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
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
【篇一】一、通假字1、傳道受業解惑(“受”通“授”,傳授)2、或不焉,或師焉(“不”通“否”)二、古今異義1、古之學者必有師:(古)泛指求學的人;讀書人。
(今)指有專門學問的人。
2、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詞“所”與介詞“以”結合,譯為㈠用來……辦法(方式、工具、依據等);㈡……的原因(或緣由)。
(今)表因果關係的連詞。
3、無貴無賤,無長無少:(古)無論,不論。
(今)沒有。
4、小學而大遺:(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訓詁、音韻的學問。
(今)對兒童、少年實施初等教育的學校。
5、句讀之不知:(古)句子停頓的地方。
(今)看字發出聲音。
6、今之眾人:(古)一般人、普通人。
(今)許多的人。
7、吾從而師之:(古)跟隨。
(今)連詞,表目的和結果。
8、師不必賢於弟子:(古)不一定。
(今)不需要。
三、一詞多義(1)師1、古之學者必有師(名詞,老師)2、吾師道也(動詞,學習)3、吾從而師之(意動用法,以……為師)4、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從師)5、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名詞,有專門技藝的人)6、十年春,齊師伐我(名詞,軍隊)(2)傳1、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流傳)2、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動詞,傳授)3、六藝經傳皆通習之(名詞,古代解釋經書的書)4、朔氣傳金柝(動詞,傳遞,傳送)5、舍相如廣成傳舍(名詞,客舍)其1、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代詞,表領屬關係,他(它)的,他(它)們的)2、其聞道也亦先乎吾(代詞,他,他們)3、其為惑也終不解矣(代詞,表遠指,那)4、其皆出於此乎(副詞,表推測、估計語氣,大概,或許)5、其可怪也歟(副詞,表反詰語氣,難道,真的)6、傳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詞,前指老師的;後指學生的)7、其出人也遠矣(代詞,指聖人)8、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代詞,指“聞道先乎吾”的人)(5)於1、其皆出於此乎(介詞,表動作行為的處所,從)2、拜送書於庭(介詞,表動作行為的處所,在)3、學於餘(恥學於師)(介詞,表動作行為的趨向,向)4、於其身也(介詞,表動作行為的對象,對,對於)5、師不必賢於弟子(介詞,表比較,比)6、不拘於時(介詞,表被動,被)(6)之1、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助詞,的)2、擇師而教之(代詞,他)3、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4、句讀之不知(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5、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代詞,這類,這些)6、輟耕之壟上(動詞,到,往)7、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代詞,他)8、師道之不復,可知矣(結構助詞。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必修3文言文知识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概括《蜀道难》知识点概括一、找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解说字的通假意义。
所守或匪亲。
“匪”,同“非”,不是。
二、找出以下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说其古今意义。
地崩山摧壮士死。
壮士,古义:年青强健的力士;今义:豪壮而英勇的人。
三、找出以下句中的词的词类活意图义。
猿猱欲度愁攀附。
愁,为动用法,“为忧愁”。
令人听此凋朱颜。
凋:使动用法,译为“使凋零”。
砯崖转石万壑雷。
转:使动用法,译为“使转动”。
侧身西望长咨嗟。
西:名词作状语,译为“向西”。
四、解说以下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
尚: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尚且。
尚贤使能。
崇尚,尊敬。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
还。
危:危乎高哉。
高。
危如累卵。
危险。
正襟危坐。
正,正直。
上屋骑危。
屋脊。
去:去门十里认为界。
距离。
阳虎去齐走赵。
走开。
除残去秽。
除去。
有敢去柳下季垄而采樵者,死不赦。
前去。
五、指出以下句中文言特别句式。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介词构造后置句。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宾语前置句。
但见悲鸟号古木。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雄飞雌从绕林间。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六、重要虚词。
难于上青天。
于:介词,译为“比”。
开国何茫然。
何:多么。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尚:尚且。
但见悲鸟号古木。
但:只。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胡:为何。
《杜甫诗三首》知识点概括一、找出以下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说其古今意义。
绘图省识春风面。
春风面,古义:形容王昭君的美貌;今义:喜悦的样子。
万里悲秋常作客。
万里,古义:远离故土;今义:遥远。
一去紫台连朔漠。
去,古义:走开;今义:到。
百年多病独登台。
百年,古义:年暮老迈;今义:好多年,一辈子,平生。
困难苦恨繁霜鬓。
恨,古义:遗憾;今义:愤恨,怨恨。
二、解说以下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
语千载琵琶作胡语。
话,语言,名词。
又闻此语重唧唧。
话,内容,名词。
琵琶声停欲语迟。
说话,动词。
语曰:巢倾卵破。
古话,名词。
亡去不义,不行不语。
告诉,动词。
独百年多病独登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归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归纳高中语文学习必须内容离不开文言文的学习,下面店铺整理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归纳,供正在学习高中必修三的同学们参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归纳《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颁,通“斑”,斑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二、古今异义词①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
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
)②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
凶,谷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肠狠。
)③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
今常用于对方。
例如:“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
)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
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⑤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
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⑥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不定代词。
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则,那么。
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
)⑧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今常用义是保养身体。
)⑨王无罪岁(无罪,不要归咎;今常用义是没有犯罪)三、一词多义1.数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名词,数目、数量)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数词,几、若干)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名词,命运)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副词,shuò,屡次)⑤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形容词,cù,密、细密)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动词,shǔ,计算)2.直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形容词,与“曲”相对,不弯曲)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仅、只)③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名词,通“值”,价值)④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副词,径直、直接)3.发①百发百中(成语)(动词,发射)②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动词,征发、派遣)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动词,打开粮仓,赈济灾民)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动词,花开)⑤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动词,出发)⑥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动词,实施)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动词,发出、抒发)4.兵①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名词,兵器)②穷兵黩武(成语)(名词,战争)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名词,军队)④草木皆兵(成语)(名词,士兵)5.胜①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动词,承受)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尽)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形容词,胜利)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动词,超过)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形容词,优美的)6.于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②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介词,在)④移其民于河东(介词,到)⑤移其粟于河内(介词,从)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介词,与,和)7.王①然而不王者(动词,为王,读“wàng”)②梁惠王日(名词,君王,读“wáng”)8.以①请以战喻(介词,用、拿)②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此处的“可以”也可看作古今同义)③以时入山林(介词,按)④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9.食狗彘食(动词,吃)人食(名词,食物)而不知检10.之①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没有意义的衬字)②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的”)③申之以孝悌之义(复指代词,代“孝悌之义”。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含答案)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含答案)----30576276-6eb2-11ec-a7e9-7cb59b590d7d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班级________________一、通假字(写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画上了没有头发的饥饿(交流)2。
没有浪费时间(通过,通过)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____,________)4.约从离衡(通____,________)5.合从缔交(通______,__________)6.心不在焉或心不在焉(一般)。
陈立冰和谁(佟)8。
固执地在稻田里(穿过__________________。
赢取谷物,跟随风景(传球,传球)。
一百多年。
那些虽然憔悴而暴力却不站起来的人,绅士的生活也没什么不同(通、通、通、通),然后就清楚地知道并没有做错任何事(通、通、通、通、通)1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________,_______)二、重点实词、虚词(解释加点字)不要错过农耕季节。
1.1河内*(2)国王好战,请与战争作战(3),不要反对农业。
山谷不允许获胜,4只鸡、狗和狗都输了。
(5)他们饿了,但他们不知道。
其中616个单词(7个低眉字母(续)(8个装满鼓(9公斤)并进入山林(10公斤)。
狗吃人类食物但不知道*(11。
)国王是无辜的(12岁),但他看到了悲伤鸟的古木()连峰去了天步瀛池()心悸去了井里,提出了休息的威胁()15抚摸着鹰,长叹一声坐着()16去了河口守卫空船()17就像听仙乐的耳朵听了一会儿。
(18)莫志庚作曲(19)序八国同线(20)武耕织布(21)秦有余力控制其劣势(22)西引巴蜀()23非抗于九国之师也()24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25开关延敌()26斩木为兵()27度长e大()28蒙()故业,因遗策29瓮牖()绳枢30赢()粮而景从31以致()天下之士3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一33声非加疾()也34木直中()绳一匹慢马开十次车,优点在于放弃。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答案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答案】一、①涂同“途”,道路。
②无通“毋”,不要。
③颁同“斑”,花白。
4.通“横”5通“纵”6不,通“否”,表示否定7通“呵8通“崛”9通“影10通又11有通又暴通曝12生通性 13知通智 14匪:同非15受,通“授”,教授二、1凶:荒年。
2喻:说明。
3胜:尽。
4失:错过。
5发:打开(粮仓)。
6字7随意,8音节助词 9斧头 10 约束制止11年成12 但:只13去:离。
14扪,摸。
15膺,胸口。
16 来,不译,去来偏义复词,偏去17忽然一下子18推辞 19序:统治20致力,从事21 弱点毛病22攻取23匹敌相当24吝惜 25迎接26兵器27衡量,比较。
28沿袭29窗户30担负31招纳32趁着 33 强 34符合35 停止 36横渡 37利用38因为 39使……弯曲40谁 41竟42学习,研究43却44赞许45赠送三、1树名词作动词,种植。
2衣名词作动词,穿上。
3(王名词作动词,成就王业)4罪名词作动词归罪5鼓名词作动词,敲鼓6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
7名词作动词水:游泳 8.名词作动词履:登上 9名词作动词瓮:用破瓮作绳:用草绳系10名词作动词帝王:称帝称王11形容词作动词小,弱: 变小,变弱12名词作动词师,学习1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在地上、在地下14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15名词作状语(象卷席子)(像用包子)(象用囊袋)16名词作状语对内17名词作状语向南18亡,北,动词用作名词,败逃的人19固: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坚固的地势20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21使动用法使......弱,削弱22..使动用法使……退却23使动用法离:使……离散24使动用法朝:使……朝拜25..使动用法斗:使……争斗26使动用法使……灭亡27使动用法,使……弱,削弱28使动用法使……愚蠢29意动用法以……为师30耻.意动用法以……为耻31云.,响.,景.名词作状语像云聚集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32使动用法,使……凋谢33回: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四、古今异义 1河,黄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整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整理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必修四文言句子整理蜀道难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琵琶行重点是二三段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师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这两句的翻译诗词除了柳永的不要背其他都是重要的特别是杜甫的2. 人教版必修三文言文知识归纳(寡人之于国也)2012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知识归纳古今异义词①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
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
)②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
凶,谷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肠狠。
)③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
今常用于对方。
例如:“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
)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
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⑤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
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⑥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不定代词。
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则,那么。
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
)⑧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今常用义是保养身体。
)⑨王无罪岁(无罪,不要归咎;今常用义是没有犯罪)一词多义1.数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名词,数目、数量)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数词,几、若干)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名词,命运)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副词,shuò,屡次)⑤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形容词,cù,密、细密)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动词,shǔ,计算)2.直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形容词,与“曲”相对,不弯曲)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仅、只)③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名词,通“值”,价值)④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后序》)(副词,径直、直接)3.发①百发百中(成语)(动词,发射)②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动词,征发、派遣)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动词,打开粮仓,赈济灾民)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动词,花开)⑤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动词,出发)⑥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动词,实施)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动词,发出、抒发)4.兵①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名词,兵器)②穷兵黩武(成语)(名词,战争)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名词,军队)④草木皆兵(成语)(名词,士兵)5.胜①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动词,承受)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尽)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形容词,胜利)高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动词,超过)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形容词,优美的)6.于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②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介词,在)④移其民于河东(介词,到)⑤移其粟于河内(介词,从)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介词,与,和)7.王①然而不王者(动词,为王,读“wàng”)②梁惠王日(名词,君王,读“wáng”)8.以①请以战喻(介词,用、拿)②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此处的“可以”也可看作古今同义)③以时入山林(介词,按)④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9.食狗彘食(动词,吃)人食(名词,食物)而不知检10.之①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没有意义的衬字)②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的”)③申之以孝悌之义(复指代词,代“孝悌之义”。
人教版必修三文言知识梳理_
人教版必修三文言知识梳理_7、虽有槁暴(有,通又,再。
暴,通曝,晒。
)8、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9、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10、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过秦论》11、合从缔交从,通纵。
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12、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困顿,失败。
13、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问。
14、始皇既没没,通殁,死。
15、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兴起。
16、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影子。
《师说》1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18、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二﹑词类活用第4课《蜀道难》①名词的活用西当太白有鸟道(西,名词作状语,在西边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上,名词作状语,在上面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下,名词作状语,在下面侧身西望长咨嗟(西,名词作状语,向西朝避猛虎,夕避长蛇朝、夕,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间②动词的活用使人听此调朱颜(调,使动用法,使凋谢猿猱欲度愁攀援(愁,为动用法,为发愁③形容词的活用雄飞雌从绕林间(雄、雌,形作名,雄鸟、雌鸟第5课《杜甫诗三首》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使动,使凋落衰败第6课《琵琶行》①名词的活用浔阳江头夜送客(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歌遂命酒(酒,名词作动词,摆酒席梦啼妆泪红阑干(梦,名词作状语,在梦中②形容词的活用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形作动,看重、轻视钿头银篦击节碎(碎,形容词作动词,敲碎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①名词的活用填然鼓之(鼓,名词作动词,击鼓然而不王者(王,名词作动词,称王树之以桑(树,名词作动词,种植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作动词,穿上王无罪岁(罪,名词作动词,怪罪养生丧死无憾矣(丧,名作动,为办丧事②形容词的活用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第9课《劝学》①名词的活用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作动词,游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②动词的活用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流,动词作名词,河流③形容词的活用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善,形作名,善行不如登高之博见也(高,形容词作名词,高处故木受绳则直(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使动,使走得快④数词的活用用心一也(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第10克过秦论①名词的活用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名词作动词,排列座次履至尊而制六合(履,名词作动词,登上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名作动,做帝王②动词的活用追亡逐北(亡,动词作名词,逃跑的人外连横而斗诸侯(斗,使动用法,使争斗吞二周而亡诸侯(亡,使动用法,使逃亡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动用法,使退却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动用法,使朝拜约从离衡(离,使动用法,使离散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③形容词的活用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弱,形作动,变小变弱会盟而谋弱秦(弱,使动用法,使变弱以愚黔首(愚,使动用法,使愚笨士不敢弯弓而抱怨(弯,使动用法,使弯第11课《师说》①名词的活用吾师道也(师,名词作动词,学习或师焉,或不焉(师,名词作动词,从师学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名词作动词,从师吾从而师之(师,名次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君子不耻(齿,名词作动词,并列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名词作动词,低于则群聚而笑之(群,名词作状语,成群②形容词的活用小学而大遗小、大,形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圣人之所以为圣(圣,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惑而不从师(惑,形容词作动词,有疑难问题而耻学于师(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整理1.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古典、正式、简洁正式:文言文的语言风格较为庄重,运用较多的修辞手法,文字间带有一种隆重的气氛。
简洁:文言文倾向于用简洁的表达方式,往往只用几个字就能表达清楚的意思。
2.文言文的基本句型结构:主谓宾结构为主,以及主谓补、呼应句、倒装句、把字句等。
主谓宾结构:文言文中最常见的句型是主谓宾结构,主语放在句首,谓语动词放在句中,宾语放在句末。
主谓补结构:文言文中常常用主谓补结构来表达完整的意思,常见的结构有主谓宾结构+补语、主谓双宾结构等。
呼应句:文言文中的呼应句是指前后两个或多个句子之间的意思相呼应,如正反加以呼应、先后加以呼应等。
倒装句: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倒装结构来强调句子的一些成分,在倒装句中主语和谓语之间的位置进行调换。
把字句:文言文中的把字句是指使用“把”字来引出后面的宾语,表示把事交给别人或者承担一些责任。
3.文言文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比喻:用一个事物代替另一个事物,通过比较来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特点。
夸张:通过夸大事物的程度,以产生其中一种效果,比如夸张形容容貌的好坏、美丑。
象征:用一些事物代表另外一个事物,通过象征来传达其中一种含义。
排比:将一系列相关的事物并列起来,增强修辞的效果。
对偶:通过两个意义相对立的内容来强调其中一种表达方式,达到修辞的效果。
反问:通过质问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
讽刺:通过讽刺来揭示其中一种问题或者现象的不足之处。
4.文言文的常见修辞手法比兴:将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
借代:用一些词语来替代另外一个词语,以增强修辞的效果。
叠词:通过多次重复同一个词语,以起到强调的作用。
拟声:通过文字模拟出一种声音的效果,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假借:通过将一个词语的意义转换为另外一个词语的意义,以形成一种修辞效果。
衬托:通过将一个事物放在另一个相对突出的事物之前,以起到突出和衬托的作用。
总之,《文言文选读》是高一语文必修的一本教材,通过学习这本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古代文言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修辞能力。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知识梳理·解析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知识梳理·解析版一、《寡人之于国也》A.解释加点的词语。
1.寡人之于.(对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2.河.(黄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则移其民于.(到)河东。
3.河东凶亦然..(也是这样)。
4.无如..(没有像……)寡人之用心者。
5.寡人之.(结构助词,的)民不加.(更)多,何也?”6.王好战,请.(请允许我)以.(介词,用)战喻。
7.填然鼓之.(助词,不译),兵.(兵器)刃既.(已经)接.(接触),弃.(抛弃)甲曳.(拖着)兵而走.(跑,逃跑)。
8.王如知此,则无.(通“毋”,不要)望民之多于.(比)邻国也。
9.不违.(违背,违反,耽误)农时,谷不可胜.(尽)食也。
10.数.(密)罟.(网)不入洿.(深)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11.斧斤以.(介词,按照)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12.五亩之宅,树.(种植)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穿)帛矣。
13.王无罪.(归咎,归罪)岁.(年成),斯.(则,那么)天下之民至焉。
”B.翻译下列句子。
1.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译:考察邻国的治理,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译:有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凭借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译:只不过没有跑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译:(诸侯贵族家的)猪狗吃人所吃的东西却不知道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5.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译:(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
7.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这样却还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从未有过。
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人版必修3-)
必修3Ⅰ.古代文化常识梳理《蜀道难》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
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
常作伤春、悼亡的象征。
《杜甫诗三首》1.白帝城:古城名,在今奉节东白帝山上。
东汉初年公述所筑,公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
2.青冢,指王昭君的墓。
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琵琶行》1.琵琶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常见的古体诗的体裁还有歌、吟、引、曲等。
2.元和十年:元和,唐宪宗的年号。
3.左迁:贬官,降职。
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
4.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是有职无权了。
5.京都声:唐代京都长安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6.贾人:商人。
7.出官:(京官)外调。
8.管弦:指音乐。
管,箫笛之类的管乐。
弦,琴瑟或琵琶之类的弦乐。
9.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0.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
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
11.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
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商隐诗两首》1.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
也哀痛亡国。
春心是伤春之心,比喻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2.鸡人报晓筹: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传唱报晓。
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
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指代时间。
3.当时七夕笑牵牛:指唐玄宗和贵妃在发生“马嵬事变”五年前的七月七日的海誓山盟。
七夕,农历的七月七日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庭院中间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故也称乞巧节。
4.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12年)为一纪,四纪为四十八年。
《寡人之于国也》1.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2.河凶:河遇到饥荒。
河,今境黄河以北的地方。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3.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西南部。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1-6)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
高考语文人教版教材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文言文知识梳理(一)[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2. 失其所与,不知()3. 无能为也已()4. 秦伯说()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古义:______________2. 行李之往来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古义:__________3. 共其乏困今义:疲劳古义:______________4.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义:妻子古义: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2. 焉焉用亡郑以陪邻()朝济而夕设版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_____________2. 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_____3. 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与郑人盟()______________________5. 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_____6. 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____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夫晋,何厌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是寡人之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荆轲刺秦王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答案)寡人之于国也一、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
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
4、涂有饿殍:涂,同“途”,道路。
二、古今异义词1、河内凶。
河:古指黄河;今指河流2、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可以:古指“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指表示同意,认可3、弃甲曳兵而走。
走:古指逃跑;今指行走4、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养生:古指供养活着的人;今指保养身体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然而:古指这样,却;今指转折连词三、指出并解释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词1、填然鼓之:鼓,名词作动词。
敲起鼓。
2、树之以桑:树,名词作动词。
种植。
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作动词,穿上。
4、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
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名词作动词,为王。
6、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名词作动词,归咎。
7、养生丧死无憾:生、死,动词作名词。
活着的人。
死了的人。
丧,名词作动词。
丧,为……办丧事。
四、判断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1、非我也,岁也:……也,表判断。
句意是,不是我,是年成啊。
2、是亦走也:亦……也,表示判断。
句意是:这样也是逃跑啊。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状语后置)4、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状语后置)5、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状语后置)6、申之[以孝悌之义] (状语后置)7、树之[以桑] (状语后置)8、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状语后置)9、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否定句,宾语前置,应“未有之也”。
)10、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以”后省略宾语“之”。
句意是,可以凭借它没有饥饿了。
劝学一、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再一次;“暴”通“曝”,晒。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必修3文言知识归纳答案
必修3文言知识归纳答案一、通假字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颁,通“斑”,斑白。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4.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使……弯曲)5.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6.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7.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8.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突出,举起)9.非抗于九国之师(抗,通“亢”,高,引申为强大)10.孝公既没(没,通“殁”,死)11.合从缔交(从,通“纵”,合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的策略)12.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影子)13.百有余年矣(有,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14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大声呵斥)15.约从离衡(衡,通“横”,连横,战国时期秦国离间六国,各个击破的的策略)16.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弱点,毛病)1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18、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fǒu)二、古今异义词1、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
凶,谷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肠狠。
)2、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
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3、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
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今常用义是保养身体。
)5、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6. 疾古义:强。
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7. 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
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银。
8. 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
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9. 用心古义:思想意识活动。
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10.寄托古义:容身,托身;今义: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蜀道难
一、“匪”通“非”。
二、1.高;2.那,这里指开国之初。
三、1.距离/离开,离去/除掉,去掉/放弃,舍弃/前去,到……去;2.只,仅,唯独/只管,尽管/只不过/只要,只须。
四、1.西,名词做状语,向西。
2.砯,名词做动词,冲击;转,动词使动用法,使……滚动。
3.凋,使动用法,使……凋谢。
五、1.省略句;2.介词结构后置句;3.宾语“胡”前置。
杜甫诗三首
一、1.曾经;2.指远离故乡;3.离开;4.诗中借指晚年;5.遗憾。
二、1.名词,这里指音乐/名词,言语/动词,说话/动词,读yù,告诉,相告;
2.悲哀/同情/哀叹。
三、1.使动用法,使草木凋落衰败;2.方位名词活用作动词,落下,飘坠。
琵琶行并序
一、1.第二年;2.因此创作,是由连词“因”和动词“为”构成的两个词;3.容貌;4.年纪大了;5.时间副词,以前;6.在……中心;7.整理。
二、1.名词,话/名词,字/动词,说;2.动词wéi,写,创作/动词wéi,弹奏/介词wèi,替、给。
三、1.夜,名词做状语,在夜里;2.重、轻,形容词做动词,看重、轻视。
四、1.省略句,省略虚词“于”;同时是倒装句,正常语序为:于湓浦口送客;
2.倒装句,正常语序为:于江湖间转徙;
3.被动句,意思是:被这个人的话感动;
4.判断句,即本来是长安倡女。
李商隐诗两首
一、1.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2.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
3.迷惘,茫然。
二、1.迷恋,沉醉/分辨不清/沉醉于一物一事的人/迷惑;2.如,比得上/到达/涉及,牵连。
寡人之于国也
一、1.“无”通“毋”;2.“无”通“毋”;3.“颁”通“斑”;4.“涂”通“途”。
二、1.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2.专指黄河;3.跑,文中指逃跑;
4.有“请允许我”的意思;
5.“可”是“可以”,“以”是“凭借”;
6.供养活着的人;
7.不要归咎。
三、1.有的人/有时/语气助词/或许;2.只是、不过/与“曲”相对/公正的;正义的/同“值”,价值、价钱/径直;3.打开粮仓/发射/派遣/花开;4.几/密/数目/屡次;5.介词,把/介词,凭/介词,按/认为;6.比/对/在/向/被。
四、1.鼓,名词做动词,敲鼓;2.树,名词做动词,种植;3.衣,名词做动词,穿;4.谨,形容词做动词,指认真从事;5.罪,名词做动词,归咎、归罪;6.王,名词做动词,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7.生、死,动词做名词,活着的人,死去的人。
五、1.状语后置句如果大王您知道这个道理,就不要希望您的民众比邻国多了。
2.状语后置句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3.宾语前置句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是不曾有过的事情。
4.判断句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成不好。
劝学
一、1.“”通“煣”。
2.“有”通“又”;3.“知”通“智”;4.“生”通“性”。
二、1.广博地、广泛地学习;2.特指长江、黄河;3.爪子和牙齿;4.黄土下面的泉水;5.“寄托”指寄居存身,“用心”指思想意识活动。
三、1.向远处看/盼望/名望、声望/月圆之时,指农历每月十五;2.凭借/假装/给予/借;3.有力的/强健,强壮/多/尽力。
四、1.水,名词做动词,游水;2.日,名词做状语,每日;3.上、下,方位名词做状语,向上、向下;4. ,动词使动用法,使……弯曲;5.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6.数词做动词,专一。
五、1.定语后置句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劲的筋骨。
2.状语后置句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深。
3.判断句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
过秦论
一、1.“衡”通“横”;2.“从”通“纵”;3.“景”通“影”;4.“櫌”同“耰”。
二、1.爱护人民;2.指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3.盾牌;4.划分。
三、1.丢失、失去/使动用法,使……灭亡/逃兵、逃亡的人/通“无”,没有/逃跑、逃脱/死亡;2.有利的形势/锋利/使……快/有利、条件好/利益、好处;3.牢固、坚固/巩固/坚持、坚决/本来、原来/固执、顽固/固然、诚然;4.控制并利用/统领、统率/形制、构造/规模;5.丢失/丢失的东西/遗漏、忽略/留给;6.马鞭子/用鞭子打/策略;7.趁机/凭借/沿袭/通过、经由。
四、1.亡,动词做名词,逃走的人;2.却,动词使动用法,使……退却;3.离,动词使动用法,使……离散;4.朝,动词使动用法,使……朝见;5.斗,动词使动用法,使……争斗;6.亡,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7.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削弱;8.愚,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愚蠢;9.履,名词做动词,登上;10.
席、包、囊,名词做状语,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11.云、响,名词做状语,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12.景,名词做状语,像影子一样;13.内,名词做状语,在国内;14.小、弱,形容词做动词,变小,变弱。
五、1.被动句一个戍卒发难就毁掉了天子的宗庙,自身都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
2.判断句然而陈涉只是个用破瓮做窗户、用草绳系门板的穷人,是个地位低下的农奴,是个正在被征发的人。
师说
一、1.“受”通“授”;2.“不”通“否”。
二、1.求学的人。
2.一般人。
3.小的方面要学习。
4.是两个词:从,跟从;而,而且。
5.不一定。
6.先秦两汉的散文。
7.用来……的、……的凭借。
8.无论,不分。
三、1.风尚/道理/道路/途径,方法;2.老师/学习/军队/乐官、乐师;3.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驿站、客舍/传授/流传;4.却/是,就是。
四、1.师,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2.下,名词做动词,低于;3.师,名词做动词,学习;4.耻,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5.小、大,形容词做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6.圣、愚,形容词做名词,圣人、愚人。
五、1.状语后置句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高明。
2.省略句,“无贵无贱”前省略“地位”,“无长无少”前省略“年纪”因此,无论高低贵贱,不分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3.宾语前置句不明白书中的文句,不能解决疑惑。
4.被动句不被时俗所拘束,来向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