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强⼤学⽣素质教育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学⽣素质教育的指导意见⽂号:团发[2004]5号(2007年1⽉修订)⽇期:2004年9⽉15⽇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全⾯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顺应社会与时代的需求,以培养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为重点,以职业素质教育为导向,探索建⽴⼀个科学、系统、可操作的素质教育实践体系,切实加强和改进我院素质教育⼯作,特制定本实施⽅案。
⼀、确定科学的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以“⾼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全⾯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的⾼级专门⼈才,发展科学技术⽂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中华⼈民共和国⾼等教育法》)、⾼等职业教育要“培养⼀⼤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产、建设、管理、服务第⼀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全⾯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标,以邓⼩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为本和科学理性,以坚持社会主义办学⽅向,落实党的教育⽅针为根本,全⾯提⾼我院素质教育的整体⽔平。
⼆、明确实施素质教育的⽬标任务以加强⼤学⽣的政治素质、品德修养、业务能⼒、技能⽔平为宗旨,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的⼀流⾼级技能型⼈才为⽬标,遵循教育⽅针,遵守教育科学,尊重教育规律,开展多层次、全⽅位、⾼质量、有实效的素质教育活动,使学⽣学会做⼈、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提⾼学⽣全⾯素质。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措施(⼀) 发挥“两课”主渠道作⽤,培养学⽣树⽴正确的“三观”利⽤“两课”教育(马列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学⽣的爱国主义精神;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法论,帮助学⽣分析解决在校期间遇到的问题;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增强学⽣的⾃觉学法、守法、护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忠于职守、热爱劳动的品质;配之以⽇常的学⽣党建活动、团⽇活动、班集体活动、校园⽂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双⽂明”活动等,增强学⽣的社会责任感,全⾯推进学⽣综合素质的培养。
北京化工大学 关于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整体方案.
北 京 化 工 大 学关于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整体方案(北化大校发[2001]116号)自1995年,原国家教委在部分高等学校开展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以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得到高等学校的普遍重视。
在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文化素质教育在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广大教师的文化素养方面有了很大发展。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
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
近几年来,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教育部历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从时代的发展对大学生人文素质要求和学校教育的实际出发,大力推进文化素质教育,通过文化素质选修课,社会实践活动;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生活,陶冶学生情操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经验。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实践证明,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推进我校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现提出如下意见:一、今后素质教育工作的重点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
我们所进行的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主要是文化素质教育及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文化素质教育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教师通过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让学生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指导意见
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指导意见一、为什么需要开展素质教育在当今社会,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知识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开展素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二、素质教育的目标与内容1. 目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健康的身心素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
2. 内容: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三、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点1.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通过开展道德教育、家庭教育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
2. 开展创新教育: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业精神。
3. 强化体育锻炼:通过增加体育课程的时间安排和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4. 推进美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5. 强化劳动教育:通过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素质教育的实施方式1. 科学制定教育计划:学校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科学制定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教学计划。
2. 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包括学习环境、活动场所等,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有利条件。
3. 注重课程改革:学校应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适当调整和改革现有课程,使之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5. 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学校应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四、素质教育的评价与考核1.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学校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学生的品德、学业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2. 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学校应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考核,包括考查、作业、实验、口头问答等,使学生在不同方面均有机会展现自己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学校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制定个人提高计划。
五、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1. 传统教育偏重知识灌输,素质教育强调素质培养。
教育部关于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质量的提高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
为了适应这个时代的需求,教育部制定了关于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将结合教育部的指导意见,探讨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实施策略。
一、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它不仅追求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更注重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
具体来说,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试训练,容易培养出只擅长特定学科和技能的学生。
而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得到充分培养和锻炼。
这种全面发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
其次,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综合能力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招聘和选拔人才的重要指标。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非学科类能力,这些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素质教育的培养,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和职业要求。
最后,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素质教育不仅强调学生的个体发展,还注重他们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
学生在接受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接触到不同的知识和文化,培养出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这种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培养出有社会担当的公民。
二、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为了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教育部提出了一系列实施策略。
以下是其中的几点:首先,优化课程设置。
教育部鼓励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需求,合理设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的范围。
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其次,改革考试评价制度。
关于全面加强全省普通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
关于全面加强全省普通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为了进一步加强全省普通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适应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我们提出以下意见。
本意见旨在明确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方向、目标和措施,以促进全省普通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高效开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1.成立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订和落实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规划、制度和政策。
2.加强对高校学生工作部门的指导和协调,推动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统一化、规范化和专业化。
二、完善制度建设1.建立健全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制度体系,包括学生行为管理制度、学生评价制度等。
2.加强学生课堂管理,规范学生的上课行为,提高教学效果。
3.加强学生奖励和惩罚制度,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进步。
三、加强学生发展指导1.制定学生发展指导规划,帮助学生规划个人发展目标,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指导。
2.建立学术辅导制度,为学生提供学习上的指导和辅助。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四、加强家庭与学校合作1.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建立家校互动平台,加强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和合作。
2.组织家长学习班、家长讲座等活动,提高家长对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参与度和认同感。
五、加强师生关系建设1.倡导师生之间的平等、尊重和信任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
3.加强班级管理,建立学生班级委员会,促进班级凝聚力的提升。
六、加强学生权益保护1.建立学生权益保护制度,明确学生的权益和责任。
2.加强学生权益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对自身权益的认知和维护能力。
3.建立学生维权机制,及时处理学生的权益纠纷。
七、加强学生职业发展指导1.加强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2.提供就业信息咨询和职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择业和就业。
以上是关于全面加强全省普通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旨在促进全省普通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高效开展。
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
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社政…200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国务院有关部委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现就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强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当前,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中,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明确提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具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大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全面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
它对于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提高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各地教育工作部门和高等学校在推进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明显的效果。
一些高等学校已经把这项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体系,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或咨询的专门工作机构,开展了相应的教育教学科研和实践活动,受到师生的广泛好评和欢迎。
中央民族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施...
中央民族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 发布者:学生工作部(学生处) 引用:学生处 发布时间:2008-11-20 20:51:31 浏览次数:13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教育部 卫生部 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基本原则1.坚持心理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既要帮助大学生优化心理素质,又要帮助大学生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坚持普及教育与个别咨询相结合,既要开展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又要根据不同情况,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
3.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引导相结合,既要通过课堂教学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又要组织心理活动、设计心理情景,帮助学生提高挫折耐受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4.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心理组织与骨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
5.坚持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要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又要为大学生办实事,帮助解决其困难和问题。
二、主要任务1.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大学生认识健康心理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有效开发心理潜能,优化个性品质。
3.解析心理现象,帮助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表现,学会正确处理心理问题。
4.传授心理调适方法,帮助大学生消除心理困惑,增强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珍爱生命,关心自己,善待他人。
5.积极预防学生中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意外事件,进行必要的危机干预。
6.开展各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探索规律和差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7.不断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工作体系,健全应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工作机制。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导意见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导意见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指导思想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要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为目的,以基础性发展目标为内容,以教师和学生评价为主体,以制度建设为保障,采取发展性和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状况和个人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在注重对学生科学文化素质评价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评价,改变单纯以文化课考试成绩评价、选拔学生的评价机制。
2.发展性原则。
评价要用发展的观点,以激励学生健康、主动、全面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将终结性和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使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3.科学性原则。
建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严格评价程序,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健全诚信制度和监控机制,全面客观地反映评价对象的真实情况。
4.多样化原则。
评价要探索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做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等级评定与描述性评语相结合,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
要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册,记录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成长经历的各种信息。
成长记录要始终体现诚信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定、听取家长意见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在评价过程中要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注重定性分析。
每学期结束时学校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毕业前要根据每学期、每学年评价结果作出总评。
学生每学年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毕业前的总评结果存入学生档案并及时上报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存档备案。
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报告与运用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采用等级和综合评语相结合的办法,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四个等级,待合格者可在一定期限内复评。
关于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意见建议
关于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意见建议制定完善的安全教育政策:学校应制定明确的安全教育政策,并确保所有学生都了解并遵守。
这包括宿舍规定、校园安全规定、网络安全规定等。
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高校可以定期开展安全教育讲座或培训,邀请警察、消防员等专业人士进校进行安全教育,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建立心理辅导体系:面对学习、生活、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高校学生可能会产生心理问题。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心理辅导体系,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学校应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安全地使用网络。
完善校园监控系统:高校应完善校园监控系统,加强对校园重点区域和时段的监控,确保学生的安全。
建立学生安全档案:为每个学生建立安全档案,记录学生的安全教育情况、违规记录等,以便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安全教育。
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应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共同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提高宿舍管理水平:宿舍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安全隐患较多的地方。
学校应加强对宿舍的管理,定期检查宿舍设施,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完善应急预案:制定并完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
定期进行演练,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营造安全文化氛围:通过举办安全知识竞赛、安全主题月等活动,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校园文化氛围。
素质教育健康发展建议意见
素质教育健康发展建议意见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我们应该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为此,我提出以下建议意见: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导学生正确面对压力、焦虑和负面情绪的方法。
学生应该学会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并寻求帮助和支持。
2. 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学校和家庭应该提供各种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包括体育运动、艺术创作、社交交往等。
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发展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3. 引导健康饮食和生活习惯:教育机构应该加强对学生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引导。
学生应该学会合理饮食,选择健康食品,保持适当的运动和休息时间,避免沉迷于电子设备和熬夜。
4. 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学校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文精神。
5. 培养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素质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学校应该提供创新教育的机会和平台,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质疑和创造。
6. 加强性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性教育,教导他们正确的性知识、性道德和性行为。
性教育应该以科学、客观和正确的态度进行,避免过早或误导性的信息。
7. 加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素质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学生应该学会与他人有效沟通、合作和解决问题,以及遵纪守法、尊重他人等社会行为准则。
8. 注重品德教育:学校和家庭应该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品德教育课程、组织道德讲座等方式进行品德教育。
9. 实施个性化教育: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实施个性化教育。
教育机构可以提供个性化学习计划和指导,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能。
10. 家校合作共同努力:学校和家庭应该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共同关注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健康发展。
学校和家长可以定期交流,分享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共同制定合理的教育计划。
关于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
关于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工作,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旨在引导各级学校深入贯彻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有效地实施这些指导意见。
首先,学校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素质教育的本质在于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提升。
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此外,学校还应该建立多样化的评价体系,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综合素质表现,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次,教师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他们的教学理念和职业素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提升,不断学习和研究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教师还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
此外,家庭和社会也是推进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力量。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和社会适应能力,给予孩子关爱和支持。
社会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环境,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关注素质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学校和教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打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要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工作,需要学校、教师、家庭和社会多方共同努力。
各级学校要贯彻落实教育部的指导意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发展,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提升,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
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社会各界要共同关注素质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已经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下是我对于这一问题的一些见解和建议。
一、明确评价的目的和意义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评价的意义在于更加客观地认识学生特长和不足,为未来学习和就业提供参考和引导。
二、综合素质评价的原则综合素质评价应当以学生的整体发展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的多元化能力和个体差异。
评价的原则应包括公平公正、全面客观、因材施教、量化和个性化。
这些原则将有助于确保评价的公平性,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潜能。
三、评价的内容和形式评价的内容应覆盖学生的各个方面,包括学术能力、实践能力、道德品质、科技创新、文体特长等。
评价的形式可以包括考试、作品展示、实践实训、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等多种方式,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和潜力。
四、评价的指标和标准评价的指标和标准应当科学合理,并结合学生成长的阶段性特点。
在学术能力方面,可以以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为指标;在实践能力方面,可以以实验操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项目实施能力为指标;在道德品质方面,可以以积极乐观、团结合作和责任担当为指标;而在科技创新和文体特长方面,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和参与情况来评价。
五、评价的程序和方法评价的程序应当科学规范,包括定期测试、课堂测验、实践实训、学期总结以及学科竞赛等环节。
评价的方法应注重综合评价和个别评价相结合,既要看整体表现,也要分析具体情况,因材施教。
六、评价的实施与监督评价的实施需要建立科学化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
同时,要加强评价的监督和引导,确保评价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教师和学校可以通过教育信息化系统来进行评价结果的汇总和分析,以及评价指导的反馈,进而形成持续性的督促和改进机制。
关于加强我院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12.3) (1)
关于加强我院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为全面实施我院“三式一型”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营造浓厚的人文教育氛围,提高我院的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结合我院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和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基本要求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以我院“三式一型”三年行动计划为依托,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整合我院各类人文教育资源,充分调动各院系部、各专业参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高尚品格、健康审美情趣和良好行为规范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教育目标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我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使我院学生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具有健全人格、丰富的精神世界、健康的审美情趣;具有一定的人文和科学素质,较强的工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形成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三、主要内容与途径(一)行为养成教育1、学习习惯养成。
以学风建设活动为平台,结合日常教育、主题班会等形式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以日常检查为抓手,开展学风检查,使学生养成爱学习的习惯,创建优良学风。
(学生处、教学工作处、各院系部)2、卫生习惯养成。
组织开展好室内外卫生、宿舍卫生打扫和检查工作;开展清洁校园、捡拾白色垃圾活动,教育学生不随意丢弃垃圾,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使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重要性,认识到良好的卫生环境是个人和集体形象的一种展示。
(学生处、后勤服务中心、团委、各院系部)3、文明礼仪习惯养成。
编印《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学生行为规范》,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开办文明礼仪讲座,普及文明礼仪知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组织开展文明就餐、自觉回收餐具活动;建立学生文明督察小组,严查各类不文明现象;开展文明宿舍、文明教室、文明个人评选活动,在全院形成讲文明、懂礼仪、树新风的良好氛围。
大学实施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及措施
大学实施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及措施方案简介本方案旨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具备良好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系统性的教育方案和相应的措施,将大学教育更加贴近社会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教育目标1.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促进他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2.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对科学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培养他们在不同领域中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实施措施1. 课程改革- 加强人文社科课程的教学,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 加强科学技术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 引入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
2. 教育活动组织- 组织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组织学术研讨会和创新竞赛活动,促进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 开展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3. 师资培养-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确保他们能够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方案。
- 鼓励教师参与科研和学术交流,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
4. 考核评估机制- 设立全面素质教育考核评估机制,对学生的全面素质进行评估和反馈,激励他们积极参与素质教育活动。
- 定期评估和调整教育方案与措施,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应性。
总结通过制定并实施本方案,大学将能够更好地培养出具备全面素质的优秀人才。
同时,本方案也将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1998.04.10•【文号】教高司[1998]2号•【施行日期】1998.04.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教高司[1998]2号1998年4月10日)1995年,原国家教委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在52所高等学校开展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成立了"加强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协作组"。
两年多来,先后召开了多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专题研讨会、报告会和经验交流会。
各试点高校做了大量的工作,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探索,取得显著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在高校和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实践证明,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对于促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推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进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并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将这项工作推广到全国各普通高等学校,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
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
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
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1.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和物质财富的高速增长,社会对科学技术的极大重视和对物质利益的强烈追求,科学教育备受青睐,人文教育受到冷落,并随之带来一系列世界性的社会问题。
为此,各国都在采取各种办法整合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特别是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以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同步发展,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大学生教育管理意见
大学生教育管理意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大,大学生管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教育管理对于提高学生素质、规范学生行为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提出一些关于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意见,以加强大学生管理,提高大学生素质。
一、强化家庭教育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庭的责任。
因此,学校应当加强与家庭的沟通,提高家庭教育意识。
学校应当举办家庭教育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大学教育的目标和重点。
同时,学校也需要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压力和焦虑问题,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二、规范大学生行为学校应当对大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细化,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大学生的行为守则宣传。
学校应当强化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加强对大学校园的安全管理,确保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三、推进素质教育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核心是素质教育。
学校应当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责任,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可通过开展文化、体育、科技、艺术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建立健全学生管理体系学校应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大学生管理体系,强化学生管理工作的制度性。
要密切关注学生成绩、生活和发展情况,并及时提供有效的帮助。
同时,学校应建立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效率和科学化程度。
五、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一环。
学校应当树立服务意识,让学生学会奉献,推动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学校可通过开展社会调查、文化活动等方式,扩大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范围,让学生真正做到服务社会。
以上几点是我认为大学生教育管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大学生教育管理不仅仅是应对学生问题,更是积极引导学生发展,促进学生成长,让学生成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
关于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平工党[2004]41号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和教育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精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有特色的素质教育体系,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
现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立足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把我校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提高工作抓紧、抓细、抓实、抓好,使我校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目标要求我校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要认真贯彻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抓好专业教育教学的同时,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以开设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课程,构建人文课程体系为依托,以思想文化系列讲座为载体,以组织高品位的文化活动为手段,以社会实践为渠道,以提高教师文化素质为保障,营造文化氛围,优化知识结构,加强人文熏陶,使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情趣、有品位的人。
三、原则、方法和途径(一)切实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观。
加强素质教育,是建立在新的人才观基础上的一种教育思想和观念,它不是一种教育模式。
因此,各部门和广大教师,要从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入手,确立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共同提高的人才观,明确素质教育是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需要,必须贯穿高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进而实现教育的整体优化,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目的。
素质教育健康发展建议意见
素质教育健康发展建议意见
《素质教育健康发展建议意见》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学科素养、身心健康素质等。
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健康发展尤为重要。
以下是我对素质教育健康发展的一些建议意见。
首先,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健康教育。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应该注重开展健康教育课程,教育学生正确的身体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其次,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在学习、家庭、社交等方面面临各种压力,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应对压力,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再次,学校应该加强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对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有很大的益处,学校应该加强体育锻炼的力度,让学生在锻炼中享受健康快乐的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最后,学校应该推动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
学生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家庭和学校共同的关注和照顾,学校应该积极推动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总之,素质教育健康发展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
希望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能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于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意见
关于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意见
佚名
【期刊名称】《领导科学论坛》
【年(卷),期】2001(000)002
【总页数】3页(P2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9.21
【相关文献】
1.简论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方法与途径--以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为例 [J], 刘书博
2.高校图书馆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法新探——以人文素质教育网为例 [J], 叶祥满;程彦霞;
3.论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公关素质教育-《当代大学生公关素质教育研究》课题报告之一 [J], 陈永元
4.非课程教育因素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调查 [J], 孙素梅;徐晓明;魏进平;何瑛
5.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 [J], 蔡明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实施方案为全面推进我院大学生的素质养成教育,构建我院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提高我院大学生的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和《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为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提高我校学生综合素质,使其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竞争意识、进取意识、创新意识、风险意识、效率观念、拼搏精神;拥有强健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社会责任感、有高尚的情操、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一代新人。
在认真总结我校多年的德、智、体、美等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将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导,着眼时代要求,着眼未来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二、教育观念及目标(一)教育观念教育目标从注重掌握专业知识转变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上来,重点抓好学生良好的人格和内心建设;教育对象要从抓“两头”学生转变到“为了一切学生”上来;教育内容从理论为主、技能掌握为辅转变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上来;教育要求从规范管理一体化转变到人性化、因材施教上来;教育方法从满堂灌转变到行为引导、激发学生内在动因、发展智力上来。
(二)教育目标做一个具有高尚道德修养和深厚文化内涵的人。
学会做人——要求学生求知先学做人,先成人后成才,以德为先,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有高尚的品德和顾全大局的思想,有热爱劳动的意识和本领,自立、自强,成为经得起市场经济考验的人才;学会求知——要求教师不仅教学生知识,更教学生求知的本领;要求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更要主动地探求知识,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在专业实践和技能锻炼中不断汲取新知识,不断学到服务社会的新本领;学会健体——要求学生不仅自觉锻炼身体,有强健的体魄,更要有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和锐意进取、不怕挫折的坚强意志,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学会审美——要求学生善于辨别真、善、美与假、丑、恶,不但会审美,而且会塑造美的环境,运用美的语言,更要学会塑造美的心灵,逐渐养成对美的向往与追求,懂得用美的尺度去规范自我、塑造自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指导意见文号:团发[2004]5号(2007年1月修订)日期:2004年9月15日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顺应社会与时代的需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职业素质教育为导向,探索建立一个科学、系统、可操作的素质教育实践体系,切实加强和改进我院素质教育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确定科学的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以“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理性,以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为根本,全面提高我院素质教育的整体水平。
二、明确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任务以加强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品德修养、业务能力、技能水平为宗旨,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流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遵循教育方针,遵守教育科学,尊重教育规律,开展多层次、全方位、高质量、有实效的素质教育活动,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措施(一) 发挥“两课”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利用“两课”教育(马列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分析解决在校期间遇到的问题;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增强学生的自觉学法、守法、护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忠于职守、热爱劳动的品质;配之以日常的学生党建活动、团日活动、班集体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双文明”活动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全面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 抓好教学改革,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文化素质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高职教育应遵循自身发展规律,抓好教育教学改革,让学生在学校学到扎实、够用的知识的同时,增强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在在教学改革上有所突破。
1、抓好教学内容更新。
在以往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基础上,按照素质教育要求和经济发展及技能型人才发展需求,调整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建设好重点专业,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注重技能提高和实践教学。
2、创新教学管理制度,通过不断完善学分制,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教学制度的灵活性。
3、抓好课程建设,开设一定数量的人文素质教育必修课、选修课或讲座,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本着理论知识够用、注重实践教学的原则,切实抓好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动手能力强、一专多能、双证制人才。
(三)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首先要继续加强教师的引进、培养和培训力度,建立起优化教师队伍的有效机制,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注重高职高专思想教育理念的学习,使全院教职工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真正从本质上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明确素质教育的目标任务。
树立实施素质教育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使素质教育在深度上和广度上不断有所突破。
(四) 开展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拓展工作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强化专业知识与创新能力,学院将深化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素质拓展计划将以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进一步整合并深化教学主渠道外,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文体、社会活动和实践活动,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六个方面引导广大学生完善素质、能力结构,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①素质要求:崇高远大的理想;科学的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政治立场,具有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思想觉悟;鲜明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道德标准;积极为国家、社会、集体做贡献的奉献精神;具有社会主义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自强不息、求真务实的优良品质。
②实践途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活动;积极分子学习、党校培训、组织学生党员进宿舍结对等活动;团员培训活动;“学雷锋”活动月;“七·一”党的生日、教师节、“十·一”国庆节、迎新生等系列活动;开展三届“十佳”大学生评选活动;各学院、各团支部开展的突出主题、结合时代特征、思想性强的思想教育活动。
2、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①素质要求:走进社会、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服务他人、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提高素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洞察力。
②实践途径:科技下乡、扶贫帮困、文化宣传、支教扫盲、医疗服务、环境保护、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社会调查等为主要内容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大力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开展教育支援、军民共建等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
3、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①素质要求:具有宽厚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创作一定水平的学术科技作品;具有科学的创新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具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②实践途径:系列学术讲座、聘请专家报告活动;开展各类科技作品竞赛活动;毕业生创业计划大赛;各类专业技能大赛。
4、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①素质要求:具有一定的审美和艺术鉴赏能力;具有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开拓进取的健全人格和高尚的人文精神;具有适应环境、善于调节的健康心理和一定的运动技能;具有胜任学习和工作的健康体魄。
②实践途径:以弘扬民族文化、倡导高雅艺术为目的,组织开展艺术欣赏、音乐、绘画、书法、摄影、文学等交流活动;开展“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寝室文化节”等系列活动;组织社团开展舞蹈、器乐、声乐、话剧、礼仪服务、书画、摄影等训练和比赛活动;组织足球赛、篮球赛、运动会等体育赛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宣传咨询活动;5、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①素质要求:通过引导学生加入某一个社团、从事某一种社会工作,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发展自身爱好,锻炼技能,培养团队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
②实践途径:健全社团组织,加强引导,促进社团平衡发展、规范管理、稳定活动,努力提高社团的整体质量,增强社团的吸引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保证校园文化的主流方向;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党支部、团总支、学生会、团支部、班委、青年志愿者协会、社团等组织的工作,在工作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加大学生干部的管理力度,完善学生干部的选拔、任用、评价机制,规范管理;广泛挖掘潜力,搭建平台,提供社会工作岗位。
6、技能培训:①素质要求: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劳动技能和其它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②实践途径:举办素质技能大赛;各种类型的技能培训活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培训;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外语、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技能证书考试。
(五) 着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阳光工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重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学院要着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阳光工程,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必备的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促使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协调发展;通过开展心理教育指导、心理咨询与辅导,进行心理引导,帮助学生释疑解惑;通过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防患于未然,关注学生安全,确保学生健康、顺利成长;通过开展心理调查与研究,及时了解、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及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 全力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细则》实施学生综合测评,旨在通过量化的方法,将德育量化,即将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身体与心理素质化解为日常大量的行为表现予以记实、考核、评估,突出德育的首要地位,将智育、记实表现中的评优、学术、文体、违纪等换算成实际分数积分排名,争出等及优劣,从而达到正向激励、鞭策之目的,使学生自我规范、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律自省、自觉上进。
制定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详见附件1《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细则》),应坚持如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综合测评实施细则的各项指标志具有全面、客观、准确、真实地反映学生素质的特点。
基本涵盖学生在校期间的全部表现。
2、准确性原则:综合测评的各项指标具有可测量性。
通过实际观察、记实和监督,获得清晰准确的记实得分,保证测评的准确性。
3、实用性原则:综合测评的各项指标既可实现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目的,又可满足学生工作的多种需要。
可为学院领导、各职能部门及各院系提供学生工作信息。
4、导向性原则:综合测评各项指标,明确体现了高校培养现代化复合人才的需要,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给予正确的导向。
(七) 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之所以在职业教育中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是因为学历证书只能表明学生的受教育程度,而职业资格证书则表明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换句话说,如果学历证书是学校对学生的考核,那么职业资格证书则是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考核,最大限度地表明了学生的岗位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
对就业而言,职业资格证书的价值要高于学历证书。
(八)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现专业实践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在学校已有各种规范指导下,制定实习要求、实习工作指导教师职责等规范,每年评定各专业优秀实习生,区分实习类型,延长活缩短实习时间。
同时,还要结合教师研究课题,推进专业实习水平得提高,让学生参与到学院承担的重大课题的实际调查、项目研究等过程中来。
(九) 提倡和鼓励学术研究,推动专业技能与素质教育同步发展采取系列措施推动学生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学生学术研究奖励制度,鼓励学生在学报、院报上刊发学术研究论文、课堂论文、读书随笔,推动学生进行读书和学术讨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