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炼字题型总结(殷)
高考诗歌鉴赏中的“炼字”题
技法演练——高考诗歌鉴赏中的“炼字”题河南牛茂林中国古代诗歌讲究炼字,这是诗歌语言鉴赏中的精彩内容,更是诗歌整体鉴赏的重要切入点,高考诗歌鉴赏命题对此情有独钟。
下面归纳几种方式,或许会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一、提示赏析直接从诗句中确定关键字,并且点明鉴赏方向,要求考生进行赏析。
例如:2004年浙江卷题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案:“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解析:试题第一题指定“空”为鉴赏字,鉴赏方向是“表情达意”。
联系诗句环境,应该注意诗句意境的营造和诗中人物形象的感情抒发。
2005年上海卷题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14—16题。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徐凝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
……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
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HT][注]谪仙:李白。
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
……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
答案:化静为动,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
解析:题中有古人的评述,但是不是针对这首诗的,而且方向也不明确。
结合这首诗的特点,应该从写景特点以及写景方法上考虑。
二、自主赏析这是从“提示赏析”中分化出来的,也是直接从诗句中确定关键字,不过并不明确鉴赏方向。
例如:2004年全国卷Ⅱ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注]波纹迎客棹。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炼字”题型解析!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炼字”题型解析!(一)回顾古人有关炼字的名言,从中体会炼字的重要性。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卢延让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
——欧阳修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二)炼字的定义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贴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三)体会诗人的炼字魅力炼动词1、示例: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饮酒》陶渊明)提问:将“悠然见南山”中“见”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解析:“见”好。
两字意境不一样。
“见”是“无意中看见”,不经意间抬起头来看见南山,表达了整个诗句中那种悠然自得的感触,好像在不经意间看到了山中美景,符合“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种非常自然的、非常率真的意境,。
而“望”则显得有些刻意,不是那么自然。
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提问:此句中哪几个词用的好?请简要分析。
解析:“穿、拍、卷”。
穿,化静为动,写出山高峻;拍,描绘出水石相搏情状;卷,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景象。
整个画面雄伟壮丽,富有动感。
2、小结:动词的表达效果:赋予画面动态感,形象生动,意境特点更加鲜明炼形容词1、示例: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春夜喜雨》杜甫)提问:分析“润物细无声”中“细”字。
解析:一个“细”字,写出春雨脉脉绵绵,润物悄无声息的特点,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确切。
②“春风又绿江南岸。
”(《泊船瓜洲》王安石)提问:此句中哪个词用的最好?请简要分析。
解析:“绿”写出了江南两岸在春风的吹拂之下一下子变得到处绿油油的画面,把春天这种生机勃勃的景象写活了。
作者借此景表达对家乡无限思念之情。
2、小结:形容词的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的特征,营造氛围,体现意境。
炼数词1、讲解:齐己《早梅》的“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炼字”题解题思路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炼字”题解题思路【题型分析】诗歌中常有一些经过作者仔细推敲后,显得极其准确生动又传神的字词,“炼字”题就是鉴赏这些字词的精妙之处。
以动词、形容词的考查居多,有时也有数量词、叠词和虚词。
不同词性的字词,有各自不同的表达效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答题思路】1、“定”:定词性、定字义。
有些题目要求自己寻找判定,这时就要先定下关键字。
2、“联”:联系语境、发挥自己的联想、联系日常所学,对关键字进行判定和分析。
动词:通常具有精准传神地表现被描述对象某种特点的效果,常会涉及到拟人手法,使得所刻画的对象富有动感;形容词:从形、声、色、态等方面表现被描述对象的特点,还能传达作者某种感情,有时要注意考虑词语在状物和抒情时的双关含义;数量词:精心选用的数量词,可以产生隽永新奇的效果;叠词: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增强诗歌的感染力,拟声叠词的使用,还能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虚词(副词、连词):副词的精妙使用,能够有气韵流动、悠扬婉曲、化平淡为神奇的艺术效果。
【真题直击】(2017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8分)早上五盘岭①唐·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
五盘岭: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峰。
(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4分)【答案】①“斗”字有“争斗”之意,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用拟人的手法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模版:炼字型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模版:炼字型古人作诗讲究炼字,炼字型题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模版:炼字型,希望大家好好掌握!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模版:炼字型1.提问方式:⑴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⑵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⑶从某句诗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作具体分析。
⑷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
⑸对诗中某个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⑹诗中某字用得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⑺诗句中某个字换成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试作分析。
⑻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⑼这首诗(某句)的诗眼是某字,试作分析。
2.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组织答案时常用术语: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
炼字的角度:动词、形容词(重叠运用的、活用作动词的、表色彩的)、数词、虚词。
3.答题步骤:⑴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⑵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⑶点作用: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
(步骤一)看,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二)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三)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古诗鉴赏中“炼字”型题
考纲考点定位 :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语言风格、炼字
古诗鉴赏炼字题型展现:
湖州歌(天津卷)
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 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 途中所作。 (1)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题型展现:
菩萨蛮 (浙江)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 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 亭更短亭。 •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 “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分)
• 欣赏时,有时可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 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 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 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课堂练习
《核按钮》P72页19题《春日》 P71《一剪梅》
步骤一 三个“一”字连用,极言诗人饮酒之 多。诗人一杯又一杯地喝酒,让人 仿佛看到了他和幽人开怀痛饮的情 景,表达了诗人与幽人对酌时,无 限的豪情快意。 步骤二 步骤三
你还记得刚才学了什么内容吗?
• 古诗歌中,炼字题型的答题技巧: • 第一步: 释义
• 第二步: 描述
• 第三步: 情感 题型扩展
题型展现:
望庐山瀑布(上海)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 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14.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 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 “挂”字为例,加以赏析。 (2分)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诗歌鉴赏之“炼字”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诗歌鉴赏之“炼字”考点精讲诗歌鉴赏中“炼字”题型的答题步骤和技巧一、“炼字”题常见问题类型1.诗中某个字用得好(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简要分析它好在哪里。
2.某一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说出你的理由。
3.本诗中的某字,在其他的版本中作某字,你认为哪一个好,为什么?4.赏析本诗中某字的妙处或者分析某字的表达效果。
二、答题技巧在进行炼字题的解答中,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让我们赏析的这个字是哪一类型。
在高考题目中,常见的炼字的类型有动词、形容词和虚词(副词、连词等),此外,数词、叠词等也常有涉及。
(一)动词动词是在炼字题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
动词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
一些动词有着一词多用或者是活用的情况,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着不同的意境。
所以在炼动词的时候不仅要强调用的准确,还应该强调用的巧妙。
比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作者用一个“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的热烈,甚至能够让人联想到花丛中的蝶蝶飞舞的热闹景象,完美地将春天这种生机盎然的景象展现出来。
(二)形容词在古诗词中,少不了对各种景物进行描写,诗人在描写的时候就需要运用一些形容词来将抽象的景物具体化形象化。
比如:“玉阶空伫立,速鸟归飞急。
”其中“空”字表达白白地、孤独地意思。
一个空字将诗人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和惆怅表现出来,使主题更加鲜明。
另一种情况是,形容词也可以活用作动词,比如:“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其中“红”和“绿”本是形容词,但是在本诗中被用作动词,既能够表示鲜明的色彩,又能够体现出一个动态的过程。
(三)数词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诗人的笔下能够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郑谷《早梅》)中“一枝”原作“数枝”,何以最后改作“一枝”呢?因为题为“早梅”,言“数枝”不如“一枝”准确,更能体现节令之早,突出诗人对“凌寒独自开”的早梅的喜爱之情。
(四)叠词在古诗中诗人运用叠词一方面强调自己的情感,另一方面增加古诗的韵律,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之炼字(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之炼字(含答案)诗歌鉴赏方法指导一、明其义诗义的理解,感情的把握,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内容,要理解和把握诗义,须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犹如剥笋般,在递进中直达诗歌的真义。
具体来说,解诗句之义,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解诗题,得理解之线索;寻诗眼,定理解之基调;析结构,解意象,得全篇真义。
(一)解诗题,得理解之线索――整体把握的基础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诗题则是诗歌的眼睛。
从这“眼睛”中,我们或可以、摸索到诗歌的大概目的,或可体会到诗歌的思想感觉,或可抓住描写的事物,或可明白在什么情境下写的诗等,而这些内容是对诗歌内容的整体把握基础,以细致分析诗歌垫定了基础。
1、从题目可以推导出诗歌大概的目的。
临洞庭上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看题目,我们可以知道是写给张丞相的,写给张丞相干什么呢?原来是求得功名。
书生“上”书丞相,目的可能是求得重用、提出治国之策略、表达不想出山的想法等,这些猜想内容,都是由“上”而得,然而继续诗,与“欲济无舟楫”联系,就知道“上张丞相”的目的了――想求得重用,希望丞相引荐。
2、从题目可以品味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3、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题中的“喜”字揭示了全诗的思想感情。
诗歌正文没有“喜”字,但是却处处见“喜”:诗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下起来了,于是一上来就满心欢喜地叫“好”。
第二联所写,显然是听出来的。
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
由于那雨“润物细无声”,听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门去看。
第三联所写,分明是看见的。
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
其无限喜悦的心情,又表现得多么生动!3、从题目知描写对象例4、听邻家吹笙郎士元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例析高考古诗词鉴赏的“炼字”
例析高考古诗词鉴赏的“炼字”例析高考古诗词鉴赏的“炼字” 2021-10-26 13:51:53| 分类:古诗文 |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炼字,即用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其目的在于炼意。
2021年高考有广东、江苏、上海、福建、江西和辽宁六套试卷考查诗词炼字这种题型,要求赏析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从词性来看,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兼及虚词。
炼动词诗歌是意象组合而成,而名词性的意象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通常就是常充当谓语的动词,而锤炼动词,往往能起到化静为动,形象生动的效果。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021广东卷)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C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C: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问题: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鉴赏思路:(1)分析“带”字对前后意象的影响:“带”原是人有意识的动作,而此处用来描述老鹤,可见是把“老鹤”拟人化了;“钟声”是抽象无形,本无法“带”,但终于被老鹤“带”去了,可见“带”字又把“钟声”拟物化了,化无形为有形。
(2)分析“带”字是如何联结前后意象使其成为一个整体的:老鹤南飞与海幢钟声本来互不相干,但“带”字却使两者有了前因后果的紧密联系,从而使诗歌意境浑然一体。
(3)分析“带”字对营造意境所起的作用:老鹤南飞是动态的视觉形象,是实景;钟声是静态听觉感受,是虚写,正是“带”字将动态与静态、视觉与听觉、实写与虚写有机结合,使意境动静相融、视听相合、虚实相生。
【答案】:诗人在此运用了比拟(拟人)的手法。
老鹤与钟声之间本无联系,一个“带”字,把无形的钟声物态化,把老鹤拟人化,不仅写活了老鹤,而且也写活了钟声,从而使整首诗在动与静、听觉与视觉、实写与虚写几方面有机结合,耐人寻味。
方法归纳:一、应在读懂诗意的基础上把握该词的含义,二、联系该词描述的对象,从修辞、表现手法的角度切入,三、赏析该词在营造诗词意境或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之炼字炼句(附练习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之炼字炼句(附练习答案解析)【考点解读】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
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使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
分为两种题型:一是定向赏析型,题干规定好了鉴赏角度,如“从虚实结合角度赏析某句”;二是综合赏析型,未规定赏析角度,需要考生自行选择角度,如“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某联”。
【技巧点拨】1.解释该句的含意,写出表达的情感。
2.指出它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尤其是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
3.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
4.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
【经典例题】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问题: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答案】15.“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解析】15.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
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
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
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
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
许道宁,北宋画家。
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北宋中期(约公元970年-1052年)。
高考诗词鉴赏炼字炼句(包括句子作用题型、篇章结构题型)
诗词鉴赏3——炼字炼句诗眼题学习目标:1.明确炼字题的基本步骤,特别强调①常用手法比喻、比拟、双关等手法的解析②所在句子的对应翻译以及解析(理清词语关系,符合逻辑事理)2.炼句题强调审准题干,明白答题角度。
鉴赏诗歌主要从①遣词造句——语言②内容情感③表现手法④结构线索入手分析。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①“入”字是”涌入“之意,②这个字生动形象描绘出了表现出大河流入大海的生气,①“摩”字是“摩擦”的意思,②这里作者运用夸张和拟人的手法③生动形象的突出了山的高峻。
例2: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一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的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参考答案】“拳”和“退”二字用得最传神(明确关键字)。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解释该字所在句的意思)。
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概括意境)。
例3:如梦令① 秦观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
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注:①此词是作者绍圣三年(1096)贬谪郴阳时在途中驿亭所写。
⑴该词精于炼字。
请简要赏析“紧”字。
(3分)⑵请从情和景的角度简要赏析“门外马嘶人起”。
【参考答案】(1)①“紧”字,这里是“狂”或“大”之意②该字以动衬静③渲染了一种冷清死寂的氛围④突出了诗人贬谪后的落寞哀伤。
(2)①该句乐景衬哀情(以景结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或乐景衬哀情的任何一个皆可)②门外驿马长嘶,人声嘈杂,③用门外的喧闹之景反衬门内之凄清,④将诗人彻夜难眠后的身心俱疲之状展现的淋漓尽致。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诗歌中的炼字和炼句))
参考答案: “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 愁苦与无奈。 ⑵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 是反衬手法。
⑴表达了作者飘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⑶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
之乐。语言朴素真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
者强烈共鸣。
题型概说
一、炼主旨句、具有隐含信息的语句 二、对某个句子进行赏析
5.拟声词 使诗文更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 其境之感,辅助抒发情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拟声词兼叠词“萧萧” 使人联想到 落木窸索之声,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 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6.颜色词 不仅能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 感,而且能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抒 发感情。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
有人认为本诗最后一联为喜幸之 词,你同意吗?为什么?
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只是靠着老朋友帮助才能 维持生计,对世事也不再有何追求了。(步 骤一) 本诗前三联渲染出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 诗人闲适地享受着妻子儿女的家室之乐。 经历长期离乱后,重获家室儿女之乐,诗人 怎能不感到欣喜满足。(步骤二) 但最后一联表面仍是喜幸之词,实则包藏了 分析作用、效果、 多少悲苦与无奈。眼前的闲适生活是建立在 表达的主旨、情 “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上的。此刻寄人篱下, 艰难辛酸溢于言表。(步骤三)因此不同意 感 “喜幸”之说。
高考链接: 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江苏卷) 鹧鸪天 室人降日① 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 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 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 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 点?请略加分析。 (3) 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 看法。
高考古诗题型及答题技巧
高考古诗题型及答题技巧一、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二、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三、分析主旨型题1、提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2、提问变体: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
3、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⑴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2)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3)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4)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4、答题模式: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四、分析句意型1、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2、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3、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
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
新高考-诗歌炼字型典型例题及答题步骤
解析:“雪”比喻的是白发,“朱”代指容颜。两相对 比,表现出容颜过早衰老,诗人所表达的哀叹感情自然流露 出来。
答案:“雪”隐喻白发,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 彩对比,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这种悲叹与全 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 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
答案:“软”字一语双关,既是写风软,也是写江水之 软。
写出了微风轻柔,温软拂面,也写出了软风吹拂江水, 使江水也变得温柔绵软,微波轻漾。
展现了一幅风吹波澜、风和水暖的清晨美景,生动形象, 具有艺术感染力。
“望”是指站在高处向远处看,照应了诗题,引出下面 所望之物。
“空”是指诗人内心之空 ,有种目空一切的意思。 “空”字营造了一种空旷之境,是诗人超然心态的反映。
答案:“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 的景物。(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
[课堂小练] 8.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理解“忽”字的含义,不能只局限于此句,而应从全诗 的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找出其内在的联系。
答案:从全诗来看,第三句是全诗的关键,“杨柳色” 虽然在很多场合下可以作为“春色”的代称,但也可以联想 起蒲柳先衰,青春易逝;联想起千里相隔的夫婿和当年折柳 赠别的情形。
所以,“忽”字乍读似乎有些突兀,细读却极富神韵, 极其准确地表现了潜藏在女主人公内心的某种情感,平时并 不觉得,一旦为外物所触发,瞬间便不可自已地发生变化。
答案: ①“湿”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汽使行云也充满湿 气而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 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 ②“迷”字,描写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 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中的炼字题型解答方法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中的炼字题型解答方法一、从词性切入一般来说,诗歌中最要紧的地方往往落在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这三类词语上,根据这三类词语的语法特点分析,动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动态变化,强调过程及变化;形容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性质状态,跟动词比较,形容词主要着眼对象的静态;副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程度范围。
例、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分析】唐人五言诗工在一字,谓之“诗眼”,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咽’与‘冷’见用字之妙。
”【答案】这两句中的诗眼当是“咽”“冷”二字,“咽”字是动词,“冷”字是形容词,“咽”着重从动态的方面来写,写的是山间的流泉,由于危石的阻拦而发出低弱的吟声,仿佛人的鸣咽之声;“冷”从静态方面来写,写的是披洒在青松上的日色,因为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十分阴冷;诗句中的“咽”“冷”二字一静一动,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勾画出了香积寺外山中的幽僻冷寂。
二、从描写对象切入古人写诗,“看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这里所指的山和海都是特定的写作对象,也就是诗人在诗歌中描写的特定意象,我们在分析诗人炼字的时候,不要舍近求远,有时答案就在写作对象诗句当中,而很多考生往往忽视了这个最简单的现象。
例、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的艺术效果。
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上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林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分析】“穿”“数”描写所涉及的对象都是诗人自己,“穿”描写的是诗人独自一人穿过树林,“数”描写的是诗人独自一人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综合全诗分析,“穿”“数”两个字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无聊的心境。
诗歌鉴赏中炼字题型分析
古人非常注重炼字。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诗赋以一字见工拙”等,都道出了古人对炼字的重视。
而炼字也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之一。
2003年全国高考就考过炼字。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2004年有三套高考试题考查了炼字。
2005年也有四套高考试题考查了炼字。
一、炼字题的类型1.炼动词。
一首诗,是由一些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动词。
因为名词在诗句中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它本身没有表述性,而能给名词以生动形态的,常常是动词,这样,动词的提炼,就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
例1: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穿,化静为动,拍,不用“击”“打”,有面积,更有气势;卷,不用“激”或者“掀”,形态比较美,与下文“江山如画”对应。
例2: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见”字用起来更能达意。
“望”是有意识的,而见是无意识地,自然地映入眼帘。
用一个“望”字,人与自然之间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仿佛在自然之外,自然成了人观照的对象。
而用一个“见”字,人与自然不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在自然之中,与自然一体,我见南山悠然,料南山见我亦如此。
如果是望,就成了有意所为,而见字正写出了人与自然,一种和谐。
而且陶潜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种返,不是自然境界,而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例3:“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
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在这里,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
“留”则无这么多含义。
“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
2.炼形容词。
形容词常作修饰语,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2025年高考古诗词鉴赏之炼字
答案展示:
“横”,横浮的意思。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加湍急。郊野渡口,行人无 多,此刻更其无人,连船夫也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横在涧中,自在浮 泊,悠然漠然。“横 ”准确地写出了空空的渡船自如自在,恬然悠悠的形 象特征,从而以这种清幽自在的场景,较好地表现了诗人恬淡的胸襟。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充满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请简析“五岭 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腾”“走”二字的妙处。
的前提
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选用人才的慨叹
语言特点句 表达技能句 行文结构句
倒装,有错位之美;对仗,有整饬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美
早生华发。”全为倒装句,按现代汉语语法顺序,应调
整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
一般而言,高考选取的句子,都是在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莫道不销魂,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 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注】“靖康”之变后,宋室南迁,定居临安一带(今浙江杭州),部分 士人不忘故国,时发感慨。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作开头运用征鸿和归燕进行比兴,表达了词人郁结在胸中的思乡之情。 B.“一春”是指词人对故乡的怀念从春分、春社,直到寒食,经历了整个 春天。
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鉴赏时要看出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秋日菊花喻人消瘦,暗示
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
出相思之苦,耐人寻味
高考所选句子的位置一般有三处:首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 句,有点题、开篇、奠定基调之妙; 秋瑟瑟。”用于开篇,交代时间、地点,点明季节特征, 中间句,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之用; 渲染出一种悲凉气氛,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 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蹊径,尤 其是以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 1、直接鉴赏关键词
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 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3、比较鉴赏 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
宿江边阁 杜甫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问:颔联是诗中的名句,历来为人称道。其中 的“宿”字和“翻”字用得非常精妙,请简要 说说二字“妙”在何处。
三、从写景状物上突破 解说:诗歌中写景状物的细腻精准往往凝聚在某 个字上面,我们要擅于分析其妙处。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 “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 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 同时,用“铺”字 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 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 闲、舒适的感觉。
——高考古诗词鉴赏炼字专题
何为炼字?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 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 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 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贾岛: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春 风 又 绿 江 南 岸
二(描述)
三(情感)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设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 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地透露出人公的思想 感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步骤二
步骤一
• 答:同意。“看”字,在诗中指回望。离人 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 令自己肝肠寸断 。只一“看”字,就淋漓 尽致地表达了诗人送别时的无限心酸痛楚之 情。 步骤三
题型展现:
望庐山瀑布(05上海)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 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14.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 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 “挂”字为例,加以赏析。 (2分)
“闹”写出红杏花满枝头,竞相绽放之热烈之灿烂。“闹”有喧闹 之意,不禁让人联想到杏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不仅有色, 仿佛有声。春意为虚,红杏为实,“闹”字化虚为实,以实显虚。
五、从篇章结构突破 解说: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
全诗的线索,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揭示全诗的思想,对 这样的字鉴赏要分析它与诗歌主旨的密切关系,把握它在 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领、过渡、总括。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忽”字在诗中有何表达效果?
动
一道残阳
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铺”字,写出了夕阳西下,阳光斜 射的柔和之美。 马头冲雪过临洮,乱斫胡兵缺宝刀 “冲” “缺”使画面充满动感,彷佛戍 边战士们顶风冒雪、奋勇杀敌的场景 就在读者眼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孤”字,写尽环境之空旷,孤寂,也写出了 征夫内心的孤独。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 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 之意。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 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忽”字 将这种由喜转悲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是触景生情 的过渡点,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 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 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 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三)。
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四川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早梅Biblioteka 齐己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 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 “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 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与诗题中的“早” 字相照应。
湖心亭看雪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与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极有层次感,对比写 出了雪后银白世界中的景 物。而“一芥” ,“两三 粒”则以“小草”“米粒” 作喻体,更加形象生动地 描绘了事物的大小。
副词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 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一“忽”字,取漫不经心而 恰到好处之意。闯入她眼帘的柳色,使她联想起千里悬 隔的夫婿和当年折柳赠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 感。 “忽”生动地显示了少妇心理的迅速变化,却不说 出变化的具体原因与具体过程,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让 读者去仔细寻味。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 现的?请简要分析。 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 思。 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 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 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 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 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
结论:
高考试卷中,我们把这一类 型题归纳为“炼字”型题目
题型变体:
• 把某某字改为某某字好不好?为什么? • 这首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 某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 掌握炼字型题目的答题技巧!
一(释义)
“系”字有系住、拴住的意思。诗中的 “系”字描绘了一幅修长柔软的柳条藤蔓, 好像要牵扯住主人,不让主人离去的动人 景象。一个“系”字,饱含了诗人移家前, 对湖上亭一草一木的依依惜别之情。
题型展现:
湖州歌(03天津卷)
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 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 途中所作。 (1)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炼字题——牛刀小试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 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 意上的作用。(2分) (04浙)
“细”,脉脉绵绵,写得是自然造化发生 之机,最为密切。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与绿使动用法,道出了诗人感叹时光匆 匆,春光易逝的思绪。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 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 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 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 动 词:富有动态 生动形象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
闹
• 形容词:体现意象特点 营造意境
春风又
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强调
• 数
词:突出
前村深雪里,昨夜
一
枝开
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 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第三联中“浮”“动”二字用得好, 明明是自己所乘之船在动,却说是前面 的城郭在水面浮动,明明是波浪滔天, 浪拍天空,却说是天地也为之动荡,一 “浮”一“动”使整个画面富有动感, 不仅渲染了磅礴的水势,也流露出作者 对襄阳风物的喜爱之情。
六、从景语情语上突破
解说:炼字从本质上说更是炼意炼情。鉴赏过程中要注意 挖掘字所蕴涵的深层情感。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 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
四、从表达技巧突破
解说:炼字一般体现的表达技巧为动静、虚实、反衬、 对比。
木 兰 花 宋 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注]波纹迎客棹。绿 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 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 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 好不好?为什么?
一个字,就是一幅画
2015/9/5
3
炼字名人警句
一个字,就是一种心情
一个字,就是一种意境
怎 一 个 愁 字 了 得 ?
一个字,就是一种情感
这 次 第 ,
2015/9/5
6
炼字: 动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数词
(1)释义 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描述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情感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 样的感情。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未”“先”“空”三个副词连用,生动 形象的写出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动词 片 言 立 神 形容词
数量词
副词
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对 以上诗歌中动词、形容 词、数词等词的赏析, 初步了解了古典诗歌的 炼字技巧,学会了炼字 题的答题思路,希望同 学们能将这节课学到的 炼字技巧,运用到我们 的诗歌鉴赏中去。
山中与幽人对酌 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 诗中第二句连用了三个“一”字,有何表达 效果?
步骤一 三个“一”字连用,极言诗人饮酒之 多。诗人一杯又一杯地喝酒,让人 仿佛看到了他和幽人开怀痛饮的情 景,表达了诗人与幽人对酌时,无 限的豪情快意。 步骤二 步骤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