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海 海 事 大 学 试 卷(马克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析辨析辨析辨析辨析
1. 凡是在理性中所有的,最初無不在感觉之中
錯:(1)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认识经历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辩证过程。(2)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各种感官对认识客体的直接反映,是认识的低级阶级,它以具体性、内容吩咐多样性为特点: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思维加工对认识客体的间接反映,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以抽象概括性为特点,超越可感性认识的界限和范围,达到了对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的把握。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辩证关系。割裂二者的关系就会犯“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
(4)这种观点是唯物主义经验论的观点。它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认为理性认识仅仅是对感性材料的整理和分类,理性认识的作用是极不可靠的,否认了理性认识是对于感性认识的发展和飞跃
2. 生产关系的变革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错: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发展的起点是生产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变化,生产关系会发生变化。生产力对生产关系也有反作用,先进的生产关系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落后的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不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3. 判断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是社会制度
错:生产利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第一次科学的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判断一个变革时代不能以该时代的意识为根据,必须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实冲突中去解释。
4. 既然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那么我们就事事都要直接实践
错: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并不意味着事事都要自己去直接实践,前人或他人的间接经验也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5.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包含的真理是截然对立的,他们
的分歧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的根本分歧
错:(1)“城门…”包含实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只见…”则是孤立的看问题,是形而上学的观点。他们是两种不同的世界观。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发展的观点与将至的观点的对立,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根本分歧是是否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是着祥和的两大基本派别,他们的根本分歧是对物质和意识哪个世界的本原的不同回答,而不是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
6. 量变和质变的区别是相对的
正确,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区别都具有相对性,量变和质变的区别也不例外。事物的变化在特定的范围,意义上是量变,从另一范围,意义上说,这种变化又是质变;反之亦然。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就整个事物变化过程而言是属于量变,但是就事物的某一性质或某局面而言,又是质变。水的三态变化,
从物理学上讲属于质变,从化学上讲属于量变。如果把事物变化的范围加以确定,量变和质变的区别又具有绝对性,否则,就会混淆量变和质变的原则区别。
7. 上层建筑的性质是有生产力的状况直接决定的
错,上层建筑的性质不是由生产力的状况直接决定的,而是由他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的,在基本矛盾运动中,生产力只能通过生产关系既经济基础简洁的决定上层建筑
8. 世界的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错。承认世界统一性的观点称为一元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属于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包括: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中既包括自然界的物质性,也包括社会的物质性,意识不过是物质的属性。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都没有。
这一原理是被科学证明了的。他是批判唯心主义和有神论的思想武器。唯心主义和有神论颠覆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反科学的,经不起实践检验的。
9. 存在即使被感知
错:界是客观的物质世界不依赖人的意志而存在。存在就是被感知否认了世界的客观性,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命题
10. 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错: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存在。理念是现实世界的反映的观点否认了世界的客观性,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命题
11.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错,根据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以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俩个对立的基本派别。这是对世界的本原问题的回答。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回答世界怎样存在的问题的俩种不同观点。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它是科学之科学
错,把哲学当作“科学之科学”,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旧哲学对哲学性质和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一种错误的看法。在古代,由于生产力的地下和人们认识能力不高,各门具体科学都还处于未分化的状态而包含在哲学之中,这时的哲学也就带有一种知识总汇的性质。到了近代,具体科学纷纷从哲学的母体中分化出去,成为专门的独立学科。一些哲学家由于未能理解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的一般和个别、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把哲学当作凌驾于具体学科之上的一种特殊科学,提出了“科学之科学”的命题。这个命题本身就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哲学当作“科学之科学”的观点从而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但不能由此就说它是“科学之科学”
13. 有用就是真理
错,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内容和标准都是客观的,是事实判断。有用没用是价值判断,不能用价值判断代替事实判断,有用就是真理实际上是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观
14. 真理是多数人组织起来的社会经验
错,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内容和标准都是客观的。它和多少人认可没用必然联系。把真理看成是多数人的经验的观点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