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研究栽培法 农学系

作物研究栽培法 农学系
作物研究栽培法 农学系

一、名词解释5*4

1准确度:试验中所得测定值与真实值的符合程度;

2精确度:是指在测定值中所得数值重复性的大小,它能反映偶然误差的程度。

3 叶片开张角:是茎杆与叶耳至叶尖联线的夹角

4透光率(T):某一叶层处的光强和群体冠层顶部自然光强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

5 比叶重。生长分析用于作物群体生长的指标:主要阐述经济产量的积累状况6光能利用率:光能利用率就是作物所贮存的化学能占光能投入量的百分比。

7光能转换率:光合产物中所贮存的化学能占光合作用所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能的百分比(Ec)。

二、填空20*2

1、三类(1)作物研究的经验方法(观察、测量、实验方法等)(2)作物研究的理性思维法(逻辑、数学、统计方法等)(3)作物科学理论的评价方法。

2、作物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①提出科学问题;②获取科学事实;③提出科学假设(设想);④验证假说;⑤形成理论;⑥检验和评价理论。

3、科学的取材和充分的试验材料的准备,是最终获得可靠的、真实的、正确的研究结果的保证。

5、变异系数:一个样本的标准差占该样本平均数的百分率。用CV表示

6、抽样的方法:大致可分为随机抽样、典型抽样和顺序抽样。

7、随机抽样又可分为: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整群抽样、两级或多级抽样。

8、典型抽样:按研究需要,有意识、有目的地从总体内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个体)或单位群,以代表总体的绝大多数。在大容量里选取少部分个体时采用。

9、倒三叶:指从上往下的第三片叶子。

10、器官样品的保存:(1)保湿保存。测鲜重;(2)光下保存。测光指标、蒸腾速率;(3)黑暗保存。测叶绿素、生长素;(4)低温保存。测叶绿素、提取DNA。长时间保存用蜡封口。

11、样品的干燥处理:(1)风干;(2)烘干。在105℃下杀青半个小时到两个小时,再把温度调到70~80℃下烘一到两天。烘干后放入干燥器里。

12、根系研究的方法:(1)根箱观测法;(2)挖根冲洗法;(3)气培法又叫雾培法;(4)塑料管土柱法;(5)网袋法;(6)三维坐标容器法;(7)同位素示踪法。

①根部标记法;②植株地上部标记法;③放射自显影法;④中子照相法。

13、叶龄:就是用主茎上出现的叶片数目来表示植株的年龄。

14、作物叶龄指标的测算法:(1)叶片记数法。L = n–(2+i) L-所求各分蘖的叶龄,n-已知主茎叶龄(叶片数),2-为分蘖的基数,i-代表所求各级分蘖出生的叶位。n-2≥1才能看到分蘖,n至少为3片叶才能长出分蘖。;(2)叶脉记数法。叶脉为R,则叶龄为R-2;(3)叶龄指数。(展开叶片数与主茎总叶片数的百分比);(4)叶龄余数。

15、水稻穗分化:①苞分化期;②一次枝梗分化期;③二次枝梗分化期;④颖花分化期;⑤雌雄蕊分化期;⑥花粉母细胞形成期;⑦减数分裂期;⑧花粉充实完成期。

16、双龄叶:水稻生长过程中,出现上下两叶叶枕长时间重叠的现象。

叶枕距:稻株上下两叶叶枕之间的距离。

17、叶耳间距的应用:从顶颖花开始减数分裂至全穗结束减数分裂,其叶耳间距的总幅度为-11~12cm.

18、株高构成指数(I):为任何一节间长度与该节间加其下节间长度之和的比值。I为0.4~0.7,平均值为0.618,以I与0.5的大小来比较。

19、五种小麦类型:(1)基本型;(2)偏高型;(3)高水平型;(4)偏低型;(5)低水平型。

20、作物叶面积的测定方法:(1)叶形纸称重法;(2)鲜样称重法和干样称重法;(3)长宽系数法(S=长*宽*K);(4)回归方程法;(5)叶面积仪法。

21、叶形纸称重法适用于:叶形不规则但平整的叶片。(1)坐标纸面积重量比a=S/G;(2)绘叶形;(3)剪取长方形重W1,剪取叶形纸重W2。校正系数K = W2/ W1;(4)计算叶面积S = a * W2/株数。

22、叶形纸称重法:缺点①浪费纸张;②只能对叶片进行离体测定;③对纸张的要求高,画叶形必须准确。

23、几何图形法测定校正系数:叶面积=梯形+长方形+抛物形=(上底+下底)*高/2+里宽*中长+2/3底*高下底= 里宽=底

24、作物群体的光合规模往往用叶片的面积来表示。叶面积指数=叶面积/土地面积

25、光合势:指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群体整个生育期或某一生育阶段,总共有多少平方米的叶面积在进行物质生产。单位是平方米.天

26、叶片基角:叶片平直部分与茎杆的夹角;开张度:茎杆与叶耳到叶尖连线的夹角。弯曲度:开张角与叶片基角的差值;仰角:水平面与叶片平直面的夹角。(90-开张角)

27、叶向值LOV = A*(Ls/Lt)/n多项之和叶向值> 45度,直立性好

式中: A—叶片仰角, Ls—基尖距, Lt—叶片长度, n—测定叶片数

28、作物群体内光强分布:从上向下,随叶层F(叶面积指数)的增加按负指数的关系减少。

29、消光系数(K):作物群体在垂直方向上,从上到下,光强衰减程度。 e = 2.71828

30、作物群体结构的测定:(1)大田切片法;(2)三维切片法

31、初级生产:作物通过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质的方式;现存量或生物量:某一地点、某一时期生存的植物体重量;作物的生产力(潜在生产力):作物形成有机物质的最大能力。现实生产力:实际得到的最高产量。一般上产力:一般的平均产量。

32、生长的S型曲线:缓慢增长期、直线增长期、减缓期、衰退期。

33、作物籽粒产量的影响因素:灌浆强度和灌浆时间。

34、灌浆持续期:从开花至达到最大籽粒的日数。灌浆速度:单位时间内进入籽粒中的营养物质量。粒草干重:一粒种子充实所占有光合产物的数量。粒草干重=茎叶干重/对应籽粒数饱和指数=干种子体积/发育种子最大体积

35、生物产量:整个植株的干物质重量。经济产量:有经济价值的主要产品数量。

36、经济器官的干重(Y) Y = b * ( x – a )

b—常数,即单位株重增加的穗重; x—单株总干重 ; a—临时株重

37、经济系数(Kz):穗重与株重的比 Kz = Y / x = b * ( x – a ) / x

38、能量转化效率:一般取中间值,用22%进行应用估算,也有按15%计算的。

三、简答5*8

1、作物栽培生理研究方法主要哪几种?

答:(一)生物观察法。是科学研究的起点,是收集科学事实、直接获取自然信息的基本途径。(二)生长解析法。在一段时间内影响产量和因经光合产物的积累导致植物发育两者自然地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的方法称为生长分析法。(三)发育研究法。侧重发育器官的观察。(四)生理生化法。作物产量形成过程中源、库、流等方面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方法,利用物质测定、生物统计等方法进行作物生长发育分析。(五)模拟模型与专家系统法。生物数学兴起后,采用数学方

法解释和推论作物生育和产量形成过程,由此产生了模拟模型等方法,还利用电子计算机预测作物的生长量和产量。

2、什么是作物生长分析?主要用于植株个体生长和群体生长的指标有哪些? 答:在一段时间内影响产量和因经光合产物的积累导致植物发育两者自然地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的方法称为生长分析法。生长分析用于植株个体的指标:(1)相对和绝对生长率;(2)单位叶光合速率或净同化率;(3)叶面积比率;(4)比叶面积;(5)比叶重。生长分析用于作物群体生长的指标:(1)叶面积持续期;(2)光合势;(3)总生物量的作物生长率和经济产量;(4)净同化率;(5)收获指数。

3、什么是作物的株高整齐度和株高构成指数?他们计算公式是怎样表示的? 答:株高整齐度可用株高变异系数的倒数来表示。变异系数是表示变数的离散程度的相对数值;整齐度 用变异系数的倒数来度量,则表示变数的集中趋势。作物的性状愈整齐,产量愈高。

式中:X :株高的实测;X 平均:株高的平均值;n :测定样本数;S :株高的标准差;C .V .:变异系数。

小麦茎秆上下节间长度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称为株高构成指数。株高构成指数:Ⅰn 为任一节间长度与该节间加其下节间长度之和的比值。

;L L L I 21L +=;1)(n n n n L L L I ++=1-n )(..122∑∑-==-X X X V C S X 整齐度=

设株高为L ,Ln 为第n 节间长度,n 为自上而下的节位,则可按上式分别求得株高的 ⅠL 值和各节间相应的Ⅰn 值。

4、关于作物叶面积指标有哪些测定方法?他们有什么优缺点?

答:(一)叶形纸称重法。优缺点:不受叶片短时失水的影响只能进行离体测定。

(二)鲜样称重法和干样称重法。优缺点:适宜于叶形不规则曲折不平展的叶片,如棉花、番茄。局限:鲜样称重法受叶片失水的影响只能进行离体测定。(三)长 宽系数法。测定优点:不需剪叶,测定方法简便,能对田间活体植株进行连续测定;适宜叶型 :平展而规则的叶片可用长宽系数法,如禾谷类和豆类叶片。

(四)回归方程法。适宜叶型:不仅适用于规则形叶片,也适用于不规则形叶片;测定优点:工作快速方便、准确高效,便于进行非离体的田间测定。(五)叶面积仪测定法。测定优点:工作快速方便、准确高效,可进行非离体的田间测定。

5、简述作物植株体烘干重的测定过程?

答:新鲜材料应先在105℃下烘干0.5~2小时(杀青),使酶失活,防止样品成分的变化。然后降温至70~80℃下烘干1~2天。需测定籽粒中蛋白质、脂肪烘干在50~60 ℃下,最好用鼓风干燥箱,将样品平铺,以加速干燥。

6、叶面积指数如何计算?

答: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 )就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有多少倍的叶面积, 叶面积指数=叶面积/土地面积 。测定:单叶面积、单株叶面积、单位土地面积内的株数,计算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指数计算公式:

)m 面积积测定测定的株数).m 10000(cm )(cm 叶面积 平均2222土地单株-)

7.666)

.m 10000(cm )(cm 叶面积平均2222m (一亩地实有株数单株?-

7、叶片光合势和叶面积持续时间是如何计算和表达的?

答:光合势:指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群体在整个生育期或某一生育阶段,总共多大的叶面积,按其功能折算成为“工作日”。它是叶面积与叶片工作持续日数的乘积,其单位是“米2·日叶面积持续时间:是表示叶面积及其持续时间的指标。测定不同时期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即可计算出光合势和叶面积持续时间。测定方法:(1)测定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作物株数;(2)测定单株叶面积;(3)计算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平方米);(4)计算光合势;光合势 = 前次叶面积+后次叶面积(㎡)×持续时间

2

(5)计算叶面积持续时间

两次的叶面积指数和时间间隔就可以计算叶面积持续时间。

叶面积持续时间(d) D2-1=( L1+L2 )×(t2- t1)

2

8、简述叶片基角、张开角、弯曲角、叶仰

角、叶向值的定义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

系?

答:1.叶片基角(叶倾角、着生角):叶片

基角即叶基角,它是茎杆和叶片平直部分

的夹角,即图中的角1。2.开张角:是茎杆

与叶耳至叶尖联线的夹角,即图中的角2。

3.弯曲角:是开张角和叶基角的差值。即图中的角3部分。

4.仰角:是叶片平直部分和水平面的夹角。即图中的角4。

9.叶向值:叶片的长度和直立性不同,叶片的着生状态(在空间的分布)就不同,对群体内部的光照影响也就不同。表示叶片的着生状态,可采用叶向值(Leaf Orientation Value,LOV )来表示,其计算公式:LOV=∑A (Ls/Lt )/n 式中:A:叶片仰角;Lt:叶片长度;Ls:基尖距(叶耳至叶尖的空间距离)或叶片 的在水平面的投影长度;N:测定叶片数。关系:叶片仰角反映了叶片的叶向即偏离茎杆的程度,仰角大(叶基角小),叶向值大。基尖距和叶片长度的比值反映了叶片的弯垂状态,当比值接近1时,叶片接近完全挺直状态,这时的弯曲度(开张角和叶基角的差值)接近于零。当比值减少时,表示叶片弯曲程度增加,即叶向值减少。

10、什么叫做透光率(T )或相对照度,它与叶面积指数是怎样的关系?

答:透光率:某一叶层(叶面积指数)处的光强和群体冠层顶部自然光强的比值,称为透光率(T )。透光率的对数和叶面积指数(F )之间存在着直线关系,即随叶面积指数的增加,群体透光率按比例减少。

11、群体消光系数K 值是怎样表示的?他的计算公式怎样表示?

答:群体消光系数:群体消光系数K 值是单位叶面积指数引起的群体透光率减少的对数值。群体消光系数是群体光强垂直方向衰减的特征常数。 K 称为群体消光系数(也称大田消光系数)。

K 值愈大,F 值愈大,即群体内光强衰减愈严重。

12、试举例说明消光系数K 、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生产间的关系.。

答:在叶片分布较为均匀的群体内:直立型叶片的禾谷类作物群体消光系数约为0.3-0.7;水平型的双子叶作物群体消光系数约为0.7-1.0。水稻的群体消光系数一般为0.5-0.9 左右;棉花群体消光系数为1左右;玉米的消光系数变化范0F I I ln F 1K -=)logI (logI F

2.3K F 0-=

围0.5-0.8 左右。

13、生长的“S”形曲线、净同化率、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经济系数、光能利用率、光能转化率的定义?

答:生长的“S”形曲线:作物从种子萌发、幼苗、开花结实、成熟衰老,其营养体和生殖体的生长过程都表现出慢—快—慢的基本规律。净同化率:单位叶面积上干物质的增加速率,也叫光合生产率或净光合生产率。生物产量:是指作物在生育过程中生产并积累的有机物质的总量,即整个植株(一般不包括根系)总干物质的收获量。其中光合产物占90~95%,从土壤中吸收的矿物质仅占5~10%。包括主、副产品。经济产量:是作物品种改良及生产管理中所提到的产量,是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的收获量。光能利用率:光能利用率就是作物所贮存的化学能占光能投入量的百分比。光能转换率:光合产物中所贮存的化学能占光合作用所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能的百分比(Ec)。

14、提高作物产量途径?

答:(1)建立合理群体结构,提高光能转化率。①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②充分利用生长季,安排好茬口。如套种、间作、育苗移栽、地膜覆盖等。(2)努力提高经济系数。采用高光效品种,选用株型紧凑,适当矮,光合能力强,光合时间长、叶面积适当的品种。(3)根据主要限制因子增源或扩库,保持产量形成的源库平衡。

15、试述半叶法和红外线气体分析法的原理和优缺点。

答:半叶法原理:半叶法是通过测定植物叶片在自然光照条件下重量的增加,来了解植物光合速率(Sachs,19 世纪)。随后,学者提出了改良半叶法。其做法是在叶基部或叶柄处用开水或医用吸入器喷射蒸汽,杀死筛管组织,破坏叶柄韧皮部,以抑制物质外运。优点:不需复杂的仪器设备,简便易行。可反映自然条件下的光合作用。缺点:破坏被测材料;测定时间长,环境条件不易控制;不能测

出短时间 Pn的变化;测定效率低、误差较大。红外线气体分析法原理:凡振动频率与气体分子的振动频率相同的红外光,在透过气体时均可形成共震而被气体吸收,使透过的红外光能量减少。被吸收的红外光能量多少与被测气体对红外光的吸收系数(K )、气体的密度(C)和气层的厚度(L )有关,并服从比尔—兰伯特定律。优点:灵敏度高;反应速度快、响应时间短,可快速跟随 CO2浓度的变化测出 CO2瞬间变化;不破坏试材;易实现自动化、智能化。

16、分析开放式和闭路式红外线气体分析法测定光合速率的优缺点?如何减少测定误差?

答:开放式测定:优点1)装置简单;2)可连续测定;3)多样品同时测定;4)可测光呼吸;5)可群体测定。缺点1)管道系统复杂,故障概率大;2)测定时间长、效率低;3)进行长时间测定需控温设备;4)需精确测定空气流量;5)需稳定CO2气源。闭路式测定:优点:结构简单,容易掌握;对IRGA精度要求不高;不用测流速,减少误差和结构的复杂性;一次测定时间短;可很快测出Pn—CO2浓度曲线及CO2补偿点。缺点:为非恒态测定;不能对Pn做长时间的连续监测;需要精确测定整个系统容积;不能反映出Pn瞬时变化;要求叶室完全密闭,对同化室及材料要求严格,密封好。光合测定误差的控制:①选择同样生育期、相同叶龄、部位的叶片进行比较;②测试叶位的选择;③测定时期的选择;④测定时间的选择;⑤供试材料的准备。

黑色标记为重点,有一个自然高度和生理高度测量的不同之处答案不准确。就没打,请大家自己补充

3、以玉米生长量的测定结果为例,计算群体生长率、相对生长率、净同化率(NAR)、比叶面积(SLA)、比叶重(SLW)。

*()内是单位土地面积上的生长量。

A 为土地面积,W1、W2分别为t1、t2时单位面积上的总干重。单位是(g·m-2·d-1)。

式中L为叶面积,Lw为叶重。单位为cm2·g-1

作物发育研究法

作物发育研究法 1、实验目的 1.1 学习生长分析的各项指标的测定过程及计算方法 1.2 了解作物研究的基本过程 1.3 掌握田间取样的方法和各种测定仪器的使用。 1.4 学习生长分析法的测定与计算,分析各生理指标间的关系。 2、实验材料 小麦 3、实验内容 3.1 测定株高整齐度 株高整齐度表示作物田间的长势,整齐度高则表示作物群体田间长势一致,则有可能达到高产。整齐度更是衡量田间管理是否合格的一项指标。整齐度即株高变异系数的倒数:1/CV 3.2 测定透光率: 作物群体光能的利用率的高低是作物高产的前提,透光率的大小决定了底层叶片光合强度的高低。透光率=I/I0。 3.3 测定植株叶向值 叶向值是研究作物株型时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客观的反应叶片的空间的分布及姿态。更能反应作物田间的光能分布情况。叶向值综合了叶片仰角、叶片长度、基尖距三项指标,用它来衡量作物叶片的着生状态更为客观。LOV =∑A(L s/L t)/n 3.4 作物生长分析

生长分析法是以作物生育过程中干物质增长过程为中心进行研究的,在测定干物质增长的同时,也测定叶面积。生长分析法的基本观点是作物产量以干物质重量来衡量,作物生育进程也以植株干物质增长过程为中心进行研究。其具体做法是每隔一定天数进行取样调查,测定植株不同器官的干物重并同时测定叶面积。下面是一些重要的生长分析法考察的生理指标。 3.4.1 叶面积指数(LAI) 叶面积指数是指作物群体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土地面积的比值。即叶面积指数=总绿叶面积/土地面积。作物大田生产通常是依靠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作物群体来进行的,所以计算叶面积指数时要以单位土地面积上的群体叶面积为准而不能以单株叶面积为准。 LAI =平均单株叶面积/平均单株土地面积=平均单株叶面积/(株距×行距) 3.4.2 光合势(LAD) 光合势是指在某一生育时期或整个生育时期内群体绿叶面积的逐日累积,光合势的单位以万m2·d/ hm2来表示。计算某一时期内的光合势的方法,一般是以这一时期内单位土地上的日平均叶面积乘以这一时期延续的天数。在群体生长正常的条件下,群体干物质积累数量与光合势呈正相关。 LAD=1/2(L2+L1)(t2—t1) 3.4.3净同化率(NAR ) 净同化率是在群体条件下衡量作物叶片净光合生产效率的指标,它是指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积累的干物质数量。NAR= (W2-W1)/1/2(L1+L2)*(T2-T1) 3.4.4 作物生长率(CGR)又叫群体生长率,它表示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群体干物质的增长速度,也就是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群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增加的干物

农作物栽培技术手册教材

玉米生产技术规程 、种子和种子处理 (4) 二、选茬、耕整地 (4) 三、施肥 ................ .......... ................................ ■. (5) 四、播种 ............................. ;............................. ■. (5) 五、 ...................................... 田间管理…………………………… .......................................... .. (5) 六、 .......................................... 收获…………………………………… ....................................... . (5) 玉米机械化行间覆膜生产技术技术规程 一、选地整地…………………………………… . ........................................... (6) 二、品种选择…………………………………… . (6) 三、地膜选用…………………………………… . .................................... . (6) 四、 ................................. 播期:.................. .. ..... ■■ (6) 五、施肥…………………………………… . ....................................... .... . .... . (6) 六、 ....................................................................... 化学除草.......................................... . .............................. .. (6) 七、 .................................................. 田间管理.................................... ............................ .... .... ... ......... . (6)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一、.................. 寒地水稻农时标准…… .……………………………… …………………

(完整word版)作物研究法资料

作物研究法资料 概论、第一章试材准备 1、作物栽培生理研究方法主要哪几种? 答:(一)生物观察法。是科学研究的起点,是收集科学事实、直接获取自然信息的基本途径。(二)生长解析法。在一段时间内影响产量和因经光合产物的积累导致植物发育两者自然地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的方法称为生长分析法。(三)发育研究法。侧重发育器官的观察。(四)生理生化法。作物产量形成过程中源、库、流等方面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方法,利用物质测定、生物统计等方法进行作物生长发育分析。(五)模拟模型与专家系统法。生物数学兴起后,采用数学方法解释和推论作物生育和产量形成过程,由此产生了模拟模型等方法,还利用电子计算机预测作物的生长量和产量。 2、什么是作物生长分析?主要用于植株个体生长和群体生长的指标有哪些?答:在一段时间内影响产量和因经光合产物的积累导致植物发育两者自然地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的方法称为生长分析法。生长分析用于植株个体的指标:通常是在早期进行的,包括:(1)相对和绝对生长率;(2)单位叶光合速率或净同化率;(3)叶面积比率;(4)比叶面积;(5)比叶重。生长分析用于作物群体生长的指标:主要阐述经济产量的积累状况,项目包括:(1)叶面积持续期;(2)光合势;(3)总生物量的作物生长率和经济产量;(4)净同化率;(5)收获指数。 3、在取样过程中植株的代表性是怎样通过准确度与精确度来体现的? 答:准确度是指试验中所得测定值与真实值的符合程度。测定值与真实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但在实用上多以相对误差来表示测定值的准确度。由于真实值不易得到,所以常用由总体抽样测定的平均值来代替,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称为绝对偏差,实用上是以相对偏差来表示准确度。偏差越小说明从总体所抽样品的代表性越好。精确度(也称精密度),是指在测定中所得数值重复性的大小,它能反映偶然误差的程度。精确度高说明测定方法可靠,重复性好。注意:有时精确度很高,但准确度不一定很好,即测定样品的代表性不一定很好;反之,若准确度很好,则精确度也一定很高。 第二章作物个体生长量研究法 1、什么是作物的株高整齐度和株高构成指数?他们计算公式是怎样表示的?答:株高整齐度可用株高变异系数的倒数来表示。变异系数是表示变数的离散程

作物栽培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安全齐穗期:生产中常将秋季连续2天或3天低于20-23℃的始日定为安全齐花期,向前推5天为安全齐穗期。 2、拔节:水稻基部节间开始显著伸长,株高开始迅速增加的现象。 3、拔节长穗期: 长穗期从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需要30d左右,生产上也常称拔节长穗期。 4、保花肥:防止颖花退化的肥料称为保花肥,一般雌雄形成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施肥。 5、超重期:指种子出苗后经过一定的生长,植株总干重超过原有种子干重的时期。 6、抽穗::穗顶即露出剑叶鞘,即为抽穗。 7、出叶间隔: 相邻两片叶伸出的时间间隔,称为出叶间隔。 8、促花肥:在第一苞分化至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时追肥,有促进颖花数增多的效果,称“促花肥”。 9、稻谷催芽:是根据种子发芽过程中对温度、水分和空气的要求,利用人为措施,创造良好发芽条件,使发芽达到“快、齐、匀、壮”。 10、生态需水:生态需水:生态需水是指利用水作为生态因子,造成一个适于水稻生育的良好环境而需要的水。主要包括棵间蒸发和稻田渗漏两部分。 11、稻米品质:稻米在加工、外观、食用、营养以及安全等方面的特性,它既反映稻米内在自然属性,又体现其社会属性的一组综合性状。 13、断奶肥:幼苗在1叶1心时,胚乳中贮藏的氮已经用完,是氮断奶期,为了满足这时幼苗生长对氮的需要而施用肥料,一般生产上1叶1心时施用。 14、垩白度:垩白米率与垩白面积的乘积为垩白度。 15、垩白米率:是整精米中垩白米粒的百分比 16、垩白面积是垩白占整粒米投影面积百分比。 17、发根率:单位时间或单位地上部干重的必根能力,如发根重对地上部干重的百分重表示。 18、发芽势:表示种子的发芽的整齐度,以规定的时间内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数来衡量。 19、发育特性:指影响稻株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若干特性。 20、返青分蘖期:是指移栽到幼穗分化以前的时期。 21、返青期:秧苗移栽后,由于根系损伤,有一个地上部生长停滞和萌发新根的过程,约需5d左右才恢复正常生长,称返青期。 22、分蘖:稻株分蘖节上各叶的腋芽生长形成的分枝。 23、分蘖节:水稻在拔节之前,基部节间并不伸长而聚集在一起,分蘖着生在基部群集的节上,统称为分蘖节。 24、分蘖期:从4叶出生开始萌发分蘖直到拔节为止为分蘖期。 25、感光性:品种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光性。 26、感温性:品种因受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温性。 27、高峰苗期:生产上把分蘖增加,至拔节或稍前分蘖不再增加,全田茎蘖苗最多的时期称最高茎蘖数期(或高峰苗期)。 28、高效叶面积:指有效茎上部三张叶片的面积。 29、高效叶面积率:高效叶在群体叶面积中所占的比例称高效叶面积率。 30、搁田:又称为晒田、烤田。中期搁田是指分蘖末拔节穗分化初进行的脱水露

第一节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法 一、导学 二、引导视频、单元精讲 三、学习内容(包括两个部分,1个是掌握部分,1个是拓展部分。)

要求,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使之产量高且品质好。因此,作物栽培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直接服务于作物生产的科学。 作物栽培、蔬菜栽培和果树栽培等,共同构成了作物种植业。作物种植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把作物品种的潜在生产力和环境资源转化为农产品的生产过程。 (二)作物栽培学的任务 作物栽培学的任务在于根据作物品种的要求,为其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采取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使作物品种的基因得以表达,使其遗传潜力得以发挥。换句话说,作物栽培就是通过良种良法相配套,充分发挥作物品种的生产潜力。 二、作物栽培学的理论基础 (一)作物栽培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作物栽培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农业技术科学,与之发生关系的学科是很多的。 应当指出,作物栽培学并不是单纯地综合运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更不是简单地实施作物种、管、收等田间作业程序。作物栽培学有其自己的理论基础——作物生理生理生态学。作物栽培学是在充分研究和掌握作物个体生长发育和群体建成、产量形成及其对环境条件要求和反应规律的基础之上,综合运用本领域和相关学科的科技成果,加以集成和优化,形成作物生产的技术体系,用于生产。 (二)作物栽培学总论与各论的关系 作物栽培学作为一门学科,它包括总论和各论。 从生产实际来说,栽培作物涉及丰富多彩的作物种类和品种,牵涉到千变万化的环境和条件,更离不开灵活多样的措施和技术。这里面必定含有许多共同的原理和普遍的规律,这就是作物的“共性”。同时,不同的作物又有其自身的特征特性,有其自己对环境条件的不同要求,这又是作物栽培的“个性”。作物栽培学,由于有共有性,而有“总论”,又因为有个性,便不能没有“各论”。“总论”讲述一般知识、基本原理、普遍应用的措施和技术,为各论做铺垫,打基础;“各论”讲述的则是各个作物的知识、原理、栽培措施和技术。总论与各论的关系恰如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二者是不可分割和相辅相成的。 三、作物栽培学的特点和研究法 作物栽培学的特点决定于作物栽培这一产业的特点,其研究的方法也与作物栽培的特点密切相关。 (一)作物栽培的特点 1.复杂性多种多样的作物都是有机体,而且各自又有其不同的特征特性。 2.季节性作物生产具有严格的季节性。

农作物种植新技术-农作物种植的过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d13661395.html, 农作物种植新技术 作者:胡肖华 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年第11期 摘要:我国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式国家,在过去很长的历史长河当中,农业是作为主要的 生产方式,在很长一定时期内,农业是自给自足的必要条件,保障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所需,是我们生活的保障,因为我国独特的地理条件,形成很长一段时间的农耕时期,在以前的农作物种植中,人们的种植时间段都是根据节气进行,进而就可以种植相应的农作物来保障人们的生活。其中最重要,也是最不可能缺少的就是二十四节气的使用和应用了,他是一个准确性比校高的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其中一些自然因素是人们所不能控制的,比如一些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也是有影响的,这都是在以前的社会中经常出现的,而在当代,在一些偏远的地区,基本上还是采用二十四节气作为一个种植的判断标准,根据天气和温度来确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种植的技术和水平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人们的生产方式有了一定的保障,科学技术带来更多的方便之处。 关键词:农作物种植;科学技术发展;生态农业;技术种植 农作物种植是当代人们生活的副产品,同样是不可缺少的,他也是维持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要素,同样也是各种营养物的主要来源,是人们对绿色食品和生态植物的首要选择,而农作物要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就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培育新技术和手段,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并且有些农作物室友一个时期的限制的,一季的蔬菜下季之后就没有了,所以,要培育更多的农作物来提供给人们,是保证生活的多样性,所以,农作物新技术的不断提高是十分必要的,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技术也在被人们所利用所改变,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和条件。 作为农作物本身来讲,对于阳光,水分,温度,土壤,空气以及肥料的需求是最最基本的,也是最基础的,在种植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首先第一点就是水分的要求,我们常常说水是生命之源,是生命的源泉,没有水是不行的,但是水多了也是万万不可的,需要我们适当地进行控制,浇水之前先进行观察,需要浇水时我们要进行适当的添加,不可以揠苗助长,对农作物的种子形成一定的反作用,那就物极必反了,就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的了;其次第二点就是肥料的选择,对于农作物来将,肥料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基本条件,农作物长得快慢和好坏都离不开肥料,如果说你添加合适,就会提高,相反则降低;然后是种子的选择,在我们购买种子的时候,要挑选一些质量好些的种子来进行培育,这样对以后的生长也是有一个积极地促进作用。并且对于任何植物来讲,都是要进行一个光合作用的,对于光照的要求也是有的,阳光不仅仅可以让农作物促进生长,对于空气的流通以及环境的干净也是有帮助的,我们在合理的温度下对其进行培育,将所有涉及的因素考虑到位,对于任何一个农作物的生长都是有利的,在新技术使用前,这些基础的因素都是需要我们所要注意的,不管你的技术在好在先进,最基础的条件没有考虑到位,什么都是白搭,所以,农作物是生长不仅仅是靠自身种子

作物栽培学各论习题

作物栽培学各论习题 1.分析亚洲稻作形成的原因。 2.分析我国水稻生产发展变化的原因。 3.比较分析水稻主要器官的同伸规律,指明它们在栽培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4.分析水稻光温反应特性在水稻生产上的意义。 5.从产量构成因素形成的角度,通过综合分析归纳,提出水稻高产栽培途径。 6.分析水稻群体质量指标在水稻高产栽培上的意义与作用。 5.环境条件与栽培措施对水稻产量有哪些影响?实践上如何调控? 6.比较分析常规栽培、抛秧栽培与机插栽培的特点和技术关键。 7.根据水稻需肥规律与营养特性,提出水稻高产施肥方案。 8.系统掌握水稻的需水特点,探讨水稻高效用水与节水的途径和技术。 9.分析水稻抛秧栽培、机插栽培、直播栽培、再生栽培和旱种栽培的异同,生产上如何因地制宜应用? 10. 如何进行水稻生长发育诊断? 11.简述小麦根、茎、叶生长的基本规律。 12.简述小麦分蘖及其成穗规律。 13.简述小麦穗分化的过程。 14.叙述小麦籽粒形成与灌浆成熟的过程。 15.简述生产中建立小麦合理群体结构的途径。 16.简述小麦品质性状的分类、指标和影响小麦品质的因素。 17.简述小麦的养分需求规律和施肥技术。 18.简述小麦的水分需求规律和灌排技术。 19.叙述小麦苗期、中期、后期的生育特点、调控目标和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20.叙述稻茬麦少免耕栽培技术要点。 21.简述南方旱茬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2.玉米苗期、穗期、花粒期的主要生育特点及田间管理的主攻方向和措施。 23.玉米雌雄穗在分化过程中的异同点有哪些?根据穗分化的特点提出增加穗粒数的肥水调控主要措施。 24.从玉米的光合特性分析玉米高产的生理基础。 25.从作物源库关系分析提高玉米产量潜力的可行途径。 26.如何根据玉米的需肥规律定需肥量和科学施肥? 27.什么时期为玉米的需水临界期?如何根据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特点,确定适宜的水分管理措施。 28.叙述中国大豆栽培区划的发展和常用区划; 29.大豆生育时期是如何划分的,标准如何确定? 30.大豆生长发育特点与禾本科作物有何不同? 31.大豆对基本环境条件的要求有那些? 32.大豆栽培有那些基本技术要求? 33.大豆窄行密植栽培的技术要点? 34.黄淮夏大豆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 35.南方春豆、夏豆、秋豆栽培有那些共性技术? 36.南方大豆间作套种有那些种植方式? 37.鲜食大豆在栽培管理上有些什么特殊要求?

园艺植物研究法考试复习资料

《园艺植物研究法》 考试复习资料 A 名词解释 1、园艺(Horticulture):指园艺生产即种植果树、蔬菜、观赏植物等的技能和艺术,可相应地分为果树园艺、蔬菜园艺和观赏园艺。 2、科学(Scientia, Science):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和思维等客观规律的知识或学问,是世界观、社会意识、人类经验总结、技术预测、人类活动的组织形式,是有关客观世界规律及其改造途径的学问。 科学的基本组成成分—① 人: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包括人的理论、思想和方法)。② 文献资料:参考文献(如书刊、杂志或其它信息资料)。③ 工具(仪器):仪器设备、各种原材料及用品等。 3、技术(Technology):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经验和知识,也泛指其它方面的操作技巧,是可以买卖的物品和方法。 4、研究(Research—advanced study of a subject so as to learn new facts or scientific laws):对事物的真相、性质和规律进行探索性的考察。科学研究:就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规律新知识的探求。 5、观察:是指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直接感受观察对象提供的信息过程。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获得感性材料最起始的手段,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和必要步骤,各门学科都要用到它。观察是最古老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方法。所以有人说“科学研究开始于观察。” 6、调查总结研究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条件(如自然和人文条件),通过系统调查,总结规律,提出措施或技术的方法叫调查总结研究法。 指在一定自然条件下,对果树本身、栽培技术、生产效果等进行系统调查、观测、记载,并根据结果进行概括总结、综合分析,以探索果树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等,为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7、田间试验法:指在大田的自然环境中,进行人为的处理与控制,以差异对比法的基础,以果树本身作为指示者进行一系列处理、观察、比较,来客观评定不同处理的效果与反应。 8、实验室实验:在完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研究果树本身和生产栽培的各种问题,从中找出规律。 9、植株类型(株型):在一定立地条件下,植株与其环境长期适应所形成的植株营养水平与结构类型。 10、树势:指果树生长势的强弱或果树生长发育状况的好坏。它是用新梢年长量和其它指标来表达的,用生长和结果的关系不划分的。四级:旺—壮—中—弱;三至五级:强—中强—中—中弱—弱 11、叶面积系数:叶面积总和/取样的土地面积 12、产量:分为生物学产量、果实产量、市场产量、可利用产量、经济产量。 (1)生物学产量:从栽植到砍伐时的单位面积上的干物质量 (2)果实产量:生产期间的鲜果总量 (3)市场产量:按贸易等级和大小划分的有上市能力的果实量 (4)可利用产量:上市产量中可作为加工的那部分产量 (5)经济产量:一年生产经济器官的数量叫经济产量。 13、经济产量:一年生产经济器官的数量叫经济产量。 经济产量=生物产量×经济系数=(光合产量-消耗) ×经济系数=[(光合面积× 光合时间× 光合能力)-消耗] ×经济系数 14、果树营养诊断:就是从果树长相、物质种类和数量、植株形态来判断在各种条件下正常生长发育和创造高产、稳产、优质所需物质的程度和反应,即通过各种方法调查判断植物的营养状况是处于缺乏、适当或过剩,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15、试验设计:试验设计是指试验研究工作开展之前,根据研究目的和要求,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结 合园艺植物的特点和实验的实际条件来对试验做全面的规划和统筹安排,制定出合理的实验计划。 16、实验方案:指根据实验目的与要求而拟定的进行互相比较的一组试验处理的总称。它是整个实验工作的核心部分。 17、科技论文:又叫科学论文,是科学研究论文和技术试验报告的总称,是科技人员以文字形式总结成果、发展理论和阐明学术观点的论理性文章。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14分) 1、温度三基点 2、冻害 3、作物需水临界期 4、复种 5、间作 6、基本耕作 7、杂草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是指作物一生中通过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物所生产和累积的各种有机物的总量。 A.生物产量 B.经济产量 C.光合产量 D.净生产量 2、()是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的收获量。 A.生物产量 B.经济产量 C.光合产量 D.净生产量 3、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称为()。 A.转化率 B.经济产量 C.经济系数 D.产量构成 4、()是谷类作物产量成分中的补偿能力最大的成分。 A.单位面积穗数 B.单穗粒数 C.种子千粒重 D.颖花数 5、经济系数最低的作物是()。 A.水稻 B.马铃薯 C.甜菜 D.大豆 6、谷类作物产量形成的主要特点是产量成分的()。 A.光合作用 B.补偿能力 C.相互抑制 D.相互促进 7、谷类作物小穗和小花的发育除受遗传影响外,最大影响因素是()。 A.种植密度 B.水肥供给 C.病虫危害 D.环境条件 8、作物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的时期是()。 A. 缓慢增长期 B.指数增长期 C.直线增长期 D.减慢停止期 9、作物干物质积累速度最快的时期是()。 A. 缓慢增长期 B.指数增长期 C.直线增长期 D.减慢停止期 10、叶面积与植株干重之比称为()。 A.相对生长率 B.净同化率 C.叶面积比率 D.比叶面积 三、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漏选、错选均不给分,每小题1.5分,共计15分) 1、农田生物的生态效应有()。 A.影响土壤肥力 B.影响农田小气候 C.改良土壤 D.固定流沙 E.保持水土 2、影响植物蒸腾速度的因素有()。 A.植物的形态结构 B.植物的生理类型 C.温度 D.气流 E.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3、作物通过春化,其低温诱导的时期一般在作物感光前进行,可在()。 A.处于萌动状态的种子时期 B.苗期 C.花芽分化期 D.开花期 E.授粉期 4、冷害造成作物死亡的原因有()。 A.细胞间隙结冰 B.水分代谢失调 C.酶促反应平衡被破坏 D.原生质被撕裂 E.物质代谢平衡被打乱 5、土壤污染的类型有()。 A.固体废弃物污染 B.水污染 C.大气污染 D.生物污染 E.农业污染 6、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 A.喷灌技术 B.微灌技术 C.膜上灌技术 D.地下灌技术 E.作物调亏灌溉技术

园艺植物研究法

八、园艺植物研究中常用的抽样方法有哪些?各适用于什么情况? 1、顺序抽样(systematic sampling) 又称系统抽样、机械抽样或等距抽样。具体作法就是:将总体全部个体N按自然顺序进行编号,并将总体平分成若干组。组数等于样本容量n。然后从第一组内随机抽取1个个体(抽样单位),再以组内个体数(N/n)为间隔在第二组抽取另一个体(抽样单位)。如此继续下去,直到抽出所需个体组成样本。 2、简单随机抽样(simple random sampling) 这就是一种直接从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个体构成样本的抽样方法。具体作法就是:先对总体中所有个体逐个进行编号,然后用随机方法(查随机数字表或抽签法)按样本容量从总体中抽取所需个体组成样本。 3、分层抽样(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又叫类型抽样或分类抽样,就是一种混合抽样方法。其具体方法分两个步骤进行:①将总体按变异情况分成若干较均匀同质的部分,即区层。各区层的个体(抽样单位)数可等可不等。②分别在各区层中按一定比例确定该区层抽样数ni,并按ni在该区层内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最后将各层中抽得的个体(抽样单位)共同组成一个样本。 4、整群抽样(cluster sampling) 此法就是一种以包含若干个体的单位群为抽样对象的抽样方法。其具体作法 就是:首先对所调查总体按需要划分成若干单位群,并对各群进行编号,然后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在总体中抽单位群来组成样本。所抽单位群个数与每个群中个体数之乘积等于样本容量n。 5、分级抽样(nested random sampling) 又叫阶段抽样。其方法就是:先将总体分成若干大组(初级单位),并从中随机抽取几个大组;然后在所抽大组中再分小组(次级单位),并分别随机抽取几个小组;需要时还可再分,最后根据最终抽取的所有单位组的全部个体组成样本,逐个进行观测。 6、典型抽样(typical sampling) 指根据试验调查的要求,从总体中有意识有目的地选取一定量的典型植株个体或抽样单位作为样本加以观测。

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及注意事项

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及注意事项 摘要:我国得土地资源虽然丰富,但伴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扩张、土地污染 的恶化与人口总数的增大,人均耕地占有量严重不足。为解决众多人口的温饱问题,应不断改进农作物栽培技术,积极推广机械化农业生产模式,从而提高粮食 亩产量,确保农产品的市场供应,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作物;高质高产;栽培技术;注意事项 引言 我国是人口大国,对农作物的需求较大。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对生态环境 带来了不可磨灭的损害,土地荒废程度日益严重,导致农业生产率停滞不前,威 胁着我国粮食安全。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实现农作物的高产栽培是首先需要解决 的问题。 1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 1.1常见的高产栽培技术 在我国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常见的高产栽培技术有2个:第一,合理套种技术。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经常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光照环境和土壤环境等,因此在实施高产栽培技术时,应该充分利用土壤条件,为提升农作物产量奠 定基础。例如,玉米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一些氮元素,而大豆中氮元素的含量比较多,在实践中,可以结合玉米与大豆的生长特点,采取玉米-大豆套种技术,进而获得理想的种植效果。第二,立体化种植技术。耕地面积的逐渐减小使立体化种 植技术越来越受欢迎,其能够实现在单位面积土地上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例如,在果树下面种植比较低矮的农作物,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还可以提高农作 物产量。另外,建造农业大棚也能够实现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1.2改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植物光合作用 生态环境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为了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一 定要保持光照的充足,充分发挥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套种、间种、立体种植等 手段有效提复种的指数,增加农作物的收获量。同时种植人员可以进一步延长农 作物的生育期,进一步补充农作物的光照,增强农作物密植的合理性,改变农作 物的株型,增加农作物光合作用的面积,对农作物合理施加各种肥料,提高农作 物光合作用的质量和效率。 1.3改良遗传因素 品种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农作物的最终产量和质量。在实施高产栽培时,要确 保品种的优良性,选择抗性好、稳产且能有效抵抗病虫害的品种。必要时可通过 采用基因重组的方式改变其遗传因素,对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具有现实意义。在 育种时,可选择多样化的育种方式搭配栽培管理方法,选择合适的发育期和成熟 期加以人工干预,实现优质、高产的目的。 1.4加强田间管理 在农作物高产栽培中,加强田间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在田间管理工作中,种植人员要对土壤进行适当的压实、疏松,定期补苗、定苗,合理的施肥和灌溉。当农作播种工作完成以后,要进一步提高田间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实现高产目标。 1.5提高栽培技术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可以从土壤耕作、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入手。采取科学的土壤耕作技术能够改善土壤结构,保证土壤的孔隙适合农作物的 生长,重视对土壤中肥力的调整,做好土壤的疏松和杂草的清理工作,为提高产

作物栽培学试题

《作物栽培学》第一章习题集 一、名词解释 1、驯化 2、引种 3、作物栽培学 4、喜温作物 5、短日照作物 6、食物安全 7、可持续农业 8、作物生长模拟 9、作物的起源中心 二、单项选择 1、决定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首先是()。 A.环境 B.措施 C.品种 D.肥料 2、研究作物栽培的基本方法是进行()。 A.田间试验 B.温室试验 C.实验室栽培 D.大田示范 3、在作物生育期间,每隔一定的天数测定植株的生长状况,如稻、麦分蘖消长、穗分化状况等,这种研究法称为()。 A.生物观察法 B.生长分析法 C.发育研究法 D.生长发育研究法 4、()的具体做法是,间隔一定的天数,在田间进行取样调查,测定叶面积消长和干物质动态,有时还将植株各不同器官分别进行测定。 A.生物观察法 B.生长分析法 C.发育研究法 D.生长发育研究法 5、()极大地丰富了我国以及各个地区的作物(品种)多样性,促进了作物生长的发展。 A.作物育种 B.作物引种 C.作物栽培 D.作物生产 6、喜温作物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为()。 A.5℃左右 B.10℃左右 C.15℃左右 D.20℃左右 7、作物种植三元结构为()。 A.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类作物 B.谷类作物—油料作物—纤维作物 C.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 D.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其他作物 8、现在自然界还存在很多与作物亲缘关系很近的野生植物,被称为()。 A.作物的原始祖先 B.作物的野生种 C.作物的近缘种 D.作物的原始种 9、作物原产地与引种地的自然环境差异不大,或者由于被引种的作物本身适应范围较广泛,不需要特殊处理和选育过程,就能正常生长发育、开花结实并繁殖后代,这叫做()。

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大全

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大全

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大全 一、老蔸种秋茄子有绝招 一、老蔸换新法。利用春茄老蔸培植复壮,使其重新焕发生机,开花结果。具体做法是,8月初,当春茄由盛转衰,叶蔬花少时,选择雨前或雨后土壤湿润时,先浇施一次粪水氮肥,三两天后将其枝叶全部剪去,只留主枝作为新叶的萌发母枝。大约一星期左右母枝便萌发新枝,长势迅速。在此基础上,梳去弱小枝和过密枝,并注意防虫治病,追肥抗旱,新枝便很快开花结果,挂果时间可达两个月。 二、育苗秋种法。选高抗病的品种,择地势高、不积水、蔬松的土壤,尤以没有种过茄科类蔬菜的丘陵地更好。播种时,下雨用薄膜盖,烈日用遮阳网。20多天便可移栽。移栽 时,在阴云或小雨天为佳。若是晴天,以傍晚为宜,并浇好定根水。注意整地时,尽量深沟高厢,能排能灌,并一次性施足底肥,成活后,管理与春茄相似,但应注意除虫病和抗旱。由于秋茄正逢高温季节,其生长速度一般快于春茄,开花结果时间也可延缓到秋末至冬初。 木耳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木耳菜(落葵)属喜温叶菜类。在北方只有春夏两季可以生产,冬季生产很困难。但若采用日光温室、电热线栽培方法,则可在冬季进行生产,并能取得较高的产量和效益。 一、品种选择推荐选用大叶木耳菜。该品种是一年生蔓生作物,生长势强,分枝多,营养价值很高;茎粗,绿色;叶片肥厚,深绿色,嫩叶柔软、光滑、肉质;叶柄浅绿色;耐高温、耐干旱、耐潮湿。 二、浸种浸种24~48小时,浸种方法为:用凉水浸泡30分钟,然后倒入热水,并不断地搅拌,使温度控制在55~60℃,保持这一温度30分钟。而后加入500倍的多菌灵或1000倍的高锰酸钾,浸泡后捞出即可播种。 三、播种1.播种准备需要整地、做畦、施基肥、铺电热加温线。冬茬木耳菜生产必须选择透气性好、疏松并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在日光温室内做畦,宽1米,南北向延长。每亩施腐熟农家肥2500千克,与土壤翻耙混合均匀、整平。把平整好的畦面挖出5厘米厚的床土,再平整畦面,铺设电热加温线。选择功率为800瓦的电热线100米长,可铺3个5平方米的畦。铺设线距为8~10厘米,电热线过埂时要埋在畦埂下,布线要均匀,不得重叠或交叉,更不能打结。接头处不得埋在地下,应放置在显著的部位,便于安装与修理。人员进入通电加温区操作,必须切断电源。电热线铺好后再将挖出的床土均匀地盖在电热线上。 2.播种时间可根据当地情况安排。 3.播种方法在播种前1天给电热加温线通电,播种当天在下铺电热加温线的床土上浇透底水,每5平方米的畦播种出芽率90%的种子300克。 为防止木耳菜菌核病和蛇眼病的发生,要用药剂盖种。选用五氯硝基苯和代森锌,每5平方米畦用以上药剂25克与7.5千克。将与干细土混合均匀的1/3的

《作物栽培学(专)》考前辅导 [作物栽培学总论(专科)作业题库及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作物栽培学总论(专科)作业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作物栽培学 *2.作物引种 * 3.食物安全 * 4.农业自然资源 *5.作物生长模拟 二、填空: *1.栽培作物包括()()()三个环节。 *2全国种植业委员会将我国种植业划分为()个一级区和()个二级区。 3.按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可分为()作物和()作物 *4.按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可分为()作物、()作物、()中性和()作物。 *5.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分类方法,将作物分为()大部分,()大类别。 三、简述题

***1.简述作物栽培的特点 **2.简述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的特点 **3。作物引种的基本原则 ***4。作物栽培法有几种?分别解释。 四、论述题 ***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方法是如何将作物分类的?

第二章作物的生长发育一、名词解释:(以下每小题都为*) 1.生长 2.种子的寿命 3.叶面积指数 4.发育 5.种子的休眠 6.基本营养生长期 7.作物生育期 8.分蘖节 9.根冠比

10.作物生育时期 11.分蘖 12.叶龄余数 13.作物物候期 14.叶的功能期 15.叶龄指数 16。分蘖 17 开花 18授粉 19 受精 20 基本营养生长性 二、填空:(1-10小题为*,11-13小题为**) 1.稻、麦类一般划分为()( )()()( )( )( )几个生育时期。 2.种子的萌发分为()( )()等3个阶段。 3.单子叶作物的根,属()根系;双子叶作物的根,属()根系。 4.玉米一般划分为()( )()()( )( )等几个生育时期。 5.豆类一般划分为()( )()()( )( )等几个生育时期。 6.棉花一般划分为()( )()()等几个生育时期。 7.油菜一般划分为()( )()()等几个生育时期。 8.禾谷类作物的叶一般包括()()()()4部分。 9.不同作物和不同品种对低温的范围和时间要求不同,一般可将其分为()()()3类。 10.作物花器分化和形成除需要一定温度诱导外,还必需一定的光周期诱导,不同作物品种需要一定光周期诱导的特性称为感光性,一般分为()()()3种类型。

农作物栽培技术中的关键要素

农作物栽培技术中的关键要素 【摘要】重视加强农作物栽培技术与高产途径研究对增加国民经济产值、提升我国农业大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等都十分重要和必要。本文播种时期、栽培密度、田间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农作物高产的途径,旨在促进农业生产与可持续发展,达到高产的目的。 【关键词】农作物栽培;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田间管理 1.适期播种 1.1 适期播种的意义 适期播种是保证苗全、苗齐、苗壮的重要环节。每一种作物都有它最适宜的播种期,只有在适期内播种,才能保证它在适宜温度、水分和养分条件下按时出苗,出苗后生长良好,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和减少不利气候条件影响的能力强,达到高产、稳产。播种过早,往往因气候低而延迟出苗、出苗不齐,易被告病菌侵害,甚至烂子。播种过晚,缩短生育期,加快发育,产量不高;或者延迟生育在后期遇到低温不能安全开花结实,导致产量和品质降低,甚至颗粒无收。此外,有的地区还会影响后作的适时播栽。因此,不违农时,不失时机地掌握播种期,就可以一次播种保全苗,为作物丰

收奠定基础。 1.2 农作物播种期 1.2.1 春季播种 春播作物又分为早春播种和晚春播种2种。北方的春小麦、向日葵、油菜、甜菜等作物,南方的马铃薯、春荞麦、春油菜等作物,它们种子发芽最低温度要求为2℃~5℃,幼苗也较耐低温。因此,只要早春气温开始回升,或土壤解冻到播种深度时即可播种。它们在生产上多属夏季收获作物,也称早春作物。有些作物,如春玉米、春大豆、花生、早稻、棉花等,它们的种子发芽最低温度要求为8℃~10℃,幼苗也不耐低温,需要气温稳定上升到8℃~10℃以上才能播种,称为晚春作物。 1.2.2 夏季播种 夏季作物有晚稻、夏玉米、夏甘薯、夏大豆、芝麻等。夏季播种,温度已不是限制因素,决定播种时间主要依据是保证夏季作物的在早霜前成熟,又要给秋冬季播种作物的整地以足够的时间。因此,应尽量争取早播。 1.2.3 秋冬播种 北方秋季播种作物,主要是冬小麦和冬绿肥等。确定它们的播种适期决定于越冬前能否发育健壮的幼苗和根系。过早播种,植株生长高大,不能安全过冬;播种过晚,幼苗小,养分积累少,也不利于越冬。南方的秋播比较复杂,早秋播

农作物栽培技术手册

目录 玉米生产技术规程 一、种子和种子处理 (4) 二、选茬、耕整地 (4) 三、施肥 (5) 四、播种 (5) 五、田间管理 (5) 六、收获 (5) 玉米机械化行间覆膜生产技术技术规程 一、选地整地........................................... ........................................... (6) 二、品种选择........................................... . (6) 三、地膜选用........................................... (6) 四、播期:........................................... ............................................. . (6) 五、施肥........................................... ............................................ ..... (6) 六、化学除草........................................... (6) 七、田间管理.......................................................................... .. (6)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一、寒地水稻农时标准 (7) 二、寒地水稻生产用种标准 (8) 三、寒地水稻旱育壮苗标准 (8) (一)旱育壮苗量化标准............................................................................ (8) (二)水稻旱育壮苗外部形态五项标准 (8) 四、寒地水稻培育旱育种壮苗技术标准 (9) (一)寒地旱育水稻育秧田标准 (9) (二)寒地水稻种子处理技术 (9) (三)寒地水稻置床处理技术标准 (11) (四)寒地水稻播种技术标准 (12) (五)寒地水稻秧田管理技术标准 (12)

《作物栽培学》试题

《作物栽培学》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作物生长发育离不开的外界环境条件包括()、()、()、()和()。2.起源于我国的作物有()、()和()等 3.按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作物可分为()和()。 4.籼稻谷粒,粳稻谷粒。 5.水稻促花肥施用的时期是期,保花追肥施用的时期是期。 6.米由、、、胚乳和胚组成。 7.生产上常见的三种玉米类型是、和。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作物生育期 种子的寿命 经济系数 光合势 水分临界期 水稻叶蘖同伸现象 够苗晒田 垩白率 见展叶差 大喇叭口期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简述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2.简述确定作物播种期的主要依据。 3.简述地膜覆盖的主要作用 4.简述水稻湿润秧田水分管理要点。 5.水稻前促、中控、后补施肥法。 6.水稻品质指标。 四、论述题(共30分): 1.试述作物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和调控措施。(15分) 2.论述水稻本田水分调控技术。(8分) 3.试述玉米对氮肥的需求规律及穗肥的施用技术。(7分)

《作物栽培学》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光、温、水、气、肥 2.大麦、大豆、粟 3.喜温作物、耐寒作物 4.细长、短圆 5.第一苞分化至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雌雄蕊形成至减数分裂期 6.果皮、种皮、糊粉层 7.硬粒型、马齿型、半马齿型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作物生育期:作物从出苗到成熟之间的总天数,即作物的一生,称为作物的全生育 时间。 2.种子的寿命:种子的寿命是指种子从采收到失去发芽力的时间。 3.经济系数: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即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4.光合势:叶面积与光合时间的乘积为光合势。 5.水分临界期:作物对水分需要最敏感的时期,此时如果缺水将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6.稻叶蘖同伸现象:指水稻、小麦等作物的母茎叶片发育与分蘖芽的分化保持着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遵循N=n-3的规律。 7.够苗晒田:当田间总茎蘖数达到预定的穗数时,便开始晒田。 8.垩白率:一般指米粒中有白垩米粒的比率。 9.见展叶差:可见叶片数与展开叶片数之差。 10.大喇叭口期:指玉米抽雄前10-15天,穗位上部叶片出生快而大,叶片密集呈大喇叭状。此时为大喇叭口期。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述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答:①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期的基础;②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两者矛盾大,要促使其协调发展;③在生殖生长期,作物营养生长还在进行。 2.述确定作物播种期的主要依据。 答:确定作物播种期的主要依据有:①气候条件;②栽培制度;③品种特性;④病虫害。 3.述地膜覆盖栽培的主要作用。 答:(1)地膜覆盖的土壤热效应 (2)地膜覆盖的保墒作用。 (3)地膜覆盖的其它作用,包括加速土壤营养的转化和吸收,改善土壤理化状况,防止雨水冲击造成土壤板结等。 4.简述水稻湿润秧田水分管理要点。 答:芽期:水不上厢,保持厢面湿润(2分)。幼苗期:湿润与浅灌相结合(2分)。成苗期:保持浅水层(1分)。 5.水稻前促、中控、后补施肥法。 答: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早施分蘖肥以确保一定穗数(1分),当分蘖达到一定数量时,通过晒田控制稻株对氮素的吸收,从而控制无效分蘖,避免田间过早封行,提高分蘖成穗率,促进壮秆大穗(2分),晒田复水后,酌情施用穗肥和粒肥,达到多穗多粒的目的(2分)。 6.水稻品质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