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衡量和提升对策
全球价值链重构下中国制造业分工地位测度及国际比较
全球价值链重构下中国制造业分工地位测度及国际比较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文献综述 (3)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5)1.4 论文结构安排 (6)二、全球价值链重构的理论基础 (7)2.1 全球价值链理论框架 (9)2.2 全球价值链重构的概念界定 (10)2.3 全球价值链重构的驱动因素 (11)三、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测度 (13)3.1 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14)3.2 中国制造业分工地位的测度方法 (16)3.3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变化 (17)3.4 中国制造业分工地位的国内区域差异 (19)四、中国制造业在国际比较中的地位分析 (20)4.1 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的比较 (21)4.2 中国制造业与发展中国家的比较 (23)4.3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优势与劣势 (24)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26)5.1 研究结论 (27)5.2 政策建议 (28)5.3 研究展望 (29)一、内容概述本文档旨在探讨全球价值链重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分工地位的变化及其国际比较。
文章首先介绍了全球价值链重构的背景,包括经济全球化、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对全球制造业分工的影响。
重点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变化,包括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国际合作的深化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比较,对中国制造业分工地位进行测度,并与其他主要经济体进行比较分析。
文章最后总结了全球价值链重构下中国制造业分工地位的特点,提出了提升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策略建议。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客观的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重构背景下的分工地位分析视角。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全球经济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 GVC)作为连接各国经济的重要纽带,其重构不仅影响着全球贸易和投资格局,也对各国制造业的分工地位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地位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应对
【摘要】当前世界经济衰退和疫情叠加,使经济“逆全球化”日益显现。
文章多角度分析了目前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外部宏观影响因素和企业内部微观竞争要素的变化趋势,并针对国际国内新形势下的中国制造业企业提出调整建议和对策,为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制造业;全球化;趋势【中图分类号】F424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科学技术的基本载体,同时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作为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的主要动力,始终也是形成社会财富增量的核心主体和价值产生的源泉。
也正因如此,发达经济体都将制造业作为新一轮经济振兴的重要发力点,提出“再工业化”,一系列制造业回流、工业振兴的计划相继出台,如美国的“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德国的“工业4.0”、日本的“再兴战略”、韩国的“新增长动力”、法国的“新工业法国”。
美国将再次成为全球制造业超级大国[1],日韩、欧洲等发达经济体推动企业将生产移出中国。
作为全球生产基地的中国,今后重要性将显著下降,引发中国制造业的隐忧。
究竟中国为什么必须保证工业品出口?因为作为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长期需要进口大量的粮食和能源,大豆、玉米、石油、天然气等高度依赖国外,其中大豆对外依存度更高达80%以上,这就需要有足够的外汇在国际市场购买,所以只有保证持续出口工业品才能挣得外汇,保持贸易平衡。
没有出口,仅仅依靠外国投资资金流入以弥补贸易逆差是不可持续的,这是被新兴市场国家反复证明过的。
西方国家的一个发展教训就是由于能大量解决就业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地位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应对刘晓焱(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的“传统制造业”迁移缺失,导致中低社会阶层的收入损失,致使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和民粹主义的泛起。
加工贸易这种传统产业在中国整个对外贸易中曾经占了半壁江山。
随着加工贸易升级,逐渐升级到产业链上游,虽然现在加工贸易在我们对外贸易中已经从50%下降到23%,但仍有超过30万家外贸主体,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超过1.8亿人口。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地位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应对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地位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应对作者:刘晓焱来源:《国际商务财会》2021年第01期【摘要】当前世界经济衰退和疫情叠加,使经济“逆全球化”日益显现。
文章多角度分析了目前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外部宏观影响因素和企业内部微观竞争要素的变化趋势,并针对国际国内新形势下的中国制造业企业提出调整建议和对策,为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制造业;全球化;趋势【中图分类号】F424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科学技术的基本载体,同时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作为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的主要动力,始终也是形成社会财富增量的核心主体和价值产生的源泉。
也正因如此,发达经济体都将制造业作为新一轮经济振兴的重要发力点,提出“再工业化”,一系列制造业回流、工业振兴的计划相继出台,如美国的“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德国的“工业4.0”、日本的“再兴战略”、韩国的“新增长动力”、法国的“新工业法国”。
美国将再次成为全球制造业超级大国[1],日韩、欧洲等发达经济体推动企业将生产移出中国。
作为全球生产基地的中国,今后重要性将显著下降,引发中国制造业的隐忧。
究竟中国为什么必须保证工业品出口?因为作为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长期需要进口大量的粮食和能源,大豆、玉米、石油、天然气等高度依赖国外,其中大豆对外依存度更高达80%以上,这就需要有足够的外汇在国际市场购买,所以只有保证持续出口工业品才能挣得外汇,保持贸易平衡。
没有出口,仅仅依靠外国投资资金流入以弥补贸易逆差是不可持续的,这是被新兴市场国家反复证明过的。
西方国家的一个发展教训就是由于能大量解决就业的“传统制造业”迁移缺失,导致中低社会阶层的收入损失,致使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和民粹主义的泛起。
加工贸易这种传统产业在中国整个对外贸易中曾经占了半壁江山。
随着加工贸易升级,逐渐升级到产业链上游,虽然现在加工贸易在我们对外贸易中已经从50%下降到23%,但仍有超过30万家外贸主体,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超过1.8亿人口。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制造业升级研究基于全产业链构建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制造业升级研究基于全产业链构建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全球价值链(GVC)已经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核心框架。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其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日益凸显。
然而,在全球价值链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
本文旨在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出发,探讨中国制造业的升级路径,特别是基于全产业链构建的研究。
本文将对全球价值链理论进行梳理和回顾,分析全球价值链的形成机制、特点及其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面临的挑战,揭示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本文将深入研究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动因和机制。
通过分析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国际贸易环境等因素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揭示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内在动力和外部环境。
同时,本文还将探讨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业升级的路径和模式,为制造业升级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重点研究基于全产业链构建的中国制造业升级策略。
全产业链的构建是推动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通过对全产业链的构建过程、关键环节和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提出促进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具体策略和建议。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全球价值链和中国制造业升级的认识,也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持续发展和升级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全球价值链与中国制造业的关系在全球化的今天,全球价值链(GVC)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各国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制造业大国来说,其与全球价值链的关系更是紧密而复杂。
全球价值链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随着全球分工的深化,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形成了复杂的全球价值链网络。
中国凭借其庞大的市场规模、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不断完善的产业配套,成功嵌入了全球价值链,成为了全球制造业的重要一环。
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策略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竞争的加剧,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目标。
为了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中国需要寻找适合自身国情的路径和策略。
本文将探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策略,为实现中国制造强国的目标提供思路和建议。
一、加强创新驱动创新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中国制造业需要从低价竞争的角色转变为技术和品牌驱动的角色,这需要加强创新能力。
政府应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培养创新人才。
同时,在制定政策时,要加强对新兴技术和创新领域的引导,引导企业朝着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方向发展,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二、优化产业结构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传统制造业过剩产能问题突出,而高端制造业发展相对滞后。
为了优化产业结构,中国制造业需要大力推动产业升级转型。
政府应该加大对高端制造业的支持力度,提供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
同时,要加强相关行业的标准制定和质量监督,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三、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制造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与国际市场和国际先进企业进行紧密合作。
政府应该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拓展出口市场。
同时,还要鼓励国内企业与国际企业开展技术引进和技术合作,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同时,要加强国际标准的制定和认证,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四、加强人才培养人才是制造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中国制造业需要培养更多的高水平、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
同时,企业也应该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员工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中国制造业才能在全球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推动绿色制造绿色制造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中国制造业要积极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推动绿色制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研究
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占的地位逐渐显现。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生产基地之一,拥有庞大的产业集聚效应,这种效应对全球价值链的影响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影响、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演变以及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详细分析。
一、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1.产业规模效应: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带来了产业规模的扩大,通过规模效应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这使得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具有竞争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选择将生产基地设立在中国。
2.分工协同效应: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链条,不同地区和企业在分工协作方面相互配合,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体系。
这种分工协同效应提高了全球价值链上每个环节的效率,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3.技术创新效应: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也催生了技术创新,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升级转型。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自主研发和创新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这有助于提高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值。
4.人才集聚效应: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向中国流动,推动了人才资源的集聚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这也为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了人才保障。
二、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演变随着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效应的不断深化和强化,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逐渐上升。
在全球价值链中,中国早期主要扮演着制造业加工环节,但随着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的升级和转型,中国逐渐向价值链的中高端环节发展。
如今,中国在大部分行业中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从低端到高端制造都有涉及,而且在一些领域中已经拥有了世界领先的技术和产业优势。
三、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发展不仅影响着全球价值链地位,也对全球经济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使得全球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支柱;其次,中国的快速发展为全球提供了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增长;再次,中国的经济规模和发展潜力吸引了大量外国直接投资,为全球资本流动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变化-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变化-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变化引起了广泛关注。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角色一直备受瞩目。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地位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从一个低收入国家快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一过程中,中国依靠低成本劳动力和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迅速融入全球价值链。
中国的制造业发展迅猛,成为世界工厂的称号不无道理。
然而,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正逐渐从以制造业为主导向以创新和服务为主导的新一轮发展转型。
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中国正逐渐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向中高端环节迈进。
中国的制造业正在朝着技术创新和品质提升方向发展,通过增加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等方式,逐渐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向中高端环节迈进。
例如,中国的高铁、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正逐渐在全球市场上崭露头角,为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次,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变化还表现为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中国的参与程度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加工制造环节,而是逐渐向研发设计、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等高端环节延伸。
中国企业正在加强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和品牌建设能力。
同时,中国的市场规模庞大,消费需求旺盛,成为全球跨国公司的重要市场之一。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全球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抢占先机。
然而,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变化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不确定因素。
中国的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着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压力。
同时,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地缘政治风险加剧也给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综上所述,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变化是中国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的必然结果。
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衡量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第075—085页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衡量张宏陈东阳吕冠珠摘要:“中国制造”已经成为当代国际经济的最主要特征之一,这引发了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结构、质量、技术含量及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等问题的关注。
很多研究认为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正在由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但此类研究结论是由所选用的衡量方法而造成研究结果的夸大,还是确实由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分工地位的改善所导致,相关研究结论并不一致。
利用中国投入产出表和中国进出口贸易数据,采用垂直专业化指标体系和贸易品技术附加值指标,从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程度、分工利得和动态利益三个角度对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地位进行测算。
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总体上还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虽然部分行业较深入地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但分工利碍较低;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虽然表现出了技术水平总体上上升等动态利益的增长,但整体水平仍相当有限。
关键词:垂直专业化;全球价值链;中国制造业一、相关文献综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为举世瞩目的工业生产大国,我国制造的工业品在全球市场上比重显著提高。
“中国制造”已经成为当代国际经济的最主要特征之一。
这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越来越关注我国制造业在出口过程中的结构和质量问题,以及由此体现出来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问题。
部分国内外学者通过指标设计和计算,认为中国出口商品结构进而分工地位有较为显著的改善,如:Rodr i k (2006)①的研究指出,中国出口商品技术构成与O E C 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 r gani z at i on f or Eeo—nom i e C ooper at i on and D evel opm ent)中许多高收入水平的国家出E l商品技术结构非常相似;Schot t (2008)②应用出口相似度指数对比了中国与O EC D国家出I Zl商品结构构成,发现中国与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体出口结构相似度很高。
中国制造业产品全球价值链的解构分析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的方法
1、行业间关联度分析
通过计算投入产出表中各行业之间的关联度,可以分析不同行业在全球价值 链和国内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作用。关联度较高的行业表明它们在生产过程中相互 依存程度较高,因此在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中具有重要地位。
2、增加值分配分析
增加值分配是指各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增加值在不同行业之间的分配情 况。通过分析增加值分配,可以了解各行业在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中的盈利 能力和竞争力。
中国制造业产品全球价值链的 解构分析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
的方法
目录
01 一、世界投入产出表 概述
03 三、结论与建议
02 二、中国制造业产品 全球价值链的解构
04 参考内容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制造业产品的生产与流通已经高度全球化。在这一 过程中,中国制造业产品在全球价值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要理 解和分析这一现象,我们需要采用一种有效的工具——世界投入产出表(WIOD)。 本次演示将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的方法,对中国制造业产品全球价值链进行解构 分析。
1、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本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力; 2、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各行业之间的协同发展;
3、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价值链的发展; 4、提高劳动力素质,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感谢观看
一、世界投入产出表概述
世界投入产出表(WIOD)是一种描述全球生产过程中各部门间相互依赖关系 的工具。它以一个统一的标准,将各国各行业的生产、消费、贸易等数据进行整 合,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全球价值链的宏观视角。通过世界投入产出表,我们可以 清晰地看到各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以及各国之间的互动关系。
三、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中国制造业产品全球价值链的分解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 启示: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地位分析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地位分析随着国家战略文件《中国制造2025》的制定,中国制造业改革引起极大关注。
中国制造业总出口额庞大,却整体处于全球价值链较低水平,在制造业不同行业间的差距也比较明显。
中国制造业应加快转变发展模式来应变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酝酿。
标签:制造业;价值链;改革20世纪60年代以来,工业产品各个生产环节不再受到地域的限制,改变了原来的同一产品的生产地域不可分离性。
另外,伴随着全球质量认证和技术标准的统一,使得某一生产环节可以独立的在全球内不同地方实现,这样就形成了在全球范围内有效利用资源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体系。
发达国家把竞争力更小的劳动密集型的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去,而自己只专注于研发和品牌等核心环节。
这种由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主导的凭借其在规模和技术优势占据价值链的高利润、高附加值环节,通过外包等形式将高耗能、高投入、低附加值、低利润的生产环节和组装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分工模式,带来了利润的分配不均匀,形成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分工。
一、我国制造业参与到全球价值链的开端因为在形成这种全球分工模式的初期,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生产能力还较低,主要通过发达国家的技术转移和直接投资来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因为很多发展中国家当时还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处于对技术、投资等十分渴求的状态。
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国际商品、人员、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交换更加频繁,WTO等国际多边组织对经济一体化的促进,我国制造业也逐渐融入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促进政策,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催生了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中国制造业积极参与到了世界制造业网络。
“三来一补”的加工贸易鼓励政策、1987年底沿海开放战略、1988年实施的“大进大出”的外向型经济政策、192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后的额进一步市场开放政策、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
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与竞争优势
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与竞争优势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成为全球价值链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中国的地位和竞争优势主要源于其庞大的市场规模、成熟的产业链和供应链、高度的人力资源和科技创新能力。
首先,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
中国的人口众多,消费潜力巨大,吸引了许多国际公司的目光。
无论是汽车、电子产品还是奢侈品,都能在中国找到庞大的需求市场。
这使得中国成为了全球各个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各国企业纷纷将中国作为销售和供应的重点市场。
其次,中国拥有成熟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系统。
中国的制造业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包括原材料供应、生产加工、组装制造、产品销售等一系列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
这种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系统能够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提高生产和供应的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
这也使得中国的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此外,中国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技术创新能力。
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相对较低的人力成本成为吸引外资和外国企业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高等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除了劳动力资源外,中国的科技实力也在快速提升。
中国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掌握了许多核心技术。
这使得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具备了技术创新的能力,并有望在高附加值的产业中发挥更大的竞争优势。
然而,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竞争优势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这导致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开始向东南亚等地转移。
其次,中国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也给企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此外,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以吸引更多的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
要保持和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竞争优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
其次,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加强科技创新能力。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融入及其定位
冶金 经济与 管理
文章编号 :0 2—17 (06 0 0 3 0 10 79 2 0 )2— 0 5— 2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融入及其定位
口 杜晓君 罗艳 楠
摘要 : 针对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 , 深入分析了中国制造业融入全球价值链 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 对已经融
入或 即将融入全球价值链 的中国制造业进行了科学 、 合理的定位, : 即 现阶段要充分发挥 比较优势 , 主
造价值、 决定企业业绩的关键所在, 这种优势在价值链 中被称为“ 优势” 一个国家不可能在价 战略 。 值链的 每个
中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一些高技术密集
环节都具有战略优势, 因此, 正确的 定位就显得十分重 型产业主要依赖于进口,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研发经费 要。 中国 制造业的定位也应定位于具有“ 战略优势” 环 不足 , 的 从而导致研发能力较低。05 我国研发经费只 20 年, 节,定位时要充分考虑本国的各种情况,例如,要素禀 占 G P 13%, D 的 .5 这与 5 %的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差得很
收处理等全过程的跨企业网络组织,它包括所有参与者
性, 他们在全 球的不同 地方安排一个产品 价值链的不同 环节, 追求最优的生产布点, 因为他们可以在不同地方实
现成本最小化。 中国制造业国有职工的周工资只有 2.5 23
和生产销售活动的组织及其价值、 利润的 分配。价值链 的各个环节所要求的生产要素、 核心能 力不同, 每个国
一
问。目前, 中国制造业总体规模在美国、 日本、 德国之后,
居 世界第四位, 经具有相当大的 已 规模, 民生产总值 占国
的3 5%以上, 虽然如此, 总体规模仅相当于美国的 15 /,
全球价值链中中国的地位和作用
全球价值链中中国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市场化的深入,全球的生产要素和经济体系已经呈现出了高度的互动性和延展性,构成了一个高度复杂的全球价值链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国和劳动力国,其地位和作用逐渐凸显出来。
一、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全球价值链简单来说就是指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种生产和服务要素可以通过全球规划和专业分工来实现高效的全球生产和销售,以此来获取全球市场的竞争优势。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作为供应大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生产和消费的重要平台。
1. 世界工厂的地位在世界工业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几乎所有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都会在中国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全球规模化的经济效益。
在中国大规模的生产优势下,全球市场上许多品牌的产品都离不开中国制造的贡献,这也使得中国扮演着全球制造业大国的角色。
2. 全球研发中心虽然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国,但她正在迅速发展科技与研发。
因为微利润与世界的竞争让中国致力于提升自己的附加值。
在如今中国,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在中国建立自己的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这些中心旨在利用中国的大型人工智能数据集和先进的新材料技术来追求未来的高附加值产品。
这意味着中国正在逐渐向各种高技术等新兴领域发展,并成为全球创新和科技领域的新焦点。
3. 金融中心在全球价值链中,金融服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中国在这个领域中的发展也十分迅速。
这得益于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其作为制造和品牌销售中心所拥有的庞大市场和消费基础。
随着中国人民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大,中国也成为了跨国金融机构的重要市场和大型银行的重要营销区域,也成为了全球金融服务领域中的新中心。
二、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和与全球价值链的互动加深,中国已经开始扮演着越来越多的角色,作为全球价值链中的关键节点和重要力量。
1. 成为中间商人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中国已经掌握了很多工业技术和生产技能,也有能够迅速生产大规模商品的优势。
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下的全球价值链调整及其应对策略
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下的全球价值链调整及其应对策略**本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2020年度智库基袖课题《“十四五”时期全球产业链发展趋 势及应对措施》部分研究成果。
于畅邓洲摘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促使制造环节的创新功能凸显、增值能力增强和要素投入升级,进而提高了制造环节在全球价值链中 的相对地位。
新型制造技术的使用正在重构发达国家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伴随着制造业回流, 发达国家对全球价值链制造环节的参与程度有所提高%全球价值链调整导致中国制造业面临更 加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同时又为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提供了机会窗口%中国应谨防过早 “去工业化”,通过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提高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创新能力、深入挖 掘内需潜力、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等策略应对全球价值链调整。
关键词:新一代信息技术 全球价值链 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作者简介:于 畅,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与区域发展智库助理研究员;邓 洲,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与区域发展智库副研究员。
基于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 , GVC )的新型国际分工体系推动经济全球化 进入新阶段,为不同国家参与国际分工提供了机遇。
中国正是利用全球价值链分工深化-089 -全珠T 匕2021年第2期的契机,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在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迅速成长为“世界工 厂”,2019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比重已经高达28.2%。
①毫无疑问,中国分享到 全球价值链分工深化带来的全球化红利,成为受益者之一。
中国制造业正向全球价值链 的中高端攀升,在国际分工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由于中国是全球价值链上的重要一环, 必须在开放的条件下研究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问题,密切关注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变化。
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初见端倪,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 深刻改变了制造业国际竞争的资源基础和比较优势,重塑了全球价值链的制造环节,进 而带动全球价值链的深度调整,国际产业竞争格局迎来重大变革。
如何提高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如何提高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提高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是每一家企业所追求的目标。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需要不断寻求创新和进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并占据领先地位。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策略和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一、增强创新能力创新是推动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取得突破的关键。
企业需要建立一个创新驱动的文化,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此外,可以与高校、研究机构等合作进行研发,吸引高级人才加入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球价值链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企业应该致力于减少碳排放、资源回收,推动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的落实。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声誉和形象,还有助于获得消费者和投资者的青睐,从而提高企业的地位和影响力。
三、加强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对全球价值链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企业应该建立稳定可靠的供应链网络,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和效率。
同时,通过数字化技术和物联网的应用,进行供应链的可视化和智能化,实现供应链的优化和协同。
四、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品牌是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重要资产,也是提升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和影响力的必要手段。
企业应该注重品牌的差异化和定位,建立与竞争对手不同的独特价值观和形象。
同时,通过有效的营销策略,如产品创新、市场定位、广告宣传等,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五、积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企业要提高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必须要积极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
这意味着企业需要不断发展新市场,开拓新客户群体,并寻找全球合作伙伴,加强国际间的贸易和合作。
同时,企业需要及时了解全球市场的动态和变化,灵活调整战略,以充分利用市场机遇。
六、培养全球化管理人才全球价值链的成功需要拥有全球化的管理团队。
企业应该培养具备跨文化沟通和管理能力的人才,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商业风俗和商业惯例。
中国电子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分析
中国电子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分析
中国电子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正在不断提升。
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中国不断提高教育水平,深化市场改革,提高政府效率,改善制度环境,这些举措促进了制造业整体竞争力水平的跃升。
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电子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使得中国电信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其次,中国通过加大对外开放,吸引外商投资,通过中间品加工贸易嵌入到全球价值链活动中。
这种开放型发展策略使得中国电子制造业能够深度参与到全球电子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分工中,通过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逐步提高了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此外,中国电子制造业还在努力布局高回报、高精尖领域,通过提高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这些努力使得中国电子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逐渐从低附加值环节向高附加值环节转变。
然而,也需要注意到,中国电子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提升仍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电子制造业在高端技术和品牌方面仍有差距;同时,随着全
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地缘政治风险的增加,中国电子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压力也在逐步加大。
总的来说,中国电子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正在不断提升,但仍需继续努力,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研究
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研究作者:刘盼盼来源:《现代营销·学苑版》2019年第01期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加快,世界各国制造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处于日渐错综复杂的贸易环境中,这使得各国在全球贸易网络中的特征各不相同。
不同的贸易特征将为各国带来不同的比较优势。
因此,本文利用BECII-BACI数据库中2000-2015年世界各国制造业的进出口贸易数据,测算了我国制造业的贸易网络特征指标和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指标。
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网络中心性;网络联系强度;网络异质性;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基金项目: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提高我國全球价值链地位研究——基于社会网络方法分析(编号:KYCX17_1110)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我国制造业中间品进出口总额的排名已从1999年的第十,在2009年跃居世界第一。
制造业的高速增长,不仅改变了我国制造业在全球贸易网络中的网络特征,也使得我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逐渐加深。
周升起等(2014)的研究,提出中国的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被锁定在低端环节,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远低于发达国家。
一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需要各方面条件的支持,马述忠等(2016)认为,除了技术创新、制度环境的改善等条件之外,一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更是由各国的贸易关系直接决定的。
因此,研究我国在制造业在全球贸易网络中的特征对于我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作为一种研究贸易网络的新型工具,把不同的主体作为不同的网络节点,通过描绘各个节点之间的网络关系,从而更加清晰地反映一国的贸易网络特征。
因此,本文将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利用BECII-BACI数据库中2000-2015年世界各国制造业的进出口贸易数据,测算全球制造业贸易网络特征的各项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衡量和提升对策作者:张奎亮来源:《商场现代化》2010年第08期[摘要] 通过分析中国制造业出口商品结构指标来衡量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找出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面临的问题,对中国如何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提出一些合理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附加值分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加工贸易为突破口参与全球价值链,在全球价值链中成为了一支重要力量。
然而中国融入到全球生产网络中的时间还很短,起点也低,加之中国有庞大的低劳动力的客观条件这决定了中国必然要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中低端环节,但中国作为一个具有广阔土地、人口庞大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发展速度迅猛,中国在提高其在全球价值链中具有其自身的优势。
一、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衡量1.全球价值链的概念生产企业将原先的开发、制造、营销、服务等环节重新设计和整合,将资源集中于特定领域,将焦点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在企业内部保留最擅长的一部分核心功能和少数几个关键环节,将其他环节外包,尽可能的借助外部市场寻找合作伙伴,当然这些合作伙伴具有本企业不具有的能力。
这种企业内联系和企业间市场交易而形成的链条就是价值链。
全球价值链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布局价值链条,这种链条具有网状特点,因而是水平的组织机构,跨国公司不能够从母公司自上而下的进行控制。
根据有关的跨国公司组织机构理论,只要价值链仍以跨国公司总部进行驱动,其必然会采取金字塔型的控制结构,不过这种金字塔型正向网络化和水平化发展。
2.全球价值链的衡量管理学根据生产过程中产品增值幅度,习惯将产品分为高附加值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
附加值是指在产品的原有价值的基础上,通过生产过程中的有效劳动新创造的价值,即附加在产品原有价值上的新价值。
产品附加值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通过企业的内部生产活动等创造的产品附加值和通过市场战略在流通领域创造的商品附加值。
如果将生产链环节看作中间投入品,那么可以用产品的相关概念对价值链环节进行界定。
由此,高附加值环节是指“投入产出”比例较低的环节,其技术含量、文化价值等比一般产品要高出很多,因而其生产过程和流程中,价值增值幅度大,生产获利较高。
而低附加值工序则是指与高附加值工序相对的,“投入产出”比例高、技术含量和文化价值低、生产附加价值增值幅度小、生产获利少。
从现实经济来看,经过多年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发达国家逐渐着力于研发和品牌营销价值链环节,控制了核心技术和经营技能,而把加工制造价值链环节转移出去,生产结构呈现出典型的“哑铃”型;而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则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寻求自己的发展空间,明确自己的发展定位,承接某种产业价值链和环节转移,着力于加工制造价值链环节。
在诸多案例中,耐克公司是一个典型的微观案例。
耐克公司掌握产品设计和关键技术,所以从事研发设计和经营销售价值链环节,而授权越南、中国等国外生产厂商按其产品规格、技术标准生产产品,自己则在全球建立营销网络,进行产品的广告宣传与销售及提供售后服务。
由此,国际分工按照同一产品的不同价值链环节或零部件的不同技术含量来进行:技术含量高的工序、附加值高的部件由发达国家来完成,发展中国家承担的大多是低附加值的初级零部件生产,或者是主要部件依靠进口、承担最后加工装配的工序,陷入了“价值链陷阱”。
贸易附加值可以准确的刻画一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与贸易所获得的实际利得。
本部分将运用相关计算贸易附加值相关方法,对1994年以来我国出口贸易实际附加值进行测度和分析。
假定“附加值越高的产品越是来自于高收入国家”,将某年产品的附加值用出口国人均GDP 的加权平均数来表示,记为PRODY。
在实际计算中,以一国对该种产品的比较优势为权数,这一方法能够保证使一些贫穷的小国的出口能够被赋予足够的权重。
在此基础上,可以得到j产品的出口附加值的计算公式:其中其中Yi表示第i个国家的人均GDP,RCAij为第i国j行业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本文采用贸易附加值比例(出口附加值除以相应出口总额)这一指标作为标准衡量标准,来测度中国的工序分工与贸易利益。
是本文测算的1994年至2007年,中国11个制造行业和制造业总体出口的贸易附加值比重,它刻画了各行业和总体行业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与贸易中获得的实际利得。
从图中可得,中国出口贸易附加值比重较高的行业集中在象炼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以及食品加工业这些参与全球工序分工与贸易较少的行业;而参与价值链分工与贸易程度较深的纺织、缝纫及皮革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以及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出口附加值比例相对较低。
由此,我国越是较深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与贸易体系的行业其贸易附加值越低。
这说明,在全球工序分工与贸易中,我国实际获得的贸易利得较少,分工地位较低,在整个价值链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
二、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低的原因中国加入WTO之后,制造业贸易的增长速度急剧增快,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6.8%。
但是,我国工业产业发展主要依赖资源、劳动力等要素的大量投入,未完全摆脱传统粗放型增长方式。
国内许多工业产业的高速增长仍然主要依靠高投入尤其是资源的高消耗,以产品数量扩张和低价策略参与竞争。
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了我国制造业产业在参与国际分工中主要是以高投入高消耗低利润为主要竞争方式进行的,导致我国当前的国际分工层次低,这使得中国制造业贸易战略转型及其持续发展遇到了诸多问题和瓶颈。
这些发展瓶颈严重阻碍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升级优化,阻碍了中国制造业产业全球工序分工与贸易体系中的分工与贸易地位的提升。
1. 国内制造业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近年来,随着我国制造业产业在总量扩张的同时,制造业产业内部结构性问题却十分显著,严重阻碍了制造业产业对外贸易的发展。
从总体上看,我国制造业产业的结构性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剖析:我国制造业的现实比较优势仍然存在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之上,其附加值较低,而且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工序环节,很难获得持久发展和贸易利益优化升级。
附加值高的产品和工序生产国际竞争力孱弱,极大阻碍了我国工业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制造业产业的外资依存度很高,外资成为我国制造业业发展的主要动力,由此也成为我国制造业出口的主力军。
外资制造业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作用和贡献十分明显,我国工业体系构架中的国外因素具有很强的主导性。
这些都说明我国国内制造业体系完全依附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所主导的全球价值链,缺乏自主能力,其发展完全受制于发达国家及其全球性跨国公司。
所以,我国制造业高度对外依存的现实也成为国内工业体系在全球价值链上攀升以及工业外贸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2. 国内工业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孱弱受各种因素影响,我国产业的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弱,缺少自主品牌和营销网络。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所占比重已经超过50%,但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所占比重仍然偏低。
3. 国内工业产业区域分工不完善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原因,我国各地区间差距较大,这造成了地区间生产专业化分工体系极不完善。
东南沿海由于天然的区位优势,通过廉价劳动力迅速融入到全球工序分工与贸易体系中,但是中部和西部地区却由于各种原因很难深入的嵌入全球价值链之中,这就造成了我国制造业贸易“体外循环”的困境,阻碍了我国制造业外贸的持续发展。
三、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业贸易发展的对策1. 立足现有生产比较优势,有效嵌入全球生产网络就全球价值链现状以及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而言,中国目前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定位是:国际先进制造业(高端优势技术制造业)的承接基地(生产制造基地)。
所以,中国发展制造业的关键,应该是从附加值低的加工制造环节,向附加值高的研发设计和营销管理环节两头延伸。
2.完善国内市场机制,促进国内价值链生成我国价值链嵌入国际价值链的前提是由一个完整体系的国内价值链,而这条价值链的形成需要一个统一开放的国内大市场。
首先我国将对国内市场进行适当的保护。
没有对当地市场的保护就没有了当地企业独特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就减少了当地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来源和平台。
其次,我国将积极促进市场机制的完善。
一方面,促进私营企业的发展长期,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另一方面,我国将自觉地有意识地引导市场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即便是在市场体制已经完全建立并运行良好的情况下,我们还需要对这种机制的运行提供一些长远的、战略性的引导和拉动。
3.促进地方产业协调发展,打造国内完整产业链生成我国国内东中西部要素结构和技术能力都具有一定差距,这为我国的垂直分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东部地区人均资本存量较高,适合于从事价值链高端的技术知识密集型工序;中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地区有一定的工业基础,适合加工和装配等较低工序的生产;西部地区资本匮乏,技术落后,但是自然资源丰富,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充足的生产资料,同时由于西部地区资本存量的不断增加,西部地区也要参与中部地区进行积极有效的对外加工贸易,为中国产业结构的整体攀升创造条件,提供坚实的后盾。
参考文献:[1] Lall Sanjaya,Weiss, John, and Zhang Jinkang. The'Sophistication'of Exports: A NewMeasure ofProductCharacteristics.ADB Institute Discussion Paper No.23, January 2005:75-96.[2]韩志辉.创造附加值[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3]曾铮,张路路.全球生产网络体系下中美贸易利益分配的界定―基于中国制造业贸易附加值的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8,(1):36-43.[4]樊纲,关志雄,姚枝仲.国际贸易结构分析:贸易品的技术分布[J].经济研究,2006(8):7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