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 脊 液 检 查
脑脊液常规检查
![脑脊液常规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eef55b9a04a1b0717fd5dd78.png)
减低:中枢神经系统细菌及真菌性感染、 脑肿瘤、脑寄生虫病、神经梅毒、低血糖 增高:脑出血、糖尿病、脑干损伤
CSF
3.氯化物
血浆蛋白>脑脊液蛋白 血浆氯化物<脑脊液氯化物
参考值: 成人:120 ~130mmol/L 儿童:111 ~123mmol/L
CSF
氯化物
影响因素
①血氯浓度
②血-脑屏障通透性
无
可见致病菌 抗酸杆菌或结 核菌培养阳性
无
增加,L 主 新型隐球菌源自增加,N 为主无增加,L 为主
无
CSF
病例分析
某成人男性,突然嗜睡,唤醒后主诉头痛, 不能回答其他问题。体温39℃,脑膜刺激征 阳性。腰穿检查脑脊液,测得压力为 255mmH2O。脑脊液标本检查,外观混浊, Pandy试验(十十十),蛋白定量2.4g/L,葡萄 糖0.9mmol/L,氯化物110 mmol/L,白细胞数 890×106/L,多个核细胞占93%,单个核细胞 占7%,试分析此结果,作出初步判断并指出 如何进行确诊。
③脑脊液蛋白质含量 ④pH值
临床意义
减低:细菌或真菌性脑膜炎、低氯血症
增高:见于尿毒症、脱水、心力衰竭
CSF
4.腺苷脱氨酶(ADA)
来源于红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
增高: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 炎、脑出血等
CSF
5.髓鞘碱性蛋白(MBP)
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组织独有的蛋 白质,脑组织实质性损伤的特异性标记, 含量与损伤范围、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返回
CSF
一、理学检查
31
透明度
2
颜色
3
凝固性
CSF
1.透明度
参考值:清晰透明 浑浊原因
《脑脊液检验》PPT课件
![《脑脊液检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657d8e8eefdc8d377ee324a.png)
整理课件ppt
21
【参考值】
无红细胞 白细胞:成人(0-10)×106/L;
儿童为(0-15)×106/L;
新生儿为(0-30)×106/L。
整理课件ppt
22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方法学评价】 直接分类:白细胞计数后即可转高倍镜直接分类,
整理课件ppt
17
比密
健康人脑脊液比密为1.006-1.008 脑脊液比密增高见于颅内炎症;比密减低见于脑脊
液分泌增多
整理课件ppt
18
第三节 显微镜检查
一、细胞计数:包括细胞总数及白细胞计数。
整理课件ppt
19
【方法学评价】
通常采用手工法 细胞少时应将脑脊液直接灌入Fuchs-Rosenthal计
数板,总体积为3.6μl。 改良牛鲍氏计数盘的误差更大,所以应增加计数面
积。
如果标本内细胞较多,可用生理盐水或红细胞稀释 液稀释后再用人工计数,也可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 计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整理课件ppt
20
当穿刺损伤血管或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性脑脊液时, 计数细胞总数已无意义,白细胞数亦须经校正。
①估计值:即以红细胞与白细胞数之比为700:1 的关系估计白细胞数。
6~8小时/次 3~4次/日
整理课件ppt
3
分布 脊髓蛛网膜下腔 脑蛛网膜下腔及脑池 每个侧脑室 三、四脑室
70~75 ml 25~30 ml 10~15 ml 5~10 ml
整理课件ppt
4
脑脊液形成
大约70%的脑脊液是在脑室的脉络丛通过主动分泌 和超滤的联合过程形成的;约30%的脑脊液是在大 脑和脊髓的细胞间隙形成的间质液。形成的脑脊液 经第三、第四脑室进入小脑延髓池,然后分布于蛛 网膜下隙内。脑脊液吸收是通过蛛膜绒毛而返回静 脉。
05.脑脊液检验
![05.脑脊液检验](https://img.taocdn.com/s3/m/19f1af6aaf1ffc4ffe47acce.png)
脑脊液外观检验参考范围:无色、透明、不凝固。
临床评价:1.正常情况下脑脊液(CSF)为无色透明液体,水分占99%,不发生凝固。
这是由于存在血脑屏障,不但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等)不能自由进入脑脊液(CSF),而且血浆中的各种成分也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脉络丛的选择才能出现于CSF中。
正常CSF中所含细胞数总数极少,蛋白等许多物质含量均较血浆中低。
2.病理情况下,由于血脑屏障因感染、炎症、外伤、肿瘤、阻塞等引起血脑屏障破坏,通透性增高,致使CSF的性状和成分发生改变。
(1)颜色改变。
1)红色:若明显混浊,常因CSF采集时穿刺损伤造成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时,CSF呈透明红色或微混;2)黄色(黄变症):为CSF中含有变性的血红蛋白,见于陈旧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出血,通常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4~8小时开始出现黄色,48小时最深,约3周左右消失,此为瘀滞性黄变症;还可因髓外肿瘤造成椎管梗阻或蛛网膜下腔粘连使CSF蛋白增高(>1.5g /L)产生黄色,此外梗阻性黄变症。
尚可见于黄疸、结核性脑膜炎或高胡萝卜素血症等;3)乳白色:常见于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4)其他较少见的颜色改变:绿色,可见于绿脓杆菌脑膜炎;黑色,可见于黑色素瘤转移。
但脑脊液即使无色透明,也可见于病毒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和运动神经元变性等疾病。
(2)透明度改变及出现凝块。
CSF、的透明度与含有的细胞和细菌数量多少有关。
当白细胞数大于200 ×106/L或红细胞数大于400×106/L时即可混浊;而凝块的出现与CSF 中的纤维蛋白原增多有关。
穿刺出血可出现凝块。
通常,化脓性脑膜炎因CSF中细胞数、纤维蛋白原量增高而明显混浊.且易在标本采集后1~2小时内出现凝块;结核性脑膜炎,呈毛玻璃样混浊,在12~24小时可形成薄膜;而病毒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脑肿瘤时CSF可较清晰;脑血栓形成,脑栓塞时CSF多为无色透明;在脊髓肿瘤或蛛网膜下腔梗阻时,CSF可呈胶胨样凝固状态;神经梅毒的CSF可有絮状凝块。
诊断实验:脑脊液胸腹水检查
![诊断实验:脑脊液胸腹水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43dd47a9fc4ffe473268ab68.png)
D 、临床意义: 蛋白质↑可见于 a 中枢神经系统炎症: 化脓性脑膜炎↑↑↑ 定性 ++++ 定量可达50g/L 结核性脑膜炎↑↑ 定性 ++ ~ +++ 定量达10 g/L 病毒性脑膜炎↑ 定性 + ~ ++ b 脑部肿瘤: 蛋白质↑↑ c 椎管内梗阻:如脊髓肿瘤、蛛网膜下腔粘连,蛋白质 ↑↑ d 出血: 脑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蛋白质多轻度↑ “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8
下一页
标本采集
腰椎穿刺 先作压力测定 0.69-1.76kpa(80-180mmH2O)
任何病变使脑组织体积或脑脊液量增加时,脑脊液压力 均可升高 。
增加: 炎症-脑膜炎;非炎症-脑肿瘤、积水;其它:高血压等 减低: 脑脊液循环受阻 、脑脊液漏(耳漏、鼻漏)
三管 ①细菌培养
②化学分析和免疫学检查 ③一般性状及显微镜检查 每管收集 1-2毫升 及时送检
17
返回
(二)化学检查
1. PH
(1)方法 PH试纸法
(2) 临床意义 正常:7.31-7.34 颅内发生炎症
葡萄糖代谢旺盛
乳酸(LA)↑+ PH↓
临床上往往同时测定 PH和LA,价值更大。
18
下一页
2.蛋白质(protein)
(1) 蛋白质定性 (Pandy test)
A、原理: 球蛋白 + 饱和石碳酸→蛋白盐↓ 结果以(-)~(++++)表示
15
下一页
2. 透明度(diaphaneity): 清晰透明
WBC>300 × 106/L 混浊 a.首要原因:白细胞的增加,最常见是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时,白细胞↑↑,脓样乳白混浊 结核性脑膜炎时,白细胞↑,呈轻度毛玻璃样混浊 病脑、乙脑,白细胞轻度增加,颜色接近正常
第七章体液检查第一节脑脊液检查
![第七章体液检查第一节脑脊液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e8f54e106bd97f192379e902.png)
• 7.髓鞘碱性蛋白测定
• 【检测原理】髓鞘碱性蛋白(MBP)是神经组织独 有的蛋白质,是脑组织实质性损伤的特异性标记,也是
反映神经细胞有无实质性损伤的灵敏指标,其含量高低
与损伤范围、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
•
•
【参考区间】<4μg/L。
【临床意义】MBP增高是髓鞘遭到破坏的近期指标,
存在胶样凝固、黄变症和蛋白质-细胞分离(蛋白质明显增 高,细胞正常或轻度增高)称为Froin-Nonne综合征。
• 4.比重
• 【参考区间】腰椎穿刺:1.006~1.008; 脑室穿刺:1.002~1.004;小脑延髓池穿刺: 1.004~1.008。 • 【临床意义】比重增高常见于各种颅 内炎症;比重减低见于脑脊液分泌增多。
• 3.氯化物 关。
脑脊液氯化物含量与血氯浓度、酸碱
度、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和脑脊液蛋白质含量有
•
【检测原理】氯化物测定方法与血清氯化物
测定方法相同,常用方法有硝酸汞滴定法、硫氰
酸汞比色法、离子选择电极法、电量分析法等。
• 【方法学评价】常用脑脊液氯化物测定的方
法学评价见表7-10。
• 【质量保证】 • ①电量分析法:如试剂含有杂质,可影响电 流效率。可用纯试剂进行空白校正,并通过预电
• (2)蛋白质定量检查:脑脊液蛋白定量检 查主要方法有磺基水杨酸-硫酸钠比浊法、 双缩脲法和染料结合法。 • 【方法学评价】脑脊液蛋白质定性检 查的方法学评价见表7-6。脑脊液蛋白质定 量检查的方法学评价见表7-7。
• 【参考区间】①定性:阴性或弱阳性。②定量: 腰椎穿刺:0.2~0.4g/L;小脑延髓池穿刺:0.1~
解除去杂质。
• ②电极法:氯电极使用一段时间后,电极上
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16b3766d8e9951e79b8927de.png)
检查内容
(一)一般性状检查 亦称理学检查( physical examination ),其内 容包括: 1.颜色(color):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液体, 病理状态下可有如下改变: (1)红色:提示脑脊液中含有一定量血液, 主要见于穿刺损伤所致出血、蛛网膜下腔或脑 室出血。前者红色逐渐变淡,离心后红细胞全 部沉至管底,上清液则无色透明。如为蛛网膜 下腔或脑室出血,则三管均呈一致的红色,离 心后上清液呈淡红色或黄色。
(3)蛛网膜下腔梗阻:椎管内梗阻(炎症、 肿瘤、外伤、粘连等)时,使CSF蛋白质吸收 障碍,含量增高。梗阻严重时,可高达30g/L 以上。 (4)颅内占位性病变:如脑肿瘤、脑脓肿 及颅内血肿等,因脑脊液循环障碍,使蛋白质 吸收减少而增高。 (5)鞘内免疫球蛋白合成增加伴血脑屏障 通透性增加:如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慢 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病、神经梅毒、 多发性硬化症、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
适应证、禁忌症及标本采集
一、适应证: 1、脑膜刺激征阳性(颈强直、Kernig/s sign、 Brudzinski/s sign)。 2、疑有颅内出血。 3、疑有脑膜白血病或脑膜癌病。 4、有剧烈头痛、昏迷、抽搐或瘫痪等症状和 体征而原因未明者。
二、禁忌症 1 、有明显颅内高压症状(剧烈头痛,吐射样呕吐, 视神经乳头水肿)或有脑疝先兆者。 2 、有颅后窝占位性病变或伴有脑干症状(瞳孔改 变如散大、缩小、不等大)、球麻痹(眼外肌麻痹致 眼球运动障碍及上睑下垂)者。 3 、病人处于休克、极度衰竭或濒危状态及局部皮 肤有炎症时。 对颅内压明显增高者,如必须检查,应先采取降压 措施,待颅内压降低后再进行检查,并缓慢采取少量 脑脊液,以免发生脑疝。
临床意义:CSF蛋白质增高见于: (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如化脓性 脑膜炎时显著增加,定性为3+-4+,定量多为110g/L,最高可达50g/L;结核性脑膜炎中度增 加,定性多为2+-3+,定量多为0.5-5g/L,可高 达10g/L;病毒性脑膜炎轻微增加,定性常为 ±-+,定量多为<1g/L。 (2)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血性脑脊液 使蛋白含量增高,常见于高血压合并脑动脉硬 化,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脑动脉炎、血液 病及脑肿瘤等。
脑脊液检查结果分析
![脑脊液检查结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d255d24cfc789eb172dc831.png)
(三)异常CSF C成分 1. 转化型L.C, L样C 2. 浆 C 3. 各种激活性单核吞噬 C 4. 多形核白C 5. 红C 6.肿瘤C、各种细菌
(四) CSF C学的分类 1.免疫活性C:均由L.C衍生而来,包括 A.小L.C:为正常人CSF中的主要细胞.无 特殊的病理意义.占C总数75% B.转化型L.C和L样C:提示局部的体液或C 介导的免疫反应. 临床意义:病脑、TBM、脑脓肿、MS等.
正常CSF蛋白成分绝大部分为白蛋白,而 球蛋白仅微量(不超过0.05 g/L),没有优 球蛋白和f.pr原. 混入血液时CSF蛋白含量的计算,有损伤 或其它情况使血液CSF时. CSF蛋白含量 随之升高,掩盖了真正的CSF蛋白含量,应 减去血液混入的蛋白含量.
血液混入的蛋白含量的估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C数量 增加蛋白量 750-1000/ul 0.01 g/L 5000/ul 0.04 g/L 10000/ul 0.15 g/L 100000/ul 1.40 g/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蛋白质测定的临床意义:
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鉴别要点 损伤性出血 病理性出血 ———————————————————————— 三管试验 逐渐变淡 均匀一致 放置试验 可凝成血块 不凝 离心试验 上层液无色 上层液红色或黄色 潜血试验 阴性 阳性 细胞形态 正常、完整 皱缩有含红C的吞噬C CSF压力 正常 常升高 ————————————————————————
禁忌证
①疑有颅内压升高,有明显视乳头水肿
②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
③局部皮肤有炎症
脑脊液检查结果分析培训课件
![脑脊液检查结果分析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df51319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38.png)
脑水肿
脑脊液吸收受抑
颅内占位病变
脑脊液检查结果分析
12
压
力
过
低
蛛网膜下腔阻塞
脱水
循环衰竭
脊液漏
脑脊液检查结果分析
13
3)收集标本:分别收集于3个无菌试管
①第一管:1-2ml→细菌学检查
②第二管:1-2ml→生化和免疫学检查
③第三管:1-2ml→细胞计数、分类
标本采集后必须立即送检,一般不能超过
CSF中肿瘤C一般分为四种类型:
原发性肿瘤C.
继发性肿瘤C.
白血病C
L瘤C.
脑脊液检查结果分析
38
5.CSF肿瘤C
肿瘤C的异常特征:
(1).C本身的改变:
A.核的改变:
▲ 核大,核浆比例失常核的染色质增多.
▲ 核的形态和结构异常.
▲ 核分裂的活跃.
脑脊液检查结果分析
39
可呈弱阳性
原理:蛋白 + 碳酸→蛋白盐→混浊或
沉淀
②定量试验
原理:蛋白 + 生物碱 → 混浊
浊度与蛋白量成正比
脑脊液检查结果分析
参考值:200-00mg/L
43
CSF蛋白含量明显低于血浆蛋白含量,
CSF蛋白含量仅相当于血浆蛋白的0.5%.
不同部位CSF蛋白含量也略有不同,不同
年龄CSF蛋白含量也有不同.
MS.病脑.GBS.脑囊虫病.
* 在MS患者CSF C计数正常情况下出现浆C
则有助于MS的诊断.
脑脊液检查结果分析
34
2.单核吞噬 C
A.单核样 C-为正常人CSF中的细胞.占 30%,
脑脊液及腰椎穿刺的检查意义
![脑脊液及腰椎穿刺的检查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2d0a8949ed630b1c58eeb543.png)
交叉池 脚间池
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脑脊液) 中脑水管
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脑脊液) 外侧孔、正中孔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粒
上矢状窦
蛛网膜粒 脑蛛网膜
直窦 大脑大静脉 小脑延髓池 第四脑室正中孔
脑脊液的理化性质与功能
• 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内含多种浓度不等的无机离 子、葡萄糖、微量蛋白和少量淋巴细胞,pH值为7.4,充 满在各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内(140-180ml ), 与血浆和淋巴液的性质相似,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缓冲震 荡、保护、运输代谢产物和调节颅内压等作用。其产生 的速率为0.3ml/min,日分泌量在400-500ml。
• 3.鞘内给药时,应先放出等量脑脊液,然后再等量转换性 注入药液。
腰椎穿刺的操作方法
• 1、体位 • 2、确定穿刺点,以髂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会处为
穿刺点,一般取第3-4腰椎棘突间隙,有时也可在上一或 下一腰椎间隙进行。
• 3、消毒、局麻 • 4、穿刺:术者用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
• 2.透明度:正常为清亮,当脑脊液中白细胞或蛋白增高时可出现混浊。
•
微混:病脑,乙脑
•
毛玻璃样混浊:结核性脑膜炎
•
混浊: 细菌性脑膜炎
• 3.凝固物:正常不凝固,当脑脊液蛋白量极高时(超过1g/L时),可 发生自发性凝固,常伴有黄变症。
脑脊液常规检查
(二)细胞:正常脑脊液中无红细胞,仅有少数白细胞(主要为单核细胞)
1)定性检查(Pandy试验): 球蛋白+石炭酸→产生沉淀 2)定量检查:正常值为0.15—0.45g/L 3)蛋白电泳检测:分析脑脊液蛋白的各种成分,如前白蛋白、白蛋白、 球蛋白-α1、α2、β1、β2和γ-球蛋白,对CNS脱髓鞘疾病和感染性疾病 有一定诊断意义。
脑脊液常规检查
![脑脊液常规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d24daddb172ded630b1cb6bf.png)
(1)微混:流行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未破溃)。 (2)米汤样(脓性):化脓性脑膜炎。 (3)毛玻璃状: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静置24h,液面上有白絮状薄膜形成、取出涂 片,干燥固定后抗酸染色,可发现抗酸杆菌)。 (4)凝块:麻痹性痴性痴呆、脑脊髓灰质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 性脑膜炎。 (5)黄色凝块:脊髓肿瘤晚期。 (6)凝固:蛛网膜下腔阻塞(肿瘤、椎骨脓肿、炎症性粘连)。
采集过后立即送检,
脑脊液采集检查为 何顺序一定是第一 管做细菌学,第二管 做生化检验,第三管 是细胞分类 呢????
2019/3/29
8
主要是在穿刺操作中穿刺 针通过组织时有组织损伤,损 伤的组织和组织液污染穿刺针 和附近脑脊液,可能对生化及 细胞学检查有影响,而对细菌 学检查影响较小,第一管抽取 脑积液过程也就冲刷了穿刺针 以减少对生化及细胞学检查的 影响。 实验室检查影响因素很多, 我们应该注意每一个的环节, 尽可能的减少误差,提高结果 的准确度,以免干扰临床思维。
2.葡萄糖(Glucose)检查
参考值 2.5~4.5mmol/L(正常情况下是人血糖水平的2/3)
正常脑脊液中葡萄糖与血液中葡萄糖呈恒定的比值,过去认为 是由于血脑屏障可以通透葡萄糖所致;后来认识到这种通透并
不是简单的弥散,而是膜转运,称为携带运转或携带弥散。脑
脊液中葡萄糖含量取决于以下几种因素: ①血液葡萄糖的浓度; ②血脑屏障的通透性; ③脑脊液中葡萄糖的酵解程度; ④携带运转系统的功能。
( 2 )试剂与标本的比例 10 ∶1 先加试剂煮沸后无颜色改变再加标本, 以免试剂质量影响实验结果,确保实验质量。
3.氯化物(Chloride)检查
脑脊液检验
![脑脊液检验](https://img.taocdn.com/s3/m/cb5e146402768e9951e7386f.png)
2.5-4.5
120130
稍低
0-8,多为淋巴细胞
无
混浊,脓 性
++以 上
明显减 少或消 失
显著增加 , 数千 , 以中性 粒细胞为主
可发现 病原菌
结脑
增 高
微混,呈 毛玻璃 状
清晰或 微混
+ — +++
增加
减少
明 显 减少
数十或数百 ,早 - 中性粒 细胞为主 , 后 - 淋巴细胞 为主
数十或数百 , 以淋巴细 胞为主
【参考值】
6
蛋白质电泳
【临床意义】
前清蛋白增加见于脑萎缩、脑积水及中枢神经变性疾病。 清蛋白增加见于脑血管病变、椎管阻塞。 α和β球蛋白增加见于脑膜炎、脑肿瘤。 β球蛋白增加可见于动脉硬化,脑血栓及脂肪代谢障碍性疾
病。
γ球蛋白明显增加见于脑肿瘤。
7
免疫球蛋白质分析
【原理】
抗原和抗体在凝胶中或特殊缓冲液中特异结合,形
化脓性 脑膜炎
明显白色混浊
二、一般检查:理学检查
凝固性:正常—无凝块。
蛛网膜下 腔梗阻
黄色胶冻状
结核性 脑膜炎
12-24h液面有薄膜形 成
化脓性 脑膜炎
1-2h出现凝块与沉淀 物
二、一般检查
1、蛋白质定性检查 2、蛋白质定量测定 3、葡萄糖测定 4、氯化物测定 5、酶及其他成分测定 6、蛋白质电泳 7、免疫球蛋白分析 8、髓鞘碱性蛋白测定
自测题
1、如何鉴别穿刺损伤引起出血(新鲜出血)与蛛网膜 下腔或脑出血(陈旧性出血)? 2、如何根据实验室检验结果鉴别化脓性脑膜炎、结 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
病例分析
浅谈脑脊髓液标本的采集与检验方法
![浅谈脑脊髓液标本的采集与检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830d1330912a21614792964.png)
隐球菌 也可 引起 脑膜炎 ,在 不染色标 本 中易被误 认为 白
细胞 或 其 他 细胞 ,因此 检 查 时要 细心 ,必 要 时采 用 墨 汁染 色法 染 色 观察 或 接 种 于改 良沙 氏 培养 基 ,也 可用 反 向血凝 进行检 查 。
2 . 2 脑膜炎奈瑟菌 的培养
以无 菌 方 式 取 脑 脊髓 液 ,经 3 0 0 0转 /分 钟 ,离心 3 0 分 钟 ,取 沉 淀 物立 即接 种 于事 先 预 温 的巧 克 力 色琼 脂 平板 或 血 平 板 上 ,置 5% ~ l 0%二 氧 化 碳 环 境 , 经 3 5℃培 养 l 8~ 2 4小 时 后 ,观 察 结果 。若 发 现平 板 上 有 光 滑 、湿 润 、 透 明 、边 缘 整 齐 、黏 性 的 中等 大 小 的菌 落 ,经 革 兰 染 色 为 阴性双 球菌 者 ,可作 出初步 报告 : “ 有脑 膜 炎奈 瑟菌 生 长” 。 经 纯 培养 后做 糖 发 酵 f 葡萄 糖 、麦 芽糖 、蔗 糖 等 ) 、氧 化酶 试 验 、 自凝 现 象 、血 清玻 片凝 集 试 验 、胶 乳 凝集 , 以做 出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 0 1 4 年第 1 4 卷第 1 期
・
2 4 5
医 学 检验 ・
浅谈脑 脊髓液标本 的采集与检验方 法
苗梅 菊 ,徐桂 兰,王智 慧 ,韩 吉雪 ,姚 红艳
( 鸡西 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 鸡西 1 5 8 1 0 0 )
摘 要 :目的 探讨脑脊髓 液标 本的采集与检验方 法 ,并对结果进行 分析 。方法 在对标本进行采 集的过 程 中总结其相 关 理 论。结论 标本的采集 由临床 医师 以无 菌方 式腰 穿采取 脑脊髓液 3 5ml ,置 于无 菌试管 内立 即送检 。如做厌氧 茵培 养,则需将 注射器针头封 口,立 即送检 。 关键词 :脑脊髓 ;标本 ;检验 中图分 类号 :R4 4 6 文献标识码 :B
脑脊液检查及临床意义Ppt
![脑脊液检查及临床意义Ppt](https://img.taocdn.com/s3/m/3702aba6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64.png)
• 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增加,提示患者血 脑屏障受破坏,常见于脑、脊髓及脑膜的 炎症、肿瘤、出血等以及脑软化、脑退化 性疾病、神经根病变和引起脑脊液循环梗 阻的疾病等,当脑脊液中蛋白质在10 g/L 以上时,流出后呈黄色胶冻状凝固,而且 还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是蛛网膜下腔梗 阻性脑脊液的特征。
网膜形成,取此膜涂片检查结核杆菌,阳性率较高。
(3)凝块或薄膜:收集脑脊液于试管内,静置12~24小时,正常脑脊液不形成薄膜、凝块和沉淀物。 脑脊液中白细胞如超进300×106 / L时可变为混浊; ③ 修复期呈淋巴细胞反应。
• 1.一般性状检查 采用细胞玻片离心沉淀仪可提高检出率。
(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此时脑脊液细胞病理学变化分三个不同时期: (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此时脑脊液细胞病理学变化分三个不同时期: 采用细胞玻片离心沉淀仪可提高检出率。
脑脊液检查及临床意义Ppt
一、适应证和标本采集
•
1.适应证
•
① 有脑脊膜刺激症状时可检查脑脊液协助诊断。
•
② 疑有颅内出血时。
•
③ 有剧烈头痛、昏迷、抽搐或瘫痪等症状和体征而
原因不明者。
•
④ 疑有脑膜白血病患者。
•
⑤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进行椎管内给药治疗、手术前
腰麻、造影等。
•
要严格掌握禁忌证、凡疑有颅内压升高者必须做眼底
• ② 黄色:可因出血、梗阻、郁滞、黄疸等引起。 陈早性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由于红细胞缺乏 蛋白质和脂类对膜稳定性的保护,很易破坏、溶 解、出血4~8 小时即可出现黄色。停止出血后, 这种黄色仍可持续3 周左右。椎管梗阻如髓外肿 瘤,格林-巴利综合征,当脑脊液医学教育 网收集 整理蛋白质量超过1.5 g/L 时,颜色变黄,其黄色 程度与蛋白质含量呈正比。化脓性脑膜炎、重症 结核性脑膜炎时,因脑脊液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 而呈淡黄色或黄色。
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ac359b53b52acfc788ebc940.png)
概念
脑脊液(CSF)是循环流动于脑和脊髓表面的一种无 色透明液体, 70%来自脑室脉络丛主动分泌和超滤所 形成的液体,30%由大脑和脊髓细胞间隙所产生。正常 成人约为120~180ml,新生儿为10~60ml。
脑脊液的生理功能
作为缓冲液保护脑和脊髓免受外力震荡损伤。 调节颅内压变化。 供给中枢神经系统营养物质,并运走代谢产物。 调节神经系统碱贮量,保持PH在7.31-7.34。 转运生物胺类物质,参与神经内分泌调节。
4
脑脊液的采集及检查适应症
1. 适应症 1) 原因不明的剧烈头痛、昏迷、抽搐、瘫痪 2) 有脑膜刺激征者 3) 疑有颅内出血、中枢神经梅毒、脑膜白血病等 4) 神经系统疾患需系统观察或需椎管内给药、造影和
腰麻等
5
2. 禁忌症 1) 各种原因所致的颅内高压,特别是有视神经乳头水
肿者腰椎结核或穿刺部位有感染
髓鞘病. (3)CK(CK-BB) :主要见于化脓性脑膜炎,其次为结核
性脑膜炎,脑血管疾病及肿瘤 (4)LZM,ADA:结核性脑膜炎
显微镜检查
细胞计数及分类: 脑脊液中正常无红细胞,仅有少数白 细胞(淋巴细胞).
正常值:成人: (0--8)×106/L
儿童: (0--15)×106/L
显微镜检查
0.45
130
化脑 显 著 增 高
结脑 增 高
混浊,脓 性
++ 失
稍低
显著增加,数千,以中性 可 发 现
粒细胞为主
病原菌
微 混 , 呈 +— 毛 玻 璃 +++ 状
增加
减少
明显 减少
数十或数百,早-中性粒 细胞为主,后-淋巴细胞 为主
脑脊液检验
![脑脊液检验](https://img.taocdn.com/s3/m/2bc588ebd0d233d4b14e69b1.png)
脑脊液检验脑脊液(CSF)是存在于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内的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70%来自脑室脉络丛主动分泌和超滤所形成的液体,30%由大脑和脊髓细胞间隙所产生。
生理情况下,正常成人脑脊液总量为120~180ml(平均150ml)。
脑脊液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①缓冲、减轻或消除外力对脑组织和脊髓的损伤。
②调节颅内压。
③供给中枢神经系统营养物质,并运走代谢产物。
④调节神经系统碱贮量,维持脑脊液pH在7.31~7.34。
⑤转运生物胺类物质,参与神经内分泌调节。
标本采集与处理(一)脑脊液检验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脑脊液检验需要进行腰椎穿刺采集标本,必要时行小脑延髓池和脑室穿刺。
脑脊液穿刺的时机与疾病有关,化脓性脑膜炎于发病后1~2d、病毒性脑膜炎于发病后3~5d、结核性脑膜炎于发病后1~3周、疱疹性脑膜炎于流行性感冒前驱症状期开始后5~7d穿刺采集标本。
由于脑脊液标本采集有一定的创伤性,因此,临床应用中必须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
脑脊液检验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见表1-12-1。
(二)标本采集与处理腰椎穿刺成功后立即测定脑脊液压力,然后留取脑脊液标本于3个无菌试管中,每个试管1~2ml。
第一管做病原生物学检验,第二管做化学和免疫学检验,第三管做理学和细胞学检验。
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并于1h内检验完毕。
因标本放置过久,可造成细胞破坏、葡萄糖等物质分解、细菌溶解等,影响检验结果。
脑脊液标本应尽量避免凝固和混入血液。
若混入血液应注明,进行细胞计数时应做校正。
理学检查(一)颜色肉眼观察脑脊液颜色变化,分别以无色、乳白色、红色、棕色或黑色、绿色等描述。
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新生儿胆红素较多可呈黄色。
当中枢神经系统有炎症、损伤、肿瘤或梗阻时,破坏了血-脑脊液屏障,使脑脊液成分发生改变,而导致其颜色发生变化。
脑脊液的颜色变化及其常见的原因见表1-12-2;脑脊液新鲜出血与陈旧性出血的鉴别见表1-12-3;脑脊液呈黄色称为黄变症,其原因及临床意义见表1-12-4。
腰穿及脑脊液检查 神经病学研究 医学技术
![腰穿及脑脊液检查 神经病学研究 医学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eebda53f705cc17552709e3.png)
通常蛛网膜下腔出血4~8小时后即 呈黄色,48小时最深,至3周左右消失.
.
(2).梗阻性黄变症 :见于椎管梗阻(如 髓外肿瘤),同时CSF蛋白显著升高, 当蛋白升高超过1.5g/L时,CSF可呈
黄变症.黄变程度与CSF蛋白含量
成正比,且梗阻部位越低,黄变越明 显.
其它颜色
.棕色或黑色:见于CNS(尤其是脑膜) 黑色素肉瘤或黑色素瘤.
(二).CSF的分布
CSF的总量为110~200ml, (平均为130ml).占 体内水分总量的1.5%.分布如下:
1. 每个侧脑室10~15ml. 2.第三.四脑室共约含5~10ml. 3.脑蛛网膜下腔与各脑池(脚间池.桥脑
池.小脑延髓池)约含25~30ml. 4.脊髓蛛网膜下腔约含70~75ml.
红C数量
增加蛋白量
750~1000/ul
0.01 g/L
5000/ul
0.04 g/L
10000/ul
0.15 g/L
100000/ul
1.40 g/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经根病变:CSF蛋白含量增高. 细胞蛋白分离
蛋白含量降低当腰穿CSF蛋白含量 在0.15 g/L以下,多见于:
.绿色混浊:见于绿脓杆菌性脑膜炎 或急性肺炎双球菌性脑膜炎.
.米汤样混浊:见于脑膜炎双球菌性 脑膜炎.
CSF细胞学的检测与诊断
(一)正常CSF C成分: 正常成人CSF C (0~5个/mm3). 儿童CSF C(0~10个/mm3). 主要为单个核细胞 正常人CSF中不含红 C.
(二)异常CSF C成分
颅内占位性病变:如脑瘤.脑脓肿.均 可引起CSF循环通路梗阻,导致蛋白 含量增高,尤其是脑室附近和小脑桥 脑脚肿瘤,CSF蛋白含量增高明显. 颅内感染使脑膜和脉络丛毛细血管 通透性增加, CSF蛋白含量增高. 血性CSF可使CSF蛋白含量增高.
脑脊液检查与分析
![脑脊液检查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af1dd9a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02.png)
外观性状学检查
褐色或黑色 主要见于中枢神经系统脑膜黑色素瘤的侵犯
混浊
●脑脊液中蛋白及白细胞含量很高每立方毫米在500以上或有大量 细菌如脑膜炎双球菌存在时可以呈现乳白色混浊 ●绿色混浊主要见于绿脓杆菌性或急性肺炎双球菌性化脓性脑膜炎 ●病理性脑脊液放置6~8小时后出现蛛网状或毛玻璃样薄膜是由于 纤维蛋白素渗出增多所致多见于结核性脑膜炎
而生成的血浆超滤液95%在侧脑室形成
与血浆相比其蛋白、脂质与钙含量较低而氯化物、叶酸与
镁的含量较高
血、脑脊液、脑之间 _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
脑脊液循环 人体第三循环
通路
生成——
两半球侧脑室→室间孔Monro氏孔→间脑三脑室→经中脑 导水管Sylvius氏管→ 桥延脑背方四脑室→四脑室外侧孔 Luschka氏孔、正中孔Magendie氏孔 →各脑池和脊髓蛛网膜 下腔
➢若压一侧颈静脉脑脊液压力上升压另一侧不上升——提示不上升侧有可能存在 颅内静脉窦闭塞如乙状窦静脉血栓形成此为Tobey-Ayer氏试验
➢脑脊液初压正常当放出5ml脑脊液后压力下降大于50mmH2O时也应考虑有椎管阻 塞的可能
➢放出一些脑脊液后压力下降很少很快压力又恢复到初压水平——提示有交通性 脑积水或颅内压增高可能
腰穿后脑脊液应立即送检,放置过久会造成
◆ 易被污染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 细胞破坏、变形、消失纤维蛋白凝结影响
计数及细胞学检查 ◆ 糖因细胞、微生物等耗解而降低 ◆ 致病菌如隐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等可溶解死亡
脑脊液动力学检查
脑脊液检查正常指标
![脑脊液检查正常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c965cfd0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e5.png)
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一、常规检验:1、 CSF颜色检查正常参考值无色水样液体;临床意义1.红色: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硬膜下血肿等;如腰椎穿刺时观察到流出的脑脊液先红后转无色,为穿刺损伤性出血;2.黄色:见于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包囊性硬膜下血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粘连、脑栓塞;椎管梗阻;脑、脊髓肿瘤及严重的结核性脑膜炎;各种原因引起的重症黄疽;心功能不全、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胡萝卜素血症、早产儿等;3.乳白色:见于化脓性脑膜炎;4.微绿色:见于绿脓假单胞菌性脑膜炎、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5.褐色或黑色: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黑色素瘤、黑色素肉瘤等;2、透明度检查正常参考值清晰透明;临床意义1.微混:常见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未破裂者;2.混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3.毛玻璃状: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4.凝块: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脑梅毒、脊髓灰质炎等;5.薄膜: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等; 3、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成人:0-8×106/L;儿童:0-15×106/L;新生儿:0-30×106/L;临床意义1.细胞数明显增高>200×106/L: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中度增高<200×106/L: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3.正常或轻度增高: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流行性脑炎病毒性脑炎、脑水肿等; 4、蛋白定性试验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1.脑脊液蛋白明显增高++以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脊髓腔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癌、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梗阻等;2.脑脊液蛋白轻度增高+ -- ++:常见于病毒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膜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脑血栓形成等;5、葡萄糖半定量试验正常参考值1-5管或2-5管阳性;临床意义1.脑脊液葡萄糖增高:常见于饱餐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血性脑脊液、糖尿病、脑干急性外伤或中毒、早产儿或新生儿等;2.脑脊液葡萄糖降低:常见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神经梅毒、脑瘤、低血糖等; 6、细菌及寄生虫检查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1.脑脊液中有细菌,可引起细菌性脑膜炎;如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常由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病程较慢的脑膜炎常由结核杆菌、新型隐球菌等引起;2.脑脊液中若发现血吸虫卵或肺吸虫卵等,可诊断为脑型血吸虫病或脑型肺吸虫病等; 7、细胞分类DC正常参考值红细胞:无或少量;淋巴及单核细胞:少量;间皮细胞:偶见;其他细胞:无;临床意义1.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硬膜下血肿等;2.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麻痹性痴呆、乙型脑炎后期、脊髓灰质炎、脑肿瘤、脑溢血、多发性神经炎;3.嗜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炎、脑出血、脑脓肿、结核性脑膜炎恶化期;4.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寄生虫性脑病等;5.单核细胞增多: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6.吞噬细胞:常见于麻痹性痴呆、脑膜炎;7.肿瘤细胞:见于脑、脊髓肿瘤;8.白血病细胞: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二、化学检验:1、蛋白定量正常参考值腰椎穿刺:;脑室穿刺:;脑池穿刺:;临床意义1.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膜炎蛋白质含量为L;结核性脑膜炎刺激症状期蛋白质含量为,压迫症状期为L,麻痹期为;脑炎蛋白质含量为;2.引起脑脊液循环梗阻的疾病,如脊髓蛛网膜炎与脊髓肿瘤等,其蛋白质含量可在L以上;3.脑软化、肿瘤、退行性病变等,脑脊液蛋白可增至;4.多发性神经根炎、浆液性脑膜炎、脑脊髓梅毒、麻痹性痴呆、脑溢血、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流行性脑炎、脊髓灰质炎等脑脊液蛋白亦增加; 2、蛋白电泳正常参考值前白蛋白:;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临床意义1.前白蛋白增高:常见于舞蹈症、帕金森病、手足徐动症等;前白蛋白减少常见于脑膜炎;2.白蛋白增高:常见于脑血管病,如脑梗塞、脑出血等;白蛋白减少见于脑外伤急性期;3.α1-球蛋白增高:常见于脑膜炎、脑脊髓灰质炎等;4.α2-球蛋白增高:常见于脑肿瘤、转移癌、胶质瘤等;5.β-球蛋白增高:常见于某些退行性变如帕金森病、外伤后偏瘫等;6.γ-球蛋白增高:常见于脑胶质瘤、重症脑外伤、癫痫、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症、脑部感染、周围神经炎等; 3、葡萄糖定量正常参考值成人::儿童:;婴儿:;临床意义1.脑脊液葡萄糖增高:常见于饱餐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血性脑脊液、糖尿病、脑干急性外伤或中毒、早产儿或新生儿等;2.脑脊液葡萄糖降低:常见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神经梅毒、脑瘤、低血糖等; 4、氯化物测定正常参考值成入:120-132mmol/L;儿童:111-123mmol/L;婴儿:110-122mmol/L;临床意义1.增高:见于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炎、尿毒症、浆液性脑膜炎及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时;2.减低:见于流行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细葡性脑膜炎,尤其是结核性脑膜炎时最为明显;病毒性脑炎、脑脓肿、脊髓灰质炎、中毒性脑炎、脑肿瘤等,氯化物含量稍低或无显着变化;三、酶学与免疫学测定:1、脑脊液酶学测定正常参考值转氨酶ALT、AST:约为血清酶活性的1/2;乳酸脱氢酶LDH;约为血清酶活性的1/10;磷酸肌酸激酶CPK:低于血清酶活性;临床意义1.ALT、AST活性增高:常见于脑梗塞、脑萎缩、急性颅脑损伤、中毒性脑病及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癌等;2.LDH活性增高:常见于细菌性脑膜炎、脑血管病、脑瘤及脱髓鞘病等有脑组织坏死时;3.CPK活性增高: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进行性脑积水、继发性癫痫、多发性硬化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慢性硬膜下水肿、脑供血不足及脑肿瘤等; 2、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测定正常参考值IgG:10-40mg/L; IgA:0-6mg/L;IgM:0-13mg/L; IgE:极少量;临床意义1.IgG增高:常见于神经梅毒、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小舞蹈病、神经系统肿瘤;2.IgA增高: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肿瘤等;3.IgM增高: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肿瘤、多发性硬化症等;4.IgE增高:常见于脑寄生虫病等;四、其他测定:1、压力测定正常参考值病人取测卧位时测定:成人:;儿童:;婴儿:;临床意义1.压力增高见于:1颅内各种炎症性病变: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2颅内非炎症性病变:脑膜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脑肿瘤、脑脓肿未破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脑积水、脑损伤、癫痫大发作、铅中毒性脑病等;3颅外因素:高血压、动脉硬化、某些眼病、头部局部瘀血或全身瘀血性疾病等;4其他因素:咳嗽、喷嚏、压腹、哭泣、深呼吸时等;2.压力降低见于:1脑脊液循环受阻:枕大区阻塞、脊髓压迫症、脊髓蛛网膜下腔粘连、硬膜下血肿;2脑脊液流失过多:颅脑损伤后脑脊液漏、短期内多次放脑脊液、持续性脑室引流;3脑脊液分泌减少;4不明原因的颅内压降低低颅压症候群;5穿刺针头不完全在椎管内; 2、比重测定正常参考值 ;临床意义脑脊液比重增高常见于脑系炎症、肿瘤、出血性脑病、尿毒症、糖尿病等;3、酸碱度及气体张力测定正常参考值pH:; HCO3-:22mmol/L;Po2:; PCO2:;临床意义1.脑膜炎双球菌性脑膜炎、糖尿病昏迷、结核性脑膜炎时,脑脊液pH值常减低;2.急性脑梗塞时,脑脊液pH值及PO2降低,而乳酸升高,对判断脑缺氧、代谢和脑血流有帮助; 4、色氨酸试验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膜炎,均可出现阳性反应;凡外观为无色透明的脑脊液,本试验阳性,则多为结核性脑膜炎;5、乳酸定量试验正常参考值;临床意义脑脊液乳酸含量增高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脑血流量明显减少、低碳酸血症、脑积水、癫痫大发作或持续状态、脑脓肿、急性脑梗塞、脑死亡等;6、谷氨酰胺测定正常参考值;临床意义脑脊液谷氨酰胺增高常见于肝硬化晚期,进入肝昏迷期时可高达L,出血性脑膜炎呈轻度增高.病例摘要患者男,36岁,某信鸽协会会员,低热、咳嗽、咯粘液痰3月余;因咳嗽加重并头痛、恶心2天入院;体检:℃.颈软,双肺呼吸音粗糙;胸部X线摄片见双肺散在粟粒性病灶;查WBC:L,中性,淋巴,血沉52mm/h,痰涂片检苗无阳性发现;诊断及治疗原发性肺结核;给与链霉索、异烟肼、利福平、静脉输液及对症治疗;第6天病情加重,高热、抽搐,频烦呕吐,意识不清;体检:℃,颈亢,双肺有痰鸣音,克氏征及布氏征阳性;脑脊液检查:脑压,细胞数120x106/L,糖L,氯化物106mmol/L;蛋白L,CSF涂片墨汁染色隐球菌阳性;修正诊断及治疗隐球菌性肺炎;2隐球菌性脑膜炎;停用抗痨药物,加用两性霉索B静滴,5一氟胞嘧啶、制霉菌素口服;1周后旋及CSF培养均分离出新型隐球菌,住院12周,痊愈出院;病例讨论隐球菌可见于世界各地,在牛奶、鸽粪中均曾发现,但临床病倒少见,罕有报道;且本病无明显的特异性表现,多隐袭性、亚急性或慢性起病,初诊多考虑为常见病;本病系新型隐球菌经呼吸道吸入肺而感染,当病变局限于肺内时,其呼吸道症状多轻微;有文献报道称约1/3患者无脑膜刺激症状,部分患者低热、轻咳、咯粘液痰,偶有胸膜刺激症,多误诊为一般呼吸道炎症,周围血及胸片亦无特异性改变;本病例即据胸片误诊为结核;其侵犯中枢神经系统,CSF类似结脑改变者,应高度警惕本病,病原菌检查对本病有特异性诊断意义,均靠病原菌检查确诊,应引起重视;凝血四项属于检验科临检检查项目之一,归属于血栓性疾病检查;为手术前必查项目、血栓前检查项目及监控临床口服抗凝药物患者;患者住院做手术前,医生总会要求患者取血做凝血4项检查,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目的是在术前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有无缺陷,以事先有所准备,防止术中大出血而措手不及;人体的止血功能十分重要;当人意外受伤流血时,止血功能迅速发挥作用,使血液凝固堵住伤口而止血,避免血液大量丢失;当患者需要手术时,医师必须事先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如止血功能不健全,患者术中可能会大出血以至发生手术意外甚至死亡;凝血四项内容及正常值:一.凝血因子测定: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秒数:25-37,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2凝血酶原时间PT:秒数:11-14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活动度:80-120% INR:3纤维蛋白原FIB:2-4 g/L4凝血酶时间TT:秒数:12-16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二.纤维蛋白溶解检测:APTT: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常用于监测肝素用量;增高见于血浆因子Ⅷ、因子Ⅸ和因子XI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子XI缺乏症;降低见于状态:如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其中INR常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及纤维蛋白原缺乏,后天凝血因子缺乏主要见于维生素K缺乏、严重的肝脏疾病、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等;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FIB: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减低见于DIC消耗性低凝溶解期、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TT: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增高见于DIC纤溶亢进期,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血红蛋白血症,雪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增高;降低无临床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病毒性脑炎、脑膜炎
4、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5、结核来自脑膜炎 6、化脓性脑膜炎
7、脑肿瘤
五、问答题:
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的脑脊液特点有哪些?
参考答案
脑 脊 液 检 查
一、填空题:
正常脑脊液中主要为 细胞和 细胞,无 细胞,葡萄糖含量为血糖的 %
二、判断题:
1、脑脊液外观呈乳白色,蛋白质定性试验阳性,葡萄糖含量1mmol/L,氯化物110mmol/L,细胞计数2000×106/L,分类以多核细胞为主,见于结核性脑膜炎。( )
2、在腰椎穿刺术时收集脑脊液于3只无菌试管内,每管1—2ml,第一管作细胞计数和分类,第二管作细菌学检查,第三管作化学和免疫学检查。( )
三、名词解释:
细胞蛋白分离现象
四、选择题:
A型题:
1、脑脊液中氯化物显著减少常见的疾病是
A、化脓性脑膜炎 B、病毒性脑膜炎 C、结核性脑膜炎 D、脑肿瘤 E、以上都对
2、脑脊液黄色见于
A、流行性脑膜炎 B、化脓性脑膜炎 C、蛛网膜下腔出血 D、结核性脑膜炎 E、脑肿瘤
B型题:问题3—7
A、脑脊液中细胞数常达数千×106/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B、细胞数〈500×106/L,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同时存在
C、细胞数轻度增加,多为数十×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
三、名词解释:
细胞蛋白分离现象:脑瘤患者脑脊液中蛋白增加,而细胞数正常即称细胞蛋白分离现象。
四、选择题:
A型题 1、C 2、C
B型题 3、C 4、E 5、B 6、A 7、D
五、问答题
参见教材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