较强;西方人崇尚个性自由,注重功利,提倡女士优先,讲究绅士风度;虽也有等级之分,但并不十分突出,把个人尊严看得神圣不可侵犯;4、在“老”的称呼方面:中国人尊敬的称呼上了岁数的长者为“老先生”、“老师傅”、“老专家”等,象征着经验丰富;在西方国家,“老”意味着精力不济,走下坡路;有时“老”就是“不中用”的代名词;西方老人独立意识强,不愿意麻烦别人,自然也不乐意被别人尊称为“老人”;5、在宴请方面:中国人请客时,往往客气的说:“没什么菜,请随便用;”因为中国人一向认为“谦受益,满招损;”且请客时食物若被客人一扫而光,主人在面子上会很不好看;因为这也许表明食物准备不充足或客人还没有吃饱;西方人请客时很少上许多菜,但却会说“这是我的拿手好菜,特地精心为你做的;”表现出西方人的热情与直爽;且请客时如果食物被客人吃光,主人一定会感到欢欣鼓舞;若看见盘里剩下不少菜,反而会垂头丧气,因为剩菜说明其烹调水平有待提高;第二节礼仪的内涵一、礼仪的概念概括地说,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标的、符合“礼”的精神的行为规范、准则和仪式的总和;二、礼仪的特征1、共同性2、继承性3、发展性三、礼仪的原则1、尊重原则2、遵守原则3、适度原则4、自律原则四、礼仪的功能1、教育功能2、美化功能3、协调功能4、沟通功能5、维护功能第一节仪容礼仪一、身体部位的修饰技巧一头发修饰:1、勤于护理 2、长短适中3、适度协调正确洗发:先把少许洗发水挤在手上,两手揉搓后均匀涂抹在头发上,用手指指腹轻柔地揉搓头皮及头发;重复两次后冲洗干净,取适量护发素由发梢处慢慢向内揉搓数分钟;正确吹发:每周用热吹风机吹发不要超过三次;尽量少使用发蜡和发油,更要避免使用香味过于浓郁的头发定型产品;二发型:1、发型要与职业相协调2、发型要与年龄身份相协调3、发型要与脸型相协调4、发型要与体型相协调5、发型要与服饰相协调三面部修饰:1、面部保养 2、得体的化妆化妆的选择:生活妆宜淡;社交妆宜雅;盛会妆宜浓;基本的淡妆技巧: 1清洁面部2基础底3定妆4画眼线5画眼影 6眉毛的修饰7画腮红 8涂口红 9卷睫毛忌讳:色彩是提高亮度的一个重要手段,通常宴会妆着色较平日更浓重一点,不过切忌走极端;过于浓艳的女人,容易被看成是粗俗与不受欢迎的人;四颈部修饰:保持颈部皮肤清洁,并加强颈部运动与营养按摩;五手部修饰: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防止手部干裂粗糙;指甲要勤修剪,若留长指甲,则必须注意清洁而富有光泽;六脚部修饰:勤洗脚、勤换鞋袜,勤修剪趾甲;香水的使用:出席宴会、舞会时可使用浓香型香水,一般性交际使用清香型香水,工作时间使用淡香型香水,健身运动时使用运动型香水;二、仪容修饰的礼规1修饰避人2勿以残妆示人3勿评论他人的妆容4勿离奇古怪一、站姿礼仪男士站姿礼仪:两脚并拢,两膝并严,两手自然下垂,呈正步站姿;通常还可采用双脚稍叉开,与肩部同宽为限,双手相握右手放在左手的掌心上、叠放于腹前的腹式站姿,也称为分腿站姿;或双手背于身后,然后相握的背式站姿如图1;也可采用两手自然下垂,两脚靠拢,脚尖呈45度—60度,身体重心在两脚上的扇形站姿如图2;如果站立时间过久,双脚可交替后撤一步,其身体重心分别落在另一只脚上,但上身仍须保持挺立,伸出的脚不可伸得太远,双脚不可叉开得过大;二、坐姿礼仪一坐姿的基本礼仪二坐姿的种类:1、正襟危坐式:上身与大腿、大腿与小腿均成直角,且小腿与地面垂直,双膝双脚并拢;此式男女皆宜;在尊者面前不宜坐满椅面,以占2/3左右为宜;2、垂腿开膝式:主要要求与上相同,只是双膝稍许分开,宽度不超过肩宽,此式适合男士;3、双腿后点式:两小腿后屈,脚尖着地,双膝并拢;此式适合女士;4、双脚交叉式:双膝并拢,双脚在踝部交叉,然后稍微内收,不宜远伸;此式适合女士;5、双腿叠放式:双腿一上一下交叠在一起,叠放在上面的那只脚的脚尖应垂向地面;双脚可以垂放,也可以与地面呈45°角斜放;切勿双手抱膝;此式适于穿短裙的女士;6、双腿斜放式:双腿并拢后,双脚同时向左侧或右侧斜放,并与地面形成45°角;适用于穿短裙的女士在较低的座椅就座;如右图7、前伸后曲式:先将大腿并拢,然后向前伸出一条腿,同时把另一条腿后曲;两脚脚掌着地,前后成丁字位;此式适合女士;三、蹲姿礼仪一蹲姿的基本礼仪二常见的蹲姿:1、高低式:基本特点是双膝一高一低;主要要求在下蹲时左脚在前,完全着地,小腿基本垂直于地面;右脚稍后,脚掌着地,脚跟提起;右膝低于左膝,右腿左侧可靠于左小腿内侧,形成左膝高、右膝低的姿势;臀部向下,上身微前倾,基本上用左腿支撑身体;男女均适用,但女士应注意靠紧双腿,男士两腿之间可有适当距离;2、交叉式: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左小腿垂直于地面,全脚着地;左腿在上,右腿在下,两者交叉重叠,右膝从后下方伸向左前侧,右脚跟抬起,脚掌着地,两脚前后靠近,合力支撑身体;上身略向前倾,而臀部朝下;3、半蹲式:主要要求是在蹲下之时,上身稍许下弯,但不宜与下肢构成直角;臀部必须向下,而不能撅起;双膝可微微弯曲,其角度可根据实际需要有所变化,但一般应构成钝角;身体的重心应放在一条腿上,而双腿之间不宜过分分开;4、半跪式:主要要求是在下蹲后,改为以腿单膝点式,臀部坐在脚跟上,以脚尖着地;另外一条腿则是全脚着地,小腿垂直于地面;双膝应同时向外,双腿应尽力靠拢;适用于男士;三不可取的蹲姿:1、切勿突然下降2、不要离人太近3、不可弯腰撅臀4、不要平行下蹲5、方位不能失当四、走姿礼仪一走姿的基本礼仪:二应避免的不雅走姿:三不同服务场合走姿规范:1、引路时——“以右为尊”,居于客人左前方两步左右位置;2、告别时——先后退三步,再转身离去;3、上下楼梯时——“右上左下”原则,上在后,下在前;4、进出电梯时——“先出后进”原则五、手势礼仪一规范的手势:手掌自然伸直,掌心向内向上,手指并拢,拇指自然稍稍分开,手腕伸直,使手与小臂成一直线,肘关节自然弯曲,大小臂的弯曲以140度为宜;二国际交往中的手势:如:“到这儿来”——中国人习惯手臂前伸,手心向下,弯动手指;而在欧美,这一动作却是招呼动物的表示;欧美人招呼人时,是将手掌向上伸开,伸曲手指数次;“好,行了”——多数国家用竖起大拇指来表示;而在澳大利亚竖起大拇指是粗野的表示;第三节服饰礼仪一、服饰礼仪的原则一整洁原则二个性原则三文雅原则四TPO原则:“TPO”分别是英语中的Time时间、Place地点、Occasion场合或Object目的、对象三个单词的缩写;服饰要顺应季节变化和时代特点;服饰要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地理环境、历史条件、风俗人情而显示出不同的格调与特色;服饰要根据不同的场合来选择;场合可分为公务、社交和休闲场合三大类;五整体协调原则1、服装要与身材、脸形、肤色、年龄、发型相协调2、服装要与色彩搭配相协调色彩搭配原则:“三色原则”、“安全色原则”服装色彩搭配方法:统一法、对比法、呼应法、点缀法3、服装要与饰品相协调1饰品应与服装款式、色调、风格相协调2饰品应与脸形、体形相协调3饰品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4饰品佩戴要精巧5饰品佩戴要符合习俗寓意二、服饰礼仪的要求1、男士西服着装规范:1讲究规格 2巧配色彩3选好衬衫4系好领带5扣好衣扣6穿好皮鞋7用好衣袋西服穿着必须注意的14个问题:1、尺寸必须合身、合体2、一定要烫得笔挺3、袖子长短要适中,一般应在手掌虎口上方3厘米左右4、领子要贴背5、背部长要盖过臀部,略长过3-6厘米6、要选用有腰线的西服,不宜选用直筒式7、西裤的长度一般到脚背为宜8、款式应偏向能表现出稳重大方为上9、正式场合首选色彩应是藏青色10、应选用柔软透气,散热性好的档次高面料11、穿着西服务必要将上衣左袖口处的商标等剪掉12、要扣好上衣、背心的纽扣13、切忌将衣袖卷起,将裤筒挽起14、上衣、衬衣和裤子口袋里少装或不装东西2、女士西服套裙着装规范:1合理搭配--------衬衫、衬裙、鞋袜、饰品的搭配2科学选择--------布料、色彩、图案、款式的选择3得体穿着--------雅合身合体、穿着到位、举止文第四节谈吐礼仪一、交谈的基本原则1、表情认真2、动作配合3、语言合作4、用词要委婉5、礼让对方注意:语言中的礼仪细节:发音准确、口气谦和、内容简明、少用方言、慎用外语;绝不能出现的语言:粗话、脏话、黑话、荤话、怪话、气话;不要让你的声音生锈,要选择愉悦的交谈话题;二、交谈的基本技巧1、善于聆听2、真诚赞美3、感情交流4、虚心请教5、幽默诙谐6、适时结束谈话交谈中的危险雷区----------不要一个人长篇大论;不要插嘴;不要抬杠;不要否定;避免低声耳语;不要用手指点别人;不要过分谦虚;不要挑剔别人的毛病;第一节见面礼仪一、称呼礼节1、称呼的种类:1职务称呼——只称职务,如“主任”;在职务前加上姓氏,如“张局长”;在职务前加上姓名关系比较亲近的,被称呼者名有两个字以上的,有时也只称呼名加上职务,如“林伟书记”、“青松部长”;2职称或学位称呼——仅称职称或学位,如:“教授”;在职称或学位前加上姓氏,如“张律师”;在职称或学位前加上姓名适用于正式场合,如“李梅博士”;3行业称呼——直接以被称呼者的职业作为称呼,如“老师”、“医生”、“警官”等; 4性别称呼——按性别不同分别称呼为“小姐”、“女士”、“先生”;5姓名称呼——直呼其名;只呼其姓,不称其名;只呼其名,不称其姓;6拟亲称呼——没有直接血缘关系,参照亲属关系来称呼;7零称呼——用礼貌的问候语、致歉语来代替称呼;2、称呼应遵循的基本礼规:1称呼要适应不同场合2称呼要尊重被称呼者的个人习惯3称呼要遵循国际礼仪规范4称呼要入乡随俗5称呼要根据与交往对象的关系灵活选择6称呼要把握次序:先长后幼、先上后下、先近后远、先女后男、先疏后亲的原则;7称呼要注意细节二、致意礼节1、无身体接触的致意礼节:1点头致意2起立致意3举手致意4欠身致意5脱帽致意6拱手致意7鞠躬致意8注目致意2、有身体接触的致意礼节:1握手礼①正确的握手的方式:握手双方相距约一步,上体略前倾,伸出右手,双方手掌与地面垂直相握,时间约2-3秒,力度以不握疼对方的手为限度;同时面带微笑,注视对方,问候示意;②遵循握手的顺序:伸手先后的基本规则——上级在先、长辈在先、女士在先、客人来时主人在先、客人走时客人在先,平辈朋友以先伸手为敬;2、有身体接触的致意礼节:1握手礼③握手的要求:一定要用右手,禁止用左手;要紧握对方的手;年轻者对年长者、职务低者对职务高者都应稍稍欠身相握;切忌戴手套握手;不可戴墨镜与人握手;多人同时握手时应按顺序进行,切忌交叉握手;什么时候不该与人握手----------- 对方手部有伤;对方手上提着重物;对方正忙于他事,如打电话、用餐、喝饮料、主持会议、与他人交谈等;对方与自己距离较远;对方所处环境不适合握手;在任何情况下拒绝对方主动要求握手的举动都是无礼的,但自己手上有水或不干净的东西时,应谢绝握手,同时解释并致歉;2、有身体接触的致意礼节:2拥抱礼①具体规则——行礼双方相对而立,各自右臂偏上,左臂偏下,右手在上抚对方左后肩,左手在下抚对方右后腰;②具体区域——一般在西方国家广为流行,在中东欧、阿拉伯各国、大洋洲各国、非洲与拉丁美洲国家颇为常见;③具体场合——在庆典、仪式、迎送、政务活动中多见,在谈判、检阅、授勋等特殊场合,大都不使用;④具体人员——在欧洲、美洲、澳洲诸国,男女老幼之间均可采用,在亚洲、非洲,尤其是阿拉伯绝大多数国家,拥抱仅适用于同性,与异性在大庭广众之下拥抱是绝对禁止的;3亲吻礼①吻额礼——长辈对晚辈的行礼;②吻颊礼——平辈之间的行礼;在公众场合,关系亲密的女子之间可适用,男女之间则贴面即止;③吻唇礼——夫妻、恋人、母婴之间的“专利”;④吻颌礼——晚辈对长辈的行礼;⑤吻手礼——流行于欧美上流社会异性之间的一种最高层次的见面礼;仅限于室内,男士向已婚女士或有一定身份地位的女士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⑥吻足礼——在非洲一些部族里或可见;三、介绍礼节1、自我介绍:1应酬式 2公务式 3社交式4仪式式 5问答式要选择好时机——初次见面且对方有结交兴趣时,或对方有空闲、情绪较好又有兴趣时,采用主动的方式;掌握基本要领——介绍时间不可过长,一般不超过一分钟,内容不可太繁琐,最好是三言两语能结束;态度诚恳而自信——介绍时要自然有善、亲切随和、彬彬有礼、真实可信、不能虚张声势、轻浮夸张、自吹自擂;2、他人介绍:1标准式 2简介式 3强调式4引见式 5推荐式 6礼仪式介绍的原则:一般遵循“尊者居后”的原则;将男士介绍给女士;将未婚女子介绍给已婚女子;将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将职位低的介绍给职位高的;四、交换名片礼节1、呈递名片的礼节:应注意起立或欠身,把名片的正面朝向对方,用双手或右手递上;目光正视对方,同时附以寒暄语;2、接受名片礼节:目视对方,起身或欠身双手接受,万不得已才用右手接受;接到名片后不可马上收藏,最好读一遍,以示尊重对方;认真收好对方的名片;特别提示-----------名片不可在用餐时发送;切忌折皱、玩弄对方的名片;在别人的名片上做标记也是不礼貌的;3、索要名片的礼节:如自己忘带名片或名片刚好用完时,就不能通过交换的途径获得对方名片;此时最忌讳就是直接开口索要;应采用委婉的方式索取;4、拒绝递送名片的礼节:如果对方递上名片以后,你不想回赠的话,不可以对对方置之不理,应有恰当的理由回应对方;常用语有:“不好意思,名片刚好用完了;”或“对不起,出门匆忙,名片忘带了;”第二节拜访接待礼仪一、拜访礼仪1、事先预约拜访前应通过电话等方式预约,把访问的目的告诉对方;预约时,不但要选择恰当的时间,还要约定地方和人数,以便对方做好接待的准备;2、赴约准备讲究仪容仪表;准备相关材料;规划交通路线;备好名片、礼品;3、拜访细节遵时守约;礼貌登门;做客有礼;交谈技巧;适时告辞;礼貌辞行;二、接待礼仪1、精心准备记住对方姓名;搞好环境卫生;准备好接待物品;安排好饭菜,预订好客房;2、热情迎客提前到大门口迎接;引领入室,一一介绍;3、周到待客送茶点、烟、水果的注意事项:①招待客人茶点时,最好把茶点装在托盘里送上,茶水饮料放在客人的右前方,点心、糖果放在客人的左前方;②上茶时,先倒入适量开水,烫片刻后将水倒掉,再放入适量茶叶,倒上约三分之一杯开水,盖好杯子,从客人的左边上茶,估计茶叶泡开时再为客人倒上开水;注意,上茶时杯盖口要朝上放,水不应倒得太满,一般约为杯子的五分之四即可;③递烟时,应轻轻将盒盖打开,将烟盒上部朝着客人,用手指轻轻弹出几支让客人自己取,最好不要用手指取烟递给客人;为客人点火,最好是打着一次只为一位客人点烟,如果连续点火,打一次火最多也只能为两人点火,绝不要打一次火后为客人“点转转火”;④请客人吃水果前,应请客人先洗手;将洗净消毒的水果和水果刀交给客人削皮;如果代为客人削皮,一般只应削到你的手指即将碰到已削过的果肉为止,剩下部分最好向客人致歉后请客人自己消掉,以保持水果的清洁卫生;4、礼貌送客亲切相送;注意客人物品;告知路线;目送远离;接待3S----------3S是指Stand up,Smile,See,即起立、微笑、目视对方;Stand up:用身体语言表示欢迎之意,起立是最基本的礼貌;Smile,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它会把欢迎和欢喜无言地传递给对方;See:起身目视对方,眼神可以把你的诚意准确表达;第三节馈赠礼仪一、注重情谊,因人而异二、注重效果,贵贱适宜三、尊重文化,随俗避忌禁忌:“五不送” 1、忌触犯对方习俗的礼品;2、忌过分昂贵和过分廉价的物品; 3、忌印有广告的物品 4、忌药品和补品;5、忌使异性产生误会的物品;四、注重品位,悉心包装五、鲜花礼品,读懂花语几种常用花的花语:1、玫瑰——红玫瑰代表热情、真爱;黄玫瑰代表珍重、祝福和嫉妒、失恋;紫玫瑰代表浪漫、真情和珍贵、独特;白玫瑰代表纯洁、天真;黑玫瑰代表温柔、真心;橘红色玫瑰代表友情和青春美丽;蓝玫瑰代表敦厚、善良;粉玫瑰代表永远的爱;2、康乃馨——红色康乃馨代表爱情;桃红色康乃馨表示祝你健康;黄色康乃馨表示热爱着你、失恋;杂色康乃馨表示侮蔑;白色康乃馨表示拒绝你的爱;3、郁金香——红色郁金香表示爱的告白、喜悦;白色郁金香表示怀念、纯洁、失恋;黄色郁金香表示渴望无尽的爱,忠贞的爱;杂色郁金香表示永恒的爱恋;我国花语西方花语各国关于花的禁忌:1、在印度和欧洲国家,白玫瑰和白百合花是送给死者的虔诚悼念品;2、在巴西,绛紫色的花主要用于葬礼;3、在法国,黄色的花是不忠诚的表示;4、在拉丁美洲,菊花被看作是一种“妖花”,只有人死了才会送菊花;在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法国、比利时等国,菊花象征悲哀和痛苦,不能作为礼物相送;5、在日本,不要送莲花,莲花被认为是人死后的那个世界用的花;给病人送花不能有带根的,因为“根”发音近于“困”,使人联想为一睡不起;送菊花给日本人也只能送品种只有15片花瓣的;6、在俄罗斯,送女主人花一定要送单数,送给男子的花必须是高茎、颜色鲜艳的大花;俄罗斯人忌讳“13”,认为这个数字是凶险和死亡的象征,而“7”在他们看来却意味着幸运和成功;7、在德国,一般不能将白色玫瑰花送给朋友的太太,也避免送郁金香;8、在欧美,参加朋友的葬礼,绝对不能赠送有香味的鲜花;第四节餐饮礼仪一、中餐礼仪1、中餐餐桌摆设及席位安排礼仪1桌次安排基本原则:“面门定位”、“居中为尊”、“以远为上”、“右高左低”;同时兼顾其他各桌距离主桌的远近,距离主桌越近,桌次越高;距离主桌越远,桌次越低; 2席位安排以主为先;排列位次的基本方法:①主人应面对正门在主桌就座;②举行多桌宴请时,每桌都要有一位主桌主人的代表在座,位置一般和主桌主人同向,有时也可面向主桌主人;③各桌位次尊卑,应以与主人的距离远近来定,离主人近的位置比较尊贵;④与本桌主人的距离相同的位次,则以本桌主人面向为准,主人座位右边的位置比较尊贵;⑤主人主宾身份高于主人,为表示尊重,可以安排在主人位子上坐,主人则坐在主宾的位子上;⑥如主人夫妇就座于同桌,以男主人为第一主人,女主人为第二主人,主宾夫妇分别坐在男女主人右侧;排列少于5人的便餐席位时,位次排列的四个原则1、右高左低原则:两人一同并排就座,以右为上座;中餐上菜时多以顺时针方向为上菜方向,靠右坐的人因此要比靠左坐的人优先受到照顾;2、中座为尊原则:三人一同就座用餐,坐在中间的人在位次上高于两侧的人;3、面门为上原则:用餐的时候,面对正门者是上座,背对正门者是下座;4、特殊原则:高档餐厅,若有优美的景致或高雅的演出供用餐者欣赏,则观赏角度最好的位置是上座;在某些中低档餐馆用餐时,通常以靠墙的位置为上座,靠过道的位置为下座;2、中餐上菜礼仪1上菜的位置:上菜时应遵循左上右撤的原则,应从陪同之间上菜,不要从主人和主宾身边进行;2上菜的程序:先冷后热,先炒后烧,先咸后甜,先味浓后味淡;如给每个人上菜,要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士后男士,按顺时针顺序依次进行;3、摆菜礼仪基本程序冷盘第一道热菜主题菜第二道热菜热炒大菜汤饭菜点心甜菜水果;4、中餐就餐席间礼仪1筷子礼仪1、忌敲筷 2、忌掷筷3、忌插筷4、忌叉筷5、忌挥筷6、忌舞筷7、忌迷筷 8、忌粘筷9、忌剔筷2餐桌礼仪1、主人动筷再拿筷;2、湿毛巾只能用来擦手;3、菜到面前再取菜;4、照顾他人用公筷;5、喝汤不能出声音;6、满含食物不交谈;7、不用餐巾擦脸;8、咬过的菜应吃完;9、征求意见后吸烟;10、用餐时不高声喧哗;11、不反复向外宾劝菜、劝酒;12、剔牙、咳嗽、打喷嚏要遮住嘴;13、客人没吃完不先离席;14、餐后控制打饱嗝;二、西餐礼仪1、西餐餐具的使用1选用餐具原则:叉置于餐盘左侧,刀和匙置于右侧,依上菜的顺利从外往内使用;2使用刀叉的基本方法:右手持刀或匙,左手拿叉; 刀叉的拿法是轻握尾端,食指按在柄上,切东西时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执刀将食物锯切成小块,然后用叉子送入口中;若有两把以上的刀叉,应由最外面的一把向内依次取用;3刀叉传递的用餐信息:进餐中需要暂时放下刀叉时,应摆成“八”字型,分别放在餐盘边上,刀刃朝向自己,表示还要继续吃;用餐结束后,将叉子的背面向上,刀子的刀刃一侧向内与叉子并拢,平行放置于餐盘上,表示已经吃完,服务员可以将盘子或菜肴撤走;1、西餐餐具的使用4餐匙的使用方法:餐匙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汤匙,个头比较大,摆放在右侧最外端,与刀并列;一种是小匙,个头比较小,横着摆放在吃甜品所用的刀叉正上方;餐匙的握法与握笔的方法相同;要注意餐匙绝对不能直接用来舀任何主食或菜肴,已经开始使用的餐匙不能放回原处,用汤匙喝完汤后,应将其留在汤盘碗中,匙把指向自己;小匙若用来调饮料、茶后,用毕应将其从杯中取出,放入托盘;。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PPT课件
礼仪的内涵
“仪”,就是恰到好处地向别人表示
尊重的具体形式。
交往艺术的游戏规则
就高不就低
交往艺术的游戏规则
地位高者先挂
礼仪的内涵
在欧洲,“礼仪”一词最早见于法语的 “etiquette”,原意是“法庭上的通行证”。
当“etiquette”一词被译为英文后,它的含 义便成为“人际交往的通行证”。
等礼节。
握 手 礼 的 起 源
形成时期:
奴隶社会,夏、商、周三代(公元前21世纪~前 771年)。
为了维护奴隶主的统治,专门制订了一套礼的形 式和制度,如周代的《周礼》、 《仪礼》、 《礼 记》,后人称之为“礼学三著作”。
变革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前221年)。
奴隶社会瓦解后人类进入封建社会。在 这一时期 出现了孔子、孟子、荀子等为代表的不同学派, 形成了以儒家学派学说为主导的正统封建礼教。
我国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古代
近代
现代
1840
1919
• 古代礼仪起源与两大信仰: 一是天地信仰: 二是祖先信仰:
“礼立于敬而源于祭”
萌芽时期 形成时期 变革时期 强化时期 现代礼仪的发展
萌芽时期:
原始社会,夏朝以前(公元前21世纪前) 炎、黄、禹,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夏朝。 有文字记载之前。尧舜时期:拜、揖、拱手
礼仪的内涵
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并得到共同认可 的、以一定的程序方式表现出来的一系 列律己敬人的行为规范。
对“礼仪”内涵的理解
首先,礼仪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规范。 其次,礼仪准则或规范是一定社会的人们约定 俗成、共同认可的。 第三,讲究礼仪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与人之 间关系的和谐。
对“礼仪”内涵的理解
简述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简述礼仪的起源与发展,试论学习中国礼仪文化的现实意义。
(一)礼仪的起源社交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时期。
归纳起来,大体有五种礼仪起源说:一是天神生礼仪;二是礼为天地人的统一体;三是礼产生于人的自然本性;四是礼为人性和环境矛盾的产物;五是礼生于理,起于俗。
1.天神生礼说这是人们还没有认识到礼仪的真正起源时的一种信仰说教,是神崇拜的反映,代表了人类田腾崇拜时期对原始礼仪的一种认识。
(左传)有言:“礼以顺天,天之道也。
”意思说,礼是用来顺乎天意的,而顺乎天意的礼就合乎“天道”。
“天神生礼说”虽然不科学,但却反映了礼仪起源的某些历史现象。
2.礼是天地人统一的体现说这种观点是春秋以后兴起的一股思潮。
它认为,天地与人既有制约关系和统一性,又具有高于人事的主宰性。
把礼引进到人际关系中来讨论,比单纯的“天神生礼说”有了很大进步,但仍没有摆脱原始信仰,所以仍是不科学的。
3.礼起源于人性说这是儒家的创见,儒家学派把礼和人性结合起来,以为礼起源于人的天性。
孔于以仁释礼,一方面把“礼”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总则,另一方面把“仁”当作“礼”的心理依据。
克己以爱人,就是“仁”;用仁爱之心正确而恰当地处理好人际关系,就是“礼”。
4.礼是人性和环境矛盾的产物这一学说的目的,在于解决人和环境的矛盾。
孔子“克己复礼”的观点,就是看到了人和环境的矛盾,而解决这种矛盾的方法是“克己”。
人的好恶欲望如不加以节制,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于是圣人制札,节制贪欲。
5.礼生于理,起于俗说这是对礼仪起源的更深入地探讨。
理,是指事物的必然性的道理。
人们为了正常生存和发展,根据面临的生存条件,制定出合乎人类生存发展必然性和道理的行为规范,就是“礼”。
“礼”是理性认识的结果。
事物的礼落到实处,使之与世故习俗相关,所以又有了礼起源于俗的说法。
荀于说;“礼以顺民心为本……顺人心者皆札也。
”从理和俗上说明礼的起源。
根据上述种种说法,可以认为,“礼”先于“仪”,有了“礼”这个道德规范,才用“仪”这种形式去表现。
第一课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礼 仪 的 发 展 《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
无所防备。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 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 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 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孟子听了孟母的教 导后,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 事了。
名人说礼
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荀子
揖现、拱代手礼等礼仪节的。发展
形成时期:
奴隶社会,夏、商、周三代(公元前21世纪~前 771年)。
为了维护奴隶主的统治,专门制订了一套礼的形 式和制度,如周代的《周礼》、 《仪礼》、 《礼 记》,后人称之为“礼学三著作”。
变革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前221年)。
奴隶社会瓦解后人类进入封建社会。在 这一 时期出现了孔子、孟子、荀子等为代表的不同学 派,形成了以儒家学派学说为主导的正统封建礼 教。
“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 妻纲;仁、义、礼、智、信。
“三从四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 从子;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家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
《朱子家训》
礼 仪 的 发 展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
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 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 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勿营 华屋,勿谋良田。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 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 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 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 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现代礼仪的发展:
▪ 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受西方“自 由、平等、民主、博爱”等思想的影响,对 腐朽、落后的礼教进行了清算,符合时代要 求的礼仪被继承、完善、流传,接受了一些 国际上通用的礼仪形式。新的礼仪标准、价 值观念得到推广和传播。
▪ 中国古代礼仪的内容
▪ 1. 宗教信仰仪式(原始社会礼仪) ▪ 2. 典章制度(如:国家机构设置、官吏考
西方礼仪之源
三、西方谈话礼仪 西方人一般倾向以个人为中心,重视保护个人
的隐私,因此通常不会谈及较私人的事情,忌讳直 接询问他人的年龄、婚姻状况、经济收入等。与人 交谈须保持一定距离,以维护各自的“个人空间”, 如想坐在谈话者旁边,须先征得同意。
西方礼仪之源
四、西方拜访礼仪
去别人家作客或赴邀,必须提前预约并且准时 到达否则是非常不礼貌的
萌芽时期:
原始社会,夏朝以前(公元前21世纪前) 炎、黄、禹,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夏朝。 有文字记载之前。尧舜时期:拜、揖、拱手
等礼节。
握手礼的起源
形成时期:
奴隶社会,夏、商、周三代(公元前21世纪~前 771年)。
为了维护奴隶主的统治,专门制订了一套礼的形 式和制度,如周代的《周礼》、 《仪礼》、 《礼 记》,后人称之为“礼学三著作”。
第一节 礼仪的起源-中国礼仪的形成与发展
强化和衰弱时期:
秦汉到清末(公元前221~公元1911年)。 纵观封建社会的礼仪,内容大致有涉及国家政治 的礼制和家庭伦理两类。其共同点,礼仪是维护 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的工具。这一时期的礼仪的 重要特点是尊君抑臣、尊夫抑妇、尊父抑子、尊 神抑人。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它逐渐变成 为妨碍人类个性自由发展、阻挠人类平等交往, 窒息思想自由的精神枷锁。
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30
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章 礼仪概述
• 礼仪的概念和特征
•
• 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目
录
• 礼仪的基能本原则和职
• 大学生礼仪
PPT文档演模板
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节 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一、中国礼仪的起源
•古 1840 •近代 1919
代
•现代
古代礼仪起源与两大信仰: 一是天地信仰: 二是祖先信仰:
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变革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前221年)。
奴隶社会瓦解后人类进入封建社会。在 这一时期 出现了孔子、孟子、荀子等为代表的不同学派, 形成了以儒家学派学说为主导的正统封建礼教。
“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仁、义、礼、智、信。
“三从四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 子;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家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 礼勿动” 。
PPT文档演模板
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节 礼仪的起源-中国礼仪的形成与发展
强化和衰弱时期:
秦汉到清末(公元前221~公元1911年)。 纵观封建社会的礼仪,内容大致有涉及国家政治 的礼制和家庭伦理两类。其共同点,礼仪是维护 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的工具。这一时期的礼仪的 重要特点是尊君抑臣、尊夫抑妇、尊父抑子、尊 神抑人。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它逐渐变成 为妨碍人类个性自由发展、阻挠人类平等交往, 窒息思想自由的精神枷锁。
职位较低者先介绍 给职位较高者。相互认识后可以说:“Glad to meet you!"(很高兴认识你)
PPT文档演模板
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简述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简述礼仪的起源与发展,试论学习中国礼仪文化的现实意义。
(一)礼仪的起源社交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时期。
归纳起来,大体有五种礼仪起源说:一是天神生礼仪;二是礼为天地人的统一体;三是礼产生于人的自然本性;四是礼为人性和环境矛盾的产物;五是礼生于理,起于俗。
1.天神生礼说这是人们还没有认识到礼仪的真正起源时的一种信仰说教,是神崇拜的反映,代表了人类田腾崇拜时期对原始礼仪的一种认识。
(左传)有言:“礼以顺天,天之道也。
”意思说,礼是用来顺乎天意的,而顺乎天意的礼就合乎“天道”。
“天神生礼说”虽然不科学,但却反映了礼仪起源的某些历史现象。
2.礼是天地人统一的体现说这种观点是春秋以后兴起的一股思潮。
它认为,天地与人既有制约关系和统一性,又具有高于人事的主宰性。
把礼引进到人际关系中来讨论,比单纯的“天神生礼说”有了很大进步,但仍没有摆脱原始信仰,所以仍是不科学的。
3.礼起源于人性说这是儒家的创见,儒家学派把礼和人性结合起来,以为礼起源于人的天性。
孔于以仁释礼,一方面把“礼”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总则,另一方面把“仁”当作“礼”的心理依据。
克己以爱人,就是“仁”;用仁爱之心正确而恰当地处理好人际关系,就是“礼”。
4.礼是人性和环境矛盾的产物这一学说的目的,在于解决人和环境的矛盾。
孔子“克己复礼”的观点,就是看到了人和环境的矛盾,而解决这种矛盾的方法是“克己”。
人的好恶欲望如不加以节制,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于是圣人制札,节制贪欲。
5.礼生于理,起于俗说这是对礼仪起源的更深入地探讨。
理,是指事物的必然性的道理。
人们为了正常生存和发展,根据面临的生存条件,制定出合乎人类生存发展必然性和道理的行为规X,就是“礼”。
“礼”是理性认识的结果。
事物的礼落到实处,使之与世故习俗相关,所以又有了礼起源于俗的说法。
荀于说;“礼以顺民心为本……顺人心者皆札也。
”从理和俗上说明礼的起源。
根据上述种种说法,可以认为,“礼”先于“仪”,有了“礼”这个道德规X,才用“仪”这种形式去表现。
第一节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 “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 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2、宋代将封建礼仪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出现了以程 颢、程颐和朱熹的理学为代表的天理论。
➢ 这个时期到得礼仪的标准是“三从四德”(“三从 ”即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第一章 礼仪概述
本章体系 ➢第一节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礼仪的内涵
➢教学目的:通过研究礼仪的起源于 发展,认识东西方礼仪的异同,了 解礼仪的内涵、特性与功能,进而 树立起学习礼仪知识的信念。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礼仪的原则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礼仪的原则
第一节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本节体系 ➢一 中华礼仪的渊源 ➢二 中国礼仪的起源 ➢三 中国礼仪的形成 与发展
➢3、明、清二朝延续了宋代以来的封建礼仪 ,并有所发展,家庭礼制进一步严明,将 人的行为限制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范畴。
➢4、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礼仪重新进行了 文化审视和理性思考,吸取了西方文明的 优秀成果,使东西方文化和东西方礼仪有 机的交融,逐步的完善和发展。
二 中国礼仪的起源
1、礼仪起源于人类最原始的两大信仰: ➢一是天地信仰
中国最大的“祭地”之坛
➢二是祖先信仰 从“礼”(禮)字的造字结构可以看出 ,礼的本意是敬奉神明的。“礼”字左 边是“示”字旁,为祭祀的容器,右边 加上一个“豊”字表示粮食。
分析图中“礼”字的含义?
三 中国礼仪的形成与发展
1、礼仪的正式形成,应当始于奴隶社会。
一 中华礼仪的渊源
➢古人有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 ,有服饰之美,故称华。
第一课-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 2、革创时期: • 新石器时期(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
3、形成时期: 奴隶社会,夏、商、周三代(公元前21世纪~
前771年)。
特点:礼仪由原先祭祀天地、祖先的形式跨入 了全面制约人的行为的领域。
• “五礼(吉礼、凶礼、军礼、 宾礼、嘉礼)”
祭祀之事为吉礼
丧葬之事为凶礼
宾客之事为宾礼
“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仁、义、礼、智、信。
“三从四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 死从子;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家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
5、强化和衰弱时期:
秦汉到清末(公元前221~公元1911年)。 纵观封建社会的礼仪,内容大致有涉及国家政治的 礼制和家庭伦理两类。其共同点,礼仪是维护封建社 会的等级秩序的工具。
• 3.担负升旗任务的武警军乐队从天安门城楼下向广场行 进时演奏的是哪一支曲子?
• 《歌唱祖国》
• 4.天安门广场每日升降国旗的时间是根据什么确定的?
• 根据北京天文台提供的北京地区太阳出没时间表确定 的。
பைடு நூலகம்
Click to edit company slogan .
特点:尊君抑臣、尊夫抑妇、尊父抑子、 尊神抑人。
• 中国古代礼仪的内容
• 1. 宗教信仰仪式(原始社会礼仪) • 2. 典章制度(如:国家机构设置、官吏考选、
君臣等级) • 3. 礼节仪式(祭祀、冠婚、宾客等) • 4. 道德规范(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
什么是“礼仪”?
“礼仪” = 礼 + 仪 “礼”是指礼节和礼貌;(一种态度) “仪”是指仪表、仪容、仪态和仪式。 (一种表现形式)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 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
简述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简述礼仪的起源与发展,试论学习中国礼仪文化的现实意义.(一)礼仪的起源社交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时期。
归纳起来,大体有五种礼仪起源说:一是天神生礼仪;二是礼为天地人的统一体;三是礼产生于人的自然本性;四是礼为人性和环境矛盾的产物;五是礼生于理,起于俗。
1.天神生礼说这是人们还没有认识到礼仪的真正起源时的一种信仰说教,是神崇拜的反映,代表了人类田腾崇拜时期对原始礼仪的一种认识.(左传)有言:“礼以顺天,天之道也。
"意思说,礼是用来顺乎天意的,而顺乎天意的礼就合乎“天道”。
“天神生礼说”虽然不科学,但却反映了礼仪起源的某些历史现象.2.礼是天地人统一的体现说这种观点是春秋以后兴起的一股思潮。
它认为,天地与人既有制约关系和统一性,又具有高于人事的主宰性。
把礼引进到人际关系中来讨论,比单纯的“天神生礼说”有了很大进步,但仍没有摆脱原始信仰,所以仍是不科学的。
3.礼起源于人性说这是儒家的创见,儒家学派把礼和人性结合起来,以为礼起源于人的天性。
孔于以仁释礼,一方面把“礼"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总则,另一方面把“仁”当作“礼"的心理依据。
克己以爱人,就是“仁";用仁爱之心正确而恰当地处理好人际关系,就是“礼”。
4.礼是人性和环境矛盾的产物这一学说的目的,在于解决人和环境的矛盾。
孔子“克己复礼"的观点,就是看到了人和环境的矛盾,而解决这种矛盾的方法是“克己”。
人的好恶欲望如不加以节制,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于是圣人制札,节制贪欲。
5.礼生于理,起于俗说这是对礼仪起源的更深入地探讨.理,是指事物的必然性的道理.人们为了正常生存和发展,根据面临的生存条件,制定出合乎人类生存发展必然性和道理的行为规范,就是“礼”.“礼”是理性认识的结果。
事物的礼落到实处,使之与世故习俗相关,所以又有了礼起源于俗的说法。
荀于说;“礼以顺民心为本……顺人心者皆札也。
"从理和俗上说明礼的起源。
简述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简述礼仪的起源与发展,试论学习中国礼仪文化的现实意义。
(一)礼仪的起源社交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时期。
归纳起来,大体有五种礼仪起源说:一是天神生礼仪;二是礼为天地人的统一体;三是礼产生于人的自然本性;四是礼为人性和环境矛盾的产物;五是礼生于理,起于俗。
1.天神生礼说这是人们还没有认识到礼仪的真正起源时的一种信仰说教,是神崇拜的反映,代表了人类田腾崇拜时期对原始礼仪的一种认识。
(左传)有言:“礼以顺天,天之道也。
”意思说,礼是用来顺乎天意的,而顺乎天意的礼就合乎“天道”。
“天神生礼说”虽然不科学,但却反映了礼仪起源的某些历史现象。
2.礼是天地人统一的体现说这种观点是春秋以后兴起的一股思潮。
它认为,天地与人既有制约关系和统一性,又具有高于人事的主宰性。
把礼引进到人际关系中来讨论,比单纯的“天神生礼说”有了很大进步,但仍没有摆脱原始信仰,所以仍是不科学的。
3.礼起源于人性说这是儒家的创见,儒家学派把礼和人性结合起来,以为礼起源于人的天性。
孔于以仁释礼,一方面把“礼”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总则,另一方面把“仁”当作“礼”的心理依据。
克己以爱人,就是“仁”;用仁爱之心正确而恰当地处理好人际关系,就是“礼”。
4.礼是人性和环境矛盾的产物这一学说的目的,在于解决人和环境的矛盾。
孔子“克己复礼”的观点,就是看到了人和环境的矛盾,而解决这种矛盾的方法是“克己”。
人的好恶欲望如不加以节制,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于是圣人制札,节制贪欲。
5.礼生于理,起于俗说这是对礼仪起源的更深入地探讨。
理,是指事物的必然性的道理。
人们为了正常生存和发展,根据面临的生存条件,制定出合乎人类生存发展必然性和道理的行为规范,就是“礼”。
“礼”是理性认识的结果。
事物的礼落到实处,使之与世故习俗相关,所以又有了礼起源于俗的说法。
荀于说;“礼以顺民心为本……顺人心者皆札也。
”从理和俗上说明礼的起源。
根据上述种种说法,可以认为,“礼”先于“仪”,有了“礼”这个道德规范,才用“仪”这种形式去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礼仪概述
第1课时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课题]: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目标]:了解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方法]:谈话法、演绎法、案例分析法
[课时]:1
[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唐老师
提出课堂要求——(纪律、笔记、作业、互动)
二、为什么开设礼仪课:
1、通过学生打工经验,讨论单位对员工的诸多要求;
2、讨论人际交往中对个人服装、谈吐、仪态、礼节等要求;引出礼仪的重要性:
总结:礼仪是人们礼尚往来、各谐相处、成就事业的基础和保障。
三、导入新课
礼仪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发展的呢?
四、讲授新课:礼仪的起源、变革
(一)、礼仪的起源
预习P2:《一、礼仪的起源》,介绍五种关于礼仪起源的说法。
总结:
1、神创论:礼仪是神创造的。
2、实践论:礼仪是人类脱离动物界并组成人类社会的过程中、在与自然环境作斗争的过程中、在人类的交往过程中产生的,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历史活动的产物。
(二)、礼仪的发展
礼仪的发展经过了五个阶段:
1、礼仪的起源时期:夏朝以前。
原始社会,原始宗教(巫教),多体现在祭祀、葬仪中。
(人与神、人与鬼的关系)
2、礼仪的形成时期:夏、商、西周。
奴隶社会(形成)——西周,周公旦《周礼》(第一部礼仪大法),与德相结合,用以治国。
(人与人的关系)
3、礼仪的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鉴于混乱的社会环境,相继涌现出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巨人,发展革新了礼仪理论。
※孔子:“不学礼,无以立。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仪
礼》、《礼记》,(三礼)孔子把礼仪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4、礼仪的强化时期:封建社会
将孔子的思想发挥到极致,礼仪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
应有所扬弃,弘扬中华礼仪传统(木鸠王杖、程门立雪、孔融让梨、张良纳履、举案齐眉……)
5、现代礼仪的发展
辛亥革命以后,废除帝制,逐渐走出国门,国际交往礼仪开始渗透,
礼仪趋向于简单实用,如握手、鞠躬。
现代礼仪,跨越国界,求大同存小异,入乡还要随俗
(三)、五礼简介:
“五礼”
吉礼: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
嘉礼:嘉礼是和合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
嘉礼主要内容有:饮食之礼;婚、冠之礼;宾射之礼;飨燕之礼;脤膰之礼;贺庆之礼。
宾礼:宾礼是接待宾客之礼
军礼:军礼是师旅操演、征伐之礼
凶礼:凶礼是哀悯吊唁忧患之礼。
五、课堂小结
1、神创论:礼仪是神创造的。
2、实践论:礼仪是人类脱离动物界并组成人类社会的过程中、在与自然环境作斗争的过程中、在人类的交往过程中产生的,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历史活动的产物。
3、礼仪的发展经过了五个阶段。
六、布置作业:
1、简述“礼”与“节”的关系;
2、为什么要学习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