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科学下册《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激发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液体热胀冷缩现象。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感受到液体热胀冷缩的变化。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液体会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液体的热胀冷缩。
1.4 教学资源:准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液体,如水、酒精等。
准备一些实验器材,如温度计、烧杯等。
1.5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液体热胀冷缩现象,如热水膨胀、冷饮收缩等。
2. 提出问题:为什么液体会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呢?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4.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液体热胀冷缩的特点。
第二章:理论讲解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讲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如分子运动、体积变化等。
引导学生理解液体热胀冷缩与温度的关系。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通过举例和动画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过程。
2.4 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PPT、动画演示等教学材料。
2.5 教学步骤:1. 讲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如分子运动、体积变化等。
2. 引导学生理解液体热胀冷缩与温度的关系。
3. 通过举例和动画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过程。
第三章:实验探究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2 教学内容: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液体热胀冷缩的特点。
3.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来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4 教学资源:准备实验器材,如烧杯、温度计、热水等。
与科学亲密接触!液体热胀冷缩实验教案

【液体热胀冷缩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基本原理;2、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学会记录实验数据;3、培养观察能力,发展科学思维,提高实验能力。
二、教学要点: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实验操作方法和实验记录方法。
三、实验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是指液因温度变化而发生的体积变化。
当温度升高时,液体分子动能增强,分子间的引力减小,导致液体体积扩大;当温度下降时,液体分子动能减小,分子间引力加强,导致液体体积减少。
实验中,我们使用烧杯作为容器,加入水和红色染料,用灯泡加热容器,在不断升温的情况下记录液体的高度变化,观察液体的体积变化情况,验证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四、实验材料:1、烧杯2、灯泡3、电线4、电源5、水6、红色染料7、温度计8、计时器五、实验步骤:1、将准备好的烧杯放在实验台上。
2、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加入红色染料调制成红色水溶液。
3、在烧杯底部放置一个灯泡,用电线连接电源。
4、调节温度计的位置,将其插入烧杯中,确保与液体接触的部分处于液体表面。
5、启动灯泡,让烧杯中的水开始加热。
6、在液体开始变化前,用计时器记录实验时间。
7、随着温度的升高,观察液体的变化情况,记录液体高度、实验时间和温度的变化情况。
8、当液体温度达到一定值时,关闭灯泡,观察液体的变化情况。
9、在实验结束后,记录实验数据,清洗实验器材。
六、实验记录:时间(min)温度(℃)高度(cm)0 20 10.55 25 10.610 28 10.815 30 11.020 32 11.225 35 11.330 38 11.435 40 11.540 38 11.445 36 11.350 33 11.255 30 11.060 26 10.8七、实验分析:1、从实验数据中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液体高度也逐渐增加,液体体积增大,验证了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2、实验数据的处理需要注意单位的标准化,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实验过程中需要仔细观察,确保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小学科学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小学科学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道液体会随着温度变化而发生热胀冷缩的现象;2. 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与固体的扩张收缩的区别;3. 掌握液体的热胀冷缩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2. 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与固体的扩张收缩的区别。
三、教学难点:1. 如何通过实验展示液体的热胀冷缩;2. 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与固体的扩张收缩的区别。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实验材料;2. 学生准备:笔、纸、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提问:“大家知道什么是热胀冷缩吗?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涉及到热胀冷缩的现象?”引导学生回忆并思考。
Step 2: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板书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热胀冷缩的概念,并解释液体的热胀冷缩与固体的扩张收缩的区别。
2. 教师让学生观察一个实验现象:将装有水的玻璃烧杯置于温水中,然后观察水位的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3. 教师解释实验现象:热水加热烧杯时,玻璃和里面的水都受热,热胀就会使水体膨胀,水位升高;当冷却时,水体减小,水位下降。
Step 3:实验探究(3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准备一个玻璃烧杯和一些冷水,将烧杯放入热水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取出,然后将冷水倒入烧杯中观察变化。
2. 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包括观察到的变化和自己的思考。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现象的原因,并总结液体的热胀冷缩的特点。
Step 4:小组合作学习(15分钟)学生分为小组,自由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与固体扩张收缩的区别,并将结论写在纸上。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Step 5:知识总结(10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对液体的热胀冷缩与固体扩张收缩的区别进行总结。
Step 6: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布置相关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概念。
引发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液体热胀冷缩的定义。
通过日常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1.3 教学活动向学生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观察到过液体体积发生变化的现象?”让学生举例说明,并引导学生思考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
第二章:理论讲解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掌握液体的热胀冷缩系数。
2.2 教学内容讲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介绍液体的热胀冷缩系数及其影响因素。
2.3 教学活动通过动画或图片,向学生展示液体热胀冷缩的微观过程。
让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系数。
第三章: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2 教学内容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观察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3.3 教学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变化。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液体热胀冷缩的结论。
第四章:应用拓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液体热胀冷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液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4.3 教学活动向学生介绍液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油箱的膨胀问题。
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并展示讨论成果。
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5.3 教学活动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和讨论过程中的表现,并提出改进措施。
第六章:互动提问与答疑6.1 教学目标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通过答疑,帮助学生巩固液体热胀冷缩的知识。
6.2 教学内容学生提出关于液体热胀冷缩的问题。
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
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学生能够尊重事实,客观分析问题,培养科学态度。他们能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对环境的影响,如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创新实验方法和设计,激发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他们能够通过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 实验操作方法
- 题目:请列出进行液体热胀冷缩实验所需的器材。
- 答案:烧杯、试管、温度计、热水、冰块、冰水混合物等。
3. 实验结果分析
- 题目:根据实验数据,如何判断液体是否发生了热胀冷缩现象?
- 答案:通过记录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变化,如果发现液体体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则说明液体发生了热胀冷缩现象。
② 实验操作方法:学生需要了解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学会使用实验器材进行观察和记录。
③ 实验结果分析:学生需要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并能运用这一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板书设计:
1. 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
- 受热时膨胀,冷却时收缩
- 原因:分子间距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2. 实验操作方法
-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温度计、热水、冰块等
九、作业评价
1. 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并进行指导。例如,可以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了解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是否准确,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是否合理。
2. 作业质量: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认真完成作业,是否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 答案:液体热胀冷缩现象有助于节约水资源。例如,在热水管道中,由于液体热胀冷缩,水可以在管道中循环使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同时,液体热胀冷缩现象也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例如,在空调系统中,利用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可以更有效地进行热量交换,降低能源消耗。
五年级下册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教案:五年级下册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1. 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 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1. 液体的热胀冷缩原因的解释。
2. 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酒精、水、玻璃瓶、温度计、加热器等。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冬天水管涨破、夏天汽车爆胎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教师总结引导,引出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二、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10分钟)1. 教师演示实验:将酒精倒入玻璃瓶中,插入温度计,用加热器加热酒精,观察温度计示数和酒精体积的变化。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按照教师演示的步骤,自己操作实验,观察并记录温度变化和液体体积变化。
3.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
三、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解释之前提到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释,教师点评并引导总结。
四、拓展与应用(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点评并引导总结。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点评并鼓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日常生活现象,引导学生了解和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科学知识的运用,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案:五年级下册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六、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知道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水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了解许多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
(2)能通过对其他液体的观察,归纳出液体热胀冷缩的一般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养成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2)意识到科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水的热胀冷缩现象,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2、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改进实验装置,观察水的体积变化。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分组材料:平底烧瓶、细玻璃管、红墨水、冷水、热水、水槽、温度计、记录表。
2、演示材料:多种液体(酒精、食用油、酱油等)、透明容器、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夏天,我们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如果打得太足,在太阳下暴晒,可能会发生什么?冬天,装满水的水缸为什么会破裂?2、提出问题:这些现象与什么有关?3、引导学生思考:可能是温度的变化导致物体的体积发生了改变。
(二)探究水的热胀冷缩1、设计实验(1)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来观察水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2)引导学生思考实验需要的材料和方法。
(3)介绍实验装置:平底烧瓶中装满滴有红墨水的水,细玻璃管插入瓶塞,玻璃管中的液面清晰可见。
2、实验操作(1)把装置放入热水中,观察玻璃管中液面的变化,做好记录。
(2)再把装置放入冷水中,观察液面的变化,做好记录。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交流(1)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描述玻璃管中液面的变化情况。
(2)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
(三)探究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1、提出问题:除了水,其他液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2、实验探究(1)选择酒精、食用油、酱油等液体,分别装入透明容器中。
(2)插入温度计,先测量液体在常温下的温度和液面高度,做好记录。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3液体的热胀冷缩10-教科版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1、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利用实验来验证猜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2、懂得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问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课件、染色水、冷水、热水、牛奶、咖啡、红糖水、绿茶等。
【教学过程】一、生活导入,创设情景1、抛出问题:同学们,请问你们在家里有用水壶烧过开水吗?我们烧水的目的是什么呢?2、学生说出烧水是为了把水加热3、播放视频4、提出问题:加热时水的什么发生了变化呢?(猜测:体积变大了)如果再遇冷呢?(猜测:体积变小)5、板书:猜测:加热体积变大遇冷体积变小设计意图:通过设疑,为什么水烧开时会溢出来?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设计实验方案1、介绍教师准备的实验器材。
(提示学生还准备了冷水和热水。
)2、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小组讨论交流。
3、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们经历实验的设计过程,明确实验装置的目的,为下一环节做准备。
三、学生实验:水的热胀冷缩1、根据学生的设计,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
再出示实验要求。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1、烧瓶先放入热水中,待液面稳定后,再放入冷水中。
2、注意观察液面的变化和水的体积变化。
3、注意安全,小心使用玻璃仪器,不要直接用手触碰热水。
4、请将观察到的现象填写入记录单一。
5、实验完成的小组,请仪器归放回器材盒,然后用最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你做好了。
2、学生分组实验。
3、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4、师归纳,并板书:受热体积膨胀热胀水受冷体积缩小冷缩记录单一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设计的实验方案自己动手体会水受热以后体积会膨胀,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为下一环节的自主探究做铺垫。
教科版科学五下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一. 教材分析《液体的热胀冷缩》是教科版科学五下2.3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了解液体在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引导学生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得出一些基本的结论。
但是,对于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原理,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专业术语还不够熟悉,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知道液体在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
2.引导学生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实验、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原理。
2.实验操作和观察的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等,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理解其原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液体、温度计、容器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物质性质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呈现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液体在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发现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巩固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原理。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的水箱、热胀冷缩的胶带等。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结论,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小学科学教案: 教学设计-教科版《科学》 五年级下册《液体的热胀冷缩》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热》单元里第3课【教材分析】《液体的热胀冷缩》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热》单元里的第三课。
在学习液体的热胀冷缩这一节课前,已经学习了“热起来了”、“给冷水加热”。
本节课由“观察水的体积变化”和“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吗”两部分组成,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做出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去初步认识液体的热胀冷缩,了解有关液体热胀冷缩的知识,让同学们知道水和很多液体都具有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这一热胀冷缩的物理性质。
学会用实验去验证问题,从而获得科学知识。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体系上看,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已经理解了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的能力;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具有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他们心里有想表现的欲望,但是可能不好意思,但同时又希望能被肯定等这些都需要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
另外,“热胀冷缩”虽然学生非常熟悉,但是不一定会去研究,更不会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水和很多液体都具有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这一热胀冷缩的物理性质。
2、过程与方法①改进实验装置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②会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3、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将学习科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教学准备】锥形瓶、红墨水、橡皮塞、玻璃管、平底烧杯、热水、冷水、记录表、两瓶没打开的饮料。
【教学过程】一、设疑---创设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奇妙的科学世界,有兴趣吗?那在此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我们同学们有没有在家里烧过开水呢?(课件显示烧水的水壶)烧过的你想一想,你烧开水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现象?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水为什么会从水壶里溢出来呢?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那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通用14篇)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通用14篇)《热胀冷缩》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教材共4页,由4个活动组成。
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这个活动是引导学生探索水的热胀冷缩性质。
这部分内容分为3层。
第一层是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会是怎样的?问题的提出是对上节课实验观察的回顾,教材上方的插图和对话提示了在观察水的体积变化中观察到的现象。
第二层是研究怎样能够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后的体积变化?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热胀冷缩实验装置的细玻璃管。
内容的第三层是,教材下方以文字和插图对学生的想法施加了影响。
提示学生在做水的体积变化的实验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观察活动之一是观察水在受热时的体积变化,之二是观察水在受冷时的体积变化,之三则换了一个角度,从水的体积变化推测水的冷热。
这部分内容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对观察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玻璃管内水面的升降,说明烧瓶内水的体积有了变化,而不是水的多少有了变化。
因为烧瓶是密封的,外面的水进不去,里面的水也出不来。
由于以上变化是在冷热不同的条件下发生的,由此推测水的体积变化与冷热条件有关系,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
对“膨胀”“收缩”两个词要加以解释。
教材64页热胀冷缩的概念表述不是简单的结论,而是对学生探究活动结果的一种提炼。
活动二: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吗这个活动的目的是把学生的探究活动向着更广阔的方向拓展,同时是对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
要充分让学生用已掌握的方法去实践。
教材64页以3个问题对学生们的研究施加影响。
教师可多准备一些液体供他们研究,如酒精、醋、食油、豆奶和饮料等。
活动三:空气是否热胀冷缩教材用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探究的内容,以两点建议给学生的探究提供帮助:1、想办法把空气装起来;2、想办法看到空气的体积变化。
这些帮助本身不是教学重点。
这个活动的重点在于尽可能地启发、指导学生动脑筋想出自己的观察办法来。
例如:①用什么容器装空气。
可以用烧瓶、试管、玻璃瓶、软塑料瓶、软包装饮料盒、易拉罐……无论什么容器都要设法密封。
五年级下册《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五年级下册《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2.掌握如何控制液体的体积变化;3.提高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如何进行实验控制,观察液体随温度的变化而发生的体积变化现象。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 内容1.回顾气体的膨胀和收缩;2.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3.学习掌握液位管的使用方法。
2. 方法1.教师讲述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并进行示范实验;2.在实验中引导学生发现反常现象并思考原因;3.让学生自己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考虑实验现象背后的原理;4.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1.整理实验用具;2.制作教学PPT。
2. 上课环节1.回顾气体的膨胀和收缩,将气体和液体的不同特性进行对比;2.讲解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例如:当液体温度升高时,液体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分子间距离变大,液体体积扩大,反之,液体温度降低时,液体体积缩小;3.向学生展示液位管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观察液位管的液面高度变化来判断液体体积变化是否发生;4.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让他们通过操作实验探究液体随温度的变化而发生的体积变化现象;5.让学生探究如何控制液体体积的变化,例如:通过加热或冷却液体来控制其体积的变化,或在液体表面加上一层隔热材料来防止热流入或流出。
3. 课后作业1.完成实验报告,本次实验的过程、结果及原理;2.阅读相关科普文章,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估通过实验报告及课堂提问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是否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是否掌握液体体积变化的控制方法,是否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液体随温度变化而发生的体积变化现象等。
七、教学反思本课程采用了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液体的特性和变化规律,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五年级下册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五年级下册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第一章:液体的热胀冷缩概念介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 让学生掌握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1. 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 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教学难点:1. 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玻璃棒、温度计等。
2. 实验材料:水、酒精、色素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没有观察到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现象。
二、实验观察(10分钟)1. 教师演示实验:将等量的水和酒精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放入温度计,观察温度变化对液体体积的影响。
2.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讲解液体热胀冷缩原理(10分钟)1. 教师讲解液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化导致液体体积变化的原理。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了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二章: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观察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1. 实验操作技巧。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玻璃棒、温度计等。
2. 实验材料:水、酒精、色素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二、实验操作(10分钟)1. 教师演示实验:将等量的水和酒精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放入温度计,观察温度变化对液体体积的影响。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小学科学《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科学《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范文三篇篇一: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热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质。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
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教学过程】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观察: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的变化教师演示: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学生看现象进行描述)再出示同样的两套实验装置,把它们放进温度不同的两个大烧杯中应该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进行描述)请两位同学上来看一下,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根据现象描述)师:换过来看一下,你们能不能从看到的现象判断出哪个烧杯的水热呢?(预设:通过实验学生不能清楚进行表述,从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研究:清楚地观察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1、师:通过气球皮的鼓起程度,我们无法判断这两杯水的冷热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试管、瓶塞、细管、红墨水、滴管。
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看看水受热会发生变化吗?等会请小组讨论一下,并思考这两个问题: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红墨水有什么作用?用一根细管子有什么好处?2、小组讨论、完善实验方案。
师:那在做实验时,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呢?(①小组要分工合作。
小学科学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小学科学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并掌握相关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巧。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学习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并能正确运用相关知识。
3.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并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验和观察。
4. 教学准备实验所需器材:烧杯、水银温度计、塑料瓶子、水、冷热水槽等。
5.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通过给学生展示一只玻璃杯,询问学生是否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液体是否会因温度变化而发生变化。
步骤二:概念讲解1. 给学生简要介绍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液体分子在受热时会加大振动频率,分子间的间距增大,因而体积增大,这就是液体热胀冷缩现象的原理。
2. 引导学生思考:热胀冷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例如:铁路铺轨、铝盖瓶开盖、汽车轮胎等。
步骤三:实验操作1. 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分组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一:烧杯中注入温水,并用水银温度计记录温度变化。
- 实验二:将一塑料瓶子放入冷热水槽中观察变化。
步骤四:实验观察与总结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以下问题:- 实验一中温度变化对于烧杯内的液体有何影响?- 实验二中,瓶子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有何变化?2. 引导学生总结:温度对液体的影响是什么?步骤五:拓展应用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温度变化大的地方,例如沙漠和高寒地区,建筑物的构造要特殊设计?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集体分享。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7. 作业布置请学生回家观察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如瓶子、金属容器等)在热胀冷缩现象下的变化,并写下观察结果。
(精品教案)《热胀冷缩》讲课稿(通用12篇)

(精品教案)《热胀冷缩》讲课稿(通用12篇)《热胀冷缩》讲课稿(通用12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讲课稿,讲课稿是举行讲课预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样才干写出优秀的讲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热胀冷缩》讲课稿,欢迎大伙儿借鉴与参考,希翼对大伙儿有所帮助。
各位评委老师大伙儿上午(下午)好!我是第n号参赛选手梁xx,来自xx学校。
我本次讲课的主题是:上科学就要做实验;选材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液体的热胀冷缩》。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讲讲我的设计思路。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前言的课程性质部分就明确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质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素质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具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是啊,国人的科学素质亟待提高,别能再让外国人讲我们中国的学生基本上高分低能。
而要提高国人的科学素质,小学时期的科学教育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竟然我们能让这决定性作用的一环在我们手中荒废吗?我们有啥理由别上好科学课呢?另外,课标里还提出了科学课程的六条基本理念,因时刻关系,我别能一一解读,我想强调其中一点,那算是“科学学习要以探索为核心”,而探索最重要途径算是实验。
因此,在此我郑重讲明我的一具观点,也是我本次讲课的主题,那算是“上科学,就要做实验”下面我就以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的第三课《液体的热胀冷缩》为例讲讲为啥上科学,就要做实验。
《液体的热胀冷缩》在“热”那个单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既是对前一课的延伸,又是为后两课作铺垫。
前一课《给冷水加热》的实验中,我们发觉冷水加热后由沉变浮,但分量并没有变化,那变化的只能是体积。
由沉变浮,体积应该是变大了,而经过给加满水的试管口套上气球皮加热观看,发觉气球皮会鼓起来,但液体受热膨胀的现象并别是很明显。
而我们这一课将经过另一具实验来明显看到水受热后,体积在逐渐膨胀。
当我们经过那个实验研究和认识了液体的热胀冷缩后,下两课再研究气体和固体的热胀冷缩就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了。
小学科学《液体的热胀冷缩》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1. 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 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 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细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高锰酸钾。
【教学过程】一、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1. 复习前一节课的“试管气球皮实验”,如果把一个放在热水里,另一个放在冷水里,会有什么现象?师也可以再次演示。
2.水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我们能清楚地观察到这种变化吗?这个实验装置实验现象不够明显!3.能不能把这个实验装置改进一下?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到水的体积确实变大了。
二、研究:清楚地观察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1.师:通过气球皮的鼓瘪程度,我们无法判断这两杯水的冷热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两个烧杯、平底烧瓶、橡皮塞、细玻璃管、红水。
2.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让我们能明显的看到水在受热或受冷后的体积变化,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①为什么要用红水?②为什么要用细玻璃管?③该实验有哪些注意事项?3.学生讨论。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交流。
4. 领取实验材料,学生实验。
(老师巡视、指导)5. 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6. 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三、活动二:观察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1. 思考:研究水的热胀冷缩的装置,能用来研究其他液体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2. 课下,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兴趣选择一种或者几种液体来做实验。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1. 液体热胀冷缩的概念。
2. 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3. 实验观察液体热胀冷缩现象。
4. 日常生活中液体热胀冷缩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液体热胀冷缩的概念、原理和实验观察。
2. 教学难点:液体热胀冷缩的应用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2. 利用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热水、冷水、各种液体(如水、酒精、盐水等)、试管、量筒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3. 教学资源:相关案例资料、参考文献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previous knowledge关于液体性质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课堂讲解:a) 讲解液体热胀冷缩的概念和原理。
b) 讲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c) 分析日常生活中液体热胀冷缩的应用实例。
3. 实验环节: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液体热胀冷缩现象。
4. 案例分析:让学生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液体热胀冷缩的应用,并进行讨论。
七、作业布置: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观察结果和分析。
2. 课后思考题:思考液体热胀冷缩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工程、环保等。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 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九、教学拓展:1. 液体热胀冷缩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2. 对比研究不同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3. 探讨液体热胀冷缩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
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教学过程】
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
观察: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的变化
教师演示: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学生看现象进行描述)
再出示同样的两套实验装置,把它们放进温度不同的两个大烧杯中应该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进行描述)
请两位同学上来看一下,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现象描述)
师:换过来看一下,你们能不能从看到的现象判断出哪个烧杯的水热呢?
(预设:通过实验学生不能清楚进行表述,从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研究:清楚地观察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1.师:通过气球皮的鼓起程度,我们无法判断这两杯水的冷热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试管、瓶塞、细管、红墨水、滴管。
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看看水受热会发生变化吗?等会请小组讨论一下,并思考这两个问题: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红墨水有什么作用?用一根细管子有什么好处?
2.小组讨论、完善实验方案。
师:那在做实验时,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呢?
(①小组要分工合作。
②仔细观察水柱有什么变化?③做好记录。
④注意安全,小心热水。
)
3.学生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我们知道了水受热后体积会膨胀。
师: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水受热,体积发生了变化,会膨胀。
那么水遇冷后又会怎样呢?你们想怎样做?实验时我们观察什么?(学生简单说明)
5.学生实验。
6.小组汇报实验情况
小结:我们把水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的这种性质叫做水的热胀冷缩(板书:热胀冷缩)。
活动二:观察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1.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其他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除了水,你还知道有哪些液体?
2.老师这里给大家提供了红茶、果汁、牛奶(出示)小组可以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来实验。
用同样的方法来实验,观察和水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学生选择液体来实验。
4.小组汇报实验情况你们组是用什么液体来实验?实验看到什么现象?说
明这种液体有什么性质?
(有了水热胀冷缩实验的基础,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让学生自主提出实验观察点,理清实验的思路。
)
5.归纳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液体受热和受冷后有什么共同的性质?
小结:像醋、饮料、酱油等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板书:液体的热胀冷缩)
拓展:出示一瓶水、饮料。
去超市买饮料,本想挑选一瓶装满的饮料。
但是却发现货架上的瓶装饮料都没有装满,这是什么原因呢?
(让学生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瓶装的液体为什么不装满?”,加深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的认识。
)
板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
水
醋受热体积膨胀热胀
果汁
酱油受冷体积缩小冷缩
牛奶
......
液体热胀冷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