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电子线的物理学原理
电子束发生原理
强流离子束的产生在双极性流的情况下,质子流和电子流密度满足方程
式中x是阴阳极之间距离,V是阴阳极间隙上的电压,εo是空气介电常数,e是电子电荷,mp是质子质量。电子流密度约为质子流密度的43倍,强流离子二极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场或磁场抑制电子到达阳极,使二极管的能量大部分为离子所带走,现有的离子二极管有三种类型:
束流强度达几十万以至上百万安培的束流。它比通常加速器的束流密度高几万倍以至几十万倍。20世纪60年代初期,由于模拟核爆炸条件下γ射线辐照效应和X射线照相的需要,强流脉冲电子束加速器得到了迅速发展,70年代后,由于粒子束惯性约束聚变、电子束抽运气体激光器、电子束产生高功率微波等研究工作的要求,研制了低电压大电流的电子束加速器,并在这些技术的基础上获得了强流脉冲离子束。1984年已能产生1MeV、1MA的轻离子束,强流脉冲电子束也达到了如下的技术水平:
电子能量0.3MeV~12MeV
电子束流10kA~5MA
脉冲宽度10ns~100ns
总束能1kJ~
功率1011W~3×1013W
这些束流之特点是束流能量大、功率高、电流大、时间宽度窄。这种基于物理学和电工学相结合的高功率脉冲技术是一门新的前沿科学技术,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已成为研究高温高压等离子体物理的重要工具,它在经济和军事应用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
LC反转冲击电压发生器的电感小,输出脉冲上升时间短,但当所有球隙不能在同一时间内击穿时,过电压会把电容器击穿。
脉冲成形线和脉冲传输线如图1所示。冲击电压发生器输出的电压脉冲,对脉冲成形线充电,当电压充至一定值时主开关接通,成形线中开始了波过程,经过时间在成形线末端产生时间宽度为的高压脉冲加在场致发射二极管上。L为成形线长度,с为光速,ε为成形线介质的介电常数,也可以通过变阻抗传输线加到二极管上,以达到升压或降压的目的。脉冲成形线和脉冲传输线中充以去离子水或变压器油,对于亚微秒充电时间的高压脉冲,水是很好的绝缘介质,水的储能密度大、价廉,发生电击穿后能很快恢复不留痕迹。可根据T.H.马丁的经验公式来考虑脉冲成形线和脉冲传输线的绝缘要求。
电线的工作原理
电线的工作原理
电线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流的传导和电场的作用。
当电源连接到电线的端点时,形成一个电压差,使得电荷开始沿电线移动。
当电源施加电压时,电场会在电线内部产生。
电场会导致电荷移动,使得电子在电线内部流动。
这些移动的电荷被称为电流。
电线通常由导电材料(如铜或铝)制成,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导性能。
导电材料中的自由电子可以自由移动,并且在电场的作用下形成电流。
一个常见的例子是直流电路中的电线。
当电源与电线连接时,电场会沿着电线的路径形成。
这个电场会引导电荷从电源的正极移动到负极,形成一个闭合的电路。
电流将沿着电线流动,从而使得其他设备(如灯泡或电动机)工作。
在交流电路中,电压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这将使得电流在电线中以交变的方式流动。
这种交变的电流可以在电线中产生交变的电磁场,同时也会在电线附近的其他设备中产生感应电流。
这是无线电和电磁感应等技术的基础。
总的来说,电线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场的作用和导电材料中的电荷移动来传导电流,并驱动电路中的设备工作。
电子线照射剂量学讲解
第七章 电子线照射剂量学高能电子线在现代肿瘤放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对表浅肿瘤(深度小于5cm)的治疗,其射野设计的简明和剂量分布的优越使之几乎成为唯一的选择。
高能电子线因其剂量特性而能避免靶区后深部组织的照射,这是电子线优于高能X 线的地方,也是电子线最重要的剂量学特点。
据统计,在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中,10~15%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应用高能电子线,主要用于治疗表浅或偏心的肿瘤和浸润的淋巴结。
高能电子线应用于肿瘤的放射治疗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一开始由电子感应加速器产生,后来发展为由直线加速器产生。
现代医用直线加速器除提供两档高能X 线外,通常还提供能量范围在4~25 MeV 之间的数档高能电子线。
第一节 电子线中心轴深度剂量分布类似于X 线,对电子线我们最关心的也是深度剂量分布,和高能X 线的区别以及它自身的一些特点是在临床使用之前必须掌握的。
一、中心轴深度剂量曲线的基本特点高能电子线的中心轴深度剂量定义与高能X 线相同,归一化后称为百分深度剂量,用PDD 表示,形状显然有别于高能X 线,见图7-1,图中照射野大小均为10cm ×10cm ,SSD 为100cm 。
与高能X 线相比,高能电子线具有更高的表面剂量,一般都在75%~80%以上;随着深度的增加,很快在最大剂量深度max d 达到最大剂量点(表面至max d 段称为剂量建成区);在max d 后形成高剂量坪区;然后剂量迅速跌落(剂量跌落区);最后在曲线后部形成一条长长的低剂量韧致辐射“拖尾”(X 线污染区)。
这些剂量学特性使得高能电子线在治疗表浅的肿瘤或浸润的淋巴结时,具有高能X 线无可比拟的优势。
图7-1 高能电子线与高能X 线深度剂量曲线的比较高能电子线还有其它的一些特点:1、从加速器偏转磁铁出来的电子线可以被认为是单一能量的,在经过散射箔、监测电离室、X 射线准直器和电子线限光筒等装置时,与这些物质相互作用,一方面展宽了电子线的能量谱,另一方面产生了X 射线污染,在深度剂量曲线后部形成一条长长的低剂量韧致辐射“拖尾”;2、在电子线进入水模体的入射表面,定义表面平均能量0E ,数值小于偏转磁铁出来的电子线能量值;3、与高能X 线不同,电子线能量在水模体中随着深度增加越来越小;4、一般电子线的深度剂量曲线测量采用与高能X 线一致的标准源皮距概念,而事实上,电子线并非是由加速器治疗头中的一个实在的放射源辐射产生的,而是加速管中的一窄束电子线,经偏转磁铁穿过出射窗、散射箔、监测电离室及限束系统等扩展成一宽束电子线,似乎从某一位置(或点)发射出来,此位置(或点)称为电子线的“虚源”位置,依赖于电子线能量和电子线限光筒大小。
导线工作原理
导线工作原理
导线工作原理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电子流动:导线内部存在自由电子,当外部电源施加电压时,自由电子将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而开始流动。
这种电子的流动构成了电流在导线中的传输。
2. 电阻:导线材料的电阻对电流的流动起到了限制作用。
导线材料内部存在电阻,电流在流动时会与导线原子、离子产生相互作用,导致能量传递给导线内部,使其发热。
这就是导线电阻的原理,即电能转化为热能。
3. 磁场产生:根据安培环路法则,在电流通过的导线周围会产生磁场。
这是由于电流所带电荷在运动过程中形成的磁矩产生的。
导线较为集中的电流能够产生较强的磁场,而在多根导线之间的电流则会相互影响,形成磁场线的相互作用。
4. 电磁感应: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导线周围的磁场发生变化时,导线内部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这就是导线接收到外界变化磁场的原理,即磁能转化为电能。
综上所述,导线工作的基本原理包括电子流动、电阻、磁场产生和电磁感应。
通过这些原理,我们可以理解导线在电路中的作用和其与电磁现象的关系。
线性电子线路与非线性电子线
线性与非线性的定义
线性
在数学和物理中,线性关系指的是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即它们满足一次方程的性质。在线性电 子线路中,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线性方程表示,即输出电压或电流与输入电压或电流成正比 。
非线性
与线性相反,非线性关系指的是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线性的,即它们不满足一次方程的性质。在非线 性电子线路中,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不能用线性方程表示,即输出电压或电流与输入电压或电流不 成正比。
性能指标的比较
线性电子线路
线性电子线路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增益 、带宽、噪声系数等。由于其输出信号 与输入信号成正比关系,因此线性电子 线路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VS
非线性电子线路
非线性电子线路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转换 函数、非线性失真系数、动态范围等。由 于其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存在复杂的 非线性关系,因此非线性电子线路具有较 大的动态范围和较高的灵敏度。
理和分析这些非正弦波信号。
05
CATALOGUE
未来发展趋势
线性电子线路的未来发展
集成化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线 性电子线路将进一步向集成化方 向发展,实现更小体积、更高性
能的电路。
智能化
借助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 线性电子线路将能够实现自适应 、自优化等功能,提高电路的性
能和稳定性。
绿色化
04
CATALOGUE
线性与非线性电子线路的比较
工作原理的比较
线性电子线路
线性电子线路是指其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成正比关系的电子 线路。在线性电子线路中,输出信号的幅度和相位与输入信 号的幅度和相位成正比关系。
非线性电子线路
非线性电子线路是指其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不成正比关系的 电子线路。在非线性电子线路中,输出信号的幅度、相位或 频率与输入信号的幅度、相位或频率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
放疗高能电子线知识学习
首先,电子源产生低能量的电子,这些电子被注入到加速器中。在加速器内,电子经过一系列的电磁场加速,能 量逐渐提升。加速器通过精确控制电磁场的强度和形状,以确保电子获得所需的能量和形状。最后,高能电子从 加速器中引出,形成高能电子线。
电子线的生成和调整
生成
生成高能电子线的过程需要精确的设备和调整。电子从电子 枪发射,经过真空管道进入加速器。在加速器中,通过电磁 场的作用,电子获得能量并逐渐形成高能电子束。
,降低事故风险。
工程防护
采用合适的屏蔽材料和设计,减少射 线对周围环境和人员的辐射。
个人防护
为工作人员和患者提供适当的个人防 护用品,如铅围裙、铅眼镜等,减少 辐射对个体的伤害。
事故应急处理和预防
应急预案
制定针对放疗事故的应急预 案,明确应急组织、通讯联 络、现场处置等方面的内容 。
培训与演练
对工作人员进行应急处理和 预防的培训,定期组织应急 演练,提高应对事故的能力 。
深度剂量曲线
深度剂量曲线描述了电子线在不同深度组织中的剂量分布情况。它对于放疗计划 和治疗实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医生可以根据深度剂量曲线来选择合适的电子线 能量和照射技术,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CHAPTER 03
放疗高能电子线的临床应用
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放疗高能电子线可用于治疗多种肿瘤,包括皮肤癌、浅表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等。其适应症的选择基 于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以及患者的整体状况。
放疗高能电子线知识 学习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放疗高能电子线简介 • 放疗高能电子线的工作原理 • 放疗高能电子线的临床应用 • 放疗高能电子线的质量控制和安全防护
CHAPTER 01
放疗高能电子线知识学习
汇报人: 2024-01-08
目录
• 放疗高能电子线基础知识 • 放疗高能电子线的设备与技术 • 放疗高能电子线的操作与安全 • 放疗高能电子线的案例与实践 • 放疗高能电子线的挑战与解决
方案
01
放疗高能电子线基础知识
放疗高能电子线的定义与原理
放疗高能电子线定义
放疗高能电子线是一种放射治疗技术,利用高能电子束对肿瘤进行照射,以达 到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
。
放疗高能电子线还可用于肿瘤转 移灶和复发的治疗,以及肿瘤疼
痛的缓解等。
02
放疗高能电子线的设备与技术
放疗高能电子线设备介绍
放疗高能电子线设备是一种用于放射治疗的医疗设备,它能 够产生高能电子束,通过精确控制电子束的能量和剂量,实 现对肿瘤的精确照射。
放疗高能电子线设备通常包括电子枪、加速器、能量选择系 统和治疗床等部分,这些部分协同工作,确保电子束能够以 适当的能量和剂量传输到肿瘤部位。
放疗高能电子线原理
高能电子束通过加速器产生,经过能量选择和调制后,通过特定形状的限束装 置将电子束导向肿瘤,通过电离辐射作用破坏肿瘤细胞的DNA,导致肿瘤细胞 死亡。
放疗高能电子线的历史与发展
放疗高能电子线的历史
放疗高能电子线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经历了从低 能电子线到高能电子线、从单一能量到多能量、从二维照射 到三维照射的演变过程。
和自我管理能力。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放疗高能电子线技术原理
放疗高能电子线技术利用高能电子束对肿瘤进行照射,通 过破坏肿瘤细胞的DNA,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并最终导致 肿瘤细胞死亡。
高能电子束的产生是通过电子枪将电子加速到极高速度, 然后在治疗区域通过能量选择系统选择合适的能量,最后 通过治疗床将电子束精确地传输到肿瘤部位。
电子线基础知识
绝缘层涂覆工艺
绝缘材料选择
选用聚氯乙烯、聚乙烯等 热塑性塑料作为绝缘材料, 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和耐 热性能。
绝缘层涂覆
将绝缘材料通过挤塑或涂 覆的方式均匀包裹在导体 上,形成连续的绝缘层。
交联工艺
通过加热或辐照等手段使 绝缘层中的聚合物发生交 联反应,提高绝缘层的电 气性能和耐热性能。
电子线成型工艺
电气性能测试
对电子线的导电性能、绝缘电阻等进行测试,确保其电 气性能符合标准要求。
ABCD
尺寸测量
使用测量工具对电子线的尺寸进行测量,检查是否符合 规格要求。
环境适应性试验
将电子线置于高温、低温、湿度等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 试验,以检验其环境适应性。
电子线的选用与安装
05
选用原则与注意事项
导体材料
电子线基础知识
目 录
• 电子线的基本概念 • 电子线的材料与结构 • 电子线的性能参数 • 电子线的制造工艺 • 电子线的选用与安装 • 电子线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电子线的基本概念
01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电子线是一种用于传输电信号和 电力的高品质电线,广泛应用于 电子设备、通信、电力系统和控 制系统的连接和传输。
分类
电子线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 分为多种类型,如导体材料、绝 缘材料、线规、用途等。
电子线的应用领域
电子设备
通信行业
电子线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如电 视、电脑、手机、音响等,用于连接电路 板、电源、信号传输等。
电子线在通信行业中用于传输信号和数据 ,如光纤通信网络、宽带网络、电话线等 。
电力系统
电线接触不良
检查连接处是否紧固,如有问题及时处理。
电线外皮破损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电与电路》知识讲义
、两种电荷1、电荷(1) 电荷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 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
物理学中规定 棒所带的电荷叫作 正电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作 负电荷 。
(2) 电荷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同种 电荷相互 排斥,异种电荷相互 吸引。
(3) 原子核的核内质子 正电荷 数量与核外电子的 负电荷 数量一样多 , 所以整个原子对外 界较远的位置表现为 电中性 。
(4) 电荷的多少叫 电荷量 。
在国际单位制中 , 它的单位是 库仑, 简称库, 用符号 C 表示。
(5) 元电荷 : 科学实验中发现的最小电荷量就是电子所带的电荷量, 人们把这个最小的电荷量叫作 元电荷 , 一般用 e 表示,通常取 e=1.6 ×10-19C 。
实验还发现 ,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 是一个最小量的整数倍 , 这就是说电荷量是不 能连续变化 的物理量。
2、常见的带电方法(1) 摩擦起电 : 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摩擦起电。
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的时候,些束缚得不紧的电子往往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 于是原来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 , 失去了部分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
(2) 感应起电 : 当一个带电的物体靠近一个导体时 , 由于 电荷间的相互吸引或排斥 ,导体 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 ,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与带电体异号的电荷 , 远 离带电体的一端带与带电体同号的电荷 。
物理学中把这种现象叫作 静电感应 。
(3) 接触起电 : 一个物体带正电, 当它和一个不带电的物体接触时, 带正电的物体就将不 带电的物体中的一部分电子吸引过来, 使得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中的正电荷比负电荷多而带了 正电。
反之带负电。
3、电荷守恒定律(1) 电荷既不能 消灭, 也不会 创生,它只能从一个物体 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 或者从物体的 一个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 , 在转移的过程中 ,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
电与电路, 用丝绸 摩擦过的玻璃(2) 近代物理实验发现,在一定的条件下, 带电粒子可以产生和湮灭。
电线工作原理
电线工作原理
电线工作原理是通过导体中的电荷流动来传输电能。
电线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如铜或铝。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因为它们的原子结构中存在自由电子。
当电压差被施加在电线的两端时,自由电子开始在电线内部自由移动。
在金属导体内部,电源的正极(高电压端)排斥电子,而负极(低电压端)吸引电子。
这种正负电荷之间的差异会导致电子开始在电线中流动。
电子在电池或发电机等电源的驱动下,从高电压端移动到低电压端。
这构建了一个电流回路,使得电能从电源向负载(如电灯、电器等)传输。
电线内部的电子流动是由电场力驱动的。
电场力导致电子间发生相互作用,使得电子沿着电线的方向移动。
此过程中,电子与金属原子的碰撞会产生一些电阻,这就是电线的电阻。
电阻会使电流的流动受到阻碍,并且会产生一些热能。
电线工作原理的关键是通过电磁感应现象来完成电能的传输。
当电路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会产生磁场。
这个磁场可以影响附近电路中的其他导体。
例如,当电流通过线圈时,会产生一个磁场,这个磁场可以使接近线圈的另一个线圈中的电子流动起来。
这也是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通过理解电线工作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设计和使用电线电路,确保电能的高效传输和安全使用。
此外,电线的材料、直径和长度等因素也会影响电流的传输效果和电线的耗损情况,因此在选择和使用电线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电线工作原理
电线工作原理
电线是由导电材料制成的,通常是金属,如铜或铝。
它们被用于传输电能,从发电站或电源到各个电气设备和电子设备。
电线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的导电性质。
当电线与电源连接时,电源会提供一定的电压和电流,使电子在电线中流动。
这些电子以电场力推动,由高电势区域流向低电势区域。
在金属电线中,电子是通过自由电子来传导的。
在正常情况下,金属内部存在很多自由电子,它们能够自由地在金属中移动,形成电流。
当电流通过电线时,电子受到电场力的作用,以平均速度朝一个方向移动。
这种电流的运动形式是连续的,即电流是稳定的,没有间断。
这意味着电流能够持续地传递电能。
电线的导电性能取决于其导电材料的特性,以及电线的粗细和长度。
导电性能越好的电线,电流传输效果越好。
此外,电线的粗细和长度也会影响电流传输时的电阻和功率损耗。
通过合理设计电线的使用方式和连接方式,可以确保电流的稳定传输,从而实现电力供应和电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因此,合理选择电线材质和规格,以及正确连接电线与电源和设备的方法,是确保电线工作正常的关键。
电线工作原理
电线工作原理电线是传输电能的重要工具,它的工作原理涉及到电流、电阻、电压等物理概念。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电线无处不在,它们连接着家用电器、照明设备、通讯设备等,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那么,电线是如何工作的呢?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电线的工作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电线的主要构成部分。
电线通常由金属导体和绝缘材料组成。
金属导体是电流的载体,它能够将电能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
而绝缘材料则起到了保护导体的作用,防止电流泄露和对人体的伤害。
在电线中,电流是起着核心作用的。
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移动形成的一种现象,它是电能的载体。
当电压施加在导体上时,电荷就会在导体中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取决于电压的大小和极性,这就是电流的基本特性。
另外,电线的工作原理还涉及到电阻。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通过的阻碍,它会使电流产生热量。
电线的电阻会影响电流的传输效率,因此选择合适的电线材料和截面积对于电能传输至关重要。
除了以上基本概念,电线的工作原理还与电压、电功率等相关。
电压是电能的推动力,它决定了电流的大小。
而电功率则是电能的消耗量,它与电流和电压有着密切的关系。
总的来说,电线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流、电阻、电压等物理概念的。
通过合理选择电线材料和截面积,控制电阻和电压,我们可以实现电能的高效传输。
这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电线,以确保电能的安全传输和有效利用。
同时,合理使用电线,避免过载和短路等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电线的工作原理涉及到电流、电阻、电压等多个物理概念。
通过对这些概念的合理运用,我们可以实现电能的高效传输和利用,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提供便利。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电线的工作原理,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电路中的电子运动原理的理解
电路中的电子运动原理的理解1. 电流的形成1.1 自由电子自由电子是金属导电性的基础。
在金属中,一部分电子可以自由移动,这些电子不受束缚,可以在金属内部形成电流。
当外部电压施加到金属导体上时,自由电子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从而发生定向移动。
1.2 电场力电场力是指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力。
在电路中,当电压施加到导体上时,导体内部会产生电场。
自由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高电势区域向低电势区域移动,形成电流。
1.3 电流的形成电流的形成是由于电场力作用下,自由电子在导体内部发生定向移动。
电流的方向规定为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与自由电子的移动方向相反。
2. 欧姆定律2.1 电阻电阻是电路中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2.2 电压电压是电路中推动电子移动的力。
电压的大小表示电势差的程度。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
2.3 电流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是电路中电子流动的表现。
电流的大小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2.4 欧姆定律公式欧姆定律公式:U = IR,其中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欧姆定律描述了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3. 电路的基本元件3.1 电阻器电阻器是一种用来限制电流流动的元件,具有固定的电阻值。
在电路中,电阻器可以用来降低电流大小,或者消耗多余的电能。
3.2 电容器电容器是一种可以储存电荷的元件。
电容器由两个导体(如金属板)和绝缘材料(如电介质)组成。
电容器在电路中可以用来滤波、耦合、旁路等。
3.3 电感器电感器是一种可以储存磁场能量的元件。
电感器由线圈和磁性材料组成。
在电路中,电感器可以用来滤波、振荡、延迟等。
3.4 电源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可以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为电能。
电源有多种类型,如直流电源、交流电源、电池等。
4. 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4.1 串联连接串联连接是指电路中元件依次连接,形成一条路径。
电子线原理 2
射束的生成射频波由磁控管形成脉冲进入加速管。
它由电子枪射入加速管中的电子同步。
射频波沿着加速管加速电子,使其达到光速。
当电子撞击扫描架臂末端的钨靶并与其发生作用后,产生出X线束。
磁控管控制着射频波的功率与频率,从而决定了所生成X线的能量。
数字加速器的加速管末端安装了二极管型的电子枪。
通过加热安装在阴极中的钨灯丝产生电子,然后射入加速管中。
灯丝温度控制着射入电子的数量。
电子沿着加速管加速射向靶面。
加速管中含有一串铜腔。
这些铜腔之间的小孔(或称为谐振腔)可以使电子沿着加速管前行,有利于聚焦射束。
为了确保电子束不受其他颗粒的影响,腔内保持真空状态。
加速管周围被称为“偏转磁铁(steering coil)”的两组四级磁铁围绕并控制着带负电荷电子束的前进路径。
而另外的两组“聚焦线圈”进一步限制电子束,使其在撞击靶面时直径仅有针尖大小。
电子穿出加速管并进入偏转盒,在偏转盒中电子束再次定向射向靶面。
在加速管中,电子沿着回旋的路径走行。
加速管两侧的三组磁铁,可使电子束在回旋的路径中偏转。
该过程不仅能定位射束撞击靶面,而且可以进一步将射束聚焦至1mm直径。
这种磁铁的设计可以汇集能量略有不同的电子,使其作用于靶面的共同点。
这就是所谓的“消色散特性(achromatic behavior)”。
这种滑雪式偏转为医科达直线加速器说特有。
它有利于缩小设备的体积,将等中心保持在较低的位置,对于患者摆位非常重要高能电子撞击小面积钨靶后,电子能量转换为光子(或X线)。
钨靶朝各个方向发射出高能量的光子,初级准直器仅供前进的X线通过,形成锥形射束。
初级准直器通过吸收侧向传播的散射X线,最大程度地减少泄漏,从而降低了额外的全身计量。
它还可以限制临床中使用的射波束的最大射野。
该阶段中射束内的光子并非均匀分布,因此需在射束的通路中放置“均整器(flattening filter)”。
与射束的边缘相比,锥形均整器可以吸收更多射束中心的光子,从而形成了均匀的光子束。
电线工作原理
电线工作原理
电线是指用来传输电能的导线,是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线的工作原理是基
于电荷的移动和电场的作用。
当电流通过电线时,电荷在导线中移动,导致电场的产生,从而实现电能的传输。
首先,电线中的电流是由电荷的移动所产生的。
在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可以
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移动,从而形成电流。
这些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会在导线中形成电流,并传输电能。
因此,电线的工作原理首先是基于导体中自由电子的移动。
其次,电线中的电场也是起着重要作用的。
当电流通过导线时,会在导线周围
形成电场。
电场的作用下,电荷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而移动,从而实现电能的传输。
因此,电线的工作原理还在于电场的作用下实现电能的传输。
此外,电线的工作原理还涉及到电阻的影响。
在电线中,电流的传输会受到电
阻的影响,电阻会使电流产生热量,从而导致能量损耗。
因此,在设计电路时,需要考虑电线的电阻对电能传输的影响,以减小能量损耗,提高电能传输效率。
总之,电线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荷的移动和电场的作用,通过电流在导线中的
传输实现电能的传输。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电线的电阻、导体材料、电场分布等因素,以保证电能的有效传输和利用。
通过对电线工作原理的深入理解,可以更好地设计和应用电路,提高电能传输
的效率,推动电力技术的发展。
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电能的传输过程,为电力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提供更加清晰的理论基础。
电子线基础知识ppt课件
线材的分类
❖ 按使用性能分类: 1、电子线 2、电源线 3、数据传输线 4、电话线 5、光纤 6、大功率电源
4
二、线材的结构
5
线材的结构
❖ 电子线
1、电子线结构简单,只有导体和绝缘两部分组成。
绝缘 芯线
❖ 电子线的材质
电子线结构示意图
1、导体:主要是裸铜(copper),也有部分线材使用镀锡铜; 2、绝缘:主要是聚氯乙烯(PVC)
❖ 80℃ 300V
表示线材的耐温和耐压等级。这两个数据是试验环境,并不是环境温度和电压
❖ VW-1
表示线材的阻燃等级。VW-1是一种试验方法的名称。其中规定了必要的时间和方向。
10
线材的印字
❖ I/II 表明该线材的使用环境。 I—内部布线 被设备外壳等完全包围,不需采用整体式或非整体式护套,要求阻燃等 级H,也可以用于额定用途F的场合。 II—外部布线 部分或全部暴露在设备外,包括互联电线电缆,需要采用整体式或非 整体式护套,要求阻燃等级V,也可用于额定用途I和F的场合。 F—用于进一步加工 公拟组装进额定用途I,II和S的AWM中。 S—特种用途布线 拟在特种用途场合附设,可能要对特殊性能分级进行评估或放弃通用 I类(内部布线)或II类(外部布线)AWM的某些线路结构性能要求。 成品AWM的标志或是线盘上需要标明特种用途。
❖ 下面以上海乐庭电线电缆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款电子线的印字内容进行 说明,其线材上的印字内容如下:
E148000 AWM STYLE 1007 22AWG 80℃ 300V VW-1--- AWM I/II A/B 80℃ 300V FT1 LTK
9
线材的印字
❖ E148000
UL认证证书的编号。表明此款线材已经通过UL认证,此编号是全球唯一的。
电线的工作原理
电线的工作原理
电线是一种用来传输电能的导体。
它由金属材料制成,通常是铜或铝,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导率。
当电压施加在电线两端时,电荷会从一个端点流向另一个端点。
电子在金属中的自由移动使得电子可以快速地穿过电线。
这种自由移动的电子形成了一个电流。
电流的大小与电压的大小成正比。
电线的主要原理是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表明,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由电阻决定。
电阻是电流流过电线时所遇到的阻力。
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
I = V / R
其中,I表示电流的大小,V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根据欧
姆定律,如果电阻保持不变,电压增加,电流也会增加。
电线的工作原理还包括减小电能损耗。
电线内的电流流过时会引起一定的能量损耗,这主要是由于电线自身的电阻导致的。
为了减小能量损耗,通常会采用粗导线来降低电阻。
此外,电线还需要考虑绝缘材料。
绝缘材料可以在电线外部形成一个绝缘层,防止电流外漏或与外部物体接触。
综上所述,电线通过提供导体通路,使电流从一个点流到另一个点,并遵循欧姆定律来传输电能。
它的性能取决于电阻、电
压和电流的关系,并通过使用绝缘材料来确保安全和高效的电能传输。
电子线.路解析
在数字电子系统领域,存在三种基本的器件类型:存储器、微处理器和逻辑器件。
存储器用来存储随机信息,如数据表或数据库的内容。
微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来完成范围广泛的任务,如运行字处理程序或视频游戏。
逻辑器件提供特定的功能,包括器件与器件间的接口、数据通信、信号处理、数据显示、定时和控制操作、以及系统运行所需要的所有其它功能。
逻辑器件可分为两大类–固定逻辑器件和可编程逻辑器件。
正如其命名一样,固定逻辑器件中的电路是永久性的,它们完成一种或一组功能——一旦制造完成,就无法改变。
另一方面,可编程逻辑器件(PLD)是能够为客户提供范围广泛的多种逻辑容量、特性、速度和电压参数的标准成品部件——而且此类器件可在任何时间改变,从而完成许多种不同的功能。
微处理器用一片或少数几片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中央处理器。
这些电路执行控制部件和算术逻辑部件的功能。
微处理器与传统的中央处理器相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和容易模块化等优点。
微处理器的基本组成部分有:寄存器堆、运算器、时序控制电路,以及数据和地址总线。
微处理器能完成取指令、执行指令,以及与外界存储器和逻辑部件交换信息等操作,是微型计算机的运算控制部分。
它可与存储器和外围电路芯片组成微型计算机。
自从人类1947年发明晶体管以来,50多年间半导体技术经历了硅晶体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甚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几代,发展速度之快是其他产业所没有的。
半导体技术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因此被称为“产业的种子”。
中央处理器是指计算机内部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对处理过程进行控制的部件,伴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迅速发展,芯片集成密度越来越高,CPU可以集成在一个半导体芯片上,这种具有中央处理器功能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被统称为“微处理器”今天,微处理器已经无处不在,无论是录像机、智能洗衣机、移动电话等家电产品,还是汽车引擎控制,以及数控机床、导弹精确制导等都要嵌入各类不同的微处理器。
微处理器不仅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也是各种数字化智能设备的关键部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与物质作用的能量损失
碰撞损失和辐射损失 高速运动的电子经上述三种非弹性碰撞作用之后,不断 损失能量;电子损失能量主要以碰撞、辐射两种形式出现: 1.碰撞损失 由于激发、电离作用后,入射电子的能量受到 损失,称为碰撞损失.一般以单位长度上的能量损失来表 示,如:-(dE/dx) 示,如:-(dE/dx)碰撞 2.辐射损失 由于辐射作用后,人射电子的能量损失称为辐 2.辐射损失 由于辐射作用后 射损失, 如:-(dE/dx)辐射 :-(dE/dx) 碰撞损失一般发生在低能范围.辐射损失一般发生在高 能范围;前者产生热,后者产生x 能范围;前者产生热,后者产生x射线。
(3)电子限光筒的筒壁对射野剂量均匀性的影响 a.产生大量的散射电子b.改变电子束的能量 a.产生大量的散射电子b.改变电子束的能量 c.增加射野边缘剂量 c.增加射野边缘剂量
相对剂量
原 射 线 电
筒壁
子
散 射 电 子
高能电子束射野剂量学
最大射程R 最大射程Rmax(cm或g/cm2) cm或 定义为中心轴剂量曲线尾部外 推后与本底韧致辐射相交处的 深度。 实际射程R 实际射程Rp (cm或g/cm2)定 cm或 义为通过电子深度剂量曲线最 为陡峭部分的切线同韧致辐射 形成的本底的外推线相交处的 深度。 深度R90和 深度R90和R50 (cm或g/cm2) cm或 定义为电子PDD曲线上Zmax 定义为电子PDD曲线上Zmax 远侧90%和50%PDD处的深度。 远侧90%和50%PDD处的深度。 深度Rq cm或 深度Rq (cm或g/cm2)定义 为通过剂量拐点的切线和最大 剂量水平线相交处的深度。
电子束的等剂量分布
a.分布特点:随着深度的增加,低值 分布特点:
等剂量线向外侧扩张,高值等剂量线 向内侧收缩。 b.临床意义:10Mev的电子束表面射 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的 野为7x7cm2,模体下3cm深度处, 深度处, 野为 深度处 90%等剂量曲线宽度仅有 等剂量曲线宽度仅有4cm左右。 左右。 等剂量曲线宽度仅有 左右 所以对于肿块大小如何选择照射野大 小?
不同能量电子束衰减至5% 时所需LML 不同能量电子束衰减至5% 时所需LML厚度 LML厚度 电子束能量 6 MeV 9 MeV 12 MeV 16 MeV 20 MeV LML厚度 LML厚度 2.3mm 4.4mm 8.5mm 18mm 25mm
电子密度修正方法
在不均匀性组织如肺、骨和气腔中,电子束的剂 量会发生显著变化,应对其校正。通常采用的是 等效厚度系数法(CET),其修正公式为: 等效厚度系数法(CET),其修正公式为: deff=d-Z(1-CET) =d-Z(1d: 计算点到模体表面的实际深度 Z:某种不均匀组织的厚度 CET:等效厚度因子 CET:等效厚度因子 CET=ni/nwater, 即CET等于某种组织的电子密度与水的电子密度 CET等于某种组织的电子密度与水的电子密度 之比。
弯曲入射面对剂量分布的影响
楔形剂量分布
用吸收块保护眼球
用组织等效体改善颈段食管剂量分布, 用组织等效体改善颈段食管剂量分布, 避免脊髓过量
用等效物改善乳腺区剂量分布
用等效物改善乳腺区剂量分布
电子线全身照射
几何对称双野照射,每野相同的剂量 剂量刻度点在 几何对称双野照射 每野相同的剂量.剂量刻度点在 每野相同的剂量 剂量刻度点在X=0,Y=0位置 位置
光子与6Mev电子 光子与 电子0.5cm间隙 间隙 电子
光子与6Mev电子表面相交 电子表面相交 光子与
光子与6Mev电子重叠 电子重叠o.5cm 光子与 电子重叠
(2)不同能量衔接比较
子 重 叠 o.5cm
光 子 与 不 同 能 量 电
电子束照射的临床照射技术
高能电子束在组织中被吸收随深度变化比较均匀 的损失自己的能量,每单位厚度(1cm)的组织平 的损失自己的能量,每单位厚度(1cm)的组织平 均吸收2Mev电子能量(2Mev/cm组织);用组织 均吸收2Mev电子能量(2Mev/cm组织);用组织 等效物值作成的吸收块,能很好的改善剂量分布。
人照射体位,a.b为单角度(机架)c.d为双角度照射 为单角度(机架) 为双角度照射 人照射体位 为单角度
野照射方向, 野照射方向,循环两次分开照
胶片在体模中测量6野照射的百分深度剂量曲线 胶片在体模中测量 野照射的百分深度剂量曲线
照射野大小:20cm× 照射野大小:20cm×80cm 电子能量E 电子能量E0:2~10 Mev 机架角度 :±10~ ±15 总剂量:36 总剂量:36 Gy 分次: 9周,4 Gy/周,4 天/周,3 野/ 周,4 Gy/周,4 周,3 天பைடு நூலகம்
电子束的深度剂量
基本特点 a.表面剂量高,一般在 a.表面剂量高,一般在 75%~80%以上,随 75%~80%以上,随 能量增加而增加。 b.随深度增加很快达到最 b.随深度增加很快达到最 大剂量点。 c.形成高剂量坪区 c.形成高剂量坪区
形成以上的原因 原因电 原因 子很容易被散射,
而任何一点的剂 量=原射线剂量 原射线剂量 +散射线剂量 散射线剂量
高能电子线的应用
治疗表浅部位的病变,如皮肤病变、胸壁、 内乳淋巴结、颈部表浅淋巴结等 电子线与高能X 电子线与高能X线混合使用,提高皮肤量 电子线的全身照射
电子线的单野照射及 补偿膜对剂量的影响
电子束照射的衔接
乳腺癌术后的胸壁照射野,下颈切电子线补量,鼻咽腔的眶间野等, 涉及到电子束与相邻野衔接。电子束照射衔接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射 线束宽度随深度变化的特点: a .皮肤表面共线 b. 皮肤表面相邻野留一定的间隙 c.皮肤表面相邻 皮肤表面共线 皮肤表面相邻 野重叠
源皮距对百分深度剂量的影响
• 医用直线加速器电子束照射时,为了保持电子束 的剂量分布特点,治疗时,限光筒贴近皮肤表面 或保留5cm的距离。当照射曲面时或进行全身电 子线照射时,源皮距离增大,百分深度剂量变化 规律一般为:表面剂量降低,最大剂量深度变深, 剂量剃度变陡,X线污染略有增加,而且高能电 子线较低能电子线变化显著。
建成区
低能量的电子束更容易散 射并且散射角度大,在很 短的距离内就可以快速形 成剂量建成。 电子的散射和持续的能量 丢失是引起Zmax以外深度 丢失是引起Zmax以外深度 处电子剂量急剧下降的两 个过程。 直线加速器机头处、加速 器窗和患者之间的空气, 受辐照的媒介物产生的韧 致辐射形成了深度剂量曲 线的尾部。
第七讲 电子线的物理学概论 及临床应用
余健
电子线的物理学概论及临床应用
电子与物质的作用 电子束的剂量学特征 电子线的剂量测量 电子束照射的临床应用
电子束治疗能量和照射野的选择
电子与物质的作用
电子与物质的作用方式
(1)弹件散射 不改变原子
本身的状态,仅改变入射 电子的方向,能量守恒 (2)非弹性散射 在入射 电子的作用下,原子本身 状态发生一定的变化 a.作用在原子的外层电子, a.作用在原子的外层电子 外层电子, 使原子电离或激发。 b.作用于内层电子,产生光 b.作用于内层电子 内层电子,产生光 电子。 c.作用于原子核,放出光子。 c.作用于原子核 原子核,放出光子。
横 断 面 剂 量 分 布 图
冠 状 位 剂 量 分 布 图
c.同能量的电子束,照射野从5cm×5cm到20cm×20cm,其90%等 同能量的电子束,照射野从 同能量的电子束 × 到 × 其 等 剂量线的低部形状,由弧形变得平直。 剂量线的低部形状,由弧形变得平直
电子照射能量和照射野的选择
a.能量选择: a.能量选择 能量选择: 电子束的有效治疗深度为1/3E(Mev) 电子束的有效治疗深度为1/3E(Mev)~ 1/4E(Mev), 1/4E(Mev), 如:现在要照射皮下1.8cm 如:现在要照射皮下1.8cm 处的淋巴结,那么我们可以 选择6Mev的电子束。 选择6Mev的电子束。 b.照射野选择: b.照射野选择 照射野选择: 由于电子束高值等剂量线随深度增加而内收(小野 由于电子束高值等剂量线随深度增加而内收(小野 更加突出),那么表面照射野应按靶区的最大横径适当扩 大,一般应至少等于或大于靶区横径的 大,一般应至少等于或大于靶区横径的1.18倍,并在此 靶区横径的1.18倍,并在此 基础上根据靶区最大深度部分的情况射野再放0.5~ 基础上根据靶区最大深度部分的情况射野再放0.5~ 1.0cm。 1.0cm。
电子束的剂量学特征
1.治疗电子束的产生
电子束
(1)加速器产生电子束的特征: 加速器产生电子束的特征: a.电子束的束流发射角很小 b.电子束能量单一 a.电子束的束流发射角很小 b.电子束能量单一 (2)电子束的改造 a.电子束的展宽 a.电子束的展宽 根据电子束易于散射的特点,用散射箔有效地将电子束 展宽到临床所需要的最大照射范围; b.电子限光筒的散射 b.电子限光筒的散射 ①电子限光筒形成治疗射野②电子限光筒的筒壁增 电子限光筒形成治疗射野② 加散射电子,弥补射野边缘剂量不足
能量对电子束百分深度剂量的影响
a.随着射线能量的增加, 表面剂量DS增加。 b.能量增加,高坪区变宽, 剂量梯度减小。 c.能量增加,X射线污染 增加。 正是由于上述特点,导致 随着能量的增加,电子束 的临床剂量学优点漫漫消 失,不能很好的保护靶区 后面的正常组织。
照射野对百分深度剂量的影响
a.射野较小时,百分深度剂量随深度增加而迅速变化。 射野较小时, 射野较小时 b.射野较大时,增大射野面积,百分深度剂量不随射野 射野较大时, 射野较大时 面积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