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博物馆微课教案

合集下载

中国的农业微课教案

中国的农业微课教案

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导入:在今天的上课之前,我想问一下,中国人见面最喜欢问什么问题呀?对,吃了吗?今天我也来问一下,早饭你吃了吗?吃的什么?你吃的东西是哪个部门生产的呢? 对,农业,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出示并板书:农业首先请看本节的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请大家齐声朗读一下让我们带着学习目标走进今天的学习展示种植水稻,收获小麦,采摘水果,饲养牲畜,撒网捕鱼等农业活动图片请大家根据这些图片归纳这些农业活动的共性,说一说什么是农业?这几位同学归纳得都很好,农业是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出示并板书:让“土地奉献”的产业民以食为家,我国一直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

那我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农业取得了哪些成就,现在的发展状况又是怎么样呢?给大家2分钟时间,自主学习,完成以下两个问题出示:我国历史上农业生产有哪些突出成就?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农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刚才两位同学归纳的都很好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的农业非常落后,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的耕地面积逐渐减少,但为什么我国农业还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我国农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时间3分钟,3分钟后请各组发言人做总结发言我国农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坚持了因地制宜的原则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作物的种类多种多样,主要可分为两类: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请大家阅读课本86-87页内容和图4-7 ,找出我国主要的农作物及分布特点这位同学总结的非常到位,南方主要种植水稻,北方主要种植小麦,而且我们注意到小麦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那我们这里种植的是什么呢?(冬小麦)这样87页活动一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请各发言人总结一下组内意见,2分钟后作发言在一些农业生产条件好的地方,粮食不仅能够自给,而且能大量卖给其他地方,商品率很高,在这些地方建立了商品粮生产基地出示商品粮生产基地图除了粮食作物,农作物还包括经济作物,那我国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又是怎样的呢?展示图片,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总结展示畜产品图片你认识这些畜产品吗?你知道它们一般出产在哪些地区吗?中国是世界上的畜牧业大国,中国的畜牧业分为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出示中国畜牧业分布图请大家看图,小组合作,每组一题,5分钟后上台展示出示题目1,四大牧区是哪几个?主要的畜种有哪些?2,分析牧区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3,农耕区畜牧业主要生产的禽畜有哪些?三大生猪产区在哪些省份?4,结合图文资料,说一说农耕区畜牧业的重要地位及发展方向第一组同学展示的非常好,而且给我们带来了谐音记忆法:内藏青新第二组同学总结的很全面第三组同学表现得也很棒第四组同学真具有专业思维,都有当农业专家的潜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农业,中国农业的发展及其分布特点,也让我们看到了科技对农业的作用,看到了中国农业的未来最后让我们在〈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悠扬歌声中结束今天的地理之旅吧!。

中国农业的教案

中国农业的教案

中国农业的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农业的历史与现状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农业的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

2. 理解中国农业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3. 探讨中国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政策措施。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 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和主要特点。

3. 中国农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4. 中国政府对农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5. 中国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展望。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引入中国农业的历史和现状,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老师介绍中国古代农业和现代农业的特点,以及中国农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3.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中国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政策措施,并汇报讨论结果。

4. 角色扮演:学生分角色扮演政府官员、农民、科学家等,模拟讨论中国农业政策和发展方向。

5. 总结归纳:老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中国农业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教学评价:1. 学生分组讨论的表现和讨论结果。

2. 学生的角色扮演表现和讨论发言。

3. 学生对中国农业发展方向和政策措施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农业生产基地或农业科技展览,加深对中国农业的了解。

2. 鼓励学生开展农业科技创新项目,促进农业发展。

教学资源:1. 图书、报纸、杂志、互联网等相关资料。

2. 农业生产基地、农业科技展览等实地参观活动。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中国农业的历史和现状,理解中国农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探讨中国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政策措施,从而培养学生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关注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对农业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热情。

最新五年级下册品德课件-1《3-农业博物馆里的发现》∣首师大版(北京)(共15张PPT)课件ppt

最新五年级下册品德课件-1《3-农业博物馆里的发现》∣首师大版(北京)(共15张PPT)课件ppt

案例13-4
张某,女性,28岁,已婚,不育,出现 头晕,月经紊乱1年余,在当地医院行黄体 酮调经及中药治疗后不见好转,现停经6月 余,并出现头痛、视力下降,以及间断性 泌乳而来就诊。头部CT提示鞍区密度影增 高
问:诊断何病?需要鉴别的疾病有哪些?
概述
颅内肿瘤( intracranial tumors)包括原发性 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颅内肿瘤发生于脑 组织、脑膜、脑神经、垂体、血管及残余胚 胎组织等。而继发性颅内肿瘤系身体其他 部位恶性肿瘤转移性或直接侵入颅内的肿瘤。
• 关于农业的书:《农政全书》、《齐民 要术》、《吕氏春秋》。
古时农学思想
谷雨前后,点瓜种豆。
春分早,谷雨迟, 清明播种正当时。
探究
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表现出来 的聪明智慧。 1、收集农业谚语及有关农耕小故事,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交流。 2、可结合学校春游或请家长带领到北 京农历广场参观。
中国农业博物馆
收藏文物标本1万多 件,其中珍贵的农 业文物2000多件, 传统农具2000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土壤标本123个亚类、 230多件,馆藏图书、 古籍50000余册,保 存各种图片一万多 幅。
农耕的出现
我们的祖先最初是靠采集食物和猎取动物, 逐渐学会了用火,吃熟食。进而发现了种 子落地会发芽、生长、结出果实,吃不完 的猎物可以饲养起来,从无意到有意,从 “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逐渐形成 了第一个生产部门——农业。
是颅内压增高重 要的客观体征, 中线部位及幕下 的肿瘤视神经乳 头水肿出现早, 幕上良性肿瘤出 现较晚,部分病 人可无视神经乳 头水肿
3.呕吐
呕吐呈喷射性,多伴有恶心。幕下肿瘤由 于呕吐中枢、前庭、迷走神经受到刺激,故 呕吐出现较早而且严重。

参观“农博园”活动方案范文(2篇)

参观“农博园”活动方案范文(2篇)

参观“农博园”活动方案范文【活动方案:参观“农博园”】一、活动名称:参观“农博园”二、活动目的:1. 增进学生对农业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对农业的热爱和关注;2. 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感受和体验农业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3. 开拓学生的眼界,增加学生的社会交往和合作能力。

三、活动时间:预计活动时间为1天,具体时间为2022年5月1日。

四、活动地点:活动地点为本市附近的“农博园”。

五、活动内容:1. 农业知识讲座:组织专业农业知识讲师,为学生进行农业知识的讲解,包括不同作物的种植、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等内容。

通过讲座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农业进行深入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农业实践体验:安排学生参与一些农业实践活动,如农产品采摘、田间劳作等。

通过实践体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了解农业生产的辛苦和乐趣,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农业展览观赏:带领学生参观农博园的农业展览区,观赏各种农业设施和农产品展示,了解现代农业技术和农产品的创新,并了解农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4. 农民文化体验: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农民文化体验活动,如制作传统农具、手工艺品等。

通过体验农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增加学生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认识和尊重。

5. 团队合作活动:安排学生参与农业团队合作活动,如团队作业、农具操作等。

通过团队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六、活动安排:09:00-09:30:集合和签到09:30-10:30:农业知识讲座10:30-11:30:农业实践体验11:30-12:30:午餐休息12:30-14:00:农业展览观赏14:00-15:00:农民文化体验15:00-16:00:团队合作活动16:00-16:30:总结和离开七、活动保障:1. 安全保障:活动期间,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2. 交通安排:提供学生参观地点的交通安排,确保学生能够安全、便捷地到达目的地。

播撒一粒种子,收获一片绿色(农业博物馆实践活动)

播撒一粒种子,收获一片绿色(农业博物馆实践活动)

播撒一粒种子,收获一片绿色————农业博物馆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基地环境分析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农业博物馆坐落在北京东三环,五十年代北京十大建筑——全国农业展览馆内,占地面积52公顷,陈列馆面积近5000平方米。

是北京市的“园林式单位”。

中国农业博物馆陈列内容丰富,生动形象,是了解中国悠久的农业历史和当代中国农业成就的窗口,也是交流农业科学技术、传播农业知识的场所。

基地环境与学习内容的关系中国农业博物馆十分重视教育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教育基地的作用。

自建馆以来,成功地举办了十多届“夏令营”、共同筹划了“绿水蓝天”、“生命之树”等大型科普宣传活动,已被命名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教育基地、国际科学和平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多次获得“北京市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前期调研工作•为了充分了解农业博物馆。

我们多次走入博物馆进行调查和研究工作。

•于2.11、3.2、3.6、3.19走入农博•以下是我们一起调研的图片。

•••我们于3.19号这天在农博调研时发现这里正开展种子达人种子免费发放活动。

大致内容就是网上偷菜不如回家种菜的活动。

•基地环境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关系•如果我们学生也可以参加这个免费发放种子的活动。

既利用了农博的有效资源,又让学生真真正正做了点事情。

把种子带回来去种,去观察,去记录,去发现,最后还能品尝自己种的蔬菜,让绿色装扮我们的教室。

让低碳生活走入每一个家庭。

于是我们就与农博的林处长、任处长取得了联系。

人家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

为此还推掉了三里屯社区的低碳活动。

课时安排:三至六年级第二学期主题活动目标分析:1.参与农博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丰富学生自己的体验生活。

2.在教师的帮助与学生的努力下,了解农耕文化知识,种出自己的蔬菜。

3.在种植过程学生能发现问题,能在教师支持下,解决一定的问题。

4.鼓励学生在种植过程中对生成的问题开展探究,学会探究的方法与步骤。

走进农博园微课教案

走进农博园微课教案

走进农博园微课教案教案标题:走进农博园微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农博园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培养学生对农业和农村的兴趣和认识。

2. 掌握一些农业知识,如农作物的种植和养殖技术,农产品的加工和利用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参观农博园的实际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1. 农博园的介绍:农博园的定义、功能和特点。

2. 农业知识学习:农作物的种植和养殖技术、农产品的加工和利用等。

3. 参观农博园:学生实地参观农博园,观察和了解不同农业活动的展示和实践。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视频或故事等方式引入农博园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探究:2. 通过PPT或视频等媒体展示,介绍农博园的定义、功能和特点,让学生对农博园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回答一些问题,如“你们听说过农博园吗?你们知道农博园有哪些功能?你们对农博园有什么期待?”等。

知识学习:4. 通过PPT、图书或网络资源等介绍农业知识,如不同农作物的种植和养殖技术、农产品的加工和利用等。

5. 学生个人或小组活动:让学生选择一个他们感兴趣的农业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分享给全班。

实践体验:6. 参观农博园:安排学生到附近的农博园进行实地观察和体验。

教师可以提前联系农博园,安排一些特殊的农业活动,如农作物的种植和采摘、农产品的加工和制作等。

7. 学生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参观过程中,观察和记录他们看到的农业活动和现象,以及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总结和展示:8. 学生展示:学生回到教室后,进行展示和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9. 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体验进行总结,强调农博园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关注农业和环境保护。

拓展活动:10. 个人或小组研究:鼓励学生选择一个农业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一份报告或展示,分享给全班。

农业展览馆幼儿园教案

农业展览馆幼儿园教案

农业展览馆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农业展览馆的建筑结构和功能。

2.让幼儿了解农业相关的知识,如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

3.提高幼儿园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农业展览馆的功能介绍。

2.农业知识的介绍,包括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

3.制作手工模型。

三、教学重点1.帮助幼儿理解建筑物的结构和功能。

2.帮助幼儿认识农业相关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农业展览馆功能介绍1.介绍农业展览馆的外观:建筑物的形状、颜色等。

2.介绍农业展览馆内部的展览内容,如展出的农产品、农具等。

3.回答幼儿提出的问题。

2. 农业知识介绍1.种植给幼儿展示种子、土壤、水等,让幼儿了解种子需要土壤和水才能生长。

跟幼儿说明植物需要光合作用才能生长,并演示光合作用的过程。

2.养殖给幼儿展示小鸡、小鱼,让幼儿了解动物的基本需求。

讲述饲料的种类和作用。

3.农产品加工展示制作过程,如蔬菜切片、面粉制作面条等。

让幼儿动手制作。

3. 制作手工模型1.分配材料,如纸板、彩纸、胶水等。

2.指导幼儿制作农业展览馆的模型。

3.批评幼儿的模型,鼓励他们做得更好。

五、教学评估1.观察幼儿的学习情况,了解幼儿掌握的程度。

2.给幼儿提供反馈,鼓励他们继续学习。

六、教学资源1.农业展览馆内部的展品、设施。

2.植物、动物、农产品的样本。

3.制作手工模型所需的材料。

七、教学心得本次教学重点是让幼儿了解农业展览馆的建筑结构和功能,和农业相关的知识。

通过制作手工模型,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尤其喜欢动物和植物,可以针对幼儿的兴趣点进行更深入的介绍。

同时,我还发现幼儿对于物品的材料来源缺乏了解,这也是我们教学的一个盲点,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弥补。

五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 农业博物馆里的发现教案 首师大

五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 农业博物馆里的发现教案 首师大

农业博物馆里的发现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传统农具的发明与演变过程,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慧;通过了解我国农耕的出现以及种植养殖技术的发明对人类生活的积极影响,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

2.技能:通过了解我国传统农具的演变过程,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并做适当分析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调查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3.知识:初步了解我国农耕的出现以及种植、养殖技术的发明对人类生活产生的积极影响;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农具的发明和演变以及传统农具在农业生产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知道我们的祖先在长期农耕和畜牧养殖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研究规律逐渐形成和完善的农学思想,对我国农业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以及对今日农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1.初步了解我国农耕的出现以及种植、养殖技术的发明对人类生活产生的积极影响;2.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农具的发明和演变以及传统农具在农业生产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3.知道我们的祖先在长期农耕和畜牧养殖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研究规律逐渐形成和完善的农学思想。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农具的发明和演变以及传统农具在农业生产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1.师生调查相关的资料。

2.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板书设计:一、引入新课(2分)1.出示几幅农耕图片,学生观察,说出图中的内容。

2.教师导入:几千年前,甚至是更早以前,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就出现了农业,今天,我们就走进农业博物馆,参观农业的历史。

(板书课题:三农业博物馆里的发现)学生齐读课题。

二、探究问题,交流研究(35分)1.学生质疑:如果真的能走进农业博物馆里,你想参观到哪些内容?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板书整理。

(预设:最早的农业是什么样的?什么人发明了农业?……)2.了解农业的出现。

•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了解到了农业的出现情况。

•师出示一些人物的图片:炎帝(神农氏)、后稷,介绍相关的传说。

•学生阅读教材P18页《农耕的出现》一文,谈自己了解到的内容。

中国农业博物馆 - 全国农业展览馆

中国农业博物馆 - 全国农业展览馆

中国农业博物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总结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新中国成立60余年来,我国首次针对可移动文物开展的普查,是在我国文化遗产领域开展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项目。

此次普查对于全面掌握和科学评价我国文物资源情况和价值,健全文物登录备案机制和文物保护体系,加大文物保护力度,保障文物安全,进一步促进文物资源整合利用,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有效发挥文物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中的积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充分准备,分步实施2012年北京市文物局将朝阳区做为普查试点,我馆做为普查试点单位,在馆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周密部署下,藏品部干部职工齐心协力、不等不靠,积极筹划,多次派人参加普查知识培训,为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013年-2014年独立开展文物分级鉴定工作和完成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陆平台系统的试运行,完成《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调查登记表》的统计上报。

2015年是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关键之年,也是任务完成的攻坚之年。

馆领导高度重视普查工作,将今年文物的普查任务列入全馆重点工作,并列入农业部绩效管理考核指标体系考核范围。

藏品部干部职工,依据北市文物局新的指示精神和工作要求,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周密部署,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提前1个月完成4万余件套6万余件藏品的现场信息采集和数据上传工作。

2016年是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收官之年,也是审核年,收藏单位对录入“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数据进行审核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我馆将此项工作列为全馆重点工作,同时也做为农业部绩效考核的指标之一。

为确保我馆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和严谨性,藏品部干部职工在苑荣副馆长的正确领导下,依照“有文必查、录入详实,操作规范”的原则,本着严谨、踏实、细致的工作态度,认真学习《数据审核工作流程及要求》,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的审核要求,保质保量的完成我馆全国第一次文物普查数据审核工作。

截至2016年9月30底,我馆保质保量地全部完成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数据采集、报送和数据审核的任务,并将涉及古代文物、传统农具、动物标本、民俗文物,古籍图书、蜡果模型等多个门类的合格文物信息上传至国家文物局的网站平台,共计45485件/套,实际数量65749件,照片60663张,完成报送进度达100%,成为第一批将普查数据上报国家文物局信息中心的博物馆之一。

农展馆实践活动方案

农展馆实践活动方案

班级社会实践活动记录单参观内容:二号馆、四号馆中华农业文明七号馆青少年科普馆八号馆中国传统农具九号馆中国土壤标本十号馆彩陶中的远古农业室外展园及三幕影院部分参观内容介绍:“中华农业文明陈列”在2号馆和4号馆,陈列面积约4850平方米。

展线900余延米,文物展品1000多件套,该陈列主要内容包括,贯穿古今万余年的中国农业历史,展示古代农业的“四大发明”、近代农业的特点和发展脉络、当代农业科技的进步。

“青少年农业科普馆”是中国农业博物馆推出的一个适合青少年特点的展览,它应该称得上是农博中最好玩、最有趣的展馆啦。

别看它的面积只有650平方米,但集声、光、电等一系列先进的展示手段于一身,绝对会让你拥有超乎一般的参观体验。

科普馆在展示内容上分为农业与生产、农业与生活、农业与环境三个部分。

整个展厅内部都以绿色为主,分割成大小不同样式各异的小空间,那些生动的图案、绚丽的装饰,让人置身其中仿佛来到了另一个奇妙的世界。

“三幕影院”是中国农业博物馆改陈项目的亮点工程之一。

它是当前国内外独有的特色影视平台,也是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核心播放引擎平台。

影院通过科技手段将穹幕、环幕、地幕三幕集于一体,与多幕投影系统相结合,以高度清晰的画面,全方位占据观众的视野。

以其独特的视觉冲击力、环绕立体声效,为观众带来极强的沉浸感、体验感,观众犹如置身于影片之中,以一种震撼的感受、全新的视角走进现实中无法“到达”的宏观世界、微观世界、远古时代和未来时空。

“室外展园”走进中国农业博物馆犹如走进了一座城市花园。

它的绿化面积达14万平方米,超过总占地面积的一半。

馆内楼台交错、亭廊迂回、湖光粼粼、绿树成荫的优美环境,与古典式建筑群相得益彰,融为一体,堪称繁华都市的桃源胜地,是国内不可多得的园林式博物馆。

附录:农展馆介绍及图片馆区面积与建筑环境中国农业博物馆(全国农业展览馆)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4万平方米,由十座具有民族风格特色的单体展馆组成的建筑群以及综合楼、藏品库房、文化产品用房等配套设施组成。

五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 农业博物馆里的发现教案 首师大版(1)

五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 农业博物馆里的发现教案 首师大版(1)

农业博物馆里的发现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传统农具的发明与演变过程,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慧;通过了解我国农耕的出现以及种植养殖技术的发明对人类生活的积极影响,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

2.技能:通过了解我国传统农具的演变过程,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并做适当分析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调查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3.知识:初步了解我国农耕的出现以及种植、养殖技术的发明对人类生活产生的积极影响;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农具的发明和演变以及传统农具在农业生产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知道我们的祖先在长期农耕和畜牧养殖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研究规律逐渐形成和完善的农学思想,对我国农业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以及对今日农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1.初步了解我国农耕的出现以及种植、养殖技术的发明对人类生活产生的积极影响;2.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农具的发明和演变以及传统农具在农业生产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3.知道我们的祖先在长期农耕和畜牧养殖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研究规律逐渐形成和完善的农学思想。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农具的发明和演变以及传统农具在农业生产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1.师生调查相关的资料。

2.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板书设计:一、引入新课(2分)1.出示几幅农耕图片,学生观察,说出图中的内容。

2.教师导入:几千年前,甚至是更早以前,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就出现了农业,今天,我们就走进农业博物馆,参观农业的历史。

(板书课题:三农业博物馆里的发现)学生齐读课题。

二、探究问题,交流研究(35分)1.学生质疑:如果真的能走进农业博物馆里,你想参观到哪些内容?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板书整理。

(预设:最早的农业是什么样的?什么人发明了农业?……)2.了解农业的出现。

•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了解到了农业的出现情况。

•师出示一些人物的图片:炎帝(神农氏)、后稷,介绍相关的传说。

•学生阅读教材P18页《农耕的出现》一文,谈自己了解到的内容。

农业博物馆里的发现教案

农业博物馆里的发现教案

《农业博物馆里的发现》一、教学目标分析:1、初步了解我国农耕的出现以及种植、养殖技术的发明对人类生活的产生积极影响,进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2、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农具的发明和演变以及传统农具在农业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而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3、知道我们的祖先在长期农耕和畜牧养殖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研究规律,逐渐形成和完善的农学思想,对我国农业发现有着深刻的影响以及对今日农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重点:1、初步了解我国农耕的出现以及种植、养殖技术的发明对人类生活的产生积极影响。

2、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农具的发明和演变以及传统农具在农业中所发挥的作用。

3知道农学思想对我国农业发展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学生自己从博物馆或者农业博物馆网站重寻找素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激发兴趣: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也初步了解到不同的农业有不同的条件需求,你还想了解农业的哪些方面知识呢?出示中国农业博物馆的图片问:你们知道这是哪儿吗?学生介绍农业博物馆。

教师总结:这是中国农业博物馆,它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博物馆,其中有彩陶中的远古农业、中华农业文明、中国传统农业、土壤标本、青少年科普活动,现代农业科技、农业国情等专题陈列。

在这里,可以帮你们解答很多关于农业的问题,使你们对农业历史的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确定主题,探究活动: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3课《农业博物馆里的发现》,课前老师让同学们预习了第3课,根据分组内容搜集一些资料。

老师把你们想了解的问题进行了分类,整理在表格中。

一会儿大家根据研究主题,进行探究活动。

学生读探究活动要求,并进行活动,教师巡视。

各小组针对自己的研究主题,确定要解决的问题,以便在研究过程中做到有重点、有针对性,而不盲目进行研究。

下面是各组的研究问题:教师小结: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岁月中,由生食采集的食物和猎取的动物,逐渐学会用火,开始吃熟食,进而发现了落地的种子竟可以发芽、生长、结出果实,一时吃不完的猎物还可以养起来,于是从无意到有意,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逐步形成了农业。

农业博物馆研学活动方案

农业博物馆研学活动方案
小组讨论和
总结
学生们分组讨论农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如粮食安全、农村人口问题等;汇报讨论结果,分享各组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活动总结和结业仪式
回顾全天的学习和体验,总结收获和感受;颁发参与证书或奖章,表彰优秀学生和团队
农业博物馆研学活动方案

适合年级
中小学各年级学生
活动目的
增强学生对农业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尊重劳动、珍惜粮食,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意识
活动内容与安排
农业博物馆导览与简介
导游或讲解员介绍农业博物馆的历史背景、展馆特色和展品分类;学生们了解农业博物馆的宗旨和展示内容
农业历史展览和介绍
展示农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包括传统农具、农耕方式的演变和对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通过展品和图片,让学生们感受农业技术的变迁和农民生活的演变
农耕体验活动
学生们分组进行农耕体验,如播种、耕种、收获等环节;体验传统农具的使用,理解传统农业生产的辛苦和技术含量
现代农业科技展示与讲解
展示现代农业的高科技设备和生产技术,如无人机播种、智能农机等;介绍农业现代化对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中国农业博览会教学设计

中国农业博览会教学设计

具体资源及环境 主要资源: / 环境: 多媒体网络机房 主要资源: 课件《中国农业博览会》 、 《种植业》 、 《林业》 、 《渔 业》 、 《牧业》 、 《副业》 环境: 多媒体教室
第一 课时
分配学习任务
检索资料, 制作 ppt
第二 课时
组织课堂程序
主持 发言 展示 ppt 采购农产品
资源(媒体)类型 多媒体网络机房 多媒体教室
资源(媒体)内 容要点
机房 多媒体教室
教学作用
检索资料,制作 ppt 展示 ppt I G
使用方式
教学过程
(说明:按照教学步骤和相应的活动序列进行描述,要注意说明各教学活动中所需的具体资源及环境)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上 网检索的形式,让学生 理解农业的概念,了解 并知道各种农作的的 图片,分布等 通过学生自主展示 ppt,共享交流第一课 时中,小组的学习结 果;通过模拟游戏,让 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 握农产品的主要分布 省份 第一课时 开始
(说明:请结合实际情况对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 进行描述;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
学习 者 特征 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在经过初中一年的学习习惯养成以后, 已经初步具备自我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信息技术能力上,己经学会检索资料,制作 ppt 等技能。但由于 年龄的增长,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增强,但课堂参与意识反而下降,在课堂的实施过 程中,很少有学生积极主动回答问题,表现自我,这是八年级学生的共性。差异性主 要体现在,由于学习难度的加大,学生的学习情况两极分化严重。 在第一课时中,采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并分配学 习任务,由小组进行分工合作,完成资料检索,并制作成 ppt。 在第二课时中,既有小组合作,又有角色扮演。有学生主持,有学生讲解,最后通过 分小组到各省完成采购任务的模拟游戏,完成全课教学目标。 即学生通过资料检索,完成 ppt,突破教学难点农业的概念及分类;又通过模拟 采购的游戏突出并完成教学重点各种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3.“梯田农具密码”研学课程

3.“梯田农具密码”研学课程

3.“梯田农具密码”研学课程
一、研学课程简介
中国农业博物馆有丰富的传统农具展,收集挖掘、耕整、施肥、播种、中耕、灌溉、收获、运输、脱粒加工、渔猎、饲养、劳动保护等多种农具几百件,能充分体现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随着历史长河的延伸,农具也极速发展更新,国务院近期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为我国发展人工智能指明了方向,发展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农业已成为我国农业创新发展的必然方向。

该课程对青少年有着非常重要的科技、文化启迪作用。

二、课程设计思路
传统农具与智能农业技术都代表了我国先进的农业技术水平,两者碰撞出来的火花,一方面能够吸引中小学生对领先世界水平近千年的传统农具的兴趣及对国家优秀历史文化的骄傲;另一方面能够启发中小学生对智能农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好奇和研究性学习。

三、课程内容
1、参观:参观传统农具展览,了解不同农具品种,用于挖掘、耕整、施肥、播种等不同用途。

2、授课:PPT教学授课,讲解农具知识,播放《农具的变革与智能农业发展》视频,通过对比理解我国农业技术快速发展的国情。

3、实践:动手拼接农具。

中国农业博物馆微课教案

中国农业博物馆微课教案

亲自体会插秧时的姿势、植株的间距,还能分成两个小组打比赛;“粮食的优劣如何辨识”部分,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在逐项完成购买任务的过程中,了解农作物优劣的辨识方法。

这些学习资源能够调动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参与学习和实践活动。

微课的教学目标
1.利用农博资源,了解主要粮食作物的区别,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2.了解粮食优劣的辨识方法,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3.在参观、体验、互动活动中,感受农业博物馆众多学习资源对自身学习的帮助。

微课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同学们,咱们先来回顾一下。

结合“粮食”这个主题,我们知道了粮食可以分为谷物、豆类、薯类。

共梳理出6个选题的研究实践小题目。

分别是:关于食品标识、粮食作物的分布、粮食作物的区别、购买粮食时如何分辨好坏、如何科学健康饮食、水稻插秧的体验。

二、研究实践
1.学会看农展馆7号馆,设施上的“操作说明”
了解操作说明的作用,能依据操作说明开展小组研究。

2.借助农博的设施资源开展实践活动。

农博的“农作物分布”设施、“食物从哪里来”、“健康饮食塔”、“健康标识”墙、虚拟购买游戏、虚拟插秧游戏,为学生的研究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

3.《粮食的辨识》
粮食(大米)优劣的辨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涉及学科的教材内容简介
五年级劳动技术《粮食的辨识——家庭烹饪常用原料(一)》
所属教学阶段(在对应处打√)
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
做课的设计与实施人员
序号
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
基地资源与学习内容、学生学习生活的关系分析
基地资源与学习内容关系分析:
这一学习内容,要引导学生认识主要的农作物,了解其主要产地,能依据观察、比较等方法,辨别粮食的优劣。农业博物馆的青少年科普馆中,有农作物分布知识介绍、农作物拼图、粮食的优劣如何辨识、健康饮食等学习资源,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研究、体验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
申请理由
请简述近3年来曾开展过的资源开发、应用和教育教学经历(500字左右)
近三年来,我一直从事着劳动技术学科的教学研究工作,一直在思考着如何借助社会的资源来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以更多优质的资源带领学生获得更丰厚的学习效果。前段时间,带领学生到中国农业博物馆参观时,发现7号馆的“农作物分布部分的展览,有自主选择进度的知识介绍,有主产地的图解演示,还有趣味盎然的知识抢答;“插秧体验活动”让同学们能利用磁力体验板,亲自体会插秧时的姿势、植株的间距,还能分成两个小组打比赛;“粮食的优劣如何辨识”部分,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在逐项完成购买任务的过程中,了解农作物优劣的辨识方法。这些优秀的教育资源正好为劳动技术学科五年级《粮食的辨识——家庭烹饪常用原料(一)》这一学习内容,提供了教育资源。这些生动的互动资源让学生在趣味体验中认识主要的农作物,了解其主要产地,能依据观察、比较等方法,辨别粮食的优劣。
微课的教学目标
1.利用农博资源,了解主要粮食作物的区别,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2.了解粮食优劣的辨识方法,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3.在参观、体验、互动活动中,感受农业博物馆众多学习资源对自身学习的帮助。
微课的教学过程ຫໍສະໝຸດ 一、复习回顾同学们,咱们先来回顾一下。结合“粮食”这个主题,我们知道了粮食可以分为谷物、豆类、薯类。
基地资源与学生学习生活的关系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希望动手操作,农业博物馆的陈列资源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充分考虑到了青少年的需求,“农作物分布”部分的展览,有自主选择进度的知识介绍,有主产地的图解演示,还有趣味盎然的知识抢答;“插秧体验活动”同学们还能利用磁力体验板,亲自体会插秧时的姿势、植株的间距,还能分成两个小组打比赛;“粮食的优劣如何辨识”部分,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在逐项完成购买任务的过程中,了解农作物优劣的辨识方法。这些学习资源能够调动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参与学习和实践活动。
2.围绕“粮食的辨识”这一主题的研究,学生能初步了解了农作物的主要产地,农作物分布的概况、农作物的形态区别、如何科学饮食,能依据观察、比较等方法,辨别粮食的优劣等相关知识。
3.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收集、分析、整理信息的活动中、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研讨中,在模拟插秧等体验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共梳理出6个选题的研究实践小题目。分别是:关于食品标识、粮食作物的分布、粮食作物的区别、购买粮食时如何分辨好坏、如何科学健康饮食、水稻插秧的体验。
二、研究实践
1.学会看农展馆7号馆,设施上的“操作说明”
了解操作说明的作用,能依据操作说明开展小组研究。
2.借助农博的设施资源开展实践活动。
农博的“农作物分布”设施、“食物从哪里来”、“健康饮食塔”、“健康标识”墙、虚拟购买游戏、虚拟插秧游戏,为学生的研究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
微课的活动建议——学生用
1.了解中国农业博物馆青少年馆的资源情况。
2.观察操作说明,会看操作说明并能安全操作。
微课的使用建议——教师用
7号馆中的“农作物分布”互动项目、“粮食的优劣如何辨识”、“粮食作物”拼图、“健康饮食”互动项目作为本次实践活动的主要资源。
模拟插秧活动,学生和老师都比较陌生,没到农村看过农民插秧,更没有亲身体会过插秧活动。所以邀请农博的工作人员,与选择插秧实践的小组一起开展实践活动。
在社会大课堂微课的录制过程中,我越发地体会到了短小而精悍的微课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所以,我想将这种资源与这种形式相结合,申请录制一节关于“粮食的辨识”的教学微课,带领学生体验一下走进中国农业博物馆,感受农业大国的文化魅力。
3.《粮食的辨识》
粮食(大米)优劣的辨识
小组:组长:组员:
研究选题
粮食优劣的辨识
组员分工
记录:拍照:
汇报:
基地资源选择
记录预设
鉴别优劣大米的方法:
1.
2.
3.
三、小结研究实践情况
微课的教学效果分析
1.借助农展馆的学习资源调动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参与学习和实践活动,提升了学生使用“操作说明”的能力,提高了实践能力。
申请人姓名
单位
职务
教师
职称
高级
单位电话
手机
电子信箱
证件号码
拟提交的微课数量及主要内容
共1节
1.围绕“粮食的辨识”这一主题的研究,借助馆内资源学生能初步了解农作物的主要产地,农作物分布的概况、农作物的形态区别、如何科学饮食,能依据观察、比较等方法,辨别粮食的优劣等相关知识。。
2.学会看操作说明,能够安全操作。
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初中思想品德()
高中政治()通用技术()中学综合实践()中学信息技术()
中学音乐()中学体育()中学美术()其他()
适用年级
小学一年级()小学二年级()小学三年级()
小学四年级()小学五年级(√)小学六年级()
初中一年级()初中二年级()初中三年级()
高中一年级()高中二年级()高中三年级()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名称
粮食的辨识
利用的大课堂基地名称
中国农业博物馆
大课堂基地的编码
Dktwk30
设计到的学科(在对应处打√)
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小学科学()
小学劳技(√)小学信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小学音乐()小学体育()小学美术()
书法()中学语文()中学数学()中学英语()物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