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体是如何调节水平衡的

合集下载

水平衡调节与体温调节

水平衡调节与体温调节

水平衡及其调节(一)机体的水平衡机体水平衡是指水的摄入量与排出量相适应。

机体代谢过程中需要水,机体通常对水的摄取入量与排出量相适应,保持机体内水的平衡。

机体水的来源及去路如下图(成人每日的摄入量与排出量,单位mL):1、水的摄取入量与排出量要保持基本相等。

2、右图所示水的来源有哪些?3、机体排水的途径有哪些?(二)水平衡的调节途径思考题:1、机体水平衡的调节途径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其中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

(1)水平衡调节过程中的神经调节途径:①根据上图写出产生渴觉的反射弧,并指出该反射弧有何作用?。

②请写出图中还存在的发射弧,并指出该反射弧有何作用?。

(2)水平衡调节过程中的激素调节途径:①抗利尿激素有何作用?。

②抗利尿激素在哪里分泌的?。

抗利尿激素在哪里释放的。

③促使抗利尿激素释放的条件是什么?。

④写出水平衡调节过程中的激素调节途径是:限时训练:L1、下图为抗利尿激素作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当吃食物过咸时,就会引起A ,使B 受到刺激。

(2)渴觉的产生是由于B把兴奋传至产生的。

(3)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并由C 释放的D 增加,促进了肾小管、集合管,减少尿的排出。

(4)当人出汗丢失太多钠盐时,E 下降,机体就会减少释放D 。

反馈练习1、调节人体水和无机盐平衡最重要的器官是()A、汗腺 B、肾 C、大肠 D、肺2、若一个人剧烈运动,但是却不感到口渴,这时()A、丢失的水的质量比盐的质量大B、丢失的盐的质量比水的质量大C、丢失的水的比例比盐的比例大D、丢失的盐的比例比水的比例大3、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C、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D、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4、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的人,因缺乏淡水,此人A、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B、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C、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D、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5、下列有关人体水分和无机盐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增加C、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减少D、机体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6、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存在于A、大脑皮层和下丘脑B、下丘脑和大脑皮层C、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和垂体后叶D、肾上腺和下丘脑7、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品渴感觉的原因是A、血浆CO2浓度升高B、血浆乳酸浓度升高C、血浆渗透压升高D、血糖浓度升高8、人体内水、盐平衡的共同点是A、水、盐排出的主要途径是经肾脏随尿排出B、食物是体内水、盐来源的唯一途径C、通过呼吸系统可排出部分水和盐D、通过粪便排出的水和盐都是食物中未被吸收的部分9、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D、细胞外液中电解质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4、如图表示甲、乙、丙3种海螃蟹在其他生活环境条件一定时,实验条件下不断改变海水盐度、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已知天然海水的浓度是O.5 mol·L-1)。

机体水平衡的调节[指南]

机体水平衡的调节[指南]

机体水平衡的调节作者:曾晴单位:11临床一班生理讨论组(3)关键词:水平衡、抗利尿素、心房钠尿肽、渗透压摘要:体内的水及溶解于其中的物质叫做体液。

体液的含量随年龄与性别而异,随着年龄的增加体液含量逐渐减少。

正常人的体液量是相当稳定的,每日水的摄入量与排出量处于动态平衡。

幼儿的需水量较成人约大2~4倍,若供水不足,体液量迅速下降,导致脱水,此现象在幼儿较易发生。

体液广泛地分布于体内各部分,按照分布的区域分为细胞外液(包括血浆和组织间隙液)与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20%,其中血浆约占5%,组织间隙液约占15%(包括淋巴及脑脊液等)。

细胞直接生活于细胞外液中,因此细胞外液被称为内环境。

细胞外液的化学组成和理化性质的相对恒定对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与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体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其次是电解质。

体内各部分体液的含量,虽相当稳定,但决不是固定不变,同位素标记实验证明,各部分体液的成分在不断地交换着,只是这种交换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所以不影响其相对稳定性。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水的出人量是保持动态平衡的。

这是出于神经、激素及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参与了调节的结果。

正文:(一)机体的水平衡水平衡:摄入量=排出量机体的细胞生活在体液中,而体液的主要物质是水,水的多少影响着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影响细胞生长的体液的物理因素是体液渗透压,体液渗透压的变大或者变小会导致细胞内液的减少和增加,从而影响细胞的正常活动。

因此水平衡对机体的正常活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正常人每天主要是通过肾脏来调节机体的水平衡。

正常的成年人每天通过肾小球滤过的水、钠、钾有99%被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每昼夜产生30~50g的代谢废物,必须要随尿液排出,溶解这些代谢废物的最低尿量应在500ml以上。

水分过多会导致水肿;水分过少则会脱水。

成人每日水的进出量(毫升/24小时)摄入量排泄量食物 1000 呼吸与皮肤蒸发 850饮料 1200 肾排泄 1500氧化水 300 粪便排泄 150合计 2500 合计 2500 (二)机体水平衡的调节体液的交换体内各部分体液的含量,虽相当稳定,但决不是固定不变,同位素标记实验证明,各部分体液的成分在不断地交换着,只是这种交换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所以不影响其相对稳定性。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纠错演练
1 . 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叙述,正 确的是( A )。 A .人体内水的主要排出途径是通过汗腺分泌 汗液排放 B.K+对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起着决定性的 作用 C . Na + 的排出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 不吃也排 D.肾脏排尿的主要意义是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物质合成时产生水:如蛋白质、多糖、ATP、 DNA、RNA的合成 物质分解时产生水:如有氧呼吸
讨论1:有人说:“一个人一天内不吃饭、不喝 水,但只要没有大、小便,就可以维持体内水 和无机盐的平衡”,这种说法对吗? 答案:不对。因为一个人不可能没有大小便,尤 其是小便。即使不排便,体内的水和无机盐也 会从其他途径(如呼吸、皮肤蒸发等)排出,使水 盐平衡遭到破坏。 讨论2:正常人容易缺乏的是钠盐,还是钾盐? 长期禁饮食的病人应注意补充哪些盐分? 答案:正常人容易缺乏的是钠盐,长期禁饮食的 病人在补充钠盐的同时,应适当补充钾盐。
试管3′
/ 1 mL
60 ℃热水 5 min 1′号注入1号 60 ℃ 5 min 1滴
冰块 5 min 3′号注入3号 冰块5 min 1滴
4 5
6
7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1.实验时间的控制:在不同的温度变量下的实验过 程中,控制的时间应该为 5 min ,为保证新鲜淀粉酶 对淀粉发挥催化作用所必需的时间。 2.本实验应控制单一变量温度,其他条件(如pH、 酶浓度、底物浓度)应控制相同。 3.本实验不能选用斐林试剂,因为斐林试剂与还原 糖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生成砖红色沉淀,而该实验 需严格控制不同的温度。
调节方式:激素调节
调节激素:
醛固酮
调节
过程
水盐平衡的意义

水盐平衡的调节1水盐调节调节中枢产生渴觉的中枢在2

水盐平衡的调节1水盐调节调节中枢产生渴觉的中枢在2

水盐平衡的调节1、水盐调节(1)调节中枢:。

产生渴觉的中枢在。

(2)调节激素:。

由下丘脑分泌,释放,靶器官:,加强对水分。

(3)参与调节的最重要的器官:。

(4)调节过程:①在的调节下,通过相关的器官的作用,使摄入量等于排出量。

②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则抗利尿激素。

③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经垂体后叶释放,其作用是促进对水的重吸收。

2、产热与散热的平衡(1)、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尤以产热最多。

)(2)、人体热量的散失途径(1)主要通过、散热,其次还有。

3、体温调节的机制(1)、体温调节的结构基础温度感受器:①分布:体表、体内各个部位;②种类:感受器和感受器。

中枢:。

增加产热的激素为和。

(2)、体温调节方式:。

(3)、调节过程(1)寒冷→皮肤兴奋→下丘脑中枢→(2)炎热→皮肤兴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分泌加强。

4、体液调节的概念:,通过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补充资料:一.体温调节的图解特别提醒1.体温调节的有关激素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但主要是甲状腺激素。

2.“寒战”指骨骼肌不自主收缩,“起鸡皮疙瘩”指立毛肌收缩,二者都是增加产热的途径。

3.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温度感受器是感受温度变化速率的“感觉神经末梢”,它不只分布在皮肤,还广泛分布在黏膜及内脏器官中。

二、水平衡调节过程1.图示过程(说明:“+”表示促进,“-”表示抑制)2.信息解读(1)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2)神经调节:①感受器: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②神经中枢:下丘脑;渴觉中枢:大脑皮层。

③效应器:垂体后叶。

(3)体液调节:①激素名称:抗利尿激素;分泌部位:下丘脑神经细胞;释放部位:垂体后叶。

②靶器官:肾小管、集合管。

③作用:加强对水分重吸收。

④结果: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

三、下丘脑部分调节作用如图所示:(1)下丘脑地位和功能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三)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体内物质 水平衡 来源 排出 调节 ①肾脏排尿 ①神经调节 ①饮水 ②皮肤排汗 ②抗利尿激 ②食物中的水 ③肺排水汽 素调节 ③代谢产生的水 ④大肠排便 食物 食物 ①肾脏排尿 ②皮肤排汗 ③大肠排便 ①肾脏排尿 ②大肠排便
钠盐平衡
醛固酮调节 醛固酮调节
钾盐平衡
(四)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

400mL 呼出的水汽 泪液、唾液等(可忽略)
大肠 100mL 未被吸收的水,消化液
分泌液 很少
机体能通过调节排尿量,使水的排出量与 摄入量相适应,以保持机体的水平衡。
想一想

肾脏排尿主要是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吗? 体内多余的水分、钠盐以及代谢废物 的主要排出途径都是经肾脏随尿排出, 所以不能说肾脏排尿主要是排出体内多 余的水分。
吸收: 小肠(几乎全部)
代谢: 主要存在细胞外液(内<外) 排出: 肾脏(主要)、汗液、粪便 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尿钠)
食物中的Na+ 大肠(少数)粪 汗 皮肤(少数) 液 便 + 人体中的Na 中 中 的 的
Na+
Na+
肾脏
(多数)
尿液中的Na+
想一想

大量出汗后为什么要喝盐水? 大量出汗,人体会丢失大量的水和 无机盐,所以要喝盐水补充丢失的水和 无机盐,以维持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 尿量增加
盐平衡的调节
血钠降低或血钾升高 + 肾上腺皮质
+
醛固酮 + 肾小管和集合管吸钠排钾 + 血钠升高,血钾降低
反 馈 调 节
血钾或血钠含量 保持平衡 血钾升高或 血钠降低

水盐平衡的调节1水盐调节调节中枢产生渴觉的中枢在2

水盐平衡的调节1水盐调节调节中枢产生渴觉的中枢在2

水盐平衡的调节1、水盐调节(1)调节中枢:。

产生渴觉的中枢在。

(2)调节激素:。

由下丘脑分泌,释放,靶器官:,加强对水分。

(3)参与调节的最重要的器官:。

(4)调节过程:①在的调节下,通过相关的器官的作用,使摄入量等于排出量。

②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则抗利尿激素。

③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经垂体后叶释放,其作用是促进对水的重吸收。

2、产热与散热的平衡(1)、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尤以产热最多。

)(2)、人体热量的散失途径(1)主要通过、散热,其次还有。

3、体温调节的机制(1)、体温调节的结构基础温度感受器:①分布:体表、体内各个部位;②种类:感受器和感受器。

中枢:。

增加产热的激素为和。

(2)、体温调节方式:。

(3)、调节过程(1)寒冷→皮肤兴奋→下丘脑中枢→(2)炎热→皮肤兴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分泌加强。

4、体液调节的概念:,通过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补充资料:一.体温调节的图解特别提醒1.体温调节的有关激素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但主要是甲状腺激素。

2.“寒战”指骨骼肌不自主收缩,“起鸡皮疙瘩”指立毛肌收缩,二者都是增加产热的途径。

3.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温度感受器是感受温度变化速率的“感觉神经末梢”,它不只分布在皮肤,还广泛分布在黏膜及内脏器官中。

二、水平衡调节过程1.图示过程(说明:“+”表示促进,“-”表示抑制)2.信息解读(1)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2)神经调节:①感受器: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②神经中枢:下丘脑;渴觉中枢:大脑皮层。

③效应器:垂体后叶。

(3)体液调节:①激素名称:抗利尿激素;分泌部位:下丘脑神经细胞;释放部位:垂体后叶。

②靶器官:肾小管、集合管。

③作用:加强对水分重吸收。

④结果: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

三、下丘脑部分调节作用如图所示:(1)下丘脑地位和功能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

水平衡调节PPT演示课件

水平衡调节PPT演示课件
(3)在血糖平衡的调节中,能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是_胰__高__血__糖__素___和 __肾__上__腺__素___。 (4)试举一例说明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 功能甲:状__腺__分__泌__的__甲__状__腺__激__素__是__中__枢__神__经__系__统__的__最__高__级__部__位__大__脑__的_ ____生__长__发__育__所__必__需__的__,__如_。果缺乏,就会影响幼年动物大脑的发11 育
(+)
下丘脑 渗透压感受器
(-)
细 胞



大脑皮层
垂体

渗 透
产生渴觉 抗利尿激素
渗 透

(+)


主动饮水 肾小管、集合 下

补充水分 管重吸收水分 降
尿量 减少
4
饮水过多
细胞外液渗透压 下降
下丘脑 渗透压感受器
(-)
细 胞

垂体释放

抗利尿激素
渗 透
(-)

肾小管、集合

管重吸收水分

尿量 增多
3、水平衡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感受器 为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中枢为下丘脑,高级神 经中枢或渴觉中枢为大脑皮层,效应器为垂体后叶。
6
下图为抗利尿激素作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当食物过咸时,会引起
A 细胞外液渗透压
升高,
使B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
(2)渴觉的产生是由于下丘脑中 的 渗透压感受器 把兴奋
3、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有重要的作用,如图
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C )

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

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

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是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人体通过多种机制来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包括以下几种主要的调节机制:1. 肾脏调节:肾脏是人体主要的水和电解质调节器官,通过调节尿液的产生和排泄来调节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肾脏可以调节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来排除多余的水分,调节尿液中电解质的浓度和排泄量,维持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

2. 水平衡调节:体内水分平衡的调节主要通过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来实现。

当人体水分过少时,口渴感觉会刺激脑部的渴觉中枢,促使人们饮水。

而当人体水分过多时,肾脏会减少尿液的产生,促使排除多余的水分。

3. 酸碱平衡调节:人体内的酸碱平衡主要通过呼吸系统和肾脏来调节。

当体内酸性增加时,呼吸系统会增加呼吸深度和频率,以排除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酸性物质的积累。

另外,肾脏也可以调节酸碱平衡,通过排泄酸性或碱性物质来维持血液的酸碱平衡。

总结起来,人体通过肾脏调节水分和电解质平衡,通过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调节水分平衡,通过呼吸系统和肾脏调节酸碱平衡,维持体内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这些调节机制可以使人体内环境维持在适宜的状态,促进正常的生理功能。

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是维持身体内部环境稳定的重要机制。

以下是常见的调节机制:1. 尿液产生与排泄:肾脏是主要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调节器官。

肾脏通过调节尿液的产生与排泄来调节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浓度。

当血液中的水分和电解质浓度过高时,肾脏会增加尿液产生并排除多余的水分和电解质。

相反,当血液中的水分和电解质浓度过低时,肾脏会减少尿液产生以保留更多的水分和电解质。

2. 呼吸调节:呼吸系统通过调节二氧化碳和氧气的交换来维持酸碱平衡。

当血液酸性过高时,呼吸系统会加快呼吸以增加二氧化碳的排出,减少血液中的碳酸氢根离子(酸性物质),从而减轻酸性。

相反,当血液酸性过低时,呼吸系统会减慢呼吸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出,增加血液中的碳酸氢根离子,从而减轻碱性。

水平衡调节

水平衡调节

水平衡调节 (神经,体液调节)
重点知识:
抗利尿激素(保水):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大脑皮层是渴觉中枢
水的平衡由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调节
无机盐调节
重要知识点: 醛固酮激素: 保Na+ 泌k+
钠盐的排出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正常人容易流失)
钾盐的排出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不进食人容易流失)
以上均指通过肾脏这条途径的排出特点
人体Na+的主要来源是食盐,几乎全部由小肠吸收,主要排出途径是肾脏
排水与排盐相伴相随(除通过口腔排出水蒸汽不排盐)
主要通过主动运输方式重吸收离子
(细胞中线粒体,高尔基体较多-分泌钾)
神经调
节途
体温调节
重点知识点:
①炎热环境下的调节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实现,因为机体不产热是不可能的。

②机体可通过神经调节肌肉收缩增加产热(不自主的颤抖,),还可通过肾上腺素、甲状腺素促进代谢来增加产热;但没有激素参与增加散热的调节。

体温调节主要是神经调节起主要作用,体液次之,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大脑皮层是体温感觉中枢
感受器: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温觉感受器),及内脏感受器,
热量的产生:新陈代谢产热,主要是骨骼肌和肝脏,其次是心脏和脑 ⑦调节方式: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神经—体液调节
体温调节,有神经调节:如血管,骨骼肌的收缩
有体液调节:如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
有神经---体液调节:如肾上腺素的分泌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①: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 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传出神经。

二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二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肾小球
细 胞 外 液 渗 透 压 下 降 尿量减少
3.水平衡的调节机制 神经 体液调节
4.水平衡的调节中枢: 下丘脑 5.渴觉的调节中枢: 大脑皮层
三、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只有体液调节
血钾升高或血钠降低 肾小管重吸收Na+和排泄K+减少
+
肾上腺皮质
醛固酮分泌减少
醛固酮分泌增加
肾上腺皮质
另一区域
4.糖尿病
⑴概念
如果空腹状态下持续出现糖尿,则为糖尿病。 ⑵症状 “三多一少” ⑶病因 ①直接原因 血糖浓度升高,超高过了肾糖阈。 ②间接原因 胰岛素缺乏,胰岛素发生功能障碍。 ⑷糖尿病的种类及治疗措施 ①Ⅰ型糖尿病 注射胰岛素。
②Ⅱ型糖尿病 合理饮食,控制体重和锻炼身体。
人体饭后三曲线变化解读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 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1、人体饭后血糖、胰高血糖素、胰岛素三者之间的相对变化关系 如图所示。由曲线可知:
(1)血糖浓度高时,可降低血糖浓度的胰岛素含量增加,而可升高血 糖浓度的胰高血糖素含量相对较低。 (2)当血糖浓度较低时,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协调,共同维持血糖平衡。
1.什么是体温?体温的来源和去向有哪些途径 ?怎样测量体温?测量体温的方法有哪些? 2.人体的体温调节过程是怎样进行的?参与该 过程的激素有哪些?体温调节中枢在哪里? 3.什么是发热?人体发热的原因有哪些?
三、体温平衡的调节
1.体温的概念: 机体内部或深部的温度。 2.热量的来源: 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产热的根本来源 主要在线粒体。
3.产热途径: 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主。 皮肤毛细血管的散热 4.散热途径: 汗液的蒸发 呼气、排尿和排便 5.热量平衡:机体的产热量 散热量

机体调节体液平衡的三个水平

机体调节体液平衡的三个水平

机体调节体液平衡的三个水平
机体调节体液平衡的三个水平包括细胞水平、器官水平和系统水平。

1. 细胞水平:细胞水平是指细胞内外液体的平衡。

细胞通过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离子泵和水通道等结构来调节细胞内外液体的浓度和体积,维持细胞内稳态。

细胞内外液体平衡对于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2. 器官水平:器官水平是指各种器官通过调节液体的吸收、分泌和排泄来维持体液平衡。

例如,肾脏通过排尿调节体液的体积和组成;肺脏通过呼吸调节体液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消化系统通过吸收和分泌来调节体液中的水、电解质和营养物质等。

3. 系统水平:系统水平是指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来调节和控制体液平衡。

例如,下丘脑通过释放抗利尿激素抑制肾脏的尿量,从而维持体液平衡;饮水中枢通过感知体液的渗透浓度来调节口渴感,促使饮水来增加体液的摄入和恢复。

这三个水平通过相互调节和协调来维持机体体液平衡,保持内环境的稳定。

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血糖调节(1)

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血糖调节(1)

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血糖调节(1)体温调节、水盐平衡和血糖调节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如何保持它们的调节平衡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

一、体温调节体温调节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状态的重要机能。

人体体温范围为36.5℃~37.5℃,保持体温在这个范围就能保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进行。

当体温过高或过低时都会对人体生命健康产生危害。

体温调节的机制是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调节的。

例如,当人体受到高温刺激时,会将多余的热量通过皮肤散发出去,同时出汗将体表的水分蒸发,带走体内热量,从而起到降温的效果。

而在寒冷的环境下,人体则会通过收缩血管、缩小汗腺等方式增加体表热量的保留,从而保持体温的稳定。

什么情况下会影响人体的体温调节呢?例如,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内、身体疲劳、神经系统疾病等都会影响体温调节的功能。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身体的保暖、适当地锻炼、保证睡眠等,这些都是保持人体体温调节功能正常的重要手段。

二、水盐平衡人体水盐平衡是指机体内外液体中水和盐的比例趋于平衡。

它是人体维持正常的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基础。

水分和电解质在人体中的吸收、利用和排泄都与体内的稳态平衡密切相关。

当人体缺水时,机体会通过抑制尿量和出汗来减少水分的流失;当机体体液中含水分过多时,会通过尿量的增加和出汗来排出多余水分。

同时,盐分的摄入也需要受到适当的调节,过高或过低的摄入都会影响机体的水盐平衡。

掌握好个人饮食习惯,适量地摄入水分和盐分,能够保持水盐平衡的稳定。

此外,水中含有许多微量元素,因此喝水的选择也应该多样化,不同类型的水也有其不同的益处。

三、血糖调节血糖是衡量机体代谢状况的重要指标。

我们的大脑需要不断的血糖供应来维持其正常的功能。

当血糖过高或过低时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机体对血糖的调节主要通过胰岛素和肾上腺激素等激素的调节来实现的。

当血糖升高时,胰岛素会与血液中的葡萄糖结合,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内进行代谢,从而使血糖降低。

水平衡调节研究学习课件

水平衡调节研究学习课件

水平衡调节机体通过神经系统(主要为下丘脑),体液内分泌激素(垂体后叶素、ADH、ADS)调节肾脏排水;肾脏则通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离子交换作用,调节机体、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并维持正常容量和渗透压,保持内环境稳定。

1、渴觉中枢渴感是保护生命、调节渗透压不可缺少的生理机制位置:位于第三脑室前壁的渴感感受器。

O,为引起正渴觉阈值:290-295mosm/kg.H2常人渴觉的血浆渗透压。

机制:(1)非渗透性机制(循环血容量)血容量>7%~10%~15%,ADH↓血压>7%~10%~15%,ADH↓(2)渗透压调节:渴感产生是一个逐渐加强过程,渴感与血浆渗透压呈直线关系,血浆渗透压为280mOsm/Kg.H 2O,血浆AVP(ADH)分泌很低(0.38pg/ml),血浆渗透压每改变1%,能使ADH改变约1pg/ml。

正常血浆渗透压平均为287mOsm/L,处于调节AVP(ADH)的渗透压阈限,加压素—渗透压回归直线[回归方程:Th(渴感等级cm)=0.30(POsml-281),r=0.9,P<0.01]。

在水代谢平衡的生理病理研究中有极重要价值。

ECF↑1%→ADH ↓ ,渗量↓ECF↓1%→ADH ↑ ,渗量↑⏹2、体液调节——激素⏹(1)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 ADH)产生部位;①大细胞神经元系统——垂体后叶②室旁核加压素小细胞神经元——垂体门脉系统③视交叉上核加压小细胞神经元——第三脑室周围④室旁核小细胞神经元——脑干、脊髓化学结构:ADH是由9个氨基酸组成的9肽,即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 AVP),分子量接近1000,基因重组分析,AVP主要在细胞内的核糖核蛋白体合成,主要包括加压素(AVP),神经垂体系(neuroplysin)和糖肽(glycopeptide)。

另有8肽赖氨酸加压素,也属ADH(但人类没有)。

生理功能:ADH为机体保存水和使尿液浓缩,增加肾小管细胞对水的渗透性,促使水从远端肾小管和集合管管向肾髓质间隙液移动,促使远端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机体保持正常体液容积和渗透压。

水平衡的生理学原理

水平衡的生理学原理

水平衡的生理学原理水平衡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个重要指标。

它指的是人体内液体和电解质的平衡状态,包括体液的容积、浓度和组分的稳定。

水平衡的调节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生理过程实现的,其中包括肾脏调节、神经调节和荷尔蒙调节等。

一、水平衡调节的生理过程1.肾脏调节肾脏是维持水平衡的关键器官,通过调节尿液的生成、排泄和重吸收,保持体内水分的平衡。

肾单位由肾小球和肾小管组成,其中肾小球负责过滤血浆,而肾小管则负责重吸收和排泄。

在肾小球中,血液被过滤,形成初尿。

初尿中包含了大量的水分和溶解的物质。

然后,在肾小管中,根据体内的需要,对初尿进行重吸收和排泄的调节,形成最终的尿液。

如果体内水分摄入过多,肾小管会减少水的重吸收,并增加尿液的排泄量;相反,如果体内水分不足,肾小管会增加水的重吸收,减少尿液的排泄量。

通过这种方式,肾脏调节体内的水平衡。

2.神经调节水平衡的调节还涉及到神经系统的参与。

神经内分泌系统通过调节渴饥中枢、水钠代谢和排尿等过程,对水平衡进行调节。

当体内水分不足时,渴饥中枢被刺激,引发渴饥感,从而促使个体主动摄水。

同时,神经系统通过调节肾小管的重吸收和排泄,使体内水分得以维持平衡。

3.荷尔蒙调节荷尔蒙在水平衡调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抗利尿激素包括抗利尿激素ADH和醛固酮,它们能够提高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液的排泄量。

当体内水分不足时,脑下垂体释放ADH,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而当体内水分过多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从而促进尿液的排泄。

二、水平衡失调的影响水平衡的失调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当体内水分不足时,会出现脱水症状,如口渴、皮肤干燥、尿液浓缩等。

这时,人体不仅会感到不适,还会出现电解质失衡等并发症。

另一方面,体内水分过多也会导致水中毒。

水中毒是指体内水分过多,导致电解质浓度过度稀释的病理状态。

严重的水中毒可引起脑水肿、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甚至危及生命。

由此可见,水平衡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健康至关重要。

水温自动平衡速度

水温自动平衡速度

水温自动平衡速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用到水的场景,比如洗澡、做饭、洗衣等等。

而对于这些需要用到水的场景来说,水温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我们带来不便和不舒适的感受。

因此,水温的自动平衡速度就成为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我们来了解一下水温自动平衡的原理。

水温自动平衡是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的。

这个系统会根据水温的变化情况,自动调节水温,使其保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

当水温过高时,系统会自动减少热水的供应量,以降低水温;当水温过低时,系统会自动增加热水的供应量,以提高水温。

通过这种方式,系统可以实现水温的自动平衡。

那么,水温自动平衡的速度又是如何确定的呢?水温自动平衡的速度取决于系统的响应时间和调节方式。

系统的响应时间越短,水温的自动平衡速度就越快。

而调节方式则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可以是逐渐调节、渐变调节或者突变调节等等。

不同的调节方式会影响水温自动平衡的速度。

在实际应用中,水温自动平衡的速度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调整。

比如在洗澡的场景中,我们希望水温能够尽快达到设定的温度,这就要求系统的响应时间要尽可能短,以提高水温自动平衡的速度。

而在做饭的场景中,我们则更加注重水温的稳定性,这就要求系统的调节方式要更加平缓,以保持水温的稳定。

除了响应时间和调节方式,水温自动平衡的速度还受到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

比如水的流量、水的温差以及系统的稳定性等等。

水的流量越大,温差越大,系统的稳定性越低,水温自动平衡的速度就会越慢。

因此,在设计和选择水温自动平衡系统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实现一个合理的水温自动平衡速度。

总结一下,水温自动平衡速度是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的。

它取决于系统的响应时间、调节方式以及其他一些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调整,以达到一个合理的水温自动平衡速度。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选择,我们可以实现一个快速、稳定的水温自动平衡系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舒适。

简述水平衡

简述水平衡

简述水平衡
水平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概念,特别是在运动和健身领域,它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概念。

水平衡是指人体在移动或者做某种动作时,能够保持身体的平衡状态。

水平衡对于身体的控制和稳定至关重要,它涉及到人体的神经、骨骼、肌肉和平衡感觉等方面。

当我们进行一些需要平衡的动作时,如走路、跑步、跳跃、跳绳、蹦床等,我们必须不断地调整身体的姿势和重心,使得自己不失去平衡。

为了提高水平衡能力,我们需要进行一些特定的训练,如单脚站立、单脚跳、跷跷板平衡等。

此外,良好的肌肉和神经系统协调配合也是水平衡能力的重要因素,我们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锻炼,如斜板练习、平衡球等。

水平衡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运动和健身领域,它也可以帮助我们预防意外伤害。

当我们遇到一些突然的不平衡情况时,如误踩一块光滑的石头或者地面突然变化等,我们需要立刻调整自己的反应和身体以保持平衡,从而避免摔倒和受伤。

总之,水平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它需要我们长期的训练和练习,以提高我们的身体控制和平衡能力,从而使我们在生活和运动中更加安全,健康和舒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下丘脑 • 分泌血管升压素等激素 • 二:肾脏 • 重吸收各种营养分子以及生成尿液等
• 下丘脑控制排水是通过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来完 成的。抗利尿激素是由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 元合成的。神经分泌颗粒沿下丘脑-垂体束的 神经纤维向外周运输而贮存于神经垂体内,以 高渗盐水注入动物的颈内动脉,可刺激抗利尿 激素的分泌。下丘脑内的渗透压感受器可能在 视上核和室旁核内。电生理研究观察到,当颈 内动脉注入高渗盐水时,视上核内某些神经元 放电增多。一般认为,下丘脑控制摄水的区域 与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核团在功能上是有联系的, 两者协同调节着水平衡
• 体内水的含量与氯化钠的含量有着密切的 关系,当体内氯化钠的含量增多时,水的 含量也增多。相反,当体内缺氯化钠时, 水的含量随之减少,严重时可导致循环衰 竭,这是由于血量减少,动脉血压降低的 缘故。 • 那么,机体是如何通过保持钠离子平衡 来 调节水平衡的呢?

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这是保钠的 主要调节系统,因为当体内缺钠时肾小球滤过液中 的钠含量减少,含钠少的管腔液流过致密斑时,引 起致密斑兴奋,从而使肾小球旁细胞分泌肾素进入 血液,导致血管紧张素Ⅱ的浓度升高。肾上腺皮质 球状带对血管紧张素Ⅱ的敏感性高,使醛固酮分泌 增加,从而加强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
组员:李洪伟,李雷雨,陈志维, 杨慧琼,杨琳,邓英华
人体大约每天肾脏排尿1500毫升(ml), 皮肤蒸发500ml,肺呼吸排水350ml,粪便 排出150ml,合计人体每天排水约2500ml要 维持生命,达到水平衡,正常人每天需摄 入水分2500ml。其中一日三餐混合膳食中 补充水分约1000ml,体内营养物质氧化产 生代谢大约300ml,其余1200ml,需通过每 天饮水来补充。 所以,人每天饮水1200ml比较合适。
• 作用机理 • 抗利尿激素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 管周膜上的V2受体结合后,激活膜内的腺甘酸 化酶,使上皮细胞中cAMP的生成增加;cAMP 生成增加激活上皮细胞中的蛋白激酶,蛋白激 酶的激活,使 位于管腔膜附近的含有水通道 的小泡镶嵌在管腔膜上,增加管腔膜上的水通 道,从而增加水的通透性。当抗利尿激素缺乏 时,管腔膜上的水通道可在细胞膜的衣被凹陷 处集中,后者形成吞饮小泡进入胞浆,称为内 移(internalization)。因此,管腔膜上的水通道 消失,对水就不通透。这些含水通道的小泡镶 嵌在管腔膜或从管腔膜进入细胞内,就可调节 管腔内膜对水的通透性。基侧膜则对水可自由 通过,因此,水通过管腔膜进入细胞后自由通 过基渗透压降 低,抗利尿素分泌减少,肾对水的重吸收 减少,结果排出大量低渗尿,将体内多余 的水排出体外,此现象称水利尿(water diuresis)。
• 钠与钾都是人体十分重要的矿物质,它们 通过调节渗透压一起来控制人体的水平衡。 钠和钾是体液中的主要电解质,对机体体 液的均衡分布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如果 把体液比作“海洋”的话,钠和钾等电解质就 可以称作这个“海洋”中的“盐分”。
• 水中毒是一种因为人体摄取了过量水分而 产生脱水低钠症的中毒征状。虽然水中毒 致死的机会非常低,但仍然是有可能发生 的。人体肾脏的持续最大利尿速度是每分 钟16毫升,一但摄取水分的速度超过了这 个标准,过剩的水分会使细胞膨涨,从而 引起脱水低钠症。当饮用过量水分时,血 液内的电解质因为被水分排出体外而降至 低于安全水分的浓度,影响到脑部的运作, 可能会致命
• 调节体内水的含量取决于水的摄入量与排 出量的平衡情况,水摄入量的控制主要根 据渴觉,而排出量的控制主要取决于血浆 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即通过抗利尿激素 来调节尿量的多少。渴觉中枢和抗利尿激 素的分泌细胞位于下丘脑内,血浆晶体渗 透压升高时,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同时可刺激渴觉中枢,引起饮水等。
• • ③排钠激素:当细胞外液量增加时,在肾脏中产生 一种物质,它可抑制近曲小管对钠的重吸收,使尿 钠排出量增加,因此,这物质被称为排钠激素。但 对此物质的化学结构、产生的具体部位及其作用方 式均不清楚,故有人对此激素的存在持怀疑态度。
[1]
• 低血钾时,肾再吸收、浓缩能力降低、尿 液稀释、多尿、剧渴。 • 高血钾时,少尿、甚至无尿等。 • 因此,钾离子通过影响尿液生成量来调节 水平衡,有着重要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