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的起源
中国礼仪的形成与发展
学习目标
中国礼仪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礼仪的渊源
中国礼仪的起源: 1.天神生礼仪 2.礼为天地人的统一体 3.礼产生于人的自然本性 4.礼为人性和环境矛盾的产物 5.礼生于理、起于俗中国礼仪的 Nhomakorabea成与发展
礼仪的起源阶段 礼仪的形成阶段 礼仪的变革阶段
封建礼仪的形成、强化和衰落阶段
现代礼仪阶段
礼仪的变革阶段
约在公元前771年到公元前221年的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1.孔子——“礼治” 2.孟子——“仁政”“德治” 3.荀子——“隆礼”“重法”
封建礼仪的形成、强化和衰落阶段
约从秦汉时期到清末民初:尊君抑臣、尊父抑子、尊夫抑妻、尊神抑人 西汉董仲舒——“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礼仪的起源阶段
约在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之前: 1.山顶洞人——有了礼仪观念和实践。 2.新石器时代晚期——人际交往礼仪已具雏形。 3.炎黄时期——氏族社会礼仪向阶级社会的交际礼仪过渡时期。 4.尧舜时代——国家已具雏形,民间交际礼仪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礼仪的形成阶段
约在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夏商周三代时期: 1.夏朝——制定了比较完整的国家礼仪和制度,确定了崇古重礼的传统。 2.西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记载“礼”的书籍——《周礼》。 “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五常”:仁、义、礼、智、信
现代礼仪阶段
约从清末民初直到现在: 1.1840年鸦片战争后——“大杂烩”式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礼仪 2.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学习和借鉴西方礼仪的同时形成了我国
的现代礼仪。
感谢您认真聆听 这堂微课!
礼仪的起源与功能全
礼仪的起源
礼仪起源于人类最原始的两大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 礼仪是原始人为祭祀天地神明,保佑风调雨顺;祈祷祖先显灵、拜求降幅免灾而举行的一项敬神拜祖的仪式
(一)奴隶社会:礼仪正式形成。形式:符合奴隶社会政治需要的礼制,并专门定了系统完备的礼的形式和制度。如:周代《周礼》、《仪礼》、《礼记》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尧舜之时,五礼兼备” 特点:
(一)重视亲情和血缘(二)谦逊、含蓄(三)承认现实、满足现状(四)强调共性(五)礼尚往来
二、西方礼仪及其特点
西方礼仪文化中,尤其强调规范人的行为,注重良好的教养,如:尊重妇女、男士的绅士风度。(一)简单实用(二)崇尚个性自由(三)惜时如金(四)自由、平等、开放
二、中国古代礼仪的形成与发展
特征:单纯的祭祀→全面制约人们行为的领域。目的:不断地强化人们的尊卑意识,以 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巩固其统治地位。对后世的治国安邦、施政教化、规范行为、培养人格,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奴隶社会:礼仪正式形成。
(二)封建社会的礼仪形式:尊君的观念→“君权神授说”的完整体系 即“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天不变,道亦不变。” 并将“道”具体化为“三纲五常”。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三、现代礼仪应遵循的原则
(一)“尊重”原则
(二)”遵守“原则 1.遵守公德 即公共道德。直接反映出一个社会公民的礼节、礼貌、道德修养程度和水准。包括(1)爱护公物(2)遵守公共秩序 (3)救死扶伤(4)尊重老人妇女 (5)爱护儿童(6)邪恶面前主持正义 (7)爱护、保护动物。2、遵时守信3、真诚友善4、谦虚随和
(一)中国古代礼仪的内容(1)宗教信仰仪式(原始社会礼仪)(2)典章制度(如:国家机构设置及官吏考选、君臣等级等)(3)礼节仪式(如:”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和”凶礼“等五种礼仪)(4)道德规范(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
礼仪的由来
礼仪的由来
1、礼仪起源于祭祀。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礼”字的解释是这样的:“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声”。
意思是实践约定的事情,用来给神灵看,以求得赐福。
“礼”字是会意字,“示”指神,从中可以分析出,“礼”字与古代祭祀神灵的仪式有关。
2、礼仪为是表达自身感情而存在的。
在没有礼仪存在的时候,人们祭祀天地根本无法表达心中的敬畏,后来才出现了礼仪,如同语言一般,因为需要才产生的,后来拓展开始向长辈行礼来表达本身的敬意,在后期贵族阶层出现,扭曲了礼的意义,使之在不尊敬的情况下使用来突出自身的地位,因此礼丢失了本质而变成了礼节。
存有敬意施礼才是真正的礼。
3、礼仪起源于风俗习惯。
人是不能离开社会和群体的,人与人在长期的交往活动中,渐渐地产生了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久而久之这些习惯成为了人与人交际的规范,当这些交往习惯以文字的形式被记录并同时被人们自觉地遵守后,就逐渐成为了人们交际交往固定的礼仪。
关于礼仪的起源
礼仪的起源关于礼仪的起源礼仪是在交往中体现出来的人们之间互相尊重的意愿,就是与人交往的程序、方式以及实施交往行为时的外在表象方面的规范,包括语言、仪容、仪态、风度等等。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关于礼仪的起源,欢迎阅读。
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礼仪春秋是孔子的主张。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礼仪学专家,他把“礼”作为治国安邦的基础。
他主张“为国以礼” ,“克己复礼” ,并积极倡导人们“约之以礼” ,做“文质彬彬”的君子。
孟子也重视“礼” ,并把仁、义、礼、智作为基本道德规范,他还认为“辞让之心”和“恭敬之心”是礼的发端和核心。
荀子则比孟子更重视“礼” ,他著有枟礼论枠,论证了礼的起源和社会作用。
他说:“礼者,人道之极也。
”把礼看作做人的根本目的和最高理想,把识礼、循礼与否作为衡量人的贤愚和高低贵贱的尺度。
因而他强调:“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管仲则把礼看作人生的指导思想和维持国运的支柱。
他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从这些思想家的言论中,不难看出,礼仪是适应调节人际关系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
礼仪即礼节与仪式。
礼仪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
人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看不见的鬼神在操纵,履行礼仪即是向鬼神讨好求福。
因此,礼仪起源于鬼神信仰,也是鬼神信仰的一种特殊体现形式。
中国是礼仪之邦,上下五千年,从西周视礼为"国之大柄"到现代的"五讲四美";从荀子的"国无礼而不宁"到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礼仪一直是传统文化的核心。
宋代时,礼仪与封建伦理道德说教相融合,即礼仪与礼教相杂,成为实施礼教的得力工具之一。
直到现代,礼仪才得到真正的改革,无论是国家政治生活的礼仪还是人民生活礼仪都改变成无鬼神论的新内容,从而成为现代文明礼仪。
中国礼仪在中国文化中起着"准法律"的作用。
礼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久远的过去。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礼仪,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份,起源于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和演变。
本文将从礼仪的起源、发展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礼仪的起源礼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原始时期。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个体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合作的重要性。
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团结和协作,人们开始形成为了一些行为准则和规范,这就是礼仪的雏形。
原始社会中的礼仪主要表现为对神灵的崇拜和敬畏,以及对族群长者的尊重和服从。
人们通过举行祭祀仪式、举办宴会等方式,表达对神灵和长者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这些仪式和礼节的形成,标志着礼仪的起源。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结构逐渐复杂化,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多样。
为了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发展,礼仪逐渐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者缺的一部份。
二、礼仪的发展1. 古代礼仪的发展在古代社会中,礼仪逐渐成为统治者权力的象征。
各种宗教仪式和宫廷礼仪成为统治者展示权威和地位的重要手段。
例如,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君王通过举行隆重的朝会和宴会来展示自己的威严和贵族地位。
古代社会中的礼仪还包括了各种社交礼仪和行为准则。
人们通过遵守这些礼仪规范,来展示自己的教养和修养。
例如,古代中国的儒家礼仪,强调以礼待人、尊重长辈、尊重师长等,这些行为准则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重要作用。
2. 现代礼仪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现代社会中的礼仪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现代礼仪更加注重个体之间的平等和尊重。
人们开始关注个人隐私和个人空间,尊重他人的选择和权利。
现代社会中的礼仪还包括了各种商务礼仪和社交礼仪。
在商务场合,人们需要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以展示自己的专业素质和商业道德。
在社交场合,人们需要注意言行举止,尊重他人的感受,以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礼仪的影响礼仪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对个体和社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 个体层面礼仪可以培养个体的修养和教养,提高个体的社交能力。
礼仪的起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仪”是指仪表、仪容、仪态和仪式。
礼仪:对礼节、仪式的统称。是在人际交往中, 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 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
1.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 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2.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 种艺术和交际方式。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
民航服务礼仪
第一章 礼仪概述
礼仪的起源、演变与发展
目 录
礼仪的概念、作用及特征
礼仪的内容及原则
一、礼仪的起源
五种礼仪起源说: 天神生礼仪 礼为天地人的统一体 礼产生于人的自然本性 礼为人知和环境矛盾的产物 礼生于礼,起于俗 两大信仰: 一是天地信仰: 二是祖先信仰:
收集一则礼仪小故事,与同学交流。下节课 请同学上台演讲,三分钟!
“五礼”
吉礼---祭祀之事 嘉礼---冠婚之事 宾礼---宾客之事 军礼---军旅之事 凶礼---丧葬之事
二、我国礼仪的演变
萌芽时期 形成时期 变革时期 强化时期 现代礼仪的发展
第二节 礼仪的概念、作用及特征
什么是礼仪?
“礼仪” = 礼 + 仪
“礼”是指礼节和礼貌;
以尊重、友好的
习惯做法。 3.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 互沟通的技巧。
“礼仪是你最好的名片!”
良好的人际关系者,可使工作成功与个人幸福获得率 达85%以上 1.针对10000人的记录进行分析,成功的因素中85%决 定于人际关系,而知识、技术、经验只占15%; 2.某年度某地区被解雇的4000人中,不称职的占10%, 人际关系不好者则占90%; 3.根据5年的跟踪调查,人际关系好的人平均年薪比 优等生高15%,比劣等生高33%。
关于礼仪的起源
关于礼仪的起源礼仪是在交往中体现出来的人们之间互相尊重的意愿,就是与人交往的程序、方式以及实施交往行为时的外在表象方面的规范,包括语言、仪容、仪态、风度等等。
下面是为你带来的关于礼仪的起源,欢迎阅读。
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礼仪春秋是孔子的主张。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礼仪学专家,他把“礼”作为治国安邦的基础。
他主张“为国以礼”,“克己复礼”,并积极倡导人们“约之以礼”,做“文质彬彬”的君子。
孟子也重视“礼”,并把仁、义、礼、智作为基本道德规范,他还认为“辞让之心”和“恭敬之心”是礼的发端和核心。
荀子则比孟子更重视“礼”,他著有枟礼论枠,论证了礼的起源和社会作用。
他说:“礼者,人道之极也。
”把礼看作做人的根本目的和最高理想,把识礼、循礼与否作为衡量人的贤愚和高低贵贱的尺度。
因而他强调:“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管仲则把礼看作人生的指导思想和维持国运的支柱。
他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从这些思想家的言论中,不难看出,礼仪是适应调节人际关系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
礼仪即礼节与仪式。
礼仪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
人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看不见的鬼神在操纵,履行礼仪即是向鬼神讨好求福。
因此,礼仪起源于鬼神信仰,也是鬼神信仰的一种特殊体现形式。
中国是礼仪之邦,上下五千年,从西周视礼为”国之大柄”到现代的”五讲四美”;从荀子的”国无礼而不宁”到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礼仪一直是传统文化的核心。
宋代时,礼仪与封建伦理道德说教相融合,即礼仪与礼教相杂,成为实施礼教的得力工具之一。
直到现代,礼仪才得到真正的改革,无论是国家政治生活的礼仪还是人民生活礼仪都改变成无鬼神论的新内容,从而成为现代文明礼仪。
中国礼仪在中国文化中起着”准法律”的作用。
礼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久远的过去。
应当说,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第一页的时候,礼仪就伴随着人的活动,伴随着原始宗教而产生了。
礼仪制度正是为着处理人与神、人与鬼、人与人的三大关系而制定出来的。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引言概述:礼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它涵盖了人们在社交场合中的行为规范和礼貌表达方式。
礼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演变和发展,礼仪也逐渐成为社会秩序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份。
本文将从礼仪的起源、礼仪的发展、礼仪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礼仪的重要性以及礼仪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
一、礼仪的起源1.1 礼仪起源于人类社会的初期阶段,当时人们开始形成社会群体,需要一种规范行为的方式来维持社会秩序。
1.2 礼仪的起源与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代人们通过礼仪来表达对神灵的崇敬和敬意。
1.3 礼仪的起源还与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有关,人们逐渐形成为了一套适应社会发展的行为规范。
二、礼仪的发展2.1 礼仪在古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逐渐形成为了一套完整的礼仪体系。
2.2 礼仪的发展与社会等级制度的形成和演变密切相关,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礼仪要求。
2.3 礼仪的发展还受到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礼仪体系存在差异。
三、礼仪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3.1 礼仪在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中存在明显的差异,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3.2 东方文化中注重的是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礼仪注重的是尊重他人和维护社会秩序。
3.3 西方文化中注重的是个人的自由和个性发展,礼仪注重的是个人的自我表达和独立意识。
四、礼仪的重要性4.1 礼仪是社会秩序和文明进步的重要保障,它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4.2 礼仪可以提高人们的社交能力和沟通技巧,使人们更加自信和得体地表达自己。
4.3 礼仪还能够传承和宏扬民族文化,体现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软实力和文化魅力。
五、礼仪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5.1 在商务场合中,正确的礼仪可以提升个人形象和职业素质,增加商业合作的机会。
5.2 在社交活动中,恰当的礼仪可以让人们更加融洽地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3 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礼仪规范可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道德,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旅游礼仪第一章礼仪概述一、礼仪的...
旅游礼仪第一章礼仪概述一、礼仪的起源二、现代礼仪三、旅游礼仪一、礼仪的起源(一)中国古代礼仪的起源“礼”:本意是敬奉神明。
“仪”:起源于人类最原始的两大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
“礼仪”:是原始人类为了祭祀天地神明,保佑风调雨顺,祈祷祖先显灵,拜求降福免灾而举行的一项敬神拜祖的仪式。
礼仪的起源(二)中国古代礼仪的形成与发展1、原始礼仪只是礼仪的萌芽。
2、礼仪的正式形成,始于奴隶社会。
3、封建社会的礼仪,标志着礼仪进入了一个发展、变革的时期。
(1)形成了以儒家学说为主导的正统的封建礼教。
(2)宋代将封建礼仪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3)明清两朝使封建礼仪更加发展和完善。
礼仪的起源(三)中国古代礼仪的内容及特点1、内容(1)宗教信仰仪式(2)典章制度(3)礼节仪式(4)道德规范礼仪的起源2、特点(1)礼仪涉及内容广泛,原始礼仪以崇拜为主。
(2)强调尊君,将人划分为不同的尊卑等级。
(3)强调男权思想,歧视妇女。
(4)压制民主,扼杀个性,实行强权统治。
二、现代礼仪(一)礼仪的含义¡°礼仪¡±一词最早出现于《诗经.小雅.楚茨》中¡°为宾为客,献酬交错,礼仪卒度,笑语卒获¡±礼貌¡ª¡ª¡ª¡ª礼节¡ª¡ª¡ª¡ª礼仪现代礼仪◆礼貌:一般是指在人际交往中,通过言语、动作向交往对象表示谦虚和恭敬。
◆礼节:通常是指人们在交际场合,相互表示尊重、友好的惯用形式。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的各种具体交往中,为了互相尊重,在仪表、仪态、仪式、仪容、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规范和程序。
现代礼仪(二)现代礼仪的特征1、规范性2、限定性3、可操作性4、传承性5、时代性现代礼仪(三)现代礼仪应遵循的原则1、遵守原则2、自律原则3、敬人原则4、宽容原则5、平等原则6、从俗原则7、真诚原则8、适度原则现代礼仪(四)现代礼仪的功能1、教育功能2、创造功能3、沟通功能4、协调功能5、维护功能三、旅游礼仪(一)东方礼仪与西方礼仪1、东方礼仪及其特点(1)重视血脉亲情(2)谦逊、含蓄(3)承认现实、满足现状(4)强调共性(5)礼尚往来旅游礼仪2、西方礼仪及其特点(1)简单实用(2)崇尚个性自由(3)惜时如金(4)自由、平等、开放旅游礼仪(二)旅游礼仪1、含义指在旅游接待服务的过程中,对旅游者表示尊重和友好的一系列的行为规范,是礼仪在旅游接待服务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一、起源礼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
在人类社会进化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为了一套行为规范和社会习俗,这就是礼仪的起源。
礼仪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互动的需要:人类是社会性动物,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礼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们为了更好地与他人相处而形成的一套规范行为。
2. 宗教信仰的影响:宗教信仰在人类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宗教仪式和礼仪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
人们通过宗教仪式来表达对神灵的崇拜和敬意,这也促使了礼仪的发展。
3. 社会等级的存在:在古代社会中,社会等级制度非常严格,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礼仪规范。
礼仪的起源也与社会等级制度的存在密切相关。
二、发展礼仪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不同的文化和时代对礼仪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以下是礼仪发展的几个阶段:1. 古代礼仪:在古代社会中,礼仪是非常重要的一部份。
例如,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非常繁复,包括了许多仪式和规范,如宴会礼仪、婚礼仪式、祭祀仪式等。
古代礼仪的发展主要受到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影响。
2. 中世纪礼仪: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礼仪在这个时期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封建制度的浮现使得贵族阶层的礼仪规范更加严格,而平民阶层的礼仪规范相对简单。
宴会、宫廷舞会等社交活动成为了当时的主要礼仪形式。
3. 现代礼仪: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礼仪的形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现代社会注重个人的自由和平等,礼仪规范相对宽松。
然而,在一些正式场合,如商务会议、国际外交等,仍然需要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
三、礼仪的重要性礼仪在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以下是礼仪的几个重要性:1. 维护社会秩序:礼仪规范是社会秩序的重要组成部份。
通过遵守礼仪规范,可以使人们的行为更加有序,减少冲突和磨擦。
2. 增强社交能力:礼仪可以匡助人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遵守礼仪规范可以使人们在社交场合更加自信和得体,增强自己的社交能力。
3. 传承文化传统:礼仪是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份。
礼仪的五种起源说
礼仪的五种起源说礼仪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重要的行为规范和交往方式,它的起源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文化观念紧密相关。
以下是礼仪的五种起源说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宗教信仰:宗教对于礼仪的起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人类的早期社会中,人们对自然界和宇宙的力量缺乏科学的解释,因此选择了信仰神灵和崇拜的对象,并通过宗教仪式和祭祀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
这些宗教仪式和祭祀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礼仪规范,如古埃及的葬礼仪式、古希腊的宗教祭祀等,这些都是宗教信仰对于礼仪规范的影响。
二、社会秩序的需要:礼仪起源于对社会秩序的需求。
人类社会越来越复杂,人们需要一套规范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平稳运行。
礼仪通过规定人们的行为方式、社交礼仪、礼仪之邦等方面的规定,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从古代文明国家如中国的《礼记》、古印度的《吠陀经》等,都体现了礼仪对于社会秩序的重视。
三、道德规范的形成:礼仪起源于人们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人类社会的道德观念随着社会发展而动态演变,礼仪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和交往方式,与道德规范紧密相关。
礼仪要求人们在行为上要尊重他人,遵循道德规范,体现了人类对于道德的追求和尊重。
如古希腊的伦理学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中庸之道”等。
四、文化传承和人类认知的发展:礼仪起源于人类文化的传承和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对世界的理解,通过建立一套行为规范和交往方式来传承和发展文化。
礼仪通过规范人们的穿着、饮食、住房等方面的行为方式,体现了人类对于文化传承和认知的发展。
如古罗马的饮食礼仪、中国传统的节令饮食等。
五、地理环境与气候的影响:礼仪起源于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不同,人们为了适应环境和生存需要,形成了不同的行为规范和交往方式。
如在炎热的地区,人们文化上更注重清洁、节制,如古埃及的冠冕礼仪;在寒冷的地区,人们更注重互助与友好,如北欧国家的社交礼仪。
综上所述,礼仪的起源与宗教信仰、社会秩序的需要、道德规范的形成、文化传承和人类认知的发展、地理环境与气候的影响等方面密切相关。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引言概述:礼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份,它是人们在社交、交往中遵循的一套规范和行为准则。
本文将从礼仪的起源、礼仪的发展、礼仪的作用、礼仪的传承以及现代礼仪的变革等五个大点进行阐述。
正文内容:1. 礼仪的起源1.1 礼仪的定义:礼仪是人们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交往而形成的一套规范和行为准则。
1.2 起源于古代文明:礼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这些文明中的礼仪规范为后来的礼仪发展奠定了基础。
2. 礼仪的发展2.1 礼仪的演变:礼仪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有所演变,从最初的宗教仪式到后来的宫廷礼仪,再到现代社交礼仪,礼仪的形式和内容逐渐丰富和多样化。
2.2 礼仪的地域特色:不同地域的礼仪有其独特的特点,如东方礼仪强调尊重和谦虚,西方礼仪注重礼貌和礼节,这些地域特色的礼仪规范反映了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和传统。
3. 礼仪的作用3.1 维护社会秩序:礼仪规范的遵循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使人们在社交和交往中更加和谐、有序。
3.2 促进人际关系:礼仪的正确运用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和友好,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
3.3 彰显个人修养:礼仪规范的遵循可以展现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提升个人形象和社会地位。
4. 礼仪的传承4.1 家庭教育:礼仪的传承往往始于家庭教育,父母应该注重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能力。
4.2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校应该将礼仪教育纳入课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交礼仪和职场礼仪。
4.3 社会传承:社会也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传承礼仪,如社交活动、培训课程等,使更多的人了解和遵守礼仪规范。
5. 现代礼仪的变革5.1 社交媒体的影响: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人们的社交方式发生了改变,礼仪规范也随之变化,如网络礼仪、手机礼仪等。
5.2 跨文化交流的挑战:全球化的进程使人们面临跨文化交流的挑战,不同文化之间的礼仪差异需要更加注重理解和尊重。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一、引言礼仪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礼仪的起源开始,探讨其发展历程,包括不同文明中的礼仪传统、礼仪的功能与作用、礼仪的发展趋势等方面,以期全面了解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二、礼仪的起源1. 礼仪的定义礼仪是指一种行为规范和社会习惯,旨在维护社会秩序、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它涵盖了言谈举止、服饰装扮、宴会礼仪、婚丧嫁娶等方面。
2. 礼仪的起源礼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礼仪的重要性,并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为规范和社会习惯。
三、礼仪的发展历程1. 古代文明中的礼仪(1)中国古代礼仪:中国古代礼仪以《礼记》为代表,包括尊卑有序、尊师重道、宴会礼仪等方面。
这些礼仪规范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古埃及礼仪:古埃及礼仪以法老为中心,宗教仪式和墓葬礼仪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礼仪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的宗教信仰和价值观。
(3)古希腊礼仪:古希腊礼仪以奥林匹克运动会为代表,包括体育竞技、宴会礼仪等方面。
这些礼仪活动展示了古希腊社会的精神风貌和道德观念。
2. 现代社会中的礼仪(1)职场礼仪:职场礼仪是指在工作场所中遵守的行为规范,包括着装得体、言谈举止得体、尊重他人等方面。
良好的职场礼仪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和提升个人形象。
(2)社交礼仪:社交礼仪是指在社交场合中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包括交谈技巧、用餐礼仪、礼物赠送等方面。
遵守社交礼仪能够增进人际关系,展示自己的教养和修养。
(3)国际礼仪:国际礼仪是指在跨国交往中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包括礼貌待人、尊重他人文化差异、遵守国际法律等方面。
遵守国际礼仪有助于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四、礼仪的功能与作用1. 维护社会秩序礼仪规范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起一套行为准则,约束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2. 促进和谐相处礼仪可以提高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促进和谐相处。
简述我国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简述我国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我国礼仪的起源是:
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中、晚期(约旧石器时代)出现了早期礼仪的萌芽。
整个原始社会是礼仪的萌芽时期,礼仪较为简单和虔诚,还不具有阶级性。
内容包括:制定了明确血缘关系的婚嫁礼仪,区别部族内部尊卑等级的礼制,为祭天敬神而确定的一些祭典仪式,制定一些在人们的相互交往中表示礼节和表示恭敬的动作。
中国礼仪的发展:
1、礼仪的起源时期:夏朝以前(公元前21世纪前)。
2、礼仪的形成时期:夏、商、西周三代(公元前21世纪~前771年)。
3、礼仪的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前221年)。
4、强化时期:秦汉到清末(公元前221~公元1911年)。
5、现代礼仪的时期(1911~1949)。
6、当代礼仪的时期(1949~至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古时代,人与禽兽为伍,《礼记"曲礼》说,为了让人们懂得"自别于禽兽",有圣人起来,"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
"为礼以教人",就是制定了礼来教人.礼使人自觉地区别于禽兽/走向了文明。
礼教即礼仪教化,礼教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乐文化,因其重视名份,又称名教,即以名为教。
礼教思想统治影响中华民族两千余年。
古人将"礼教"与"乐教"并提,它们的本义,不过是以礼为教、以乐为教。
礼教,指礼的教育。
语出《列子·杨朱》:"卫之君子多以礼教自持。
"
礼乐教化通行天下,使人修身养性,体悟天道,谦和有礼,威仪有序,这是我国古典"礼乐文化"的内涵和意义所在,也是圣人制礼作乐的本意。
《礼记·乐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
"礼是天之经,地之义,是天地间最重要的秩序和仪则;乐是天地间的美妙声音,是道德的彰显,礼序乾坤,乐和天地,气魄何等宏大!所以,"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一、中国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一)中国礼仪的起源
关于礼的起源,说法不一。
归纳起来有五种起源说:
一是天神生礼仪;
二是礼为天地人的统一体;
三是礼产生于人的自然本性;
四是礼为人性和环境矛盾的产物;
五是礼生于理,起源于俗。
1、从理论上说,礼的产生,是人类为了协调主客观矛盾的需要。
首先,礼的产生是为了维护自然的“人伦秩序”的需要。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与大自然抗争,不得不以群居的形式相互依存,人类的群居性使得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
在群体生活中,男女有别,老少有异,既是一种天然的人伦秩序,又是一种需要被所有成员共同认定、保证和维护的社会秩序。
人类面临着的内部关系必须妥善处理,因此,人们逐步积累和自然约定出一系列“人伦秩序”,这就是最初的礼。
其次,起源于人类寻求满足自身欲望与实现欲望的条件之间动态平衡的需要。
人对欲望的追求是人的本能,人们在追寻实现欲望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发生矛盾和,为了避免这些矛盾和冲突,就需要为“止欲制乱”而制礼。
2、从具体的仪式上看,礼产生于原始宗教的祭祀活动。
原始宗教的祭祀活动都是最早也是最简单的以祭天、敬神为主要内容的“礼”。
这些祭祀活动在历史发展中逐步完善了相应的规范和制度,正式形成为祭祀礼仪。
随着人类对自然与社会各种关系认识的逐步深入,仅以祭祀天地鬼神祖先为礼,已经不能满足人类日益发展的精神需要和调节日益复杂的现实关系。
于是,人们将事神致福活动中的一系列行为,从内容和形式扩展到了各种人际交往活动,从最初的祭祀之礼扩展到社会各个领域的各种各样的礼仪。
(二)中国礼仪的发展
礼仪在其传承沿袭的过程中不断发生着变革。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其演变过程可以分四个阶段。
1.礼仪的起源时期:夏朝以前(公元前21世纪前)
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中、晚期(约旧石器时代)出现了早期礼仪的萌芽。
整个原始社会是礼仪的萌芽时期,礼仪较为简单和虔诚,还不具有阶级性。
内容包括:制定了明确血缘关系的婚嫁礼仪;区别部族内部尊卑等级的礼制;为祭天敬神而确定的一些祭典仪式;制定一些在人们的相互交往中表示礼节和表示恭敬的动作。
2.礼仪的形成时期:夏、商、西周三代(公元前21世纪~前771年)
人类进入奴隶社会,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原始的宗教礼仪发展成符合奴隶社会政治需要的礼制,礼被打上了阶级的烙印。
在这个阶段,中国第一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家礼仪与制度。
如“五礼”就是一整套涉及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礼仪规范和行为标准。
古代的礼制典籍亦多撰修于这一时期,如周代的《周礼》《仪礼》《礼记》就是我国最早的礼仪学专著。
在汉以后2 000多年的历史中,它们一直是国家制定礼仪制度的经典著作,被称为礼经。
3.礼仪的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前221年) 这一时期,学术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对礼教给予了研究和发展,对礼仪的起源、本质和功能进行了系统阐述,第一次在理论上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社会等级秩序划分及其意义。
孔子对礼仪非常重视,把“礼”看成是治国、安邦、平定天下的基础。
他认为“不学礼,无以立”“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他要求人们用礼的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要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倡导“仁者爱人”,强调人与人之间要有同情心,要相互关心,彼此尊重。
孟子把礼解释为对尊长和宾客严肃而有礼貌,即“恭敬之心,礼也”,并把“礼”看做是人的善性的发端之一。
荀子把“礼”作为人生哲学思想的核心,把“礼”看做是做人的根本目的和最高理
想,“礼者,人道之极也”。
他认为“礼”既是目标、理想,又是行为过程。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管仲把“礼”看做是人生的指导思想和维持国家的第一支柱,认为礼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
4.强化时期:秦汉到清末(公元前221~公元1911年) 在我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尽管在不同的朝代礼仪文化具有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特征,但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一直为统治阶级所利用,礼仪是维护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的工具。
这一时期的礼仪的重要特点是尊君抑臣、尊夫抑妇、尊父抑子、尊神抑人。
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它逐渐变成为妨碍人类个性自由发展、阻挠人类平等交往,窒息思想自由的精神枷锁。
纵观封建社会的礼仪,内容大致有涉及国家政治的礼制和家庭伦理两类。
这一时期的礼仪构成中华传统礼仪的主体。
5.现代礼仪的发展
辛亥革命以后,受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等思想的影响,中国的传统礼仪规范、制度,受到强烈冲击。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腐朽、落后的礼教进行了清算,符合时代要求的礼仪被继承、完善、流传,那些繁文缛节逐渐被抛弃,同时接受了一些国际上通用的礼仪形式。
新的礼仪标准、价值观念得到推广和传播。
新中国成立后,逐渐确立以平等相处、友好往来、相互帮助、团结友爱为主要原则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往日趋频繁,西方一些先进的礼仪、礼节陆续传入我国,同我国的传统礼仪一道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构成了社会主义礼仪的基本框架。
许多礼仪从内容到形式都在不断变革,现代礼仪的发展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
大量的礼仪书籍相继出版,各行各业的礼仪规范纷纷出台,礼仪讲座、礼仪培训日趋火红。
人们学习礼仪知识的热情空前高涨。
讲文明、讲礼貌蔚然成风。
今后,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增多,礼仪必将得到新的完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