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说课稿

合集下载

《认识图形》说课稿模板(通用5篇)

《认识图形》说课稿模板(通用5篇)

《认识图形》说课稿模板(通用5篇)《认识图形》说课稿1一、说教材认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是建立空间观念的基本内容。

第六单元“认识物体”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其教学目的是通过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搭一搭”等活动,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直观几何体的不同形状,并知道相应的名称,不要求学生能表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我制定了以下四个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在玩中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懂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二、说教法和学法认识物体: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处于一个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的位置,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努力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与空间进行学习,使学生切实感受物体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养成主动地探索新知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课堂教学的设计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

利用“分一分”、“找朋友”、“摸一摸”、“搭一搭”等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通过动手分一分,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

2、游戏找朋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由实物抽象出形状图形,培养学生抽象能力,在由形状说出生活中是这种形状的实物的练习活动,建立起四种几何体在头脑中的表象。

3、通过摸一摸的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图形》说课稿范文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图形》说课稿范文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图形》说课稿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图形》说课稿范文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认图形》。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以下特点:1.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

学生在生活中随时都能看到物体的面。

学生在上册中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教材以这些为起点,安排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等形体的积木来看一看、画一画,从物体上“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体、正方体和圆的表象。

根据这些相同的画面画出图形,给出名称,引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这就蕴含了面与体的关系,使学生在整体上直观认识这三种平面图形。

这样安排,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有利于他们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

2.把图形的变换、图形间的联系放在重要位置。

教材只要求学生直观认识几种最常见的平面图形,没有深入研究这些图形的特征。

但教材安排了丰富的操作活动,有利于学生培养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教材设计了一些开放性问题。

如安排了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正方形,围出的图形可以有大、有小,有不同位置。

还有用一块长方体积木可以画出几种不同的长方形等。

这些问题能激起学生独立探索的热情和相互合作的愿望,有利于改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图形的面画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在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加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四、教学设想“自主探索、发展学习、不断创新”课题实验研究,旨在改变教与学的方式。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创造条件,是为学生的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引路搭桥,是让学生真正在探索中发展。

一年级下数学说课稿-认识图形-苏教版

一年级下数学说课稿-认识图形-苏教版

一年级下数学说课稿-认识图形-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识别、描述和比较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菱形等常见图形。

2.能够画出指定形状的图形,并给出其名称。

3.能够将图形分组、分类,并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让学生学会识别常见的图形并掌握它们的名称。

2.让学生学会画出指定形状的图形,并掌握使用尺子、圆规等工具的方法。

3.让学生学会将图形分组、分类,从而培养思维分类能力。

难点1.学生对特殊图形如菱形、梯形的识别和分类。

2.学生对图形分类的归纳总结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内容1.常见图形的名称、形状和特点。

2.使用尺子、圆规等工具画出指定形状的图形。

3.将图形分组、分类,从而归纳总结它们的共同特点。

方法1.介绍常见图形的名称、形状和特点。

2.演示使用尺子、圆规等工具画出指定形状的图形的方法。

3.引导学生分组、分类图形,例如按照边数、角度等特点分类。

四、课堂展示引入本节课我们要认识图形,看一下这些图形(展示举几个图形),你们都知道它们的名称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吗?认识常见图形老师介绍-展示常见图形名称、形状和特点,并让学生进行口头复述。

画出指定形状的图形老师演示如何使用尺子、圆规等工具画出指定形状的图形,让学生跟随着进行操作。

分组、分类图形老师引导学生分组、分类图形,并让学生举例说明分类的原则。

性质归纳老师引导学生从分组、分类图形中总结出它们的性质,并进行适当讲解。

五、课堂练习1.画出一个面积为9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2.分类: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3.思考:用这些图形可以组成哪些有趣的图案?六、教学反思本节课在介绍常见图形名称、形状和特点时,学生积极参与,能够口头复述。

在画出指定形状的图形环节时,学生表现出一些困难,需要老师耐心指导。

在分组、分类图形环节中,一些学生对菱形、梯形不太熟悉,需要老师进行补充讲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图形认识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同时也发现一些需要加强的方面,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以不同方法加以强化和巩固。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说课稿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说课稿

《认识图形》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有关图形的知识。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这些常见的平面图形。

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能力,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各种活动,渗透审美情趣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三、教法学法《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最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的转变上。

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好奇好动的特点以及本课的内容特征,我采用了:教师活动:创境设疑——协作指导——拓展延伸学生活动:体验感悟——自主探究——应用创新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设置了教学流程的三大环节。

从学生的认知需要出发,把操作与思考探究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把操作作为探索知识的一种手段,而学生在大量的动手操作中,通过亲自感知,亲自体验,从初步认识,到头脑中建立模型,最后到解释与应用创新的一次知识的飞跃。

四、教学过程(一)创境设疑,体验感悟我们的好朋友机灵狗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学生分别指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板上贴出这几种图形。

接着,我抓住学生爱交朋友的心理,问:“你们愿意和这些图形交朋友吗?”在学生兴致高昂的气氛中,我导入本节课的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图形”。

一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说课稿

一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说课稿

一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一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认识图形(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加深,有助于学生形成对平面图形的整体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来认识简单的图形。

但是,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仍然在发展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感受图形的特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和区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基本平面图形,了解它们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自己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和欣赏图形的美丽,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和区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基本平面图形。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图形的特征,培养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观察操作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发现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让学生在互动中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如教室里的桌子、文具盒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基本概念与特征: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一些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图形,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特点,并总结出这些图形的名称。

小学一年级下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下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下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新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通用24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新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一年级下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经历有体到面的抽象过程,体会平面图形源于相应物体的面,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主要特征,直观认识相应的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和区分这几种图形。

2、在画一画、认一认、围一围等数学活动中体会图形的抽象过程,初步积累认识形体的一些经验,感受相关形体间的联系,形成相应图形的空间表象。

3、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初步体会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教学难点: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并能清晰地识别这些“面”。

教学准备:挂图,钉子板,水彩笔,适量的积木教学过程:一、复习激趣谈话:上学期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你能来介绍下它们吗?二、搭一搭,画一画1、出示情境图谈话:小朋友,你们喜爱搭积木吗?今天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些积木,我们一起来搭一搭,好吗?请每组的同学一起搭一搭,搭好后互相说一说:你们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学生分组活动。

全班交流:每组汇报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

(教师适时把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柱的积木各粘一个在黑板上)2、出示主题图,谈话: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也想试一试吗?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小组交流:你画的图形分别用了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的是哪个面?全班交流:你的图形是怎么画的?把你画的图形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

(学生把图形贴在相对应的立体图形的后面)3、揭示课题,谈话:同学们刚才画了这么多的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

(板书课题:认识图形)三、摸一摸,认一认1、认识长方形。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说课稿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说课稿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说课稿一、教学背景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认识图形是基础而又重要的一课。

孩子们需要从直观感受中逐渐认识不同的图形,并且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来描述它们。

本次教学将以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为教材,聚焦认识图形这一主题,通过课前游戏、课堂探究和课后巩固等环节,让孩子们能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渐实现概念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本次教学旨在通过学习,让孩子们掌握以下目标:1.能够准确认识圆、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基本图形;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以及不同之处;3.能够观察周围环境中存在的基本图形,并能够描述其特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在课前,可以利用游戏的形式来寓教于乐,引起孩子们对认识图形这个主题的兴趣。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找图形”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教室里找出自己身边的图形,并用简单语言来描述它们。

2. 探究环节在课堂探究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教材中的知识点、展示具体的实物以及组织小组活动等形式,来引导孩子们认识不同的图形,并发散思维,让他们自主探究。

例如,在教授圆形时,教师可以先向孩子们展示不同尺寸的圆形物品,然后通过比较、观察等方式帮助孩子们感性认识圆形的特征,最后再引导他们说出关于圆形的特征,如:“圆形没有边缘”、“圆形的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等。

在教授矩形时,可以让孩子们通过手上的笔记本或书册,发现矩形的特征。

首先,教师可以向孩子们展示一张矩形的图片,指导他们观察图片的长和宽,并激发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它的特征;接着,教师再逐步引导孩子们发现矩形的特征,例如:“有四条边,两对相等的边,四个顶点都是直角”等。

3. 学习环节在学习环节中,教师可以借助教具或PPT等形式,将教材中的知识点、故事情境等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孩子们,从而进一步巩固他们的认识。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时,可以通过向孩子们展示三角形图形和一些实例,如“仙人掌的叶子是三角形,葫芦的两端长条形叶子组成的几何图形是三角形”等来帮助他们理解三角形的内涵。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说课稿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说课稿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教材内容循序渐进,从具体事物出发,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平面图形,并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对这些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对图形的特征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图形的特征。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说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名称,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和说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名称,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观察、操作这些图形,总结它们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3.交流:各小组向全班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补充。

教师总结并板书。

4.练习: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认识图形(说课稿)-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图形(说课稿)-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图形(说课稿)-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二维图形的形状和名称;2.掌握绘制各种基本图形的方法;3.了解基本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能力目标:1.观察和分类能力;2.绘图和几何图形组成能力;3.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1.发现美的感受和表达;2.学生体验和欣赏不同的图形;3.学会尊重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图形。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发现绘图规律,知道如何绘制基本图形;2.了解基本图形的名称,并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3.培养观察和分类能力。

教学难点:1.较为抽象的图形名称;2.学生绘图技能的发展程度参差不齐。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课堂讲授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课堂讲授:教师在黑板上呈现各种基本图形,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名称及形状,并给出生活中常见的例子。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协作绘制各种基本图形,通过互相协助和合作,培养学生观察、分类和作图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课前热身: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各种不同的图形,让学生用手指指出其中的规律,并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

2.课堂讲授:教师讲授各种基本图形的名称和形状,并给出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找出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协作绘制各种基本图形。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画出图形的纸板模型,再根据模型上线条的位置来画出图形。

让学生在协作中互相学习和帮助,建立小组积极向上的氛围。

4.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所学知识,回答学生提问,巩固知识点,并强调作业布置。

五、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看其是否能在小组中协作和互相帮助;2.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加深学生对基本图形及其用途的认识;3.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练习绘制各种基本图形,以巩固知识点。

六、教学资源1.黑板、粉笔;2.学生作业;3.教师准备好的纸板模型。

七、教学后记本节课以课堂讲授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子-认识图形-说课稿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子-认识图形-说课稿

认识图形黄陂桥乡中心小学周晓琼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二、说教学流程三、说教法学法四、说板书设计五、说学习评价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

2.教材地位及作用课程标准把空间与图形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认识图形是本册教材《认识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这些平面图形。

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

认识这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它们的特征以及周长、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容易把“体”和“面”混淆)5.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立体模型及平面图形学具,彩色笔,白纸等。

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我选用多媒体演示的方法,这样更直观易懂。

在教学前,我为学生准备了多种立体模型以及多种平面图形的学具,还有彩色笔,白纸等等二、说教学流程(一)整体设计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五个环节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组织活动探索新知3.实践应用巩固新知4.总结反思深化认识5.拓展延伸发展能力(二)环节设计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从动画中让学生找到自己熟悉的“图形朋友”。

通过这个问题帮助学生回忆起易学过的知识。

这里的长发体。

正方体、圆柱体和球学生应该能够说出它们的名字,可能有部分学生不认识三棱柱,这里我要简要的介绍一下,为后面学生认识三角形做准备。

一年级认识图形说课稿(合集3篇)

一年级认识图形说课稿(合集3篇)

一年级认识图形说课稿(合集3篇)1.一年级认识图形说课稿第1篇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认识图形》是本册教材第六单元的起始课。

在教学中,为了使数学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我运用了课件演示与实物感知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儿童对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运动的,这有利于增进他们对所处环境的认识,为将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实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关于形状,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需要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定为: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这是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这是数学思考方面的目标);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这是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学生应采用这样的学法:一、积极投入到活动中,仔细观察,更要多动手操作;二、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三、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以致用。

在活动中让孩子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思维。

一年级孩子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主要,注意时间不长。

而数学知识一般较抽象,生硬。

因此整堂课我设计了活动,如摸一摸、认一认、猜一猜、摆一摆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感悟。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我充分挖掘了生活资源,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

突出了实物感知,动手操作等活动,通过适时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好奇、质疑、讨论、整理的学习情景中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2.1 认识图形丨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2.1 认识图形丨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2.1 认识图形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1.认识基本的图形,包括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2.学会用定位词描述图形的位置。

3.练习画出各种图形。

二、教学准备1.教具:干净的黑板、彩色粉笔、图形拼图玩具、几何图形模型、彩色圆片、彩虹色纸、尺子、地球仪等。

2.课件: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课本。

3.教师准备:精心备课,熟悉课程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爱好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

三、教学过程1. 开场(3分钟)1.教师向学生们问好,引导学生用手挥动来回问候,预热课堂气氛。

2.教师出示一个彩色圆片,让学生试着说出圆的中心、边界,引导学生认识圆形。

2. 导入新知(10分钟)1.教师出示其他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让学生逐一认识,理解各图形的属性和特点。

2.教师出示图形拼图玩具,让学生透过拼图了解图形间的关系和组成方式。

3. 拓展(20分钟)1.教师用定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等来描述几何图形的位置,指导学生理解词汇,并通过地球仪等实物模型达到直观感受。

2.教师将几何图形模型或彩虹色纸发给学生,让学生练习画图,帮助学生加深对各种图形的认识和印象。

4. 总结(7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各个图形的特征和定位方式。

2.教师将学生绘制的图形挂在墙上,分享各自画图的经验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1.教学评价主要针对学生在本堂课中的学习效果和习得技能以及课堂表现。

2.教师可以采用自主评价、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全方位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课堂表现。

3.教师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个人作业等方式,检验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反馈效果,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和提高学习成绩。

五、教学反思1.教学反思是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

2.教师需要对今日的教学进行分析和总结,多听学生的反馈和意见,逐步调整教学策略,积极寻求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提高教学效率和提高课堂表现。

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2.1认识图形-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2.1认识图形-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2.1认识图形-苏教版一、知识目标1.掌握图形的基本概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研究图形的一些基本概念,如:直线、线段、射线、角等。

2.认识图形的种类学生通过学习本节课,认识一些常见的图形种类,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和思维方式来描述这些图形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通过对各种图形的辨认和形状特征的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学生对图形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图形种类的辨识和描述。

2.教学难点学生需要理解的难点是对图形各种概念的区分和认知,并能够在后续的学习中熟练地运用。

三、教学过程1.引入活动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在黑板上画出一些各种形状的图形,然后让学生利用课本图形进行比较,找出相同或相似的图形,并描述它们。

2.学习新知识通过教师进行的示范和讲解,教给学生识别、命名直线线段,射线,角,正方形、长方形、菱形、梯形,这些基本图形的特征。

然后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手工制作这些图形,并让学生口头描述所制作的图形。

3.梳理知识通过梳理和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的图形知识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同时也为各种问题的应用做好准备。

4.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各种常见的基本图形有什么样的特点,怎样去识别和命名这些图形,以及如何用自己的语言和思维方式来描述它们。

四、作业1.利用图形工具练习绘制直线、线段、射线,最后用形象的语言进行复述。

2.自由练习绘制正方形、长方形、菱形、梯形,通过图形应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直线线段射线角图形种类特点描述正方形四条边长度相等,四个角是直角长方形相邻两边长短相间,四个角是直角菱形四条边长度都相等,对角线垂直且相等梯形至少有两边平行,高线与底边垂直六、教学反思在这堂课中,我使用了简单易懂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有趣的形式,通过引入活动,展示操作和总结知识等方式构建了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说课稿 二 认识图形(二)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说课稿 二 认识图形(二)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说课稿二认识图形(二)一、教学目标1.知道正方形是指四边相等的四边形。

2.掌握如何正确地识别和描述正方形。

3.通过练习,提高识别和描述图形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正方形的定义和特征。

2.如何正确地识别和描述正方形。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图形中的正方形。

2.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教师讲解与学生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正方形的特征和识别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老师拿出几个形状图案卡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是什么形状?有几边?有几个角?”2.老师出示正方形卡片:“这是什么形状?它有何特征?”让学生回答。

2. 讲解与示范环节1.老师在黑板上绘制正方形,并解释正方形的定义和特征。

正方形是指四边相等的四边形,它的四个内角都是直角。

2.老师出示不同大小、颜色、角度的正方形,并让学生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正方形的定义和特征。

3. 练习与讲解环节1.学生自由活动,找出教室里的正方形物品,并讲述它的特征。

2.学生分组,每组分发几张正方形图案,要求描述图案的特征并画出一张相应的图案。

4. 总结与归纳环节1.老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确认所学知识点。

2.老师向学生强调正方形的特征和命名方式,让学生牢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和认识教室中的正方形物品,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识别正方形。

同时,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和操作,能够更好的巩固知识点。

在教学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如何描述正方形并说出其特征,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认识图形》数学说课稿(通用5篇)

《认识图形》数学说课稿(通用5篇)

《认识图形》数学说课稿(通用5篇)《认识图形》数学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图形》数学说课稿(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图形》数学说课稿1一、说教材教材分析课程标准把空间图形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实践内容。

认识图形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

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认识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它们的特征以及周长,还有它们的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教学目标根据上面的分析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的活动初步认识并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几种平面图形,体会“面”在“体” 上,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渗透安全教育和审美教育。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教学重点定为:会辨认这4种图形。

另外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很容易将体和面混淆,所以我觉得本课难点是: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我选用:多媒体演示的方法,这样更直观易懂。

在教学前我为学生准备了多种立体模型以及多种平面图形的学具。

还有印泥画、小棒,白纸。

二、说教法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所以我在教学中,给它们充分的动手和表达的空间与时间,并且新课标还强调,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析与运用的过程。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材分析与说课稿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材分析与说课稿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材分析与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认识图形(一)》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学习的。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三角形、认识平行四边形、认识梯形,以及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图形的特征,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针对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认识图形(一)》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认识和辨别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

但是,对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图形,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进一步感知和理解。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了解它们的特点,能够正确地辨别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了解它们的特点,能够正确地辨别这些图形。

2.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图形的特征。

2.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图形的特征,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3.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实践来进一步感知和理解图形的特征。

4.交流分享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经验,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2.1认识图形-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2.1认识图形-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2.1认识图形-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认识平面图形,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等;2.认识图形的特点,如边数、角数等;3.学习认识图形名称及特征,发现图形规律。

二、教学重点1.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图形;2.了解图形的基本特点,如边数、角数等。

三、教学难点1.能够正确辨别各种平面图形;2.能够发现图形的特点和规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通过呈现各种图形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几何图形,并举例说明图形在生活中的运用。

2. 认识几何图形1.通过底面或者侧面来认识几何图形,如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底面都是一个矩形,说明它们都是矩形。

2.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观察它们的图形特点和命名规则,并让学生自己说出所学图形的名称。

3.对于圆形,还可以采用沙盘等教具,进行更直观的观察和认识。

3. 学习图形的特点1.讲解并让学生自己观察和发现,如正方形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三角形有3个角、3条边等。

2.引导学生关注图形的边数和角数,明确各种图形的特点。

4. 探究图形的规律1.针对图形的特点,让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如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是矩形;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有一个图形边数更多,它的名称是什么?5. 练习和巩固1.完成书本上的相关练习;2.制作或使用相关的教具,如拼图、色卡,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1.通过课堂练习和探究,让学生对于各种几何图形有较为深刻的认识;2.布置相应的作业,加深学生对于图形命名和特征的记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图片展示、认识几何图形、学习图形的特点和规律等方面,让学生初步掌握了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因此教学效果比较满意。

但是,有些学生在巩固各种图形的名称和特征方面仍存在困难,需要通过更多的练习和训练来提高。

此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和回应学生的学习需要和难点,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图形》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

2.教材地位及作用
课程标准把空间与图形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认识图形是本册教材《认识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这些平面图形。

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

认识这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它们的特征以及周长、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容易把“体”和“面”混淆)
5、说教法学法
我这样设计,主要是考虑到教学对象是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好动、爱说。

所以在教学中我给予他们充分的动手和表达的空间与时间。

并且,新课标还强调,要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探索,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运用。

体验就成为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

所以在教学中我安排学生在摸一摸、说一说、做一做、涂一涂这些活动中来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等,来促
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内化和建构。

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会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融合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我注重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突出了学生用体验的方法来学习。

首先是操作体验,然后是综合体验。

这样既体现了新教材的特点,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6.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立体模型及平面图形学具,彩色笔,白纸等。

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我选用多媒体演示的方法,这样更直观易懂。

在教学前,我为学生准备了多种立体模型以及多种平面图形的学具,还有彩色笔,白纸等等
二、说教学流程
(一)整体设计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五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3.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4.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5.拓展延伸发展能力
(二)环节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从动画中让学生找到自己熟悉的“图形朋友”。

通过这个问题帮助学生回忆起易学过的知识。

这里的长发体。

正方体、圆柱体和球学生应该能够说出它们的名字,可能有部分学生不认识三棱柱,这里我要简要的介绍一下,为后面学生认识三角形做准备。

接着我说,今天我们来这里还要认识几位新朋友,在交朋友之前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说我想知道它的名字等等)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

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四个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将时间控制在18分钟
左右。

活动一:认识新朋友
我们的新朋友由这几种图形组成,请同学们找一找、分分类,看这里有几种图形?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分类。

再问,你们想和这些图形交朋友吗?(想)那我们来进行一个比赛,看哪组同学交的朋友最多。

同时将学生分为四队——绿队、蓝队、黄队、橙队(分别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表示)问,你们知道这些图形的名字吗?让学生进行尝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边出示图形边板书名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它们还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平面图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活动二:了解新朋友
问题一:这些新朋友的家在什么地方?我们到哪去找她们呢?
(这个问题同学们非常想知道答案,这样就有利的激发了他们探究的欲望。

)在找家的的活动中,我运用了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首先,老师手拿一个长方体,用手摸着它的一个面问“这个面是什么形状的?(问题二)”。

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从多面物体中找到长方形。

(有的学生从长方体上找到了一个长方形,有的学生从三棱柱的上面找到了长方形,还有的学生从一个物体上找到几个长方形,对于这样的同学,我会及时地对他进行肯定的评价,比如“你真棒”、“你观察的真仔细”等等,将小图形奖励给他们小组,调动学生积极性)
接着拓展,你能从给出的桌面的物体上找出其他的图形吗?(问题三)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从体上找面,面在体上,突出本课重点。

找到这几种图形后,提出问题四——摸一摸,说说摸得时候有什么感觉?
(学生可能说摸起来平平的、滑滑的等等)在这里,我想通过摸的活动引导学生体验这几个面都是平的。

然后一到学生观察,课件演示“面”从“体”上滑落。

加深学生面在体上的理解。

因为大多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但对“体”和“面”的关系理解的不够透彻。

我想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能够更直观。

更生动的揭示“体”和“面”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起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活动三:给新朋友画像
问题一:小组讨论,看谁能想个好方法,把你喜欢的新朋友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
我希望通过这个既有挑战性又有探索性,同时又具有可操作性的问题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经过交流,学生可能想到画的方法、印的方法、折的方法等等。

如果学生只说到画的方法,我就会引导学生——“还有别的方法吗?”让学生来说,说操作过程,让学生自评、互评。

评价奖励想出好办法的小组。

接着学生活动提出问题二:请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法得到这些新朋友。

学生活动——描一描、印一印、折一折,围一围。

通过学生做数学,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知识形成的过程。

活动四:找朋友
问题:生活中,你在那里还见过这些图形?
让学生自由发言,学生可能说到门的形状、床的形状。

在必要的时候我还会进行引导,比如我们黑板面的形状还有我们的墙壁后面的隔音板的形状,以及小朋友脖子上红领巾的形状等等。

接着,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图片,让学生先观察,然后再来说一说。

我想通过找图形让学生体验到这些图形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运用。

为了体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创设了一个小朋友上学路上的情景:坐车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有什么作用呢?我把学生引入到现实情境,实现生活情景数学化。

并且我想通过学生对这些交通标志的认识来增进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同时我还进行了交通安全的教育。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设计了课间欣赏——作品展,让学生边欣赏边思考这里都用了些什么图形,搭成了什么图案?(图案色彩鲜艳,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找,让学生说,让学生体验到几何美、数学美。

3.实践运用、巩固新知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在这里,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四道练习题。

练习一:连一连
三角形圆长方形正方形
深学生对着四种图形的认识,区别“形”和“体”。

(正方形也是种特殊的长方形)练习二:猜一猜(进一步体会面在体上)
问题一:找到物体的面都是长方形的
问题二:找到物体有两个面是圆的
问题三:找到物体的面都是正方形的
练习三:涂一涂(加深学生对四种图形的认识)
给对应的图形涂上颜色
练习四:数一数
数数图形中有几个三角形,几个正方形?
在这里,我会带领着学生一起数。

4.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问题:你打算怎样把新朋友介绍给爸爸、妈妈呢?有什么困难?
借助这个环节及时反馈本课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说出这四种平面图形各自的基本特症。

现在小组内模拟,然后老师做妈妈,请同学们介绍。

如“今天我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它平平的,有四个尖尖的角,他不能站起来,也不能装东西……”在这里我会对表述的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和奖励。

5.拓展延伸发展能力
同学们想自己动手拼一个图案吗?小组合作,用小组内的图形拼一拼,比一比,看哪一组拼出的图形最漂亮。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这里,我让学生自己来设计活动,并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拼好后,学生可以离开座位,互相参观学习。

在相互参观的基础上进行自评、互评。

并让学生说一说用了什么图形,搭成了什么图案。

在教学设计的最后对小组评价进行总结,评选出优胜组进行表扬及鼓励。

四、板书设计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课的板书设计的很简洁,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具体如下:
五、学习评价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的是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我注重对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习热情的评价,我想以此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