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农作物的基本栽培技术-教案培训课件
蔬菜栽培基本技术PPT课件

知识准备
一、蔬菜种子与播种 3.播前种子处理方法 (16)种子包衣方法及包衣料:用可溶性胶将填充料以及一些有益于种子萌
发的附料黏合在种子表面,使种子成为一个个表面光滑的、形状大小一致的圆球 形。包衣料:黏合剂、抗菌剂、杀虫剂、肥料。
(17)低温处理方法:当催芽蔬菜取温度高限,耐寒蔬菜取低限),再放到18 ~22℃下12~16小时,反复经过2~3天。
直击考纲
1. 蔬菜育苗、土肥水管理等知识。 2. 蔬菜种子播前处理、育苗、栽植、整枝、人工授粉等技能。
考纲解读
1. 掌握蔬菜种子贮藏、播前处理技术及播种方式与方法等知识。 2. 掌握蔬菜育苗技术。 3. 掌握蔬菜土肥水管理技术。
知识准备
一、蔬菜种子与播种 1. 蔬菜种子的寿命与贮藏 (1)蔬菜育苗概念:先将蔬菜在育苗床内播种育苗,再定植到大田中去的过
保持发芽的期限;影响种子的寿命的因素有内因(遗传特性、生理成熟度、种子 结构、化学成分)和外因(环境条件与时间)。
(6)种子贮藏的环境条件内容:温度、湿度、氧气。 (7)种子贮藏的环境条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温度、湿度。 (8)能延长种子贮藏时间的环境条件是低温干燥。
知识准备
一、蔬菜种子与播种 2. 播种期与播种量的确定 (1)种子发芽的过程:吸胀、萌动、发芽。 (2)种子发芽必备的环境因素:温度、水分、氧气。 (3)影响种子吸水的因素:种类、种子质量、种子大小、种皮结构、营养成
知识准备
一、蔬菜种子与播种 3.播前种子处理方法 (8)催芽时要注意的问题:清洁;清洗;翻动;标准(60%以上的种子破嘴
或露芽即可)。 (9)种子药剂消毒的方法:药粉拌种、药液浸种。 (10)药粉拌种的方法:用种子重量的0.2%~0.3%药量与浸种后的种子充分
农作物种植方式ppt课件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一)概念(名词解释)
轮作: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 不同种类农作物的种植方式。
一年一熟:大豆→小麦→玉米三年轮作 在一年多熟(作)条件下,轮作由不同的复种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三)连作的危害与防治技术
危害:土壤养分结构失调,有害物质增加、土壤物 理结构破坏、生物结构的破坏
连作的技术:选择耐连作的农作物和品种、采用先 进的农业技术(选择判断简答)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二)轮作的作用和类型
1、作用
(1)减轻农作物病虫危害 (2)充分利用土壤养分 (3)减轻田间杂草的危害 (4)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减轻田间杂草的危害
稻田的稗草、棉田的莎草、麦田的野燕 麦和看麦娘、大豆田的菟丝子等,长期 连作会增加草害,实行合理轮作,可以 改变杂草的生存环境,有效地抑制或消 灭杂草。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农业种植技术培训教材

农业种植技术培训教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种植技术的提高对于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农民提高种植技术水平,本教材将重点介绍一些常见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并提供相关的培训指导。
第一章:水稻种植技术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农民种植的重要经济作物。
本章将介绍水稻种植的基本要点和技术要求,包括土壤准备、水田管理、育苗技术、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农民将能够掌握水稻种植的关键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
第二章:小麦种植技术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将详细介绍小麦种植的技术要点,包括土壤要求、品种选择、播种技术、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农民将能够掌握小麦种植的关键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
第三章:玉米种植技术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之一,对于农民来说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本章将介绍玉米种植的技术要点,包括土壤要求、品种选择、播种技术、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农民将能够掌握玉米种植的关键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
第四章:蔬菜种植技术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农业中的重要经济作物。
本章将介绍一些常见蔬菜的种植技术,包括土壤准备、育苗技术、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农民将能够掌握蔬菜种植的关键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
第五章:果树种植技术果树是农业中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将介绍一些常见果树的种植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土壤要求、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农民将能够掌握果树种植的关键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
第六章:经济作物种植技术经济作物是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民来说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本章将介绍一些常见经济作物的种植技术,包括土壤要求、品种选择、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农民将能够掌握经济作物种植的关键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
农作物的栽培与管理专题PPT课件全解 通用

(1)该叶片的呼吸速率在20℃下是10℃下的
倍。
(2)该叶片在10℃、500勒克斯的光照条件下,
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是 mg.
(3)该叶片在20℃、2000勒克斯的光照条件
下,如果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都是葡萄糖,
每小时产生的葡萄糖为
mg。
⑷CO2的供应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
原料,故在一定范围内提 高二氧化碳的浓度能提高 光合作用的效率。
⑶提供适宜温度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都需要 酶,而酶在适宜的温度下效率高,故而 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而晚间进行呼吸 作用要消耗养料,而呼吸作用也必须有 酶的参与。适当降低温度能降底呼吸酶 的活性,从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增加 有机物的积累量。
(8分)将某种绿色植物的叶片,放在特定的实验装 置中。研究在10℃、20℃的温度下,分别置于5(则 勒克斯、加则勒克斯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光合作用 和呼吸作用。结果如图所示:
生物固氮
• 什么叫做生物固氮? 固氮微生物将大气中的N2还原为NH3的过程。
• 固氮微生物有哪些种类?
根瘤菌→豆科植物 共生固氮微生物 放线菌→非豆科植物
蓝藻→水生蕨类等
自生固氮微生物
圆褐固氮菌(好氧) 梭菌(厌氧) 鱼腥藻等为代表的固氮蓝藻
1.共生固氮微生物
• 概念: 指与一些绿色植物互利共生的固氮微生物。
③日照长短 ④光照时间:间作、轮作、套作 ⑤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合理密植
2.植物激素的利用.根据植物激素的作用原理,发挥植物激素在农 业生产中的作用,如适时解除作物的顶端优势现象、生长素的除 草作用、无子果实的培育、乙烯的催熟作用等。
⑷CO2的供应
CO2
吸
C
收
作物栽培技术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33
作物栽培模式与模式化栽培
作物栽培模式的概念:是从作物栽培学具有整 体和综合性的特点,针对特定地域或特定作物 的系统性、体系化栽培技术。作物模式化栽培 的概念:按照作物栽培模式进行作物栽培的实 践。
例如:作物叶龄栽培模式、水稻强化栽培模式。
完整版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19
种植方式
归结为种植密度的均匀性问题。也有便 于农事操作,通风透光的效果。
种植方式指每一个体态群体中所占空间及 形状、行间和株间距离及行向等。 原则:1、充分利用光能;
2、充分利用土壤水分和营养; 3、方便农事操作。 配置方式有:撒播、条播、穴播等,具体有: 窄宽行法、行穴等距法等。
蒸腾系数:作物每生产一个单位的干物质所需 水分的倍数。
完整版ppt课件
28
几种作物全生育需水量
完整版ppt课件
29
完整版ppt课件
30
灌溉方式
地面灌溉:畦灌、沟灌、淹灌。 地下灌溉:采用暗管 喷灌:采用喷灌设施 滴灌:采用滴灌设施。消除了渠道渗漏和蒸发
损失,适合各种地形。
完整版ppt课件
种子清选:风选、水选。 种子处理:晒种、消毒:1%石灰水、药剂浸
种(强氧精)、药剂拌种(多菌灵、托布 津…)、浸种催芽技术。
完整版ppt课件
10
播种量
指单位面积上所播的种子重量,实质指苗床上种 子密度。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气候条件、土 壤肥力、作物种类与品种类型。
播种量=每公顷基本苗数/(每kg种子粒数×种子净度(%) ×发芽率 (%) ×田间出苗率(%))
34
叶龄模式
完整版ppt课件
35
作物栽培技术课件

作物栽培技术课件作物栽培技术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诸多方面,包括土壤管理、施肥技术、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本课件将重点介绍作物栽培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一、土壤管理1. 土壤测试与分析土壤测试是了解土壤质量和养分状况的重要手段。
通过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的分析测试,可以得到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信息,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合理施肥和土壤改良。
2. 土壤养分管理养分管理是作物栽培中关键的一环。
通过合理施肥,根据不同作物和生长期的需求,提供适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使作物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促进生长发育,增加产量。
3. 土壤水分管理水分是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的水分管理可以保持土壤湿度,提供生长所需的水分,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对作物的不良影响。
常用的水分管理技术包括排灌技术、覆盖技术、节水灌溉等。
二、施肥技术1. 有机肥施用有机肥是一种天然的肥料,通过将农业废弃物和动植物的残余物等进行堆肥或发酵,可以制成有机肥料,提供作物所需的养分。
有机肥的施用可以改善土壤质地,增加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
2. 化学肥料施用化学肥料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式得到的肥料,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
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合理选择化肥种类和用量,进行适时施肥,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要,提高产量和品质。
三、病虫害防治1. 病害防治常见的作物病害包括真菌、细菌和病毒等。
预防病害的发生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法,例如合理选择品种、清除病害源、消毒土壤等。
2. 昆虫害防治作物的昆虫害主要包括害虫和寄生性昆虫。
为了防治昆虫害,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手段,例如合理使用农药、培育天敌、植物防虫等。
结语作物栽培技术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施肥、水分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保证农产品的安全和稳定供应。
栽培技术PPT教学课件

抗倒胺 120 34.05
30.33
016
28.60
0.63
2.60
40.20
作物栽培学:水稻 Crop Production: Rice (Oryza satva L.)
3、成秧期(三叶期到拔秧) 秧苗特点:秧苗体内形成通气组织,耐低温能力大
2、浸种与种子消毒:二者一般结合进行,可用1%石 灰水或50%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48小时(先预浸一天,中 间不换水),用于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恶苗病等; 用辛硫磷浸种,用于防治干尖线虫病。药剂浸种后的种子 要用清水洗净,然后播种。
作物栽培学:水稻 Crop Production: Rice (Oryza satva L.)
作物栽培学:水稻 Crop Production: Rice (Oryza satva L.)
生长调节剂对秧苗素质的影响(品种:鲁稻 1 号,1992)
生长调节剂 株高
次生根数 茎基宽
分蘖数
百株干重
(g/亩)
(cm) (条/株) (cm)
(个/株) (g)
对照
44.17
27.72
0.55
1.60
34.20
作物栽培学:水稻 Crop Production: Rice (Oryza satva L.)
2、扎根期(从一叶一心到三叶期):秧苗特点:秧苗长 出不定根,仍需氧气,耐低温能力已开始降低。
管理目标:扎好根,保住苗,防止烂秧、死苗。 管理措施:一般不保水层;一叶一心期到二叶一心期施用 离乳肥;一叶一心期到二叶一心期每亩施用15%的多效唑 100—120克,以便提高秧苗素质。
作物栽培学:水稻 Crop Production: Rice (Oryza satva L.)
《作物栽培技术措施》ppt课件

作物栽培技术的应用场景
农业生产
作物栽培技术是农业生产的重要 支撑,通过应用作物栽培技术, 可以实现农作物的优质、高产、
高效、安全、稳定的生产。
生态环境保护
作物栽培技术可以改善土壤质量、 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对生态 环境保护具有积极的作用。
食品安全保障
作物栽培技术可以保障农产品的质 量安全,减少农药残留和有害物质 的含量,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
特点
03
04
05
综合性:作物栽培技术 涵盖了从种子到成品的 全过程,包括播种、施 肥、灌溉、病虫害防治 等多个环节,需要综合 考虑环境、品种、气候 等多种因素。
系统性:作物栽培技术 需要按照预定的生产目 标和要求,制定系统的 技术方案和操作规程, 确保生产的稳定性和高 效性。
地域性:不同地区的气 候、土壤、水资源等条 件不同,作物栽培技术 需要根据当地情况进行 调整和优化。
智能化灌溉
通过智能化灌溉系统,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和养分状况,精确控制灌 溉时间和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自动化采收
采用自动化采收设备,根据作物成熟度和天气条件,进行适时采收 ,提高生产效率和采收质量。
新品种培育与基因编辑技术应用
新品种培育
通过传统育种和基因编辑技术,培育抗逆性、抗病性、优质高产的作物新品种,满足农业生产的多样 化需求。
耕作时间
选择适宜的耕作时间,如春季、夏季 、秋季等,以避免土壤水分过大或过 小,影响作物生长。
施肥技术施肥种类根据作生长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选择适宜的肥料种类,如有机肥、化肥、 生物肥等。
施肥量与施肥方式
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和土壤肥力状况,确定合理的施肥量和施肥方式,以满足作 物对养分的需求。
农业种植技术.pptx

完善农业种植技术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农业技术 服务队伍建设,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 能力,确保技术能够及时、有效地传达到农民手 中。
措施二
因地制宜地推广适合的农业种植技术。在推广新 技术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 、作物品种等因素,确保技术的适用性和实效性 。
建议二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种植 技术研发和推广领域。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 作用,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为农业种植技术 的持续创新和应用提供有力保障。
农业种植技术
汇报人:文小库 2024-05-11
目录
• 农业种植技术概述 • 农业种植技术基础知识 • 常规农业种植技术 • 现代农业种植技术 • 农业种植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 • 农业种植技术实践案例分析
农业种植技术概述
01
定义与分类
农业种植技术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涉及作物栽培、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方法和 手段。
农业种植技术创新
05
与发展趋势
互联网+农业种植模式探索
智能化农业管理系统
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农田环境的实时监测与数据分析,提高种 植决策的科学性。
精准农业种植
通过定位系统、遥感技术等手段,精确控制播种、施肥、灌溉等环 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农产品溯源系统
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的信息追溯体系,保障农产品 质量安全。
基因编辑技术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良作物品种,提高作物抗逆性、产量 和品质,为农业生产带来革命性变革。
智能农业机器人
研发智能农业机器人,实现自动化播种、施肥、除草、收 割等作业,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生产效及经验总结
案例一
某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应用。通过选用优良品种、科学施肥、合理灌溉等综合措施,实现 水稻产量的大幅提升。经验总结包括选用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品种,以及科学的管理和精 准的技术应用。
玉米栽培技术培训学习教案pptx

contents
目录
• 玉米栽培概述 • 玉米生长环境及土壤要求 • 播种前准备与播种技术 • 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 • 收获与储存技术要点 • 现代科技在玉米栽培中的应用
01 玉米栽培概述
玉米的起源与传播
起源地
01
墨西哥及中美洲地区
传播路径
02
16世纪传入欧洲,17世纪传入中国
06 现代科技在玉米 栽培中的应用
智能农业技术在玉米栽培中的实践
精准播种技术
通过智能播种机实现精准播种,提高 播种效率和质量。
无人机植保
运用无人机进行高效、精准的植保作 业,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使用。
智能灌溉系统
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土壤湿度 和气象数据,实现智能灌溉和节水。
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脱粒
晾晒后的玉米果穗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进行脱粒。脱粒过程中要注意调整滚筒转速和间隙,减少籽粒 破损。
储存条件设置和注意事项
储存条件设置
选择干燥、通风、防鼠害的储存场所,将玉米籽粒装入仓储袋或囤储设施中,保持适宜 的储存温度和湿度。
注意事项
定期检查储存玉米的温湿度和虫害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要避免与有毒有害 物质混存,确保玉米质量安全。
改良措施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土壤,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合理轮作、 深耕深松等措施进行改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通透性。
气候因素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01 02
温度变化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和发育。在播种至出苗期,低温会 影响出苗速度和出苗率;在拔节至抽雄期,高温会影响花粉活力和授粉 效果。
光照不足
光照不足会导致玉米光合作用减弱,影响有机物的积累和产量形成。在 种植密度过大或阴雨天较多的情况下,应适当采取补光措施。
作物栽培基础(培训)

农作物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次培训旨在帮助参与者了解作物栽培 的基本技术与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分享实践案例和培训资源。
种植的重要性
粮食
农作物是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 之一。正确种植和管理可以大 大增加农作物产量。
生态
农作物对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 多样性至关重要。
经济
农作物还是重要的商业贸易品, 通过正确的种植、产量、采收 和包装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回 报。
播种和定植
根据气候和土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播种和定 植时间,以及适宜的品种和数量。
施肥
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以促进作物的生 长和增加产量。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虫害控制
• 清除作物周围的杂草。 • 使用天敌、杀虫剂或
其他防治工具,如黄 • 板定期。检查作物的叶Hale Waihona Puke 、花和果实。灾害防治
• 保持土地的排水和坚 固的架构,以防止高 风险天气的影响。
总结和提问
本次作物栽培基础(培训)根据实践案例和科学技术内容,涵盖了重要性、目标、 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案、案例和资源。希望通过参加本次培训,您能够更好 地了解作物栽培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实践和分享成果,为社区和财富创造做 出贡献。
果树种植
介绍在山区和高海拔地区种植 苹果树的技术和方法,以提高 产量和果实的品质。
培训资料和资源
• 书籍:《作物栽培指南》、《农业气候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 • 在线论坛:The Crop Site、Crop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 视频:YouTube上的UC Agriculture & Natural Resources频道。 • 应用程序:AgRisk Viewer、SmartFarm App。
农业行业农作物种植培训ppt

生态效益
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06
未来农业发展与展望
新技术对农业的影响
自动化技术
0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生物技术
02
改良作物品种,提高抗病抗虫能力。
信息技术
03
实现精准农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绿色农业
注重农产品安全和环保, 推广有机、绿色、无公害 的农产品生产方式。
农作物种植在农业中的地位
基础性地位
农作物种植是农业的基础,为人 类提供基本的食品来源和生活物
资。
经济价值
农作物种植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价值
农作物种植有助于维护土壤健康、 保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等生态 功能。
案例二
某农民通过不断尝试和改进种植方法,成功种植 出具有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带动了当地 经济的发展。
案例三
某农业科技园区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农业技术 和设备,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为周边农 民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服务。
种植问题解决方案
问题一
如何解决土壤贫瘠、肥力不足的 问题?
解决方案一
采用土壤改良技术,如添加有机 肥、绿肥等,提高土壤肥力。
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精准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投入和人才培养,同时也需要政府和社 会各界的支持和推广。
智能农业
智能农业是指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通过智能化、自动化的管理方式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智能农业的应用范围很广,包括智能化种植、智能化养殖、智能化农业装备等,能 够实现从种植到收获的全过程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
《作物栽培技术措施》ppt课件

见效快、使用方便;缺点:易产生药 害和环境污染,长期使用易产生抗药 性。
05
现代农业技术应用
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实现大规模种植和养殖。
精准农业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田的精准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提 高产量和品质。
农业装备现代化
推广使用新型农业机械,如智能拖拉机、无人机、自动化种植机等 ,提升农业生产自动化水平。
土壤
包括土壤类型、pH值、肥 力等,对作物的生长和产 量有直接影响。
水源
充足的水源是作物生长的 必要条件,不同作物对水 分的需求不同。
作物生长周期
发芽期
种子吸水膨胀,胚芽突破种皮 ,开始生长。
幼苗期
作物开始长出真叶,进行光合 作用,逐渐形成根系和地上部 分。
生殖生长期
作物进入开花、结实阶段,形 成果实或种子。
病虫害防治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 治,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案例二:某地区玉米栽培技术
总结词
选择良种、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与灌溉、病 虫害防治
选择良种
选用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的玉米品种。
适时播种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适宜的播种时间,确保玉米生 长的关键时期与当地气候条件相吻合。
播种技术
种子选择
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选择适宜 的品种,确保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适 应性。
播种方法
采用适当的播种方法,如条播、点播 等,确保播种均匀、深度适宜,有利 于作物的生长和管理。
播种时间
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和当地的季节变 化,合理安排播种时间,确保作物能 够正常生长。
农业行业农作物种植培训ppt

常见病虫害识别与诊断
01
02
03
病害症状识别
掌握各种农作物常见病害 的症状特点,如斑点、腐 烂、枯萎等,以便准确诊 断。
虫害形态识别
熟悉各种农作物常见虫害 的形态特征,如蚜虫、红 蜘蛛、蝗虫等,以便及时 发现。
诊断方法
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室 检测等方法,对农作物病 虫害进行准确诊断。
黏质土壤
黏质土壤的优点是保水性好,但排水 性较差。改良方法包括增加排水设施 、深耕和施用有机物,以提高土壤透 气性和肥力。
种子选择与处理技术
种子选择
根据气候、土壤和病虫害情况选择适 宜的种子,确保种子的纯度和发芽率 。
种子处理
对种子进行消毒、催芽和浸种等处理 ,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抗病性。
肥料施用原则及方法
提高农业竞争力
先进的种植技术可以提高农产品 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 业可持续发展。
培训目的与目标
培训目的
通过农作物种植培训,提高农民 的种植技术水平,促进现代农业 的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 收。
培训目标
使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作物种植技 术,了解现代农业发展趋势,提 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绿色、高 效、可持续的农业生产。
肥料施用原则
根据农作物的营养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搭配氮、磷、钾等肥料,遵循“适量、均衡、适时”的原则。
肥料施用方法
采用基肥、种肥和追肥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阶段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施肥时间和方法。同时,注 意控制肥料用量和避免过度施肥对土壤和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PART 03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农业行业农作物种植 培训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2
第五章-农作物的基本栽培技术-教案培训课件

第五章-农作物的基本栽培技术-教案培训课件《第五章农作物的基本栽培技术》教案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职业技术学校吴立新教材简介:取自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发布的《农艺工》培训教材。
本章共分四讲:农作物的生长与环境、农作物的种植制度、农作物的土壤耕作、农作物栽培管理的主要环节。
本课程设计适用于新型农民通识性技能培训和现代农艺的中职教育的专业课程。
内容简单,层次较低,仅供基础教育适用。
第一讲农作物生长与环境教学目标:1、了解农作物生长、发育及环境概念,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掌握光照、温度、水分、养分与农作物生长的关系。
3、掌握施肥的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掌握光照、温度、水分、养分与农作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难点:同上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与过程:一、植物的生长、分化、发育与环境1、生长——指由于细胞的分生和增大,引起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和干重发生不可逆增加的量变过程。
分化——指细胞、组织、器官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发生异质化的过程。
如:从受精卵细胞分裂转变成胚;从形成层组织转变成输导组织、机械组织、保护组织等。
发育——指由于生长和分化,使植物的组织、器官以及整个植株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的质变过程。
如:从叶原基的分化到长成一个成熟叶片的过程是叶的发育;2、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生物和非生物。
大环境:生物所处的大的地理区域。
小环境: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生态学研究更重视小环境。
3、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环境为生物生存提供必须的条件,反之,生物的生命活动影响环境、改变环境。
4、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光照、温度、土壤、水分、养分、空气、生物条件等。
二、光照与农作物生长1、光谱光谱成分不同对农作物起着不同的作用。
通常分为紫外光区、可见光区、红外光区。
紫外光——波长较长的部分可刺激农作物生长,促进果实成熟,提高蛋白质、维生素及糖分的含量;波长较短部分能抑制农作物体内某些激素形成,抑制细胞伸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农作物的基本栽培技术》教案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职业技术学校吴立新教材简介:取自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发布的《农艺工》培训教材。
本章共分四讲:农作物的生长与环境、农作物的种植制度、农作物的土壤耕作、农作物栽培管理的主要环节。
本课程设计适用于新型农民通识性技能培训和现代农艺的中职教育的专业课程。
内容简单,层次较低,仅供基础教育适用。
第一讲农作物生长与环境教学目标:1、了解农作物生长、发育及环境概念,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掌握光照、温度、水分、养分与农作物生长的关系。
3、掌握施肥的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掌握光照、温度、水分、养分与农作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难点:同上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与过程:一、植物的生长、分化、发育与环境1、生长——指由于细胞的分生和增大,引起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和干重发生不可逆增加的量变过程。
分化——指细胞、组织、器官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发生异质化的过程。
如:从受精卵细胞分裂转变成胚;从形成层组织转变成输导组织、机械组织、保护组织等。
发育——指由于生长和分化,使植物的组织、器官以及整个植株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的质变过程。
如:从叶原基的分化到长成一个成熟叶片的过程是叶的发育;2、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生物和非生物。
大环境:生物所处的大的地理区域。
小环境: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生态学研究更重视小环境。
3、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环境为生物生存提供必须的条件,反之,生物的生命活动影响环境、改变环境。
4、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光照、温度、土壤、水分、养分、空气、生物条件等。
二、光照与农作物生长1、光谱光谱成分不同对农作物起着不同的作用。
通常分为紫外光区、可见光区、红外光区。
紫外光——波长较长的部分可刺激农作物生长,促进果实成熟,提高蛋白质、维生素及糖分的含量;波长较短部分能抑制农作物体内某些激素形成,抑制细胞伸长。
可见光——被植物吸收最多的是红橙光和蓝紫光。
红光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蓝光可促进蛋白质和非碳水化合物的积累。
红外光——主要产生热效应,可促进某些农作物种子的萌发和细胞的伸长。
2、光照长度根据作物开花对光照长度的反应,可分为:a.长日性植物。
(如小麦、大麦、黑麦、油菜、天仙子等)b.短日性植物。
(中晚稻、玉米、大豆、高粱、棉花、烟草等)c.中日性植物。
(早稻、荞麦、豌豆等)3、光照强度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强度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相应地增强,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光饱和现象。
这个光的临界点称为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在光合作用进行的同时,植物的呼吸过程也在进行。
把植物的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达到相等时的光强值称为光补偿点。
喜阳植物光饱合点较高,所以植物对太阳能的利用率也较高,生产潜力较大。
另外强光有利于作物果实和籽粒的生长,产品中的蛋白质、含糖量等都比较高。
栽培的农作物多属喜阳植物。
耐荫植物虽然要求一定强度的阳光,但可忍耐不同程度的荫蔽。
相对较弱的光照条件有利于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一般植物生长较细长、嫩弱,蛋白质含量较少,水分含量较高。
这对于以植物营养部分为收获对象的作物很有利。
4、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1)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增加农作物的生长日数。
(2)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造成群体中多层立体配置,以减少整个作物层的反射、透射和漏射光,增加作物对光能的吸收比例。
(3)改善水、热、气等环境条件,增加作物光合能力。
(4)培育高光效品种,提高作物的光饱和点。
在培育作物品种时,要增加暗反应的速度,以充分利用光反应所吸收的光能,提高光饱和点和光能利用率。
(5)减少呼吸等消耗,增加净光合生产率。
(6)提高经济系数即谷草比。
通过育种和先进的栽培措施,使作物的经济系数提高。
三、温度与农作物生长1、农作物生育的“三基点”温度A、不同作物的三基点温度不同;B、不同品种的三基点温度不同(同一种作物);C、不同生育期的三基点温度也有差异(同一种作物品种);D、不同生理过程和不同器官对温度条件的要求也是不同。
2、农业界限温度具有普遍意义的,标志某些重要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开始、终止或转折的温度叫农业界限温度,简称界限温度。
农业上常用的界限温度(用日平均气温表示)有:0℃、5℃、10℃、15℃和20℃。
他们的农业意义为:0℃——土壤冻结和解冻;农事活动开始或终止。
冬小麦秋季停止生长和春季开始生长(有人采用3℃),冷季牧草开始生长。
0℃以上持续日数为农耕期。
5℃——早春作物播种;喜凉作物开始或停止生长,多数树木开始萌动。
冷季牧草积极生长。
5℃以上持续日数称生长期或生长季。
10℃——春季喜温作物开始播种与生长,喜凉作物开始迅速生长。
常称10℃以上的持续日数为喜温作物的生长期。
15℃——喜温作物积极生长,春季棉花、花生等进入播种期,可开始采摘茶叶。
稳定通过15℃的终日为冬小麦适宜播种的日期;水稻此时已停止灌浆;热带作物将停止生长。
20℃——水稻安全抽穗、开花的指标,热带作物正常生长。
3、温周期现象(1)作物的温周期现象作物的生长发育对气温的周期性变化的反应,称为作物的温周期现象。
温周期现象是作物对温度节律性变化规律的适应。
(2)气温日变化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3)气温日变化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气温日较差大,作物的含糖量和蛋白质含量都较高,产量也高。
另外,气温日变化还常和其它气象要素日变化(尤其是光周期)相结合共同对作物产生影响,即白天高气温、强光照有利于光合作用,而适当的气温日较差可增加白天的光合积累而减少夜间的呼吸消耗。
4、积温积温: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累积之和。
它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对热量的要求和评价热量资源的一种指标。
一般用单位为℃。
研究温度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既要考虑到温度的强度,又要注意到温度的作用时间。
一般分为:活动积温与有效积温。
5、温度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与防治冷害:作物在生长季节内,因温度降到生育所能忍受的下限以下而受害。
冷害发生时的日平均温度都在0℃以上。
冻害:即作物在0℃以下的低温使作物体内结冰,对作物造成的伤害。
寒害:主要指热带、亚热带作物在冬季生育期间温度不低于0℃时,因气温降低引起作物生理机能障碍,导致减产甚至死亡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
霜冻:是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
与霜不同。
高温热害:简称高温害,是高温对植物(生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所造成的损害,一般是由于高温超过植物(生物)生长发育上限温度造成的。
6、调节温度的农业措施灌溉:在温暖季节与时期的灌溉可起降温的作用,寒冷季节可以起保温作用。
松土与镇压:(1)锄地(松土)有增温、保墒、通气及一系列生理生态效应。
(2)镇压的作用与锄地相反,它能增加土壤容重,减少土壤孔隙,增加表层土壤水分,从而使土壤热容量、热导率都有增加。
垄作:垄作可以提高表层温度,有利于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一般可使垄背土壤(5cm)日平均温度提高1—2℃,并可加大土温日较差。
四、水分与农作物生长1、不同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不同。
2、农作物需水规律。
苗期少,中期多,后期少3、作物的水分临界期和关键期水分临界期:农作物在不同生育期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即由于水分缺乏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称之为某作物的水分临界期。
水分临界期一般在作物的穗花期,不一定就是作物需水量最多。
水分关键期:在水分临界期或对水分也相当敏感的另一个时期,正好遇上当地降水条件经常不足,这一时期即当地水分条件影响产量的关键时期,称为作物的水分关键期。
4、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径5、水分异常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干旱、洪涝、渍害。
五、养分与农作物生长1、农作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16种:C、H、O、N、P、K、S、Mg、Ca、Fe、Zn、Cu、B、Cl、Mo等,其中N、P、K被称为“三要素”,Fe、Zn、Cu、B、Cl、Mo为微量元素。
2、农作物需肥规律:前期(苗期)少,中期(器官形成期)多,后期(器官成熟期)少。
整个生育期对营养元素的需求表现为“少-多-少”的规律,呈“S”形曲线。
3、施肥的基本原理养分归还说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矿质养分要以肥料的形式归还土壤,使土壤中养分保持平衡。
最少养分率也称木桶理论。
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少的有效养分。
无视这个限制因素,即使继续增加其他营养成分也难以提高植物产量。
称作最小养分率。
报酬递减率是作为最少养分律的补充提出来的。
即其他养分充足时,由于增施某种养分,而产量也随之增加,但增加并不完全是直线的,随着养分的不断增加而产量的增加率却逐渐下降,即并不是施肥量越大产量和效益就越高。
因子综合作用率植物高产是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还受到气候条件【温度、光照、水分、氧气】和土壤条件【pH值、质地、供肥保肥性】的影响和制约。
小结:作业:1、名词解释光长光强三基点温度温周期现象2、简答农作物需水和需肥规律。
3、简答施肥的一般原理。
第二讲农作物的种植制度教学目标:1、了解耕作制度、种植制度、农作物布局的概念,以及农作物布局的一般原则与确定。
2、掌握种植体制、种植模式概念,理解立体种植理论和种植业结构调整。
教学重点:1、种植体制、种植模式概念。
2、立体种植理论和种植业结构调整。
教学难点:对种植模式、立体种植、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理解。
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基本概念耕作制度(农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与科学技术水平而形成的作物组成及其种植方式的技术体系。
包括作物结构与布局、熟制与种植方式。
二、农作物布局1、农作物布局是种植制度的中心。
是指一个地区或某一生产单位【或农户】作物种植的空间配置。
即解决种什么,种多少,种在什么地方的问题。
决定因素有:农作物生态适应性、农产品的社会需求及价格、社会发展水平、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等。
2.作物布局的原则(1) 需求(2) 生态适应性(3) 经济效益与可行性3. 作物布局的步骤和内容(1) 明确对产品的需求(2) 查清环境条件(3) 选择适宜的作物种类和品种(4)作物配置的确定(5)可行性鉴定和生产资料的确保。
三、种植体制1、种植体制就是根据农作物对地力的影响、农作物之间的协调关系、农作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有利于防治病虫害等因素所指定的能体现农作物总体布局要求和种植模式特色的种植顺序的组配。
种植体制通常由轮作、连作及其组合方式组成。
连作即连年在同一田地上种植同一种作物或同一复种方式。