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法——直接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接法(Direct Methods)又名改革法,自然法
产生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产生地点:西欧(法国、德国)
与语法翻译法相对的
主张以口语教学为基础
按幼儿习得母语的自然过程
用目的与直接与客观事物联系(不用母语,不用翻译)
产生背景:19世纪中叶西欧各国工业发展,贸易兴盛,经济往来频繁,急需外语口人才。
19世纪末欧洲出现了外语教学的“改革运动”(The Reform Movement)
心理学基础:联想主义心理学
直接法强调词语与客观事物直接联系而不通过母语的中介,运用联想使新旧语言材料建立联系,以加强学习和记忆
代表人物:早期:菲埃托(V. W. Vietor,德国,改革运动的先驱,直接法的奠基人)《语言教学必须彻底改革》
贝力子(M. Berlitz,德国,教育家)
古安(F. Gouin,法国,语言学家)《语言教授法和学习法》
典型教材:《基础英语》艾克斯利(C. E. Eckersley,英国)
对于语言的观点:直接发的语言观认为语言是习惯,语言的运用是靠感觉和记忆的,而不是思维(背景:不同语言词汇与语法不等价;语音的发展和国际音标的出现)
主要特点:1. 目的语与它所代表的事物直接联系,教学中排除母语,排除翻译,采用直观手段用目的语学习目的语(动作,涂画,角色扮演,演戏)
2. 靠直接感知,以模仿、操练、记忆为主形成主动的习惯,在一定阶段对已获得的语言材料中
的语法规则进行必要的总结和归纳
3. 以口语教学为基础,先听说后读写(口语的第一性)。重视语音教学,强调语音、语调、语
速的规范
4. 以句子为教学的基本单位,整句学整句应用,而不是从单音或孤立的词开始的。句子是言语
交际的基本单位
5. 以当代通用语言为基本教材,学习生动的、活的语言,而不是文学名著中典雅、但已过时的
语言。从有限的常用语言材料开始,对常用词、常用剧是按其使用频率进行科学的筛选
贝力子:1878年开始创办的贝力子外语学校所采用的贝力子教学法(按照幼儿学习的方法)
教材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内容生动有趣,体现了循序渐进的特点。
系列法(Series Method):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法国教育家古安
把学生的日常生活分解成许多意义上有联系同时按顺序排列的小段,从而组成
一个个系列,再根据这些系列组织语言材料。其中特别突出动词的使用。
优点:系列法注重口头训练,通过归纳让学生掌握语法,按时间发生的顺序组
织语言材料,运用手势和动作进行教学等,对教学法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
别是对后来的情景法和全身反应法产生直接的影响。
缺点:仅仅用一种形式来从头至尾安排教学内容,显得单调,不利于发挥语言
丰富多彩的表现力
意义:1. 打破了语法翻译独霸天下的局面,提出了一条与之截然不同的教学路子,活跃了学术思想,从而开辟了第二语言教学法研究这一新的领域
2. 直接法的许多主张(与客观事物的直接联系、句本位、以模仿为主、用归纳法教语法、以口语为基
础、教授活的语言)丰富了人们对第二语言教学规律的认识,对以后的听说法、视听法、自觉实践法乃至功能语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开经验派教学法的先河
3. 直接法出现后为世界很多国家所采用,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法也曾被称为“相对直接法”
局限:1. 过分强调了幼儿学习母语的规律,而对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特点认识不足,对课堂教学的现实也考虑不够
2. 强调口语教学,对读写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3. 过分强调模仿,偏重经验,对人的积极、主动学习强调不够,忽视对语法规则的掌握
4. 早期过分排斥母语,坚持用目的语讲解而影响到学习者的理解
5. 对教师的言语技能要求太高,实际操作中并非所有教学单位都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