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
食品毒理学复习题
食品毒理学复习题第一章1,什么是毒物、毒性、毒作用和毒作用剂量?(1)毒物:一般认为,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够对机体产生损害作用或使集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外源化学物称为毒物。
(2)毒性:是指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或进入体内的易感部位后,能引起损害作用的相对能力。
(3)毒作用:又称为毒性作用,是指外源化学物对机体的损害作用。
(4)毒作用剂量:给予机体或与机体接触的可以引起毒作用效应的毒物的数量。
2,剂量反应关系及剂量反应的曲线形式有哪些?(1)剂量反应关系有:剂量—量反应关系和剂量—质反应关系两种;(2)曲线形式有:直线型,抛物线形,S形曲线,“全或无”反应四种。
3,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有哪些?(1)致死剂量:是指某种外源化学物能引起机体死亡的剂量。
1,绝对致死剂量(LD100):指能引起一群集体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2,半数致死剂量(LD50):指能引起一群个体50%死亡所需的剂量,也称致死中量。
3,最小致死量(MLD或LD01或LD min)指在一群个体中仅引起个别发生死亡的最低剂量。
4,最大耐受量(MTD或LD0)指在一群个体中不引起死亡的最高剂量。
}(2)阈剂量:也称最小有作用剂量,在一定时间内,一种外源化学物按一定方式或途经与机体接触,并使某项敏感的观察指标开始出现异常变化或使机体开始出现损害作用所需的最低剂量.{包括急性阈剂量(Lim ac)和慢性阈剂量(Lim ch)(3)最大无作用量(MNEL)是指某种外源化学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或途经与机体接触后,根据现有认识水平,哟美好最为灵敏的试验方法和观察指标,未能观察到对机体造成任何损害作用或使机体出现异常反应的最高剂量,也称为未观察到损害作用剂量。
(4)毒作用带{包括急性毒作用带(Zac)和慢性毒作用带(Zch)}4,什么是靶器官?外源化学物可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或组织就称为该物质的靶器官。
第二章1,机体对化学毒物的处置包括哪几个方面?什么是生物转运?(1)方面: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方面。
食品毒理学·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
完整ppt
13
一、致死剂量
(四)最大耐受剂量 maximal tolerance dose,MTD或LD0,指化学
物质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 若高于该剂量即可出现死亡。与LD100的情况相似,
LD0也受个体差异的影响,存在很大的波动性。 LD0和LD100常作为急性毒性试验中选择剂量范围的
•结果相差小于2倍者12种,2~2.5倍者8种, 2.5~3倍者3种,大于3倍者3种
•说明LD50有较大的波动性。
完整ppt
9
一、致死剂量:半数致死量测定方法
将一群动物(一般50只)等分为五组,每组给 予不同剂量的化学物质,测得不同的死亡率;
以剂量为横坐标,死亡百分率为纵坐标,绘制 曲线;
完整ppt
10
一、致死剂量:半数致死量测定方法
在曲线中段,即50%死亡率附近,斜率最大, 对应的剂量即为LD50。
同时计算95%的可信限(即5%的误差)。
完整ppt
11
LD50测定
完整ppt
12
一、致死剂量
(三) 最小致死剂量 minimal lethal dose,MLD或LD01 ,指化 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中的个别成员出现死亡的 剂量。 从理论上讲,低于此剂量即不能引起死亡。
完整ppt
15
二、阈剂量:类型
1. 急性阈剂量(acute threshold dose,Limac): 与化学物质一次接触所得;
2. 慢性阈剂量(chronic threshold dose, Limch):
长期反复多次接触所得(针对车间环境)。
完整ppt
16
完整ppt
17
二、阈剂量
▪ 慢性毒作用的敏感阈剂量最低; ▪ 因人与动物的敏感性差异,在剂量外推到人时设
毒理学
食品毒理学复习题第一章1,什么是毒物、毒性、毒作用和毒作用剂量?答案:毒物: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性质。
毒性:指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进入体内的易感部位后,能引起损害作用的相对能力,也可能简称为外源化学物在一定条件下损伤生物体的能力。
毒作用:是指外源化学物引起机体发生生理生化机能异常或组织结构病理变化的反应。
毒作用剂量:既可指机体接触化学物的量或在试验中给予机体受试物的量,又可指化学毒物被吸收的量或在体液和靶器官中的量。
2,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有哪些?答案:(1)致死剂量:是指某种外源化学物能引起机体死亡的剂量。
{1,绝对致死剂量(LD100):指能引起一群集体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2,半数致死剂量(LD50):指能引起一群个体50%死亡所需的剂量,也称致死中量。
3,最小致死量(MLD或LD01或LD min)指在一群个体中仅引起个别发生死亡的最低剂量。
4,最大耐受量(MTD或LD0)指在一群个体中不引起死亡的最高剂量。
}(2)阈剂量:也称最小有作用剂量,在一定时间内,一种外源化学物按一定方式或途经与机体接触,并使某项敏感的观察指标开始出现异常变化或使机体开始出现损害作用所需的最低剂量。
{包括急性阈剂量(Lim ac)和慢性阈剂量(Lim ch)(3)最大无作用量(MNEL)是指某种外源化学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或途经与机体接触后,根据现有认识水平,哟美好最为灵敏的试验方法和观察指标,未能观察到对机体造成任何损害作用或使机体出现异常反应的最高剂量,也称为未观察到损害作用剂量。
(4)毒作用带{包括急性毒作用带(Zac)和慢性毒作用带(Zch)}(5)作用水平:[1] 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水平:在规定的暴露条件下,通过实验和观察,一种物质引起机体形态、功能、生长、发育或寿命某种有害改变的最低剂量或浓度,此种有害改变与同一物种、品系的正常机体是可以区分的。
外源化学物的毒性和影响因素
任何有害物质的效应首先取决于剂量。
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安全限值
3. 机体对外加应激的代偿能力降低。 可以表现为:①机体对外数可分为两类。
②存在特殊的酶或生化途径;
4. 机体对其他某些环境因素不利影响的易 因此,常以接触剂量来量。
一种化学物对每种效应都可有一个阈值,因此一种化学物可有多个阈值。 Ⅱ型: 无效应→有益效应→毒效应→致死效应
源化学物产生的一种病理性免疫反应。 Ⅱ型中比较复杂,有益效应包括:①营养的;
外源化学物对细胞功能的干扰 和损伤 如脑是甲基汞的靶器官,肾脏是镉的靶器官。 任何有害物质的效应首先取决于剂量。 食品中外源化学物的毒性及影响因素
化学和生物)所规定的浓度和接触时间的限制性量值,在低于此种浓度和接触时间内,根据现有的知识,不会观察到任何直接和/或间接
育过程受到影响,寿命可能缩短。 的有害作用。
如亚硝胺将嘌呤和嘧啶碱基烷化而干扰DNA复制与RNA转录,从而影响蛋白质合成。 根据所用指标不同可分别称为半数有效剂量ED50,半数中毒剂量TD50和半数致死量LD50。 此种变化的程度用计量单位来表示,例如毫克、单位等
外源化学物的毒性和影响因素
食品中外源化学物的毒性及影响因素
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 外源化学物在机体内可引起一定的生物学效应,
其中包括损害作用和非损害作用 损害作用、有害作用和毒作用具有相同的含义 有害作用也称为健康效应(health effect),即引
起功能紊乱、损伤、疾病或死亡的生物学效应 。
④对特异性食损伤的品易感性中; 外源化学物的毒性及影响因素
生物学标志
接触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of exposure)是测 定组织、体液或排泄物中吸收的外源化学物、其代 谢物或与内源性物质的反应产物,作为吸收剂量或 靶剂量的指标,提供关于暴露于外源化学物的信息 。
食品毒理学
1,什么是毒物、毒性、毒作用和毒作用剂量?毒性: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或进入机体易感染部位后,引起损害作用的相对能力毒作用:化学物质对生物体损害作用毒作用剂量:给予机体或与机体接触的可引起毒作用效应的毒物数量。
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有哪些?包括:一、致死剂量 {绝对致死剂量半数致死剂量}二、最大无作用剂量三、最小有作用剂量四、毒作用带2,什么是靶器官?外源化学物可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或组织就称为该物质的靶器官。
3,机体对化学毒物的处置包括哪几个方面?什么是生物转运?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方面;毒物动力学中外源化学物质的吸收、分布和排泄的过程称为生物转运。
5.机体吸收外源化学物有哪些途径?经消化道吸收、经皮肤吸收、经呼吸道吸收还有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方式。
6.毒物是怎样被排泄出体外的?主要是通过肾脏随同尿液排泄和经过肝脏随同胆汁入粪便排泄:此外还可以经过呼吸器官随同呼出的气体排出,通过皮肤随同汗液排出以及随同乳汁、唾液、泪液以及胃肠道的分泌液等途径排出。
方式:经肾脏排出经肝脏排出经肺排出经胃肠道排出其他途径排出7.什么是生物转化?生物转化的意义是什么?外源化学物质经酶催化后化学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称为生物转化。
其意义是:一经过生物转化后,外源化学物的极性增强,水溶性增高,易于经肾脏随同尿液或随同胆汁混入粪便,排出体外。
二、对机体的毒性作用可以降低。
8.代谢过程分为哪几相?其定义是什么?代谢过程分为9.终毒物的概念?是指与机体內源靶分子反应或严重的改变生物学环境、启动结构和功能而表现出毒性的物质10.什么是细胞钙稳态?钙稳态失调学说?正常情况下,在细胞静息状态下,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比较低,而细胞外游离钙离子浓度则达。
当细胞处于兴奋状态,第一信使传递信息,则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迅速增多,可达到,此后再降至,完成信息传递循环。
钙离子浓度的这种稳态变化过程称为细胞内钙稳态。
细胞内钙失调的概念:在细胞受损时可导致钙离子内流增加,或钙离子从细胞内储存部位释放增加,或细胞向外逐出钙离子受到抑制,表现为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不可控制的持续增加,打破细胞内钙稳态,这就称为细胞内钙稳态的失调。
工业毒物毒性的分级标准
工业毒物毒性的分级标准工业毒物是指在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具有毒性的化学物质,其毒性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为了对工业毒物进行科学评估和有效管理,需要对其毒性进行分级标准。
毒性的分级标准是根据毒物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行科学评定,以便对其进行合理的管理和控制。
一般来说,工业毒物的毒性分级标准主要包括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两个方面。
急性毒性是指毒物在短时间内对人体产生的危害,通常以LD50(半数致死量)来表示。
LD50越小,毒性越大,对人体的危害越严重。
慢性毒性是指毒物在长期接触下对人体产生的危害,通常以NOAEL(无观察到不适效应水平)和LOAEL(最低观察到不适效应水平)来评价。
NOAEL和LOAEL越小,毒性越大,对人体的慢性危害越严重。
根据毒物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工业毒物可以分为四个等级,A级、B级、C级和D级。
A级毒物是指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都非常强的毒物,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极大。
这类毒物通常具有极低的LD50和NOAEL/LOAEL值,甚至在极小的剂量下就能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例如,氰化物、砒霜等。
B级毒物是指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较强的毒物,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较大。
这类毒物具有较低的LD50和NOAEL/LOAEL值,需要严格的管理和控制。
例如,某些有机溶剂、重金属化合物等。
C级毒物是指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一般的毒物,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较小。
这类毒物具有中等的LD50和NOAEL/LOAEL值,需要一定的管理和控制。
例如,某些农药、染料等。
D级毒物是指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较弱的毒物,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较小。
这类毒物具有较高的LD50和NOAEL/LOAEL值,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较小。
例如,某些食品添加剂、医药中间体等。
在实际工业生产和使用中,对工业毒物的分级标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对于不同等级的工业毒物,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以减少其对人体和环境造成的危害。
半数致死量
争议
争议
动物权利组织一直批评以动物进行LD50测试,特别是一些物质可能令动物在长时间痛苦下死去。一些国家如 英国已开始禁止口服LD50测试,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亦在2001年废除对口服毒性测试的要求。
测定方法
固定血清
固定病毒
固定血清
例子
例子
乙醇对年轻和年老大鼠的口服LD50分别为10.6 g/kg和7.06 g/kg。 烟碱(尼古丁)对大鼠的口服LD50为50 mg/kg。
应用惯例
应用惯例
LD50的表达方式通常为有毒物质的质量和试验生物体重之比,例如"毫克/千克体重"。虽然毒性不一定和体 重成正比,但这种表达方式仍有助比较不同物质的相对毒性,以及估计同一物质在不带来的问题,以及减少所需试验次数;然而这亦代表LD50 并非对所有试验生物的致死量:有些可能死於远低於LD50的剂量,有些却能在远高於LD50的剂量下生存。在特殊 需要下,研究人员亦可能会量度LD1或LD99等指标(即杀死1%或99%试验总体之剂量)。
物质的毒性往往受给予方式影响。一般而言,口服毒性会低於静脉注射的毒性。故此在表达LD50时经常会附 带给予方式,例如“LD50 i.v.”表示静脉注射下的LD50。
和LD50相关的两种指标,LD50/30和LD50/60,是分别指在没有治疗的情况下,导致受试总体在30天或60天 後半数死亡的剂量。这些指标通常用於描述辐射毒性。
其它指标
其它指标
另一种毒性指标,LCt50,包含了浓度(C)和暴露时间(t)的描述,通常以"毫克·分钟/立方米"作描述,类 似的ICt50则是使半数人员失能的剂量。这两种指标通常作描述化学武器,其毒性亦受呼吸速度和衣着影响。Ct 这概念最先由弗里茨·哈伯提出,假设在100 mg/m3下暴露1分钟和10 mg/m3下暴露10分钟是相等的。然而这定 律对於一些可以被身体快速分解的物质如氰化氢便不适用;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一定的暴露时间才可确定致死量。 在环境研究中,LCt亦可用於描述水中的有毒物质。
食品毒理学—外源化学物毒性
第二章食品中外源化学物毒性损伤和影响因素第一节毒物、毒性和毒作用一、毒物与中毒1.毒物(poison)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毒物与非毒物之间无明显界限,两者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2.毒素(toxin)毒素是毒物的一种,特指由活的生物有机体产生的一类特殊毒物。
包括植物毒素、动物毒素(毒液)、细菌毒素(内毒素、外毒素)、霉菌毒素等。
3.中毒(toxicosis,intoxication)毒物进入机体后,引起相应的病理过程叫中毒。
2、剂量通常指机体接触化学物质的量或给予机体化学物质的量,单位为mg/kg体重、mg/cm2皮肤等。
不同途径接触,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也不同。
三、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1. 损害作用(adverse effect)是外源性化合物毒性的具体表现。
特点有:(1)使机体正常形态、生长发育过程受到影响,寿命缩短;(2)造成机体功能容量或对额外应激状态的代偿能力降低,如进食量、体力劳动负荷能力等涉及解剖、生理、生化和行为等方面的指标的改变;(3)维持机体内稳态的能力下降;(4)对其他环境有害因素的易感性增高。
2.非损害作用(non-adverse effect)外源性化合物对机体的非损害作用与损害作用相反。
特点:(1)不造成机体形态、生长发育过程及寿命的改变;(2)不影响机体的功能容量的各项指标改变;(3)不降低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和对额外应激状态代偿的能力;(4)也不引起机体对其他环境有害因素的易感性增高。
3.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的确定(1)确定某项观察指标的正常值范围(均值±2倍标准差)。
(2)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确定此项指标的变化是否偏离正常值范围,如果偏离(与对照组比较,P<0.05),则属于损害作用。
四、毒作用分类包括:(1)速发或迟发性作用(2)局部或全身作用(3)可逆或不可逆作用(4)过敏性反应(5)特异质反应过敏反应发生过程及反应示意图:第二节表示毒性损伤的指标一、剂量-效应(反应)关系量-效关系的概念:随着外源化学物的剂量增加,对机体的毒效应程度增加,或出现某种效应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例增加,称为量-效关系。
食品毒理学·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
三、最大无作用 毒理学试验剂能量够确定的是未观察到损
害作用的剂量(NOEL)。 NOEL是毒理学的一个重要参数,在制 订化学物质的安全限值时起着重要作用。
21
三、最大无作用 剂量
• 注: 急性、亚急性、亚慢性、慢性毒性
试验都有各自的NOEL和LOEL。 在讨论NOEL或LOEL时应说明具体条
14
二、阈剂量
(一) 阈剂量(threshold dose) 指在一定时间内,外源化学物按一定方式或途
径与机体接触,使机体开始出现不良反应的最低 剂量,又称为最小有作用剂量(minimal effect level,MEL)。 即:使机体某项观察指标产生超出正常变化范围 的最小剂量。
15
二、阈剂量:类 型 1. 急性阈剂量(acute threshold dose,Limac):
第三节 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
一、致死剂量 二、阈剂量和最大无作用剂量 三、毒作用带
1
0 概述
任何化学物的毒性大小均不同。
• 描述或比较外源化学物毒性大小毒性参数
的方法:
安全限值
同剂量化学物引起毒作用强度;
同毒作用强度所需化学物的剂量
2
0 概述
毒性参数类型:
• 毒性上限参数:
急性毒性试验:受试动物致死
与化学物质一次接触所得; 2. 慢性阈剂量(chronic threshold dose,Limch):
长期反复多次接触所得(针对车间环境)。
16
17
二、阈剂量
• 慢性毒作用的敏感阈剂量最低;
• 因人与动物的敏感性差异,在剂量
外推到人时设置“安全系数”。
车间内接触的化学品:<10,如敌
毒理学基础知识
毒理学基础知识毒理学是研究化学物质对生物体(包括人类、动物和植物)的毒性效应和作用机制的学科。
以下是毒理学的一些基础知识。
1.毒性(Toxicity):毒性是指化学物质对生物体产生不良影响的性质。
毒性可以是急性的,也可以是慢性的,取决于剂量和暴露时间。
2.剂量(Dose):剂量是指化学物质进入生物体的量。
剂量通常以毫克(mg)或微克(μg)来衡量,并且与毒性效应的强度有关。
3.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急性毒性是指化学物质在短时间内对生物体产生的毒性效应。
急性毒性试验通常包括口服、皮肤接触或吸入染毒。
4.慢性毒性(Chronic Toxicity):慢性毒性是指化学物质在长期暴露下对生物体产生的毒性效应。
慢性毒性试验通常涉及长期喂食或重复剂量。
5.致突变性(Mutagenicity):致突变性是指化学物质引起基因或染色体突变的潜力。
致突变性通常通过体外试验来评估。
6.生殖发育毒性(Reproductive and Developmental Toxicity):生殖发育毒性是指化学物质对生殖系统和发育中的胚胎的毒性效应。
这通常通过体内试验来评估,包括对怀孕动物的研究。
7.致癌性(Carcinogenicity):致癌性是指化学物质引起癌症的潜力。
致癌性通常通过长期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研究来评估。
8.毒理学测试方法:毒理学测试方法包括体外试验(如细胞培养试验)和体内试验(如动物实验)。
体外试验通常用于快速筛选和评估化学物质的潜在毒性,而体内试验则用于更深入的研究。
9.安全限值(Safety Limits):安全限值是指化学物质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中的允许最大浓度。
这些限值通常由监管机构设定,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10.毒理学研究的应用:毒理学研究用于评估化学物质的安全性,指导化学物质的使用,以及在发生中毒事件时提供科学依据。
了解这些基础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毒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以及在评估化学物质对人类和环境的潜在影响时的应用。
EC50、IC5、LC50、LD50
Determination IC50 of a drug
Functional antagonist assay:
The IC50 of a drug can be determined constructing a dose-response curve and examining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antagonist on reversing agonist activity. IC50 values can be calculated for a given antagonist by determining the concentration needed to inhibit half of the maximum biological response of the agonist.
In this situation the IC50 is the concentration of competing ligand which displaces 50% of the specific binding of the radioligand. The IC50 value is converted to an absolute inhibition constant Ki) using the Cheng-Prusoff equation (see Ki).
毒性指标
LD50半数致死量(lethal dose 50%, LD50):是指能够引起试验动物一半死亡的药物剂量,通常用药物致死剂量的对数值表示。
LD50及相应置信区间是由剂量-反应模型得出的最常用的统计量。
LD50是半数致死剂量,指在预定时间之内,如96h,导致50%被暴露个体死亡的剂量。
ED50:半数有效量(50% effective dose, ED50)在量反应中指能引起50%最大反应强度的药量,在质反应中指引起50%实验对象出现阳性反应时的药量。
意义:药物的ED50越小,LD50越大说明药物越安全ED50的计算方法回归法简单几率单位法寇氏法LC50 :(Lethal Concentration 50,致死中浓度/半致死浓度/半数致死浓度)表示杀死50% 防治对象的药剂浓度,单位为PPm 。
半数致死浓度是衡量存在于水中的毒物对水生动物和存在于空气中的毒物对哺乳动物乃至人类的毒性大小的重要参数。
毒物的致死效应与受试动物暴露时间有密切关系。
如果用LC50表示水中毒物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必须在LC50前标明暴露时间,如24小时LC50、48小时LC50和96小时LC50等。
如果用LC50表示空气中毒物对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一般是指受试动物吸入毒物2小时或4小时后的试验结果,可不注明吸入时间,但有时也可写明时间参数。
例如LCt50是指引起动物半数死亡的浓度和吸入时间的乘积,时间(t)一般用分钟表示。
在环境毒理学中1经口服,腹腔、静脉或皮下注入,皮肤染毒方式引起急性中毒的半数致死量以LD50表示; 2以吸入的染毒方式引起急性中毒的半数致死浓度以LC50表示。
但空气中的物理因素(如核辐射)引起哺乳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用LD50表示。
4计算方法计算毒物对水生动物的LC50常用直线内插法,即根据不同暴露时间,以及在等对数间距的各个试验浓度下测试动物的死亡率,求出不同暴露时间的LC50值。
计算时必须有使受试动物存活半数以上和半数以下的各种试验浓度。
食品毒理学复习题 (2)
食品毒理学复习题第一章1,什么是毒物、毒性、毒作用和毒作用剂量?(1)毒物:一般认为,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够对机体产生损害作用或使集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外源化学物称为毒物。
(2)毒性:是指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或进入体内的易感部位后,能引起损害作用的相对能力。
(3)毒作用:又称为毒性作用,是指外源化学物对机体的损害作用。
(4)毒作用剂量:给予机体或与机体接触的可以引起毒作用效应的毒物的数量。
2,剂量反应关系及剂量反应的曲线形式有哪些?(1)剂量反应关系有:剂量—量反应关系和剂量—质反应关系两种;(2)曲线形式有:直线型,抛物线形,S形曲线,“全或无”反应四种。
3,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有哪些?(1)致死剂量:是指某种外源化学物能引起机体死亡的剂量。
1,绝对致死剂量(LD100):指能引起一群集体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2,半数致死剂量(LD50):指能引起一群个体50%死亡所需的剂量,也称致死中量。
3,最小致死量(MLD或LD01或LD min)指在一群个体中仅引起个别发生死亡的最低剂量。
4,最大耐受量(MTD或LD0)指在一群个体中不引起死亡的最高剂量。
}(2)阈剂量:也称最小有作用剂量,在一定时间内,一种外源化学物按一定方式或途经与机体接触,并使某项敏感的观察指标开始出现异常变化或使机体开始出现损害作用所需的最低剂量。
{包括急性阈剂量(Lim ac)和慢性阈剂量(Lim ch)(3)最大无作用量(MNEL)是指某种外源化学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或途经与机体接触后,根据现有认识水平,哟美好最为灵敏的试验方法和观察指标,未能观察到对机体造成任何损害作用或使机体出现异常反应的最高剂量,也称为未观察到损害作用剂量。
(4)毒作用带{包括急性毒作用带(Zac)和慢性毒作用带(Zch)}4,什么是靶器官?外源化学物可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或组织就称为该物质的靶器官。
第二章1,机体对化学毒物的处置包括哪几个方面?什么是生物转运?(1)方面: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方面。
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
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致死剂量1.绝对致死剂量绝对致死剂量(absolutelethaldose,LD10)指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全部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剂量或浓度.由于个体差异,少数高耐受性个体的存在,LD10常有很大的波动性。
因此,一般不把LD10作为评价化学物质毒性大小或对不同化学物质的毒性进行比较的指标。
2。
最小致死剂量最小致死剂量(minimallethaldose,LD01)指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中的个别成员出现死亡的剂量.理论上低于此剂量即不能引起死亡。
3。
最大耐受剂量最大耐受剂量(maximaltolerancedose,LD0)指化学物质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
若高于该剂量即可出现死亡。
LD0也受个体差异的影响,存在很大的波动性。
上述LD0和LD10常作为急性毒性试验中选择剂量范围的依据。
4.半数致死剂量半数致死剂量(medianlethaldose,LD50)又称致死中量,指化学物质引起一半受试对象出现死亡所需要的剂量.LD50是评价化学物质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也是对不同化学物质进行急性毒性分级的基础标准.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与LD50呈反比,即急性毒性越大,LD50的数值越小。
LD50是一个生物学参数,受多种因素影响。
因此,在表示LD50时,必须注明动物种属和接触途径,还应标明动物的性别。
此外,实验室环境、喂饲条件、染毒时间、受试物浓度、溶剂性质、实验者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等均可对LD50产生影响.LD50有较大的波动性。
因此,在计算LD50时,还要求出95%可信限,以LD50±1。
96δ 来表示误差范围。
半数致死量的简介
半数致死量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 LD50)表示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指定感染途径,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所需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
在毒理学中,半数致死量,简称LD50(即Lethal Dose, 50%),是描述有毒物质或辐射的毒性的常用指标。
按照医学主题词表(MeSH)的定义,LD50是指“能杀死一半试验总体之有害物质、有毒物质或游离辐射的剂量”。
这测试最先由J.W. Trevan于1927年发明。
例子乙醇对年轻和年老大鼠的口服LD50分别为10.6 g/kg和7.06 g/kg。
烟碱(尼古丁)对大鼠的口服LD50为50 mg/kg。
在毒理学中,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简称LD50(即Lethal Dose, 50'),是描述有毒物质或辐射的毒性的常用指标。
按照医学主题词表(MeSH)的定义,LD50是指能杀死一半试验总体之有害物质、有毒物质或游离辐射的剂量。
这测试最先由J.W. Trevan於1927年发明。
半数致死量-应用惯例LD50的表达方式通常为有毒物质的质量和试验生物体重之比,例如"毫克/千克体重"。
虽然毒性不一定和体重成正比,但这种表达方式仍有助比较不同物质的相对毒性,以及估计同一物质在不同大小动物之间的毒性剂量。
应用半数致死这量度方法有助减少量度极端情况所带来的问题,以及减少所需试验次数;然而这亦代表LD50并对所有试验生物的致死量:有些可能死於远低於LD50的剂量,有些却能在远高於LD50的剂量下生存。
在特殊需要下,研究人员亦可能会量度LD1或LD99等指标(即杀死1%或99%试验总体之剂量)。
物质的毒性往往受给予方式影响。
一般而言,口服毒性会低於静脉注射的毒性。
故此在表达LD50时经常会附带给予方式,例如“LD50 i.v.”表示静脉注射下的LD50。
和LD50相关的两种指标,LD50/30和LD50/60,是分别指在没有治疗的情况下,导致受试总体在30天或60天後半数死亡的剂量。
食品毒理学·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
动物种属 接触途径 性别 年龄
实验室环境 喂饲条件 染毒时间 受试物浓度 溶剂性质 实验者操作技术 的熟练程度
8
一、致死剂量:半数致死量
•据报道,用26种化学物质对大鼠灌胃染毒,
并对每种化学物质LD50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进行
39
四、参考剂量和参考浓度
② 在动物实验(和在人体实验)确定NOEL的资
料的质量可影响SF的选择。
③ 如果缺失重要的资料,则增加SF。
④ 最初的毒性反应的类型和重要性可改变SF,
因此对可逆的毒效应SF降低。
40
四、参考剂量和参考浓度
⑤ 实验动物数量不足可能增加安全系数。
⑥ 剂量-反应关系的形状可影响SF的确定。
Zac值小,说明化学物质从产生轻微损害到导致 急性死亡的剂量范围窄,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反 之,则说明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小。
24
四、毒作用带:急性毒作用带
有人提出:用毒物引起致死效应的剂量反应关系曲线的斜率代表急性毒作用带 的宽窄,来评价毒物的危害性:
1 LD84 LD50 2 LD50 LD16
•指某一种外源化学物可以在环境中存在,而不
致对人体造成任何损害作用的浓度。
•在生活环境中,MAC是指对大气、水体、土壤等
介质中有毒物质浓度的限量标准。
30
二、最高容许浓度
在生产环境中,MAC指车间内工人工作地点的空
气中某种外源化学物的不可超越的浓度。 由于接触的具体条件及人群的不同,即使是同一 化学物质,它在生活或生产环境中的MAC也不相 同。
13
一、致死剂量
毒物毒性实验(8)
浓度
浓度对数
死亡率
2007-7-23
概率单位 lg(LC50)
概 率 单 位 5
绘
图
浓度对数
24
表2 死亡百分数一概率单位换算表
概率单位
死亡百分 0 1 2 3 4 5 6 7 8 9 率 (%)
0
--- 2.67 2.95 3.12 3.25 3.36 3.45 3.52 3.59 3.66
10
表8-2 相加指数与毒性增大系数 的关系
2007-7-23
相加指数
9 1 0 -1 -9
毒性增大系数
10× 2× 1× 1/2× 1/10×
32
4,相加指数法测定混合毒物联合毒性的 操作程序举例
(1)测定A、B毒物的急性毒性 计算A、B的48hLC50及其95%置信限。
毒物A: 48hLC50 = 1.0 mg/L (95%置信限0.8-1.2) 毒物B: 48hLC50= 3.0 mg/L (95%置信限2.7-3.3)
又如:酶的活性等生理指标变化;发光细菌发光强 度减少等,也可以做为效应指标。
2007-7-23
13
4,最大允许毒物浓度,MATC
——是假定的毒物阈浓度。 一般以由实验中得到的两个值来表示其范围:指 在一个特定试验中对试验生物无统计显著性有害 效应的毒物最高浓度NOEC与邻近的对试验生物 有统计显著性有害效应的毒物最低浓度LOEC之 间。
3.72 3.77 3.83 3.87 3.92 3.96 4.01 4.05 4.08 4.12
20
4.16 4.19 4.23 4.26 4.29 4.33 4.36 4.39 4.42 4.46
30
4.48 4.50 4.53 4.56 4.59 4.61 4.64 4.67 4.69 4.72
食品毒理学·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
40
四、参考剂量和参考浓度
⑤ 实验动物数量不足可能增加安全系数。 ⑥ 剂量-反应关系的形状可影响SF的确定。 ⑦ 代谢饱和导致毒性,双相代谢谱和比较代谢的
资料都可影响SF。 ⑧ 在实验动物和人毒作用机理的比较研究可影响
SF的选择。
ppt课件完整
41
四、参考剂量和参考浓度
制定安全限值:必须从动物实验或人群调查得
到LOEL或NOEL。
通常认为:外源化学物的一般毒性和致畸作用
的剂量-反应关系有阈值,而遗传毒性致癌物
和性细胞致突变物的剂量-反应关系尚未定论
(无阈值,即零阈值)。
低于阈值的剂量,则无危险度;高于零阈值的
任何剂量都存在危险度。
ppt课件完整
42
四、参考剂量和参考浓度
➢ 实际安全剂量(virtual safety dose, VSD): 指低于此剂量能以99%可信限的水平使超额 癌症发生率低于10-6,即100万人中癌症超额 发生低于1人。
第三节 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
一、致死剂量 二、阈剂量和最大无作用剂量 三、毒作用带
ppt课件完整
1
0 概述
任何化学物的毒性大小均不同。
▪ 描述或比较外源化学物毒性大小的方法:
✓ 同剂量化学物引起毒作用强度;
✓ 同毒作用强度所需化学物的剂量
毒性参数 安全限值
ppt课件完整
2
0 概述
毒性参数类型: ▪ 毒性上限参数:
急性毒性试验:受试动物致死
▪ 毒性下限参数:
急性、亚急性、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
(有害作用阈剂量、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
ppt课件完整
3
第三节 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
一、致死剂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附件1:ace与GBT19011-2008标准主要差异性分析
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
致死剂量
1.绝对致死剂量
绝对致死剂量(absolutelethaldose,LD10)指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全部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剂量或浓度。
由于个体差异,少数高耐受性个体的存在,LD10常有很大的波动性。
因此,一般不把LD10作为评价化学物质毒性大小或对不同化学物质的毒性进行比较的指标。
2.最小致死剂量
最小致死剂量(minimallethaldose,LD01)指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中的个别成员出现死亡的剂量。
理论上低于此剂量即不能引起死亡。
3.最大耐受剂量
最大耐受剂量(maximaltolerancedose,LD0)指化学物质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
若高于该剂量即可出现死亡。
LD0也受个体差异的影响,存在很大的波动性。
上述LD0和LD10常作为急性毒性试验中选择剂量范围的依据。
4.半数致死剂量
半数致死剂量(medianlethaldose,LD50)又称致死中量,指化学物质引起一半受试对象出现死亡所需要的剂量。
LD50是评价化学物质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也是对不同化学物质进行急性毒性分级的基础标准。
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与LD50呈反比,即急性毒性越大,LD50的数值越小。
LD50是一个生物学参数,受多种因素影响。
因此,在表示LD50时,必须注明动物种属和接触途径,还应标明动物的性别。
此外,实验室环境、喂饲条件、染毒时间、受试物浓度、溶剂性质、实验者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等均可对LD50产生影响。
LD50有较大的波动性。
因此,在计算LD50时,还要求出95%可信限,以LD50±1.96δ 来表示误差范围。
精品文档word文档可以编辑!谢谢下载!
1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