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7课致空气邵燕祥诗选阅读新版语文版
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第7课 致空气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学
第7课致空气【导学目标】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感知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
3.理解诗歌象征手法的运用,了解其象征意义。
【课时计划】2课时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展示交流”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展示交流”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展示交流”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深悟文本”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精彩导入激发兴趣看不到,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世间万物离不了。
(空气)同学们这么快就猜出来了,可见空气对我们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一种物质,我们从不去在意它,而诗人则不然,他以敏锐的眼光抓住空气的特点,赋予了空气以新的象征意义,写了一首富有哲理的现代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首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诗——《致空气》。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摇曳.(yè)厮.守(sī)窒.息(zhì) 污浊.(zhuó)(2)词义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污浊:(水、空气等)不干净。
厮守:互相守着。
3.作者名片邵燕祥,1933年生,人。
当代诗人。
诗歌代表作主要有《歌唱城》《致远方去》等。
4.背景资料《致空气》选自《古今文学名篇》(人民2002年版)。
本诗写于1984年。
“文革”期间,诗人遭到迫害,后被平反,这首诗就是诗人在平反之后,有感而发写成的。
八年级语文《致空气》课文
八年级语文《致空气》课文八年级语文《致空气》课文《致空气》当代诗人邵燕祥著。
邵燕祥,北京人,祖籍浙江萧山。
《致空气》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诗,诗人通过对空气的讴歌,寄寓对友谊、对真情的赞颂。
致空气邵燕祥星光因你而闪烁波光因你而摇曳我的质朴到透明的朋友你无所不在又难寻踪迹光明离我而去时我沉在黑暗里人们离我而去时我沉在孤独里失眠时,我从鼾息听到了你只有你不肯把我抛弃在我将要窒息的时候掀动我的鼻翼在我生命如丝的时候陪伴着我呼吸哪怕那污浊的地牢使你也染上污浊但你轻轻嘘着我的面颊许我以湿咸的海风森林草野的青气直到走上自由的街头路灯照着垂拂的柳丝我怀疑是布景和道具你把丁香的芬芳吹送给我这才是真的,真的春天的气息踪迹难寻又无所不在厮守身边却默无一语影子会有离开的时候你从不离开我,我也离不开你永不分离,永不分离,到最后的一息1984年5月13日作者简介:邵燕祥当代诗人,祖籍浙江萧山,1933年出生在北京,北平中法大学毕业,后在华北大学结业。
曾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记者。
1958年初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1月改正。
1978年至1993年在《诗刊》工作,先后担任编辑部主任、副主编。
曾任中国作协第三、第四届理事,第四届主席团委员。
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记者,著有诗集《到远方去》、《在远方》、《迟开的花》,有《邵燕祥抒情长诗集》。
1933年6月10日出生于北京(那时叫北平)一个职员家庭。
1945年夏天,从小学进入中学。
处女作是1946年4月发表在报纸上的一篇杂文《由口舌说起》,批评了习于飞短流长的社会现象。
从那时起,他在参与反对国民党政府的学生运动的同时,写了不少杂文、诗歌和散文式的`小说。
1949年初,北京解放,他终止了在大学一年级的学业,到北京电台工作。
他的第一本诗集《歌唱北京城》(1951)和第二本诗集《到远方去》(1955),收入50年代初期写的抒情诗,其中一些表现了年轻一代的理想和激情,又有个性色彩的诗,为他赢得了读者的最初的声誉。
2017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7课致空气说课稿新版语文版
《致空气》说课稿一、说教材《致空气》是八年级下第二单元中继三篇现代诗歌后的一首自读篇目,这是一首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诗,以人们司空见惯的,习焉不察的空气为歌颂的对象。
在对空气这一自然现象的讴歌中寄寓了诗人对友谊、真情、理想、信念等的赞颂。
诗歌的主题比较深刻、含蓄。
再学习这首诗歌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体会一下人间的真情以及人生中理想、信念、目标等的巨大作用,从而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学习目标。
二、学情分析该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课堂中,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点滴经验。
并且本单元也已经学习了三首现代诗歌,对于诗歌的一些知识和学习方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学习这首自读诗时主要让学生在结合作品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经历进一步研习现代诗歌,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和模仿写小诗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本诗的作者及其思想。
2、反复阅读本诗,把握主要内容和体味诗歌的情感。
3、理解诗歌主题及象征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1、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共同探究解决问题,老师只做适当的点拨。
2、通过多种朗读方式熟悉课文内容,把握文中的感情,领会文章主题。
3、本诗流露了作者对目标的执着追求,学生在学习时要加以体会并引导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用诗中最精华的思想和精美的形式来熏陶感染学生,感悟真情,理想,希望和人生。
2、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本诗歌作者及其思想。
2、反复诵读,在此基础上理解诗的内容,领会主旨。
难点:1、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学习用象征手法练习写一首小诗。
2、培养学生自学诗歌的能力。
五、教学理念1、强调学生自我的阅读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加大语文阅读量和口语交际环节,重视培养语感。
”还强调“要加强朗读,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
广东省化州市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致空气》课件 (新版)语文版
作者写这首诗就是为了赞美空气 吗?为什么?
• 不是,借歌咏空气,赞美 了人世间的真情。
有事物有固定的象征义, 你能举一些例子吗?
再见!
• 动词“沉”字用的 巧妙。这两个字写出 了黑暗之深,孤独之 深和‘我“被黑暗孤 独包围的绝望。 • 空气给予人呼吸,给予 人生命。
请用一句话概括第2、3节的内容
• 第2节在孤独和黑暗中,空气陪伴着我。 第3节在我将要窒息时,空气给我生 命。
哪怕那污浊的地牢 使你也染上污浊 但你轻轻嘘着我的面颊 许我以湿咸的海风 森林草野的青气 直到走上自由的街头 路灯照着垂佛的柳丝 我还疑是布景和道具 你把丁香的芬芳吹送给我 这才是真的,真的春天的气息
4、5节中有哪些意象,你是怎样 理解的?
地牢——险恶的,禁锢的处境 海风,青气——关怀,希望,信念, 理想等。 街头,柳丝,丁香——自由,幸福, 美好生活等。
踪迹难寻又无所不在 厮守身边却默无一语 影子会有离开的时候 你从不离开我,我也离不 开你 永不分离,永不分离,到 最后的一息
这节诗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致空气
邵燕祥 (1933---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933年出生,195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歌唱北 京城》。1955年出版《到远方去》,在当时的 青年和诗歌爱好者中有广泛的影响。上世纪80 年代出版诗集多种;1990年起主要从事随笔杂 文写作,有组诗《五十弦》、《金谷园》发表。 近年来时有新诗见诸报刊,总题《母语写作》。 文革期间遭到迫害后被平反,这首诗就是作者 在平反之后,有感而发,抒写而成的。
第二节至第五节,从几个方面讴歌 空气; 第六节,总结全诗。
致空气
星光因你而闪烁 波光因你而摇曳 我的质朴到透明的朋友 你无处不在 又难寻踪迹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致空气》教学案 (新版)语文版
7.致空气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把握诗的内容,理解诗的主题及象征写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在熟读此文的基础上,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诗歌主题,还可以结合诗人的其他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诗中最精华的思想和精美的形式来熏陶感染学生,感悟真情、理想、希望和人生。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①有感情的朗读②理解诗的主题。
2.难点:理解诗歌的象征写法。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及指导:一、导入新课:谜语导入:看不到,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世间万物离不了。
(空气)同学们这么快就猜出来了,可见空气对我们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一种物质,我们从不去在意它;而诗人则不然,他以敏锐的眼光抓住空气的特点,赋予了空气以新的象征意义,写了一首富有哲理的现代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首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诗——《致空气》。
二、基础知识1.给下列的字注音摇曳(yè) 闪烁(shuò) 鼾息(hān) 厮守(sī) 面颊(jiá)窒息(zhì) 嘘(xū)2.词语解释。
【鼾(hān息)】睡着时粗重的呼吸、喘气。
【厮(sī) 守】互相守着。
【闪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
【摇曳】摇荡。
【窒息】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呼吸系统发生障碍而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鼻翼】鼻尖两旁的部分。
通称鼻翅儿。
三、作者简介邵燕祥,当代诗人,1933年6月10日出生于北京(那时叫北平)一个职员家庭。
1945年夏天,从小学进入中学。
处女作是1946年4月发表在报纸上的一篇杂文《由口舌说起》,批评了习于飞短流长的社会现象。
从那时起,他在参与反对国民党政府的学生运动的同时,写了不少杂文、诗歌和散文式的小说。
他是20世纪50年代较有影响的青年诗人,后转入散文、杂感的写作。
1949年初,北京解放,他终止了在大学一年级的学业,到北京电台工作。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致空气》教案(新版)语文版
7《致空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把握诗的内容,理解诗的主题及象征写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熟读此文的基础上,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诗歌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诗中最精华的思想和精美的形式来熏陶感染学生,感悟真情、理想、希望和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诗的象征意义。
2、难点:理解诗歌的象征写法和巧妙的构思。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朗读带、录音机、有关资料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收集资料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谜语导入:看不到,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世间万物离不了。
(空气)同学们这么快就猜出来了,可见空气对我们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一种物质,我们从不去在意它;而诗人则不然,他以敏锐的眼光抓住空气的特点,赋予了空气以新的象征意义,写了一首富有哲理的现代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首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诗——《致空气》。
二、课堂活动(一)作者简介。
邵燕祥,1933年出生,195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歌唱北京城》。
1955年出版《到远方去》,在当时的青年和诗歌爱好者中有广泛的影响。
上世纪80年代出版诗集多种;1990年起主要从事随笔杂文写作,有组诗《五十弦》、《金谷园》发表。
近年来时有新诗见诸报刊,总题《母语写作》。
(二)朗读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自读,教师作朗读指导。
3.学生在小组内朗读,同学互相评价。
4.教师指名配乐朗读。
学生评价。
(三)第一次自学展示1、内容:阅读全诗,整体感知。
诗歌不是随心所欲之物,它与其它文学作品一样,同样有着严谨的结构,试说说这首诗歌在结构上的特点?2、方法:先教师作朗读指导, 然后学生自读,再让学生在小组内朗读,同学互相评价,以读促理解。
学生小组内合作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提升,教师引导、评价、更正、补充、小结。
1、学生明确:全诗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诗节,总括空气的特点;第二节至第五诗节,从几个方面讴歌空气;第六诗节,总结全诗。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致空气》精品教案(新版)语文版
《致空气》教学目标:1、理解并积累生字生词;了解作者及诗作的基本内容;初步培养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中蕴涵的深刻而真挚的情感;理解诗中的象征手法。
3、指导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4.用诗中最精华的思想和精美的形式来熏陶感染学生,感悟真情、理想、希望和人生。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谜语导入:“看不到,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世间万物离不了。
”(空气)同学们这么快就猜出来了,可见空气对我们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一种物质,我们从不去在意它;而诗人则不然,他以敏锐的眼光抓住空气的特点,赋予了空气以新的象征意义,写了一首富有哲理的现代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首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诗——《致空气》。
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全诗。
2、《致空气》是写给空气的诗。
作者以司空见惯的空气为歌颂对象,别具匠心,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邵燕祥,1933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浙江绍兴。
当代诗人。
195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歌唱北京城》。
1955年出版《到远方去》,在当时的青年和诗歌爱好者中有广泛的影响。
上世纪80年代出版诗集多种;1990年起主要从事随笔杂文写作,有组诗《五十弦》、《金谷园》发表。
近年来时有新诗见诸报刊,总题《母语写作》。
文革期间遭到迫害后被平反,这首诗就是作者在平反之后,有感而发,抒写成的。
4、学习生字:闪烁.(shuò)摇曳.(yè)踪.迹(zōng)窒.息(zhì)鼾.息(hān)污浊.(zhuó)染.(rǎn)嘘.(xū)面颊.(jiá)拂.(fú)厮.守(sī)5、理解生词。
三、指名读全诗,教师指导朗读。
四、默读全诗,理清条理:第一部分(1):总括空气的特点:“质朴到透明”“无所不在”,又“难寻踪迹”。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第7课《致空气》优件 语文版
再见!
1、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2022年3月2日星期三2022/3/22022/3/22022/3/2 2、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 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人。2022年3月2022/3/22022/3/22022/3/23/2/2022 3、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里没有窗户。2022/3/22022/3/2March 2, 2022 4、享受阅读快乐,提高生活质量。2022/3/22022/3/22022/3/22022/3/2
星光因你而闪烁 波光因你而摇曳 我的质朴到透明的朋友 你无处不在 又难寻踪迹
“我”指代谁?“你”又指代谁?为 什么把“你”称作“我的……朋友”?
“我”是指诗人自己。“你”是指空气。诗 歌以“你”开头,把空气当作“我”的朋友, 奠定了全诗的叙述角度和抒情方式—诉说和直 抒胸臆。
诗人总括了空气那些特点?
质朴到透明,无所不在,难寻踪迹。
光明离我而去时 我沉在黑暗里 人们离我而去时 我沉在孤独里 失眠时,我从鼾息听到了
你
只有你不肯把我抛弃 在我将要窒息的时候 掀动我的鼻翼 在我生命如丝的时候 陪伴着我呼吸
➢你觉得这一节诗中,➢你读这两节诗产生
哪个字用的巧妙? 了怎样的联想?
为什么?
• 患难见真情,真情帮助
诗歌朗读技巧
现代诗歌鉴赏
(一)诗歌的语言 (二)诗歌的形象 (三)诗歌的情感
• 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诗歌尤其讲 究语言的运用,其艺术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 造以及情感的传达,都要借助语言。由于体裁 的特点,诗歌的语言要求能用最简洁的词句来 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形成诗歌语言凝 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相对来说,新诗 采用白话文写作,较少用典,从字面上较旧体 诗容易把握,但要能正确评价一首诗,还是要 反复朗诵,尽力揣摩,抓住饱含作者深情的词 语来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
(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7课致空气邵燕祥诗选阅读新版语文版
邵燕祥诗选
倔强
从地狱出来,
便不再有恐惧,
如摈绝了天堂
也便永远不回去。
——要这一股倔强戏。
记忆
记忆说:
我是盐。
别怨我
撒在你的伤口上,
让你痛苦。
把我和痛苦一起咽下去——
我要化入你的血,
我要化入你的汗,
我要让你
比一切痛苦更有力。
陌上桑
感谢你给我
嫩嫩的桑叶
我咀嚼陌上的阳光
清明的丝丝雨
为了你作茧自缚
为了你蹈火赴汤
一丝一缕闪耀着
清明雨,陌上的阳光
生命后的生命,随你
走向世界外的世界
千里万里丝绸路
回头望陌上的桑叶
善良的心啊善良的心啊
你要拥抱一切人吗?
他
会以拥抱你的手
猝然掐紧你的咽喉
登时把窒息的你
掷翻在地。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第7课《致空气》教案 (新版)语文版
致空气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把握诗的内容,理解诗的主题及象征写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在熟读此文的基础上,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诗歌主题,还可以结合诗人的其他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诗中最精华的思想和精美的形式来熏陶感染学生,感悟真情、理想、希望和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①有感情的朗读②理解诗的主题。
2.难点:理解诗歌的象征写法。
学习时间:1课时学习过程及指导:一、引出课题、明确目标:1.谜语导入:看不到,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世间万物离不了。
(空气)同学们这么快就猜出来了,可见空气对我们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一种物质,我们从不去在意它;而诗人则不然,他以敏锐的眼光抓住空气的特点,赋予了空气以新的象征意义,写了一首富有哲理的现代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首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诗——《致空气》。
2. 学习目标:1.指导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2.把握诗的内容,理解诗的象征意义。
二、第一次自学展示(一)自学指导Ⅰ(1)内容:阅读全诗,整体感知。
诗歌不是随心所欲之物,它与其它文学作品一样,同样有着严谨的结构,试说说这首诗歌在结构上的特点?(2)方法:先教师作朗读指导, 然后学生自读,再让学生在小组内朗读,同学互相评价,以读促理解。
(3)要求:6分钟后抢答,说出这首诗歌的结构。
(说明:加个人及小组量化分)(二)学生小组内合作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展示提升,教师引导、评价、更正、补充、小结。
1、学生明确:全诗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诗节,总括空气的特点;第二节至第五诗节,从几个方面讴歌空气;第六诗节,总结全诗。
2、预见性问题:学生可能在在划分时出现起止不准确的情况,教师可从第一节,五节内容上提示,如两节相同内容“无所不在,踪迹难寻”。
三、第二次自学展示(一)自学指导Ⅱ1、内容:赏析诗的第一、二、三部分。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7课致空气教案新版语文版word版本
致空气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把握诗的内容,理解诗的主题及象征写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在熟读此文的基础上,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诗歌主题,还可以结合诗人的其他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诗中最精华的思想和精美的形式来熏陶感染学生,感悟真情、理想、希望和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①有感情的朗读②理解诗的主题。
2.难点:理解诗歌的象征写法。
学习时间:1课时学习过程及指导:一、引出课题、明确目标:1.谜语导入:看不到,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世间万物离不了。
(空气)同学们这么快就猜出来了,可见空气对我们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一种物质,我们从不去在意它;而诗人则不然,他以敏锐的眼光抓住空气的特点,赋予了空气以新的象征意义,写了一首富有哲理的现代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首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诗——《致空气》。
2. 学习目标:1.指导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2.把握诗的内容,理解诗的象征意义。
二、第一次自学展示(一)自学指导Ⅰ(1)内容:阅读全诗,整体感知。
诗歌不是随心所欲之物,它与其它文学作品一样,同样有着严谨的结构,试说说这首诗歌在结构上的特点?(2)方法:先教师作朗读指导, 然后学生自读,再让学生在小组内朗读,同学互相评价,以读促理解。
(3)要求:6分钟后抢答,说出这首诗歌的结构。
(说明:加个人及小组量化分)(二)学生小组内合作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展示提升,教师引导、评价、更正、补充、小结。
1、学生明确:全诗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诗节,总括空气的特点;第二节至第五诗节,从几个方面讴歌空气;第六诗节,总结全诗。
2、预见性问题:学生可能在在划分时出现起止不准确的情况,教师可从第一节,五节内容上提示,如两节相同内容“无所不在,踪迹难寻”。
三、第二次自学展示(一)自学指导Ⅱ1、内容:赏析诗的第一、二、三部分。
八年级语文下册 7《致空气》相关课外阅读 (新版)语文版
相关课外阅读7*致空气一、作者简介邵燕祥当代诗人,祖籍浙江萧山,1933年出生在北京,北平中法大学毕业,后在华北大学结业。
曾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记者。
1958年初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1月改正。
1978年至1993年在《诗刊》工作,先后担任编辑部主任、副主编。
曾任中国作协第三、第四届理事,第四届主席团委员。
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记者,著有诗集《到远方去》、《在远方》、《迟开的花》,有《邵燕祥抒情长诗集》。
1933年6月10日出生于北京(那时叫北平)一个职员家庭。
1945年夏天,从小学进入中学。
处女作是1946年4月发表在报纸上的一篇杂文《由口舌说起》,批评了习于飞短流长的社会现象。
从那时起,他在参与反对国民党政府的学生运动的同时,写了不少杂文、诗歌和散文式的小说。
1949年初,北京解放,他终止了在大学一年级的学业,到北京电台工作。
他的第一本诗集《歌唱北京城》(1951)和第二本诗集《到远方去》(1955),收入50年代初期写的抒情诗,其中一些表现了年轻一代的理想和激情,又有个性色彩的诗,为他赢得了读者的最初的声誉。
20世纪五十年代即为有影响力的青年诗人,后转向散文,杂感写作。
但是不久,由于他的诗和杂文中触及某些不公正和反民主的社会现象,受到批评和斗争。
直到1978年,他被剥夺发表作品的权利达20年之久。
其间,在1962年春有些解冻的迹象,他得以写了一个剧本,发表了几首诗和一篇小说;这年秋天,那篇写亲子之情而不涉及阶级斗争的小说又遭到公开抨击。
他在1979年初恢复政治名誉。
从1980年到1986年,出版了《献给历史的情歌》、《在远方》、《如花怒放》、《迟开的花》、《邵燕祥抒情长诗集》等八种诗集和诗选,还有诗评集《赠给十八岁的诗人》、《晨昏随笔》,杂文集《蜜和刺》、《忧乐百篇》。
从1980年前后发表《切不可巴望好皇帝》等杂文开始,又写了大量的杂文,批评各种社会弊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邵燕祥诗选
倔强
从地狱出来,
便不再有恐惧,
如摈绝了天堂
也便永远不回去。
——要这一股倔强戏。
记忆
记忆说:
我是盐。
别怨我
撒在你的伤口上,
让你痛苦。
把我和痛苦一起咽下去——
我要化入你的血,
我要化入你的汗,
我要让你
比一切痛苦更有力。
陌上桑
感谢你给我
嫩嫩的桑叶
我咀嚼陌上的阳光
清明的丝丝雨
为了你作茧自缚
为了你蹈火赴汤
一丝一缕闪耀着
清明雨,陌上的阳光
生命后的生命,随你
走向世界外的世界
千里万里丝绸路
回头望陌上的桑叶
善良的心啊善良的心啊
你要拥抱一切人吗?
他
会以拥抱你的手
猝然掐紧你的咽喉
登时把窒息的你
掷翻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