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寓言故事:掩耳盗铃
掩耳盗铃的成语故事(优秀8篇)
掩耳盗铃的成语故事(优秀8篇)掩耳盗铃作文篇一今天,我读了《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故事,故事说的是:一个人看上了一户人家门上挂着的门铃,可是担心偷盗时发出响声,就迟迟不敢动手。
后来,他想出一个自认为的好办法——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不就听不到响了吗?他刚捂住自己的耳朵去摘铃,铃就响了,他也被主人给抓住了。
这个人自以为把自己的耳朵捂住,自己听不到响声,别人也就不会听到响声了,这真是太荒唐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自作聪明,想欺骗别人,还想掩盖事实,最终是自己欺骗自己。
联系到我们学习上,有些同学为了考个好成绩,就事先写好小纸条来抄,虽然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但并没有真正的掌握知识,最后受欺骗的还是自己。
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决不做掩耳盗铃的人。
掩耳盗铃作文篇二《掩耳盗铃》这则成语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吧。
它讲的是:一个盗贼,去盗取一个他喜欢的铃铛,为了不让主人听见,就把自己的耳朵堵住,结果他自己没听到,却把主人引来了。
我觉得那个人实在太愚蠢了,他这样做不就是自欺欺人吗!类似这样的人在我们班上也有。
早上,我发现有的同学早早地来到学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拿着别人的作业抄了起来。
当然,也有苦思冥想想不出来的,也只好拿着别人的作业本“借鉴”一番。
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就好比把别人吃剩下的东西又吃了一遍,一点“味道”都没有。
其实,他们的这种做法只是为了应付老师,就是为了下午不想留到学校,为了想看到老师的大红勾,给自己一点儿精神安慰。
但是有没有想到考试的时候可是一人一个位置,或者和其他不同年级的同学坐在一起,那时,你怎么去抄?谁又会让你抄!到时你就会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在课堂上,有的同学不专心听讲,老师结束时问同学们听懂了没有?有些同学就会跟着听懂的同学一起回答:“听懂了!”等到该做练习时,老师还是出的类似的数学题,有些同学就不会做,下课时我的作业本也会“不翼而飞”。
因为他不愿意承认自己不会。
哎!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呀。
掩耳盗铃 寓言故事
掩耳盗铃寓言故事
有一天呀,他路过一户人家,瞧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超级漂亮的铃铛。
这铃铛啊,风吹过来的时候就会发出清脆的响声,叮叮当当的,可好听了。
这人一看到这铃铛,眼睛就放光了,心里想:“哎呀,这铃铛可真好看啊,
要是能归我就好了。
”
可是呢,这铃铛是挂在人家大门上的,明目张胆地去拿那肯定不行啊。
他就站在那琢磨了一会儿,突然一拍脑袋,想出了一个他自认为绝妙的主意。
他想:“只要我捂住自己的耳朵,不就听不到铃铛响了嘛,那我拿这个铃铛
的时候别人肯定也不知道啦。
”
说干就干,他大摇大摆地走到铃铛跟前,伸出手就去摘铃铛,可是他一碰到铃铛,铃铛就响起来了。
这响声可大了,老远都能听到。
这时候啊,周围的人听到铃铛响,都好奇地探出头来看是怎么回事。
结果呢,这个人还在那捂着耳朵使劲儿拽铃铛呢,他还奇怪呢,心里想:“我都听不到铃铛响了,为啥大家都看着我呢?”
最后啊,他就被人家当场抓住了。
你说这人傻不傻呀?他以为自己听不到铃铛响,别人也就听不到了。
他只想着自己的那点小算盘,却忘记了铃铛响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他捂住耳朵就不存在了。
我们可不能像这个人一样啊。
在生活中啊,有好多人也会做类似的傻事呢。
比如说啊,有些学生在考试的时候,觉得偷偷看一眼小抄别人不会发现,就像掩耳盗铃里的这个人一样,以为自己做得神不知鬼不觉的,其实老师和同学们都看得清清楚楚呢。
还有些人啊,做了错事,以为自己不承认就没事儿了,其实真相就在那里,不会因为你想掩盖就不存在了呀。
我们得做个诚实的人,遇到事情要正面去解决,可不能自欺欺人哦。
掩耳盗铃成语故事
掩耳盗铃成语故事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叫做“掩耳盗铃”的故事流传甚广。
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有一个叫做齐国的国家。
齐国有一个官员,他非常贪婪,经常做一些不义之事。
有一天,这个官员听说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铃声,便决定去偷取这个铃声。
于是,这个官员找到了一个贵族家里的铃声。
他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地来到了贵族家的庭院。
他看到了一个挂在树上的铃声,心中非常高兴,便伸手去拿。
可是,当他刚一伸手,铃声响了起来。
官员吓了一跳,连忙掩住了自己的耳朵,生怕别人听到了铃声。
然而,铃声却依然响个不停。
这时,贵族家的仆人听到了动静,赶紧跑出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官员见状,便假装镇定地对仆人说,“我听到了贼人的声音,快来帮我抓贼!”仆人听了官员的话,也跟着掩住了耳朵,却并没有听到任何贼人的声音。
官员见仆人也没有听到,便得意地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含义就是指掩耳盗铃的人自己不听,却以为别人也听不到。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官员明知道铃声是自己偷取的,但却自欺欺人地以为别人也听不到。
他不知道,别人或许早已看穿了他的把戏。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人要实事求是,不能自欺欺人。
有些人总是自以为聪明,却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早已被人看穿。
这样的人最终只会自食其果,陷入困境。
因此,我们要学会诚实守信,不要做出掩耳盗铃的愚蠢行为。
另外,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做事要有底线,不能为了贪图一时的私利而不择手段。
这样做只会让自己陷入困境,最终受到惩罚。
因此,我们要懂得守住底线,不要做出损人利己的行为。
总的来说,“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要诚实守信,不要自欺欺人,更不要为了私利而不择手段。
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走上成功的道路。
希望我们都能牢记这个故事的教训,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掩耳盗铃的故事及原文
掩耳盗铃的故事及原文掩耳盗铃的故事及原文掩耳盗铃是一个流传甚广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需要警醒人们不要逃避现实、盲目自欺的道理。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偷盗铃铛的男孩。
他非常喜欢响亮的声音,于是想出了一个主意——偷盗铃铛,藏起来后,每天敲响几下,就可以听到自己钟爱的声音。
于是他做了这件事情,他偷走了一个铃铛,藏在一间小屋中,每天都用棍子去敲响铃铛,兴高采烈地听着声音。
他甚至掩住自己的耳朵,以免听到外面响亮的声音,使得自己更加幸福。
可是,有一天,他来到村外,听到了一位老翁的祖传小号演奏,他的心中非常激动,他认为那个声音比他躲在小屋里敲响铃铛的声音更加优美。
可是他不甘心,他想让那个声音跟他的铃铛声一样,成为自己独享的声音,于是他掩住自己的耳朵去打断那个声音。
然而当他掩耳以后,他发现自己连自己敲响铃铛的声音都听不到了,也就是说,他觉得自己要拥有的声音也消失了。
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指的是人们为了不面对现实,逃避困难,忽视自己的问题,盲目自欺,最终导致问题更加严重。
那么“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哪里呢?据了解,在《列子》中就有过类似的故事出现。
《列子·汤问》中有这么一句话:“燕师掩耳盗铃,夫子有以告者,然后人悟焉。
”此文言文语言深奥,燕师指的是戰國时期燕国的一支军队,掩耳盗铃就形容他们想偷囊中的铃铛数出有多少钱。
而“夫子”这个词,我们一般借鉴孔孟之学所使用的“夫子”,即旧时指的是学者或尊敬的智者。
这里指的是孔子。
此意也是这个寓言的第一次流传。
此外,《史记》中也有这么一个故事,是讲在古代,有一个偷盗铃铛的人,他悄悄偷走一个铃铛,藏在了自己的房间里。
每天,他都会敲响铃铛,欣赏那优美的声音。
有一天,有人终于发现了铃铛被偷盗的事情,并将这个人送到了国王的面前。
可是,这个偷盗者却说:“我并没有偷盗铃铛,我只是躲在房间里听‘自己’的声音。
”最终,这个偷盗者被人们嘲笑为“掩耳盗铃者”。
这个故事后来也被人们引申为成语。
总的来说,“掩耳盗铃”这个寓言,在历史上被广泛流传,并且在现代也是被引用比较多的成语之一。
掩耳盗铃的故事内容
掩耳盗铃的故事内容掩耳盗铃,是一个出自于《庄子》的寓言故事。
这个故事传承至今,在世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据故事讲述,有一天,一个小偷翻入了一个家庭的院子,并试图将院子中安放的铜钟盗走。
可是,当铜钟被拿下来的瞬间,铜钟发出了极为响亮的声音,使得小偷一阵恐慌,于是他惊惶地拼命地摇晃铜钟,想要让铜钟停止其嘈杂的噪音。
但是,无论他用多大的力气摇晃铜钟,铜钟依旧发出与此前相似的声音,使得他自己的耳朵疼痛不已。
在此之后,他决定将自己的双手放在耳朵上,忽略铜钟的噪音。
这时,他错过了在他身后走过的一个巡逻官兵,于是被逮捕归案。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掩耳盗铃只会导致失败。
这个小偷要盗走铜钟,却没有想过铜钟是会发出响亮声音的。
当他取走铜钟时,铜钟发出了声音,引起了他的恐慌。
他错过了自己的机会,想要离开并逃走。
但铜钟的声音不断继续,让他逃避不了现实,最终被逮捕归案。
这个故事中的“掩耳盗铃”比喻了一个人做某些不负责任的事情,并故意忽略它们所引起的后果。
人们往往会掩耳盗铃,忽视那些明显的错误和不负责任的行为,以为它可以使我们不必承担后果。
事实上,正是这种麻痹思想,让我们失去了机会,错过了成功的战机。
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遇到不同的阻碍时,我们不能放弃,也不能盲目地去做某些无谓的尝试。
盲目地用力摇晃铜钟与掩耳盗铃一样,都是不明智的行为,只会浪费我们的时间和精力。
如果我们想要成功,就必须要选择正确的方法,有序地进行,遵守游戏规则,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总而言之,这个故事深刻地揭示了人们所秉持的一种麻痹思想,那就是掩耳盗铃。
面对变化的世界和未知的风险,我们必须迎难而上,拥有正确的心态和指导思想。
盲目地去面对生活的考验,只会让我们越陷越深,终将失去控制。
真正的成功者要不断地去接受挑战和新的机会,而不是逃避它们。
这才是我们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所在。
成语寓言故事及其寓意
成语寓言故事及其寓意《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愚蠢之举》-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
- 解释: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 近义词:自欺欺人、弄巧成拙。
- 反义词:开诚布公。
- 造句:他以为把考试作弊的小抄藏起来就没人发现,这不是掩耳盗铃嘛!这就像小偷以为蒙住自己眼睛,全世界就看不到他偷东西一样可笑。
哼,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迟早会被拆穿的。
《刻舟求剑:固执守旧的迂腐行为》- 出处:《吕氏春秋·察今》。
- 解释:在船上刻记号来寻找掉入水中的剑,形容做事拘泥,不知变通。
- 近义词:墨守成规、守株待兔。
- 反义词:随机应变、见机行事。
- 造句:时代在变,你还按照老方法做生意,这不是刻舟求剑吗?就好像你在流动的河里找一个固定位置的东西,怎么可能找得到呢?你得跟上时代的步伐呀,真傻!《亡羊补牢:知错能改的明智选择》- 出处:《战国策·楚策四》。
- 解释: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 近义词:知错就改、见兔顾犬。
- 反义词:知错不改、一错再错。
- 造句:哎呀,你之前投资失败了,不过现在亡羊补牢还来得及。
这就像你房子破了个洞,发现了就赶紧补上,总好过让洞越来越大吧。
可别再傻愣愣地看着损失扩大啦。
《揠苗助长:急于求成的反面教材》-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
- 解释:把苗拔起来,帮助其成长。
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 近义词:急功近利。
- 反义词:循序渐进。
- 造句:你想让孩子一下子就学会所有知识,这不是揠苗助长吗?孩子就像小树苗,得慢慢成长,你这样强行灌输,不是在害他吗?唉,你可长点心吧。
《叶公好龙:口是心非的虚伪表现》- 出处:汉朝刘向《新序·杂事五》。
- 解释:叶公喜欢龙,家里到处都画着龙,真龙一来,他却被吓得要死。
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掩耳盗铃成语故事
掩耳盗铃成语故事在古代,有一个人叫做张三,他非常贪心。
有一天,他听说了一个很有名的成语叫做“掩耳盗铃”,意思是明知道是假的,却还自欺欺人。
张三觉得这个成语很有意思,于是决定去找一个铃和一个耳朵来试一试。
他先找到了一个铃,然后找到了一个耳朵。
他把铃放在地上,然后蒙上自己的耳朵。
接着,他就开始偷偷地拿起铃。
他听到了铃声,心里很高兴,以为自己偷到了铃。
可是当他摘下手来一看,发现原来铃还在原地,他只是听到了自己的心跳声。
张三非常气愤,他觉得这个成语一点都不准确。
于是,他决定再试一次。
这一次,他找到了一个真正的铃和一个朋友的耳朵。
他又把铃放在地上,然后蒙上朋友的耳朵。
他偷偷地拿起铃,这一次,他并没有听到铃声,但是他看到了朋友的表情变化。
朋友突然睁大了眼睛,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张三心里暗自窃喜,觉得自己成功了。
然而,当他摘下手来一看,发现铃还是在原地,他并没有偷到铃。
他才意识到,原来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有些人明知道是假的,却还自欺欺人,掩耳盗铃。
他深感自己之前的贪心和愚蠢,明白了这个成语的深刻含义。
从此以后,张三变得谨慎和诚实,不再贪心偷盗。
他明白了,人生最重要的是诚实和正直,而不是贪图一时的小利。
他开始努力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财富,而不是去偷盗他人的财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掩耳盗铃是一个很有深意的成语,它告诉我们要诚实守信,不要贪图小利,更不要自欺欺人。
只有诚实和努力,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
希望我们都能牢记这个成语的含义,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
掩耳盗铃的意思寓言
掩耳盗铃的意思寓言
《掩耳盗铃》
意思:掩耳盗铃意思是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衍生注释:这个寓言故事告诫人们不要自欺欺人,不要试图通过欺骗自己来逃避现实或掩盖错误。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勇于面对真相,而不是像那个掩耳盗铃的人一样愚蠢地逃避。
赏析:掩耳盗铃以简洁而生动的情节,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中的弱点和愚蠢行为。
它以一种夸张却又极易理解的方式,让人们在轻松一笑之余,也能反思自己是否有时也会陷入类似自欺欺人的境地。
这种通过小故事传达大道理的方式,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和启示价值。
作者介绍:掩耳盗铃出自《吕氏春秋·自知》,《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的一部杂家著作。
运用片段:
例子 1:哎呀,你看他,明明知道自己做错了事,还死不承认,这不就是典型的掩耳盗铃嘛!就像那偷铃的人,捂着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听不到了,真是可笑又可悲啊!你说他怎么就不能正视自己的问题呢?
例子 2:“你别再掩耳盗铃了!”我对着他大声喊道,“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你这样自欺欺人有什么用呢?”他却还在那嘴硬,非说自己
没错,真让人哭笑不得,难道他真以为能骗过所有人吗?
例子 3:她总觉得自己只要不说,别人就不会知道她的秘密,这不是掩耳盗铃是什么呀!这世界上哪有不透风的墙呢,她怎么就不明白呢,还在那傻乎乎地自我安慰,唉!
例子 4:你说有些人怎么就那么喜欢掩耳盗铃呢,明明工作没做好,还觉得自己挺了不起,领导一批评就不高兴,也不想想自己的问题出在哪,真是让人无语啊!
例子 5:他呀,每次遇到困难就想逃避,还总是找各种借口,这不就是在掩耳盗铃嘛!以为这样就能解决问题了?哼,太天真了,最后还不是得面对现实。
成语寓言故事大全
成语寓言故事大全成语寓言故事大全1【成语】:掩耳盗铃【拼音】:yǎn ěr dào líng【解释】:掩:遮蔽,遮盖;盗:偷。
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成语故事】: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门口有一口大钟,就想把它偷去。
可这钟太重,没法背走,他就取来一个铁锤,想敲碎后一块块偷走。
可是还有一个问题,用铁椎砸钟会发出很大的声音,肯定会被人抓做的。
他转念一想:钟一响耳朵就能听见,可是如果把耳朵蒙起来,就什么都听不到了!掩耳盗铃:比喻蠢人自己欺骗自己。
《吕氏春秋·自知》: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
成语寓言故事大全2【成语】:买椟还珠【拼音】:mǎi dú huán zhū【解释】:椟:木匣;珠:珍珠。
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成语故事】: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成语寓言故事大全3【鲁阳回日】【成语故事】传说周武王率领诸侯讨伐殷纣王,旌旗飘扬,杀声四起,战斗非常激烈,周武王的部下鲁阳公愈战愈勇,敌人望风披靡,眼看天色已晚,鲁阳公举起长戈向日挥舞,吼声如雷,太阳又倒退三个星座,恢复了光明,终于全歼了敌军。
成语寓言故事大全41、邯郸学步:邯郸:战国时赵国得都城;学步:学习走路。
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得东西忘了。
2、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
比喻做了多余得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3、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
[掩耳盗铃的故事及寓意]掩耳盗铃的寓意
[掩耳盗铃的故事及寓意]掩耳盗铃的寓意(1) [掩耳盗铃的寓意]掩耳盗铃的故事及寓意掩耳盗铃的寓意是什么大家知道吗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掩耳盗铃的故事及寓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掩耳盗铃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
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
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
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
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
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掩耳盗铃》寓意钟声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堵住耳朵就消失了;世界上的万物也都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闭上了眼睛就不复存在或者改变了形状。
这则寓言故事虽然简短,但却形象而生动地阐明了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的。
拓展阅读:掩耳盗铃的故事英文版Plugging One"s Ears While Stealing a Bell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Zhi Bo of the State of Jin destroyed Fan"s family. Takingadvantage of this occasion, a man went to Fan"s house and tried to steal something. As soon asthe man entered the gate, he saw that there hung a big bell in the courtyard. The bell was cast inhigh-quality bronze, and was beautiful in design and shape. The thief was very glad, and decidedto carry thisbeautiful bell back home. But no matter how hard he tried, he could not move thebell, because the bell was both big and heavy. He thought and thought again, and believed therewas only on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He had to break the bell to pieces before he was abletocarry them back to his home separately.The thief found a big iron hammer, with which he struck the bell with all his might. The strikingproduced an enormous crashing sound, which might. The striking produced an enormouscrashing sound, which made the thief terribly frightened. The thief got flurried, thinking that it wastoo bad to have produced the crashing sound which would himself on the bell, trying to mufflethe crashing sound with his arms. But how could the crashing sound of the bell be muffled Thecrashing sound still kept drifting melodiously to distant places. The more he listened to the sound,the more frightened he became. He subconsciously shrank back, and covered his ears hard withhis hands. "Hey, the sound becomes fainter, inaudible," the thief became cheerful at once,"wonderful! The sound of the bell can not be heard when the ears are covered." He immediatelygot some odd bits of cloth, made two rolls with them, and had his ears plugged with the two clothrolls. He thought that in this way nobody could hear the soundof the bell. Feeling relieved, hebegan striking the bell, one blow after another. The resounding sound of the bell was heard atdistant places, and finally people caught the thief by gracing the sound.Later, people have used the set phrase "plugging one"s ears while stealing a bell" to refer to theignorance and foolishness of the person who deceives himself as well as others.(2) [掩耳盗铃的寓意]掩耳盗铃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掩耳盗铃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掩耳盗铃寓言故事
掩耳盗铃寓言故事春秋时期,有个贪婪而又愚蠢的人,自己不愿劳动,见到别人的财物,总要想办法弄到才心安。
有一天,他听说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便急忙赶到范氏家去,想趁乱捞点儿油水。
谁知范氏家所有值钱的东西都被洗劫一空,他好不懊恼,真后悔白跑这一趟。
突然,他发现院中柴堆里露出一片亮光,便走过去,扒开横七竖八的柴火一看,原来是一口大钟。
他仔细审视了一番,断定这口大钟是用上等的黄铜做成的,不禁喜出望外,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他迫不及待地去背钟,可是那钟又大又高,沉甸甸的,不要说背了,连移动一下都不可能。
眼看快到手的东西不能据为己有,他急得团团转。
就在这时,他在院墙脚看见了一把大铁锤,心里顿时有了主意,高兴地自语道:“真是天助我也。
”他忙不迭地抡起铁锤,想狠地割大钟砸下去,想把大钟砸成碎块,然后再用麻袋装回去。
可是,大钟发出的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并且,那“嗡嗡嗡”的余音久久地在院子上空回荡,把他的耳朵都要震聋了。
他很害怕别人听见了钟声会跑来抢他的钟,就赶快用双手紧紧捂住自己的耳朵。
于是,他听不见钟声了。
他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一定听不见,就放心大胆砸起钟来。
每砸一下,都要用双手括住耳朵,待钟声响过后,才松开手再砸。
这样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掩耳盗铃”这个成语告诉人们: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不会依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就如钟的响声一样,只要人碰了它,不管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发出声音的。
现实中,也不乏有人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以为如此,它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
如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的话,其结果只能是自食苦果。
掩耳盗铃的寓言故事
掩耳盗铃的寓言故事
从前,有一只狐狸,它经常在夜晚潜入农家偷取鸡蛋。
它总是在天黑之后悄悄
地溜进鸡舍,然后偷走一些鸡蛋,逃之夭夭。
狐狸以为它的行为十分隐秘,没有人会发现。
但是,农夫早已发觉了狐狸的行径,他决定给狐狸一个教训。
于是,农夫在鸡舍门口放了一个空的罐子,旁边还放了一些玉米。
当天黑之后,狐狸悄悄地溜进鸡舍,看见了罐子和玉米,便以为农夫已经离开,于是毫不犹豫地跑过去,把头伸进罐子里,开始吃玉米。
就在这时,罐子的口被狐狸的头卡住了,狐狸怎么也把头拔不出来。
它挣扎了
好一会儿,还是没能挣脱出来。
早晨,农夫发现了狐狸,笑着对它说,“你以为你很聪明,但其实你只是掩耳盗铃罢了。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总是自以为聪明,却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暴露无遗。
他们以为别人都被自己蒙骗了,其实自己只是在做无用功。
就像狐狸掩耳盗铃一样,以为自己的行为隐秘,其实早已被人识破。
这样的人最终只会落得个自食恶果的下场。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诚实守信,不要做掩耳盗铃的蠢事。
只有真诚待人,才能
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只有用心去做事,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就。
不要总是想着耍小聪明,那样只会让自己陷入困境。
因此,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掩耳盗铃,不要自欺欺人。
只有坦诚待人,
用心做事,才能赢得真正的成功。
这就是这个寓言故事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愿我们都能从中受到启示,做一个真诚、正直的人。
成语故事 掩耳盗铃
成语故事掩耳盗铃掩耳盗铃,是一个源自于中国古代的成语,它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中国。
相传,有一个叫作齐国的国家,它的国君非常喜欢收藏古董和珍宝。
有一天,齐国的国君听说了一个非常珍贵的铃铛,于是他派人前去盗取这个铃铛。
这个铃铛被藏在一座寺庙里,而寺庙的门口则有一只耳朵非常灵敏的狗。
国君派去的人很聪明,他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拿着一块肉,走到寺庙门口,然后把肉放在地上,引诱狗去吃肉。
当狗吃肉的时候,他就偷偷地溜进了寺庙,拿走了铃铛。
当他拿着铃铛回到国君那里的时候,国君很高兴,但是他的大臣们都劝他不要收这个铃铛,因为这个铃铛并不是真正珍贵的铃铛,而是一件假货。
国君并不相信他们,他认为他的人是成功地偷取了这个铃铛,所以他并没有听从大臣们的劝告。
后来,这个铃铛的假货被人揭露了,国君才知道自己被愚弄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掩耳盗铃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
在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会因为贪图一时的便利而做出错误的选择,这就好比国君偷取了假铃铛一样。
他被自己的贪婪蒙蔽了双眼,没有认清事物的本质。
这也正是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寓意所在,它告诉我们要擦亮双眼,不要被表面的东西所迷惑,要善于辨别是非,不要因为一时的私欲而做出错误的选择。
这个故事也给我们上了一堂深刻的道德课。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时刻警惕掩耳盗铃的行为,不要因为一时的私利而做出错误的选择。
我们要学会辨别是非,学会拒绝诱惑,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表面的东西所迷惑。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不至于因为一时的错误而付出沉重的代价。
掩耳盗铃这个成语在中国古代就已经流传甚广,它的故事也一直被人们所传颂。
它不仅是一则寓言故事,更是一则道德寓言。
它告诉我们要珍惜诚实守信的品质,要明辨是非,不要因为一时的私利而做出错误的选择。
这个故事也一直在不断地提醒着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表面的东西所迷惑,要善于辨别是非,这样才能走得更加坚定,不至于因为一时的错误而付出沉重的代价。
掩耳盗铃寓言故事
掩耳盗铃寓言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偷,他非常喜欢偷东西。
有一天,他听说一个村子里有一家非常富有的人家,他们家里有很多财宝。
小偷心想,一定要去偷一些东西,好让自己也能过上富裕的生活。
于是,小偷偷偷摸摸地来到了富人家的门前。
他看见门口有一块写着“小心狗咬”的牌子,但他并没有在意,而是继续向前走去。
他轻手轻脚地打开了门,悄悄地溜进了富人家的院子。
院子里果然有很多财宝,小偷高兴极了。
他开始四处搜寻,找到了很多值钱的东西,装满了自己的口袋。
就在他准备离开的时候,突然听见了一阵狗叫声。
小偷吓得心里直打鼓,他连忙往外跑,一边跑一边喊,“狗来了!”。
不一会儿,富人家的主人听到了小偷的喊声,他立刻跑出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他看见小偷手里拿着他的宝贝,便大声喊道,“小偷!你站住!”。
小偷听到主人的喊声,更加害怕了,他加快了脚步,想要逃跑。
但是,他一不小心踩到了院子里的一个铃铛,铃声大作,震耳欲聋。
主人听到了铃声,立刻知道小偷在哪里,他迅速地追了上去,将小偷抓住了。
小偷被主人抓住了,他后悔莫及。
主人对他说,“你这个小偷,偷东西是不对的,你应该好好劳动,靠自己的双手来赚钱。
不要总是想着用偷来的东西来过好日子,这样做是不对的。
”。
小偷听了主人的话,感到非常惭愧。
他向主人道歉,并表示愿意赔偿他所偷的东西。
主人看到小偷的悔改之心,便原谅了他,并且帮助他找到了一份正当的工作。
从此以后,小偷放下了偷盗的行为,踏上了正路。
他努力工作,过上了光明正大的生活,也因此获得了别人的尊重和友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掩耳盗铃是没有用的。
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心去做,而不是想方设法去欺骗他人。
只有通过勤劳和努力,才能获得真正的财富和幸福。
偷盗只会给自己带来短暂的快感,最终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所以,让我们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追求正当的生活方式,不要走上偷盗的邪路。
掩耳盗铃寓言故事
掩耳盗铃寓言故事
在古代有一个国家,国王非常宠爱他的一头大象,这头大象非
常聪明,能够听懂人类的语言,还能够帮助国王做很多事情。
国王
非常得意,以为自己的大象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
有一天,国王听说了一个有趣的谜语,“掩耳盗铃”,他觉得
很奇怪,便召集了全国的智者来解答这个谜语。
智者们各自给出了
自己的答案,但国王并不满意,他觉得智者们都没有理解这个谜语
的真正含义。
国王就把这个谜语告诉了他的大象,大象听完之后立刻笑了出来。
国王问大象,“你笑什么?”大象说,“掩耳盗铃,就是一个
人把耳朵捂住,然后偷走了铃铛,但是铃铛的声音还是会传到他的
耳朵里,所以他根本就没有真正偷走铃铛。
”国王听了大象的解释,恍然大悟,觉得大象说得非常有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虽然以为自己很聪明,但实际上却
是在自欺欺人。
就像掩耳盗铃一样,他们以为掩盖了真相,实际上
却没有蒙蔽任何人。
聪明的人应该学会正视问题,不要自欺欺人,
要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本质,而不是只顾表面现象。
这个故事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就是要善于用心去思考问题,
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
有时候,事情并不像看上去那样简单,
需要我们深入思考,才能找到问题的真正答案。
正如大象所说,掩
耳盗铃的人只是欺骗了自己,真相终究会大白于天下。
所以,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要学会用心去观察,用智慧去思考,不要被表面的迷惑所蒙蔽。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问题的真正解
决办法,不至于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掩耳盗铃是不是寓言故事
掩耳盗铃是不是寓言故事掩耳盗铃是一则寓言故事,它起源于古希腊,是伊索寓言中的一则。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有一个人掩耳盗铃,他偷了一个铃,然后把它藏在自己的衣服里。
当别人询问他的时候,他便说自己没偷铃。
当别人摇铃的时候,他便掩住耳朵,以掩饰铃声。
这个故事通过一个简单的情节,告诉人们掩耳盗铃的人是愚蠢的,因为他只是掩饰了别人的耳朵,而没有掩饰自己的内心。
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非常深刻,它告诉我们不要做出掩耳盗铃的愚蠢行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一些人做出类似的行为,他们明知是错误的事情,却偏偏要掩饰,逃避责任。
这种行为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
因此,我们要学会正视问题,勇于承担责任,而不是逃避和掩饰。
掩耳盗铃的故事也告诉我们要诚实守信。
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就像掩耳盗铃一样,表面上可以掩饰别人的耳朵,但无法掩饰自己的内心。
诚信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没有诚信就无法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因此,我们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不要做出掩耳盗铃的愚蠢行为。
另外,掩耳盗铃的故事还告诉我们要学会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
一个人如果犯了错误,应该勇于承认,并且主动去改正。
而不是像掩耳盗铃一样,逃避责任,掩饰错误。
只有勇于正视自己的错误,才能不断进步,成为更好的人。
总之,掩耳盗铃是一则寓言故事,它告诉我们不要做出掩耳盗铃的愚蠢行为,要诚实守信,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
这个故事虽然简单,但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个故事中汲取教训,成为更好的人。
有关掩耳盗铃的成语故事
有关掩耳盗铃的成语故事范文一:掩耳盗铃是一个很著名的成语,它的意思是盗取铃铛,但为了不让自己听到铃铛的声音,就掩住耳朵。
这个成语的故事很有趣。
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偷想要偷一群寺庙里的铜铃,这些铃铛很值钱,但同时却很吵,传说偷铃铛的人会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在很远的地方都可以听到。
但是小偷有一个聪明的想法,他想利用羊皮制成的更大的袋子,把铃铛塞进去。
他认为自己掩住耳朵,就不会听到铃铛的声音,然后就可以成功地偷到铃铛。
于是他做了下手,拿到藏匿铃铛的羊皮袋,蒙上双耳,拖着铃铛离开了寺庙。
可是,正当他以为如愿成功时,却意外地被途中的巡逻警察逮住了,因为羊皮袋里的铃铛被小偷的重量压出了一些声音,巡逻警察发现了这个罪犯。
这个故事很好玩,它告诉我们要成功,不能只看到结果,而忽略过程中的细节。
小偷虽然有办法隐蔽铃铛的声音,但他忽略了其它声音能暴露自己的事实。
这就像我们学习一样,不能只注重大考的成绩,而忽略了平时的知识积累。
无论是考试还是做事,细节都非常关键,不可以忽视。
写作重点:故事情节,寓意。
用词分析:用了"小偷"和"巡逻警察"这些词语来描述故事人物,词语生动形象。
寓意方面,运用比喻手法,以小偷偷铃铛的经历寓意人们不能只看到表面现象,忽略细节问题。
范文二:掩耳盗铃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来源于古代中国的一则寓言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座大宅院里。
一个不怀好意的贼想要偷走这里的铜钟,但他又非常畏惧铜钟的巨大声音。
于是,他想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他打算用自己的衣服裹住铜钟的本体,然后用破布缠着敲打,就可以消除铜钟的声音,轻而易举地偷走它了。
于是,他把铜钟用衣服包起来后,开始铜水砰啷地敲打着,心想自己太聪明了,不会有人发现。
可就在这时,屋内的老太太听见了这个诡异的声响,马上打开灯正看见贼偷铜钟。
看到了自己的劫匪,老太太一句话也不说,径直走到墙边掣出了一个铃铛,大力一摇,铃铛发出了巨响。
成语故事掩耳盗铃
成语故事掩耳盗铃在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做韩非的人,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但也非常狡猾。
有一天,他听说有一个人家里有一口铜钟,于是他就想去偷。
他来到那个人家的门口,看到门口挂着一块写着“掩耳盗铃”的牌子。
他想了想,觉得这个人家主人一定是个愚蠢的人,不懂得保护自己的财产,于是就走了进去。
韩非悄悄地来到了那口铜钟前,准备把它偷走。
可是当他碰到铜钟的时候,铜钟发出了清脆的声音。
韩非吓了一跳,他急忙用手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以免听到这个声音。
但是他没有想到,主人早已经发现了他的企图,悄悄地走到了他的身后。
主人看到韩非掩着耳朵,一脸茫然的样子,不禁笑了出来。
他告诉韩非,这口铜钟早已经被他预先加了一层蜡,所以只要有人碰到它,就会发出声音。
而挂在门口的“掩耳盗铃”牌子,就是用来警示那些不怀好意的人的。
韩非听了主人的解释,才恍然大悟。
他原来是被主人的巧妙设计所愚弄了。
他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掩耳盗铃,意思是说,有些人明知道会遇到危险,却偏偏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最终落入陷阱。
这个成语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谨慎小心,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别人的警告。
有时候,别人的警告就像一面明亮的镜子,能够让我们看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及时纠正自己的行为。
否则,就会像韩非一样,掩耳盗铃,最终自食恶果。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要善于防范险恶,提高警惕,不要被表面的诱惑所迷惑。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识破别人的陷阱,不要被别人的花言巧语所蒙骗。
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够避免陷入麻烦之中。
总之,成语故事掩耳盗铃告诉我们,要谨慎行事,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要善于提高警惕,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才能够走上一条明智的道路。
希望我们都能够在生活中谨慎小心,不要掩耳盗铃,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掩耳盗铃成语故事3篇
掩耳盗铃成语故事3篇掩耳盗铃成语故事篇一从前,有一个人很愚蠢又很自私,他还有一个爱占便宜的坏毛病。
凡是他喜欢的东西,总是想尽办法把它弄到手,甚至是去偷。
有一次,他看中了一家大门上挂的铃铛。
这只门的铃铛制作得十分精致,好看,声音也很响亮。
他想,怎么样才能弄到手呢?最后决定,把它偷走。
他知道,只要用手去碰这个铃铛,就会"叮零叮零"地响起来。
门铃一响,耳朵就会听到铃铛的响声,有了响声,就会被人发现了。
那可就得不到铃铛了。
那怎么办呢?他突然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认为,门铃一响,耳朵就会听见了,如果把自己的耳朵掩住,不是就听不见了么?于是,他自作聪明地采用这个方法去偷门铃。
有一天晚上,他借着月光,蹑手蹑脚地来到这家大门前。
他伸手向上摘铃铛,但是,门铃挂得太高了,怎么也够不着,他只好扫兴地回来了。
回到家,他又想该怎么办呢?他想叫邻居聋子一起去偷铃铛,踩着他的肩膀就能够摘到铃铛了。
可是又怕别人不干,不和他一起偷东西,只好自己踩着凳子摘铃铛吧。
第二天晚上,他带着凳子,又蹑手蹑脚地来到这家大门口。
他踩着凳子,一手掩住自己的耳朵,一手摘这只铃铛。
谁知他刚碰到铃铛,铃铛响了,这家主人发觉后,就把他抓住了。
因为别人的耳朵并没有被掩住,仍然能够听到铃铛的响声。
故事就是这样了,到最后,他也没有得到铃铛,反而别抓了。
掩耳盗铃的解释篇二拼音:yǎn ěr dào líng典故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自知》解释意思:掩耳:捂住耳朵。
捂住耳朵偷铃,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听不见了。
比喻不能欺骗别人,只能欺骗自己。
用掩耳盗铃造句篇三1) 每片海,沉浮着不同的景致,也翻滚着各自的危险。
生活也是、人的欲望也是。
以前以为节制或者自我用逻辑框住,甚至掩耳盗铃地掩藏住,是最好的方法,然而,无论如何,它终究永远在那躁动起伏。
蔡崇达2) 叮铃铃、叮铃铃,闹钟叫个不停,掩耳盗铃不管用;滴滴地、滴滴地,钟表响个不停,闻鸡起舞也不中;啪啪啪、啪啪啪,巴掌响个不停,鱼跃龙门快飞奔,祝你交好运。
掩耳盗铃寓言故事成语
掩耳盗铃寓言故事成语
“掩耳盗铃”是一个寓言故事成语,出自《吕氏春秋·自知》。
故事内容为:春秋时期,范氏家族被晋国智伯所灭,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
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大钟背回自己家去。
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
小偷着慌了,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己的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见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
于是他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寓意: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自欺欺人的行为是愚蠢的,最终会被揭穿。
偷钟的人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也听不见钟声,实际上只是自己欺骗自己,最终还是被抓住了。
因此,我们要诚实地面对问题,不要试图掩盖或逃避事实,否则只会陷入更深的困境。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寓言故事:掩耳盗铃
导读:寓言故事的成语可以告诉我们一些道理,对于我们做人有着实际的意义。
因此学习云故事的成语是有好处的。
下面是相关的寓言故事,快来看看吧。
【掩耳盗铃】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
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
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
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
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
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螳螂捕蝉的故事】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吴王寿梦要攻打楚国,并禁止大臣提反对意见,有一个大臣的儿子听说后,带上弹弓到王宫花园去打鸟。
吴王问他干什么,他说在看螳螂捕树上的蝉,而黄雀在后面等着吃螳螂。
吴王觉得自己的处境同螳螂差不多,就只好取消计划。
【出处】螳螂捕蝉,志在有利,不知黄雀在后啄之。
汉·赵晔《吴越春秋》
【解释】蝉:知了。
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
比喻目光短浅。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目光短浅
【相近词】鼠目寸光、急功近利
【反义词】瞻前顾后
【成语举例】小狗子哪知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听得声音,转脸来看。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
【成语造句】
◎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对牛弹琴的典故:
战国时代,有一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弦琴弹得非常好,弹的曲子优美动听,很多人都喜欢听他弹琴,人们很敬重他。
有一年的春天,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让他心情非常舒畅。
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
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
他兴致勃发,突发奇想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拨动琴弦,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子非常悦耳动听,但是那头吃草的牛儿却根本不理会那高雅的`曲调,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
因为公牛虽然能听到琴弦发出的声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仪见美妙的琴声并不能打动这头不懂音乐的牛,非常无奈。
过了一会儿,他又想出了一个办法。
公明仪抚动琴弦,弹出一段段奇怪杂乱的声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蝇声,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犊发出的叫声。
这时候这头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摇摇尾巴,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对牛弹琴的启示:
说话不看对象是不可取的,对蠢人讲道理也是不可取的。
【按图索骥的典故】
春秋时,秦国有个名叫孙阳的人,善于鉴别马的好坏,只要让他看一眼,便能分辨出马的优劣。
因为传说伯乐是负责管理天上马匹的神,于是人们都把他称为“伯乐”。
为了不让自己的一身绝学失传,他把自己多年积累的识马经验写成一本书,名为《相马经》,书中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各类好马。
孙阳的儿子资质很差,却想继承父亲的事业。
在熟读了这本书后,他以为自己学到了父亲的所有本领,便拿着《相马经》去找千里马。
《相马经》上说:“千里马的主要特征是:高脑门,大眼睛,蹄子像摞起来的酒曲块。
”他按照这个特征找了很久,也没有什么收获。
有一天,他发现路边有一只蹦蹦跳跳的动物,他看了很久,觉得这个东西很像《相马经》中所说的千里马,于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这个“千里马”捉住,并带回家。
一进门,他便嚷着说:“我找到了一匹千里马,它长得和《相马经》中说得差不多,就是个头小了点,蹄子差了些。
”孙阳一看儿子手里捉着的居然是一只癞蛤蟆,真是哭笑不得,只好回答说:“傻儿子,你拿的是一只癞蛤蟆,根本不是什么千里马啊!你这样按图索骥是不行的,要学相马的本领,就得多去看马、养马,深入地了解马才行啊!”儿子听了羞愧不已,从此便一头钻到马群中去研究马。
按图索骥的启示:
纸上谈兵是没有用的,也证明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的正确。
成语寓言故事:掩耳盗铃
1.掩耳盗铃的寓言故事
2.掩耳盗铃寓言故事
3.寓言故事掩耳盗铃
4.掩耳盗铃成语故事
5.成语故事掩耳盗铃
6.掩耳盗铃的成语故事
7.掩耳盗铃类似成语故事
8.寓言故事的成语
上文是关于成语寓言故事:掩耳盗铃,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