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酬定律》读后感
2024年金钱的魔力读后感模版(3篇)
![2024年金钱的魔力读后感模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d07aedc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30.png)
2024年金钱的魔力读后感模版《2024年金钱的魔力》是一本关于金钱与财富的魔力的书籍,作者名叫XXX。
这本书带给了我很多思考和启发,让我对金钱的价值和运用方式有了全新的认识。
首先,这本书通过对2024年经济形势的描绘,让我们看到了金钱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书中详细地描述了2024年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变化,强调了金钱在经济活动中的核心地位。
通过分析各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投资机会,书中向我们阐述了金钱的魔力所在。
其次,这本书强调了金钱的合理运用和管理的重要性。
在书中,作者提到了许多关于投资和理财的重要原则和方法。
他强调了风险与回报之间的关系,提醒我们在投资决策时要做好风险管理。
同时,书中也提到了合理的财务规划和预算管理对于个人财富的积累和增长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观点,我们可以看到金钱的魔力并不仅仅在于获得财富,更在于如何善于运用财富。
另外,这本书还强调了金钱对个人幸福感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作者通过对人们对金钱的态度和价值观的观察,指出了金钱在实现个人梦想和追求幸福感方面的重要性。
书中还探讨了金钱对于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强调了金钱的魔力不仅仅体现在个人事务中,更在于对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力。
最后,这本书还提醒我们要正确看待金钱和财富。
金钱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它只是实现我们生活目标的一种手段。
作者通过许多案例和故事,告诉我们财富的真正含义在于能否带给我们快乐和幸福。
金钱只是一种资源,我们应该用它来实现更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阅读《2024年金钱的魔力》,我在对金钱的认识和理解上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提升。
金钱的魔力在于它的价值和运用方式,它在经济、个人和社会发展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同时,我们要正确看待金钱和财富,并将其运用到实现更大价值和意义的目标上。
这本书在启发我们对金钱的思考和行动上给予了很多有价值的见解和建议。
在日常生活和事业发展中,我们都可以从中受益,并更好地认识到金钱的魔力所在。
2024年金钱的魔力读后感模版(2)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主人公去一家店里面买衣服时,老板见它特别平常,普普通通,想以个穷光蛋,于是老板和服务员对他不理不睬,给他随意拿了一件别人不想要的衣服,对他的态度不好,从内心瞧不起这个“没钱的顾客”,只想让他快快走了算了。
《血酬定律》读后感
![《血酬定律》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f4c39c7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97.png)
《血酬定律》读后感第一篇:《血酬定律》读后感《血酬定律》读后感第一次知道关于吴思和他的著作是在去年,看到电视里的一档节目,当时觉得他的观点很新颖,提出的观点是我此前从未了解过的,他给了我一种全新的史观,让我对历史有了新的理解,《血酬定律》读后感。
而他的观点,在《血酬定律》和《潜规则》这两本书中体现的最为显著。
后来有一次逛书城,偶然发现了《血酬定律》,于是买回去细细读完,真的有些茅塞顿开的感觉,很多之前困惑的问题都迎刃而解,虽然不知道到底是不是准确的答案,但是总归是一条思路。
吴思的本页是新闻工作者,在业内外都很有名气。
但是,真正让他出名的却是历史著作。
吴思成长在文革时期的北京,也许这段经历让他对历史的感悟与旁人不同,提出的观点总是异于常人。
《血酬定律》这本书曾经轰动一时,如同它全黑的封面,整本书给人的印象严肃而又简单,语言简练冷酷而内涵丰富,读起来有时候还有一些困难,但是总结起来,《血酬定律》绝对不失为一本好书。
《血酬定律》中,吴思给出了全新的史观,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中国历史上暴民暴政轮流交替的现象。
所谓血酬定律,应该先给出一个定义:血酬是对暴力的酬报,就好比工资是对劳动的酬报、利息是对资本的酬报、地租是对土地的酬报。
不过,暴力不直接参与价值创造,血酬的价值,决定于拼争目标的价值。
如果暴力的施加对象是人,譬如绑票,其价值则取决于当事人避祸免害的意愿和财力。
这就是血酬定律。
但是在本书中,吴思并没有通篇阐述这个道理,而是对血酬定律背后的潜规则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且从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入手论证了他的理论。
血酬即暴力掠夺的收益,血酬定律衍生出来的即是“血酬史观”。
用这种史观纵观历史,就会觉得很残忍,也很难受,因为过于利益化,过于“暴力为王”。
尤其吴思关于英雄的论述,更是让我觉得心寒,他是这样分析的:“英雄这种东西,本来就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物,稳定的常规秩序中不需要英雄,也没有英雄的位置。
民众尽管没有固定的脸谱,却始终是理性的趋利避害集团。
吴思 社会顺应潜规则是条死路
![吴思 社会顺应潜规则是条死路](https://img.taocdn.com/s3/m/35013d1190c69ec3d5bb75d4.png)
吴思社会顺应潜规则是条死路[摘要]在家庭中,在小团体中,在熟人圈子中,报应机制并不那么容易错乱,大家都是识好歹的。
即使不谈道德,即使以个人物质利益最大化为唯一标准,我也不认为厚黑学是高明的生存策略。
受访者:吴思(著名历史学者),访谈者:简志忠。
文章要点劳动换取的收益叫工资,土地换取的收益叫地租,资本换取的收益叫利息,那么,流血拼命换取的收益叫什么?我称之为“血酬”。
血酬定律可以帮助我们计算改变规则的成本。
制订规则,说到底,总要由暴力最强者者说了算,这是元规则,决定规则的规则。
就个人来说,顺应潜规则,更容易带来成功。
就社会来说,这条路——顺应潜规则,让贪官污吏得逞之路——终究是一条死路。
血酬定律到底是什么,与潜规则又有何不同?提问:血酬定律到底是什么?它与潜规则之间又有何种依存关系?吴思:人类在拿命换钱的时候,或者在以钱买命的关头,如何评估盈亏得失?这是一个古老而基本的问题。
血酬定律揭开了潜藏在人们心底的一种计算方式,回答了这个问题。
劳动换取的收益叫工资,流血拼命换取的收益叫什么?“血酬”是我杜撰的词。
谁都知道,劳动换取的收益叫工资,土地换取的收益叫地租,资本换取的收益叫利息,那么,流血拼命换取的收益叫什么?我称之为“血酬”。
血酬的价值,取决于拼命争夺的对象的价值。
如果拼抢的对象是人本身,譬如绑票,“票”价取决于当事人的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
这就是血酬定律。
在此过程中,人们的核心计算是:为了一定数量的生存资源,可以冒多大的伤亡风险?可以把自身这个资源需求者损害到什么程度?这个道理说来简单,却能推出许多惊人的结论,解释许多令人费解的历史现象,其中包括潜规则现象。
血酬定律可以帮助我们计算改变规则的成本。
制订规则,说到底,总要由暴力最强者说了算,这是元规则,决定规则的规则。
这个层面的变动,规则的变动,往往要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
即使私下修改规则,形成潜规则,也要仰仗伤害能力,而最大的伤害就是对生命本身的伤害。
“血酬定律”是学术垃圾
![“血酬定律”是学术垃圾](https://img.taocdn.com/s3/m/2c9247791711cc7931b71681.png)
“血酬定律”是学术垃圾默认分类 2009-09-23 09:27 阅读3104 评论71“血酬定律”是我经常在读书人口中听到的流行词,已经很多年了。
我知道它的发明者是吴思,在知识界有些名气,但我向来崇洋媚外,对国内学人缺乏兴趣,所以一直没读他写的书,也不明白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前阵子逛街,见路边摊上有《潜规则》和《血酬定律》合集,很便宜,就买回家。
但才翻几页,我就有了不良反应,胸闷鼻塞,情绪低落。
我很震惊,这么一个荒唐的概念,竟被那么多读书人接受,乃至口口相传。
中国知识分子真极品,本来脑子就乱,还非要造新词把自己弄得更乱。
什么是“血酬”?吴思这样定义:“强盗、土匪、军阀和各种暴力集团靠什么生活?靠血酬。
血酬是对暴力的酬报,就好比工资是对劳动的酬报、利息是对资本的酬报、地租是对土地的酬报。
”这真是匪夷所思的类比,工资、利息、地租都来自交易行为,可是暴力劫掠不是交易,怎能混为一谈。
交易是双方皆有所得,劫掠有一方是净损失,赃款怎么成了酬报?受害人付给加害人酬报?还有一次在访谈里,吴思这样说道:“劳动换取的收益是工资,土地换取的收益叫地租,资本换取的收益叫利息,那么,流血拼命换取的收益叫什么?我称之为‘血酬’。
血酬的价值,取决于拼争对象的价值。
”这种错误太低级了。
甲去给乙打工,甲提供劳务,乙支付工钱,这是“换取”。
但是甲去打劫乙,甲给了乙什么?吴思说,甲的收益是“流血拼命换取的”,难道乙得到了“流血拼命”?那还不如说甲给了乙一场爱匪主义教育呢。
吴思发明“血酬”,本意是想从经济学角度探讨集体暴力行为,却彻底暴露了他对经济学的无知。
“交换”是向别人提供物品或服务而取得收益。
那么,有没有人通过“流血拼命”换取收益?有,但不是抢匪,而是镖师。
他们向别人提供“流血拼命”的服务获得收益。
其实,如果换成经典的经济学解释,吴思的谬误就更加清楚了。
萨伊的定义:“对借用劳动力所付的代价叫做工资。
对借用资本所付的代价叫做利息。
从《血酬定律》看教育现象
![从《血酬定律》看教育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785b4639ed630b1c59eeb5c0.png)
『关天茶舍』从《血酬定律》看教育现象作者:曾阿牛_ 提交日期:2006-3-3 14:56:00一前几天在电视节目里面,听到李敖先生谈起一个片断:他说曾经在一出木偶戏里听见一个木偶问另一个木偶:你为什么这么笨?另一个木偶答道:因为有人教我。
细心的李敖将这个片段笔记下来,而我在他的节目中听到,也不禁会心一笑。
大家都很关心教育问题,可是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没有仔细探究过“什么是教育?”这个课题。
我也是在12岁那年被父亲暴打了一顿屁股后,才从红肿的屁股下面冒出来这么一个哲学问题:他为什么打我屁股?凭什么?。
都说在不同的环境下会生长不同的产物。
一个英国孩子的头被苹果敲了一下,促使了他开动大脑胡思乱想。
我们小时候比较珍惜粮食,敲在脑袋上的常常是老师的教尺和粉笔擦,所以脑袋瓜里总想着去炸碉堡堵枪眼以及拯救别人啥的光荣任务。
以至于脑子根本没有那闲工夫去思考别的不重要的问题,象打屁股引发出“什么是教育”这种不重要的问题我就没好意思告诉别人,倒不是因为害怕嘲笑,主要是避免父母误会我学习走神不用功而伤心。
事实上证明父母的这种担心是有根据的,因为从那以后我的考试成绩一直不好。
别人觉得是我笨,我觉得自己挺委屈――只是走神而已。
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我像是得了癔症,总是怀疑这怀疑那,总是去寻思一些和考试成绩无关无聊无趣的“形而上”问题。
比如为什么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为什么说人死了会有重量?有人重如大山有人轻过鸟毛?这种重量是谁去称的?是谁掌握了称重的权力和标准?“学习”是什么?为什么要“听父母的话”?父母和老师的话肯定是对的吗?什么是真理?为什么唯心主义就是该鄙视的?外国人的想法和我们一样吗?人和人为什么会不一样?是什么导致了差异?什么是“科学的”?人究竟是不是一种产品?人为什么会生为何要死?。
诸如此类的无聊问题在我脑中无休无止地冒出来。
后来发展到甚至怀疑用考试成绩来评定一个人的智商以及资质优劣的“科学性”的时候,我想自己可能无药可救了。
血酬定律读后感(精选5篇)
![血酬定律读后感(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09950c3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d6.png)
血酬定律读后感血酬定律读后感(精选5篇)读完一本书以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血酬定律读后感(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血酬定律读后感1通过这本书,我了解了一些不知道的事情。
但是我喜欢看举例,不喜欢看概念。
作者会用一个概念去解释另一个概念,但是旧的我还没有弄得懂,新的更不行了。
虽然,有人说书写得不好。
但是对于我,这本书让我开阔了眼界。
作者真的是看过很多书和故事,让我也不禁去留意里面提及的书籍和人物。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段光清和李昌平的故事。
我觉得段光清已经处理得足够好,因为有大概220个官家的人被杀,无论如何都要有个交待,所以,最后把周详千、愈能贵、张潮清三个交待上去了。
哎,周详千的事真是让人感到好无奈,不知道怎么说好。
至于后两人,据说是在重赏之下,被乡亲们抓了。
哎,真不知道怎么说乡亲们了。
甚至有人把俞、张的亲属抓去领赏,但是段光清不想更多的人死,他并没有给赏钱乡亲们,于是乡亲们才放过亲属。
书里面介绍了李昌平写了一本书,我也会去留意。
读这本书真的给了我惊喜,因为最后我收获了三本书《儒林外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我向总理说实话》前两本我是一直知道,但是没有重视,我决定以后有闲暇的时候,一定会去浏览。
另外,我还在豆评里收获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我实在太充实了,下半年的读书计划已经被我排满了。
但是由于同是涉及政治的书籍,太烧脑了。
我决定休息一下,看下其他类型的书籍。
至于为什么我会给四星,是因为书本后半部分太多概念解释概念,我看得头晕晕的。
不选力荐,是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看懂。
所以,只选择推荐好了。
血酬定律读后感2可能自己读书从来都是看了写书人的想法,再综合自己的想法而产生新的观点,所以虽然是卸写在书评栏,不如说是自己读后的一些笔记和想法。
血酬最初的例子展现出,在下层阶级,在何种情景下,人们愿意用生命去换取利益;再往后,书里会不断分析,上层阶级在何种情况下会采取何种策略获取利益;而下层劳动者又会做出何种回应,是以怎样的代价采取何种手段获取何种酬劳。
血酬定律读后感
![血酬定律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e0143d165ce0508763213db.png)
血酬定律读后感《血酬定律》读后感读《血酬定律》有感——浅谈中国的行政体制在行政法的第一节课上,曾老师就为我们推荐了一些书目。
其中吴思的《潜规则》引起了我的注意。
接着曾老师又介绍了他的另一本书《血酬定律》,还特意提到了这是一本应该禁掉的书。
相比《潜规则》我更对《血酬定律》感兴趣,因为这本书曾经在03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并且入选了当年影响中国的三本书之一。
初次看到这本书时,我不知是不是另有封皮的缘故,全黑的封面朴实无华,给人的印象严肃而又简单,是的,研究历史就应该这样,从一个客观的角度全面的阐释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严谨而又不失深刻,这样才能发挥历史这面镜子的作用,为当今世界的诸多困惑提供借鉴。
读完此书有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他为我们解答中国暴民暴政轮流交替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原来这是有规律可循的,也就是全书一再强调的血酬定律。
我们不禁要问血酬定律到底是什么?从字面意思来看,血是指肉体、,酬是酬劳,血酬定律应该是以生命为代价换取酬劳。
但这并不全面。
通读此书我认为血酬定律应包含两方面内容,一、在社会不稳定的革命时期,血酬是以生命为代价从事暴力掠夺的收益,但前提是收益大于成本,例如陈胜,吴广的起义,因为大雨他们延期到达目的地,依秦律当斩,在横竖都是死的情况下,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揭竿起义。
二、在社会运行正常的状态下,血酬是以被统治者交纳税收的方式,换取统治者继续允许他在土地上生存的权利。
通俗一点说,就是向黑社会交保护费,但是不交却可能面临死亡的危险。
但是这本书中并没有大乾隆时期的和珅)。
这两个人其中之一就是刘瑾,刘瑾充分利用皇帝的信任,大开抽水机向各级官吏敲诈,敲诈数额甚至多于地方全年的财政收入,在万般无奈之下,行贿成为了唯一的升迁手段,因此把柄也落在了刘瑾的手里,更能壮大其集团的实力,这样的行政制度也必将催生腐败。
这也是中国古代腐败猖獗,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坏的行政体制即使是好人也会变坏,而好的行政体制即使是坏人也会收敛变好。
读政治经济学心得4篇
![读政治经济学心得4篇](https://img.taocdn.com/s3/m/727ab15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f1.png)
读政治经济学心得4篇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各个阶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经济学。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读政治经济学心得,欢迎查看。
读政治经济学心得一:这几天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了,一是为了应付我那考试,另外也是在有一次听一个朋友说:马克思主义的很多原理还是真理来的,只是要结合实际。
记得大一的时候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只是很记得那个女老师长比较漂亮,有气质,脾气很好。
其他的那些都基本上忘记得差不多了。
现在毕业了,但又是为了考试而学习马克思主义,只能算是太巧了...昨天看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之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政治经济学具有很强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都有阶级背景。
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利益,所维护的也是阶级利益。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就想到了,现在我们工作的情形,马克思和恩格斯还真的很有觉悟啊,把这些都看透了。
hehe~~因为有阶级,所以会有利益,因为有利益,所以会有矛盾,因为有矛盾,所以会有各自的隔阂。
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
但是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也许睿智的人才能够洞悉经济规律,在经济上有所创新吧。
读政治经济学心得二:(本学期的政治经济学课程即将结束,犹记开课之初杨老师在讲导言部分时推荐了许多专业书籍和经典文章。
受自身浅薄学力所限和对专业大部头天然恐惧感的影响,我在图书馆借到了其中几本只是翻了翻绪论导言就无心继续读下去,最终也没能读完这些书籍中的任何一本。
也许是只鳞片爪让人更易接受,反倒是杨老师推荐的几位名家的博客还勾起了我的兴趣,断断续续倒也读了几篇。
在此先觍颜承认错误。
我阅览与经济相关的博客的有四个:吴晓波、叶檀、吴思和张五常。
帕金森定律学习心得读后感作文
![帕金森定律学习心得读后感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ce5c324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23.png)
帕金森定律学习心得读后感作文帕金森定律学习心得读后感作文帕金森定律是非常有趣的定律,可以让自己在职场上把握机会。
帕金森定律读后感的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帕金森定律读后感以前曾听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弱将手下有强兵,弱将手下有弱兵这种说法。
今读了帕金森定律: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三是聘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有感如下:在管理工作中,“将”与“兵”这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实在太复杂了。
C小姐认为,一旦出现“弱将”,必然会出现两种局面:出强兵、出弱兵。
以下为她对三种定律的看法。
帕金森定律一:引疚辞职。
C小姐工作多年未曾见过自动离职的领导。
一般是因为管理不力被辞退的多。
倒是她常常怀疑自己是不是称职,深怕误人子弟,经常有离职的念头。
帕金森定律二:让能干的人来协助你。
C小姐的上司R先生聘用了二位非常能干的助手来协助他。
一位善于执行及落实,一位善于交际、写报告及演讲。
他曾说一个是他的口,一个是她的手。
他显然是应用了帕金森最明智的选择:定律二。
可是,他最后却因为两位助手的光芒盖过了他,而被公司认为没有生存价值,最后落得被辞退的下常所以在选用定律二的时候,一定要慎重,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正确的对象。
选择一位能力既强、又有本心的人。
而且是你可以驾驭的。
(有些人养不熟,你把她培养起来,有一天你就会尝到养虎为患的滋味。
)2.注意助手的数量。
最多只选择一位得力助手,如果两位助手都得力,那么你将很容易被淹没在他们的光芒中,如果他们联手你就更惨。
3.要有你的强项。
你的能力再差,你必须要有一项自己的强项。
4.不要所有的工作都让你的助手来做。
她更多的应该是协助你,而不是完全代替你。
一些重要场合或会议,一定是你亲自去参加。
回来以后转达。
5.不能让你的助手过多地越过你去接任务或汇报,否则你将被驾空。
6.适当的时候表现出你的权威,绝不能让她对你放肆。
血酬定律读后感
![血酬定律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ed81309482fb4daa58d4ba9.png)
血酬定律读后感血酬定律读后感(一)首先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我就觉得很好奇。
血酬,什么是血酬?通过百度百科,其定义为“流血拼命所得的报酬”。
我最直观的的感受,就是各种充满血腥的暴力集团通过暴力手段获得报酬。
因此我决定读一读这本书。
下面我就谈谈对这本书的理解。
很容易感受到作者学养深厚,他通过研究历史来阐述社会现象背后的规律,表达他的政治主张。
我觉得作者的观点很符合现实社会的一些本质,即暴力最强者说了算。
这里的暴力,即强势者,可以是为官者,也可以是财富的拥有者。
我联想到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至今国际社会的政治格局,每一次的战争(无论是军事战争还是经济战争)都透露着暴力强权统治社会的原则。
因此,暴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今中国表面上说是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我认为其目的当然不是为了所谓的世界和平,一方面和平发展最有利于我国的快速腾飞,另一方面和平只是假想,只有登上了强权的宝座才能够保住自身应有的利益。
我认为也只有强权暴力者才有资格提出“和平”。
接着我想到了中国社会的为官者,以及中国古代不同王朝兴衰进程都可以分为三大阶段。
1,所有的新的王朝建立,都是一代明君,他们或是草根,或是贵族血统,但都有一个优秀的特点,即励精图治的明君。
皇朝初期的建立,贪官并不多,但已经有了苗头。
贪官就是暴力者,他们从百姓那里得到了暴力的酬劳,尝到了甜头。
2,先皇死后,后面的皇帝们鲜有比先皇有作为的,他们都得益于根基的牢固,于是自身修养降低,权利逐渐被有心的暴力者所得,官场暴力者在初期的甜头下愈演愈烈,官员在暴力的支持下最佳选择是压榨平民,谋取最大利益,而平民的最佳选择却是接受压迫,把可以拿出的东西来买平安,却不告状,反抗。
皇帝的贪图安逸,官员的敲骨吸髓,平民的力量不足,使整个国家滑向深渊。
无形中,暴力者从皇帝滑到了贪官手中。
3,王朝后期百姓不甘压榨,当生命和被剥削同等地位时,大家当然会选择生命,为了得到生命这样的“酬劳”,所有人都不甘,于是反抗起义了,于是一个王朝就此覆灭,新的王朝等待建立。
血酬定律的现实意义
![血酬定律的现实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e5cb7a37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7d.png)
血酬定律的现实意义1. 引言1.1 什么是血酬定律血酬定律是一种古老的伦理原则,它表明一个人的行为将会受到相应的回报或惩罚。
这个原则最早可以追溯到圣经中的“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概念。
血酬定律认为,一个人所做的善恶行为会在某种形式上得到相应的回报或报应,即“因果报应”。
这个原则在人类社会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和决策,也影响着社会的秩序和公平。
血酬定律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解释人们在面对重大政治事件时的决策逻辑,以及对经济制度和资源分配的启示。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血酬定律可能不再以直接的形式存在,但它的影响仍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生活。
了解和合理运用血酬定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公平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2 为什么要讨论血酬定律的现实意义血酬定律是指一种古老的报复原则,即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在人类社会中,这种原则早已存在并影响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讨论血酬定律的现实意义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中的行为逻辑,以及对社会秩序、公平和经济制度的影响。
了解血酬定律的现实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个体行为和决策中的因果关系,以及在重大政治事件背后隐藏的逻辑。
血酬定律对社会秩序和公平的影响也值得深入探讨,以及对经济制度和资源分配的启示。
在现代社会中,合理运用血酬定律可以更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公平发展。
讨论血酬定律的现实意义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 正文2.1 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决策血酬定律对个体的行为和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个体在面对各种选择时,往往会基于血酬定律来进行决策。
血酬定律告诉我们,一定的付出往往会有相应的回报。
个体在做出决定时会考虑到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和时间是否值得,以及是否有可能获得相应的回报。
这种思考方式在各个领域都能体现出来,比如学习工作、人际关系、投资理财等方面。
血酬定律也提示了个体在行为和决策中的风险意识。
个体往往会权衡风险与回报,以确定是否值得冒险。
这种风险管理能力在个体的生活和事业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法律与文学读后感
![法律与文学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44b15ded0d233d4b04e6933.png)
法律与文学读后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法律与文学读后感16法学卓越班刘国香本学期刚开始,我便在图书馆翻阅法律相关的书籍。
因为爱好原因,自己本身并不喜欢枯燥的法律条文或者晦涩难懂的法学大家的著作。
在图书馆游走的我,就被这本《法律与文学》抓住了眼球,通读完这本著作让我知道了:法律也是可以有趣的。
波斯纳的作品和他本人的学识经历总会给人一种很怪的感觉:他虽然是美国法学界的巨擎,但其第一个学位却得自耶鲁大学的语言文学专业而非法律专业;虽然身为法官和法学家,但他常常“超越法律”,专注于对经济学、数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学人类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
也许正因为这个原因,这本《法律与文学》才显的如此有看头,而不是一个单纯的法学家对文学作品用法律思维去思考和诠释,个人觉得他更多的是一个文学家运用他自己渊博的法律知识去诠释书中的法律行为。
书中认为“作为法律文本的文学文本”主要就在某种意义上“关于”法律的文学作品展开讨论。
在该编中,“法律”的定义很宽泛,包括自然法和复仇这些与实在法共存,并影响后者的规范体系。
进行分析的作品包括了西方文化中许多里程碑性的著作,包括荷马、古希腊悲剧、莎士比亚、妥斯陀也夫斯基、梅尔维尔、卡夫卡、卡缪等人的作品。
作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一些文学作品中学到很多关于法理的知识。
实际上,一些表面上与法律或其他规范体系没有多大关系的文学作品,有时从法理的视角来看也可能更好理解。
“法律学术中的文学转变”主要就是否应当对律师和其他法律职业者进行文学修养教育的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认为美国法学界的一些人想讲法律学术的重点从分析转为叙事和比喻。
他们想把虚构的文学作品带入法律课堂,让人们活生生地看到受蔑视的人、受忽视的人、受压迫的人,并通过培养对这些人的同情来促进法律改革。
另外,作者还对许多著名法官的传记或自传的文学价值和法学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分析。
波斯纳的这本著作很厚,就不一一的去解读,接下来写写自己对这种文学与法律的交融形式做一下自己的看法:文学著作中的人物大多都是现实社会的放大版,极具讽刺意味。
合法伤害权
![合法伤害权](https://img.taocdn.com/s3/m/600c9da971fe910ef12df895.png)
关于“合法伤害权”合理性的思考-------------《潜规则》读后感“合法伤害权”,顾名思义,是一个矛盾结合体,在一个法制的社会形态下,伤害应该是违法的,而此矛盾名词是著名学者吴思先生在他的《血酬定律》和《潜规则》中都提到的一个词汇。
所谓“合法伤害权”,从正面意义上看,应该说的是司法机关对于违法犯罪分子实施的刑事惩罚,对于犯罪分子来说,那些生理或者心理上的惩罚是一种伤害,但是,这种伤害权是法律允许的,对国家公权力机关来说,法律允许即权利!但是吴先生所谓的“合法伤害权”明显是一个灰色词汇,就是说有些人能够利用自己的管辖权,在他可以做主的范围里,利用冠冕堂皇的理由给其治下的民众以伤害。
大家都知道这是打击报复,但所有一切都是在合法的名义之下进行的。
掌握权力的人一旦可以借合法的名义来伤害别人,他们会充分的利用这种权力为自己牟利,让国家机器按照他们的意愿开动。
这种“合法伤害权”,经济学上一般称之为寻租,也即有些经济学经常强调的所谓“权力搅买卖”。
①俗语所称的“官断十条路”,即官员手上握有十条甚至更多的选择方向,其中的利弊必然有差,则伤害不伤害都是他说了算!“合法伤害权”的威力往往比一般的政府职权要大的多,因为民众对它无可奈何,吴先生在书中写道“身怀利器,杀心自起”,其实本质上是一种投资与回报的性价比,当投资无风险,或风险极小,而回报却是高额和必然的,即性价比很高的时候,此句的确是真理。
在古代官场,无论是通过推荐,继承还是科考当上官员的,几乎都会适用吴思先生说的“新官堕落定律”,一旦做官,手握权利,不论大小,一律有种“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心态,而一个混乱黑暗的政治官场,当潜规则从黑色过渡到灰色,最后走到白色,摆在台面上说话的时候,这种伤害权就变的合法了,甚至连民众都视之自然,把它当做一种合理的存在,抱着一种“只要不轮到我头上就好”或者“等我有了这种权利”的心态,久而久之,合法伤害权不仅合法,甚至是合理的。
《血酬定律》的博弈论解读
![《血酬定律》的博弈论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5e706762336c1eb91a375d26.png)
《血酬定律》的博弈论解读作者:林修竹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7年第08期摘要:《血酬定律》虽然描述的是社会历史现象,但其中也隐含了许多博弈论的道理,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生活中时时有博弈,社会上处处有博弈。
我们必须学好、用好博弈论,倡导非零和博弈,实现合作共赢。
关键词:血酬定律;博弈论;启示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1一、《血酬定律》概述《血酬定律》的作者是著名历史学者吴思。
书中深入剖析了不同朝代的性命价格、贪吏富贾的敛财手段、市井小民的反抗策略、盗匪土霸的生存模式等现象。
作者似乎在竭力描述社会表面制度下的一些暗渠,即所谓的“潜规则”。
本书提出了“血酬”和“元规则”等一些新概念。
这自然是作者杜撰的词,却能够生动形象地说明一些问题。
所谓“血酬”,即流血拼命所得的酬报,是对暴力的酬报,它的价值取决于拼争目标的价值。
人们的核心计算往往是:为了一定数量的生存资源,可以冒多大的伤亡风险,可以把自身这个资源需求者损害到什么程度。
书中也介绍了多种名目的“血酬”:土匪绑票的赎金、做小买卖的“地份钱”、妓院的“门租”……这些自然是在正常体制之外的,但是从下文一些例子中可以发现它们带来的“蝴蝶效应”的影响之大,它体现了生命与生存资源的交换关系。
所谓“元规则”,就是所有规则的设立,说到底都遵循一条根本规则:暴力最强者说了算。
这是一条决定规则的规则。
虽然我们常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仿佛这只无形的手能主宰一切,但是要考虑到说话者的语境处于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代。
而在实践中,更通行的一条原则便是:弱肉强食,暴力至上。
的确,有时人们会眼高手低,到头却忘记了一些最普适的真理。
引入这些概念,可以更贴切地解释一些历史现象。
二、《血酬定律》的解读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将个体和集团看作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以这种视角观照中国历史的个案与全局,能得到多处印证。
血酬定律读后感
![血酬定律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a074a0a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a.png)
血酬定律读后感《血酬定律》是一部由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创作的小说,通过对美国大萧条时期农民家庭的描写,深刻地展现了贫困、艰辛和人性的复杂性。
读完这本小说,我深感作为一个文学家,我们应该承担起传递真实、深刻的人性的责任。
以下是我对《血酬定律》的读后感。
小说以农民家庭的命运为线索,展示了大萧条时期农民们的贫困和困境。
他们面对着土地的荒芜、家庭的分裂、生活的艰辛,甚至是死亡的威胁。
斯坦贝克通过细腻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这些农民的苦难和无助。
其中,我最为震撼的是小说中描写的那场大洪水。
洪水无情地摧毁了农民们的家园,他们失去了所有的财产和希望。
这一场景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类在自然力量面前的渺小和无力。
在小说中,斯坦贝克通过描写农民家庭的生活,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他并没有简单地将农民描绘成纯善或纯恶的形象,而是展现了他们内心的矛盾和斗争。
比如,小说中的主人公汤姆·乔德对待土地的热爱和对于权力的渴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在保护土地的问题上表现出了顽强的意志和勇气,但在面对权力的诱惑时,他却不可避免地陷入了道德的沼泽。
这种复杂的人性描写使我对人类的行为和选择产生了深思。
此外,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斯坦贝克通过对女性角色的塑造,展现了她们在困境中的坚强和勇敢。
比如,汤姆的妻子罗丝,她是一个勇敢、坚定的女性,她不仅在家庭中承担起了照顾孩子和家务的责任,还在困境中保持着乐观和希望。
她的形象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即使在困境中,我们也应该保持乐观和勇敢,坚持自己的信念。
通过对小说的阅读,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文学家,我们应该承担起传递真实、深刻的人性的责任。
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为了娱乐,更是为了让读者思考、触动内心。
斯坦贝克通过《血酬定律》这部作品,向读者展现了贫困、艰辛和人性的复杂性,引发了我对人类行为和选择的思考。
作为一个文学家,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能够传递真实、深刻的人性,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读《潜规则》 《血酬定律》有感
![读《潜规则》 《血酬定律》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043d01380975f46526d3e178.png)
……………………………………………………………最新资料推荐…………………………………………………真实游戏生存游戏——读《潜规则》、《血酬定律》有感XXX摘要:人活于世无外乎与生存作斗争,当生存得到了保障,那么无外乎与钱权作斗争,那么这世界就多了那么多的勾心斗角,那么多的黑暗与不公。
要想改变,很难很难,用一句很流行的话说就是:我们的问题很多时候不是主义不主义的问题,不是派别不派别的问题,回归到底就是人的问题,教育的问题,监督的问题,制度的问题。
关键词:制度、潜规则、血酬、生存一、引言吴思先生的这两本书,是针对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阴暗面的揭露,他在书中详细介绍了一些其他书中不上提及的问题和现象,是对中国社会的黑暗面的反映,前半部分我精读完了,后半部分速读完了,书中不乏有些亮点,但是很多也都是一些众人皆知的事实,没有多提的必要,但是对现下的年轻人的思想还是有所作用的。
二、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在读《潜规则》这本书之前,我对潜规则的印象极差,深恶痛绝远不能用来形容我对它的感受。
官场太多的潜规则,那不适合我,我也认为自己无法在那里存活,最有可能是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然而生活总是无奈的,不管你怎么躲,身边一直有各种“潜规则”发生。
因此,我总觉得自己很尴尬:一方面我对潜规则嗤之以鼻,看到社会不公、“被和谐”现象、或各种“潜规则”的存在我就从一个安静的大学生摇身变为热血青年小愤青,巴不得潜规则马上消失社会和谐天下太平,也不忘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口头,网络等各种途径来宣泄心中的不快与愤愤不平;可是另一方面,我的确也在父母的庇护下享受着某些“潜规则”带来的服务,也对那些原本就应该享有的但是却不得不通过“潜规则”得到的服务甘之如饴。
其实,我曾多次思考与“潜规则”还有“被和谐”有关的问题,特别是在“微博”上看到一些“社会不公、弱势群体被欺压、事故真相被和谐”诸如此类的信息的时候,心里堵得慌,一直热切希望找到一个能让自己满意的答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血酬定律》有感
——浅谈中国的行政体制
在行政法的第一节课上,曾老师就为我们推荐了一些书目。
其中吴思的《潜规则》引起了我的注意。
接着曾老师又介绍了他的另一本书《血酬定律》,还特意提到了这是一本应该禁掉的书。
相比《潜规则》我更对《血酬定律》感兴趣,因为这本书曾经在03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并且入选了当年影响中国的三本书之一。
初次看到这本书时,我不知是不是另有封皮的缘故,全黑的封面朴实无华,给人的印象严肃而又简单,是的,研究历史就应该这样,从一个客观的角度全面的阐释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严谨而又不失深刻,这样才能发挥历史这面镜子的作用,为当今世界的诸多困惑提供借鉴。
读完此书有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他为我们解答中国暴民暴政轮流交替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原来这是有规律可循的,也就是全书一再强调的血酬定律。
我们不禁要问血酬定律到底是什么?从字面意思来看,血是指肉体、,酬是酬劳,血酬定律应该是以生命为代价换取酬劳。
但这并不全面。
通读此书我认为血酬定律应包含两方面内容,一、在社会不稳定的革命时期,血酬是以生命为代价从事暴力掠夺的收益,但前提是收益大于成本,例如陈胜,吴广的起义,因为大雨他们延期到达目的地,依秦律当斩,在横竖都是死的情况下,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揭竿起义。
二、在社会运行正常的状态下,血酬是以被统治者交纳税收的方式,换取统治者继续允许他在土地上生存的权利。
通俗一点说,就是向黑社会交保护费,但是不交却可能面临死亡的危险。
但是这本书中并没有大篇幅的阐述血酬定律,而是对血酬定律背后的潜规则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潜规则的温床就是缺乏监督的行政体制,这种体制必将产生腐败,而对于皇帝这位终极的监督者来讲摆在他面前的有三条路可走。
一、推行严刑整治贪官,迫使贪官收敛降低第一种血酬发生的可能性,这在明初朱元璋重点治吏可以体现,但弊端在于不可持续,皇帝死后腐败依旧。
二、实行南朝的做法,皇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抓住所有腐败大臣的把柄使其效忠皇帝,做法固然高明能够利用官员互相牵制以防止一党独大的局面,可是官员内斗频繁,必将无暇顾及百姓安危,又带来了新的隐患增加第一种血酬发生的可能性。
第三种就是皇帝不管不问,任由其发展,虽然党派间仍有争斗监督,但国家已不属于皇帝,形成一派专政的局面,在没有有效监督的情况下,每个官员都认为天下是皇帝的,又不是自己的,当官就应该多捞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搜刮民脂民膏就成了家常便饭,加速王朝灭亡。
在这本书中有意思的引用了世界千年富翁,中国入选的两位有几个相同特征,位高权重,王朝中期,深得皇帝信赖。
首先取得皇帝这位终极监督者的信任,形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局面;其次,高高在上的地位便于他控制各级官吏的升迁,培养自己的腐败集团;最后在王朝中期,就算腐败也不至于民不聊生的地步,相反却有可能形成欣欣向荣的景象(例如:乾隆时期的和珅)。
这两个人其中之一就是刘瑾,刘瑾充分利用皇帝的信任,大开抽水机向各级官吏敲诈,敲诈数额甚至多于地方全年的财政收入,在万般无奈之下,行贿成为了唯一的升迁手段,因此把柄也落在了刘瑾的手里,更能壮大其集团的实力,这样的行政制度也必将催生腐败。
这也是中国古代腐败猖獗,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坏的行政体制即使是好人也会变坏,而好的行政体制即使是坏人也会收敛变好。
如果说《血酬定律》是讲述中国人官场博弈的规则,那么《伟大的博弈》就是讲述美国人博弈的方式,从两本书对中美社会运行架构的解读,可以略微窥探出中西文化对行政体制的影响。
先讲《伟大的博弈》,这本书讲述了华尔街从不知名的一条墙街,发展为全世界金融中心的全过程,充分揭示了资本家贪得无厌的本性和政治家为获得长久的政治生涯而不得不在资本市场寻求支持的事实。
所以无论是议会的议员还是白宫的官员,都代表着不同集团,行业的利益。
美国官员的价值不在于有多大,而在于他能为他身后的支持者获得多少有限的
资源。
因此也不难理解美国渔网式的政治体制,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每一次决策的过程都极为漫长,国会就是个骂场各方讨价还价,但一旦达成协议就是各方妥协的结果,如不尽快执行将有损资本市场资本家的利益,所以执行起来往往相当迅速。
而中国的行政体制却截然相反,由于中国民众缺乏民主和维权意识,从中央到地方的决策,往往是少数领导拍板决策的产物,缺少民众的参与,而相关的听证会等体现民主的方式也仅限于形式,无法代表民意。
由于要体现政绩,决策的过程相当迅速,有时甚至省略了听证、考察等必要环节,但执行起来却因地而异。
尤其是中央政府发布的各项红头文件,如若不符合地方利益,执行起来必将困难重重。
以我现在的资质和阅历还无法探究中美行政体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无论哪种制度都与某个地域的文化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种文化根植于人们的心中,形成一种理念、规则,而没有这方面意识的人将会处在社会的边缘,被社会所抛弃。
如前所述,在潜规则支配下的中国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官场上左右逢源的人,而被抛弃的人往往是那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
这让我想起了近些年来的社会焦点城管执法,之所以是社会焦点,是在于执法的相对人往往是那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小摊小贩这种弱势群体。
他们没有关系,没有门路,在城市里夹缝中求生存,还要天天和城管斗智斗勇,这是一个服务型的政府吗?但也有人说,城管只是在执行法律,是因为有人违法违章,所以才会有城管的执法行为。
如果没有城管、工商执法者,这个社会就乱套了。
的确,执法者是在执行法律。
但是,其执法的方式和方法是法律规定的么?法律的规定还是很完善的,比如行政处罚。
无论何种行政处罚,都要给被处罚者以申辩的权利,要经过正当程序。
但是,这些恰恰被执法者忽视了。
不按法律的规定执法,他们的执法行为本身就变成了违法的行为。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社会是分阶层的,就算是以暴制暴也不会有多大的损失,而普通民众因为缺乏这种意识和途径没有任何有效的反抗方法。
这种低成本的伤害能力不仅体现在城管执法上,也体现在行政诉讼,政府税收等相对人都是老百姓的行为中。
在现代政府的考核评比中,维持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占据了很大一部分,但这真能为老百姓带来幸福的生活吗?无论当地的GOD 的数字有多华丽,强拆事件仍时有发生,而维稳的对象往往都是失地的农民或者是城市的下岗工人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士。
我们不禁要问这种社会繁荣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血酬定律还会再一次的应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