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三 近代化探索 艰难曲折—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教育、社会生活练习
初中三年中考两年模拟历史专题 专题三 近代化探索艰难曲折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教育
专题三近代化探索艰难曲折——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教育、社会生活一、选择题1.(2018河南焦作一模)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写道:“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成立江南制造总局,成为当时最大的军工厂。
此外,各省先后办过20个机器局,都是兵工厂。
其间不仅搬入了外国的枪炮、弹丸、雷管,而且外国的机器也由此而传入中国。
这些企业由国库支付开销,以调拨分配产品,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兴办这些企业体现了洋务派“求富”的要求B.兴办这些企业使李鸿章等官僚大发横财C.洋务派兴办了近代第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D.这些企业的经营方式导致经济效益低下2.(2018河南焦作二模)2018年“两会”召开期间,“共商国是”“参政议政”成为舆论中的高频词。
“国是”指国家大计,多用于书面语,比如近代历史上清光绪帝颁布的《定国是诏》。
《定国是诏》中的“国是”的核心主张是( )A.实业救国B.变法图强C.民主科学D.天赋人权3.(2018河南洛阳二模)“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
谨以此誓于国民。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词)这段誓词反映出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是( )①推翻满洲政府②建立中华民国③为国民谋幸福④就任民国大总统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4.(2018河南师大附中三模)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
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B.救亡图存C.反抗外来侵略D.反对专制统治5.(2018河南郑州外国语三模)1878年,清朝驻英公使郭嵩焘在伦敦公使馆“仿行西礼,大宴英国绅商士女,令如夫人同出接见,尽欢而散”。
消息传到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初中历史近代化的探索知识点
第二部分 河南中招题号专题第22题专题二 近代化的探索线索梳理线索 1 中国近代化起步示意图线索 2 近代化探索的概况(2016.22) 背景(1)政治方面: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不断加剧;(2)经济方面:自然经济逐渐瓦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3)思想方面: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中国知识分子思想的解放;(4)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探索主要内容 (1)经济上的工业化(近代化的核心):由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 洋务运动;自然经济向近代工业转变→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2)政治上的民主化、法治化(近代化的保证):实现政治民主化,由封建专制到民主政治→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3)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近代化的前提):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思想文化, 思想获得解放 →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4)社会生活的西方化、文明化(近代化的表现): 儒家传统礼仪被废除,近代交通工具及通讯工具等的出现,社会生活逐渐体现以人为本、民主、平等的观念目标 争取国家独立、民族富强 ,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方式封建统治阶级自救运动、资产阶级改良与革命、思想解放运动历程学习西方技术—学习西方制度—学习西方思想制约因素(1)经济领域:①资金准备不足,没有资本原始积累;②资本主义发展不足,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③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导致不能彻底发展资本主义;(2)政治领域: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的条件;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与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③战争和革命不断发生;政局动荡;④阶级局限性导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3)思想领域:自身阶级的局限性导致其不能科学决策特点①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先进思想(与西方近代化发展历程相反),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②进程艰难曲折线索 3中国近代的侵略、反抗与各阶级派别的探索——鸦片战争开始180周年(2010.22)线索 4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领域1. 经济近代化(2015.22、2014.22、2011.22)背景(1)政治:西方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经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2. 政治近代化——同盟会成立115周年(2018.22、2013.22)3. 思想文化近代化——新文化运动兴起105周年(2018.22、2013.22、2012.22)4. 教育近代化5. 科技近代化6. 社会生活近代化(2017.22)7. 军事近代化(1)军事近代化(2)海防近代化8. 外交近代化9. 交通工具近代化特点(1)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演进;(2)地域之间发展不平衡,沿海地区比较发达,内地比较落后作用(1)积极: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2)消极:从负面看,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对中国的掠夺等10. 通讯传媒近代化(1)通讯工具的近代化背景(1)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列强为发展商业和情报的需要,西方的先进通讯技术和工具传入中国;(2)洋务运动中,引进西方先进的通讯工具;(3)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积极投资兴办近代实业,促进了近代通讯工具的发展概况(1)19世纪70年代后,先后出现了有线电报、电话、无线电报;(2)1900 ~1906 年,南京、苏州、武汉、广州、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先后开通市内电话作用(1)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通讯手段,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2)加强了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联系,使异地联系更加方便,丰富了人们的生活;(3)信息的快捷传播,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加快了生活节奏,提高了生活质量,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4)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促进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同时也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2)大众传媒近代化发展原因(1)鸦片战争后,人们对社会信息的需求,促进报刊不断涌现;(2)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大众传媒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3)民主思想的传播促进了大众传媒的发展;(4)西方传媒的发展和对中国的侵略扩张表现(1)1872年在上海创办《申报》;(2)1897年在上海创办商务印书馆;特点(1)报道及时,覆盖面广;报道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分析国内外时局;(2)有强烈的政治性,机关报成为传媒的主体,重视政论、言论,与挽救民族危亡密切联系在一起;(3)它的发展与政治运动紧密相关,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前后出现高潮影响(1)传播西方科学民主思想,开阔国人视野,促进近代中国思想解放;(2)为近代民主革命提供舆论基础和群众基础;(3)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促进了新知识的传播与交流,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4)推动社会生活的近代化等线索 5中国近代化起步中创办的刊物名称时间内容发表文章实践影响《直报》1895年创办于天津宣传变法思想严复的《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戊戌变法为维新变法运动准备了思想条件《时务报》1896年创刊于上海宣传维新变法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国闻报》1897年创刊于天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严复发表《天演论》《知新报》1897年创办于澳门宣传变法方针,主要强调废科举、兴学校、育人才、重科学《西士谈天》《夜间照相》《化学新理》《民报》1905年创刊于东京宣传三民主义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阐发了“三民主义”辛亥革命中国同盟会机关报,促进辛亥革命的发展《新青年》1915年陈独秀创办于上海宣传民主、科学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等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之一共同点宣传西方民主政治和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线索 6近代化探索中的重要人物(2019.22、2016.22)人物主要活动曾国藩(1)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组建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2)创办洋务:创办中国近代第一个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1)组建淮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2)创办洋务: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中国近代最大的民用企业)、开平矿务局;(3)组建北洋水师;(4)甲午中日战争,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5)设立翻译馆,翻译西方先进书籍与刊物左宗棠(1)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福州船政局(中国第一个新式船政局);(2)收复新疆:率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整个新疆地区,主张加强塞防张之洞(1)兴办洋务,创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2)参与戊戌变法,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主张变法图治;(3)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在湖北大规模兴办新式教育——实业教育、师范教育和国民教育,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4)镇压义和团运动康有为、梁启超(1)变法准备:1895年,领导公车上书,请求变法;成立强学会,开办学堂,培养人才;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宣传变法;(2)1898年,组织领导戊戌变法;(3)梁启超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张謇提出“实业救国”口号,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孙中山(1)先后成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2)提出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3)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反动统治,宣告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领导建立了中华民国;(4)1924年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建立黄埔军校,开展国民革命运动;(5)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中国国民党和中华民国的缔造者陈独秀(1)1915年发表《敬告青年》,正式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2)1917年,接受蔡元培的聘请,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3)1919年五四运动的领导者;(4)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5)1920年,在上海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在中共一大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胡适(1)1917年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2)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倡导白话文;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一同领导新文化运动鲁迅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李大钊(1)1918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一系列文章,热情赞颂十月革命;(2)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运动的发展;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是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3)1920年,参与筹建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4)1924年出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实现国共合作做出了重大贡献共同特征①这些人物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从不同领域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为近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了重要贡献;②都是在列强的侵略下进行的探索;③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④他们的探索活动都体现了救国救民的目的;⑤他们的探索活动都体现了向西方学习的特点;⑥都体现了责任担当与崇高的爱国精神新线索 7中国近代女权运动兴起、妇女地位的提高原因(1)西方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的传入;(2)机器化大生产的出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史实(1)鸦片战争后,西方女权运动兴起、男女平等思想开始传入我国;(2)洋务运动时期,机器的使用,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女子进入工厂工作;(3)维新变法时期,少数先进女性投身创设女子学堂和不缠足运动,公开提出了男女平等、男女同受教育、婚姻自主等思想;(4)辛亥革命前后,在讨论妇女的各项权利的同时,觉醒的先进女性还把争女权与兴民权、女权革命与民权革命有机结合起来。
2021年河南中考考点过关--专题三 中国的近代化探索(含答案)
2021年河南中考考点过关--专题三中国的近代化探索(2021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1.[2021预测](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梁启超曾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梁启超称李鸿章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
材料二民间盛传着对李鸿章的看法,说李鸿章是一个腐败的宰相。
还有“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说法。
材料三李鸿章曾自嘲他只是一个裱糊匠,面对一个破屋只知修葺却不能改造。
(1)根据材料一,指出梁启超对李鸿章的看法。
(2分)(2)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对李鸿章的评价有何依据?(2分)(3)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材料三中李鸿章对自己的评价。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评价历史人物的认识。
(3分)2.[2020郑州适应性测试](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
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与此同时,聚集于洋务企业中的成百成千雇佣工人体现了近代中国新的社会力量……洋务运动的发展,本身会呼唤人才……出现了一批专攻军事和工艺的专门学堂。
旧式书院也开设了一部分西学课程,以其顺乎潮流的变化表现了中国人价值观念的变化。
材料二在近代中国历史上,面对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的形势,中国人民不仅表现了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精神,而且开始了救亡图存、促进中国社会向现代转型的探索。
从林则徐、魏源、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到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他们代表不同的社会阶级、阶层,开出了一剂又一剂救国方案,其方案内容有异,实施手段有别,但目标是相同的。
(1)请举出一例材料一中的“洋务工业”。
(1分)(2)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运动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3分)(3)材料二中人物共同的目标是什么?请选择一位写出其方案和实践活动。
(3分)3.[2019开封二模](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河南中考历史第二部分专题梳理专题二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教育、社会生活课件新人教版
资产 阶级 维新 派和 资产 阶级 革命 派
政治 民 主化 (政 治制 度君 主立 宪)
(1)戊戌变法———政治近代化(民主化)的起步: 在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使得中国各个阶层触动极大。中国将学习的目光更多 地由学习欧美国家转到了日本,也想在中国确立资产 阶级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以康有为、梁启超 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没有实权的光绪帝支持下进 行了变法,但由于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 利益,加上维新派实力微弱,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它 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和西方科技,在社会上起了思想 启蒙的作用,开创了我国政治改革的先河。在中国近 代化的进程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事例;
中国近代化限于“器物”层面。洋务运动是 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核心内容是经济领 起步阶段 域的近代化。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师夷 (1840~ 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 1895) 术,举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同时又促进 了文化和军事领域近代化的起步。在它的诱 导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产生
线索三 中国不同阶级的探索活动
经济 地 工业 主 化( 阶 经济 级 领域 洋 学习 务 西方 派 军事
器物 )
(1)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洋务派以“自 强”“求富”为口号,创办一系列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筹建 海军、创办新式学堂等,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 养了技术力量,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 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2)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的曲折发展:①从洋务运动到清末,出现民族工业的萌芽; ②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 的掠夺,中国的民族工业进入到发展的“黄金时代”;③一战 后至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逐渐萎缩、崩溃。发展 民族工业的代表人物是张謇,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 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这是中国近代经济的工业化。 近代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
2023河南中招历史专题中外近代化对比
专题复习:中外近代化探索(一)世界近代化包括:思想、政治、经济近代化三部分。
(二)中国近代化包括:经济、政治、思想近代化三部分((规律:由表及里,由浅到深))1、掌握中国近代化四大探索事件的相关知识(原因、时间、领导阶级、代表人物、思想主张、性质、结果、作用)2、中国近代经济工业化的发展过程及特点(中国近代经济工业化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因:洋务运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初步发展(19世纪末):①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②表现:民间出现投资设厂、兴办实业的高潮(3)“黄金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①原因: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封建制度;帝国主义无暇东顾,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掠夺。
②影响: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主主义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并逐步登上历史舞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4)日趋萎缩(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原因:帝国主义的掠夺、封建势力的阻挠和官僚资本的压迫。
(5)获得新生(新中国初期):①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②1953~1956年,经过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民族工业走上社会主道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1)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资金少,规模小,总体比较落后。
(2)发展不平衡:从行业上看,着重于轻工业的发展;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沿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广大内地却非常薄弱。
3、总结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运动及其作用戊戌变法: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我国历史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4、中国近代化起步的原因有哪些?列强的侵略,世界的潮流一些先进人士的领导5、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共同点有哪些(1)都是在列强的侵略背景下进行;(2)都是体现了救国;(3)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中考历史有关《中国社会近代化历程》复习提纲汇总
张謇:状元实业家;大生纱厂。
实业救国。
詹天佑:京张铁路(1909年通车)2、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中考历史复习提纲《中国社会近代化历程》【线索梳理】中国社会近代化问题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经济上:工业化——富强;政治上:反侵略——民族独立,反封建——民主自由;思想文化上:学习西方——思想解放。
思想的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前提。
知识结构:一、近代化的兴起1、洋务运动2、3、爱国知识分子二、维新变法运动:1895—1898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改良运动)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代表:奕訢、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建设近代国防。
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军事工业,建立新式陆海军、派遣留学生;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评价:洋务行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 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31导入:史学界普遍认为,在1919年以前,中国的近代化运动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技术,比如洋务运动;第二阶段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比如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第三阶段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比如新文化运动。
社会近代化,是一种社会发展程度,近代化也称现代化,是指资本主义化。
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它将引起社会生产力、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态度的多元化等各个方面的变革,其核心是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
其任务:一是民族、国家独立;二是实现工业化,使中国走上繁荣富强之路。
基本概况:问题1、从近代化的过程指出近代化的特点:由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观念的变化,由表及里层层推进。
2、说明了:①民族、国家的独立是中国近代化的前提。
②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激进的民族主义不能使中国走繁荣富强的道路。
高三历史高考中国近代化工业的艰难起步知识点分析
中国近代化工业的艰难起步主干知识梳理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1.产生(19世纪60、70年代):鸦片战争后,在中国封建经济分解和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外商企业的刺激、示范和洋务派军用工业尤其是民用工业的诱导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兴起,这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始。
早期著名的企业主要有“三厂一坊”。
到甲午战争前,实存的商办近代企业260家,大部分是轻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近代商办企业的投资者主要是一些官僚、地主、商人,他们已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虽然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但它毕竟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实力薄弱。
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两重性。
2.初步发展(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出现兴办工业的浪潮,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其上层维新派发动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其中下层革命派发动和领导了辛亥革命。
3.短暂繁荣(1912~1919年):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处于夹缝中的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次发展的机会,中国经济近代化出现了一个高潮。
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实业救国"与民主共和并存,一起成为两大思潮。
但好景不长,世界大战的结束打断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势头。
这说明帝国主义侵略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因素(特别是在近代前期)。
4.日益萎缩(1927—1937年):国民政府统治肘期,由于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压迫,中国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5.走向崩溃(1937—1949):抗日战争时期,随着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的加强,四大家族在国统区加强对工业的垄断,尤其是钢铁工业的官僚资本占有明显优势.再加上日本的侵略战争,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被打断。
中考备考: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中考备考: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中国近代化的含义及探索历程1.含义:是指中国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
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上的近代化。
核心是经济上的工业化和政治上的民主化。
2.探索历程: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洋务运动侧重学习西方技术;第二阶段: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侧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侧重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3.特点:从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不断深入。
【线索梳理】线索1:冲击与反应线索2:近代化转型1.政治民主化2.经济工业化3.思想科学化线索3:近代化转型近现代社会发展的缩影——城市1.北京北京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主要扮演着政治.文化中心的角色,见证了中国从民主革命到新中国的诞生再到中国开启改革开放,走向富强的历程。
2.上海上海的变迁是中国近现代以来社会发展的缩影。
上海不仅是引领中国近代革命的一面旗帜,而且顺应了中国由封闭走向开放的潮流,是近现代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桥头堡,并最终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
3.南京南京长期是中国近现代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见证了中国近代的屈辱与抗争.民主法治的伟大探索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终结,是中国近代化的缩影。
4.广州广州是近代中国开放的第一批通商口岸之一,中国国民革命的大本营,对外开放起步较早的地区,推动了中国近(现)代化进程。
5.重庆重庆是近代中国开放的第一批内地商埠之一,是抗战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中心,也是现代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内地开放较早的地区,是中国从近代衰败到现代崛起的缩影.线索4:不同国家近代化路径的比较【拓展延伸】1.中国近代化进程具有什么特点?对此你有何感悟?特点:(1)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是在西方侵略的刺激下被迫进行的,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2)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从学习西方器物到学习政治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
中考历史必考专题: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2022年中考历史必考专题: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一、洋务运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3.口号:“自强”、“求富”4.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5.政治派别:地主阶级洋务派。
6.内容:(1)以“自强”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2)以“求富”开办民用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3)筹建海军(南洋、北洋、福建)(4)兴办新式学堂(第-所京师同文馆) .7.代表人物:中央奕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堂、张之洞。
8.结果:失败。
失败标志:甲午日本侵华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9.失败根本原因:单纯学习西方技术未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
10.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11.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近代化的开端,是中国经济近代化开启事件。
二、戊戌变法1.政治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
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3.主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
4.过程:(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组织强学会,创办报刊(《时务报》国闻报))形成政治团体;百日维新(1898年6月到9月)一高湖;戊戌政变一失败。
5.改革内容: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6.支持皇帝:光绪帝。
7.时间:1898年(旧历戊戌年) .8.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资产阶级改革)。
9、结果:失败。
失败原因:清朝大权掌握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手中,光绪帝没有实权。
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10.影响: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地影响。
2023中考历史“近现代化探索”知识梳理
近现代化探索线索一经济工业化背景(1)国内:①政治: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②经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西方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传入(2)国际: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完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探索历程(1)地主阶级:进行洋务运动,创办一系列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洋务经济昙花一现,但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资产阶级:①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②资产阶级革命派: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③民族资产阶级: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产阶级走上了“实业救国”道路,挽救民族危亡(3)无产阶级:①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1949年3月,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把中国逐渐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是党的奋斗目标。
②土地改革:1950—1952年,进行土地改革,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③“一五计划”:1953—1957年实施,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④三大改造:1953—1956年,进行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
⑤改革开放:对内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进行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不断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影响(1)近代:促进了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为近代政治民主化和思想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推动了中国改革和革命运动的发展(2)现代: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1)中外联系★鸦片战争后,西方新思想、新技术等传入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在维新派推动下,光绪帝宣布实行变法,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短暂的春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和苏联同属社会主义阵营,我国在苏联的帮助下实施“一五计划”(2)世界历史上工业化事件英国:18世纪60年代首先开始工业革命,瓦特改进蒸汽机,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极大提高了生产力,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美国:19世纪后期起学习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美国内战废除奴隶制,促进了工业化的迅速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处于领先地位,如爱迪生发明耐用的白炽灯泡等,福特汽车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德国:19世纪后期起进行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处于领先地位,如本茨发明汽车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开始工业化进程苏联:1928—1937年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线索二政治民主化探索历程(1)资产阶级维新派: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变法维新运动,开启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探索(2)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促进了中国民主政治的进步(3)中国共产党:①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巩固了抗日根据地。
河南省中招考试《历史复习秘籍》中国近代史
河南省初中毕业生中招考试历史复习秘籍(内部使用)中国近代史部分中国近代史(中考选择第2—7题、非选择题第22题。
13分左右)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一)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鸦片的输人,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1839年,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
林则徐采取强硬措施,迫使英、美鸦片贩子交出鸦片2万多箱。
从6 月3 日到25 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政府要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材料爆发的直接原因:虎门销烟(导火线)起止时间:1840 年6 月~1842年8月经过:英国借口“保护通商”发动了鸦片战争。
1841年,英军强占香港岛。
1842 年,清政府战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 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被严重破坏,中国也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批爱国的知识分子也在列强人侵、国家危难的炮声中惊醒,引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道路的思想潮流。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战败原因:①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②主观原因:清政府的腐败落后③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的强大1860 年,农民起义军——太平军逼近上海。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
太平军在青浦大败洋枪队。
1862 年,太平军在浙江慈溪的一次战斗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后来,太平军又多次打败戈登率领的洋枪队。
手执土枪、大刀、长矛的太平军,英勇地抗击着装备有新式枪炮的外国侵略军,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的英雄气概。
2023年中考历史必考考点专题复习汇编: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一、阶段特征1、含义:中国近代化,也称现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中国的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
包含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先进化。
经济工业化是核心,政治近代化是保证,思想近代化是前提。
2、时间范围: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改革开放的今天。
3、任务:一是民族、国家独立;二是实现工业化,使中国走上繁荣富强之路。
4、中国近代化的启示:(1)实现中国的近代化,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争取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
(2)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
(3)实行对外开放,放眼世界,国家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知识精要(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阶级、阶层对近代化的探索1、地主阶级——抵抗派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写成《海国图志》一书。
2、地主阶级——洋务派(1)背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清政府面临内外交困的危局。
(2)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3)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即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4)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
(5)口号:前期是“自强”,后期是“求富”;(6)内容:(7)性质:失败的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8)评价:3、资产阶级(1)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运动)①背景: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
②主张: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
③作用:戊戌变法不仅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还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准备了条件。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指导专题5 近代化探索的艰难历程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指导专题5 近代化探索的艰难历程专题五近代化探索的艰难历程近代化探索部分要掌握: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知识。
1、洋务运动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和民用工业:(识记)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一些民用工业。
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洋务运动的地位和作用:(识记、理解、运用)北洋舰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和破产。
性质: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识记)时间:1898年6月到9月。
主要内容:政治上,改革政治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上,鼓励私人工矿企业;文化教育方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戊戌变法的影响:(识记、理解、运用)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它是封建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目的在于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运动。
它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解放)的作用,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
3、辛亥革命中国同盟会和三民主义:(识记)189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
大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专题三 中国的近代化探索 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部编)
影响
人民最终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线索二 教育、外交、社会生活近代化
(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京师同文馆、
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教育
(2)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
表现
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近代化
(3)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通令兴办学堂,颁布
5. “一些先进中国知识分子从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着手,通过对辛
亥革命失败的思考,决心发动的一场新的思想启蒙运动,以期廓清蒙
昧、启发理智,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即蒙昧状态中解放出来。”
这场运动指的是( D )
A. 二次革命
B. 袁世凯复辟
C. 护国战争
D. 新文化运动
6.清末民初,状元实业家张謇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造福
一方,影响全国。这反映了张謇( B )
A.变法图强的理念
B.“实业救国”的思想
C.民主共和的观念
D.“扶清灭洋”的主张
7.民国初年,文化界掀起了一场论战。一方认为,用“粗俗”的白话文
代替优雅文言文是一种倒退:另一方则认为文言文死气沉沉,白话文更
有活力。这场论战发生在( D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制的正式确立
(4)1915年,袁世凯接受了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
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5)1945年,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点 屈辱、不平等、无自主权→逐步得到提高
外交
带来了全新的外交模式——条约制度(战后通过签订条
近代化 影响 约的方式处理中外关系);建立专职外交官制度,清朝
外交官懂得用外交手段维护国家利益
【河南中考面对面】中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二 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探索精讲课件 新人教版
(3)封建制度严重束缚中国社会经济和人民的思
想,封建保守势力强大。(4)中国国民的整体素
质较低,而且没有被广泛发动。(5)中国政治近 代化与经济、思想近代化未能协调发展,政治近 代化始终滞后。
3.中国近代定是实现近代
化的必然前提;(2)对外开放,兼收并蓄,国家 才能跟上时代步伐;(3)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 4 )科教兴国是关键;( 5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根据具体国情作出科学决策。
1.材料一 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
书警示之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
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
又称戊戌变法。
材料二 光绪帝按照康有为提出的办法,发布了 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 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 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
★ 2. 中国向西方学习屡受挫折的原因是什么?为
什么中国向西方学习失败了?洋务运动、戊戌变
法和辛亥革命失败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中国近代 化进程缓慢的原因是什么? ( 1 )领导阶级先天不足,具有阶级局限性, 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资产阶级力量薄弱。(2)
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而是希望中国
成为其殖民地。
进步。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变法为什么会 失败?
①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
的利益,顽固派的力量过于强大,遭到了他 们的极力反对;②采取的改良道路不符合中 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受美国林肯“民有、民治、民享” 思想的影响,提出了中国的“三民主义”。“民
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光绪帝宣布变法
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突破专题三近代化探索艰难曲折—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教育社会生活省公开课一等奖百
含义 • 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寻求新出路过程。(1)思想近代 化:学习西方先进思想;(2)政治 近代化:实现政治民主化,由封建专制到民主政治;(3)经济近代化: 由手工业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
任务
(1)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2)实现工业化,使中国走上繁荣富强之路
特点 • 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第2页
栏目索引
戊戌变法 •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 传变法推进了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输,严复号召变法图强, 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影响
辛亥革命 •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极大地推进了 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时尚闸门
新文化 运动
•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
洋务 运动
• 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军事、民用工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
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对外国
资本入侵起到了一定抵制作用
• 民 • ①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②甲午中
族 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创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
资 国民族工业发展;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
本 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③辛亥革命后:中华民
• 主 国暂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法令,各种实业团 义 体纷纷涌现,人们竞相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归国创业,掀起 产 了发展实业热潮。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
•生 与
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取得 了快速发展良机,出现了“短暂春天”。其中发展最快是第4页
风俗习惯 • ①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 革除社会陋俗法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近代化探索艰难曲折—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教育、社会生活一、选择题1.(2018河南焦作一模)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写道:“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成立江南制造总局,成为当时最大的军工厂。
此外,各省先后办过20个机器局,都是兵工厂。
其间不仅搬入了外国的枪炮、弹丸、雷管,而且外国的机器也由此而传入中国。
这些企业由国库支付开销,以调拨分配产品,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兴办这些企业体现了洋务派“求富”的要求B.兴办这些企业使李鸿章等官僚大发横财C.洋务派兴办了近代第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D.这些企业的经营方式导致经济效益低下2.(2018河南焦作二模)2018年“两会”召开期间,“共商国是”“参政议政”成为舆论中的高频词。
“国是”指国家大计,多用于书面语,比如近代历史上清光绪帝颁布的《定国是诏》。
《定国是诏》中的“国是”的核心主张是( )A.实业救国B.变法图强C.民主科学D.天赋人权3.(2018河南洛阳二模)“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
谨以此誓于国民。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词)这段誓词反映出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是( )①推翻满洲政府②建立中华民国③为国民谋幸福④就任民国大总统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4.(2018河南师大附中三模)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
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B.救亡图存C.反抗外来侵略D.反对专制统治5.(2018河南郑州外国语三模)1878年,清朝驻英公使郭嵩焘在伦敦公使馆“仿行西礼,大宴英国绅商士女,令如夫人同出接见,尽欢而散”。
消息传到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后来,在大城市的中上层社会,女子出席宴会逐渐成为稀松平常的事。
以上现象说明( )A.中国传统社会习俗日益西化B.男女平等成为社会共识C.西方文化彻底改变了中国传统习俗D.洋务运动推动思想进步6.(2018河南安阳一模)清末状元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
”因此,张謇认为解决“目前之急”的关键是( )A.创办学堂B.编练新军C.兴办实业D.自强求富7.(2018山西中考)1895年的“公车上书”和1919年的五四运动相比较,其共同之处有( )①都是爱国救亡运动②都因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发生③都由知识分子领导④都表现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性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8.(2018山东青岛中考)《中华民国史》写道:“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
这个建议获得一致赞成。
”“大团体”是指( )A.强学会B.兴中会C.同盟会D.国民党9.(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下列事件与结果关联正确的是( )选项事件结果A 1895年春,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维新变法思想开始传播B 康、梁成立强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C 1898年6月,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变法运动的序幕从此揭开D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废除变法法令维新派全面退出历史舞台10.(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1872年,《申报》在上海创办,在它有关圣诞节的报道中,经常使用“外国冬至”“西国冬至”“洋冬至”等字样,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社会( )A.对侵略者的厌恶B.中西交融的情形C.全盘西化的态度D.天朝上国的心理11.(2017江苏徐州中考)19世纪以来,中国近代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夹缝中萌发。
关于下列企业的相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皆由洋务派官员创办B.都一定程度上抵制外来侵略C.均体现轻工业的发展D.都在“自强”的口号下兴办12.(2016广东中考)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
下列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提倡实业救国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D.提倡民主、科学13.(2016江苏苏州中考)史学家陈旭麓认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其中“中体西用”与“民主和科学”这两“步”应指( )A.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B.洋务运动与新文化运动C.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D.戊戌变法与新文化运动二、非选择题14.(2018河南鹤壁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管师夷长技的主张遭到强烈反对,但统治者面对着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外患,为生存计还是不得不实践这一主张。
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的学理的层次和阶段。
材料二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
材料三孙中山说,欲救亡图存,“革命为唯一法门”。
他认为不推翻清王朝,中国决无生存于竞争世界的希望……共和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中国应当取法乎上,直接建立共和制度,“方才是人类的进步”。
他还指出,中国可以借鉴外国经验教训,“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有何变化。
其直接目的是什么?(2分)(2)根据材料二,戊戌变法的措施中有关教育的有哪些?这一时期,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化还有哪些贡献。
(3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革命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1分)(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认识。
(1分)15.(2017湖南衡阳中考)“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
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体西用】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1)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一种什么主张?(2分)李鸿章所搞的洋务运动有人认为是成功的,有人认为是失败的,你的观点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4分)【立宪之梦】材料二梁启超认为,“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
有人认为戊戌变法在政治上是具有君主立宪的目标和理想,在经济上呢,它要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2)由材料二可知,甲午战败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
但改革最终失败。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共和之路】材料三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依照材料三中国同盟会纲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哪一年建立了共和体制的“民国”?(2分)其胜利果实被谁篡夺?(2分)【思想风暴】(4)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为批判封建文化,主张学习西方文化,提出了哪两大口号?(2分)【规律揭示】(5)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在对西方的学习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规律?(2分)答案精解精析一、选择题1.D 依据材料“由国库支付开销,以调拨分配产品,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可知,洋务派创办的企业采取的经营方式脱离市场,最终导致经济效益低下,D符合题意。
A兴办这些企业体现了洋务派“求富”的要求,B兴办这些企业使李鸿章等官僚大发横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C洋务派创办了近代第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说法错误,排除A、B、C,故选D。
2.B 依据材料“近代历史上清光绪帝颁布的《定国是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颁布《定国是诏》是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戊戌变法的核心主张是变法图强,B符合题意。
A实业救国是张謇的思想主张。
C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思想主张,D天赋人权是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
排除A、C、D,故选B。
3.D 依据题意可知,孙中山的奋斗目标是“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建立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为实现这个目标,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中华民国,故①②③符合题意,选D。
4.B 依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的“中体西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目的都是救亡图存,B符合题意。
其他三项均与题意不符。
5.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要说明随着西方社会习俗的传入和影响,中国传统社会习俗日益西化,A符合题意。
6.C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謇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他主张实业救国,并身体力行,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故选C。
7.A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引起参加科举考试学子的不满,为了救亡图存,他们在康有为、梁启超的领导下发起了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1919年巴黎和会上列强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消息传回国内,中国的青年学生掀起了五四爱国运动,这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①②③是相同点。
公车上书主张在清政府的主导下进行改革,并未“表现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性质”,因此答案为A项。
8.C 解答本题注意两个要素,规模为“大团体”,目的为“从事反清革命”。
结合所学可知,1905年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故选C项。
9.B 本题考查学生对维新变法运动相关知识的综合掌握情况。
康有为和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宣传西方的政治和经济,是维新变法思想开始传播的标志,因此A错误;强学会的成立,标志着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因此B正确;1895年的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因此C错误;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失败,但维新派并未全面退出历史舞台,因此D错误。
10.B “冬至”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而“圣诞节”属于西方基督教文化。
《申报》把圣诞节描述为“外国冬至”“西国冬至”“洋冬至”,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