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电解质溶液

合集下载

电解质溶液的电解实验

电解质溶液的电解实验

电解质溶液的电解实验电解实验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实验方法,用于研究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质和化学反应。

本文将介绍电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步骤、实验装置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一、实验原理电解实验是利用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时,将溶质分解成离子的现象。

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在电解作用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电解实验可以通过测量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来研究电解质的离子性质。

二、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准备所需实验器材,包括电解槽、电解质溶液、电流源和电极等。

2. 实验装置的搭建:将电解槽放置在实验台上,将两块电极(通常是铂电极或银电极)分别插入电解槽中的两个孔内,保持电极之间适当的距离。

接下来,将电极与电流源相连,确保电解槽内的电解质溶液能够与电流源形成闭路。

3. 溶液的制备:选择适当的电解质溶液,并按照实验要求配制出一定浓度的溶液。

将溶液慢慢倒入电解槽中,直至盖过两个电极。

4. 实验操作:打开电流源,将电流调整到所需电流强度。

过程中,观察溶液中是否产生气泡、析出物或颜色变化等现象。

5. 实验记录:记录电流强度以及观察到的现象,并根据实验需求,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三、实验装置电解实验的实验装置主要包括电解槽、电极、电流源等。

1. 电解槽:通常为透明玻璃或塑料制成,可容纳电解质溶液。

2. 电极:电解实验中常用的电极有铂电极和银电极。

电极的选择要根据实验要求决定。

3. 电流源:电解实验中需要稳定的电流源,可使用直流稳压电源或电解槽内置的电流控制电路。

四、实验结果分析电解实验的结果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电解质的电导性:根据电解质溶液的电流强度和实验所使用的电解质浓度,计算电导率,从而评估电解质的离子性质。

2. 溶液中的反应:观察实验过程中溶液是否发生气泡产生、析出物生成或颜色变化等现象,以确定是否有化学反应发生。

3. 电极的变化:观察电极表面是否有物质沉积,判断电极是否发生了反应。

5. 实验的偏差和误差: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和误差,探讨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电解质溶液实验报告-推荐下载

电解质溶液实验报告-推荐下载

化学教学论实验——电解质溶液实验报告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班级:10级化教班组:第八组组员:王红梅(12010240089)汪婷(12010240059)魏琼3、刚开始加入时要使硝酸钾沿这样可以保证液面清晰;4、质溶液,电压为5、所用硝酸钾溶液浓度要小;6、硫酸铜溶液易水解,配制硫酸铜溶液时要酸化。

电极接反了。

造成氧气体积偏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副反应所造成的:阴极:2H2SO4 ==2H+ + 2HSO4―阳极:2H+ +2e―= H2H2S2O8+ H20=H2SO4 + H2SO5H2SO5 + H20=H2SO4 + H2O2阳极处所生成的过氧化氢在酸性溶液里比较稳定,不易分解出氧,所以氧气的体积就偏低了。

第二个原因就是氢气与氧气在水溶液中有一定的溶解度。

1体积水可溶解0.02体积的氢气,0.03体积的氧气,氧气比氢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6.电解水时采取什么措施,使得体积比接近2:1?○1答:由于H2和O2在都有一定的溶解度,所以记时前应该先接通电源电解几分钟左右,使H2和O2在溶液中达到饱和,打开活塞,放出所产生的气体,○2○3然后再进行后续电解;每次电解时都必须将电极打磨;读数时一定要准确,视线与液体凹液面平行。

7.探索电解水时电解质溶液浓度和电压的最佳条件?答:根据记录的数据,比较几种不同材料作电极,不同溶液作电解质溶液的电解水产生气体的体积,可以清楚的看出,当电解质溶液浓度相同时(即都是1%的NaOH(aq)),电压为24V,产生的H2和O2的体积比更接近理论值。

当电极相同时,电解质溶液浓度不同,电压相同时,浓度小的实验结果更接近理论值,适宜浓度为:1:10的HSO4;当电极相同,电解质溶液浓度相同,而电压不同时,电压大的实验结果更接近理论值,适宜电压:24V.实验反思在这次实验准备过程中,由于四个电解实验,每个实验都只做了一遍,导致在给学生讲解实验时,以及解决一些实验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时,并没有及时,正确,妥善地处理好。

电解质溶液的电解实验

电解质溶液的电解实验

电解质溶液的电解实验电解质溶液的电解实验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种实验方法,通过在电解质溶液中通电,使溶液中的离子被电解成原子或原子团,从而观察电解质溶液的化学性质和电学性质。

电解质溶液是指在溶液中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解质,如酸、碱和盐。

在电解实验中,一般使用两个电极:阳极(正极)和阴极(负极)。

阳极在电解过程中是电流流入的地方,通常是由石墨或铂金制成;而阴极是电流流出的地方,常用的材料是铜或银。

将电解质溶液放置在容器中,将阳极和阴极插入其中,并将它们连接到电源上,通电后,阳极会因为氧化反应而发生化学变化,阴极则会因为还原反应发生变化。

这是因为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解质在电解过程中会分解成正离子和负离子。

正离子会向阴极移动,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负离子则会向阳极移动,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通过电解质溶液的电解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些有趣的现象。

例如,当我们将纯水(不加任何溶质)进行电解实验时,我们会发现气泡从两个电极上冒出来。

这是因为水在电解过程中会分解成氢离子和氧离子。

氢离子会向阴极移动,在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

氧离子则会向阳极移动,在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

通过观察气泡的性质和数量,我们可以推断出纯水的电离程度和电导率。

除了纯水的电解实验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电解各种电解质溶液来研究它们的化学性质和电学性质。

例如,当我们电解氯化钠溶液时,会观察到氯气从阳极产生,氢气从阴极产生。

这是因为在氯化钠溶液中,钠离子会向阴极移动,在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钠金属,氯离子则会向阳极移动,在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氯气。

通过观察气体的产生和观察溶液中的反应物浓度的变化,我们可以判断出反应的进行程度和电解质的浓度。

另外,电解质溶液的电解实验还可以用来研究电解物质的电化学行为。

通过测量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解电位和电流强度,我们可以得到物质在电解过程中的电荷转移情况、电化学等效物质的含量和电解物质的稳定性等重要参数。

总的来说,电解质溶液的电解实验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实验方法,通过观察电解质溶液在电解过程中的化学和电学变化,可以研究电解质的化学性质、电学性质和电化学行为。

实验报告电解质溶液的pH测定

实验报告电解质溶液的pH测定

实验报告电解质溶液的pH测定实验报告:电解质溶液的 pH 测定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掌握使用 pH 计准确测定电解质溶液 pH 值的方法,深入理解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质以及 pH 值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pH 是衡量溶液酸碱度的指标,其定义为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即 pH = lgH⁺。

在常温下(25℃),纯水的 pH 值约为 70,酸性溶液的 pH 值小于 70,碱性溶液的 pH 值大于 70。

pH 计是通过测量电极系统与溶液之间的电位差来确定溶液的 pH 值。

通常使用的电极是玻璃电极和参比电极,玻璃电极对氢离子敏感,其电位随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参比电极提供稳定的电位参考。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pH 计电极容量瓶移液管烧杯玻璃棒2、试剂标准 pH 缓冲溶液(pH = 400、686、918)盐酸溶液(01 mol/L)氢氧化钠溶液(01 mol/L)醋酸溶液(01 mol/L)醋酸钠溶液(01 mol/L)四、实验步骤1、 pH 计的校准将电极插入 pH = 686 的标准缓冲溶液中,待读数稳定后,调节pH 计上的“定位”旋钮,使显示值与标准缓冲溶液的 pH 值一致。

用蒸馏水冲洗电极,再将电极插入 pH = 400 的标准缓冲溶液中,待读数稳定后,调节 pH 计上的“斜率”旋钮,使显示值与标准缓冲溶液的 pH 值一致。

重复上述步骤,直至 pH 计校准准确。

2、溶液的配制用移液管准确移取 1000 mL 01 mol/L 的盐酸溶液,放入 100 m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得到 001 mol/L 的盐酸溶液。

用同样的方法配制 001 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001 mol/L 的醋酸溶液和 001 mol/L 的醋酸钠溶液。

3、溶液 pH 值的测定用蒸馏水冲洗电极,并用滤纸吸干。

将电极插入 001 mol/L 的盐酸溶液中,待读数稳定后,记录溶液的pH 值。

实验四、电导法测定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

实验四、电导法测定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

实验四、电导法测定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1. 实验原理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直接受到溶液中电离物种数目的影响。

弱电解质在水中溶解时,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形成正离子和负离子,其它大部分分子不电离,形成未电离的分子。

其电离反应式可表示为:HA ↔ H+ + A-电离度α用来描述电离的程度,定义为分子中电离出的分子数与总分子数之比,即α = (数量浓度C_A-C_H+)/(数量浓度C_A) ×100%电离度α远小于1,根据电荷平衡原理可知,溶液中H+离子浓度与A-离子浓度相等,即C_H+=C_A-αC_A由于电导率υ与电离物种数成正比,可用电导率推算出弱电解质的电离度α,进而计算出电离平衡常数K。

考虑到氢离子的极性较大,对电导率的影响较大,可采用酸度远小于pH 7的甲酸钠溶液作为载体,同时用玻璃电极进行测量,其中甲酸钠是一种正常盐,不会影响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且在化学实验室易得。

实验中测量甲酸钠和弱电解质混合溶液的电导率,从而计算出弱电解质的电离度α,再由α计算K。

2. 实验仪器、试剂和材料(1)仪器:电导仪、电极(包括导电电极和比较电极)、玻璃刻度试管。

(2)试剂:硝酸钾(KNO3)、甲酸钠(NaHCOO)、氯化亚铁(FeCl2)、氯化亚锡(SnCl2)。

(3)材料:去离子水。

3. 实验操作(1)测定甲酸钠溶液的电导率:1)取一个清洁干燥的50mL玻璃容器,称取2 g甲酸钠粉末,用少量去离子水加热溶解,再稀释至刻度线。

2)将电导仪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测量该溶液的电导率υ,记录实验数据。

(2)测定弱电解质(C5H5N)的电导率及电离度α:2)将电极插入腐蚀液中并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插入干净的电极涂上润湿剂,放入容器中。

4)根据弱电解质的计算公式算出该弱电解质的电离度α。

α = (υ - υ0)/(kυ0) ×100%其中,υ0为甲酸钠溶液的电导率,k为弱电解质的摩尔浓度,该值可由载体溶液的浓度、测量容器体积和弱电解质的摩尔质量计算出来。

电解质溶液实验报告

电解质溶液实验报告

电解质溶液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深入理解电解质溶液的性质,观察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现象,探究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与浓度、种类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这些离子能够导电。

不同的电解质电离程度不同,导致溶液的导电性也有所差异。

三、实验用品1、仪器:直流电源、灯泡、导线、石墨电极、烧杯、量筒、玻璃棒。

2、药品: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盐酸、醋酸溶液、蔗糖溶液。

四、实验步骤1、配制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用量筒分别量取 50mL、100mL、150mL 的蒸馏水,倒入三个烧杯中。

用天平分别称取 5g、10g、15g 的氯化钠固体,分别加入上述三个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浓度不同的氯化钠溶液。

2、连接电路将直流电源、灯泡、导线和石墨电极连接好,形成一个简单的电路。

3、测试溶液的导电性将石墨电极分别插入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观察灯泡的亮度。

依次将电极插入氢氧化钠溶液、盐酸、醋酸溶液和蔗糖溶液中,观察灯泡的亮暗情况,并记录。

五、实验现象及分析1、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浓度较低的氯化钠溶液中,灯泡亮度较暗;浓度较高的氯化钠溶液中,灯泡亮度较亮。

这说明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与浓度有关,浓度越大,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越多,导电性越强。

2、不同种类的溶液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中,灯泡亮度较亮,说明这些溶液的导电性较强,它们属于强电解质溶液。

醋酸溶液中,灯泡亮度较暗,说明其导电性较弱,醋酸属于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

蔗糖溶液中,灯泡不亮,说明蔗糖溶液不导电,蔗糖属于非电解质。

记得有一次,我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演示这个实验的时候,有个特别调皮的小男生,一直在下面嘀咕:“这有啥好玩的,不就是灯泡亮不亮嘛!”我笑着对他说:“别着急,等会儿你就知道其中的奥秘啦!”当我们做完实验,看到不同溶液产生的不同现象,这个小男生眼睛瞪得大大的,一脸惊讶地说:“哇,原来这里面有这么多学问啊!”那一刻,我觉得这个实验真正引起了他的兴趣,也让他对电解质溶液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电解质溶液的实验报告

电解质溶液的实验报告

电解质溶液的实验报告电解质溶液的实验报告引言:电解质溶液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可以探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和行为。

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和离子迁移率,以及探索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和温度对导电性的影响。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电解质溶液的特性和相关理论。

实验一: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首先,我们准备了一系列的电解质溶液,包括NaCl、KCl、CuSO4等。

在实验室中,我们使用了电导仪来测量这些溶液的电导率。

实验结果显示,这些电解质溶液都具有一定的导电性。

导电性的大小与电解质的种类和浓度有关,较高浓度的电解质溶液通常具有更高的导电性。

这是因为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越高,离子迁移的速度越快,从而导致更好的导电性能。

实验二:电解质溶液的离子迁移率为了研究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迁移率,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首先,我们选择了KCl溶液作为研究对象,并在实验室中使用了电解槽和电导仪。

实验过程中,我们改变了电解槽中的电场强度,并记录了电导仪的读数。

实验结果显示,当电场强度增加时,电导仪的读数也随之增加,表明离子的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这是因为电场强度越大,离子受到的电场力越大,从而加速了离子的迁移速度。

实验三: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对导电性的影响在这一实验中,我们研究了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对导电性的影响。

我们选择了NaCl溶液作为研究对象,并准备了一系列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

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电导仪来测量这些溶液的电导率。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电导率也随之增加。

这是因为溶液中的离子浓度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从而导致更好的导电性能。

实验四:电解质溶液的温度对导电性的影响最后,我们研究了电解质溶液的温度对导电性的影响。

我们选择了CuSO4溶液作为研究对象,并在实验室中使用了电导仪。

实验过程中,我们改变了溶液的温度,并记录了电导仪的读数。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溶液温度的升高,电导率也随之增加。

大学电解质溶液课程设计

大学电解质溶液课程设计

大学电解质溶液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解质的基本概念,掌握强弱电解质的区分方法。

2. 学生能掌握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3. 学生能运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化学实验技能,进行电解质溶液的配制和导电性实验。

2. 学生能运用数学方法,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电解质溶液相关问题的讨论和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养成对电解质溶液现象的好奇心,培养探索科学问题的兴趣。

2. 学生能认识到电解质溶液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3. 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尊重事实,遵循科学原理,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大学化学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电解质溶液的基本理论,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学生特点分析:大学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但需加强对电解质溶液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要求:1. 结合理论知识,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 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注重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解质基本概念:包括电解质定义、强弱电解质的区分。

2. 电解质电离过程:介绍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机理、电离度及其影响因素。

3.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讲解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理、电解质溶液的电阻测定方法。

4. 实际应用:分析电解质溶液在工业、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5. 实验教学:电解质溶液的配制、导电性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电解质基本概念、强弱电解质的区分。

第二周:电解质电离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原理及电阻测定方法。

第四周:电解质溶液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第五周:实验教学,包括电解质溶液的配制和导电性实验。

电解质溶液的实验报告

电解质溶液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电解质溶液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掌握电解质溶液的配制方法。

3. 学习用电解质溶液进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电解质溶液是由电解质溶解于溶剂中形成的溶液。

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电离,产生带电的离子,使溶液具有导电性。

本实验主要研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配制方法及化学实验操作。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烧杯、玻璃棒、量筒、电子天平、玻璃电极、饱和甘汞电极、酸度计、电极夹、导线等。

2. 试剂:NaCl、KCl、KNO3、AgNO3、HCl、NaOH、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电解质溶液的配制(1)称取0.1g NaCl,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

(2)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0.1g KCl,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

(3)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0.1g KNO3,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

2. 电解质溶液的性质实验(1)用玻璃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组成原电池,测定电解质溶液的电动势。

(2)用酸度计测定电解质溶液的pH值。

(3)观察电解质溶液在电解过程中的现象。

3. 化学实验操作(1)学习正确使用玻璃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

(2)学习正确使用酸度计。

(3)学习正确操作烧杯、玻璃棒、量筒等实验仪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解质溶液的配制NaCl、KCl、KNO3溶液均配制成功,透明无色。

2. 电解质溶液的性质实验(1)原电池电动势:NaCl溶液电动势为1.05V,KCl溶液电动势为1.04V,KNO3溶液电动势为1.06V。

(2)pH值:NaCl溶液pH值为7.0,KCl溶液pH值为7.0,KNO3溶液pH值为7.0。

(3)电解现象:在电解过程中,NaCl溶液产生气泡,电极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KCl溶液产生气泡,电极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KNO3溶液无明显现象。

3. 化学实验操作实验操作正确,仪器使用规范。

六、实验结论1. 电解质溶液是由电解质溶解于溶剂中形成的溶液,具有导电性。

电解质溶液(实验内容、现象和解释)

电解质溶液(实验内容、现象和解释)

实验四电解质溶液(实验内容、现象和解释)1、同离子效应(1)NH3+H2O ⇌ NH4++OH-K b=1.77×10-5;现象:加入酚酞指示剂: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NH4Cl=NH4++Cl-现象:加入NH4Cl后:平衡向左移动,溶液红色变浅。

(2)HAc ⇌ H++Ac-Ka=1.78×10-5;现象:加入甲基橙指示剂: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NaAc=Na++Ac-现象:加入NaAc后:平衡向左移动,溶液红色变浅。

2、缓冲溶液(1) HCl = H++Cl- pH<7NaOH = Na++OH- pH>7H2O ⇌ H++OH- pH=7(2) HAc ⇌ H++Ac-NaAc=Na++Ac-5滴0.1mol〃L-1HCl;5滴0.1mol〃L-1NaOH;5滴H2O;加入茜红素指示剂的溶液的颜色基本不变。

(3) 配制方法:5.4ml0.1mol〃L-1HAc溶液+9.6ml 0.1mol〃L-1NaAc溶液配制依据:设需0.1mol〃L-1HAc溶液Xml,则需0.1mol〃L-1NaAc溶液(15-X)mlHAc ⇌ H++ Ac-C酸-X ≈C酸 X C盐+X≈C盐Ka=([ H+]×[ Ac-])÷[ HAc]=( X×C盐)÷C酸=10-5×[(15-X)×0.1÷15]÷( X×0.1÷15)=1.78×10-5X=0.54 ml实验方法:在三支试管里分别滴加5滴0.1mol〃 L-1HCl;5滴0.1mol〃 L-1NaOH;5滴H2O;加入茜红素指示剂的溶液的颜色基本不变。

3、酸(碱)的解离平衡及其移动(1) a、NaCl = Na++Cl- pH=7b、NH4++H2O ⇌ NH3+H3O+ pH<7c、Ac-+H2O ⇌ HAc+OH- pH>7d、CO32-+H2O ⇌ HCO3-+OH- pH>7e、PO43-+H2O ⇌ HPO42-+OH- pH>7f、HPO42-+H2O ⇌ H2PO4-+OH-HPO42-+H2O ⇌ PO43-+H3O+K水解=1.6×10-7>K电离=2.2×10-13; pH>7g、H2PO4-+H2O ⇌ HPO42-+H3O+H2PO4-+H2O ⇌ H3PO4+OH- K电离=6.23×10-8>K水解=1.33×10-12;pH<7 (2)Fe3++3H2O ⇌ Fe(OH)3+3H+;加热促进水解,得到红棕色胶体溶液。

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溶液
26
B- + H2O 碱(2)
HB + OH-
平衡: [B-]
Kb =
θ
[HB]
[OH-]
[HB][OH-] [B-]
pKbθ = -lgKbθ
Kbθ称为碱的解离平衡常数
27
AcKbθ =
Kbθ↑,
+ H2O
+ OHHAc
[HAc] [OH-] [Ac-]
[OH-] ↑
,[Ac-] ↓
H+, 碱愈强 。
H2PO4- + H2O H3PO4 Ka1θ H2PO4-
Kb3θ
Ka2θ Kb2θ
Ka3θ Kb1θ
PO43-
Kb3θ
Ka1θ ·Kb3θ = KWθ Ka3θ · Kb1θ = KWθ
Ka2θ · Kb2θ = KWθ
34

Ka1 θ > Ka2 θ > Ka3 θ
∴ 酸的强度:H3PO4 > H2PO4- > HPO42Kb1θ = KW Ka3θ
22
中性溶液:
酸性溶液:
碱性溶液:
补充题:人体血浆 pH=7.30,计 算其pOH、H+ 、OH- 。 解:pOH=14.00-7.30=6.70 -lgH+=7.30 lgH+=-7.30 +=10-7.30 H H+=5.010-8mol· -1 L
-=10-6.7=2.010-7 mol· OH L-1
[H+] > 1.0×10-7 mol/L > [OH-]
3).碱性溶液 [H+] < 1.0×10-7 mol/L < [OH-]

电解质溶液及配位化合物 实验报告

电解质溶液及配位化合物 实验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大学化学实验实验名称电解质溶液及配位化合物系别电气实验日期2011年11月11日专业班号钱学森12 组别二交报告日期姓名范新凯学号2110405036同组者陈思成戴威尔董世豪教师审批签字一、实验目的(1)了解共同离子对弱电解质和强电解质(易溶挥和难溶)溶液的影响。

(2)了解缓冲溶液的配制和性质。

(3)了解溶液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原理。

(4)了解配离子的形成和配离子与简单离子的区别。

(5)了解配离子的解离平衡及不稳定常数。

(6)了解盐类水解和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弱电解质在水中.其分子电离成离子的过程是可逆的,当这两个相反过程的速率相等时,就达到电离平衡,此时如果增加某种离子的浓度,平衡就向减少该离子浓度的方向移动。

在强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含有共同离子的电解质时,这种电解质的溶解度降低。

弱酸或弱酸盐所组成的溶液,弱碱或弱碱盐所组成的溶液称为缓冲溶液 假如某缓冲溶液由弱酸和它的盐组成,则它的pH 值计算方法如下:由此式可知,缓冲溶液的pH 值除主要决定于a 外,同时也随盐和酸浓度的比值而变化。

从配制溶液时所用弱酸。

弱酸盐及弱酸的电解常数即可计算出该缓冲溶液的pH 值。

本实验中用pH 测试仪及pH 试纸来实测所配制的醋酸-醋酸盐缓冲溶液的pH 值,并与计算值相比较。

由于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当缓冲溶液中加入少量酸或碱时。

溶液的pH 值不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在难溶电解质饱和溶液中。

当温度一定时。

其离子浓度的乘积等于浓度积,当溶液中存在的某几种离子均能与加入的某种试剂生成沉淀时,其离子浓度乘积首先达到浓度积的化合物首先沉淀。

如果在NaCl 和K2CrO4的混合溶液中:c(Cl-)=c(CrO4 2-)=0.1 mol/L,逐滴加入AgNO3时,逐滴加入AgNO3溶液时.可能发生下列反应:它们的溶度积数值:用溶度积原理可以计算出开始生成AgCl与Ag2Cro4沉淀时所用银离子最低浓度,通过计算可以说明AgCl首先沉淀。

电解质溶液实训总结报告

电解质溶液实训总结报告

一、实验背景电解质溶液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体系,涉及酸、碱、盐等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行为。

通过对电解质溶液的实验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溶液中离子的行为、溶液的导电性、电化学性质等。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电解质溶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二、实验目的1. 理解电解质溶液的组成、性质及电离平衡;2. 掌握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电化学性质及沉淀溶解平衡;3. 学会使用电极、电解池等实验仪器,进行电解质溶液的实验操作;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1.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通过测量不同浓度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了解溶液导电性与离子浓度的关系。

2. 电解质溶液的电化学性质实验通过电解池实验,观察阴极和阳极的反应,了解电解质溶液的电化学性质。

3. 沉淀溶解平衡实验通过加入不同浓度的沉淀剂,观察沉淀的生成和溶解过程,了解沉淀溶解平衡。

4. 同离子效应实验通过加入同离子,观察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了解同离子效应对溶液性质的影响。

5. 异离子效应实验通过加入不含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观察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了解异离子效应对溶液性质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电解质溶液浓度的增加,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增强。

这是因为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加,使得溶液中的电荷传递速率加快。

2. 电解质溶液的电化学性质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在电解质溶液中,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这表明电解质溶液具有电化学性质。

3. 沉淀溶解平衡实验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沉淀剂浓度的增加,沉淀的生成量逐渐增多,溶解度逐渐降低。

这表明沉淀溶解平衡受到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影响。

4. 同离子效应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加入同离子后,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导致溶液性质发生变化。

这表明同离子效应对溶液性质有显著影响。

5. 异离子效应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加入不含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加,导致溶液性质发生变化。

大化电解质溶液实验报告

大化电解质溶液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电解质溶液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掌握电解质溶液的配制方法。

3. 学习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离子浓度、离子电荷守恒等基本原理。

4. 通过实验验证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离子浓度、离子电荷守恒等基本原理。

二、实验原理电解质溶液是指在水或其他溶剂中,能够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从而导电的溶液。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取决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离子的电荷以及离子的迁移率等因素。

本实验主要研究以下原理:1.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与其离子浓度、离子电荷和离子迁移率有关。

2. 离子浓度: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与电解质的浓度、电解质的电离度有关。

3. 离子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正、负离子的电荷总和相等。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烧杯、玻璃棒、电导率仪、酸碱滴定仪、移液管、滴定管、电子天平等。

2. 试剂:NaCl、KCl、HCl、NaOH、Na2SO4、BaCl2、AgNO3等。

四、实验步骤1. 配制NaCl溶液:称取1.0g NaCl,加入100mL去离子水,用玻璃棒搅拌溶解,待溶液冷却后,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定容至刻度。

2. 测量NaCl溶液的电导率:将电导率仪的电极插入NaCl溶液中,读取电导率值。

3. 配制KCl溶液:称取1.0g KCl,加入100mL去离子水,用玻璃棒搅拌溶解,待溶液冷却后,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定容至刻度。

4. 测量KCl溶液的电导率:将电导率仪的电极插入KCl溶液中,读取电导率值。

5. 配制HCl溶液:用酸碱滴定仪滴定0.1mol/L的NaOH溶液,得到0.1mol/L的HCl溶液。

6. 测量HCl溶液的电导率:将电导率仪的电极插入HCl溶液中,读取电导率值。

7. 配制NaOH溶液:用酸碱滴定仪滴定0.1mol/L的HCl溶液,得到0.1mol/L的NaOH溶液。

8. 测量NaOH溶液的电导率:将电导率仪的电极插入NaOH溶液中,读取电导率值。

化学实验教案电解质溶液的电解

化学实验教案电解质溶液的电解

化学实验教案电解质溶液的电解电解质溶液的电解一、实验目的通过电解实验,探究电解质溶液的电解现象。

二、实验器材与试剂1. 实验器材:电解槽、直流电源、导线、电极(如铂片)、滤纸、玻璃棒、烧杯、计时器等。

2. 试剂:盐酸、硫酸、氯化钠溶液。

三、实验步骤与操作1. 实验准备a. 将电解槽盖好,确保电解槽内没有杂质。

b. 准备好电源和相应电极,确保电极与电源连接良好。

c. 准备好盐酸、硫酸和氯化钠溶液。

2. 实验一:盐酸溶液的电解a. 将电解槽内盛满盐酸溶液,并确保电极完全浸没在溶液中。

b. 将正极(即阳极)连接到正极脚,负极(即阴极)连接到负极脚。

c. 打开电源,调节电压适当,开始计时。

d. 观察溶液中出现的现象,并记录相关观察结果。

e. 实验结束后,关闭电源,清洗电解槽。

3. 实验二:硫酸溶液的电解a. 重复实验一的步骤,将盐酸溶液更换为硫酸溶液。

b. 进行相同的观察记录,并与实验一的结果进行对比。

4. 实验三:氯化钠溶液的电解a. 重复实验一的步骤,将盐酸溶液更换为氯化钠溶液。

b. 进行相同的观察记录,并与实验一的结果进行对比。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观察结果:a. 正极:在正极放置的滤纸上出现气泡,并伴有明显的气味。

b. 负极:在负极放置的滤纸上没有观察到气泡。

2. 实验二观察结果:a. 正极:在正极放置的滤纸上没有观察到气泡。

b. 负极:在负极放置的滤纸上出现气泡,并伴有明显的气味。

3. 实验三观察结果:a. 正极:在正极放置的滤纸上没有观察到气泡。

b. 负极:在负极放置的滤纸上没有观察到气泡。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在盐酸溶液中发生了电解现象。

在正极处,盐酸分解产生了氯气,而在负极处,水分解产生了氢气。

而在硫酸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由于缺乏特定的离子,没有发生明显的电解反应。

五、实验总结与拓展在电解质溶液中,电解现象是离子在电流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实验结果表明,只有具有离子的溶液才能发生电解现象。

化学电解质溶液实训报告

化学电解质溶液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电解质溶液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掌握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影响因素。

3. 熟悉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迁移、电解反应等基本原理。

4. 学习电解质溶液中的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等概念。

二、实验原理电解质溶液是指在溶液中能导电的物质,它们在溶液中发生电离,产生带电的离子。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主要取决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和移动速度。

在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即阴离子向阳极方向移动,阳离子向阴极方向移动。

当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较大时,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导致离子迁移速度降低,从而使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降低。

此外,电解质溶液中的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也会影响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同离子效应是指溶液中存在与电解质相同的离子时,该离子的浓度增加,导致电解质的电离度降低,从而使溶液的导电性降低。

盐效应是指加入不含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使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和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增大。

三、实验用品1. 仪器:烧杯、玻璃棒、电极、电源、电导率仪、电子天平、量筒、滴定管等。

2. 药品:氯化钠、硫酸铜、氢氧化钠、醋酸、醋酸钠、碘化钾等。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1)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用电子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解于适量去离子水中,配制成所需浓度的氯化钠溶液。

(2)将电极插入氯化钠溶液中,接通电源,测量溶液的导电性。

(3)重复上述步骤,分别测量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的导电性。

2. 离子迁移实验(1)配制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用电子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解于适量去离子水中,配制成所需浓度的硫酸铜溶液。

(2)将电极插入硫酸铜溶液中,接通电源,观察阴极和阳极的反应。

(3)重复上述步骤,分别观察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的离子迁移现象。

3. 同离子效应实验(1)配制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用电子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解于适量去离子水中,配制成所需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

电解质溶液实验报告

电解质溶液实验报告

电解质溶液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理解电解质溶液的概念;2.掌握电解质溶液的制备方法;3.研究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质。

二、实验原理1.电解质溶液的概念:电解质溶液是指在溶解时能够产生离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

2.电解质:能够在溶液中电离成离子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

3.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能够完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称为强电解质,如酸、碱和盐等;不能完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称为弱电解质,如石墨、醋酸等。

4.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存在离子,离子能够带电流。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实验仪器:电导仪、电源、导电池、导电板、电极夹等。

2.试剂:酸、碱、盐等。

四、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所需的试剂和仪器;2.将不同浓度的酸、碱、盐溶于适量的水中,制备不同浓度的电解质溶液;3.将不同浓度的电解质溶液分别倒入电导仪中;4.打开电源,调节电源输出电压为适当数值;5.将导电板分别连接到电导仪的两个电极上,确保导电板完全浸没于电解质溶液中;6.记录电导仪示值,分析不同电解质溶液导电性质的差异。

五、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1.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步骤所获得的不同电解质溶液在电导仪上的示值可以得到不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2.数据分析:通过比较不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可以发现,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明显大于弱电解质溶液。

由此可见,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电解质溶液能够导电,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关;2.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明显大于弱电解质溶液;3.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与电解质的种类和浓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电解质溶液的概念和制备方法,并通过实验分析了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质。

实验结果表明,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与离子浓度有关,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明显大于弱电解质溶液。

在实验中,我熟练掌握了使用电导仪、调节电源和连接导电板等操作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 电解质溶液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并验证同离子效应对弱电解质解离平衡的影响;
2.学习缓冲溶液的配制,并验证其缓冲作用;
3.掌握并验证浓度、温度对盐类水解平衡的影响;
4. 了解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条件以及沉淀的转化。

二、实验原理
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含有相同离子的另一强电解质时,使弱电解质的解离程度降低,这种效应称为同离子效应。

弱酸及其盐或弱碱及其盐的混合溶液,当将其稀释或在其中加入少量的酸或碱时,溶液的pH 值改变很少,这种溶液称作缓冲溶液。

缓冲溶液的pH 值(以HAc 和NaAc 为例)可用下式计算:
)
Ac ()HAc (lg p )()(lg p pH θa θa --=-=c c K c c K 盐酸 在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未溶解的难溶容电解质和溶液中相应的离子之间建立了多相离子平衡。

例如在PbI 2饱和溶液中,建立了如下平衡:
PbI 2 (固) Pb 2+ + 2I -
其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θsp K = c (Pb 2+) · c (I -)2,称为溶度积。

根据溶度积规则可判断沉淀的生成和溶解,当将Pb(Ac)2和KI 两种溶液混合时 如果: c (Pb 2+)· c (I -)2 >θ
sp K 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

c (Pb 2+)· c (I -)2 =θsp K 饱和溶液。

c (Pb 2+)· c (I -)2<θsp K 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

使一种难溶电解质转化为另一种难溶电解质,即把一种沉淀转化为另一种沉淀的过程称为沉淀的转化,对于同一种类型的沉淀,溶度积大的难溶电解质易转化为溶度积小的难溶电解质。

对于不同类型的沉淀,能否进行转化,要具体计算溶解度。

三、仪器和药品
仪器:试管,试管架,试管夹,离心试管,小烧杯(100mL 或50mL ),量筒(10mL ),洗瓶,点滴板,玻璃棒,酒精灯(或水浴锅),离心机(公用)。

药品:醋酸HAc(0.1mol·L-1,1mol·L-1,2mol·L-1),盐酸HCl (0.1mol·L-1,2 mol·L-1,6mol·L-1)。

氨水NH3·H2O(2mol·L-1),0.1mol·L-1NaOH。

0.1mol·L-1AgNO3,Al2(SO4)3(0.1mol·L-1,1mol·L-1),K2CrO4(0.1mol·L-1,)KI(0.001mol·L-1,0.1mol·L-1),MgCl2(0.1mol·L-1),NaAc(0.5mol·L-1,1mol·L-1,固体),NaCl(0.1mol·L-1,1mol·L-1),Na2CO3(0.1mol·L-1,1mol·L-1),Pb(NO3)2(0.001mol·L-1,0.1mol·L-1),NH4Cl(饱和,固体),Na3PO4(0.1mol·L-1),Na2HPO4(0.1mol·L-1),NaH2PO4(0.1mol·L-1),SbCl3(固体)。

锌粒,甲基橙(0.1%),酚酞(1%),pH试纸。

四、实验内容
1.强弱电解质的比较
(1)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0.1mol·L-1 HCl和0.1mol·L-1HAc,用pH试纸测定两溶液的pH值,并与计算值相比较。

(2)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 0.1mol·L-1 HCl或0.1mol·L-1Hac,再分别加入一小棵锌粒(可用砂纸擦去表面的氧化层),并用酒精灯加热试管,观察哪只试管中产生的氢气的反应比较剧烈。

由实验结果比较HCl和HAc的酸性有何不同?为什么?
2.同离子效应
(1)取两支试管,各加入1mL 蒸馏水,2滴NH3·H2O溶液,再滴入一滴酚酞溶液,混合均匀,观察溶液显什么颜色。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1/4勺NH4Cl固体,振荡使之溶解,观察溶液的颜色,并与另一试管中的溶液比较。

根据以上实验指出同离子效应对电离度的影响。

(2)取两支小试管,各加入5滴0.1mol·L-1MgCl2溶液,其中一支试管中再加入5滴饱和NH4Cl溶液,然后分别在两支试管中加入5滴2mol·L-1NH3·H2O,观察两支试管中发生的现象有何不同?写出有关反应式并说明原因。

3.缓冲溶液的配制和性质
(1)两支试管中各加入3mL去离子水,用pH试纸测定其pH值,再分别加入5滴0.1mol·L-1 HCl或0.1mol·L-1NaOH溶液,测定它们的pH值。

(2)在1个小烧杯中,加入1mol·L-1HAc和1mol·L-1NaAc溶液各5mL(用量筒尽可能准确量取),用玻璃棒搅匀,配制成HAc-NaAc缓冲溶液。

用pH试纸测定其pH值,并与计算值比较。

(3)取3支试管,各加入此缓冲溶液3mL,然后分别加入5滴0.1mol·L-1HC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