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区分上下》说课稿
小班数学教案《区分上下》
小班数学教案《区分上下》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理解“上”和“下”的概念,能够在生活中运用。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方位感知能力。
二、教学内容1.理解“上”和“下的概念。
2.能够在实物和图片中找出“上”和“下”的对应关系。
3.能够用“上”和“下”描述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让幼儿掌握“上”和“下”的概念,能够用这两个词汇描述物体的位置。
2.难点:让幼儿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上”和“下”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一个玩具小熊,放在桌子上,问幼儿:“小熊在哪里?”(2)教师将小熊放在桌子下,再问幼儿:“小熊在哪里?”(3)引导幼儿说出“上”和“下”的概念。
2.新课讲解(1)教师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中有两个苹果,一个在桌子上面,一个在桌子下面。
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哪个苹果在上面,哪个苹果在下面。
(2)教师再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中有两个球,一个在笼子里面,一个在笼子外面。
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哪个球在上面,哪个球在下面。
3.活动操作(1)教师分发玩具,让幼儿自己操作,将玩具放在桌子上或桌子下,并说出“上”和“下”。
(2)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中有多个物品,让幼儿找出哪些物品在上面,哪些物品在下面。
4.小组讨论(1)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一张图片,图片中有多个物品,让幼儿讨论并找出哪些物品在上面,哪些物品在下面。
(2)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5.游戏巩固(1)教师设计一个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上”和“下”的概念。
例如,教师说:“请把小猫放在桌子上面”,幼儿就要把小猫玩具放在桌子上。
(2)教师再出示一张图片,让幼儿根据图片中的物品位置,用“上”和“下”来描述。
(2)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运用“上”和“下”的概念。
五、作业与拓展1.请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出家中的物品,用“上”和“下”描述它们的位置。
2.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玩“找上下”的游戏,增强幼儿对“上”和“下”的理解。
小班数学活动《区分上下》教案
小班数学活动《区分上下》教案一、活动目标1.让幼儿能够理解“上”和“下”的概念。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方位感。
3.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重难点1.活动重点:让幼儿掌握“上”和“下”的概念,能够区分物体的上下位置。
2.活动难点:引导幼儿在实际操作中运用“上”和“下”的概念。
三、活动准备1.教具:图片、玩具、卡片等。
2.学具:画笔、纸张等。
3.环境布置:在教室里设置上下位置的物品。
四、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1.老师出示一张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的物品,提问:“图片中的小猫和小鸟在哪里?它们在什么位置?”2.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导他们理解“上”和“下”的概念。
(二)基本部分1.老师出示一些玩具,如小球、小汽车等,引导幼儿观察玩具的位置,提问:“小球和小汽车在哪里?哪个在上面?哪个在下面?”2.老师与幼儿一起玩“上下位置”的游戏,如“老师把小猫放在桌子上,小猫在哪儿?下面有什么?”3.老师发放卡片,让幼儿在卡片上画出上下位置的物品,如“小鸟在树上,小猫在树下”。
(三)实践部分1.老师带领幼儿到教室的各个角落,引导幼儿观察上下位置的物品,如“电视在上面,沙发在下面”。
2.老师设置一些实际操作的任务,如“把小猫放在桌子上,把小鸟放在地上”,让幼儿动手操作,巩固上下位置的概念。
1.老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活动内容,提问:“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什么是‘上’?什么是‘下’?”五、活动延伸1.在家里,家长可以与幼儿一起玩“上下位置”的游戏,巩固幼儿对上下概念的理解。
2.家长可以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上下位置,如家具、电器等,培养幼儿的空间方位感。
六、活动反思1.本次活动中,幼儿对上下位置的概念掌握较好,但在实际操作中还需加强引导。
2.在活动中,老师应注重与幼儿的互动,让幼儿充分参与其中,提高活动的趣味性。
3.对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老师应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上下位置的概念。
七、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方位感。
幼儿园小班教案《区分上下》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区分上下》含反思教案名称:区分上下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和区分上下的概念。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1. 视觉材料:图片或物品示例。
2. 教学用具:橡皮、纸、粘土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与幼儿一起做一个小游戏,要求他们站在教室里,然后指挥他们上下跳跃。
2. 引导幼儿自由谈论他们平时在家和学校中的上下经验。
二、讲解理论(10分钟)1. 通过图片或示例物品,向幼儿展示上下的概念。
比如,一个橡皮放在桌子上,再放在桌子下。
2. 反复问幼儿:这是上还是下?并解释其原因。
三、操练操作(20分钟)1. 给幼儿分发纸和橡皮,让他们尝试在纸的上下分别放上橡皮,并回答问题。
2. 引导幼儿以其他物品为例尝试,并进行讨论。
四、教学巩固(15分钟)1. 给幼儿分发纸、粘土和橡皮,让他们制作一个小山丘的模型。
2. 引导幼儿讨论制作过程中,上部和下部的区别,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引导幼儿观察教室中的物品,并讨论它们的位置关系。
2. 带领幼儿进行一些活动,比如找出教室中最高点和最低点,并讨论其中的原因。
六、教学反思(5分钟)1.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2. 幼儿反应如何?3. 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是否可以改进?通过该教案,幼儿能够了解和理解上下的概念,并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掌握这一概念。
通过幼儿参与的互动教学,他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通过操练和活动的安排,幼儿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区分上下》教案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区分上下》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和区分“上”和“下”的概念。
2.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和操作实物,正确地区分“上”和“下”。
3.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例如区分上下床铺、上下隔板。
教学准备
1.一些实物,例如书、球、盘子等。
2.一张黑板和一支粉笔。
教学步骤
步骤一:引入活动
1.老师拿出一本书,询问学生:“这本书在桌子上还是桌子下?”
2.学生回答后,老师问:“怎么知道是上还是下?”
3.老师解释:“我们把物品放在桌子或地上,它在我们视线上方的叫做‘上’,在我们视线下方的叫做‘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区分上下。
”
步骤二:操作实物
1.老师拿出一些实物,例如书、球、盘子等,让学生观察。
2.老师挑选一个物品,提问学生:“这个物品怎么放是上?”并帮助学生正确放置。
3.老师再挑选一个物品,提问学生:“这个物品怎么放是下?”并帮助学生正确放置。
4.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反应,逐渐增加物品数量和难度。
步骤三:巩固和拓展
1.老师提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例如上下铺、上下隔板等,让学生区分。
2.学生可以分组进行游戏,例如老师喊出“上”或“下”,学生要快速站在正确的位置。
3.学生可以分组进行手工活动,例如制作“上下”拼图或画册。
教学反思
1.整个活动要注重互动和趣味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2.操作实物的环节要慢慢增加难度,避免太容易或太困难。
3.活动的最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发挥创意,创造新的上下区分游戏或手工活动,丰富学习内容。
幼儿园幼儿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区分上下》含反思
幼儿园幼儿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区分上下》含反思教案:区分上下一、教学目标:1.认识并区分上下的概念。
2.能够正确使用上下的词语。
3.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比较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上下的图片或实物。
三、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在黑板上画一个上箭头和一个下箭头,让幼儿说出它们代表的意思。
引导幼儿回答“上”是往上面指,而“下”是往下面指。
2.引导幼儿用手指指向教室里的天花板并说:“这是上。
”再指向地板并说:“这是下。
”让幼儿模仿。
探究活动:1.准备一些图片或实物,如书、盒子、球等,让幼儿观察并回答问题:“书在桌子上面还是下面?”2.在黑板上画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让幼儿说出谁在上面谁在下面。
3.让幼儿模仿教师的动作,手指触摸头顶说“上”,触摸脚底说“下”。
练习活动:1.让幼儿围成一个圈,教师游览圈内让幼儿说出自己上半身的部位,如头、手等。
2.教师拿出几个不同大小的圆圈,让幼儿说出哪个圆圈在上面,哪个在下面。
展示活动:1.教师请幼儿站在座位和桌子旁边。
领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座位在上面还是下面。
2.在课件上展示两个不同大小的圆圈,让幼儿说出哪个在上面,哪个在下面。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幼儿能够认识并区分上下的概念,并能正确使用上下的词语。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引入、探究、练习和展示的教学方法,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和模仿等方式,深入理解上下的概念。
同时,我也充分运用了多种教具和教材,如图片、实物、课件等,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在教学实施中,我注重了幼儿的参与和互动,通过观察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幼儿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培养其观察和比较的能力。
在教学结束后,我进行了简单的评价和总结,让幼儿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整体而言,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认知和语言发展。
小班教案《区分上下》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理解“上”和“下”的概念。
2. 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和观察力。
3. 通过游戏和活动,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活动一:讲解“上”和“下”的概念。
通过实物展示或者图片,向幼儿讲解“上”和“下”的概念。
例如,展示一张桌子,告诉幼儿桌子是“下”,展示一张天花板,告诉幼儿天花板是“上”。
2. 教学活动二:观察和辨别。
给幼儿展示一些图片或者实物,让幼儿判断它们是“上”还是“下”。
例如,展示一张苹果树图片,让幼儿判断苹果是“上”,树干是“下”。
3. 教学活动三:游戏“扔球”。
准备一些小球,让幼儿向上扔球,表示“上”,向下扔球,表示“下”。
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上”和“下”的概念。
4. 教学活动四:合作游戏“找上下”。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有一个“上”和一个“下”的标志。
让幼儿在一定的范围内寻找与标志相对应的实物。
例如,找到一个在高处的物品,放在“上”标志下面,找到一个在低处的物品,放在“下”标志下面。
通过简单的问答或者小测验,复习幼儿所学的内容,确保他们已经理解和掌握了“上”和“下”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1. 实物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让幼儿直观地理解“上”和“下”的概念。
2. 游戏法:通过游戏,让幼儿在实践中掌握“上”和“下”的概念。
3. 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游戏,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2. 通过问答或小测验,检验幼儿对“上”和“下”的概念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实物:桌子、天花板、苹果树等。
2. 图片:苹果树、球等。
3. 小球:用于游戏“扔球”。
4. 标志:“上”和“下”的标识。
六、教学活动六:日常生活实践1. 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的上下关系,如教室的窗户在屋顶的下面,地板在桌子的下面等。
2. 让幼儿站在教室的不同位置,判断教室里的物品相对于自己的上下位置。
幼儿园小班《区分上下》说课稿
辅助资源
为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本课程 还将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 等辅助资源进行教学。这些资源 形象生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
兴趣和积极性。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安排
引入上下概念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物品的摆放位 置,引导幼儿初步认识上下方位。
学习区分上下
拓展应用
将上下概念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整 理个人物品、参与集体活动等,培养 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利用游戏、活动等形式,帮助幼儿学 会区分上下,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教学方法选择
游戏化教学法
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 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区分
上下。
实践操作法
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通过 亲身实践来加深对上下方位的理解。
情境模拟法
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的情境,引导幼 儿在模拟的情境中感知和区分上下。
实践操作环节
游戏活动
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如“找不同”、“排排队”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实践和 运用“上下”的概念。
手工制作
提供材料和纸张,引导幼儿制作包含“上下”关系的作品,如搭建积木、粘贴 画等,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总结归纳环节
回顾总结
与幼儿一起回顾本课学习的内容,强调“上下”的概念和应用 场景。
“上下舞蹈”表演
编排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幼儿通过舞蹈表演的形式展示对上下概念 的理解。
感谢观看
THANKS
加强沟通和协作 家长和老师之间应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沟通,及时了解孩子 的表现和进步,共同探讨和解决教育中遇到的问题。
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 除了认知能力的培养外,还应关注孩子的情感、社交和身 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为孩子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幼儿小班数学《区分上下》教案
幼儿小班数学《区分上下》教案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理解上下的概念,能够区分物体或事物的上下位置。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幼儿对空间的认知。
3.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1.教学挂图《区分上下》2.教学卡片《区分上下》3.教学玩具:小猫、小狗、小老鼠、小猴子、小兔子等动物玩具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区分上下》,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它们都在哪里?二、基本概念1.教师出示教学卡片《区分上下》,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上下吗?3.教师通过教学卡片进行讲解,让幼儿理解上下概念。
三、实践操作1.教师分发教学玩具,引导幼儿将玩具放在桌面上,并提问:你们能告诉我这些玩具的上下位置吗?2.幼儿回答后,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操作,将玩具放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它们的上下关系。
3.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正确区分上下位置。
四、互动游戏1.游戏一:教师说一个物体,幼儿找出它的上下位置。
2.游戏二:教师出示一个物体,幼儿说出它在另一个物体的上面或下面。
3.游戏三:教师出示两个物体,幼儿判断它们的上下关系。
1.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所学内容,提问:你们今天学到了什么?3.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更多的上下关系。
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上下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通过课后作业和互动游戏,检验幼儿对上下概念的应用能力。
3.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运用上下概念的情况。
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挂图、卡片、玩具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充分参与,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区分上下。
3.互动游戏环节,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4.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关注个别幼儿的学习情况,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5.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幼儿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区分上下》含反思
幼儿园幼儿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区分上下》含反思标题:幼儿园幼儿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区分上下》含反思引言: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培养了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力。
本文将介绍一项适用于幼儿园幼儿小班的数学活动教案《区分上下》,通过此活动引导幼儿认识并学习上下的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一、活动目的: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培养幼儿区分上下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增强他们的空间意识和方向感。
二、活动准备:1. 教具:红色球、蓝色球、篮筐、桌子等。
2. 教案:根据活动目的设计合适的教案,具体参考以下步骤。
三、活动步骤:1. 导入环节:通过简单的游戏激发幼儿对上下的兴趣,让他们自由玩耍并观察周围事物。
2. 观察与交流:引导幼儿观察红色球和蓝色球,提问:红色球在上面还是下面?蓝色球在上面还是下面?3. 实物操作:将篮筐放在桌上,让幼儿将红色球放入篮筐的上方,蓝色球放入篮筐的下方,并鼓励他们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操作。
4. 转移运用:让幼儿到教室中寻找其他物品,并判断它们是在上面还是下面,并与同伴交流观点。
5. 游戏巩固: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幼儿通过指挥的方式,模拟放置红、蓝球的动作,并提问同伴红色球在上面还是下面等等。
四、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幼儿亲身参与和操作的方式,让他们在体验中掌握上下的概念,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2. 教师要注重观察幼儿的表现和发展情况,适时调整活动难度,保证活动的有效性和积极性。
3. 活动中鼓励幼儿使用正确的语言描述,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帮助他们建立准确的概念。
4. 活动结束后,及时给予幼儿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在评价中注重过程,并指导他们思考和总结。
结语:通过《区分上下》这一数学活动教案,我们旨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意识。
通过游戏和实物操作,幼儿能够感知并学会区分上下的概念。
教师的及时指导和反思保证了活动的有效性和教学效果,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概念和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小班数学教案《区分上下》(二篇)
小班数学教案《区分上下》设计意图:小班幼儿年龄段为3-4岁, 对小动物和各种玩具都非常感兴趣, 抓住这一特征, 我会以这些东西为教具, 以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 让幼儿区分出物体所在上下的位置关系。
活动目标:1.能以客体为中心区分上下, 感知上下位置关系。
2.学习用"××在××的上面, ××在××的下面"的句式表述。
活动重点:能够以客体为中心, 感知物体所在上下的位置关系。
活动难点: 让幼儿尝试用一句完整的话"××在××的上面, ××在××的下面"来表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活动准备:图片及玩具若干, 白板, 桌子, 椅子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 激发幼儿兴趣(二)出示毛绒玩具小鸭、小狗, 学习以客体为中心区分上下(三)游戏: 躲猫猫(四)活动结束活动延伸小班数学教案《区分上下》(二)教案标题: 区分上下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学会区分上下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辨能力。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会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2.学会用图形表示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幻灯片或举例子,以便生动形象地说明上下的概念。
2.学生:纸、铅笔。
四、教学过程:1.导入引入: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或实际物体, 让学生观察, 问: “这个物体的上下关系是怎么样的?请描述一下。
”帮助学生理解上下的概念。
2.概念讲解:a.教师通过幻灯片或手绘的图形,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帮助学生区分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b.教师向学生介绍“上”和“下”的概念, 并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例如: “苹果在桌子上面”、“书在椅子下面”等等。
3.图形表示:a.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简单的图形,例如:正方形、长方形等等,并让学生观察图形的上下位置关系。
2024年小班数学区分上下教案(精选
2024年小班数学区分上下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区分上下》,详细内容包括:认识上下方位,能够用上下描述物体的位置,通过实践情景和例题,让学生掌握上下概念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上下的概念,能够用上下描述物体的位置。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上下位置关系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上下方位,能够描述物体的位置。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上下概念描述物体的位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磁性黑板、教学卡片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张教室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物体,让学生用上下描述图片中物体的位置。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小明站在小华的上面,小华站在小红的上面,问:小明在小红的上面的什么位置?(2)桌子上有书、笔、尺子,请用上下描述它们的位置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解答过程,互相学习。
六、板书设计1. 上下的概念2. 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3. 例题解答过程4. 随堂练习答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小红的左边是小华,小华的上面是小刚,请用上下描述小红和小刚的位置关系。
2. 答案:(1)书本在上面,铅笔在下面,尺子在中间。
(2)小红在小刚的下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上下概念的情况,以及解答问题的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上下、左右、前后等多个方位描述物体的位置。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3. 学生在随堂练习中的互动和反馈。
4. 板书设计的清晰度和逻辑性。
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准确性。
小班数学区分上下精品教案(精选
小班数学区分上下精品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数学启蒙》教材的第二单元“空间方位”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区分上下”展开。
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能够理解和掌握上、下的概念,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上、下的概念,知道物体在不同的位置关系。
2. 培养幼儿的空间方位感知能力,提高观察、判断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增强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准确地判断物体之间的上下关系。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空间方位感知能力,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上、下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图片等。
2. 学具:操作卡片、积木、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上下结构的实物,如一个盒子放在桌子上,让幼儿观察并描述。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观察到的事物,引导幼儿用“上”和“下”来描述。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讲解上、下的概念,让幼儿理解物体在不同的位置关系。
结合实物模型,让幼儿实际操作,判断物体之间的上下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图片,让幼儿判断物体之间的上下关系,并进行分享。
分组进行小游戏,让幼儿在团队中合作完成任务,如找出隐藏的上下关系物品。
邀请幼儿分享学习心得,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上下结构的实物模型,标明“上”和“下”。
2. 将幼儿的操作卡片和积木放在黑板上,展示正确的上下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生活中的上下关系,用画笔记录下来。
答案:例如,画一个桌子,上面放着一本书,下面放着一个玩具。
2. 家长评价:请家长观察幼儿在生活中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并给予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幼儿在家庭、幼儿园等环境中寻找上下关系,增强空间方位感知能力。
同时,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提高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024年小班数学区分上下教案(精选
2024年小班数学区分上下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手册》第三章“空间与图形”,详细内容为“区分上下”。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并掌握“上”和“下”的概念,能够准确区分物体在空间中的上下位置。
2. 培养幼儿的空间观念和观察力,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上”和“下”的概念,能够准确区分物体在空间中的上下位置。
难点:培养幼儿的空间观念和观察力,使幼儿能够灵活运用“上”和“下”进行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PPT、实物(如玩具、水果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邀请两名幼儿到讲台上,一个站在桌子上,一个站在桌子下面,让其他幼儿观察并描述他们的位置关系。
(2)引导幼儿用“上”和“下”来描述这个情景。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PPT,呈现图片,如小鸟在天空中飞(上),小鱼在水里游(下)。
(2)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物体位置。
(3)讲解“上”和“下”的概念,让幼儿理解并掌握。
3. 随堂练习(5分钟)(1)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在画纸上画出“上”和“下”的物体。
(2)邀请部分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出画中的物体位置。
(1)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上”和“下”的概念。
(2)引导幼儿观察教室内的物体,用“上”和“下”进行描述。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两个大圆,分别标上“上”和“下”。
2. 在两个圆内分别贴上相应图片,如小鸟、小鱼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和家长一起,在家庭环境中找出5个“上”和“下”的例子,并用画笔记录下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上”和“下”概念的掌握程度,针对个别幼儿进行针对性指导。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引导幼儿学习其他空间方位词,如“左”、“右”、“前”、“后”,进一步培养幼儿的空间观念。
2024年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区分上下》含反思(精选
2024年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区分上下》含反思(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空间与图形》第三节《区分上下》。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认识上下的概念,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物体在空间中的上下位置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上下的基本概念,能够区分物体在空间中的上下位置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幼儿的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能够运用上下概念描述物体位置。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使幼儿掌握上下概念,并能应用于实际情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卡片、积木、布袋等。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准备一个布袋,里面装有各种物品,请幼儿依次从布袋中取出物品,并描述物品的位置关系。
2.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中有两个物品,一个在上,一个在下。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物品的上下位置关系。
3. 随堂练习幼儿分组进行练习,用积木搭建不同的上下结构,并描述给其他幼儿听。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区分上下2. 板书内容:上:物体的上面下:物体的下面上下位置关系:通过观察、操作,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上下位置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并标出物品的上下位置关系。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家园共育: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观察生活中的上下位置关系,并与幼儿分享。
环境创设:在教室环境中布置一些具有上下位置关系的物品,让幼儿在环境中自然地感知和学习。
教学活动:开展以“区分上下”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如游戏、竞赛等,提高幼儿的空间想象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能够运用上下概念描述物体位置。
2. 实践情景引入:确保情景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使幼儿能够直观地理解上下的概念。
小班数学教案《区分上下》
小班数学教案《区分上下》一、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帮助孩子区分并认识事物的上下方;2.让孩子知晓上下方对于环境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3.提高孩子观察能力及对环境和事物的认知水平。
•教学重点:区分上下方。
•教学难点:对环境和事物的认知水平提高。
二、教学准备•教学物品:白板和黑板、绘画纸、铅笔、标杆、图片资料(包括生活中上下方的事物),示范物品。
•教学场所:教室。
三、教学步骤1. 学生热身•操练:家长或同伴帮助孩子完成头、肩、腿等身体部位的操练。
借助体操达到热身的目的。
2. 学习新知•指导:由教师先指定一处物品或图片,让孩子观察后,让孩子手指表示出所看到的上下方表示物品的上下方位。
•示范:教师可拿一张图片展示给孩子,然后告诉孩子这是图片的上方,这是图片的下方,让孩子无障碍的学习。
•讲解:教师向孩子讲解生活中有些立体物体的上方和下方的区别,表示出上下方的意义及重要性。
比如:人们的居住环境、生活的职场、交通运输工具等等,都有明显的上下方位。
•练习:请孩子从环境中寻找五件生活物品(就地取材),通过手指指向上下方位,检验孩子的指向准确度。
3. 小结•小结:让孩子口头或通过画图、接龙等形式,回忆今天所学的知识内容,加深记忆。
4. 课后作业•课后作业:1.请孩子观察家中或校园内的因素,区分物品的上下方位置。
下周让孩子向老师询问有没有发现新的事物和知识;2.孩子通过了解了解有关于自己居住的环境、家庭、社会的案例图片,理解并记录下图片的上下方位,并感受其对生活环境所起的作用。
四、教学反思该课堂教学活动目标明确,指导方式简单易学,严格与实时操练结合,激发了孩子们钻研学习的兴趣,课堂互动性强。
希望明确此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
幼儿园《区分上下》班听课稿
幼儿园《区分上下》班听课稿幼儿园小班《区分上下》讲座稿作为一名教师,你必须认真写一份讲稿。
来看看讲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边肖整理的幼儿园《区分上下》班的讲课稿,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幼儿园小班《区分上下》教案1说设计意图:003010中,数学领域的认知目标3‘感知形状与空间的关系’明确指出:能够感知物体的基本空间位置和方位,理解上下、前后、内外等方位词。
小班的孩子3-4岁,对小动物和各种玩具都很感兴趣。
抓住这个特点,我就用这些东西作为教具,用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让孩子区分上下物体的位置关系。
说出活动目标:1、能以物体为* *区分上下,并感知上下的位置关系。
2.学会使用句子表达‘xx在xx之上,xx在xx之下’。
3.喜欢数学活动,愿意参加各种运算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
4.对参加数学活动感兴趣。
说活动* *:可以把物体当成* *,并感知物体上下的位置关系。
说出活动的难度:让孩子试着用一个完整的句子‘xx在xx之上,xx在xx之下’来表达物体的位置关系。
一些图片和玩具,白板,桌子和椅子。
说出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孩子的兴趣。
(2)用毛绒玩具给小鸭和小狗看,学会以物体为* *区分上下。
(三)游戏:捉迷藏(4)活动的结束和活动的延长说活动反思: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的积极性特别高。
孩子们对使用课间教育非常感兴趣,这也让他们感到身临其境。
整个活动贯穿于游戏之中,让孩子们从上到下,一个个知道感受黑猫警长的故事,达到活动目标。
幼儿园小班《指南》课第二稿活动目标:1.教孩子区分上下位置。
2.培养孩子的空间思维能力。
3.培养孩子的比较和判断能力。
4.引导孩子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说出活动* *困难:活动* *:可以用一个物体作为参照来区分物体上下部分的位置关系。
活动困难:培养孩子的空间思维能力。
挂图《区分上下》,玩具狗,兔子,大娃娃,小娃娃,积木,球等。
说出活动过程: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孩子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课稿
区分上下
说设计意图
在组织小班一日活动时,发现小班幼儿对上下方位词的
概念含混不清,对物体空间位置的指认总是用这里或那里来表达。
遵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数学认知(目标3 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小班幼儿能感知物体基本的空间位置与方位,理解上下、前后、里外等方位词。
考虑到小班幼儿学习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加上孩子们这段时间特别喜欢看《汪汪队》动画片,对汪汪队救援的情节特别崇拜,为此我以汪汪队这个动画片情节为主线设计了这节《区分上下》的小班数学活动。
说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让幼儿区分物体在空间中的上下位置关系,并用上面、下面方位词回答问题。
2.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3.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说活动重点
区分物体在空间中的上下位置关系,能够用上面、下面方位词回答问题。
说活动难点
能运用空间方位经验解决问题。
说活动准备
1.课件(含有上面、下面方位的图片)(音频:电话铃声、自制兔妈妈、老鼠的声音)(汪汪立功大队背景音乐);
2.汪汪队人物角色挂饰(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兔妈妈家场景布置(空间布置);
4.布偶老鼠(操作材料)。
说活动过程(教法、学法)
本次活动共设计了五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情境导入,通过幼儿喜欢的汪汪队动画片,带幼儿进入活动室,激起幼儿的兴趣。
第二个环节,通过播放课件,让幼儿观察图片,引导他们表达出上面下面方位词。
同时为本次活动做铺垫。
第三个环节,运用游戏法布置一个兔妈妈家的场景,通过汪汪队救援的情景,让幼儿在游戏中运用空间方位的经验解决问题。
游戏中幼儿观察老鼠所在位置,并引导幼儿表达老鼠所在位置。
观察后并说出老鼠所在的位置方位词。
第四个环节,进一步让幼儿理解和运用方位词。
通过去抓那只最大、最狡猾的老鼠,提升自身本领时运用到上面、下面方位词。
第五个环节,结束活动,带幼儿去抓老鼠并离开活动室。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高了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采用的主要学法有:观察法、游戏体验法、交流法。
说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