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情况的调研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我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情况的调研报告

“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发展,建设富裕岐山”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为了全面了解当前我县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积极探寻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最近,县政协组织调研组,由各主席分别带队,深入到全县14个乡镇,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座谈讨论,并组织县发改局、县农业局、县工信局、县文广局等11个职能部门召开专题协商座谈会等方式,对我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有目共睹的成绩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抢抓关天规划实施的重大机遇,紧紧围绕“强工业壮农业、兴文化活旅游、强基础建城镇、重民生抓保障”的发展方略,强力推进项目带动战略,深入实施突破蔡家坡、打造凤鸣文化旅游名镇、促进东北片崛起“三大战略”,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据统计,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已达到96.74亿元,同比增长1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3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8.08亿元,第三产

业增加值24.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19.8%、10.1%;三大产业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4.9%、60%和

25.1%,初步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文化旅游服务业为新增长点的产业发展格局。

1、现代农业稳步推进。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以良种补贴项目、设施瓜菜基地建设和规模化养殖为突破口,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内部结构调整步伐,积极构建“南桃北果中瓜粮菜”的农业产业布局。201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24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农业产值14.92亿元,同比增长9.6%,林业产值0.32亿元,同比增长8.8%,畜牧业产值7.64亿元,同比增长4.8%,渔业产值0.12亿元,同比增长3.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002亿元,同比增长5.3%;建成200亩以上连片设施蔬菜示范园35个、千亩示范园1处,蔡家坡宋家尧500亩日光温室、大营乡南郭村300亩大棚温室示范园成为全市发展设施蔬菜的亮点;全县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目前已发展到2196户,其中年销售额过亿元企业3户,规模以上龙头企业24户,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4户,先后注册“天缘牌”香醋、“文王牌”西瓜、“鲜阳洋牌”瓜菜、“秦岭牌”猕猴桃等农产品商标16个,有力地促进了全县“一村一品”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

2、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县工业经济稳步提升,规模企业持续增长。201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3.6亿元,工业增加值32.9亿元,实现利润3.36亿元,实缴税金1.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2%、15%、15.2%

和31.6%。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54户,实现营业收入60.5亿元,同比增长24%,实现利润1.08万元,同比增长116.4%。园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增长势头强劲,截止2010年底,累计完成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投入9221万元,入园企业总数达到6813户,实现营业收入64.5亿元、实现利润3亿元、实缴税金1.8亿元,其中入园工业企业927个,实现营业收入46.2亿元。目前全县中小企业、非公经济总产值的83%来自工业园区,园区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关联度日益提高,已成为我县加快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载体。

3、第三产业加力提速。近年来,我县充分利用地方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先后成功举办了两届周文化艺术节和首届岐山名吃美食节,带动旅游业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稳步增长。2010年,全县各旅游景点接待游客量达到了17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27亿元,同比增长20.8%,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县服务业新的增长点。周公庙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西岐民俗村被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陕西省优秀乡村旅游示范村”和“宝鸡市十大最美乡村”。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也带动了餐饮服务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据统计,目前全县在册餐饮企业500多户,特色食品、小吃加工企业60余户,年均营业额达到5亿多元。201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7.5亿元,年均增长20.8%以上。同时,商贸流通繁

荣活跃,交通运输、金融保险、房地产等各项事业也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不容忽视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县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但与发达地区和周边县区相比,我县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经济规模总量偏小。我县经济实力虽然在宝鸡东五县排名前列,但经济总量还不够大,综合实力有待增强。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偏小。截止2010年底,全县非公经济实有企业29458户,其中工业企业8102户,仅占非公企业总数的27.5%,难以形成支撑作用。而且目前全县仅有9户亿元企业,2户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企业,工业完成增加值只占全县生产总值的50.6%,所占比重相对较低,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二是第三产业增速缓慢、发展不平衡。主要是为大企业、大项目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滞后,为旅游业配套的现代服务业、商贸物流业发育不足。三是产业聚集度不高。产业集群竞争力不强,集群规模相对较小,科技型产业集群偏少,产品市场占有率低,核心竞争力较弱,产业关联度不强,大部分产业集群只是生产同类产品企业的简单“扎堆”。

2、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全县目前已形成的五大支柱产业绝大部分属于传统产业,主导技术以引进和模仿为主,产品以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为主,对我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的拉动作用不明显。一是自主创新意识淡薄。民营企业经营者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即满、贪图安逸等思想,缺乏自主创新意识。特别是一些从事机械加工制造的企业,很少经营自己的品牌,导致大量利润流失。二是创新动力不足。多数企业还停留在“重设备更新,轻人才引进;重眼前效益,轻人才培训;重市场营销,轻科研开发”的认识水平,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不高。三是企业技术研发能力相对薄弱,企业研发资金投入普遍不足,大多数企业没有自主研发的高科技含量产品,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少企业存在技术“空心化”倾向,明显制约了我县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

3、产业发展层次较低。全县三大产业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低水平重复,综合竞争力不强。一是传统型农业占据较大比重。201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传统型农业占比高达61.6%,“粮食”主导的基本生产格局尚未根本改变,设施农业发展缓慢,农业产业整体效益不高。二是工业产业层次较低。工业发展主要以机械加工、纺织、造纸、建材等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产业为主,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少,产业链较短,初级产品和低档产品多。而且在我县主要城区的新投资项目中,生产性项目偏少,房地产项目偏多,存在明显的短期行为,严重制约了产业层次的不断提升。三是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为生产服务的金融、信息、技术等新兴服务业不够发达,商品流通市场发展缓慢,不仅影响第三产业做大做强和优化升级,更重要的是一、二产业缺乏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